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更让人沉稳,
我们可以安下心来思考关于更高层次的智慧,
比如生死。
而正是在这个季节,我们可以把人生看得更加透彻,
从而更深地理解人生的意义。
有人说,冬如老年,当看尽了繁华之后,
不妨在这个季节给自己的人生来一次总结。
慈悲是一种品质,也是一种爱,它和心智活动没有什么关系。当你意识到自己的心失去自觉意识的时候,在你的状态之中必然充满慈悲和爱。不必刻意地去宽恕自己,否则,你越是不想受到伤害,受伤的感觉越会被强化,结果就不能真正地宽恕自己了。所以,如果在培养美德的时候是有意识的话,爱就会消失,慈悲也难以再出。要记住:努力培养不出爱和慈悲。
辑一 时间
十一月一日 打发无聊
活在世间的人都有时间。时间对每个人来说都是宝贵的。鲁迅先生说过:时间就是生命,是我们每个人终生的财富。没有一个人希望自己的生命在转瞬间就走到尽头。虽然大家都明白这个道理,但却无时无刻不在浪费着时间,耗费着生命。各种各样的琐事占据着我们的时间,把我们同时间分开,让我们产生错觉,似乎感觉不到时间在流逝。
每个人都爱惜自己的生命,这一点上没有人是例外的。我们不愿看到生命那么快就消逝不见。但是,我们却不愿意让时间停下来,这是不是一件很奇怪的事情呢?我们总要找一些事情来做以证明时间一直在流动着。其实,时间是空无所有,我们感到无聊和害怕。
无聊是一种可怕的状态。在无聊的时候,我们会觉得不管做什么都是索然无味的。当然,无聊并不是说我们很疲倦,也不是说我们没有精力去做什么,只是我们不知道要去做什么:有欲望,却无对象。无聊的存在看似短暂,但却深深地根植在了人生之中。
面对无聊,我们要懂得找事情做来摆脱这种状态。不过,总是会有些无聊让你无处可逃。我就是想什么都不做,想不让任何人打扰。这种无聊,确实棘手。
十一月二日 过去的总是美好的
人生最美的时光永远是过去的时光。想一想是不是这样呢?小时候吃过的东西现在再吃已经没有那种喜悦和幸福;小时候听过的歌曲,现在再听,已找不到那时的心境;小时候看过的风景是那么美好,现在再去看,已经没有什么特别的感觉了。所以,幸福一直属于过去。
也许有时候,为了找回某种特别的回忆,你再一次踏上当年的土地。结果呢?所有的感觉荡然无存。我们停下来思考原因的时候,才知道原来周围的环境都变了,心境也变了。当年那个世界已经找不回来了。我们的心灵世界也在周围环境的影响之下,慢慢地转变了。所有的爱和忧愁,喜悦和美好,都永久地收藏到回忆中了。
十一月三日 空寂是培养不出来的
彻底从社会中解脱出来才能称得上是空寂。否则,其他都不是。当然,空寂也不是一种哲学理念。对于权力带来的不同的影响,我们要保持一颗洞察之心。看着那些操练的士兵,是不是觉得可怜呢?他们像机器一样重复着自己的动作。炎炎烈日之下,站着的是我们每一个人现在或未来的孩子。类似的情况很常见,只要一个团体具有权力,就都会出现这样的情况。
真正的空寂是不归于任何事物的,它的心是自由的。因此,空寂不是培养出来的。当你明白了这一点,就能从世俗之中走出来,什么饭局牌局的就和你没有什么关系了。心正是有了这样空寂的状态,才会变得谦卑。要想真正了解爱和权力的深刻含义,就必须把心置于空寂之中。那些野心勃勃的人,怎么可能懂得什么是爱、爱是什么?因此,看清了这些,就不要顾虑那么多了,大胆生活,大胆行动起来吧。当你真正认识了自我,这种状态就会有了。
十一月四日 心理上的时间感
解脱是需要心理上的时间感的。我们在一些宗教的教义中是可以找到类似的观点的。我们都太平凡,所以无法触摸到天堂,更感受不到天堂。那么,该怎么办呢?我们必须借助某个超然的对象来转化自己。但是,这不是问题的所在,我想知道的是能不能在第一时间就把恐惧克服掉,或者说从恐惧中解脱出来?因为恐惧的确不是太好,它常常带来一些混乱,让人理不清思维。这里的混乱主要是针对内心而言的。
对于人类整个进化的概念,我是常常保持怀疑的。某一种形式已经得到了思想的认可,此形式在一定的时间之内存在着。人脑已经经过了数百万年的进化,但是进化并没有停下来,随着时间的推移,人脑还会不断地演变和进化的。我已经在这个世界里活了几十年,这个世界由各种各样的理论所组成。但是,我看到的都是一些丑恶的东西,嫉妒和恨无时无刻不存在着。而我其实就是丑恶之中的一部分。
痛苦的人是不喜欢在时间中慢慢进化的,因为那是毫无意义的。再花几百万年去成长的话,对于每一个现世的人来说都是不可能的。想要解脱恐惧和时间感是不是有可能的呢?我们也不得而知。对物质而言,时间必须存在,无法摆脱。我想问的是,社会要想有秩序,个人要想活得有规律,要借助心理上的时间感吗?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是社会的一员,我们不能脱离社会而存在。对一个人来说,内心的秩序很重要。我们的心不乱,社会也就井井有条了。
十一月五日 了解烦恼的内涵
心智受到限制之后,那种超越时间的境界就不会被发现了。在过去的时间里,我们的心智一直在受着制约,现在如此,将来也是如此。在时间的长河里,心智一直受着局限。那么,心智为什么要去追求这种境界呢?因为在心智里矛盾和恐惧都存在着,所以我们一直想着超越。受制的心总是充满着冲突、烦恼、恐惧、不确定感,因此才会去追求那个超越时间的境界。在追求时,我们用着各种各样的方式。可是,心智存在于世间之中,能不能发现一种在时间之上的境界呢?
因为我们一直遵循的一切在不停地遭受着各种各样的破坏,所以在我们的内心深处迫切需要一种安全感。在一生中,我们不断地面临着冲突和挑战,我们想要的往往得不到。这是个不容置疑的事实。不管你对周围的世界抱有什么样的看法,的的确确烦恼一直萦绕在我们身边。那么,我们对什么感兴趣呢?我们所感兴趣的就是迅速找到答案把问题解决掉。可是,我们忽略了一个问题:这些答案能让我们感到满足吗?未必。我们的烦恼最终还是解决不了。要想解决烦恼,最重要的还是把烦恼的内涵了解清楚。
十一月六日 悟境没有延续性
人世间的很多东西都是没有延续性的,比如实相或悟境。它们往往来去无踪,于刹那之间到来或离去。为什么呢?因为实相或悟境已经超出了时间的范畴。若是不信的话,你可以身体力行地去检验一下。悟境发生于瞬间,是无法也不可能延续的。我们看到的一切和知道的一切是不可能给自己带来这种了悟之感的。假如你对一种恒久不变的境界产生了渴望,那说明你还是在追求一种延续性的东西,这种东西还是在时间之内的。这样一来,想要获得一种超越时间的境界是没有希望的了。
十一月七日 心理上的时间感
我们常常提到时间的问题。在这里所说的时间并不是外在的。不过外在的时间是不可缺少的,否则我们就没法上下班,或与爱人共度晚餐了。但是,如果涉及心理层面,或者说时间感建立在心理之上的时候,我们所认为的明天还是不是会存在?这种时间感是从哪里来的呢?思想?如果思想无法改变,就只好把观念推了出来,让其慢慢地演变。
生命的变革是不可少的,这是人类要做的重要的事情。这里的变革对象包括思想和行为。不过,我们常常会说“明天的我就不是今天的我了”,这即是从心理上来谈论的时间感。昨天、今天和明天的延续,是很自然的事情,再正常不过了。我们用过去的经验解释着今天,在解释今天的时候,就把明天造了出来。或许这是个矛盾,是个恶性循环,但是这就是我们所说的生活嘛,这就是我们的时间嘛。
不管是希望还是孤独绝望,都离不开时间的存在。想要超越时间的境界是困难的,只有让心智从经验和时间感中摆脱出来才有可能。
十一月八日 时间即是思想
在某种意义上,时间和思想可以画等号。思想是一种活动,它用自己的能量把昨天、今天和明天全都创造了出来。在这之后,思想又成了我们追求成就的手段,也可以看成一种不同的生活方式。时间是重要的,有多重要自然不必言。看看人世间的活动,是不是在生死轮回之中,我们的生活习惯一代代地传了下去呢。
很显然,从本质上讲,思想和时间并无大的差别,甚至根本就没有差别。不要把时间当成一种工具在不停地演化着,否则,心智永远在我们之下,不可能超越自我,更不能转化自己。恐惧寓于时间之中,常常带来矛盾和冲突。恐惧的产生,跟心理上的时间感有着密切的关系。要想刨除恐惧,就要学会洞察事实。
只有觉知到了心理上的时间感,我们才能对恐惧有所了解。这里的时间感指的是昨天、今天和明天。此外,还有空间和距离等。对一个人来说,恐惧是真相,但我们若是被恐惧缠上,想要解脱是很难的,也是可能永远无法解脱的。对时间感的了解,有助于我们从整体上认识恐惧。
十一月九日 时间摆脱恐惧
从真相到理想的状态,这期间的过程就是时间。现在恐惧,但不久以后这种恐惧就会消失。这就是时间的魔力,让我们从恐惧中解脱。大多数人都会这么想。没有人喜欢与恐惧打交道,所以我们总是在找各种方法去避开恐惧。想要避开恐惧,努力是必须的。对于努力,我们早就习惯了。对于一件事情,我们说它应该是怎样的,但这不是我们眼前的事实,只是概念而已,是虚构出来的。想要改变事实,必须把时间制造出来的思绪了解清楚。
我们会不会立即摆脱恐惧呢?就是在一瞬间的时间里摆脱。恐惧是可怕的,如果任凭它延续,就会出现混乱的局面。在混乱面前,时间感制造了混乱而不是把人从恐惧中解脱。所以,恐惧无法摆脱,毒害也不能消除。当信仰和道德格格不入时,战争和痛苦就会出现。这里面的罪魁祸首就是时间,是它制造了秩序的混乱。
十一月十日 时间有毒
假如一个瓶子上写着“有毒”二字,并且你也知道瓶子里的东西有毒,这样,在使用它的时候,你就会加倍小心。时间有毒,它制造出了混乱。当你明白了这些,就会想尽办法从中解脱自己。不过,时间不是一个解脱的工具,如果你不这样认为,我们肯定不是同一路人。
时间还有可能有另一种存在方式,只是我们还不知道。我们知道的只是外在的和内在的时间,也可以说是时间感。我们的心境,常常会被外在的时间所影响。不过,与此同时,心境也常常影响外在的物质。有了外在的时间,我们可以去赶路。不过,如果你选择了全面拒绝心理上的时间感,另一种时间就会到来。让我们一起走进这种时间里吧,因为那里没有混乱的存在。
辑二 洞察
十一月十一日 洞察灵魂
一个人的兴趣和他所处的时代并没有必然的关联性。你就是你自己,没必要为时代而活,为他人而活。所以为了时代和他人的利益而放弃自己的兴趣爱好是愚蠢的,不应该的。人的兴趣爱好来源于生命和灵魂。因此,在热爱生命的前提下,要懂得从生命中发现生命本身的乐趣,去品味珍贵的生命。与此同时,对自己的灵魂也要加倍关注。古今中外的历史上,那些伟大的人物都有着高贵的灵魂,与他们的灵魂对话也是一种无穷的乐趣。所以,不管处在一个什么样的时代,我们都应该把生活过得丰富有趣。
十一月十二日 无聊生于目的与过程的分离
自我总是让人捉摸不透,它总是躲躲藏藏的。常常地,当我想找自我的时候总是找不到,而在不经意间自我就出现了。一个人无聊的时候,往往都是自我出现的时候。而此时的这个我,身上没有附加任何的东西,从虚无中来,最终又归于虚无。因此,当我们遇到它们的时候,我们还没来得及认真看就想远离它。但是,对我来讲,我还是想着再多看一会儿,因为在我内心深处,我觉得从这个可怕的自我身上,我能看到很多不一样的东西,这些东西或许才是真理,才是人生的真谛。
在宇宙之中,动物和神灵永远不会感觉到无聊。动物没有什么思想,它们的愿望很简单:仅仅只是活命。而作为神,因为它的生活是充实的,是完美无缺的,自然也没有时间感到无聊。因此,在三界之中,会产生无聊之感的只有人类。对于生活,他们常常会觉得无聊,在无聊之中不停地叹息,甚至哀叹不止。
人夹杂在动物和神灵之间,他超脱了动物对生存的满足,活着更多的是为了获得一种存在之感。因此,人总是在路上,用周围的物体来证实自己的存在。人处于一个尴尬的境地,有和动物一样的状态,但永远触摸不到神灵的状态。但是他不甘心一生都是这样,所以不停地在寻找着,但是,他对前途一片渺茫。看不清方向,因而无聊是不可避免的。
长途跋涉的旅人,心中总是装着一个目的地,这个目的地是遥远的。因为旅途太过漫长,产生无聊也在情理之中。因此,可以看出,因为过程和目的地之间不是一个整体,无聊的心境便会诞生,心便会百无聊赖。孩子是单纯的,在他们心中只有过程的享受,去不知道自己人生的目的,他们对生活的认知简单,所以随时都有对身边的事物产生兴趣,有兴趣就不会无聊。那些像孩子一样单纯的人也是这样。商人是精明的,他们为了获取利益,总是把一件事情的各个环节想得环环相扣。他们不得不时时刻刻集中精力,所以无聊对他们来说也是很少见的。我们在生活中,最怕的就是不像孩子那样单纯,却又没有商人的精明,想找到一个目的,却又对目的看不清。于是陷入无尽的缥缈之中,无聊便紧随而来。我想要得到某种东西,但又不知道这种东西是什么。那些身边的东西,虽然离我们很近,但并不是我们想要的。出现这样的情况,说明我们就无聊了。
十一月十三日 过去不是空无
所有的美好都是转瞬即逝的,想留住是不可能的。每个人的生活都是千变万化的,都生活在千变万化中。生活的精彩与否,不在于一个人有多少财富,而是一生中有多少美好的时刻,那才是精彩的体现。留不住美好的人是值得同情的,但是若一个人从来没有想过要留住什么,就不值得让人同情了。
面对过去的一切,我们要勇于面对,勇于承认。其实,过去的东西不是空无所有的,它证明我们至少美好过。
一场感情过去了,痛苦和快乐都随它而去。当我们每次想到时,常常会激动不已。而在激动的刹那,所有的过去都美丽起来。当我们回忆往事的时候,才明白以前我们把痛苦和快乐的差别看得太大了,其实二者之间并无大的差别。忧伤和甜蜜,在不经意间,又让人感到惆怅不已。
人人都逃不出消逝的命运。但对每个人来说,消逝的东西又常常被我们想起,所以并不能把消逝看成是绝对的。当我们怀念的时候,就会明白自己与过去的世界发生过种种的联系,我们失去青春,但是爱却一直存在于我们心中。岁月失去之后,历史会把我们记载,总会有人想起我们。
十一月十四日 活着总要等待什么
久久等待是一件可怕的事情,因为等待的人看不清未来会发生什么事情,对未来毫无掌控的能力。除此之外,他又做不了其他的事情,于是就只能无所事事。对生活,对未来的期待让我们常常产生兴奋之感,反倒是什么都不想的时候会觉得无聊至极。当兴奋之中夹杂了无聊的时候,就成了等待的心境了。而一个人等的时间越长,曾经的兴奋之感就会渐渐淡漠,无聊就会占据上风。
我们究竟在等待什么呢?这个问题似乎永远没有明确的答案,我们也很难说得清楚。生活就是由无数个等待组成的,等着等着我们就给了自己生活下去的理由。等待会让人觉得无聊,然而假如生活没有了等待,这种无聊的程度将会不断加剧。不过,其实在生活中什么都不等待的情况是不可能的,也是不存在的。即使我们不知道自己在等什么,其实我们还是在等待,一直等到某个所等的时刻的到来。假如连这样的等待都没有的话,这个人就很危险了,他会陷入绝望的境界,甚至会选择自杀。因为有了等待,我们才能走完自己的人生,才能把自己的人生过得尽量多姿多彩。
人活着,总不能什么事情都不做,不然生命多浪费。每个人都在竭尽全力地做着自己认为有意义的事情,但其实再仔细想想,好像没有什么事情是重大的,我们穷尽一生,都在做着一件件的小事情,但这又有什么关系呢?
十一月十五日 人生是一场无结果的实验
一夜之间,我们苦心经营了多少的功业一下子被毁掉,这让人无比痛心;当我们正处于壮年之时,突然死去,留下未完成的事业,这看来也是一件极其让人惋惜的事情。但是,若是静下来想想,天灾人祸是任何人都躲不掉的。正如人的生命又长又短,真正能长寿的人也是不多的。
因此,从头再来与空留遗憾是人的一生中常见的现象。面对这样的现象,我们要勇于承认,保持心态的坦然。保持这样的心态,不是看破红尘,更不是一种超脱。这其中,更深层地展现了一种对人生悲欢离合的宽容和理解。
很多时候,我们渴望立即行动,目的就是尽早摆脱一成不变的生活,让自己的人生体验更丰富。至于这样做的后果,我们全然不管。不管好坏,只要尽可能地体验就行。
矛盾贯穿于一个人的一生,不管我们再怎么努力,都不可能消除矛盾,解决矛盾。矛盾最终只是被时间慢慢地冲走罢了。
我们来到世上,每个人都是试验品。我们每个人也都在马不停蹄地实验着。但这场实验是没有结果的。正因为如此,不管我们在人生中如何去实践,我们的内心都不会感到安宁。
人总是不满足与现状,总是试图从一个地方跳到另一个地方。就算明明知道可能是个陷阱,我们还是选择了义无反顾地去跳。我们不是喜欢躲在陷阱里,而是喜欢跳来跳去的这种感觉,喜欢这种自由的感觉。
十一月十六日 记忆的价值
意义是人对自然或社会事务的认识,它来源于人们对未来的追求和对过去的怀念。意义和拥有不同,拥有只是为追求提供了一个目标,为怀念提供了一个对象。在拥有这块土壤里,生长着各种各样的事物,追求和怀念只是其中的两个。
我们常常提到“当时”怎么样,要不是“当时”我们会怎么样,但其实,若是我们仔细思考就会发现,在我们的记忆深处,没有什么是真正的“当时”,因为那些逝去的人和物都已逝去,记忆永远是无法留住他们的。所有的追忆对人们来说,都是徒劳无功的。
记忆是一个人宝贵的财富,这个财富是别人无法夺走的。而且,当一切都成为往事的时候,也只有记忆才能成为财富。这笔财富不能赠送给别人,仅仅只属于自己,他人也无法夺走。但是,这并不是说这笔财富就是可靠的。恰恰相反的是,财富会流失、会损耗,最终也会随着一个人的逝去而消失不见。不过,也有可能在某种力的作用下,记忆会获得新生,财富随之增长。
十一月十七日 无常和重复是人生的法则
当我们燃起对意义的渴望的时候,说明我们很可能产生无聊之感了。而一个人无聊的时候,是意义空白的时候。试想,我们之所以对爱人产生无尽的思念,是因为爱人不在我们身边,我们因此产生了无聊。
精神是一个人表现出来的活力。它常常需要保持一种永恒的状态,但是如果只是重复着永恒,没有了猎奇之心,这种精神是不值得拥有的。变化是自然界的常态,是绝对的,无时无刻不在发生的。而不变则是一种相对静止的状态。因为变化是绝对的,所以这注定了我们的身体终将腐烂,没有什么是可以阻止的。而不变则决定了我们的生活会是单调的,乏味的。因此,人生的法则就是变化无常和重复不断。对精神而言,却纠结于变与不变当中。一方面,它试图保持永恒;但另一方面,却又不得不忍受着重复。
不安的灵魂忍受不了无常的变化,但更忍受不了不断的重复。对精神而言,它不是为了逃脱变化寻求一种永恒的状态,可是最终变化却成了其最大的需求。所以,当追求疲惫的时候,它还是走向了无常的变化,用自己手中的那把剑,把自己刺死了。
十一月十八日 人生会在某一点停下来
如果人生是一场逆向而行的旅程,在路途中的耽搁对每个人来说是再平常不过的事情了。在我们每个人寻找理想生活的过程中,或多或少会有各种不可避免的遭遇,因此常常会停下来思考或歇息。但不管怎样,我们依然对未来充满憧憬,随时准备踏上新的征程。人生就是这样,无时无刻不再想着过自己理想中的生活,但偏偏总会遇到各种坎坷不得不停下来。在停下来的时候,那些理想中的人慢慢地变得越来越实际,于是就在停下来的那一刻开始重新规划生活。但是,还有些人一直等着机会重新出发,遗憾的是直到满头白发,机会仍然没有来到,于是,只留下空空的悲叹。
十一月十九日 往事是活着的
时光飞逝,每个人都活在往事之中。难道不是吗?此时此刻,我们的所见所闻所感,无不是建立在过去的事情之上。当我们转身的刹那,一切都已成为过往。因此,对于往事,我们要倍加珍惜,以聚精会神的目光去关注周围的一切。关注划过星空的流星、盛开的花朵、飞翔的小鸟……目光要饱含深情,以一颗赤诚之心向它们告别。这种神情就是真正的爱,它告诉我们对待生活要格外用心,因为生活的每个场景都是短暂的。而要想真正地生活,必须学会珍惜往事。
不珍惜往事或不重视往事的人,往往没有可以说出的往事。这样的人往往不珍惜时光,任时光匆匆而去。他对生活是麻木的,而麻木则生出傲慢,不可一世。最终,他的经历都随风而散,什么都没有留下,此生与空白相差无几。其实,这种人根本没有想过要留下什么,他们虽然也像很多人一样感知生活,但不过是行尸走肉罢了。
灵魂的深度和广度正是由许许多多的往事来构筑的。这些往事充满着爱意,让灵魂变得丰富而有厚度。所有的往事都在这个灵魂中继续着,一切都历历在目:初次的表白,霓虹灯下的亲吻,露水反射出的太阳的光辉……因为往事,我们把世界看得更透彻,这个世界也因为往事而变得魅力多姿。因为往事没有死去,所以灵魂才有勃勃生机和无限的创造力。
十一月二十日 权力与优秀是敌对的
在有等级的社会阶层中,一个掌权者是否有足够好的人品是通过他对权力的运用来体现出来的。权力是检验人品可靠的一个因素。若掌权者心底邪恶,他就会常常对弱小者进行折磨,甚至伤害。反之,若掌握的人是善良的,他就会利用手中的权力去帮助那些弱小的人们,让弱者也能过得幸福快乐。这种快乐与很多快乐是不同的,是高尚人品的具体展现。
如果掌权的人是一些平庸之辈,就会给优秀的人带来不幸或灾难。不过,一切权力对那些不是一路的人都是排斥的。如果是一些优秀的人掌握了权力,除了把平庸的人排斥掉以外,优秀的人也不会例外,并且是被重点排斥的对象。所以,权力与优秀是势不两立的。对优秀的人来说,不但受到权力的压制,还把优秀的条件破坏,让公平竞争变得不可能。但是,在社会中,又不可能完全没有权力的存在,否则社会就会变得零散不堪。要想维持一种好的社会状态,不一定要把权力交给那些优秀的人来掌控,但是,优秀者之间的公平是不应当受到破坏的。只有这样,社会才不会是一团乱麻。
辑三 转化
十一月二十一日 抉择与成功
选择一个什么样的工作?买一件什么样的衣服?晚饭吃什么?……人生在世,无时无刻不面临着各种各样的抉择。这些抉择往往让人感到头疼。不过,从抉择中可以看出一个人有没有能力,人格是不是达到成熟的境地。
一个人越没有主见,在抉择时越不会感到苦恼。因为这样的人一旦需要抉择的时候,总是第一时间去问别人怎么做而不动动自己的大脑。
只有那些善于抉择,懂得抉择的人才是有能力的人,这些人往往才能成就一番伟大的事业。因为他们心里比谁都清楚,别人不能代替自己做什么,一切都要靠自己。因此对待每一个决定都是慎之又慎。
因此,一个人能不能取得成功,其实在他抉择的那一瞬间就能看出来了。
十一月二十二日 人生永远未完成
似乎我们每天都很忙碌,想从各种琐事之中抽出空闲的时间是很难的。当我们空闲的时候,常常会表现为两种状态,一种是闲适的状态,另一种是散漫的状态。表面看着差异不大,却是截然不同的两种心境。一个人如果是闲适的状态,就相当于自我的回归,他们会觉得内心轻松,怡然自得。他们的内心是安静而透明的。但是,一个人若是散漫的状态,就会在散漫中迷失自我,无所适从。他们的内心是烦躁而混沌的。
人这一辈子的生命时光有限,能力有限,所以我们做成的事情也是有限。既然如此,我们就要好好善待自己,没有必要把生活搞得那么紧张,把步履迈得那么匆忙了。不过,也正是因为知道了这个道理,就不再野心勃勃了,做成几件事情让自己快快乐乐就行了。
静下心回忆一下过去的事情,想一想有多少事情自己想做却因为种种并没有做。再畅想一下未来,有多少计划要做的事情。人生在世,每个人肯定有很多事情都没有做完,但这又有什么关系呢?一种人生的常态罢了。正因为一个又一个的未完成,我们才能保持一个积极进取的心。试想,假如一个人突然告诉我们他已经找不到要做的事情了,那我敢说这个人的生命就要结束了。但是,有的人还有很多事情要做,却不得不面临死亡,我想在这个时候,他的内心肯定会生出很多委屈和惋惜,就算死了也不会安心的。所以,在我们活着的时候,要学会与死亡达成和解。人这一生,事情是做不完的,所以人总得在未完成之中死去。这是早晚的事情,是不可避免的。当我们明白了这一切,就没有什么可感伤的了,只要保持一颗进取的心就可以了。至于我们能做多少事,把事情做到什么地步,随缘就好。
不管什么时候,一定要对自己做成的事情感到满意。
十一月二十三日 避免远虑
为明天感到忧虑的人是不聪明的,因为每一天都有忧虑,今天的忧虑已经够多了,何必把明天的也加在今天呢?
我不否认“人无远虑,必有近忧”的说法,因为这在很多情况下都是对的。但是,我们还要明白一点:一个人的远虑是无穷无尽的,所以必须控制在一定的范围之中。对未来的忧虑,如果是站在现在的这个节点能够预料到,是可以早早做打算的,这样就可以消除眼前的忧愁。对于实在不好做打算的远虑,就放下它,听之任之,因为不管未来发生什么,到时候总能找到解决的办法的,何必现在苦苦忧愁呢?如果有些远虑根本无法预见,那很可能是我们多虑了,更犯不着胡思乱想了。人应该活得洒脱一点,轻松一点,世上那么多事情,哪能每一件都去想着怎么去解决呢?
当天的事情当天做,当天做不了可以推到明天。不过,千万不要把明天的事情也压到今天来,这样今天就会过得无比沉重,甚至今天的事情都没法做好了。
十一月二十四日 学会真诚待人
真正的快乐,不在于一个人是否富有、是否美貌,而在于他是否拥有一种健康的心态,是否具备真诚待人的品质。因为只有当一个人拥有一种真诚待人的品质时,别人待他才会处处友善。一个处处受到友善对待的人,怎会不快乐?
人的一生说短不短,漫漫人生途中,我们会结识许许多多的人,会经历许许多多的事。所谓世间百态,其中必然有让人难以忘记的感动,自然也有不可避免的艰难困苦,更有让人铭心刻骨的伤痛、委屈,但无论碰到什么,我们都要学会拥有一颗真诚而宽容的心,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自然界有很多事物都不是我们人力所能为的。我们不可能改造世界,我们也不可能改造别人,但我们能改造自己的心态,让我们在面对世界时,怀有的是一片真诚的善意。
学会真诚待人,你的心态自然就能豁达开朗,面对世界时自然也能从善意出发。当你对世界心存这样一种感激时,你自己便可以消除内心所有的积怨与不满,你的生活也会被回馈以快乐。
十一月二十五日 保持判断力的公正性
人的自我依恋是常见的一种情感,这种情感往往是草率的。但是很多人以为这是一种荣耀。他们自我感觉良好,其实是夸大了自我的价值,并非是真实的自我。人一旦陷入某个境地之中,就会被自己的精神迷惑,由此他对事物的判断就会带上自己的主观色彩,很多时候把一切想得过于美好。
把事情想得过于美好虽然不恰当,但若是想得很差,把自己完全否定,也是不应该的。所以,保持公正的判断很重要。如何保持这种判断呢?最好的做法就是实事求是,不夸大也不缩小问题。我们该做的事情就要当仁不让,而不是推脱,这样才能成就伟大。由于种种原因,按照习俗做事是我们一贯的行为。但是,往往我们太看重习俗而把事物的实质扔到了一边,导致本末倒置的出现。我们曾不止一次地对女生说,如果不小心听到了某些不光彩的事情,我们应该为此感到惭愧。但实际上,就是做了这样的事情,她们也不会觉得有什么,不过是一件小事情。碍于各种世俗的眼光,我们不敢直呼身体的一部分器官的名字,但是我们却让它们去做了一些见不得人的事情。我们用言语表达了习俗禁止我们表达的事情,甚至不顾理智的反对,还干了一些坏事。就连这篇随笔,到现在,我还不知道好与不好呢。
十一月二十六日 往事如流水
人死去后,不是能把所有过去的事情都带走,都埋葬的。纵观一个人的一生,很多事情是不会随着岁月的逝去而消亡的,反而会在时光的冲洗之下越来越清晰,印象越来越深刻。在人的记忆中,往事始终存在着。在活着的时候,我们小心翼翼地守候着,一旦闭上双眼的时候,这些往事就被我们带入了永恒之中,与时光同在。一个人要想不使往事消失,必须在心中存放一些有分量的东西。
从出生到死亡,我们都不停地行走在世间,行走在时光的隧道中。但是,走着走着我们就很容易迷失自我。这种迷失常常让我们感到无可奈何。正如,家乡的那条小河,我们无法把它带到异乡去,让它在别的土地上流淌;儿时的美好光年,无法在80岁的时候再现……但是,虽然我们无法做到,并不等于那些东西已经永远地不存在了。也许,在某一个意料不到的时刻,因为某种情绪的调动,往事就会浮上心头,美好的记忆就会突然闪现,让人措手不及,惊喜不断。
时光如河流,不分昼夜地流淌着,运动着。我们站在岸边,望着奔腾不止的河水,不禁感叹:现在的我还是我吗?时间带走的不是某种流动的东西,而是每一个人的生命。离开我的,不是一个又一个珍贵的日子,而是我生命中的时光。其实,甚至可以说,我就是时光的载体。时光流逝,把年华从我身上一一带走,而我将消失在无尽的岁月中,从前的我早已找不到了。
十一月二十七日 沉默与人生
两个人的情感如果是真实的,那么他们之间往往不需要什么特别的语言表达;两个人的心灵如果是契合的,语言表达也是不需要太多,甚至是不需要的。在这样的情境之中,默契起着重要的作用。
我不开口,却已心知肚明;我不说话,我的心思已被你懂。不单单是爱情,很多美好的时刻都是不需要言语的。
人世间的感情有千万种,但是真正能让人感动的,往往都是最朴实无华的。朴实无华是一种特别的力量,它虽然埋藏很深,不曾说出一句话,不曾大胆表露自己的情感,但它无时无刻不在人类的情感之中忙碌着。它运用自己的力量,穿过重重障碍,于喧哗之中,在人的内心深处工作着。
沉默是一种养分,它用自己的能量孕育了世间很多重大的事情。这些事情如爱情、死亡等等,都是被人生看得很重的。
夫妻在家中吵吵闹闹其实并不可怕,也不必为之担忧。但是,假如两个人进入了“冷战”状态,那就可要小心了,婚姻很可能会破裂。同样,对一个社会而言,种种暴力和冲突的出现,也是正常的现象。可是,假如没有一个人再站出来讲话,那这个社会是很危险的。
当末日到来的时候,周围肯定是静悄悄的。因为死神喜欢踮着脚走路,它害怕因为自己走路太响而被人类察觉到。所以,世界的结束不会用惊天动地的声响,而应该是无声无息的。
伟大也是来自沉默之中的。从事广告业的人,永远不可能成为伟大的作家;那些到处叽叽喳喳的人,往往都是肤浅的。而相反,只有在沉默之中,才能用心思考,才能创造出伟大的作品。其实,就连伟大的母亲也是沉默的,在自己的孩子没有诞生之前,她不会不停地向世人炫耀自己的大肚子。
在经历沉重的苦难之时,我们选择了沉默,而不去呻吟、哭泣。因为我们要维护自己做人的尊严。即使绝望,也不自弃。
面对别人的冷嘲热讽,我们不去争辩,更不去与之对抗,我们选择了沉默,而沉默就是对那些小人最好的蔑视。
我们常常会觉得无奈,但无奈却是我们生命中最深刻的体验之一。无奈的日子总是短暂的,因为生活的潮流一直向前,很快就会把它们淹没掉。但是,它们却会一直存在着,埋藏在内心深处,成为心灵的暗流,让人无法直视,不敢面对,逃脱不了。
人们常常因为生活中的一点小小的挫折而大谈人生的意义,但人生的意义只有在大苦难中才能体现出来。而大苦难总是沉默不语的。
十一月二十八日 灵魂之杯
两个人的灵魂是无法并排同行的。不管男男女女是多么的相爱,都是不可能的。人世间的爱情即使再美好动人,也无非是两个相互独立行走的灵魂的最深切的遥遥呼应罢了。
独行的灵魂只有一个人在路上努力寻找才能发现自己的上帝。并且,灵魂行走的目的很明确,那就是找到上帝。只要找到上帝,灵魂的任务才算完成。可是,这个任务是很难的。
人的灵魂是空空的,就像那只空杯子一样,你用它盛不同的东西,决定了自己命运的不同,也决定了自己对自己定位的不同。圣徒用它盛上净水,诗人用它装满佳酿,而哲学家则用它调出琼液。
但是,灵魂之杯的体积是有限的,因此容量也是有限的,是可以确定大小的。对世间的人们来说,大容量者都是一些大家,圣徒、诗人、哲学家就是其中的代表人物。反之,小容量的大都是一些凡人。容量的大小,体现了灵魂的伟大与否。
对于我们自己的灵魂之杯,它的容量大小并不值得我们去认真地深究。不管其大小,我们所装进去的东西都不会溢出来。我们一生所做的事情很少能装满这个灵魂之杯。对大多数人来说,我们往往只装了很少的一点东西在灵魂的杯子里,更有一些人的灵魂之杯甚至是空的。
十一月二十九日 人格与自我
人格主要是指人所具有的与他人相区别的独特而稳定的思维方式和行为风格。因为人有情感,所以在一个人的自我意识之中,人格会有强烈的显现,会不断为自我寻求出路。在艺术之中,我们所要展现的并不是眼前的对象而是内心的自我,只不过,在展示的时候,我们把自己的意识隐藏了。人格的意义很宽泛,所以我们专门提起的时候,争论会不自觉地产生。不过,正因为人格的意义比较宽泛,我们每个人才能从中找出对应自我的一部分来用其表达各自不同的思想情感。在“人格”中能找到适合自己需求的东西,不是也很好吗?
周围的一切信息不足以显示我们是自身的全部,因为我们还有自己的思想。一个有机的人,拥有的力量是各种各样的,正是因为有了这些力量,我们可以随心所欲地从外界获得我们想要的东西。但是,这种力量又是神奇的,不管是吸引还是排斥。它总有能力聚集所需的事物在身边,并利用这些事物创造自我。人的情感之力是厉害的,我们生命的基本创造力都是由它来完成的。如果没有感情之火的燃起,就算对一件事物认识得再深刻也不能成为自己的本质。
十一月三十日 沉思与自我
沉思是认真、深入地思考,在寂静和孤独中对某个中心意念或意象的深沉思索。在思考的时候,不是让我们占有某物,而是让我们把自我果断地放弃,之后把自己放到万事万物之中,与它们融合到一块。当你明白了这些,就知道了沉思的意义。当我们心中有杂念的时候,就需要安定,然后静下心来沉思一下杂念产生的原因。在沉思的世界里,没有痛苦,没有恐惧,我们更不会损失什么。当一切变得简单纯粹的时候,我们就自由了。我们要想领悟真理,开始行动,沉思是必不可少的环节。而在沉思之中,才能显出自我的存在。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