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现在的社会,“送信”变成了一种具有象征意义的东西,变成了一种忠于职守,一种承诺,一种敬业、服从和荣誉的象征。你是否也是罗文一样的人物,你是否也能担当起那个送信人的角色,成功地完成送信的使命呢?从这本书中,你可以学习到工作中如何有效地执行,你还可以学到要想成功就要全力以赴,而要想把你的事业做强做大,就要拒绝平庸,追求卓越。
完美工作始于服从
上司的命令,好似大炮发射出的炮弹,在命令面前你无理可言,必须绝对服从。
——?威廉·拉尼德
服从是军人的天职,而在西点,它也体现为一种美德。对于每一位员工也一样,每个公司都有系统的计划和安排,正如军队系统的战略方针和执行策略。在军队,如果士兵不服从命令安排,胜利就只能存在于理论和想象了。而作为一个员工,对上司工作的每一步安排,都必须服从并认真履行,一项完美的工作正是由这样一环扣一环的执行构成的。
毫无疑问,一个高效的企业必须有良好的服从观念,一个优秀的员工也必须有服从意识。因为上司的地位、责任,使他有权发号施令;同时上司的权威、整体的利益,不允许部属抗令而行。
在美国历史上就有一个事件很好地说明“服从”的重要性与严肃性。很少有人会知道哈里·杜鲁门总统为何解除了道格拉斯·麦克阿瑟将军的职务,朝鲜战争的失败只是其中的一个原因。杜鲁门总统在解除麦克阿瑟将军职务时说,他之所以终止麦克阿瑟将军的政治生涯,既不是由于麦克阿瑟将军同他意见不一致,也不是由于麦克阿瑟将军对他进行人身攻击,而是由于麦克阿瑟将军不尊重总统办公厅的意见,不服从他们的命令,这是绝对不能容忍的。麦克阿瑟最后被撤职,就是因为他不服从上级。
麦克阿瑟不服从上级指令可是历来有名的。在20世纪20年代末30年代初的经济危机期间,一些退伍军人及其家属到华盛顿请愿,要求政府发给现金津贴。当时任陆军参谋长的麦克阿瑟到示威现场阻拦。在任总统胡佛指示麦克阿瑟不要动用军队对付示威者。麦克阿瑟对总统的指示不予理睬,用军队驱散了示威的人群。
二战结束后,杜鲁门总统尽管对麦克阿瑟印象不佳,但还是对麦克阿瑟委以重任。麦克阿瑟成为日本的绝对统治者,他对日本的政治、经济进行了力度非常大的改革,使日本基本上消除了军国主义、法西斯主义,走上了社会经济迅速发展的道路。但麦克阿瑟在没有经过华盛顿批准的情况下,擅自将驻日美军削减一半。麦克阿瑟的举动实属目中无人,杜鲁门大为恼火。战争结束后,杜鲁门两次邀请麦克阿瑟回国参加庆典,都被麦克阿瑟以“日本形势复杂困难”为由回绝。
1951年4月11日,杜鲁门总统下令撤销了麦克阿瑟的一切职务。最让麦克阿瑟尴尬的是,他是在新闻广播中获悉自己被撤职的。这一消息实在太突然了,没有丝毫思想准备的麦克阿瑟听到后,面部表情一下子呆滞了。他万万没有想到,功勋卓著的他,会被总统在战场上撤销一切职务。
不仅是在战场上、政坛上要服从上级的指令,在组织中、在公司里,也要服从领导的指挥与安排。当然,这不是说你一定要同意上司的见解。但在公司中,必须要保持上级指挥下级,下级服从上级的制度。若是不注意这一点,不但会给本人和上司造成麻烦,公司的业务进展也会不顺利。
在很多员工的理念中,服从就是“对的就服从,不对的就不服从”,其实这种观点是错误的。服从是无条件的,凡是老板的指令,作为员工第一时间就应该按指令去行动。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个性,要做到“没有任何借口地服从”并非易事。沃尔玛能将其视为优秀雇员的重要行为准则,自然也必有它重要的作用,而绝非空穴来风!
当然,如果上司的决策错误时,你可以大胆地说出你的想法,让你的上司明白,作为下属的你不是在刻板执行他的命令,你一直都在斟酌考虑,考虑怎样做才能更好地维护公司的利益和他的利益。但是,我要告诉你,无论你在公司的职位有多高,只要你身为公司的员工,你就要谨记一点:你是来协助上司完成经营决策的,不是由你来制定决策的。所以,上司的决定,哪怕不尽如你意,甚至与你的意见完全相反,当你的建议无效时,你应该完全放弃自己的意见,全心全力去执行上司的决定。在执行时,如果发现这项决意的确是错误的,尽可能地使这项错误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限度,这才是你应有的态度。
想要使自己在职场上立住脚,必须要视服从为天职。这样才能远离没有服从精神的“乌合之众”,向追求卓越的员工看齐。
员工启示
不服从上级这种现象在刚刚走出学校校门的员工中最为常见。他们总认为自己的观点是正确的,再加上年轻冲动,所以他们不甘心服从上级,这也就导致了许多年轻人刚刚毕业却频繁地换工作。因为他们只要意见与上级相左就不服气,然后就跳槽。所以,他们处处不服从,处处不受重视。公司老板最喜欢的员工不是一直说出异议的员工。老板最喜欢的员工是执行力高,并在恰当的时候能提出指导性建议的员工。
不要为工作留一点余地
我最不喜欢听到下属在接受任务时说:“NO(不)”,而只爱听他们说“YES(是)”。每当有工作要交给属下处理时,我都希望属下愉快地接受,然后说一句“OK!我一定会尽快办好!”或者说“OK!我一定会尽最大努力去做!”
——杰克·韦尔奇
从《致加西亚的信》中我们可以从罗文身上学到一种精神,那就是:忠于上级,迅速地行动起来,全力以赴地完成任务——把信送给加西亚。
许多员工之所以工作没有效率,得不到上级的重视,就是因为做事轻率不能像罗文那样尽心尽力,全力以赴。这些人对于自己所做的工作从来不会做到尽善尽美。
通用电气(GE)前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杰克·韦尔奇曾深有感触地说:“我最不喜欢听到下属在接受任务时说:‘NO(不)’,而只爱听他们说‘YES(是)’。每当有工作要交给属下处理时,我都希望属下愉快地接受,然后说一句‘OK!我一定会尽快办好!’或者说‘OK!我一定会尽最大努力去做!’”
在通用公司如此,在其他公司也一样。当上司给你安排任务时,你会很自然地想到两个问题:第一,这是一件非常艰巨的任务,需要花费很大的精力和时间,我能不能办,或者应该怎样去办?第二,布置任务的上司正在等待你表态,等待你给他一个明确的答复,你是尽自己最大努力去做呢,还是对上司说“不”?
如果是个经验丰富的下级的话,这些问题都不是问题。首先,对于第一个问题,不应考虑过多,不要过多地去想完成这项任务如何如何困难,更没有必要现在就担心完不成的后果。只需牢记事在人为的道理和有志者事竟成的箴言。同时明白上司对你的能力和水平是了解的,对你能否完成任务,也是心中有数的。因此,你可以直接避开第一个问题,考虑第二个问题,然后用坚定的语气回答:“好的,我一定完成任务!”或“我会尽最大努力去做!”等等。这时,上司心里才会有一种满意感、解脱感,说不准还会因为你能为他分担重任对你产生谢意和更深的信任。
不要对工作抱一种可有可无的态度。对于工作,无论是工作中的大事还是小事,都要全力以赴,发挥出自己最大的能力。但事实上,好多员工懒惰,不喜欢付出,当看到自己的同事受到上级表彰的时候,在一旁冷眼旁观地说一句:“哼,这种成绩我也能取得,只是我没有全身心投入,等我全力以赴的时候,肯定比他做得好。”这种人肯定会在滑入职场的低谷,因为他们不会像说得一样“全力以赴”。因此,即使你有能力,但没有作出业绩,谁又知道呢。所以,工作中,无论做什么都要全力以赴,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做好,这样即使失败也无怨无悔。
刚刚进入公司的琼斯自认为专业能力很强,对待工作很随意。有一天,他的老板交给他一项任务,为一家知名企业做一个广告策划方案。
琼斯见是老板亲自交代的,不敢怠慢,认认真真地搞了半个月。半个月后,他拿着这个方案,走进了老板的办公室,恭恭敬敬地放在老板的桌子上。谁知,老板看都没看,只说了一句话:“这是你能做得最好的方案吗?”琼斯一怔,没敢回答,老板轻轻地把方案推给琼斯。琼斯什么也没说,拿起方案走回自己的办公室。
琼斯苦思冥想了好几天,修改后交上,老板还是那句话:“这是你能做得最好的方案吗?”琼斯心中忐忑不安,不敢给予肯定的答复。于是老板还是让他拿回去修改。
这样反复了四五次,最后一次的时候,琼斯信心百倍地说:“是的,我认为这是最好的方案。”老板微笑着说:“好!这个方案批准通过。”
有了这次经历,琼斯明白了一个道理:只有持续不断地改进,工作才能做好。从此以后在工作中他经常自问:“这是我能做得最好的方案吗?”然后不断进行改善,尽到100%的努力,不久他就成了公司不可缺少的一员,老板对他的工作非常满意。现在这个年轻人已经成了部门主管,他领导的团队业绩一直很好。
在工作中应该严格要求自己,能做到最好,就不能允许自己只做到一般;能完成100%,就不能只完成99%,能尽到100%的心,就不要只尽到99%的心。
某年一家世界500强企业的财政发生了困难。这件事被在外头负责推销的销售人员知道了,他们因此失去了工作的热忱,销售量开始下跌。到后来,情况更为严重,销售部门不得不召集全体销售员开一次大会,全美各地的销售员皆被召去参加这次会议。销售部的主管贝里先生主持了这次会议。
首先,他请手下最佳的几位销售员站起来,要他们说明销售量为何会下跌。这些被唤到名字的销售员一一站起来以后,每个人都有一段最令人震惊的悲惨故事要向大家倾诉:商业不景气,资金缺少,人们都希望等到总统大选揭晓以后再买东西等等。
当第五个销售员开始列举使他无法完成销售配额的种种困难时,贝里先生突然跳到一张桌子上,高举双手,要求大家肃静。然后,他说道:“停止,我命令大会暂停10分钟,让我把我的皮鞋擦亮。”
然后,他命令坐在附近的一名小男孩把他的擦鞋工具箱拿来,并要求这名小男孩把他的皮鞋擦亮,而他就站在桌子上不动。
在场的销售员都惊呆了。他们有些人以为贝里发疯了,人们开始窃窃私语。在这时,那个小男孩先擦亮他的第一只鞋子,然后又擦另一只鞋子,他不慌不忙地擦着,表现出第一流的擦鞋技巧。
皮鞋擦亮之后,贝里先生给了这个小男孩一毛钱,然后发表他的演说。
他说:“我希望你们每个人,好好看看这个小男孩。他拥有在我们整个工厂及办公室内擦鞋的特权。之前担当他这个工作的是位年纪比他大得多的男孩。尽管公司每周补贴他5元的薪水,而且工厂里有数千名员工,但他仍然无法从这个公司赚取足以维持他生活的费用。”
“这个小男孩不仅可以赚到相当不错的收入,既不需要公司补贴薪水,每周还可以存下一点钱来。而他和之前那个擦鞋匠的工作环境完全相同,也在同一家工厂内,工作的对象也完全相同。”
“现在我问你们一个问题,那个前任男孩拉不到更多的生意,是谁的错?是他的错还是顾客的错?”
那些推销员不约而同地大声说:
“当然了,是那个男孩的错。”
“正是如此。”贝里回答说,“现在我要告诉你们,你们现在推销收银机和一年前的情况完全相同:同样的地区、同样的对象以及同样的商业条件。但是,你们的销售成绩却比不上一年前。这是谁的错?是你们的错,还是顾客的错?”
同样又传来如雷般的回答:
“当然,是我们的错!”
“我很高兴,你们能坦率承认自己的错。”贝里继续说:“我现在要告诉你们。你们的错误在于,你们听到了有关本公司财务发生困难的谣言,这影响了你们的工作热忱。因此,你们就不像以前那般努力了。只要你们回到自己的销售地区,并保证在以后30天内,每人卖出5台收银机。那么,本公司就不会再发生什么财务危机了。你们愿意这样做吗?”
大家都说“愿意”,后来果然办到了。那些他们曾强调的种种借口:商业不景气,资金缺少,人们都希望等到总统人选揭晓以后再买东西等等,仿佛根本不存在似的,统统消失了。
任何一位渴望优秀的员工必须拿出自己的最佳状态,全力以赴,不为工作留一点余地。这样,才是真正地应对危机,解决问题的最佳办法,也是事业取得成功的不二法门。
员工启示
很多员工在自己岗位上总是抱怨自己的工作太琐碎或者自己的工作不受重视,所以根本做不好。但是其实细想来最主要的原因还你太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了,自己的能力还是没有百分之百地发挥出来。要想工作上取得耀眼的业绩,就要排除一切阻碍,全力以赴的工作。留有余地的工作永远都不会成功。
超越平庸,追求完美
我们要的,不是做得很少有错,而是做得没有任何一点儿错。
——斯蒂芬·吉拉德
世界中有千千万万的人,而真正作出一番事业的人就那么几位。为什么同样生活在这个世界上,有的人能够走向卓越,而大多数人却只能平平淡淡地度过一生呢。这是因为大多数人满足于平庸,他们已经习惯了平庸。
在公司中,很多人都以为自己做得已经足够好了,真的是这样吗?你真的已经做得尽善尽美了吗?你真的已经发挥了自己最大的潜能了吗?如果你的回答是肯定的,说明你已经习惯了平庸,优秀的员工是绝不会就此满足的,他们拒绝平庸,追求卓越。
拒绝平庸,追求卓越首先是一种心态问题,你要自觉意识到你的工作是不平凡的。不要认为自己的工作是平庸的,一旦你有了这个想法,那么你的工作真是平庸的。你作出的工作不会被人重视,你也感觉不到自己生命的价值。只要工作,就要拒绝平庸,无论做什么工作都要把它做到最好,都要追求卓越。
要想从合格迈向卓越,就必须养成事事追求卓越的习惯。一位作家这样说过:“无论做什么事情,都应该尽心尽力,一丝不苟,因为究竟什么才是事关真正的大局,什么才是最重要的,这一点其实我们并不清楚。也许,在我们眼里微不足道的细节,实际上却可能生死攸关。”美国金融家斯蒂芬·吉拉德几乎就是追求卓越的化身。凡是他颁布的命令,必须严格执行,不能有丝毫违背。他有一句广为人知的名言:“我们要的,不是做得很少有错,而是做得没有任何一点儿错。”
有一个叫凯撒的年轻人,因为家境困难,没有读多少书。他到一家工厂做车间工人时,工友似乎个个都比他更有文化,更讨老板欢心。
然而,时间一久,情形发生了变化,老板开始交给他一些不属于工人办的事情。比如去某客户那里送交一些资料,去某供应商那里联络一些原料。后来,老板甚至让他管理工厂的现金。很快,凯撒学会了工厂经营管理的很多知识,成了老板身边的得力助手。
有一天,老板问凯撒:“你知道我为什么如此器重你吗?”
凯撒不知道。
“因为你总是做得最好。你还在车间里的时候,虽然没人要求你,你还是精益求精,你所生产的产品合格率远远超出了我的期望值。后来,我让你办其他事情,你所做的,也比其他人做得好。”老板说。
在企业里,我们常常听到这样的声音:“我没有机会,老板不重视我。”老板重视你的前提,应该是你用才能去引起老板的重视,如果你做到了最好——像凯撒那样,老板会不重视你吗?
事实上,面对激烈的竞争,你应该不断地超越平庸,追求完美,你需要制定一个高于他人的标准。为自己设定一个比他人更高的标准:不推脱、不敷衍、尽全力。这样的人是异常优秀的人,他们不仅仅会做别人要求他们做的,而且会出人意料地做得非常完美。
一位哲人说到:成功是因为你一定要成功,走向成功是因为你选择了成功。每个人都要自己选择。你可以选择一种得过且过的生活,当然你也可以选择一种追求完美的生活。当然,选择了就要去做,而且要处处体现在工作中,这样,才有成功的机会。
有三个年轻人去一家世界500强企业应聘采购主管。他们都是从上百位竞争者中挑选出来复试的,因此竞争很是激烈。
在整个面试过程中,他们经过一番番测试后,在专业知识与经验上各有千秋,难分伯仲。随后招聘公司总经理亲自面试,他提出了这样一道问题,题目为:
假定公司派你到某工厂采购4999个信封,你需要从公司带去多少钱?
几分钟后,应试者都交了答卷。第一名应聘者的答案是430元。
总经理问:“你是怎么计算呢?”
“就当采购5000个信封计算,可能是要400元,其他杂费就30元吧!”答者对应如流。但总经理却未置可否。第二名应聘者的答案是415元。对此他释道:“假设5000个信封,大概需要400元左右,另外可能需用15元。”总经理对此答案同样地没表态。但当他拿第三个人的答卷,见上面写的答案是419.42元时,不觉有些惊异,立即问:“你能解释一下你的答案吗?”“当然可以,”该年轻人自信地回答道,“信封每个8分钱,4999个是399.92元。从公司到某工厂,乘汽车来回票价10元。午餐费5元。从工厂到汽车站有一里半路,请一辆三轮车搬信封,需用3.5元。因此,最后总费用为419.42元。”
总经理不觉露出了会心一笑,收起他们的试卷,说:“好吧,今天到此为止,明天你们等通知。”很显然,被录用的肯定是第三位应聘者。
第三位赢就赢在他的认真与精确上,这反映出他在工作中追求卓越的态度。现在绝大多数的员工都是做事寻求“差不多”的效果。一个是否精确的数字,反映出的是卓越员工与平庸者之间的差别。
现实生活中的人,不妨问一下自己:“你会在生活和工作中追求卓越吗?你的工作可以做得更好吗?
选择过一种完美的生活,追求目标,做自己想做的梦,人人定能成功。
员工启示
做同样的工作,同样的工作时间,有的人却作出了一般人所没有作出的卓越的成绩,而一般的员工也只是重复着每天的工作。他们的差距在哪里。那就是一个心态的差距。卓越员工之所以不再平庸,是因为他们的心态不再是平庸的心态,他们不像一般的员工一样从早到晚固守着自己那份平庸的心态。你认为自己的工作是没意思它就是没意思的,你认为自己不会作出什么大的成绩你就果真做不出什么卓越的成绩。由此可见,为了摆脱平庸走向卓越,最重要的就是要摆脱平庸的心态。
尽职尽责才能尽善尽美
不论是不是你的责任,只要关系到公司的利益,你就不可以置身事外,你都该毫不迟疑地加以维护。因为,如果一个员工想要得到提升,任何一件事情都与他有关联。如果你想使老板相信你是个可造之才,最好、最快的方法,莫过于积极寻找并抓牢促进公司发展的机会,哪怕不关你的责任,你也要这么做。
——保罗·查莱顿
老板喜欢的是那些不论老板在不在都能坚持做自己工作的人。这种员工会默默地接受上级下达的工作,不会提出任何幼稚的问题,他们会尽力去把工作做好,永远不会在工作中偷懒。他们永远都不会被解雇,他们更不会为了加薪而罢工。这种员工总是优秀企业最渴求的人。
一个不负责任、没有责任意识的员工,不但不会忧企业之忧,想企业之想,而且有可能给企业带来损失。
沃尔玛超市一店长在自己的超市视察时,看到自己的一名员工对前来购物的顾客极其冷淡,偶尔还发发脾气,令顾客极为不满。
这位店长问清缘由之后,对这位员工说:“你的责任就是为顾客服务,令顾客满意,并让顾客下次还到我们这里来,但是你的所作所为是在赶走我们的顾客。你这样做,不仅没有担当起自己的责任,而且使企业的利益受到损害。你懈怠自己的责任,也就失去了企业对你的信任。一个不把自己当成自己企业一分子的人,就不能让企业把他当成自己的人,你可以走了。”这位缺乏责任意识的员工尝到了他种下的苦果。
其实,履行职责,是对一个人最基本的要求,也是最重要的要求。事实上,很多人并没能履行自己的职责。履行职责给了每一个人实现忠诚获得成功的机会,因为每一个人都有履行职责的机会。同时,它也给了每一个梦想成功者提供了一种途径:你并不需要叱咤风云,并不需要惊天动地,只要你尽心尽力、勇于负责,就可以成为成功者。
事业成功的人大都是这样:高度责任心;工作态度表里如一、一丝不苟;永远充满激情。他们的成功是一种透明的成功,没有半点虚假,没有半点水分。当年的迈克尔·乔丹是篮球场上无敌的“飞人”,年薪上千万美元;白发苍苍的美国Viacom公司董事长萨默·莱德神采奕奕,永远年轻,他所领导的公司在美国拥有很大的名气;已是全球首富的比尔·盖茨仍潜心凝神地工作,决意把微软的产品卖到全球每一个地方……在这里,虽然他们的身份各异,或者是球星,或者是公司的董事长,但是他们的态度却有着惊人的相似:尽职尽责地对待工作,百分之百地投入工作,从来没有想过要投机取巧,从来不会在工作上打折扣。
所以说,一个人在执行中能否尽职尽责,决定了其执行的结果是否完美。
在一家皮毛销售公司,老板吩咐3个员工去做同一件事:去供货商那里调查一下皮毛的数量、价格和品质。
第一个员工5分钟后就回来了,他并没有亲自去调查,而是向下属打听了一下供货商的情况就回来做汇报。30分钟后,第二个员工回来汇报。他亲自到供货商那里了解皮毛的数量、价格和品质。第三个员工90分钟后才回来汇报,原来他不但亲自到供货商那里了解了皮毛的数量、价格和品质,而且根据公司的采购需求,将供货商那里最有价值的商品做了详细记录,并且和供货商的销售经理取得了联系。
在返回途中,他还去了另外两家供货商那里了解皮毛的商业信息,将3家供货商的情况做了详细的比较,制订出了最佳购买方案。
第一个员工只是在敷衍了事,草率应付;而第二个充其量只能算是被动听命;真正尽职尽责地执行任务的只有第三个人。简单地想一想,如果你是老板你会雇用哪一个员工?你会赏识哪一个员工?如果要加薪、晋升,作为老板的你愿意把机会留给谁?所以,如果你想做一个成功的值得老板信任的员工,你就必须尽量追求精确和完美。认认真真、兢兢业业地对待自己的工作是成功者的必备品质。
事实上,各行各业都需要全心全意、尽职尽责的员工,因为尽职尽责正是培养敬业精神的土壤。如果在你的工作中没有了职责和理想,你的生活就会变得毫无意义。所以,不管你从事什么样的工作,平凡的也好,令人羡慕的也好,都应该尽心尽责,求得不断的进步。
职场上就是这样,有些员工本来具有出色的工作能力,却因为不具备尽职尽责的工作精神,在工作中经常出现疏漏,结果,让自己逐渐平庸下去。而另外有一些人,刚开始在工作中表现得并不出色,他们也明白自己的情况,为了改变自身的境况,他们全身心地、尽职尽责地投入到工作之中,想尽一切办法把自己的工作做得完美。结果,在事业上取得了一定的成就。
唐骏可以说是当今IT界的精英。他刚进微软时,担任微软最基层的程序员,成为微软这个大“蜂巢”里千千万万的“工蜂”之一。
微软当时正在开发Windows,先做英文版,然后再由一个300人的大团队开发成其他语言版本。以中文版为例,并不只是翻译菜单那么简单,许多源代码都需要重新改写。比如Word里打完一行字自动换行,英文是单字节的,中文却是双字节,比如一个“好”字,如果照英文版来,可能“女”在上一行末尾,“子”就到了下一行开头。为此,大家不懈努力修改了大半年,才改出满意的中文版。所以最初Windows上市后,中文版过了9个月才上市;到了Windows3.1,中文版上市时间更是滞后了1年多。
埋头开发10个月后,唐骏越想越觉得不对劲:常年雇那么多人做新版本,成本太高;其他语言版本推迟那么久上市,实在是贻误良机。
能不能改进一下?下了班,唐骏开始动脑筋,琢磨怎样才能解决这个问题。半年后,他写出了几万行代码,反复运行,证明他的程序经得起检验,才找老板面谈。公司又花了3个月时间进行认证,于是,原先的300人团队一下缩到了50人。凭借这个业绩和表现出来对待工作精益求精的精神,唐骏得到了提升,在微软一直做到微软(中国)总裁的位置,也获得了微软很少颁发的“比尔·盖茨终身成就奖”。
对工作尽职尽责才能尽善尽美,唐骏用他的经历证明了这一点。任何一位梦想成功的员工不妨就从这最基本的工作做起,为自己的成功积蓄力量。
员工启示
一个人只要尽职尽责、追求完美,就会不断发掘出自身的潜力,作出优异的业绩。而对待工作漫不经心、得过且过的人,纵然才华横溢,也会逐步流于平庸。所以,无论你拥有什么样的教育背景,无论你拥有多么高的学历,无论你曾经作出过多么大的业绩,你都应该树立尽职尽责的工作态度,把工作做得尽善尽美。在追求尽善尽美的过程中,会激发出你的潜力,使你的执行力得到不断提高,成为公司里的佼佼者。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