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到这本集子里的152首诗作,基本上都是五六十年代的作品,从文化革命开始到今年他逝世的三十多年,由于各种原因,吴烟痕停止了写作,他没有把他的歌唱继续下去,这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
如果用今天的欣赏习惯来读吴烟痕的诗作,年轻的读者们肯定会感到失望。可是,对于我们这些四十多岁以上的读者来说,却能从吴烟痕的作品中,体会到另一个时代的诗人的纯朴与热情,追求与投入。
从50年代中国的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在这个曾是满目疮痍的国土上,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一个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运动正在蓬勃展开。整个中国,无论是江南还是塞北,是沙漠还是水乡,莫不都成了巨大的火热的建设工地。那是一个朝气蓬勃的时代,同时也是一个民族振兴的时代,我们的作家与诗人,莫不都激情四溢,全身心地投入到火热的建设工地,去体验,去讴歌,去写作新时代的史诗。
吴烟痕正是在这样一个时代背景下开始了他的诗人生涯,那个时代要求人们首先必须是一个革命者,其次才是一位诗人,或者是一位工程师。今天来看,这似乎不可思议。但在当时,这都是每一个人由衷的选择。从吴烟痕的诗作中,我们看到了他的选择。
三门峡与三峡,这是中国水电建设史上的两座丰碑。吴烟痕的大部分诗作,都是在这两处水电建设工地上深入生活写出的。他不但凝聚自己所有质朴的感情去歌颂炮工、钢筋工、木工、风钻手、爆破大王、电焊工这样一些餐风宿露,忘我劳动的建设者,甚至他的诗作中,还有《党委会》《党委书记》这样一些题目。今天的诗人们,或许觉得这种题目缺乏诗情,可是在四十年前,诗人选择这样的题目,却是没有丝毫矫情的。
黄河的三门峡,长江的三峡,这都是中国母亲河流上风景最为瑰丽的地方。在这两处奇异的山水中,有多少千古传诵的景点值得人们流连忘返。吴烟痕长期在这两处生活,那些美丽的景点莫不都在他的诗中得到吟咏。像三门峡乃至黄河的《禹王庙》《娘娘河》《挂鼓石》《壶口》《炼丹炉》《梳妆台》等等。长江三峡的《夔门》《滟滪堆》《巫山云雨》《南津关》《龙舟竞渡》等等。通过这些诗作,让我们看到诗人在美丽山水前的浪漫情怀。他击节而歌:“翠峰间飞落的泉水,像串串明珠织起的珠帘,白云里垂挂的泉水,像条条银丝编起的琴弦。”(《瞿塘明珠》)但是,几乎他所有的诗作,哪怕是吟咏山水,也丝毫没有忘记自己作为革命诗人的责任。物换星移,春秋更替。在新的时代,诗人喜爱美丽的山水,然而他更加热爱建设者们辛勤创造的智能风景:“钢铁大坝威震三峡,宛如一道横断大江的长城,钢铁的闸门摆开阵势,恰似雄关险隘遥对昆仑。向西看:长江飞来,汹涌的浪头变得温柔和顺,向东看,大江东去,挺拔的工厂崛起如林。向西看:碧湖浩瀚,水中映照秀丽三峡的倒影,向东看:江流排空,船帆在茫茫的天际航行。”(《降水的勇士》)
总之,读到这本诗选,我们的思绪难免不回到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在那个年代,艺术是服从于政治的,但诗人的感情却绝对没有掺假。就像这本诗集,尽管有些诗的意境显得过于平实,却也没有那种故作高深的东西;有些语言显得过于生硬,但一个人的真诚却也跃然纸上;更重要的,这些诗意里没有儿女间的窃窃私语,字里行间,洋溢着的都是栉风沐雨的战斗情怀,这便是那个时代的风貌。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