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论-杜诗的妇女形象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中国的作家,从屈原起,有一个“思美人”的倾向。《离骚》里“哲王又不寤”的上一句,就是“闺中既以邃远兮”。所以刘安和司马迁都说:“《国风》好色而不淫,《小雅》怨诽而不乱,若《离骚》者,可谓兼之。”萧统批评陶渊明“白璧微瑕,惟在《闲情》一赋”,他没有了解到陶渊明的这一赋,是有传统的呢。到了晚唐李商隐,乃是发展到一方面去了,他的“《小雅》怨诽而不乱”的一面就减了色。(其实从李商隐的“君王不得为天子,半为当时赋洛神”的诗看来,他也还是有怨诽的。)杜甫,他在中国诗人当中,可谓最没有“思美人”的一面。他有《佳人》一篇,这是我们特别要提出来讲一讲的。杜甫的“佳人”的形象,和屈原的美人,和陶渊明的美人,都不同。和他同时的李白写的美人,也不同。杜甫所歌的“绝代有佳人”,她有着唐代封建社会里妇女自己的生活和人格。而且杜甫同情她的社会地位和男子不平等,她被弃。拿李白的诗来说,“笑出花间语,娇来竹下歌,莫教明月去,留着醉嫦娥”,这已是李商隐式的幻想了,即是诗人自己脑中的女人。现实生活当中的妇女,她们自己不会有“奔月”的思想的。说实话,诗人诗中的妇女,并没有离开男子的装饰品的性质。杜甫的“佳人”则不然,她是现实生活当中的一个妇人。我们把这首诗抄下来:

    绝代有佳人,幽居在空谷。自云良家子,零落依草木。

    关中昔丧乱,兄弟遭杀戮。官高何足论,不得收骨肉。

    世情恶衰歇,万事随转烛。夫婿轻薄儿,新人美如玉。

    合昏尚知时,鸳鸯不独宿。但见新人笑,那闻旧人哭?

    在山泉水清,出山泉水浊。侍婢卖珠回,牵萝补茅屋。

    摘花不插发,采柏动盈掬。天寒翠袖薄,日暮倚修竹。

    杜甫创造这个人物时,有没有浪漫主义的因素,那是另外一回事,但这个人物的性格是真实的,她所处的环境也是有代表性的。民间文学的妇女,如《孔雀东南飞》的主人公,是现实生活当中的妇女,那是明白的事,杜甫的《佳人》的意义,也还表现了杜诗妇女形象的社会意义,我们必须指出来。

    所有杜甫关于妇女的诗,都有反映社会生活的特点,《负薪行》写的是夔州的劳苦妇女,《又呈吴郎》诗里是“无食无儿一妇人”。《听杨氏歌》和《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诗人笔下都是有独立人格作为民间艺人的女子。

    以“为人性僻耽佳句”的杜甫难道他不能像别的诗人一样会画仕女图吗?当然不是,他有《数陪李梓州泛江有女乐戏为艳曲二首》,我们抄下来:

    上客回空骑,佳人满近船。江清歌扇底,野旷舞衣前。

    玉袖凌风并,金壶隐浪偏。竞将明媚色,偷眼艳阳天。

    白日移歌袖,青霄近笛床。翠眉萦度曲,云鬓俨成行。

    立马千山暮,回舟一水香。使君自有妇,莫学野鸳鸯。

    杜甫的这个艳曲,有其特点,像“江清歌扇底,野旷舞衣前”,正是杜诗的名句,但作者在这里是客观态度,这个客观态度是杜甫其他诗所没有的。原因是杜甫对他的艳曲的描写是受“使君自有妇,莫学野鸳鸯”的思想指导的。当然,杜诗没有道学气。所以我们说这个艳曲有其特点。在这里我们想到一个问题,男女自由恋爱,是天经地义,但爱情是不是应该专一?容不容许泛爱众?我们认为诗人杜甫是个榜样。在共产主义社会里也必有婚姻法。从这个意义上说,萧统对陶渊明《闲情赋》的批评,还是应当考虑的。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