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南海里的衣食住行-楼外楼留美谈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一切食品都经过仔细的检查加工,就是用于煮饭的大米,怕留有砂粒,也要一粒粒地拣过。现在饭菜中吃出了一块牙齿,这还得了。

    “不够的,不要骗小孩那样,你不收足钱,我就不走了。”

    “鳝鱼要去皮,这样才可除去鳝鱼身上的滑性,减少腥味,还可放点火腿丝、香菇丝、姜丝和葱丝等。”经此指点,烹制出的炒鳝丝,色呈五彩,口味也更清香可口。

    一块碎牙

    1957年秋的一天,周总理陪同外宾来到杭州楼外楼菜馆就餐。姜松林师傅为总理准备了他喜爱的家乡菜“霉干菜焖肉”,总理非常高兴。饭后,总理向服务员一一握手道别,就匆匆离开了餐厅。当服务员整理餐桌时,细心的姜师傅发现了在总理就餐用过的小盘子里有一块绿豆大的牙齿,顿时,如身负千斤重压,透不过气来。这菜饭里怎么会有牙齿?要知道,我们楼外楼的职工都懂得“外事无小事”,每次有接待国宾任务,为保证外宾的就餐安全,一切食品都经过仔细的检查加工,就是用于煮饭的大米,怕留有砂粒,也要一粒粒地拣过。现在饭菜中吃出了一块牙齿,这还得了。此事,即使发生在顾客身上,也得好好查查原因,更何况是发生在总理陪同国宾就餐的时候,更是非同小可,一旦发生意外,如何交代得过去。姜师傅立即向领导进行了汇报,并对自己的工作粗心大意作了深刻的自我批评。

    周总理在杭州机场上飞机后,身边的同志向总理汇报了这件事,总理一摸补过的牙齿,才知道自己的牙碎粒脱落在盘子里。总理首先想到的是怕连累、难为服务员,立即拍电报请省里有关负责同志转告,以消除误会,并表示道歉,还说下次再来一定当面赔礼。总理回到北京后,再次派人打电报到省里查问有没有把这件事说清楚。

    事隔两个月以后,总理又一次陪同外宾来到杭州,其间特地赶到我店,紧紧地握住姜师傅的手说:“姜师傅,难为你了,真抱歉!”姜师傅激动得话也说不出来,只是一个劲儿地说:“祝总理健康!”接着总理亲切地说:“今天我‘设宴’款待,来,来,姜师傅今天不要你忙,你坐下来,坐下来。”席间,总理亲自为姜师傅上酒、夹菜,并问姜师傅的工作和生活情况。姜师傅坐在总理身旁,抑制不住的热泪直往下流……

    三付餐费

    1973年9月13日,灿烂的阳光给秋日的西湖增添了金色的光辉。下午1点40分,两辆小轿车在西泠印社附近停下,车里走出一位同志进楼外楼询问,现在能否就餐。我们还以为外宾要来就餐,马上接受了任务。转瞬间,周恩来总理出现在我们面前,总理比以前消瘦了,老年斑也更多了,但总理仍然笑容满脸地和大家握手。姜松林师傅急忙迎出大门,将总理引上二楼接待厅就座。

    “好多年没来看你们了。”总理说。

    姜说:“快10年了,我们都盼望您来。”

    总理问:“有鱼吗?”

    姜答:“有。”

    总理问:“有虾吗?”

    姜答:“虾有,但叫化鸡来不及做了。”

    总理说:“有醋鱼就可以了,这是你们的名菜,再搞两个菜就行了,不要搞多了,我们就这几个人,搞多了,吃不完,浪费。”于是姜师傅即到厨房安排。随后,总理利用饭前间隙手握红铅笔,孜孜不倦地审批文件。当服务员小金端着一杯龙井茶给总理时,总理连忙站起来,双手接过茶后,热情地同小金握手,亲切地问小金到这里工作几年了,菜馆的工作情况,老家在哪里,当小金回答老家是绍兴时,总理说:“绍兴话难听嗬!”说着会心地笑了起来。此后,在我们服务员开始按宴会要求布置餐桌时,总理一看到就连连摇手,叫不要这样搞,又嘱咐一切从简,饭菜做得简单一点,少一点,多了浪费。

    用餐时,总理向随同人员讲他过去来楼外楼的情况。尝了西湖醋鱼后,总理称赞说,这种做法很好,味道鲜美。当干菜肉、霉千层上桌时,总理高兴地说:“这是家乡菜,你们大家多吃一点。”饭后,总理叫秘书结账,而自己仍然不顾休息,一边服药片,一边继续批阅文件。省里一位负责同志劝总理休息一下,总理笑笑说:“我现在是休息。”秘书结好账后,总理问付了多少钱,当知道菜馆只收了10元多一些时,就对姜师傅说:“那么便宜,那不行。”并对秘书交代,再去加钱,要按市价付足。这时姜师傅表示再收5元,总理又说:“不够的,不要骗小孩那样,你不收足钱,我就不走了。”姜师傅只得又收下了10元钱。可是过了一个多小时,杭州机场来了电话,说是总理上飞机前留下10元钱,补付今天午饭钱。原来是总理乘飞机起程回北京前,唯恐我们没有收足钱,又拿出10元钱,托省接待处的同志转交。这一下,我们不知如何才好,先后3次共收了总理30多元钱。于是,我们把总理午餐用的饭菜,按照市价一样一样细算,总共才19元多一些。因用料除鱼、虾、鸡价格较高外,其余干菜、豆芽、霉千层等蔬菜都是极普通的。我们于17日就给总理详细地写了一个报告,附上菜价清单,把多收的钱一起请有关部门的同志代交给总理办公室。

    总理在生活的细微之处也十分认真。他那严于律己、廉洁奉公的美德,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影响,被人们所传颂。

    “五彩鳝丝”

    总理每次来楼外楼,总要挤出一点时间和厨师、服务员一起商量改进我店的服务质量,要我们多创新菜,而且亲自为我们出谋划策,如今楼外楼供应的不少名菜,就凝聚着总理的心血。如“五彩鳝丝”这一道菜,就是总理在一次宴请时,吃了我们烹制的“生炒鳝丝”后,感到有所不足,向我们提出了改进意见,而我们就是按照总理的意见烹制成功的。总理当时说:“鳝鱼要去皮,这样才可除去鳝鱼身上的滑性,减少腥味,还可放点火腿丝、香菇丝、姜丝和葱丝等。”经此指点,烹制出的炒鳝丝,色呈五彩,口味也更清香可口。因而名曰“五彩鳝丝”,并成为我店日常供应和筵席的常用菜肴。又如,一次总理来我店用餐,在点菜时,问服务员:“地力(即荸荠)有没有?”服务员说:“有。”总理说:“在炒虾仁中请厨师放上一些地力可以吗?”服务员说:“可以,可以。”厨师根据总理提出的意见,在清炒虾仁中配入与虾仁一般大小的地力丁一起烹制,制成的“地力炒虾仁”,总理吃得很有滋味。过后我们细想,总理提出的意见非常有益,虾仁加地力一起烹制,荤素相配,制成的菜色不但色泽素雅、和谐悦目、口味清鲜,而且虾仁柔嫩,地力爽脆,口感更加丰富。此后,我们举一反三,又创制了“地力里脊片”、“地力炒子鸡”等菜肴。这样一来,既降低了菜肴成本,又改善了菜肴的口味、质感,还丰富了供应品种,受到了顾客的欢迎和好评。总理的指教,使我们得益匪浅。

    (张渭林)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