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德的青少年时代-镇守泸州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泸州是四川南部的重镇,面临长江,水陆交通十分便利。土地肥沃,物产丰富。在政治、经济、军事、交通各方面乃兵家必争之地。袁世凯死后的第二天,蔡锷命令朱德率军夺取北洋军的要塞泸州,并戒备附近地区,包括自流井一带的盐井地区。

    在纳溪、泸州一带,经过几个月的艰苦转战,朱德的部队伤亡很大,原来的将士一大半已经阵亡,虽经三次补充,但军容仍很零乱,部队疲惫不堪,穿得也破破烂烂。但是,这支身经百战的部队具有丰富的作战经验,生活虽苦,但纪律仍很严明。朱德接到进驻泸州的命令后,把军容稍加整顿,立即开进泸州。泸州人民燃放鞭炮,悬挂彩旗,扶老携幼,夹道欢迎朱德率领的护国军。驻守在泸州城里的北洋军听说朱德率军进驻泸州的消息,便最后抢劫一番,从城的另一头狼狈逃窜。

    奉命驻守泸州时,而立之年的朱德已升任护国军旅长。他的旅部设在三牌坊白塔寺侧面的泸州中学堂。旅部门口撑着一面大旗,上书“护国军第十三混成旅长朱”几个大字。

    泸州原本是富庶之乡,由于兵连祸结,却成为土匪横行之地。1916年夏天,崇义乡(今泸县弥陀、太安、分水一带)土匪头子李得村兴匪作乱,乘护国战役的混乱时机逐渐蔓延全县。其中以忠信(现为纳溪县丰乐区一带)、崇仪、宜民(今泸县况场一带)三乡匪患最为猖獗。其特点就是匪政合一。土匪就是北洋军的溃兵和地主豪绅的乡勇,他们以政权为护符,政权以土匪为羽翼,彼此狼狈为奸。有的政府官员就是土匪头子。这样,泸州共48场镇及广大农村成了土匪的天下。他们白天四处搜寻,见人有鸡有猪,有银有谷,便令其送至匪部或官府。迟则乱棒几十,违者毒打成疾,甚至死亡。夜间持枪带棒,砸门进屋,威逼百姓交出钱粮。还有以“拉肥猪儿”、“绑票”为名,将一户人的家长用绳索捆绑到匪部,威逼要银要粮若干,如拒绝或减少,轻则重打几十,重则动用几十种刑具捆绑、吊打,弄得死去活来,直到银钱财物谷米如数送到匪部才能放回。许多无钱粮付出者都无奈丧命于匪部。由于土匪猖獗,致使乡村无法务农,城镇不能经商,老百姓处于水深火热之中。更有甚者,1918年2月,匪首李得村还率众渡江,攻打泸州,直达南门,妄图夺取泸州。朱德命令守城军队开枪还击,激战约一小时,将匪击溃。残匪渡江南逃,至半渡,船被滇军击沉,匪徒葬身鱼腹。朱德的队伍为民除了大害,泸州的老百姓拍手称快。

    1918年初夏,朱德奉命清乡。他亲自率领该部第2营来到忠信(丰乐区)一带清剿土匪。在剿匪中,朱德制定了“歼首要,赦协从,缴械投诚者免死仍给枪价”的政策。经过一个多月的清剿,匪焰衰息,众百姓方得安居乐业,社会秩序逐渐安定。士农工商各得其所。与此同时,朱德还帮助各地恢复地方政权,继续剿灭残匪。

    朱德勇于治匪,老百姓感激不尽,赞不绝口。纷纷要求为朱旅长立德政碑。1918年9月中旬,忠信乡各界民众商定:“镌‘救民水火’四个大字于石,以垂不朽”。石碑为四方形,高六尺,宽一尺三寸,碑座高一尺二寸,宽一尺八寸,碑帽高九寸,宽二尺一寸。正面镌刻“救民水火”四个大字。碑序刻于此侧,全文是:

    仪陇朱旅长玉阶,勇于治匪。自奉令清乡,不阅月,而匪焰息。回忆吾泸,自去夏至今春,受匪患最深。而忠、崇、宜三镇尤甚,忠信介崇宜之间,为匪集中地,故被害益烈。今者,士民安靖,无异畴昔,果谁之赐欤?其于旅长又乌能己于言也。因镌救民水火四字于石,以垂不朽,为旅长颂,且志吾痛焉。

    忠信閤镇士民恭颂

    中华民国七年九月 中澣立

    忠信剿匪刚结束,朱德又率部去宜民乡清剿土匪,为民除害。事前几个月,朱德就派该部花连长带领便衣队,装扮成各行帮码头的人,来到土匪集中的地方,打入土匪内部,把土匪情况弄清楚,造好土匪名册。

    1918年5月,朱德亲自带领两团人马来到宜民乡(即现在的况场、和丰、南城、水冲坝、石棚、大碑、马岭一带)清乡剿匪,为民除害。朱德的清乡司令部设在况场,司令部门口插杆大旗,旗上写着“缴械投降”四个大字。

    在剿匪中,朱德同样执行“歼首要,赦胁从,缴械投诚者免死仍给枪价”的政策,对罪大恶极又顽固的匪首坚决杀掉,对弃暗投明、缴械投降的宽大处理,对胁从者经严厉教育后,宽大释放。朱德要求把宜民乡24保查获的土匪、匪窝都送交清乡司令部。审理后,该杀的杀,该放的放。朱德还经常亲自审理。有一次朱德亲自审问了一个名叫徐德成的人,查明徐是穷人出身,被迫当了一般匪丁,于是对他进行了严厉的批评教育后,释放了。新中国成立后,徐德成还经常向家人谈起朱旅长批评教育他的情景,感谢朱旅长对他的挽救。

    在况场清乡剿匪期间,朱德艰苦朴素,平易近人,他经常身穿一件深毛蓝布长衫,脚穿布鞋,出入于群众之中。他很喜欢和穷人一起摆龙门阵,了解民间疾苦,帮助群众解决困难。直到今天,当地群众还津津乐道地传颂着朱旅长爱民的事迹。

    经过半年的工作,清乡剿匪取得了很大成绩,社会秩序为之一新,年底,朱德才率部回泸。临走时,宜民乡广大人民依依不舍,宜民全镇一百多户人家户户张灯结彩,燃放鞭炮,摆酒宴欢送。朱德推辞不过广大群众的一片诚意,便来到街上挨家挨户喝一口酒辞行。

    这年冬天,宜民乡老百姓还为朱旅长率领来泸剿匪而牺牲了的将士举行了隆重的追悼大会,并特别邀请朱旅长参加。朱德接受了邀请,亲自带领一营人马前来参加追悼会。这年12月,宜民乡广大人民群众又为朱旅长立了一块德政碑。碑身高5尺7寸,宽3尺1寸。底座高6寸,长4尺8寸,宽1尺8寸。立在况场东边的官山上。石碑正中间刻了“除暴安良”四个大字,碑文如下:

    靖国第二军第十三旅兼四川下南清乡司令官朱大人玉阶 德政

    除暴安良

    宜民全镇人民同建

    中华民国七年十二月四号 谷旦

    立碑这天,场面非常隆重、热烈,宜民乡24保广大人民群众及各界人士都来参加,张灯结彩,燃放鞭炮,喜笑颜开,大家纷纷议论:“不是朱旅长来不得了,棒客土匪抢钱抢粮又抢人,老百姓哪有活命啊!”朱德也应邀参加了立碑典礼,还在会上讲了话。

    近百年来,泸州人民群众始终铭记着朱德剿匪、爱民的功德。广泛流传着“朱德爱民,民爱朱德”的佳话。然而,在林彪、“四人帮”横行的日子里,他们的爪牙强行推倒和打坏了人民群众为朱德建立的德政碑。他们虽然把石碑推倒了、打破了,但不能推倒朱德在人民群众心中的丰碑。当地人民群众把打破的石碑藏了起来,在林彪、“四人帮”覆灭后又把石碑精心修整复原,寄托着人民群众对朱德永恒的怀念。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