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诗歌选粹-自然与身体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黄灿然诗一首

    黄灿然,1963年生,福建泉州人,1978年移居香港。1990年至今为香港《大公报》国际新闻翻译。著有诗选集《游泳池畔的冥想》《我的灵魂》《奇迹集》等;评论集《必要的角度》《在两大传统的阴影下》;译有《见证与愉悦——当代外国作家文选》《卡瓦菲斯诗集》《聂鲁达诗选》《里尔克诗选》《巴列霍诗选》,苏珊·桑塔格《论摄影》《关于他人的痛苦》和《同时》,最新译作有库切《内心活动——文学评论集》、布鲁姆《如何读,为什么读》、米沃什《诗的见证》布罗茨基《小于一》等。

    桑丘睡眠颂

    你这比大地表面上的一切生物

    都要快乐的人啊,你这既不羡慕

    也不被羡慕的人啊,睡吧,

    带着你灵魂的安宁睡吧,

    就连神明也舍不得不多看你一眼,

    就连恶魔也觉得如果这时候打扰你

    也未免太没道德了。睡吧,

    我再说一遍,而我将说一百遍,

    睡吧:因为没有对某个美人的嫉妒

    使你永远合不上眼,没有还债的焦虑

    使你辗转反侧,也没有明天必须做的事情,

    譬如为自己为家人的生计,

    使你隐隐不安。在这人类思想的黑罩里,

    没有恐惧和希望,没有忧烦和向往,

    在这均衡的天平上,牧羊人和国王一样地轻,

    愚人与智者一样地重,野心和抱负

    早已在你呼吸中消散,世界的虚荣

    也早已抛诸你脑袋下:

    因为你的愿望的疆界

    不超过一个凡身

    和一个栖身之处。

    原载《诗建设》2014年春季号(作家出版社)

    非亚诗一首

    非亚,原名谢建华,1965年生于广西梧州市,1983年考入湖南大学建筑系。1990年曾编印《现代诗》。1991年与麦子、杨克创办诗歌民刊《自行车》,并主办至今。2001年获《诗歌月刊》首届“探索诗大赛”特等奖。2003年获得《广西文学》首届青年文学奖。2004年由漓江出版社出版了第一本个人诗集《非亚卷》(广西当代作家丛书)。2005年在武汉获第二届“或者”年度诗人奖。2007年自印个人诗选《青年时光》。2006年和2008年策划过两次“切片·广西青年诗歌邀请展”。2010年和伍迁一起主编《广西现代诗选(1990—2010)》。2011年获《诗探索》年度诗人奖。职业为建筑师。

    我头发湿漉漉地出现在浴室昏黄的镜子

    昨天微博上我写下了两句:

    冲凉房的各种洗发水,一日衰老又一日的身体

    镜子里,我赤裸着身体

    身体

    随处携带的皮箱和房子

    当早晨离去,夜晚像鸟儿飞回

    疲倦的黑色素,密集在窗口

    一个下班的男人,正坐在一张藤椅上

    灯光,照着他弯曲的肢体

    他的脑海有一艘向大海出发的船

    他的眼睛有少年掠过蓝天的鸟影

    他的胸口,还有一颗火焰渐渐熄灭的心

    他还有一个孩子,老母亲和妻子

    他的父亲,在遥远的不知名的岛屿

    垂钓着天堂里的一条鲫鱼

    人人都有一死,古希腊的哲人和阿兹台克的印第安人

    全都这么想

    这一切就像一个蚊帐垂挂下来的梦

    我头发湿漉漉地出现在浴室昏黄的镜子

    原载《诗建设》2014年春季号(作家出版社)

    智文法师诗一首

    智文法师,安徽巢湖人。安徽师范大学文学院研究生。1989年出家于大九华山二圣殿,1992年于南京宝华山受具足大戒,自出家以来一直致力于弘法利生事业。

    让心披上袈裟

    旷劫中,你从哪里来

    无尽夜,你又要去哪

    三界火宅中

    何处可安身立命

    茫茫苦海里

    有谁不在挣扎

    我问佛:

    爱为何物

    我问佛:

    心又在哪

    佛曰:爱,是生死根源

    心,能生万法

    爱缘取

    取缘有

    有缘生灭老死

    心的妄想分别执著

    决定了

    生命的万别千差

    爱,犹如那洁白的曼陀罗花

    心,亦似狂放的野马

    佛陀,是无尽夜中的那盏明灯!

    佛法,是生死苦海的大筏!

    让心披上解脱的袈裟

    让爱蜕变为生命里的香格里拉!

    生死的异灭

    是必然的历程

    来时的路亦然忘却

    无论出家在家

    让心披上袈裟

    去寻找觉悟的家

    原载智文法师作品集《初禅集》(宗教文化出版社,2014)

    邹波诗一首

    邹波,1974年生,诗人,非虚构作家,媒体平面设计师,非虚构作品《现实即弯路》《外省精神》作者,曾任《经济观察报》创刊设计总监,《生活》杂志记者,《锦绣国家商业地理》总主笔,单向街图书馆股东,现居加拿大。

    公园

    当我感到寒冷,就写下一些环境的句子

    当我感到短暂,就写下一些历史

    好让自己生活在其中——

    暮色中的溪流,薄纱之下的大河

    一朵朵白色玫瑰,一点不肮脏的石灰堡垒、难觉察的台阶、盘旋

    夜晚,一切辽阔也变普通,普通圣杯里

    普通的梦

    上帝给人趋近于精神的舞台——

    也许适合灵魂出没

    并依次隔绝了风,沙,尘土,而且

    在我头脑里,它已趋于严肃

    我们,只用它来存放肉体,像浸泡在温泉里

    这里女人都美丽,安静不容分说

    男人只是普通的男人——面面俱到的人性

    可当我沉思

    影子露出喜鹊的马脚,狐狸尾巴,獾的足迹

    甚至一些攀爬、狩猎和搏斗的气味

    不像一个完整的城里人

    我的衣服下摆,像一棵树的下摆,与地面有着可笑的距离和投影

    狗绳是一条斜边(有时候看不见),如此

    固定着我,又使我一时感到完整

    像公园中的帐篷,体验着辎重般的语言

    但我为什么要知道这一切

    桥梁,高塔,石碑,陵墓和亭子,森林深处走来几个白色厨子

    警戒着一切牺牲的教科书,从不担心真正的报复

    这种侥幸,正进一步

    侵蚀了我的内在,于是

    当我沉思

    真正的内心对我沉默了

    隐约感到比喻被戳穿,在阳光交织的喷泉旁,在完美的石子路上

    真正的喜鹊像扑克飘落

    锯断的树枝,与自然落下的叶子,安详与痛苦

    无限宁静,混杂着生命里

    难以驳斥的缓刑

    有时我走着走着,深陷于地面的纹理,继续消耗在平面中

    或是被树枝拽了一下胳膊,像挣脱了大自然里的娼妓

    有时,一丛杜鹃,贞洁地停在腿中间

    这是促人向善的时刻,过分正直

    不如中国董先生

    对着埋葬了琴的窃听的树丛高喊:“把我的手拿来!”

    这是对彻底的真理持保留意见的地区

    有着物质生活同样的冰冷

    产生不了诗歌

    诗歌乃是最后的环境,最后的语言、没有退路的历史

    罗马的山冈耸立在希腊的废墟上,并温暖着罗马——

    当雪花也开始飘落,这公园中的母狼,生活着

    我也认出了你——

    诗歌——废墟、陷阱、流沙、危楼、阴影、狂风、丑陋的熔岩,适于秃鹫的峭壁

    从不需要被爱所蒙蔽

    也不需在死亡面前

    瑟瑟发抖地严肃着

    在一切安慰之外,也勇敢地

    从未各得其所

    原载民刊《元知》1402

    胡澄诗一首

    胡澄,女,20世纪60年代出生,浙江临海人。现居杭州。1997年开始从事诗歌、散文写作。作品入选各年度《全国最佳诗选》和《狂想旅程——女性诗歌选》《中国新诗选读》《中国新诗金碟回放》等选本。

    秋风

    推着霾慢慢走

    仿佛一艘船在黏稠的河上

    扬着灰白的裹尸布

    它,游进了你我的肺里

    在肺里,听史前及史后最沙哑的歌

    秋风依然是有用的梳子

    它发现谁的头上

    都没有值得保留的青丝

    乌鸦孤独地骑在枝上

    俯看万物光秃的头颅

    湖水想借秋风梳一梳

    以回到最初的蔚蓝。可是

    它的头上只有一些凌乱的假发

    黑白难分,灰蓝郁结

    取不出梦中的镜子

    原载《诗建设》2014年春季号(作家出版社)

    苍凉逐梦诗一首

    苍凉逐梦,女,本名武彦萍,原河北省张家口市人,后迁入内蒙古锡林郭勒盟。内蒙古自治区作家协会会员。作品见于《阳光》《诗选刊》《星星》诗刊《草原》《山东文学》《芒种》《延安文学》《翠苑》《骏马》等。部分散文随笔收入《2012年中国随笔年度佳作》(耿立主编)、《散文中国精选》(杨献平主编)。

    给远方

    我确信,远方是单人旁的

    否则,那些心字底的动词无处安放

    远方是从心底偷奔出去的小黄马

    除了纠牵,我一时还做不了别的

    肯定会有疼痛。从夕阳被用旧的那刻起

    世界安眠药般寂静,胸口快要决堤

    当距离与星星合谋

    除了望穿双眼别的都不够资格

    不能靠近远方的时候

    我是地地道道的搬运工

    我把玫瑰的祖国搬过去

    我把巫山的祖国搬过去

    如果还不够,我只能打水的主意

    我想动用黄河的黄长江的长

    成为我的祖国。我一厘米一厘米地搬运

    除了热爱或者更爱,没有更好的办法

    原载《星星诗刊》2014年第8期(诗歌原创)

    李三林诗一首

    李三林,1976年4月生,安徽石台县人。1990年代开始诗歌写作。现居深圳。

    晚餐之后

    晚餐中,要在舌尖上建立一个国家。

    而每一个单纯的味蕾中都

    驻守着秘密警察——

    恐惧。于是,散步。

    向着绿色稻田掏出什么,

    挤出体内多余的水分。

    我的怪癖跟着多起来,

    转身,背过脸去。

    “所有的稻草都是仰面哭泣的稻草。”

    一个北方诗人的句子,我沉吟。

    某种忧伤,带来新的恐惧。

    “迟熟,可以是鸽子衔来宽恕的雨。”

    改用自己的。

    没有鸽子,连糖果、梅花

    同为本已有过的确切。

    女人们迈开步子

    比男人还大。天黑下来,

    男人们沉默了。没有谁愿意照顾瞎子。

    原载《南方七人诗选》(周启航主编,吴越电子音像出版社,2014)

    楼河诗一首

    楼河,江西人,常居深圳,杭州野外诗社成员。大学时开始写诗,出版有《野外七人诗选》《楼河诗选》《华为哲学概论》等作品。

    蛇忧郁地游到了对岸

    蛇忧郁地游到了对岸,

    割鱼草的男人坐在水库边抽烟,

    他的脑袋里充满了思念

    或者情色。两头母牛被拴在大坝两边。

    他的烟味里有植物烧着了的气味,

    他的双眼浑浊盯着变暗的水面,

    水蛇游动的涟漪打乱了山丘的倒影,

    连绵不绝的黄昏撒开了透明的鱼线。

    我憧憬这劳动后的自由。

    他独处的宁静也许只是一种悲伤,

    但孤独中有一种自我的亲密,

    就像悲伤中有慈爱的温柔。

    夜雾开始填充暮晚的暗蓝,

    飞鸟像莫名的石头急坠到了水底,

    你不知道从哪里传来了零星的响动,

    不知道此刻究竟有多少人正在走回家中。

    原载《六户诗》(长江文艺出版社,2014)

    谭夏阳诗一首

    谭夏阳,1979年出生于广东,现居广州,广告人。作品散见于《星星》《诗选刊》《诗歌月刊》《诗江南》《诗林》《诗潮》《上海诗人》《山花》《作品》《广州文艺》《广州日报》《蓝鲨诗刊》等,曾入选《2003年度最佳散文诗》《2009文学中国》等。

    夏日诗行

    1

    蓝色的夏天,往空调里种雪。

    流感机制诡异:体内

    炽热,体表旋覆于冬日的寒流。

    2

    晓港:一个臆想的码头,在大脑

    搬运晨曦的集装箱。走向地铁站

    即是走向,一艘黎明启航的邮轮。

    3

    农业研究所在屯积宁静。每次路经

    我都有翻墙而入的冲动——

    我多想在那里,成为宁静的一部分。

    4

    眼中飘忽的云影,谈判桌上的变数。

    绿意,犹如夏天的筹码

    在明晦的天气里,实现阴影最大化。

    5

    夏日盛大,阳光无疑政治正确。

    蝉声溢出树丛,在马路间

    泛滥,但它们尊重一场暴雨的到来。

    6

    一场与夏天对称的雨,平抑了

    酷暑。乌云消融烈日

    清凉的女子,隐逝于农业研究所。

    7

    雨水冲洗露天泳池,澄清碧空的蓝。

    俯瞰的景致,多少带点眩晕:

    比基尼正由风景,演变成夏日风暴。

    8

    小贩从来不缺少摊档和热情,唯独

    鲜见城管的怀柔。树荫底下的交易

    多么隐蔽——货币合法,沾满汗水。

    9

    五金店结业:全场半价清仓。

    拥挤的人气,提升了温度;

    但热旺仅是虚表,使笑容大打折扣。

    10

    颓败归结于艺术,迎合新鲜味蕾。

    旧厂房即将改建完成

    创意工业园,露出颠覆的端倪……

    11

    楼盘在广告里封顶。高尚住宅区

    设施完善:根植于半空的园林

    为风景配备了蝴蝶、清泉和园艺师。

    12

    河流拐弯于窗外,火车运走午后的

    倦意,留下两条轻柔铁轨。

    我走向窗台,往盆栽里浇清水……

    原载《诗建设》2014年夏季号(作家出版社)

    五月诗一首

    五月,原名白倩,满族,1980年4月生人。2005年毕业于首都师范大学,文艺学硕士。2002年开始写作。多收作品收入《2004中国诗歌年选》《2010中国诗歌年选》和《2011中国诗歌年选》。现居北京写作。

    像达摩坐面九年的墙壁

    像达摩坐面九年的墙壁

    昨天的我

    横在此刻黎明的途中

    仅剩的小半口面包,拿去吧

    我向你交出腰背里的枪、最后一发子弹

    和智力

    向神明,示最后一夜

    对抗。再不对抗

    菩提树低吟的树叶在抽绿

    无声的枝条慢慢伸出手指、手掌

    和手臂。从我背后现身的人,击中我的胸口

    菩提子缓缓地坠落

    在今天。我将一无所有上路

    犹如聋子,听不到人类尖锐的发声

    从一种沉默走向另一种沉默

    直至癫狂,直至听见

    石头开花——

    爱比水仙更盛大地绽放

    原载五月个人诗集《梵歌》(中国文联出版社,2013)

    罗霄山诗一首

    罗霄山,1982年生,黔人,写诗,现居贵州大方。

    钻骨取火

    死人的骨头里还藏着火焰

    要相信这个命题。

    然后你会爱上一片蓝幽幽的乱坟岗。

    我们所处的世界

    远没有如此纯净的蓝。你要相信

    我们怀念一个硬骨头的死人

    最重要的一点是

    他不曾对什么弯腰,死了也是。

    我们怀着好奇打听他在冥界的生活习俗

    揣测我们的结果。

    如果你愿意,我可以钻骨取火

    黑漆漆的世界覆盖内心

    我可以做你的灯笼,或纵火的

    那个罪犯。或者你也可这样。

    互相照亮的人,遍布阴暗的角落。

    因此你走在人群汹涌的街头

    看到每个人的骨头,都闪耀愤怒的火苗

    兄长,朋友。我们暗暗呐喊

    ——“烧起来了,烧起来了!”

    原载民刊《走火》创刊号(2014)

    王原君诗一首

    王原君,诗人,随笔作家,曾用笔名麦岸。印有诗集《花心街》《中国铁箱》,获汉江·安康诗歌奖等,现居北京。

    短歌

    清新的少女,我的哲学导师,启蒙私塾。

    她用垂柳长发教我初春的瀑布与倾泻的愁绪

    用眼眸教我非线性的时光,教我言不尽意

    用嘴唇教我爱,整册味蕾的《本草纲目》

    用肚脐教我清泉石上流,某次悠远地攀登后

    用小乳房上的星辰教我仰望,在无垠暗夜

    她用秘密教我挖掘并守护另一些闪光的钥匙

    清新的少女,我的精神粮食,故国首都。

    原载《诗歌月刊》2014年第4期

    费城诗一首

    费城,原名韦联成,壮族。1984年生于桂西北乡下,现居广西河池。作品见《诗刊》《星星》等。

    身体里有一列火车

    云影下,一列火车载满人群

    车轮与铁轨摩擦发出声响

    犹如黑暗中来回打磨一块骨头

    列车伴随肉身在微微颤动

    我感到骨头与血肉在隐秘契合

    如同前途与命运的紧密衔接

    每一个临时停靠的站点

    是身体中某个熟悉或陌生的据点

    无法触碰的隐痛在寻找出口

    道路无尽延伸,直抵未知的深渊

    暗夜里,我的疼痛在秘密喘息

    而我无法找寻疼痛的出口

    身体的暗疾,是一列火车驶过

    滚动的车轮声是生命的喘息

    生命的羁旅,是路旁漫开的花朵

    最鲜艳的,总是滴着殷红的血。

    原载《诗刊》2014年4月号(下半月刊)

    憩园诗一首

    憩园,1985年生,安徽蚌埠怀远人。现居深圳。著有诗集《置身某处》。

    像往常一样

    刚才我是躺着的,

    我躺了10小时后,再经过20分钟的直立行走

    现在,我坐着。

    我知道我不能一直坐着坐到天黑。

    期间,我可能去一次二楼,开一次小会

    见见我的老板。

    喂喂金鱼,顺便看看怀孕了几个星期的金鱼是不是还挺着大肚子。

    或者去隔壁设计师办公室倒一杯纯净水,放在桌子上

    不喝,可能是忘记了,可能是不想。但是杯子必须有水。

    然后我会倒一些在

    花盆里,再倒一些在烟灰缸里。

    那么,还可以揣测,这期间我会抽上几根烟

    去一次卫生间,撕一些卫生纸

    擦擦鼻涕,甩出窗外(那时候可能会有一只麻雀在枝头叫唤)

    可能会击中几个在公园偷偷约会的中学生。

    由此,我可能躲在窗户后面,怀念自己的学生时代

    扯一片长到房间里的榕树叶,度过这段时间。

    最后,可能去一趟雨花西餐厅

    取几份快递(我每天都在京东网买书),迫不及待地撕开包装纸

    看看书中的人们是不是都和我一样活着(每本书都不会读完)。

    太惊人了!

    现在我才刚刚落座

    这一天都在想象里过完了。

    原载《青春》2014年第7期

    徐亚奇诗一首

    徐亚奇,1985年生于甘肃陇南,现居北京,从事艺术创作。

    那些隐藏的尖角

    那些隐藏的尖角

    浸在日常的柔软中

    下楼梯的时候

    鞋跟踩踏耳朵

    星星草长势良好

    情况是这样的

    第二天仿佛

    把第一天吃掉了

    我惊叹这些对比

    生活中的不可归还

    去年修剪马蹄开裂的部分

    十年前,当它是小马驹时

    情况可不是这样的

    还有

    一只蜘蛛在鲜花上

    筑下它的潮湿巢穴

    夏天没有过完

    深秋已挂满

    “我在这里消耗大量的时间”

    休耕地已草木茂盛

    原载《桥与门——北京青年诗会诗歌朗诵作品集》(2014年10月)

    古赫诗一首

    古赫,1987年生于北京,毕业于中央戏剧学院。诗人、作者、艺术家,创办圈套诗社,“同谋者”诗歌运动发起人。

    雾霾

    是城市的沙漏,再小,也有缓慢的

    流动。狭窄的、嵌有苦涩的茯苓,

    是治愈潮湿的良药。在这片漂浮的工地上

    纺织工人的梭子被漆上了冰。

    那些携带着犁头北上或准备远航的

    青年,他们的皮肤干燥,脾胃失调。

    豪言壮志在空气的摩擦中又模糊了一些。

    善良的妇女也不再抱怨。只有孩子们

    仍在街头散布着诱人的假日公告:

    多云转晴。就在这座开朗的城市,勇敢的快递员

    忙于分拣街道的气味。老年人

    正放肆地拆解人生。抓羊拐、抽陀螺,

    存在与正确的诸多问题,被时下最流行的游戏

    所瓦解。城市的黄昏,在他们的眼里毫无意义。

    那些传统的家庭纽带从此只在葬礼的礁岸上

    破土。简单词语或是人生的秘密,都在被重新定义。

    例如:故乡。

    一个妻子唠叨丈夫,父亲责备儿子的地方。

    原载古赫豆瓣主页(2014年2月18日)

    桑娈诗一首

    桑婪,80后,译者,湖南人。业余从事诗歌创作与翻译,翻译作品发表于《诗歌月刊》《文学与人生》《飞地》《青年作家》等;主要翻译作品有《乔治·巴科维亚诗选》《圣·丹尼·加尔诺诗选》等。现居广东。

    后山

    无人揭开这静息

    如气球里的风

    我怀揣着什么

    无论风雨

    日日在那里徘徊

    金黄的油菜花

    映照着年轻的爱情

    许许多多美妙的面庞

    转眼结籽

    连同成甸的野草

    在淡黄色的阳光里

    羽毛般青葱,迷蒙,醉人

    仿佛一眨眼就要旋转

    就要起舞、幻化

    的确,短短一瞬,倾倒,荒芜

    但,是的,总有他们

    ——汗不过是喝进去的水

    播种别的绿色

    让你的绝望迟些,更迟些

    冬天,他们说,别怕,还有明年春天

    绝少的思考

    将我引至这一刻的边缘

    只能转身,面对整个现在投射过来的一切

    无法躲避的石头

    抱着自己粉碎的石头

    要抓住多少温暖空气

    塞进冰冷的内心

    才能让麻木的双脚

    紧握住泥土的芳香

    让回忆生长、让自己呼喊

    原载桑婪豆瓣小站(2014年9月21日)

    陈危诗一首

    陈危,1989年出生于浙江,写诗与评论,现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求学,工科生。

    河流

    ——与Y女士谈

    你扛到第十天

    接下来请用一小截烛

    走一小段路,不要哭

    无人得以相助,这件事

    是属于河流的一部分

    苦难正在降临,你将感受到

    它的精确与重量,感受到

    恢弘、客观、绝对、公正

    而不可逆转的河流

    漂浮的银刃抵抗你的双唇

    感受到因果清晰的河流

    泥沙俱下的盲视的河流

    偶然与必然的河流

    每天都从我们身边

    带走的事物,仅属于你的一部分

    而被带走的,于其自身而言

    则是完整的全部

    仿佛一场密谋已久的决裂

    你要成全它,才能

    成为它永恒不灭精神的

    短暂寄居的肉身

    这也是你完成自我

    的必要环节。请珍重!

    原载《桥与门——北京青年诗会诗歌朗诵作品集》(2014年10月)

    陈文君诗一首

    陈文君,生于1990年。毕业于南京大学文学院。

    译:王士禛《真州绝句其二》

    安闲的人们在江边钓鱼,

    有孩童的耐心与鱼群你躲我藏。

    他们不过是与所有人一样在等待某个时刻,

    选择了静坐这种方式,或成佛,或称为老人。

    那里,有柳荫的道路却是孤独的路,

    春夏在那里同时沉寂,

    那么菱塘呢?垂钓的他们

    年轻时也曾在那里划船。这件事

    他们早已忘记。这些一同长大的孩子,

    一起娶妻,成为父亲,再做祖父,

    如果不腻烦生活,他们可以活得更长久。

    他们没有像我一生好奇,

    询问生命的意义与不知道

    没有差别;这里多好,

    水清,植物葱绿,凳子灰白,

    还有罕见的红色树木。该满足了,

    何况钓来的鱼足以让人们

    安心度过每个长夜:明天,

    生活将继续。

    原载民刊《诗篇》第4期(2014)

    程一诗一首

    程一,男,1993年生于贵州毕节。现为同济大学建筑与城规学院建筑学专业2012级本科在读。有作品发表于《诗刊》《天津诗人》等。

    逍遥游

    从山阴到山阳,再从山阳走到山阴

    清晨的风与露都撞进我的怀里了

    此地有三百两银子。哪儿有三百两银子

    取出来吃酒,吃肉,散给路人,散给

    在秋风中做客的人

    故园都躲进一只白蝴蝶里

    我却苦苦寻不到庄周

    把蓬蒿又翻了三四遍,花便开了

    花又落了,抖落的正是披上肩的黄昏

    仿佛驮着金子,向我的朝廷进贡

    也未尝不是一件美事

    美则美矣,只是看这细柳缠绕

    我的心已经乱了,像山里村姑割下的草

    死和生都在外面。我走我的

    今晚的月亮是圆月亮

    原载程一(废园)豆瓣主页(2014年6月6日)

    林侧诗二首

    林侧,本名马莉娜,1993年生于南京,现就读于中国传媒大学,曾获先锋书店诗歌奖,作品见《诗刊》等期刊杂志。

    洗骨宴

    我们沿河而坐,像一排瘦削的古楼

    涂上新漆。烛光下,身披蝉翼的夜风

    打湿陈旧的水面。云喝了山,黑喝了白

    酒喝了我们,历史书喝了历史

    到处是漂亮的表妹

    那大醉的不是我,大哭的也不是我

    我没有白马,也从未走入穷途

    棋局将半,是谁攥我在手中反复摩搓

    沉吟不决?朝廷太远

    异乡的虫子放肆,叫出风骨

    时间,这粗糙的悍妇

    如困倦的死水流淌一地

    我们像塑料一样大笑,躺在酒瓶里

    洗骨头,多么空旷的泡沫

    也羞于将我们掩埋

    倒刺

    手指的倒刺生长在我生命的间歇

    如同无性繁殖的花朵不需要卜问

    便在我的心脊上肆掠

    一个古老的谶语敲打灵魂的牙齿

    祈求赦罪当我

    把这肉皮沿着青绿的河流撕开露出我的骨头

    越冬的玫瑰便从河底醒来化作时光的阒静

    浸透我万恶的头骨当我

    伫立在灵魂的缺口做最后一声剖白

    便湮灭

    于无知的亵渎

    以上两首原载“十九点”豆瓣小站(2014年9月10日)

    光体诗一首

    光体,女,生于1994年,现居浙江宁波。

    幻汤

    有人发觉冬季的风里有提出分离的人的把柄

    但仍有陷于其中的人

    早晨就动身

    关于我们的漂亮男孩

    我们已经说得太多

    日日夜夜山洞扎着根预测我们即将进入它

    我们却在每次都说着笑走过并只给它留下偷偷一瞥

    在所有静下来的时候

    我们其实暗自地要求每个异性在生活的闲处和肢体的细部模仿他

    却只有影子可以亲近

    每根手指都忍不住要开始去熟悉未熟悉的身体

    我要达成

    为了在对明日的沉甸甸的打量里睡着

    而我两腿间的路对我的手指哪怕中指也是没有尽头的

    和我跟在他身后走的路一样

    于是就在床单上擦了擦手指

    睁着眼的漆黑里

    来不及冲泡一碗幻汤

    原载“阁楼诗歌”豆瓣小组(2014年8月4日)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