智慧的盛宴:中国人的人生境界-第四辑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孟子做人之道

    一

    孟子论俗气所以大气

    要俗才好

    孟子说:“君子之所为,众人固不识也。”

    大道流行,泥沙俱下。只有俗得下去的人才能浮得上来,就好比我们把一本书进水里会沉,但丢一把老茶壶就不会沉了。高人以无能统有能,以弱智胜有智,靠的全是一个“俗”字。俗气才会大气

    大俗才是大雅,不俗不能真雅。

    俗气造就真正的男人。

    大丈夫都是俗气的。

    俗气,所以大气。

    《水浒》里的英雄满口粗话,《古惑仔》里的陈浩南与山鸡无非是街头混混。但真正的英雄就是从市井中产生的。才会有大丈夫气概。

    孟子一生没做过官,和颜回一样长期住在陋巷里,也和子路一样长期混迹江湖。孟子深知平民中多有豪杰之士,耳濡日染既久,需子也豪爽起来。

    孟子身上的阳刚之气从哪里来?并非来自他的老师子思,也并非来自他的老师的老师孔子,而是来自街头,来自市井,来自贫民窟。

    孟子这句名言讲:有作为的君子,做人做事自有一套准则,这是普通人不能理解的。

    众人做事,无非是讲手段、讲谋略、讲所谓“智慧”。

    君子做人,只是凭一颗心,要什么智慧。

    孟子与孔子、墨子、庄子有何不同

    孟子还有些刺客精神,他说:“视刺万乘之君,若刺褐夫”,可以为证。孟子好斗,喜欢军事,他动辄拿杀仗比喻人生种种,孟子的修养方法是一种激情的修养,与其他人不同。孟子说:“志,气之帅也。气,体之充也。”就是此意。

    孔子主张平和,孟子主张激烈反抗,这是因为从春秋到战国,中国平民所受的压迫越来越大,不得不起来反抗暴政。孟子作为平民的代言人,当然也充满了不屈的斗志。

    与孟子同时代的墨子提倡“非攻”,同时也提倡抵抗暴君统治,二子皆有傲骨。

    墨子修身之大法为“忍”。墨子一派学大禹,苦干苦忍,力挽狂澜。虽然伟大,但太自我摧残,不好提倡。

    庄子修身之大法为“忘”。庄子一派游戏风尘,笑忘人生,借乱世而逍遥,其潇洒可以神往,但极难学成。

    只有孟子的做法最适合我们。孟子的修身大法为“斗”。孟子一派仁心义胆,恩怨分明,以大丈夫而快其一生。

    当然,孟子不是一般的英雄,而是一位宗师。他张扬而不嚣张,勇猛而不鲁莽,因此可以全身而无害,并能快乐一生,激情无限,魅力亦无限。

    孟子高于荀子

    与孟子同为儒家宗师的荀子很雅气,礼乐很精,本身又为文学之土,但苟子的修为比孟子就差了一大截,这其中有学问。荀子做官做得不小,又主张法家之术,因此荀子虽然高明,半边身子已被君王收买,未谙自由之道。

    孟子全身上下赤裸裸,根本不理礼法那一套,因此最得孔子阳刚之道的真传。

    几千年来,人们一直以“孔孟”并提,而不是以“孔荀”并提,这是为什么呢?原来在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中,只有孟子一人得了孔子的真传。孔子的真传是什么?那就是快乐主义与阳刚之气。

    孟子的大丈夫思想本身并非从孔子而来,而是来自平民的天生反叛精神,但因为与孔子之道暗合,所以孟子也乐意认为自己是孔子之徒。这是很好的。如荀子诸人,则永远在孔门外徘徊!

    孟子充满阳刚之气

    中国人最宝贵的就是阳刚之气,中国人最缺乏的也是阳刚之气。那么大家都来学孟子吧!他会教你怎样做男人。

    也许有人摇头说:“孟子不爽,因为他不像孔子一样谈色。”殊不知孟子在这方面依然为大师,当然他主要是阳刚。

    没打过架的少年不是好少年,没有血性的男人不是好男人。

    孟子曰:“我善养吾浩然之气。”这股浩然之气,使男人得阳刚,使女人得清爽。清清爽爽,明明白白,才能使你实实在在做人。男人要“俗”才好

    男人不一定要好看,但一定要精神。

    男人不一定要有钱,但一定要豪爽。

    男人不必高雅,“粗俗不堪”反而大气。天下大事都是粗人俗人做成的,雅人是附庸,智者是幕僚,英雄们则是狗腿。

    刘备就是一个粗人出身,没起事前,是个卖草鞋的小伙,可以说既俗又贱,但偏巧是他这种人干成了大事,英雄如五虎上将者甘心做他的狗腿,高人智者如诸葛亮者甘心做他的幕僚军师,出谋划策。这岂非咄咄怪事,天下奇闻?

    须知这既不奇也不怪,大道流行,泥沙俱下,只有俗得下去的人才能浮得上来,就好比我们把一本书丢进水里会沉,但丢一把老茶壶就不会沉了。

    刘备以无能统有能,以弱智胜有智,靠的全是一个“俗”字。俗气让人大气,大气者必会成大功,就这么简单!你想不服都不行,因为这是天道。文诌诌的谁跟你走?

    孟子乃是大雅大俗之人,游说诸王时,诸王跟他谈妓女,他也谈妓女,跟他谈杀人他也谈杀人,从来不空口谈大道理,所以每次孟子的话总能说服人,客观上制住了暴君们的嚣张气焰。

    孟子不怕暴君

    齐宣王说:“我怎么认识人才以作取舍呢?”

    孟子说:“国君要选拔才能,在不得已情况下要提拔地位卑贱之人和被疏远之人,但需要小心考察。左右人都说是贤才,不可信,各大夫都说是贤才,也不可信,国人都说是贤才,就需要去考察。如果的贤,便用他。左右他都说不可用,不可信,诸大夫都说不可用也不可信,国人都说不可用,就需要考察,如真不可用,便应去掉。左右人都说该杀,不可信,诸大夫都说该杀,也不可信,国人都说该杀,就去考察,如真该杀,便杀了他,这叫做国人杀人。能做到国人杀人,便是真正的为民之父母。”

    齐宣王说:“成汤放夏桀于南巢,周武王伐纣,这都算吗?”

    孟子说:“算。”

    齐宣王:“那臣弑君可以吗?”

    孟子:“凶暴淫虐,灭绝天理之人只是贼,是害仁害义的,这种人叫独夫,我只听说过诛杀独夫,没有听说过以臣弑君。”

    你看看,这就是孟子。当着一位君王的面说弑君是可以的,因为那不叫“弑君”,叫“诛杀独夫”!在孟子的面前,齐宣王软了,蔫了,人间君王不是圣贤的对手。

    孟子以凡人之身藐视当时虚伪的神圣律法,以俗人之身挑战那些“文明”的权威,确实是大丈夫的行径。文士在君王面前只能匍匐,但孟子绝不匍匐,因为是“贱民”,天生反叛,不懂得什么叫屈服。

    孔子也曾说:“先进于礼乐,野人也。”认为“野人”最先获道,因为他们最单纯,没被文明气污染。但孔子一生走中庸路线,不及孟子爽快。

    孔子也是个滥俗之人,但也就到俗在心中的地步,不如孟子大雅大俗,出口即是真言,行走如同猿猴,真是一位赤裸仙人。

    赤裸裸,才是我。孟子脾气大

    孟子将要去见齐王,齐王派人来说:“我派人来见你就等于亲自见你了,我染了寒疾,不能吹风。”

    孟子于是也对使者说:“我也不幸染疾,不能去朝王。”

    第二天,公孙丑对齐王说:“昨天大王以病辞见孟子,不知今日可否召见他?”

    齐王说:“今天病好了,可以见。”

    齐王便派太医来看孟子,孟子说:“今天我的病稍好了些,但也不知能否上朝见大王。”

    齐王又无数次派人去召孟子,孟子不得已动身,投宿于景丑氏;家里。

    景丑氏说:“在家里是父子关系,在外则是君臣关系,这是人之大伦,父子以恩情体现,君子以尊敬体现,大王都如此敬重先生,我怎么不见先生尊敬大王呢?父召,子不能不见父;君王召,也不能蔼入朝,你奉王命却不入朝见王,不合事礼啊。”

    孟子说:“曾子曾说:‘晋楚之富,无可匹敌。他有他的富裕,我有我的仁,他有他的天命,我有我的义,我有什么自卑的呢?’大有为的君主,必有难以召到的臣子,想要谋得贤臣,必得放下尊严去迁就,不这样就不叫有为之君。所以汤召伊尹,先向他学习然后才任用他,齐恒公用管仲也是这样,今天大王不躬身礼待我,没有其他的原因,只是想让我听命于他,受他役使,而不是想从我这里学到什么。”

    这个故事很有意思。齐王向孟子耍大腕脾气,没想到孟子的脾气更大,请都请不来。一般人一听说大人物召见,还不连滚带爬,但孟子是什么人,根本不以为然。在他心中,当然自己最大。等他们终于见面了,才有如前面所述精彩的关于“弑君”的对话。

    孟子专门教训君王怎样做人

    孟子一生专门教训诸王怎么做人,他的出现旷古未闻。

    孔子一生求人,周游列国想施政而未得,孟子正好与孔子相反,别人要他当官都不干。

    孟子一生都在教人。他教的不是一般人,教的是那些快不是人的人。

    在这方面,古希腊智者赫拉克利特与孟子相同。

    有一次波斯国王大流士得知赫拉克利特是位大智者,就派人盛情前往邀请他到波斯宫庭,许以高官厚禄。

    赫拉克利特对此的答复是:“我有一种对显赫的恐惧,我满足于我心灵所有渺小的东西,因此我不会到波斯去。”

    这真是智者之言。

    权贵的显赫并不显赫,心灵的渺小当然也并不渺小。

    孟子曰:“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大丈夫一生坦荡,自当快意,理那些鸟人做甚!

    人一坦荡,做事就浩荡。

    人一坦荡,即为大丈夫。

    孟子梦见颜回

    孟子:“听说你悟了。”

    颜回:“我不知道什么是悟了,我只知道饿了。饿了我就吃箪中之食,渴了就喝瓢中之水。”

    孟子:“正因为你安道乐贫,所以老师很赞美你。”

    颜回:“他之所以赞美我,是知道我快饿死了。这是一种‘补尝性赞美’。”

    孟子:“如果选择饿死与做官,你选哪个?”

    颜回:“我选做官。但不是现在的各种官,因为管人的官没什么意思。我做管梦的官。”

    孟子:“梦也可以管吗?”

    颜回:“可以呀。人的一生就是管理各种梦想的一生。这些梦太多太乱,必须有序管理。就像一个王国一样。”

    孟子:“请述管梦之道。”

    颜回:“平常人以暴力管梦,梦就会造反。圣人以梦为前驱,探索虚无之境。他是梦的朋友,哄他,给他东西,管起来就很容易。”

    孟子:“梦吃东西吗?”

    颜回:“梦要吃东西。”

    孟子:“梦吃什么?”

    颜回:“梦以自身为美食。”

    孟子:“自身好吃吗?”

    颜回:“津津有味。”

    说到这里,颜回还说:“就像我吃一张大饼一样。”

    颜回随手就从箪里拿出一个饼来与孟子分而食之。

    颜回:“我对梦不错,梦对我也很好。果然就像大饼对我很好一样。我不知道哪里才能搞到大饼,但我知道大饼真的很好吃。”

    孟子对这话由衷同意。

    他看见颜回的脸上隐约有笑意。

    二

    孟子论与人同乐

    孟子说:“独乐乐,不若与众乐乐。”

    孟子借乐说人,指出要谋求大多数人的幸福与快乐。幸福要共同品味,快乐要传播才是快乐,一人偷着乐不如大家乐欢畅。

    这种欢畅并不是音量大带来的,而是因为彼此价值观得到众人认可,因此灵魂是愉悦的。

    一支笛子吹始终孤单凄凉,与其他乐器合在一起吹就很宛转动听。

    一个人自娱自乐不是真的乐,大家乐才是真的乐。

    孤独的老教授

    有这样一个故事:

    每当夜深人静,某座单元楼的某个房间就喧哗热闹起来。当然这不是闹鬼,而是一个老教授在放录音带。

    这是一个孤独的老教授,他的老伴与子女都相继离开了他,或者死去,或者远走异乡,这里就只有他一个人。于是老教授每天晚上都放当年家人为他庆祝生日时录下的带子,一个人伤心地趴在窗台上凝视远方。

    当初他太自以为是了,太高傲孤僻了,老伴是被他气死的,儿女是被他逼走骂走的,如今落得如此下场。

    这是一个凄凉的故事,老教授因孤僻而痛失所爱,悔之莫及。

    他的错误在于:当初他以为自己一个人就可以乐起来,别人,哪怕是家人都是可有可无、甚至是阻碍他快乐的定时炸弹,他因此除之而后快。没想到炸弹排除了,战争也消失了,战场一片死寂,好斗的勇士找不到拼搏的对手,当然要失落了。

    一个人的生活是无聊的,没什么意思。人多当然麻烦,但一个人又不麻烦吗?仅就家庭生活而言,独身或孤身都不可能快乐、不可能幸福。

    孤独摧残人性,伤感冷人骨髓,我们虽然本身就是光源与热源,但真正的温暖来自他人。

    合群才能合意

    孟子说“独乐乐不若众乐乐”,是在借乐说人,表面上说一个人欣赏音乐不如大家欣赏,更深的意思是说要谋求大多人的幸福与快乐。

    真正的幸福是两人或众人共有的,快乐当然也要传播开来才是真正的快来,一个人偷着乐也是乐,但众人一起乐更欢畅。

    这种欢畅并不由音量的洪亮带来,而是因为彼此价值观在此得到大多数人的认同,因此灵魂是愉悦的。

    秋天冬天的鸟儿往往一只两只孤独地乱飞,春天的鸟儿常是

    欢乐地成群结队,这也是“独乐乐不若众乐乐”呀。

    苏东坡的胡子也有孟子说的“众乐精神”

    皇帝问苏东坡:“喂,苏大胡子,你的胡子为什么比我长?”

    苏东坡说:“因为我家里人多。”

    “这有关系吗?”

    “有。”

    “说来看看。”

    苏东坡于是摸着他的大胡子得意地说:“我儿子常来揪我的胡子,因此它长得快;我老婆爱护我的胡子,经常用高级洗发水清洗它,因此它干干净净,非常漂亮;我的小妾与我同眠时常以我的胡子为戏,又常在上面亲吻,有了美人口水的滋润,我的胡子当然长得又长又美。”

    皇帝大笑,自叹弗如。

    你看,连胡子都要遵从“独乐乐不若众乐乐”的规律,何况其他。“美哉我的胡子”

    苏东坡的胡子也有孟子说的“乐众精神”。据他说,他的胡子长是因为他的儿子老揪它,刺激胡子生长;又因老婆的爱护而清秀,更因小妾的口水滋养而长得又美又长。

    苏东坡的字因众人而漂亮

    还有一回,皇帝问苏东坡:“喂,苏学士,你的字为什么比我写得好?”

    苏东坡说:“因为我的朋友多。”

    “这有关系吗?”

    “有。”

    “哦?”

    苏东坡用扇子轻轻击打书桌光滑的边沿,解释说:

    “每次黄庭坚来找我喝酒,一喝醉他就看不清字,我只好把字写得又肥又大,结果一不小心就练成了世人爱好的这种肥大的苏体。秦观来呢,老是找我吹箫弹琴,这小伙子不好好弹,弄得我心里发慌,做事潦潦草草,结果一不小心就把草书练成了。张耒来老是找我借钱,我又不能不借给他,又不忍心多借,只好装出一副师长样子每次只借一点点给他,因为装得太像,我就真以为我是为人师表,结果做事古板,哎,一不小心就把正楷练成了。”

    皇帝见苏东坡如此风趣、如此高明,羡慕死了。

    苏东坡为人很搞笑,但他话中有道理。“独乐乐不若众乐乐”,写字也好,其他也好,都必须在众人里参悟,独学无方,闭门无车。

    要爱大家都爱才好

    庄暴对孟子说:“大王常对我说他很好乐,我不知怎么应答他。好乐怎么样?”

    孟子说:“大王如此好乐,齐国也因此而安泰吧。”

    另一日,庄暴见齐王,说:“大王曾与我谈过好乐,是吧?”

    齐王变了脸色,说:“我并非好先王之乐,只好世俗之乐而已。”

    庄暴说:“大王今天好乐就如古人。”

    齐王说:“怎么讲?”

    庄暴说:“一个人乐不如同别人一起乐,与少数人乐,不如与天下人同乐。百姓听到大王的钟鼓之声,管弦之乐,都蹙紧眉头说:大王这么好乐,我们却父子分开,妻离子散。听大王车马之音,见衣饰豪华,都感叹:大王如此好气派,而我们却苦不堪言,这没有别的原因,只因为不与民同乐。如今百姓听到大王的钟鼓之音,车马之音,看到大王的豪华服饰,都说:我们大王还身体康健,还能鼓出乐来,真好。这也没有其他原因,只因与民同乐,今天大王与民同乐,便合乎王道。”

    孟子指出:既使是恶人,如果融入善人之中,也必可归于善。一个人好乐,让众人为他演奏,众人奏乐时必心怀不满,只会奏出表面欢乐的乐曲,不会奏出真正的欢乐。只有大家一齐演奏、一齐歌唱、一齐欣赏,才有真正的、更大的欢乐。

    孟子的观点很坦诚,认为好货(爱钱)与好色都可以,但不能只管自己好色,不让别人好色。要爱钱大家都爱钱,并都为赚钱而奋斗,那么就是好的。要好色大家都好色,并各自为自己的爱情婚姻而奋斗,那么好色是好的。这也是“独乐不若众乐乐”的另一义。

    独乐即为过错

    齐宣王问:“想听先生说王政。”

    孟子:“昔日周文王治岐,百姓富足,赋税不多,地方不设禁,任人们自由往来,犯罪者也不罪及妻子,让鳏寡孤独穷苦无告之人受思于国。”

    齐宣王说:“但我不行,我有缺点,我好货。”

    孟子说:“昔者公刘好货,但他能以己之心度人,使大家都富足起来,今天大王好货,也可以像公刘一样推己及人,使天下人都富足。”

    齐宣王说:“我还有个缺点,我好色。”

    孟子说:“只要内无怨女,外无旷夫,大王让百姓都得家庭之乐,好色又何妨?”

    孟子不是那种虚伪的人,道貌岸然不准人爱钱好色。钱色,性也。孟子和一样爱说老实说,能从实际人性出发,而非从理想人性出发,来解决现实问题,因此是可行的。

    孟子梦见老子

    老子:“来。”

    孟子:“参见祖师爷。”

    (孟子是孔子的再传弟子,孔子是老子的弟子,故有此说。)

    老子:“听人说,你主张‘独乐乐不若众乐乐’,这是么回事?”

    孟子:“就是要高兴大家一齐高兴的意思。”

    老子:“你没听说过‘天下无乐’吗?”

    孟子:“愿闻之。”

    老子:“五音使人耳聋。大音希声。这就叫天下无乐。”

    孟子:“天下无乐可是一种音乐?”

    老子:“呵呵。”

    孟子:“听说当初黄帝召来炎帝奏乐,炎帝手抱巨鼓,欲鼓之。黄帝阻止了他,一个人轻轻击打空气,竟发出了悦耳的乐声。可有这事?”

    老子:“有。”

    孟子:“为何空气也发声?”

    老子:“所有的声都是空气发出的。所以黄帝的名曲‘钧天广乐’只是一片蔚蓝天空。你看见天,看见地,就知道那是音乐在演奏。天下无乐,天下无乐,实在是大乐希声啊……”

    孟子:“当我归于宁静时,便是聆听真正的音乐时。一人宁静,宁静有限。众人宁静,宁静更多,因此独乐乐不若众乐乐,实是指众人沉默以闻天籁,而非众人唱歌。”

    三

    孟子论不要欺压弱者

    人死于强大

    孟子说:“以小事小者,乐天者也。以小事大者,畏天者也。”

    要保护弱者,这才是大丈夫的行径。别忘了,在整个社会面前,在大自然面前,你也是弱者,谁都是弱者。嚣张的人死得很难看,人有九十九种活法,但只有一种死法,那就是自以为强大。

    地球生灵数万,弱者居多。永定河里的枯草长在干涸的河床上,有的已经断了根,浮在河床上,可以叫做“浮草”。北京沙漠化严重,走在永定河里我们触目惊心。河床变沙漠,河床上的草还能变什么?再看岸上,有些槐树因失水而成片枯槁憔悴,很少有能活到开春。

    生命是脆弱的,意外死亡与必然死亡同样触目惊心。

    人也是弱者。到目前为止,人类还没有任何本事自足,纯粹靠天吃饭,再发达的地区也经不起哪怕一点点灾难。

    在这样的情况下,很多人却以为自己很了不起,经常欺负弱者,无疑是自取灭亡。

    世上没有强者。

    人都是内心空虚的。如果没有信仰与物质作为支撑,任何人将很快倒下。所有的强者都是外强中干

    中国男人中的强者莫过于秦始皇,但秦始皇刚登上宝座,没过几年就暴死,因为他树敌太多,杀人太多。我们不谈报应,我们谈心里压力。假使我们犯了点小错,天性使我们也会忐忑不安。何况杀人成千上万者,岂无内心谴责?

    让人非死即伤者,自己也很快非死即伤。

    以强凌弱者,将被弱者反弹,或被更强者欺凌。

    中国女人中的强者莫过于王熙凤,但王熙凤年纪轻轻就病死,因为她活得太累,太贪心,又不懂得收手,就把身子骨透支了。我们为人不能像王熙凤,取太多了必会被其他人连本带利搜走。

    很多人以残酷为乐,喜欢压迫人,甚至暴力加于人,但这样很’快乐吗?不会的。

    你在气急败坏时毫无快乐可言,你在得意忘形时容易跌倒。

    什么是大丈夫

    老子教我们谦让。

    孔子教我们平和。

    现在孟子教我们做大丈夫,又岂是为了欺负弱者?不,当然不是。大丈夫诚然是强者,但他是站在弱者一边的强者,不是站在强者一边的强者。

    孟子铮铮铁骨,一生以强硬姿态对抗诸王,就是要从思想上打

    孟子铮铮铁骨,一生以强硬姿态对抗诸王,就是要从思想上打消诸王作恶的念头,将他们引入善道,从而减轻弱者的痛苦。

    弱者掀翻强者

    齐宣王说:“什么样的德,才是王天下之道?”

    孟子说:“以保民为本王天下,没有什么能抵挡。”

    齐宣王说:“我可以保民么?”

    孟子说:“可以。”

    齐宣王:“你怎么知道我可以?”

    孟子曰:“我听人说,大王看见有人牵牛过堂,问是拿来干什么的,那人说是杀掉牛以取它的血来浇涂新铸的钟。大王说不要,大王不忍心看见它惨死,叫那人把牛换成羊,有这事吗?”

    齐宣王:“有。”

    孟子:“大王有此心便足以王天下,大王是心有不忍。”

    齐宣王:“当然,牛无罪而死,我于心不忍,便换成羊。”

    孟子:“大王真不忍心其无罪而死,那牛和羊又有什么区别呢?你这是见牛不见羊。”

    齐宣王:“我用心也是合于王道的,为什么事情不能到我满意的程度?”

    孟子说:“得王道者,一手可举百钧,不得道者举不起一片羽毛。你的用心能细微到明察秋毫,却看不见一堆柴薪。举不起一片羽毛是不用力,看不见柴薪是不用眼,百姓不得保,是不用恩,所以大王之所以不能成就是不去做,而不是不能做。”

    齐宣王:“不能和不为有什么区别?”

    孟子说:“把泰山搬过北海去,是不能;人很高却折不下枝条,是不为。大王便属于高人不折枝。养天下的老人如同养自己的老人,爱天下的幼儿如同爱自己的幼儿,如此为人,天下便可运于股掌之中。”

    齐宣王比梁惠王好些,但都是当面受教,等孟子一转身就变的家伙。孟子的话虽然点醒了他、说服了他,但他依然我行我素,因为他自认为是强者,完全不需要“仁义”那一套婆婆妈妈的东西。

    齐宣王们的这种错误认识直接动摇了他们的统治,在孟子时代,贵族弑君、士兵叛乱、平民暴动频频发生,这些事件虽然各有原因,但总的来说都是弱者的反抗。

    天下没有绝对的强者弱者,在一个也许本来不起眼的地方发生的一件“小事”就可以改变整个格局。

    世界是多变、易变、随变、连变的,再高的前浪也会很快被也许并不高的后浪推下去。这个世界必须变,才能动起来,天道酬勤,自然运动随时进行,生命长河生生不息。

    并非一定会进步,但一定会变化。

    并非一定会变好,但一定有变动。

    强者不可畏

    强者的权威不足畏,因为当他鼎盛之际,就是衰败之始。中国最强盛的朝代是唐朝,唐朝最强盛的时候是唐玄宗时期,但也许就在这位风流天子兴致勃勃地看杨贵妃跳霓裳羽衣舞时,整个帝国就在崩溃了。

    有些事情,你根本不知道已经发生。

    有些事情你知道已经发生了,只能眼睁睁看着它发生,完全束手无策。

    为什么会这样?

    这不是你的错,这是必然的。谁都躲不过自然的判律,天地的戏剧,谁也戳不穿造化的魔术与宇宙的阴谋。

    就在他笑看美人起舞时,整个帝国正在崩溃。有些事情已经发生,有些事情将要发生,有些事情永远也不会发生……人生如梦,这不是我的错。只要心不坏,就有自家的乐处。只要心不死,总有些滋味。但任何时候不要太过!

    弃暴力而持爱心

    我们应该弃暴力而持爱心,如此才有微弱希望。

    《圣经》上有个比喻:

    “好比一个聪明人,把房子建在磐石上。雨淋,风吹,撞着那房子,房子不倒塌,因为根基立在磐石上。……无知的人,把房子盖在沙土上。雨淋,水冲,风吹,拦着那房子,房子就倒塌了,并且倒塌得很大。”

    没有爱心基础的社会就像沙子上盖的房子,以爱为磐石的房子则可以永固。

    要说“强大”,还有比爱心更强大的吗?

    野狼为了救它的孩子,敢与狮虎相斗。没有谁是弱者,谁都有自己生存的武器。一旦犯了众怒,天必亡之。

    爱能使弱者强大

    爱能削减强者的暴桀之心。

    不要欺负弱者,不要欺负弱者,你要保护弱者,这样才是大丈夫的行径。别忘了,在整个社会面前,在大自然面前,你也是弱者,谁都是弱者。嚣张的人死得难看,人有九十九种活法,但只有一种死法,那就是自以为强大。

    警告一:你以为你顶天了,其实天外有天。

    警告二:你以为你做了就做了无人知道,其实人神共鉴。

    警告三:你以为你不怕来硬的,其实你内心一直很虚弱。

    戮穿了吧!自以为是强者的人相当蠢,他竟然看不到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如果说弱者是蝉,那么我宁愿做蝉。因为蝉是机敏善飞的,螳螂只能飞一尺,而蝉能飞一丈。

    只知道自己弱的人,才能够依靠内在的宁静与爱心真正强大起来。

    四

    孟子论男人要有血性

    血性而不血腥

    孟子说:“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男人要有血性,但不要有血腥。男人一旦有暴力倾向便不足为道矣。暴力源于自卑。但是男人必须有血性,崇尚自由,不可屈服。他是内敛的英雄,不是外放的暴君。两方面都要做到。

    男人要有血性,但不要有血腥。

    此话的意思是男人不可以有暴力倾向,一不能打老婆,二不能打小孩,三不能打架斗殴。孔子说壮年之人“戒之在斗”,即是此意。打老婆的男人是人渣,打小孩的男人是刽子手,扼杀幼小生灵,造成极大身心伤害,打架斗殴的男人则是社会公害,人人得而诛之。

    男人一旦有暴力倾向便不足为道矣。

    因为,暴力源于自卑,人在使用暴力时之所以极少有快感,就是因为那时你实际上恼羞成怒,搞得心里狂怒如野兽,怎么会有丝毫快感?你去打人打架就很英雄吗?那只会证明你只是个无见识的匹夫罢了。

    血性与血腥不同

    男人要放下屠刀,止杀止暴,这样才足以为大丈夫。

    “男人不要有血腥”已知矣,“男人要有血性”,又是什么意思?这岂非矛盾?

    一点都不矛盾。

    血性,指灵魂自由,天性刚烈,以自由之身反叛一切桎梏。

    血腥,指身体对抗。

    人类发展至今,身体对抗的时代已过去,取而代之的是灵魂对抗,这是高级别的对抗,最彻底、最激烈的对抗,从思想上解决,一劳永逸。不用暴乱对付暴政,而用洗脑对付洗脑。这样,既可以改良人生,改良社会,又无伤及无辜之嫌。英雄内敛。暴君外放

    那么,大丈夫的血性又是什么意思?不变成血腥的血性放在何处?

    答一:大丈夫的血性指崇尚自由,不可屈服,是内敛的英雄,不是外放的暴君。孟子说“收其放心”,就是说要收回放纵的心。

    答二:不变成血腥的血性转化为强有力的爱心,给人力量。如果血性过多则收回到本心,一番徐徐运气,深深呼吸,动用“浩然之气”将它化为无形。

    佛家与基督教也提倡做大丈夫

    佛家提倡做大丈夫,如鲁迅所言,学佛让人猛进。谭嗣同的血性从佛学上所受印证极多。

    基督教也提倡人做大丈夫。《圣经》上说:

    “你们务要警惕,在真道上站立得稳,要作大丈夫,要刚强。凡你们所说的,都要凭爱心而作。”

    这段话要义有二:

    一是要做刚强的大丈夫。

    二是大丈夫缘自真道与爱心。

    《圣经》这两点要义与孟子完全相同,大凡圣贤说话都是相同的。

    另外一位著名的基督徒马尔特比·巴布科克专门就此作了一首诗:要刚强!

    我们不是来此游玩,做梦,漂荡;

    我们有苦工要做,有重担要挑。

    不要逃避斗争,要面对斗争。

    这是神的恩赐。要刚强!

    不要说世代邪恶——归咎于谁?

    竟然袖手旁观,默不出声——哦,可耻!

    站起来,勇敢地说出来,

    奉神的名!”

    这首诗的要义有二:

    一是要做苦工,不敢轻易轻松。

    二是不能旁观。

    很好!这才是敢担当的人,如孟子所讲的“救民于水火之中,取其残而已矣”意思相同。

    血性之义有三

    总述孟子所讲“做人要有血性”之义有三:

    一是敢于反抗。孟子说“人待我以横逆,我必横逆之”。

    二是收心内敛。收心内敛的学问很大,也就是前面讲的“养浩然之气”,有了浩然之气,你就不气,就不会动辄来气,用沉默谋取更大的反抗。

    三是一定要保全自己。这是不消说的,孟子说“知命者不立乎岩墙下”,又说:“祸福无不自己求之者”,都是此意。

    大丈夫一不为恶,二要避害。关于不为恶的问题本书要专章讲述孟子性善论,在此讲避害的问题。要想避害,就要远害,就这么简单。比如火山爆发来了可以吞掉一个城市,但你不在那里也就无事,老子讲“动善时、居善地”,就是此意。

    避害的另一方法是深入灾难,从根本上除害。这就是大丈夫做的事。深入灾难就要触及灾害发生的根本原因,即世界的魔性。除害就是除魔,必借住神与道的伟力。

    男人事业心太重,常忘收手。血性太猛,容易出事,因此要常“浩然之气”,收发自如。又要“收其放心”,不放纵自己。有了养孟子告诫的这两点,那么就可以做到很多大事。人人可为大丈夫

    滕文公世子仰慕孟子大名,他到楚国去,路过宋国时去拜访孟子。

    孟子和他主要谈论了性善的理论,也反复谈到尧舜。世子自楚国返,再次见到孟子。

    世子说:“尧舜高古,圣贤不可企及。”

    孟子说:“人性本善,人人相同,谁都可以成为圣人,只是尧舜一直能保存本性罢了,而常人皆有改变。愚贤与否都是由此面来的。成公对齐景公说:‘他们是大丈夫,我也是大丈夫,我干嘛要怕他们。’颜渊也说:‘舜是什么样的人,我也是什么样的人,大有作为的人都这样。’”

    孟子这段话要义有二:

    一是人人可以为大丈夫。

    二是大丈夫不怕大丈夫。

    其实不是不怕,而是彼此自尊,尊严不可冒犯。

    大丈夫与大丈夫是不来往的,各自逍遥,一般没必要来往,大象不与狮虎相争,但大象就是大象。

    当然大丈夫也免不了与大丈夫相争,那时就要比了。比什么?不是比武,而是比谁救人多,作用大。

    因此所有的大丈夫都是同道,正所谓英雄惺惺相惜,大家的血都是红的,只不过有人血性较重,有人血性较少而已。有多少血性不重要,重要的是一定要有。你身上不足的自然有人补充,大家形成一股力量,那么就不畏一切不义之人了。

    红尘只有一万丈,大丈夫却有万万丈高。并非身躯伟岸,而是心志高远,观山成山,观海成海,观鹰飞鱼翔,我即乘风归去。

    大丈夫不怕被监视

    齐王曾使人暗中刺探孟子,窥视他的举动,但孟子面不改色,心不惊慌,依旧做着自己的事情,显示出他的大丈夫气概。

    齐人储子问他:“今大王盯着你,你是否有许多地方跟常人不一样?”

    孟子淡淡一笑,说:“有什么不一样?不都是人吗?尧舜也都是人,我难道不是人么?”孟子这一笑何其自信!齐王鬼鬼祟祟,种种小人行径在阳光下毫无作用,只会让自己自卑,让他人自傲。

    孟子在此也很有意思,齐子派人偷看就让他看,不但让他看,还让他看过够!他看到了什么,什么也没看到,你在中午看太阳能看到什么?只能看到炽热的光明!你再看,眼睛可就要被万道金光刺瞎了。

    孟子修养高深,不露声色。当然也在与齐王会面时大大地教训了这家伙一通,孟子这两件事一件内敛,一件外放,可见孟子确实做到了把血性收发自如的高手境界,值得学习。

    五

    孟子论心中有爱就会永恒

    一定要有爱

    孟子说:“仁者无敌。”心中有爱的人做人坚定,对人友善,做事认真,一做到底,当然容易成功快乐。没有爱心人就会软弱,任何—阵事都会难倒他。爱心爱心,爱才有心,不爱就没有心。人连心都没有了,拿什么做人?

    自然界六大元素都是无私的

    火是尖的。它像一把刀直插云霄。

    水是圆的。它以卵形结构蠕动着生命的长河生生不息。

    空气是方的。它进入世界的每一个角落。

    风是扁的。它以柱状结果焊入每一个裸露在阳光下的事物中。

    阳光是箭头。它指向任何空处与实处,它永不疲倦,但射程有限。

    土是弧线。它托起人类的界线,并与天界平行。

    自然界的这六大元素,形状各不相同,但都有一个共同的美德,那就是无私。

    火是无私的,它燃起任何一个可燃之物,驱逐野兽,供人取暖与他用。水是无私的,它灌溉任何一处田园,滋润每一颗干旱的心灵。空气是无私的,它供任何一个生命自由呼吸。风是无私的,它把世界从死静中吹醒,带动了世界的运动。阳光是无私的,它照耀任何一个人。土是无私的,它生育与埋葬每一个生灵。

    自然界的六大元素共同哺育了地球上的每一个生灵,更浦育了万物之灵——人类。那么,作为自然之子的我们最大的美德是什么?

    是爱心。

    无私的爱心。

    心中有爱的人将不惧一切困难。因为万事万物都向他靠拢,都是他的忠实朋友。大自然宠爱自然之子,把所有的赏赐加于他身上,让他丰丰满满,完成心中的宿愿。

    向动物学习爱心

    孟子有一回走在一个荒漠里,看见一只貉受伤了,奄奄一息地躺在小沟里,身上沾满了沙子。孟子于心不忍,正想上前抚慰喂食,这时不远处又跑来一只貉,口里衔着一块肉喂地上的貉。两只貉热烈拥抱在一起,“吱吱”地高声叫着。

    听见这叫声,又跑来几只貉,最让人感动的是一只貉为了让受伤的貉喝到水,跑到水塘里游了一圈,全身湿漉漉地走上岸来,跑到受伤的那只貉面前跪下,让它舔自己身上的水。

    那只受伤的貉在貉群的照顾下精神了许多,吃饱喝足就一起离开了。

    孟子看到这里,不由一声由衷的赞叹:

    “人之道貉道也!”

    意思是说人应该像貉一样有爱心,如此则天下事可为。.

    没有爱的人惶惶无主,终日无聊,找不到真正可以做的事情。

    心中有爱的人做人坚定,对人友善,做事认真,一做到底,当然

    易成功快乐。

    强的背后是温柔

    一般人认为孟子刚强、孟子好辩,殊不知孟子好辩的背后是道者的无言,刚强的背后是一颗温柔的爱心。

    这种爱心来自自然的教益,来自内心的觉醒。

    最最让人震撼的是什么?

    是爱。

    有爱就能绝处缝生,就能更好的发展。如果没有爱,就会什么事都一团糟。

    梁惠王说:“我治国尽心尽力,邻国的国君都比不上我,河内有饥荒,我把那里的人移到河东,又把其他地方的粮食运往河内,已经到这地步,为何我国的人不见多,而邻国的民却不见少呢?”

    孟子说:“五十步笑百步,大王觉得怎样?”

    梁惠王说:“不行,都是逃。”

    孟子说:“饥荒之时把民和粟移来移去,努力多与少都是五十步与百步的问题,国有仓禀,正该开仓赈灾,却怪年岁不好,实际上是大王的罪过,就像杀人者狡辨杀手不是他,而是凶器一样。”

    梁惠王说:“愿得先生良言。”

    孟子说:“猪圈有肥猪,厩房有肥马,而百姓饥荒,被饿死。刮民膏以养禽兽,这叫率兽以食人。动物相食尚且令人发怵,为民父母的却率兽以食人,实在是王的罪过。”

    孟子指出梁惠王冷血暴政,率兽食人,因此不可能把国家搞好。同时自己也不可能安心。

    没有“爱”作为支撑,任何人都只能是一只凶残而惶惑的野兽。我还不是野兽。

    没有爱心人就会软弱

    梁惠王说:“晋国一向强大,到我这里东边败于齐国,晋王的大儿子也死掉,西面又丧地于秦国七百里,南面又受楚国之辱,我深以为耻,欲报仇雪耻,该怎么办?”

    孟子说:“大王施仁政,壮士便忠孝,在家事父兄,在外求报国君,便是抵抗强敌的力量。为人不仁就会生灵涂炭,妻离子散,大王拿什么与敌作战?只有仁者无敌于天下。”

    孟子指出仁义之人因为有一颗爱心,所以会坚强。当然是不可战胜的。没有爱心人就会软弱,无法成就大事。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