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其所好,了解领导的好恶
《孙子兵法》告诉人们: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虽然与领导的相处并不能说成是一场战斗,但是只有充分的了解了领导的好恶,你在进一步与领导的沟通中才能有备无患,确保做到万无一失。
个性在当今这个时代可谓“备受推崇”,于是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一套为人处事方式,很多时候我们甚至不会去理会别人的看法。“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的洒脱是那些年轻幼稚的人才有的宣言。人毕竟是群居性的社会动物,得到别人更多的认可对我们来说是一种肯定,而我们不可避免的渴望得到这种肯定,领导自然也不例外。一个聪明的员工,不管通过什么方法总会知道自己领导的脾气秉性,兴趣爱好,当自己与领导沟通的时候说他们喜欢听的,做他们想让自己做的,从而为自己赢得更多的机会。
赵森的领导是个非常欣赏中国文化的美国人。和许多外国人一样,他很喜欢听中国的国粹-京剧,很喜欢研究中国的山水古画,甚至很喜欢收藏一些瓷器古董之类的。
有一次周末赵森在地铁上遇到了自己的这位外国领导,看领导一身休闲装,背个简单的行李包赵森就明白这个老外肯定又转北京的八大胡同去了,于是对领导说:“我知道这附近有一家古董店,虽然不大,但有些收藏还真是价值连城,不过这就得看咱们“淘”的本事了。“老外领导一听还要自己有一些本事更是来了兴趣。那天,他们一人淘了一个“古董”,领导也很是高兴。
后来,闲暇时候领导总不忘了问问赵森还知道些什么好地方,赵森毕竟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北京人,对北京相当了解。就因为这份了解,他有了更多与领导相处的机会,也让领导对自己有了更多了解。
赵森就这样一直和外国领导相处的很愉快。
如果赵森仅仅是对北京了解,而并不了解领导的兴趣,一切恐怕也是无济于事的。
了解你的领导,你才能把话说到他的心坎里,把事做到他要求的高度上,进而取得他的认同和信任。想要了解你的领导,你可以通过自己的细心观察体会,也可以通过与同事的交谈得知,甚至可以从领导自己的口中探知。可是,了解你的领导,讲话做事投其所好也要讲究分寸,假设一件事上司明明做得不对,而你因为知道上司不喜欢别人提意见而一味的说好听的,很可能得罪同事的同时也不会被领导看好。
明媚在一家上海的公司做老总的秘书已经两年多了,对老总的脾气秉性,喜好厌恶恐怕比老总自己还要清楚。每天早上,她都会为老总泡一杯咖啡,加牛奶不加糖;汇报工作时,她也不忘以书面文字的形式提醒老总什么时间会有哪个会议需要参加;老总发脾气的时候经常迁怒于别人,所以如果哪天领导心情不好她也会尽可能离老总远一点,免得“城门失火,殃及池鱼”;她还知道老总有些自负,所以在老总批评她的时候,她从不为自己辩驳,即使自己满腹委屈……
可就是因为自己对老总的了解,差点让明媚因为自己的一时“聪明”磨灭了自己所有的努力和付出。
一次,老总从上司办公室出来的时候有点不高兴,闷闷不乐的进了自己的办公室。可是,随后就有一客户打电话进来要见老总。明媚心说这时候问老总有没有时间岂不是自找难堪吗?等等再和老总说吧。谁知一不留神就把这是给忘了。事情过了好几天了,老总有一次主动问起那个客户的事,明媚这才不得不把自己忘了的事告诉老总。老总一听当时就说:“你也是老员工了,怎么会犯这种低级的错误呢?你是因为我当时心情不好吗?我看你是怕自己成为替罪羊吧,还是你觉得自己完全可以替我做决定了?”
明媚没想到自己对领导的了解竟让自己干了傻事,如果她不知道领导的脾气,当时就进办公室问问领导的话,或许现在也不会被批评了。
当然,投其所好并不意味着做员工的我们要毫无原则的奉承、迁就领导。在兴趣爱好这种没有多大利害关系的方面你当然可以选择和领导站在一条战线上,可是在关乎工作质量,工作进展等等的是非问题上你还是应该保留自己的一些观点的,但是表达上要注意选择合适的方式。一味的人云亦云的你肯定没有意识到“唇亡齿寒”的道理。
沟通箴言
投其所好并不代表你没有原则,相反对领导能够恰当的投其所好的人往往会获得更多坚持自己原则的机会,因为你在这其中为自己赢得了有更多的发言权。
旁敲侧击,求领导也要暗示
路在人走,事在人为。每个人都会有有求于别人的时候,若是你懂得怎样求别人替你办事,人人都能为你所用。我有一朋友很有魅力,因为他总是能把自己求别人的事变成别人有求于他,明明是别人为他办了事吧倒还得反过来感谢他给了自己这一机会。其实,真正会说话办事的人不一定事事都能帮别人办成,可是他们往往尽自己的努力做到以下几点:一是自己能力范围之内能帮助别人的事,绝不推脱。二是没有十足把握的事大都给自己留有余地,也给别人留有余地。三是实在做不到不得不拒绝别人的事,尽可能将对方的失望控制在最小的范围内。
如果你是求自己的好朋友办事,你大可以直接告诉他你想要他办什么事,即使他没有帮你办成,你也不会觉得有什么不满,这大多是因为你们地位平等,而且相互之间已经建立了一个前提叫信任。可是,如果你是有求于你的领导,想让他加你的薪,升你的职或者其他要求,那么用这种直来直去的方式恐怕难以达到目的,相反若是你懂得采用旁敲侧击的方式,给领导积极的暗示,领导也许会很乐意满足你的要求。
计算机专业毕业的王峰毕业后在一家IT公司做网络方面的技术维护,说起来也算是学有所用了。加上王峰对网络也是很感兴趣,有所研究的他在业务能力上也是得到了领导的信任。可是,很多时候王峰经常需要加班,不管是白天还是晚上,即使是周末,只要客户打来电话,王峰都得及时赶到。王峰觉得自己现在就像一台电脑,别人总是要求他不停的转可是却不知道他也会疲惫。王峰真希望领导能再招聘一个同事也自己共同工作啊,可是过了很久还是没有一点音讯。
王峰本想直接告诉领导自己工作太累,希望领导能再多招一个人。可是,考虑到自己还不太了解领导的脾气,万一这样做惹怒了领导自己恐怕不会有好日子过。于是,他决定采用旁敲侧击的方式,通过暗示让领导知道自己的要求。
以后王峰每周都会把自己一星期干的所有工作以文字书面的形式汇报给领导,包括时间,公司名称,以及网络故障问题等等。他想让领导看到自己庞大的工作量。一个月过去了,领导那边还是没有什么消息。于是,他又故意告诉领导的“亲信”:自己觉得好累,工作实在太忙了。当然也不忘轻描淡写的唠叨两句。紧接着,他又以身体不舒服为由请了两天假。没想到这一系列的暗示果然奏效了,领导在公司会议上表扬了王峰的能力和勤奋,还不忘给他介绍新的同事。
终于,王峰再也不用没日没夜的加班工作了。当然,他也没忘记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让自己在公司中占有一席之位。
王峰的遭遇也许就是你现在所面对的,没日没夜的加班领导却总是看不到你的辛苦。你有没有像他一样“拐弯抹角”的为自己争取一些权利,维护自己的利益了呢?
有求于人,尤其有求于地位凌驾你之上的领导时,我们应该学会旁敲侧击。很多时候领导总会表现出一副民主,有求必应的样子,记住,那只是“样子”。要想让领导真的对你有求必应,你应该让领导感到你的“求”有利于维护他的利益,站在统一战线的人更容易相互信任。另外,你还可以适时的告诉领导如何做,这样更有利于你要求的满足。
如果你不懂得掌握技巧,直接提出你的要求,更多的时候是表达了你的不满,有损于领导的面子,试想一下,有谁愿意为这样的人做哪怕是一点点的事呢?
会议室里,经理正在下达这个月要实现业绩突破30%的要求,可是工作在一线的诸葛飞知道这个目标实在是太大了,根本不可能完成。当其他的的组长在充满信心的表示一定会完成任务的时候,诸葛飞却在打着自己的算盘:小组里小刘才刚刚能独立工作,张芳的工作能力虽是有目共睹可是光靠她一个人怎么可能完成呢,再加上最近市场的低迷,30%的业绩无异于痴人说梦。让诸葛飞更弄不明白的是为什么同事们也搞不清状况。
“经理,我觉得这个要求太高了,根本不可能完成。我希望您能降低要求,或者给我们这一组降低要求。”诸葛飞就这样直接了当的把自己的要求告诉了领导。
“为什么别人都能完成,只有你有意见呢?”经理已经有些不满。
“也许别人比我更有能力吧,反正依据我的判断,您的目标根本不能实现,与其在这里大谈特谈,我们不如实际一点。”
看到诸葛飞如此决绝的否定了自己,经理最后只能说再回去研究一下,然后面无表情的结束了会议。
虽然这次诸葛非一组的业绩目标被降了下来,可是诸葛飞后来再也没有得到过领导的重用,他也只能是哑巴吃黄连了。
如果诸葛飞选择会后单独找经理坦诚的谈一谈,或者委婉的诉说一下自己组里的情况也许就会改变当前的境况了。
旁敲侧击就好比战争中的声东击西,往往能出奇制胜。
沟通箴言
如果旁敲侧击的方式能让你的领导更好的满足你的所求,我们为什么不放弃“缘木求鱼”式的正面直接冲突呢。沟通的目的正是在于要求的满足,因此达到目的的方法才会成为最合适的。
知己知彼,了解领导的作风
作风,就是一个人生活或者工作中表现出来的一贯行为态度。不同领导往往有不同的为人处事方式,了解他们的作风,你才能做到知己知彼,在与领导更好的沟通中为自己赢得更多的机会。
如果你的领导做事谨慎认真,果断冷静,那么他可能比较欣赏做事一丝不苟的下属;如果你的领导不怎么有主见,很容易受他人的影响,那么你总能适时的给他几点合理的建议也许会让他对你信赖有佳;倘若你的领导非常喜欢吹毛求疵,你一定要仔细认真,尽可能不让他抓到你的把柄;若是你的领导比较顽固,听不进去别人的意见,那你就一定要把握好自己与领导说话的语气,在想要提意见时学会婉转表达……
总之,了解领导的作风有利于你知道自己怎样和领导沟通,明白哪些话该说,哪些话不该说,做个足够聪明的职场达人。
顾涛是一家汽修公司的技术顾问,可是由于公司规模不大,虽然担着顾问的头衔,他的月工资也只有2000多一点,这样的收入在这样一个大城市里维持一个人的生活也只能是勉强,更何况顾涛却需要养家糊口,因此压力很大。
后来,他接到朋友的一个电话,说他自己也开了一家汽修公司,希望自己能过去给他帮帮忙,朋友开出每月4000元的工资,这让顾涛更加下定决心要把这份工作辞掉。
于是,他很快找到老板,把自己的困难和机会都如实告诉了老板,希望老板能尽快让他离开。老板告诉顾涛说:“毕竟合同还没到期,要不这样,你先在这里干着,等我找到合适的人接替你的工作,就让你离开,对于你的情况我还是很能理解的。”顾涛根本没想到一向小气甚至有些阴险的老板这次竟然如此开明,于是乐呵呵的回去,一边工作一边等消息。
可是,一连两个月过去了,老板还是没有找到新人,不肯放顾涛离开。后来朋友也急了,就给他出了一个主意。
这天,顾涛沉着脸来到老板的办公室,告诉老板说自己朋友的公司倒闭了,希望老板能让自己继续留下来,老板说:“哦,是这样啊,可是我已经在你的辞职报告上签字了啊,而且新同事马上就来了。”顾涛努力抑制住自己的兴奋,强装出一副失望的表情走出了办公室。
然后他飞一般的离开了公司,直奔自己月薪4000的公司而去。
面对这样一位有些阴险的领导,倘若顾涛始终采用固有的方法恐怕还要再过两个月才能离开,一招出其不意的棋让顾涛达到了自己的目的。
哲学上要求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史学上讲究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而教学上则要求因材施教因地制宜,其实无非都是在强调一个问题:最大程度的了解,最大限度的突破。倘若你不了解你的领导,完全凭借自己的想法做事,不久之后你所面对的可能就是为自己做事了。
丁力是一个性格外向的人,不管做什么事情都希望在一种较为和谐宽松的氛围中进行。当他看到同事们都静静坐在自己的位子上时,就会觉得有些压抑,于是总会说些笑话来调节一下气氛,有时候甚至拿自己调侃,同事们其实也都乐得一笑,不免对丁力都颇有好感。
可是,丁力的领导做事严谨认真,为人也是不苟言笑,他认为工作的时候就应该严肃认真,嬉笑打闹就是不对,甚至将其归为工作不好的原因。由于丁力很爱在开会时开个玩笑之类的,让领导一度很是厌烦。
有一次会议上经理正在就上个月没有完成销售目标的事让大家好好反思,顾涛又来了一句:“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啊!”本来就是一句玩笑话,可是经理却觉得顾涛太过肤浅,态度不够认真,于是就开始了自己的长篇大论。“有些同事总是嬉皮笑脸,不拿工作当回事。工作的地方就要好好工作,如果你想边工作边娱乐,要么请假玩够了再回来,要么干脆辞职……”虽然领导并没有直接点顾涛的名字,可是他的每一句话都让顾涛觉得像巴掌抽在了自己的脸上。
既然自己和领导根本没法沟通,顾涛就选择了离开。
顾涛的这种性格大部分人都会喜欢,可是他的顶头上司在性格上却是一个恰恰相反的人,如果顾涛不想辞职,他就应该认识到这一点。否则,也只能成为领导枪口上的牺牲者。
保持和领导的一致是一个下属与领导进行沟通的前提,作为下属,我们总不能奢望领导主动和我们站在同一立场。
沟通箴言
了解领导的作风,保持和领导的高度一致短期看来也许会让人有些郁闷,但我们需要把目光放远,事实上,只有在与领导一致的前提下你才有可能获得更多表现不一致的机会。
察言观色,了解领导的需求
察言观色被认为是在一切人情来往中让一个人操控自如的基本技能。一个人若是不懂得通过观察别人的言语脸色来揣度对方的心思,就如同一个不知道根据风向转动舵柄的舵手,很可能让自己“阴沟里翻了船”。当然了,也许很多人更愿意相信自己的直觉,可是根据理性的判断和推理得出的结论不是比仅凭感性得来的更让人信服吗?不论是一个人的言辞,还是他的面部表情,手势动作往往很容易透漏出主人的内心。
在办公室里,领导的角色就像是无所不能的上帝,他将根据自己的判断决定你的去留或者升降命运。这个时候,若是你懂得察言观色,能够及时的了解并满足领导的需求,你就会和领导相处融洽,你的所有表现都会得到他的赏识,加薪升职就变得不再遥远。
虽然职场里很多时候都会出现“一朝天子一朝臣”的潜规则,但是,于霞却在自己的公司做文秘一干就是五年。这五年里当然会有自己上里的更换变动,可是于霞却得到了每一任领导的赏识。于霞当然明白这与自己察言观色的本事是分不开的。
其实,文秘本来就应该是领导的第三只眼睛,看到领导能看到的,也应该看到领导所看不到的,因此察言观色的本领绝对是必须的,而于霞的这项本领可谓是已经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
昨天,新上司得到升迁,公司没有在公司内部直接提升而是新招聘进来一位做经理。面对这样一位对公司业务流程和内部工作人员各个方面都不够了解的经理,于霞知道自己要做的第一项工作就是尽快让经理了解这一切。没等经理告诉他,他就主动向经理递交了公司的运作和各个部门的主要负责人等等。如果有人要预约见经理,她也会在通知经理的时候告诉她自己对这个客户的了解,这样新经理能够更好的应对……
于霞的做法当然会得到这位新经理的认可,在第一次员工会议上经理就不忘当着员工的面表扬她积极主动的工作作风。
于霞之所以成功的得到一任又一任领导的信任,这与她很懂得揣摩领导的心理是分不开的。她知道领导需要什么并通过自己的努力满足领导的需要当然会得到领导的器重了。
通过细心的观察和缜密的思维,我们大多数人都能通过别人的言谈举止了解到这个人的所思所想,可是要想做一个会和上级沟通的聪明人,还应该能听出上司每一句话的弦外之音,背后之理。否则,仅仅依靠领导所表现出来的外在,你所做的只能是最好而不是更好。当然了,若是一个人连最起码的察言观色都不会,那就更糟了。
上司很不喜欢我,因为我不懂察言观色。在这次的而部门会议上,很多人都受到了表扬,而我却被点名批评。
原因是在上一次对外谈判中,对方的谈判代表说话很不客气,而我一向最讨厌没有素质的人,于是我就和他们据理力争,更糟糕的是我没有看到当时经理递过来的眼色,一气之下找借口离开了会议。经理不得不收拾了我留下来的烂摊子,而我也不可避免的被经理狠狠比了一顿。
“你怎么一点也不懂得察言观色呢?”说这话的时候经理常常带着满脸恨铁不成钢的表情看着我。而我只是越来越不敢说话。
看到那些能够和领导谈笑风生的同事我真的羡慕不已啊,什么时候自己也能学会察言观色呢?
其实,有问题并不可怕,最可怕的往往是自己意识不到问题的存在。既然已经认识到问题的存在,逃避不是办法,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才是关键。
只有练就一身察言观色的好本领,才能与你的领导更好的沟通相处。首先,你要了解领导的性格特点,为人处事的作风;其次,你要懂得分析领导的需求,知道领导什么时候最想要的是什么;然后,你还要学会站在领导的位置,试着换位思考问题……
很多时候我们应该认识到:领导也是普通人,被别人认同甚至是取悦往往能让他们感受到自己的价值。通过自己的察言观色,了解领导的需求并不是一件难事,通过自己的理性让自己最大程度的达到领导的满意不仅能够得到领导的认可。也是一个人对自我价值的肯定。
沟通箴言
通过察言观色了解你的领导,满足他的需求,从而实现与领导沟通才有可能让自己被领导欣赏甚至让他“为我所用”。
举重若轻,切不可操之过急
举重若轻,本来就是用来形容能力强,能够轻松的胜任繁重的工作或是解决困难的问题。其实,很多时候,人们往往被一个人举重若轻的外在表现所折服,因为和这种人在一起,他们能让我们首先得到一份安心。世界上本没有什么大事,只是人们的心态决定了事情的大小,看的重事儿就大,看得轻事儿就小。暂且不论一个人的能力,但就一份举重若轻的心态就让人很难不欣赏。
对于领导也是一样,他们也会欣赏举重若轻的下属。在他们看来,这样的员工往往不会因为求胜心切而“制造风波”,这样的员工往往不会因为某些小事而心态失衡走向极端,这样的员工大多具备了成就一番事业的潜力。举重若轻不仅仅是一种能力,更是一份良好的心态。
刘帆在公司一向得到领导的重用,虽然他的能力不是最强的,可是他举重若轻的心态却让领导很是欣赏。刘凡的领导是一个为人处世相当谨慎的人,因此往往缺少了一份大气。而刘帆举重若轻的这份大气正好与领导相得益彰。
有一次,总部分配下来一个任务,时间紧,难度大,要求高。这让刘帆的领导很头痛,就在他犹豫的时候,想起了刘帆。刘帆在接到领导的授意后当然知道这是经理对他的信任,更加卖力的工作。他先是把任务在既定的时间内进行了有条不紊的规划,然后进行了了详细的分工,本来一个复杂的工程就被逐一剖解,分段完成。对整个任务的运筹帷幄让整个部门的人一步步的把工作进程向前推进,任务竟然得到了提前完成。
一项大的工程就这样被刘帆化解于无形,他再一次得到领导的认可。没过多久刘帆就得到了提升。
刘帆的魅力就在于他的举重若轻。倘若他的心态不够好,接到任务后也许会弄得一团糟。
举重若轻就必然不能操之过急,这与“欲速则不达”是一样的道理。然而,举重若轻切忌操之过急,但是过分的不急不躁也绝不是举重若轻的表现。
付文在一家服装公司做经理秘书。那天,经理交给他一封信,告诉他一定尽快将信寄出。付文接过信地同时还听经理唠叨了一句:“这个马松真是不行,我一定要让他知道这么做事是不行的。”
偶然听到的一句话,让还在思考这封信的付文心里明白了事情的来龙去脉。就在昨天的订货会上,马松的材料价格明显比另一家报的要高很多。当时经理就比较生气,但碍于马松一直是公司的供货商,双方的合作一直也比较愉快的缘故就没有当面揭穿他。但是,经理在后来就定了另一家公司的货而没有理会马松。
付文知道这封信的内容一定是骂马老板的。尽管他也怀疑两家公司的材料也许有所不同,但是既然经理都发话了他又怎么敢违抗呢。稍作迟疑,付文就把这封信寄了出去。
后来,当另一家公司的样品送到公司时,经理才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当经理问付文信的事的时候,付文说:“我当时其实也是有所疑虑的,但看到您当时很生气,也就没敢说什么。”经理一听,更是来气了:“我要你这样的秘书干什么,难道就你为了让你一味的听我的话,完全不知道自己也该有点主见,知道哪些事要赶时间,哪些事要适当的往后拖一拖吗?什么都要我告诉你,我要你什么用呢?……”
付文一肚子委屈也只能憋在心里。
付文之所以做了事还要被批评,就是因为他太操之过急。如果,他当时能把这封封信暂时放一放,或者委婉的告诉经理自己的疑虑,也许经理就会先调查再做决定了。不仅不会得罪马老板,相信付文也会让领导刮目相看的。
和领导交流沟通就是要讲究“举重若轻”的态度,不能操之过急,不管你是要指出领导的错误,还是要跟进领导的要求,或者是要让领导化解对你的误会。这就如同等公交车是一样的。经常坐公交的人都知道,去的早了你可能要等很久,去的晚了公交车就可能已经开走了,只有不早不晚才是最佳的时间。
沟通箴言
大凡能做到举重若轻又不操之过急的人,因为懂得“谋定而后动”、“欲速则不达”的道理,往往能在与领导的沟通中以最快的速度达到自己的目标。
分清主次,要让领导做主角
电视剧里的主角总是导演刻画最多,观众关注最多的人物。生活也是一样,承担主角角色的人往往受到人们更多的关注,因此每个人都希望自己是主角,演绎出属于自己的精彩。职场作为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当然也会有属于自己的主角。处于核心地位,掌握最多权利的领导无疑是职场中的主角。
也许你为人处事的能力很强,也许你在办公室里得到同事和领导的一致认可,可是,即便是这样你也一定要分清主次,随时让你的领导成为主角。只有感受到你的尊重和推崇,才能实现你和领导更好的沟通。
张凯的经理为人豁达可亲,从来不摆领导架子。很多时候有事让员工做时也是以征询的语气而不是命令的口气,这让公司的员工都不太怕经理,有时还开开经理的玩笑,经理也不当真,只是一笑而过。可是张凯知道经理再怎么亲民也是经理,主次有分,所以他从来不参与同事们的玩笑,更多的时候他会把领导放在主角的位置,让他感受到自己对他的尊敬。
经理很多时候都让员工提意见,有的员工知道经理的脾气好甚至当面指出经理的不对,可是张凯即使有意见也会选择合适的时机委婉的告诉经理;开会的时候经理大都会讲一些很枯燥乏味的理论教育大家,很多人这时候常常忽视经理的存在甚至睡觉,只有张凯每次都是瞪大眼睛专心聆听,还时不时的和经理进行眼神交流……
张凯从来都告诉自己领导永远都应该被放在主角的位置上,自己只能是配角,只能是衬托红花的绿叶。所以,当他有很好的建议时他总是会让领导觉得那是他自己想出来的,当公司取得成绩时他也会让领导觉得那是他英明领导下的结果。
经理当然看到了张凯的聪明,也很享受主角的位置。就在张凯被提升为部门副经理的时候经理说了一句让张凯颇感欣慰的话:“你让我得到了满足,我也会尽可能满足你的。”
张凯最终凭借自己和领导有效的沟通为自己赢得了机会。
张凯的确是职场中的聪明人,他不像一般人一样,面对领导的亲近就变得得意忘形,甚至自己充当了主角,而是选择时刻把领导放在最重要的位置上,最终也因此赢得了领导对自己的欣赏和尊重。
不管生活中还是职场中总会有一些容易得意忘形的人,如果领导对他和颜悦色一点他就忘了自己该听谁的话,如果领导在某一方面不如他他就让领导切实感受到自己的优势,如果领导因为误会而批评了他,他也会选择玉石俱焚,自顾和领导进行一番狡辩。坦白点说,工作的最大目的就是为了挣钱吃饭,如果能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并且得到领导的认可,实现自己的价值更好,如果不能得到领导的赏识,我们大可不必与其弄得个鱼死网破。
卜凡飞刚进这家公司的时候,部门经理就对他说:“年轻人好好干,我随时准备交班。”其实,卜凡飞心里还真是觉得自己比部门经理要强很多。因为大家都知道部门经理完全是自学成才,知识储备和内在修养有着先天的不足,而自己则是名牌大学毕业,高大英俊器宇轩昂加上有三年的外企工作经验,各个方面都很出色。由于自己工作能力较强又很有主见,很多时候都会在会议上因为意见不合而和经理据理力争。虽然经理曾经告诉他有意见尽量不要在会议上提以防别的部门以为咱们内部不和,影响不好,可是,卜凡飞常常将这一意见抛之脑后。
有一次在跟外商洽谈业务的宴会上,卜凡飞可谓出尽了风头。他得意的用英语跟外商聊得热火朝天之余还不忘频频举杯炫耀自己的学识和成功。事后,还直接向经理邀功,要求提升自己的职位。
可是结果却出乎人的意料。他不但没有被重用,还被调到了另外一个不太重要的部门。
卜凡飞忘记了不管自己有多么的优秀,领导永远都必须被排在主角的位置上。中国有句古话:枪打出头鸟。虽然这句话让中国文化有了缺憾,但是这种观念却是短时间内难以改变的。杨修被杀,更多的不就是因为他功高盖主吗,他比曹操聪明是事实,可是一味的让曹操体会这种聪明却并不是明智的选择。
没有人会愿意别人凌驾于自己之上,领导更是不会容忍下属霸占了自己主角的位置。如果你不甘心一辈子只做配角,那就请先当好配角为自己赢得更多的机会。
沟通箴言
作为下属一定要时时谨记领导的主角地位,切不可有冒犯领导的言语和行为,他们可以给你你想要的一切,也可以随时把这些拿走。
雪中送炭,化解领导的尴尬
人人都爱面子,正应了一句老话:人活一张脸,树活一张皮。作为领导,更是不愿意丢面子尤其是在众人面前,因为他们需要足够的权威来让下属信服。但是,领导也只是一个普通人,很多时候难免犯错误。这时候,作为下属的你,若是能给领导找一个梯子让他顺利下台,相信领导一定会感激你的雪中送炭,你的聪明为领导赢得了面子,也必然会自己赢得了信任赏识。
化解领导的尴尬时要注意做到不露声色,既能使领导体面的“下台阶“,又能尽量不让在场的人觉察。很多时候,使用一些幽默的语言甚至能最大程度的挽回领导的面子。
李宁和自己的女上司一起到威海参加一个重要会议,会上李宁巧妙的化解了上司的尴尬,让本来对自己颇有些意见的上司倒对自己刮目相看起来。
威海会议上,女上司不小心将自己的裙子撕裂了,更要命的是声音异常尴尬。在场的人大多是男性,他们一时之间都把目光投在了女上司身上。女上司坐在那里满脸通红却不知该说些什么。一向幽默的李宁再一次发挥自己的优势,赶紧站起来向大家解释道:“各位实在不好意思,由于本人远道而来水土不服造成肠胃不舒服,刚才的噪音是在是吵到大家了,对不起对不起,请大家专心开会吧,实在抱歉。”大家一听原来是这么回事也就都一笑而过。
会后,上司没忘向李宁表示感谢,并且说道:“真是不好意思,我以前对你存有偏见了。原来幽默有时真的很用用处,谢谢你刚才所做的一切,我为我之前的做法向你道歉。”
原来,女上司是典型的导向结果型领导,凡事都要求一丝不苟,严肃对待,从来不开玩笑,而一笑喜欢热闹,偶尔开开玩笑的李宁就成了上司的重点批评对象。
现在,女上司终于认可了李宁,相信以后再也不会因为同样的原因批评他了。
李宁的实时幽默无异于雪中送炭,最大程度的挽回了上司的面子,也在无意中拯救了自己在上司心目中的形象。
当领导有麻烦时,我们作为下属维护领导的权威无可厚非,可是,当领导犯错误的时候,保全领导的面子也很重要,若是你不懂得“得饶人处且饶人”的道理,直接毫不留情面的指出领导的错误,那么后果将是不堪设想的。下面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孙红在一家销售公司做电话销售,由于勤奋工作业绩一直不错。可是,就因为她太过执着,很多时候甚至达到“死谏”的程度,一度让领导相当上火……
原来,孙红刚大学毕业,对于工作还抱着不切实际的想法,还不能适应社会的复杂。记得刚应聘到公司的时候,面试她的经理就告诉她公司是一星期休息一天,可是工作后才发现根本没有休息日。于是,开会时经理让大家提意见,孙红就说了自己的不满。领导见孙红提出来了就说:“到底是一星期一休还是集中休假,这个问题我们也正在研究呢。”孙红不满意这个答案又说:“不管是一星期一休还是集中休假,您总给让我们休息啊,老是停在理论验证阶段也不是个事啊。再说您当初也不是这么说得啊。”经理当时说会尽快解决,可是很久以后也还是没有结论。
再后来,公司有了新的人事调动,经理就把孙红安排到一个分公司。孙红不想调动,经理让她再好好考虑一下,毕竟这是上面的安排。孙红于是就直接找到经理的经理说了自己的想法,当时总经理一愣似乎并不知道调动的事。
孙红明白了一切都是小经理的事,是他从中做了手脚。
除了离开他已经没有了别的选择,毕竟公司不会为了一个员工牺牲一个经理。
孙红如果选择私下向领导提意见也许不会被逼走,遇到这样给别人穿小鞋的领导孙红也只能自认倒霉。不过话又说回来,如果孙红识相一点,没有全然不顾领导的面子,即使领导再怎么阴险也不能对她怎么样。
一个人的成败往往就在一念之间,很多时候很多事情我们都不能轻易尝试,因为上帝只会给我们一次机会。设身处地的想一想,当我们陷入尴尬的时候,我们多么希望有人能及时的拉我们一把,你的领导当然也会这么想。
沟通箴言
雪中送炭的行为之所以为人称颂,不仅在于它的助人行为,还在于它的及时。因此适时的维护领导的面子,化解他的尴尬更能让领导对你另眼相看。
换位思考,体谅领导的难处
人们总是很容易埋怨别人,不理解他们为什么要那样做。其实,只要我们在更多的时候能够学会换位思考,我们也许能更加宽容的理解别人。少了埋怨的世界声音一定更加悦耳。
换位思考,其实就是站在别人的角度考虑问题。作为高级动物的人类,对自我利益的首先思考和积极维护无可厚非是一种本性使然。可是,我们会积极的思考,我们就能让自己站在别人的立场体会他们的难处,理解他们的做法。站在父母的角度,我们会明白为什么他们总是不厌其烦的唠叨着让我们好好学习,站在朋友的角度,我们会明白他们为什么希望自己的朋友能够是个君子而非小人……那么,站在领导的立场,体会他们的难处,更好的理解他们也是我们在职场中的一门必修课。
领导作为公司的核心,他们必须能够把握全局,一切以公司的利益为重。作为员工的我们换位思考的话,更容易知道领导认同什么,否定什么,从而更好的与领导交流。
最近宋佳他们的头儿换了,新来的上司看起来比较严肃,同事们都在议论纷纷,唯恐新来的领导不好伺候。
宋佳作为公司的一员,似乎更有议论的权利,因为她将是这位新上司的秘书。但她没有参与议论这位上司是否比以前的那位更好,她觉得自己应该更多的站在新上司的角度考虑问题。
一天开会的时候,新上司提出了一个方案,可是立刻遭到了几位同事的反对,大家七嘴八舌的说如果是从前的领导绝对不会这么做之类的话,可是只有宋佳一言未发。新来的经理注意到这一点,就问宋佳:“宋秘书对这个方案怎么看呢?”宋佳一下子被问住了,一边是同事,一边是经理,不管她怎么回答,都很有可能得罪其中的一方。宋佳突然想到职场达人法则之一就是站在领导的位置进行换位思考。
于是她稳了稳心神,不慌不忙的说道:“其实,不管是谁的方案,不管是哪一位经理,其任何做法无非只有一个目的,发展公司,维护公司的利益,也许出发点不同但目的却只有这一个。”后来宋佳分析了新旧领导的出发点,并结合公司的实际情况对新领导的方案进行了一些剖析,得到了经理的认同,而同事们也觉得宋佳说的很有道理。
宋佳没有得罪同事也赢得了领导的认可,都是因为她懂得换位思考,理解领导的苦衷,当然会得到领导的认同。
很多时候我们都会说希望领导多多包涵我们,其实我们更多的时候也应该学会包容领导,理解领导,站在领导的角度换位思考。不管遇到什么事,都不要首先抱怨领导,一定要给领导留个台阶,并且,我们也不能对领导有太高的期望值,积极配合他们的工作才是一个合格的下属应该做的。即使有时候就是领导的不对,我们也要学会忍耐,学会换位思考。
小贝因为家里的原因没能读大学,高中毕业后就在自己的家乡找了一份工作,在一家私人的广告公司做员工,虽然这份工作文化程度要求不高,可是却对做事细心耐心有很高的要求,另外很多工作不是一个人就能完成的所以需要同事之间的相互配合。就是因为这个,小贝经常被老板批评,有一次委屈到让小贝甚至想到了离开。
原来,在给一位客户的产品覆膜时由于同事的大意,里面有不少沙子。正巧老板娘经过的时候看到了就开始唠叨起来:“你看看你们干的活,这怎么给客户啊,这可是年画啊。平时干活不小心就罢了。”小贝觉得很委屈,因为这不是她干的,而且即使清扫也难免会有沙子,就顶了了几句。老板娘一听就不干了,把以前的错事都搬出来了,还不忘加一句:“还不知道到底弄毁了多少呢?”小贝一听火冒三丈,心想自己从来都是尽心尽力的为公司干活却原来换来的是这么一句……没过多久,老板又过来把自己批了一顿,小贝记得最清楚的一句就是:“批评你,你还觉得委屈了是吧。我告诉你,我批评你是应该。”
小贝从那天起心都寒了。她明白老板当然不希望员工有一点差错,也当然会和老板娘站在一条战线之上。虽然当时没有辞职,因为她告诉自己:我能理解但是不能接受,更何况当时选择离开就意味着放弃自己两个月的工资。可是过了年以后她也没有选择回去。
后来,小贝通过自己的努力考取了大学。大学里的所有费用都是她自己打工赚来的,辛苦但是值得!
小贝的老板无疑是个不咋地的老板,因为他心底里并不相信自己的员工甚至还有些鄙视的成分,尽管小贝并不愿意这样想自己的老板。小贝的换位思考让她通过忍耐得到了自己应得的工资,也让自己明白了只有自己变得更强大才能为自己赢得更多说话的权利和别人的尊重。
如果你没有能力想领导所想,甚至不屑于此,那么就请尽力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吧。其实这也是一种换位思考,因为没有领导不希望自己的员工致力于自己的工作。
沟通箴言
在这个提倡自主,自我的年代里,很多人都已经忘记了换位思考这门崇高伟大的学问,如果你还记得,并且加以实践,你一定会为自己赢得更多别人的谅解和尊重,你的领导也不例外。
背后夸奖,给你增加印象分
每个人都喜欢听赞美的话,因为肯定自己的话总是让人觉得非常舒服。每个人都喜欢赞美自己的人,因为这样的人总是说出自己喜欢的话。赞美可以分为两种:当面的直接赞美和间接的背后夸奖。大部分人会选择当面的直接赞美,但是无可厚非的是间接的背后夸奖具有更强大的力量。
在职场中,作为下属的我们总是想让领导给我们更多的机会,于是我们努力打造自己在领导心中的美好形象。或者我们选择努力做好工作让领导认可自己的实力,或者我们选择说一些赞美领导的话,让领导高兴。可是,当我们赞美领导的时候,如果你不想得罪同事遭到他们的排挤,你不想让领导觉得你太过刻意反而引起他们的不满,不妨选择间接的背后赞美。
陈忠总是以一颗宽容的心看待这个世界。大学还没毕业的时候,同学们经常在一起讨论社会是多么的险恶,职场是多么的狡诈,可陈忠却总是说:“没有人想自己是一个坏人,大家总要站在别人的角度多思考问题,将心比心嘛。”宽以待人也是陈忠一向的处事原则。
时间过得很快,一转眼陈忠大学毕业来到一家私企上班。老板是个40多岁上下的中年男子,做事稳重不失严谨,但很多时候对下属的要求也有些过于严厉。可是,陈忠却觉得这样很好,在一次不经意间的同事闲聊时就提到:“我觉的老板对咱们严格一些挺好的,尤其像我们这些没有经验的,如果一开始就太放纵反而不利于我们自身的发展。能跟这样一位领导做事是我们的福分。”就是这样的几句赞美之词悄悄的传到了老板的耳朵里。
后来,领导对陈忠的关注更多了一些,发现他不但待人宽容,做事也很到位,能成大器,于是公司总监的位子就交给了他。
陈忠的背后赞美或许并没有想到过会传到领导的耳朵里,可是一经传入就引起了领导的关注,从而为自己赢得了更多的机会。
当面恭维赞美,常常给人虚情假意甚至讽刺奚落的感觉,而背后赞美的时候,受赞美的人因为不在现场,常常更能体会到对方的真诚。如果你从第三方那里知道某某对你印象挺好,甚至当面说了你的好话,你会对这个人怎么想呢?一定是好感倍增吧。
这个社会,人们很多时候都会忘记赞美别人,其实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优点,只要所有人都能有一颗发现别人优点的心。不是有一句话这样说吗,世界上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
领导也会有所长。即使他们脾气暴躁,即使他们过于苛求,即使他们不够果敢,只要你用心,总能发现他们的长处。很多时候,我们甚至必须要学会发现领导的长处,主动、真诚的赞美领导。比起当面的夸赞,背后赞美具有更强的力量。
珍珠在一家公司做经理助理,因为经理一向为人严苛,所以同事们对经理只有敬畏却没有喜欢,更多的时候甚至有些讨厌,只是碍于经理的权威从来不敢明说。
可是,经理的权威也阻止不了同事们私下的讨论。在大家议论经理的种种时,珍珠总是会不自觉的为经理说一些好话。因为大家都知道珍珠的眼里就没有不好的人,所以也没人和她计较。珍珠有她的观点,大家也都坚持自己的意见。当大家说经理怎么可以苛刻的时候,珍珠就会说:“经理知道成功的艰辛才会对我们更加严格啊,又不是针对某一个人。”当大家又说,经理为什么到现在都不结婚呢,该不会是有问题吧。珍珠也会替经理说两句:“事业对一个男人不是很重要吗?如果你们非要把重视事业的男人说成有问题那我会觉得你们也有问题哦。”很多时候,珍珠都在维护经理,不是因为其他其原因,而是因为她真的看到经理的敬业,看到经理的能力,也看到经理对大家的好。比如经理虽然严苛,但对犯了错误的同事改过以后从来不给他们小鞋穿,相反却爱护有加。
珍珠对经理由衷的欣赏和敬佩经理当然能感觉得到,珍珠对经理的维护经理当然也会有所耳闻。
珍珠对经理的维护其实就是一种背后赞美,对于在背后还能如此维护自己的下属领导除了欣慰之外,恐怕还会给予赏识和更多的机会吧。
领导和员工一样都有得到别人欣赏的需要,为此在满足领导这方面的需求毫不吝啬的人也一定会得到同样的回报。
沟通箴言
每个人都说背后赞美领导是门艺术,之所以称其为艺术,是因为它取决于你的思想,即不在于你能否做到,而在于你是否愿意去做。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