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注工作-在公司中,先有专业精神,后有人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专业精神不可或缺

    所谓专业精神,就是在专业技能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对工作极其钟爱和投入的优秀品质,具有专业精神的员工对工作有一种近乎疯狂的执著与热爱,他们在工作的时候能够达到一种忘我的境界。

    著名喜剧演员周星驰,其电影给人留下的最深刻印象是无厘头、轻松搞笑等特点,但是他在自己做导演,在电影的拍摄、制作过程中,周星驰却表现出了一种非常专业、严谨的态度,从不以随意玩笑的态度来对待工作。

    对此,有记者问他:“很多剧组同人都很怕你,你是否过于严肃了?”

    周星驰回答说:“因为我强调的是专业精神,所以对工作人员要求很高,的确经常表现得很严肃,这可能是他们怕我的原因。”而这种专业精神实际上也正是周星驰能够成为喜剧大师的根本原因。

    在不同的领域,专业精神的表现形式会各不相同。比如推销员的专业精神,就是指营销员能以推销为业,在工作中不思其他,能够对公司分配的销售任务做到义无反顾,不断训练自己推销的技巧,不断吸收新知识,不管工作如何细小,只要对公司产品的销售有利,都会全力以赴,即使在销售的过程中遇到了各种苦难和挫折,都能咬紧牙关,不断自我激励,即使内心呼喊着“我想放弃”,也仍然要坚持到底的精神。而研发人员的专业精神,就是能够一心扑在研发的岗位上,即使有时候废寝忘食也不在乎,为解决一个技术上的难题而绞尽脑汁,同时还不断地学习新的知识,主动充电,自行提高业务能力。

    在竞争激烈的现代商业环境中,员工的专业精神成了企业越来越青睐的一种品质。企业关注的是效益,企业考查员工的业绩也主要是看他能够为公司创造多少效益,而效益的取得在很大程度上是由员工的专业精神所决定的。

    职场中有各种各样的员工,但其中总有些人,他们的存在在公司眼里是可有可无的,是随时可以被替换掉的。因为他们没有专业精神,他们没有在职场中立于不败之地的核心竞争要素,他们在公司中所扮演的只是“有他不多,没他不少”这样一个尴尬的角色。

    北京有个房地产公司的老板曾说,国内的建筑师很容易改变立场,一个方案,开发商让他怎么改他就怎么改,生怕老板不满意,就拿不到这单生意了。而外国的建筑师,特别是著名的大建筑师却很固执,他宁肯不做这单生意,也绝不轻易改变自己的设计,哪怕只是一个很小的细节。

    这样一来,其结果就是外国大建筑师留下的是更加完美、更加个性化的作品,因而也名气更大,要价更高,生意更兴隆。中国建筑师却把自己降到开发商的水平,难免生产出一些平庸粗俗的城市垃圾。作品的层次低了,人的档次也就低了,想要高价更不可能了。结果凡是有大的项目,还是让老外抢去,眼睁睁看着别人挣大钱,自己干瞪眼。

    这就是是否具备专业精神的区别!国外建筑师认为自己更专业,为了坚持这一点,他们宁肯不做生意。而国内建筑师,为了得到开发商的认可,不惜对自己的创意一改再改,这是一种缺乏专业精神的表现。

    不是中国的建筑师没有个性,而是他们的收入过于菲薄。如果建筑师还在为区区一点设计费而呕心沥血——据说外国设计师的要价大约是中国同行的十倍——没有这单生意就有可能影响其生活质量,他是在为生存奋斗,而不是为专业、为艺术献身,在老板面前他还能有什么脾气?!

    由上述中外建筑师的对比可以看出,是否具备专业精神,反映在工作效果上将会出现极大的反差。而员工一旦具备了专业精神就意味着:对自己所从事的工作有着精深的学习与孜孜不倦的研究;方方面面都会精益求精,他们注意在原有知识基础上不断地学习与创新,充满创造力,并能够超越一般的技术水准。如此,他们才能帮助公司具备更强于对手的竞争力,同时也能让自己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荣事达售后服务人员非常专业,他们在为顾客服务时坚持“红地毯”式的服务理念,他们为自己进行的服务形象定位为“热情、温情、深情、真情”。他们还将自己的服务行为规范概括成为“三大纪律,八项注意”:“三大纪律”——第一,不与用户顶撞;第二,不受用户吃请;第三,不收用户礼品。“八项注意”——第一,遵守约定时间,上门准时;第二,携带“歉意信”,登门致歉;第三,套上进门鞋,进门服务;第四,铺开“红地毯”,开始维修;第五,修后擦拭机器,保持清洁干净;第六,当面进行试用,检查维修效果;第七,讲解故障原因,介绍使用知识;第八,服务态度热情,举止文明。

    无独有偶,国内著名家电企业小天鹅的售后服务人员也具备非凡的专业精神,他们许出了“1、2、3、4、5”的服务承诺,即:一双鞋,上门服务自带一双专用鞋;二句话,进门一句话“我是小天鹅服务员×××”,服务后一句话“今后有问题我们随时听候您的召唤”;三块布,一块垫机布、一块擦机布、一块擦手布;四不准,不准顶撞用户、不准吃喝用户、不拿用户礼品、不乱收费;五年保修,整机免费保修五年。

    荣事达、小天鹅公司售后服务人员的专业精神与专业形象,受到了广大顾客的交口称赞,他们在最大程度上维护了公司形象,维护了公司利益,与此同时,像他们这种具备极强专业精神的员工无疑也会得到公司的合理回报与重用。

    总之,员工需要在工作中有专业精神,而企业需要的也恰恰是那种具备专业精神的员工。当员工具备了专业精神的素质,企业有了这种需要后,双方才能一拍即合,互惠互利。

    让自己成为行业里的专家

    在当代社会里,行业分类越来越细微,现实中,很多员工要成为全能型的人才,但实际上呢?一个人的精力毕竟有限,如果你想成为一个全能型的人才,首先时间精力都有限,一个普通员工很难去实现这种几乎是不可企及的目标。但俗话说:“三百六十五行,行行出状元。”如果我们能够一门心思的投入我们当前所从事的行业中,也许我们就可以成为这个行业的状元,这样即使我们无法对社会作出重大的贡献,但至少在某个行业里我们可以称为一个专家,我们可以在这样一个行业里成就我们的价值,在公司里树立自己的地位。

    对于泥瓦工,很多人都觉得这是一个没有太大发展前途的行业,然而,就是在这样一个不被人们看好的行业里,仅有初中学历的泥瓦工崔仑明,却硬是凭借自己的专注与执著,将这一行业做到了极致,成为了这一行业屈指可数的权威与专家。最终,他甚至成为欧美多个国家高薪争相聘请的对象。

    崔仑明初中毕业后,由于不想在家种田,同时为了外出挣点钱,就出去做了一名泥瓦工,当时崔仑明所在的建筑公司是中铁集团旗下的单位,公司下属的工匠经常有出国务工的机会。

    又一年,公司在坦桑尼亚承接了一项水坝的建筑工程。由于坦桑尼亚比较穷,各方面条件都不好,收入也不高,所以大家都不愿意去。可崔仑明却觉得这是一个难得的机会,他认为在国外也能学到一些新东西、新经验,便主动请缨前去。

    到了坦桑尼亚,本来技术一般的崔仑明却成了师傅,于是他就认真地手把手地教当地工匠,每天都在工地上工作十几个小时。其间他不仅积累了在热带地区施工的经验,还学会了管理涉外建筑施工。慢慢地,他成为了泥瓦工中技术过硬、善于管理的人才。

    随后,崔仑明又先后被公司派往以色列、阿尔及利亚、印度和英国等地做泥瓦工,并因此积累了在沙漠等环境恶劣的地方施工的经验。

    2007年9月,崔仑明又带领了一个12人的建筑施工小组,随我国南极国家科学考察队前往南极,这次他们的任务之一是改建熊猫码头。熊猫码头是我国南极考察站专用码头,因年久失修,损坏比较严重。那里到处布满了岩石,水面上全是半米厚的冰。改建熊猫码头需要在狂风暴雪和极度严寒的条件下,在水面上施工,这在世界建筑史上都是史无前例的。

    为了完成任务,崔仑明便带头身穿皮裤,跳入冰水中,用双手推开巨大的冰块,然后把从国内带去的预制件安装在数米深的南极冰水中。由于温度太低,每个人在水中坚持不到10分钟,就得上岸。有一次,崔仑明在冰水中坚持了15分钟。上岸后,他在暖室中焐了3个多小时才缓过来。他的身上多处冻伤,手和胳膊被冰块和预制件割得鲜血淋漓。

    科考队领队魏文良心疼地批评崔仑明说:“工作要干,但也不该拿自己的生命开玩笑。”崔仑明却笑笑:“我身体结实得很,死不了。”经过12天的辛苦工作,崔仑明和工人们终于圆满地完成了任务。

    崔仑明有如此专业的极地施工经验,并且为了完成任务不惜冒着生命危险,让附近一些外国科考站的人非常钦佩。一天,几个欧洲科考队员拦住崔仑明问:“你做这么辛苦的工作,你们国家给你多少报酬?”崔仑明如实回答:“月薪800美元。”法国科考队员不屑地说:“如果你为我们做这样的工作,我们可以给你3万美元的月薪,怎么样?”崔仑明当即言辞拒绝。

    但是,由此崔仑明作为“最专业的极地泥瓦工”的名声却传了出去,很多国外单位主动想办法联系他,希望他能去帮助他们搞特种施工。加拿大一家公司开出了25万美元的年薪,希望他能去靠近北极,负责一个太空观测站的长年维护工作;而芬兰的一家建筑公司更是开出年薪26万美元,邀请崔仑明去做工程监理;此外,还有美国、俄罗斯等国家的几家大公司也竞相提出要高薪请他去工作。

    崔仑明这个只有初中文化的泥瓦工,由于刻苦钻研业务,终于成为了行业中闻名中外的专家。所以说,不管做什么工作,只要你用心去做,把技术做到极致,无论从事哪一行,都能做出骄人的成绩,都能成为行业的专家,并以此来树立自己的地位,宣告自己的存在!

    在韩国,有一家专门生产塑料合成树脂的中小企业,他们在合成树脂精密制造领域里,拥有多项领先世界的核心技术,是日本众多知名树脂研究科技公司的合作伙伴。虽然不怎么为人所知,不过,该公司却是索尼等日本、韩国大企业树脂产品的开发、制造、供货商,其技术能力由此可见一斑。

    国内有个该领域的企业家在对这家公司进行访问时,曾围着这家公司的研究所转了好几圈,并且拍了很多照片,而且,这位企业家还半开玩笑地问那个公司的老板:“如果我把这些照片公开,那岂不是泄露了贵公司的机密?”出乎意料的是,这家公司的老板对此不以为然,而且还竟然很好奇地去反问这位企业家:“泄露一张照片、一份设计图,就算是泄露了公司的机密,这种企业还有竞争力可谈吗?你随便照、随便看,一点关系都没有。因为,我的核心竞争力都在我们专家的头脑里,这你是拿不走的。”

    这个老板为什么敢这么说,因为这个公司的竞争力不是在设计图上,而是潜藏在那些专家级的员工的头脑里。

    这种企业无疑是最具竞争力的,因为他们有一批最专业的员工,而这种专家型的员工同样是企业的无价之宝,因为他们头脑里有企业最需要的东西。

    因此,要想让自己受到公司和老板的青睐,要想在职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一个最稳妥的办法就是想方设法让自己成为行业里的专家。

    当然,行业专家不是空想出来的,而是依赖于日常工作中一点一滴的拼搏与实干,对于职业人士来讲,要想让自己尽快由一名普通员工成为行业专家,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努力:

    第一,善于接受新的知识。找出本行业中最优秀的人才,想办法结识他们,向他们讨教经验。此外,要时刻关注行业最新最前沿的知识,并尽可能去接触业内的一切相关信息,多看相关书籍、报刊杂志,这样通过处处留心,日积月累,你就能够逐渐利用这些经验、知识将自己也打造为行业中的专业人士。

    第二,了解自己的优势和天分所在,所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尽管人们常说勤能补拙,但是如果能在一开始就能往自己最擅长、最感兴趣的方向去努力,那又何必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去“补拙”呢?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将少数时间花在改进缺点上,真正的重点是强化自己的优势,这样,久而久之才能打造出非凡的竞争力。

    第三,敢于提出一些愚蠢的问题。任何人都不可能刚开始就是专家,中间都有一个学习与提高的过程。而在你成为专家的过程中,要勇敢提出蠢问题:提出的问题不同,得到的答案也会大不相同。“你不觉得把所有的MP3档案储存在像是随身听的装置里,很酷吗?”由此产生了iPond。而且,很多问题只要有助于自己的成熟和成长,事实上,它们并不蠢。

    工夫不负有心人,只要你时刻留心、处处注意去加强自己的专业知识,专业素养,那么成为行业专家对你来说只不过是个时间问题而已。

    增强自己的不可替代性

    在现实职场环境中,在激烈的竞争下,很多蓝领、白领,甚至是金领们都对自己的工作诚慌诚恐、不能安眠,担心朝不保夕。因为,如今的职位已经不再受地域或国界的限制,每个人随时都面临着来自世界各个角落的竞争。而老板们对于员工最有效的恐吓手段之一便是——你不行,你不干,那没关系,因为外面等着做的人多的是。

    老板们的这种观念尽管让人很不舒服,而且更重要的是你手里如果没有真本事,很有可能会随时被别人替代。这是一个残酷的事实存在,尤其在当今就业形势严峻的国内职场,劳动力是远远供过于求的。但这样并不意味着你不能去扭转这种不利局面,你完全可以通过努力去打造自己的职业安全度,其中,一个最有效的办法便是去增强自己的不可替代性。

    当然,要做到“完全不可替代”有些难度,甚至是不可能的。

    对于员工的不可替代性,华声在线总编孙虹钢谈了他自己的一次亲身经历:“怎样在企业中保住自己的地位呢?有一种说法是:一定要成为不可替代的人。1997年,我在《中国经营报》时,当时的社长王彦经常说:‘在这里,你要证明自己是不可替代的。但咱私下里说,对企业老板来说,绝对不能有不可替代的员工,如果有谁是不可替代的,那一定是管理出了问题,我一定要把他替代了。我可以分散他,我宁可加一两个人的成本,分散他的责任,不能让他变成不可替代的。’很多中层认为自己可以拿他掌握的客户、渠道、资源跟老板博弈。老板觉得:‘这个人我一定得干掉,只不过是时间和方式的问题。’”

    可以说,即使那些最优秀的职业人士,也不可能做到绝对的不可替代,因为“地球离了谁都会照转不误”。但我们却可以不断地增强自己的不可替代性,并以此来确立自己的地位及核心竞争力。

    瑞士日内瓦一家五星级大酒店里面有个小厨师,看起来非常憨厚,表现出来的是一副与世无争的态度。在酒店里,谁都可以对他吆三喝四,但他对此并不在乎。而且,他本人看起来也没什么突出的优势和长处,也做不了什么上得了大场面的拿手菜,因此,在后厨里面,他经常被当做下手对待。

    要说他还具备一个唯一的优势,那就是他会做一道非常特别的甜点:将两个苹果的果肉都放进一个苹果中,这样一来,合二为一的苹果就显得特别丰满,可是外表上看,根本看不出是两只苹果拼起来的,就像是天生那样子长的,果核也被他巧妙地去掉了,吃起来特别香甜爽口。

    后来,他做的这道甜点被一位长期包住酒店的贵妇人发现,她品尝后,十分喜欢,并特意约见了做这道甜点的小厨师。贵妇人虽然长期包了一套最昂贵的套房,一年中也只有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在这里度过,但是,她每次到这里来,都会指名点那道小厨师做的甜点。

    这家酒店,由于不断进行经营风格上的调整,因此几乎每年都要裁去一定比例的员工,遇到经济低迷的时候,裁员的规模会更大。然而,不起眼的小厨师却年年风平浪静,能够稳坐钓鱼台,就像有特别硬的后台和背景。后来,酒店的总裁告诉小厨师,那位贵妇人是他们酒店最重要的客人,而他也是酒店里不可或缺的人,因为只有他能够满足客户的独特需求。

    这就是拿手绝活的力量,它能让一个看似普普通通、并无长处的员工变得不可替代。因为,这样的员工具备别人并不具备的能力与资源,这是他在职场存在的一个合理而又充分的理由。

    “纵有家产万贯,不如绝活在身”。人在职场需要特长,需要有拿手绝活在身。

    许振超是青岛港一名普通的桥吊司机,他所在的青岛港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集装箱码头企业之一。许振超参加工作三十多年来,以“干就干一流,争就争第一”的精神,立足本职,务实创新,干一行,爱一行,精一行。他自学成才,苦练技术,练就了“一钩准”、“一钩净”、“无声响操作”等拿手绝活,并模范地带出了“王啸飞燕”、“显新穿针”、“刘洋神绳”等一大批具有社会影响的工作品牌。他带领团队按照“泊位、船时、单机”三大效率的标准要求,深入开展比安全质量、比效率、比管理、比作风的“四比”活动,先后六次打破集装箱装卸世界纪录,使“振超效率”令世人赞叹,将“振超精神”名扬四海。

    许振超的“无声响操作”是青岛港的一绝。有一次,港口来了一批准备出境的化工剧毒危险品,这个货种特别怕碰撞,稍有碰撞可能就会引发恶性事故。当时许多船主、货主都赶到了码头,为确保安全,码头上甚至派出了武警和消防员。许振超在关键时刻把绝活亮了出来,片刻工夫,就将40个集装箱悄然无声地从船上卸下,又一声不响地装上火车。面对这轻松如行云流水般的作业,紧张了许久的船主、货主们发出了惊叹的欢呼声。

    许振超凭借苦学、苦练、成就了一身绝活儿,成为数万人港口的技术权威,进而成为闻名全国的职场英雄人物。

    像许振超这样的员工显然是不可替代的,因为他们有着自己的拿手绝活,有着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无论到哪里,他们都是用人单位高薪争抢的对象。

    专业精神源于执著

    工作中的专业精神不是凭空产生的,那些具备专业精神的员工,往往有着执著的个性,他们在日常工作中善于认死理,善于向不可能的任务发起挑战,他们对自己的工作有一种莫可名状的钟爱与狂热。

    曾经获得微软“最佳销售奖”的范曼先生,当初求职成功正是源于他的执著、认死理的个性。

    面试官:现在我们有一个问题,要考察一下你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如何。不要想得太多,运用日常生活中的常识,描述一下你的想法。这个问题是,下水道的井盖为什么会是圆的?

    范曼:它们并不都是圆的。有些是方的。的确有些圆井盖,但我也看过方的,长方的。

    面试官:不过我们只考虑圆形的井盖,它们为什么是圆的?

    范曼:如果我们只考虑圆的,那么它们自然是圆的。

    面试官:我的意思是,为什么会存在圆的井盖?把井盖设计成圆形的有什么特殊的意义吗?

    范曼:是有特殊意义。当需要覆盖的洞是圆形时,通常盖子也是圆的。用一个圆形的盖子盖一个圆形的洞,这是最简单的办法。

    面试官:你能想到一个圆形的井盖比方形的井盖有哪些优点吗?

    范曼: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先要看看盖子下面是什么。盖子下面的洞是圆的,因为圆柱形最能承受周围土地的压力。而且,下水道出入孔意味着要留出足够一个人通过的空间,而一个顺着梯子爬下去的人的横截面基本是圆的。所以圆形自然而然地成为下水道出入孔的形状。圆形的井盖只是为了覆盖圆形的洞口。

    面试官:你认为存在安全方面的考虑吗?我的意思是,方形的井盖会不会掉进去,因此有可能造成人身伤害?

    范曼:不大可能。有时在一些方形洞口上也会看到方形的盖子。这种盖子比入口大,周围有横档。通常这种盖子是金属质地,非常重。我们可以想象一下,两英尺宽的方形洞,1到1.5英寸宽的横档。为了让井盖掉进去,需要抬起一端,然后旋转30度,这样它就不受横档的妨碍了,然后再将井盖与地平线成45度角,这时转移的重心才足以让井盖掉下去。是的,井盖的确存在掉下去的可能,但可能性非常小。只要对负责开井盖的人稍加培训,他就不会犯这样的错误。从工程学的角度来看,井盖的形状完全取决于它要覆盖的洞口的形状。

    面试官面有难色地说:失陪一下;我要与管理层谈点事情。(他离开了房间,10分钟后便回来了)

    面试官:我们推荐你立刻去销售部工作。

    范曼成了微软的合同销售员后,面试官后来告诉范曼:“其实,从安全上讲,圆形井盖不会掉进与之相同直径的井中,而且在搬运时也比较方便——只需一人将之滚动便可。但你竟然让我头一次觉得,原来方形井盖也不错。当时我出这道题的目的不过是想考考你的脑子而已,不想却发现了另一个答案:假若微软公司是生产井盖的,那么,不论我们将井盖做成方的还是圆的,我们相信,你总会有办法将它们销出去。”

    不仅是微软公司,世上任何爱才惜贤的公司都会欣赏像范曼先生这样的人——有了这样“执著而认死理”的销售员,公司的产品还愁销不出去吗,因为这样的员工往往是最专业的?这类执著的员工,在工作挑战及困难面前,往往会坚守自己的底线,不会轻易放弃努力,能够坚持到最后的成功。

    那种执著、意志坚定的员工,在工作中勇于向不可能的任务发起冲击、发起挑战,因为在他们心里存有这样一个理念——难度决定高度。可以说,正是在这种工作态度的影响下,才有了他们的专业精神以及行业专家级的水平。

    在麦当劳总部,许多主管的办公桌上都有一块铜牌,上面刻有麦当劳第二代掌门人雷·克雷克最喜爱的座右铭:世上没有任何事能取代“挑战”;

    “才能”不能,因为有太多有才能的人并未成功;

    “天才”不能,因为被埋没的天才屡见不鲜;

    “教育”不能,因为受过高等教育的蠢材多的是;

    只有“坚忍”和“挑战”是无敌的。

    对于员工来说,不畏困难,勇于向看似不可能的工作发起挑战,源于他们内心的执著个性,而这种个性是与工作的专业精神相通的。

    1997年,海尔为了进行整体卫浴设施的生产,派魏小娥前往日本,学习相关技术。在学习期间,魏小娥注意到,日本人试模期的废品率一般都在30%~60%,设备调试正常后,废品率大概在2%左右。

    “为什么不把合格率提高到100%?”生性执著而又好强的魏小娥问日本的技术人员。“100%?你觉得可能吗?”日本人反问。从对话中,魏小娥意识到,不是他的能力不行,而是思想上的桎梏使他们停滞在了2%。作为一个海尔人,魏小娥内心的标准一直是100%,即“要么不干,要干就要争第一”。于是,为了实现这种百分之百,她拼命地利用每一分每一秒的学习时间,三周后,带着先进的技术和赶超日本人的信念回到了海尔。

    时隔半年,日本模具专家宫川先生来华访问见到了徒弟魏小娥,她此时已是卫浴分厂的厂长。面对着一尘不染的生产现场、操作熟练的员工和100%合格的产品,可以说昔日学生的专业水准已经超过了老师。宫川惊呆了,反而过来向徒弟请教问题。

    “有几个问题曾使我绞尽脑汁地想办法解决,但最终没有成功。日本卫浴产品的现场脏乱不堪,我们一直想做得更好一些,但难度太大了。你们是怎样做到现场清洁的?100%的合格率是我们连想都不敢想的,对我们来说,2%的废品率、5%的不良品率天经地义,你们又是怎样提高产品合格率的呢?”

    “用心,执著。”

    魏小娥的回答看似简单,其实要想真正做到并不简单。她的极高的专业水准及专业精神,来自于多年如一日的对工作的执著及敢于挑战。作为职场一员,要想达到同样的专业水准,具备相似的专业精神,则同样需要一种长期的执著追求与努力。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