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增援湖北,保卫云南,四川和贵州成为云南起义军的必争之地。1911年11月,云南革命党人决定派出2个梯团(相当于旅)共8个营入川,援助四川起义军。朱德在第1梯团率领一个排的队伍由昆明出发,他们打着红旗,英姿飒爽地向东川、昭通、叙府(今宜宾)前进。
朱德率领的这支队伍有着严明的纪律和蓬勃的朝气。在进军四川的途中,朱德展现了出众的领导才华,援川军受到沿途民众的热烈欢迎。当时,云南起义军沿着浩浩荡荡的长江北上,是去援助和解救四川人民的,四川人民也把他们盼望革命的满腔热情寄托在这支革命队伍身上。佃农出身的朱德从最初行军起,就担心老百姓会不会害怕他们,如果是那样,那就违反他革命的初衷和革命的目的了。因此,每到一处,他都和颜悦色地和老百姓说好话,并要求士兵严格执行纪律,不准打骂老百姓,吃老百姓的米粮要给钱。朱德自己以身作则,他的队伍也完全做到了这些。在最初的革命生涯里,能够做到这样,确实难能可贵。
北上援川,急如星火,天天是急行军,每天得走六七十里地。朱德身体健壮,精力旺盛。每天晚上宿营,他到了驻扎地点,就拿着册子、纸张,到四周考察一下,画一张简易地图,然后布置宿营地点,安排岗哨。夜间还要走出去,沿着他设置的岗哨进行巡查。夜晚,哨兵们都好几次听到他们的排长走过来,然后又向另一个哨位走过去。白天,他带领的队伍一路行军一路高唱着军歌。行军宿营虽然很辛苦,但是朱德觉得带兵打仗有味道,军旅生活自有乐趣。
进军四川,云南起义军沿途并没有打什么大仗和恶仗,因为清王朝的旧军不堪一击,一打就跑。从前老百姓管军队里的人都叫“老总”、“老爷”,朱德他们的队伍一到都改做“先生”,到处都是这么叫。清朝巡防军一跑掉,老百姓便来欢迎。碰上少数土匪,一打就垮了。这样,他们很快便占领了叙府。
接着,第1梯团就由叙府转向自流井(今自贡)富顺进击。当时,在自流井驻有赵尔丰的一个巡防营,资州驻有端方的一个团。赵尔丰的巡防营一触即溃,狼狈逃窜。自流井的人民群众热烈欢迎革命军进城。在自流井,朱德因带兵有方被提升为连长。与此同时,从资州方面突然传来一个消息,那里发生了兵变,端方被起义的部下杀死,他从湖北带来的一团人马,自动撤向重庆,然后沿长江顺流而下又折回湖北去了。
武昌首义激起的革命浪潮迅猛席卷全国,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革命军已占有十余省,清王朝日薄西山。从湖北、云南而湖南、江西、陕西、山西、江苏、浙江、广东、广西、福建、山东、贵州、甘肃、新疆,这中间,虽然有各种各样复杂的情况,甚至包括肮脏的交易、恶毒的诈骗,但是革命力量却如此之庞大,革命以雷霆万钧之力,摧枯拉朽之势所向披靡,充分地展现了觉醒了的中国人民的伟大威力。1912年1月1日,中华民国在南京宣告成立,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清王朝退出历史舞台,中国的封建帝制寿终正寝。古老的中华民族砸碎枷锁,冲出牢笼,迎接20世纪的新曙光。
然而,革命爆发之后,全国的政治局势瞬息万变,急流直下。四川的局面更是扑朔迷离,令人眼晕目眩。在成都,赵尔丰把政权交给了资议局。不久,四川军政府成立。朱德所在的部队本来准备从自流井进发,去收拾成都的乱局,结果却遭到四川军政府当局的拒绝,他们说:“我们胜利了,成功了,用不着你们来了。”原来打着“革命”招牌,利用群众,并不想真心彻底实行革命的资产阶级立宪派,现在却伸手攫取了政权。朱德回忆说:“这是多么令人痛心的事,革命不彻底,终于流产了!这中间还有些是远路迢迢从云南赶来的人,但他们正是来扑灭革命火焰的。四川就是这样由清朝统治者手里转移到有了地位就忘掉革命的一伙人手里去了。”
恰逢这个时候,云南方面传来了发生兵变和匪患的消息,援川滇军奉命返回。朱德很不情愿回云南,他后来谈及当时的情况说:“如果那时我们能好好把队伍整顿一下,紧紧控牢四川军队,稳住四川局势,然后沿长江下武汉,控制江西、安徽等地,对付潜伏武汉的反动派,就可以发展革命势力,有力地支援南京新政府。”可是,有的人忙着摘取胜利果实,有的人陶醉在革命成功之中,更多的人生活在“大功告成,天下太平”的幻境中。
1912年3月,朱德率部离开四川,重返云南,一路上闷闷不语。北上援川可谓是怀兴而去,扫兴而归。5月间,朱德随援川滇军返抵昆明。在全军大会上,朱德因军功卓著,被晋升为少校,并获得“援川”和“复兴”两枚勋章。这两枚勋章是朱德军旅生涯中第一次获得的荣誉,也是他以“从戎救国”之志参加辛亥革命的历史见证。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