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邦渐渐有些醉了,跟着音乐的节奏,自己唱到:“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唱着唱着,一百多人的表演团队,立马改成大合唱,刘邦就像领唱一样。
唱着唱着,刘邦跟着歌舞队伍忘情地跳啊,唱啊。几番过后,歌声变成抽泣声。刘邦歇了一会儿,擦干眼泪,说:“游子,哪一天不思念自己的家乡。我虽然住在长安,但是我万岁之后,魂魄还是要来沛县。我以沛公的身份闹革命,对抗暴政,才得到了天下。今后,沛县就是我的汤沐邑,父老乡亲们,永远不用缴纳赋税。”接着与乡亲们继续饮酒联欢。
一连过了十几天,刘邦准备回京了。一行人数不少,再留下来,接待他的开销对于家乡来说也不是小数目。父老们一再挽留,刘邦还是要走。皇帝的队伍走出了沛县县城,这一天,县城一个人都没有,一路跟在队伍后面。
刘邦也心软了,搭起帐篷,继续住了下来。沛县的父老们在欢谈之间,向刘邦提出了一个问题和建议:“陛下,沛县现在免赋税了,为什么唯独您生长的丰邑不能享有这个政策啊?”
“丰邑,我生长的地方,我不会忘记。可是当年我困难的时候,丰邑的父老乡亲们,跟着雍齿一起投降了!”
沛县的父老乡亲们一再请求,刘邦心一软也就答应了。又留了三天,离开了沛县。之后,再也没回来了。
英布在番阳被斩,陈豨的残余也被周勃平定。
刘邦以为可以安定一阵子了,下诏,把原本属于荆国的吴国地区独立出去,单独封一个吴国。长沙王吴臣等都建议,封抵御英布有功的刘濞(刘邦侄儿)为吴王。刘濞的封地刚好在沛县,就在当地搞了册封。
刘邦见了刘濞,摸着他的背说:“你有点造反的面相啊。听说,五十年以后东南部有人造反,该不是你吧?都是一家人,别窝里斗。”刘濞应允了——五十年后的事情,我会在后面说到的。
异姓王吴臣已经是第二代了,也个是老实人,唯唯诺诺的。燕王卢绾,与刘邦同年同月同日生,算是世交,小时候也是同班同学。他会有异心么?
可是,真有。陈豨余部被歼灭,俘虏和降将们,供出了让刘邦难以接受的事实。
当时陈豨刚刚谋反,燕王也在陈豨东北方牵制了他的一部分兵力。但是,燕王与其他异姓王一样,听信了谋臣张胜的鬼话。起初,张胜奉命在战争中出使匈奴,散布陈豨大势已去的传言,令匈奴不愿意支持陈豨。结果,张胜碰上了最早被除掉的异姓王,前任燕王臧荼的儿子臧衍。这个投降匈奴的浑球儿劝张胜说:“为什么你受燕王重用?因为你通晓匈奴的事务。为什么燕王受刘邦重用?因为天下诸侯屡次造反。现在你为了燕国想灭了陈豨,但是陈豨被灭了,燕国是不是下一个被除掉的诸侯呢?你和燕王都会成为砧板上的鱼肉而已。不如,您劝说匈奴继续联合陈豨,陈豨继续与燕国交战,维持现状。这样,汉朝中央政府绝对不愿意对燕国动手,而你,也会继续得到燕王的重用。”
张胜听信了这些鬼话,劝说匈奴联合陈豨,攻打燕国。
当初,卢绾甚至还向刘邦举报过张胜有勾结匈奴的倾向。结果张胜知道了,将臧衍的话复述了一遍。卢绾也被忽悠了,不仅保了张胜,还做出了一个最最错误的决策——帮助陈豨。
就在陈豨兵败如山倒的情况下,卢绾派使臣范齐找到陈豨,劝他率领军队长期进行流窜作战,形成战争久久不能结束的局面——燕国会在暗地里提供尽可能的帮助。
汉十二年十二月,陈豨的降将,将一切报告给了汉朝中央。
刘邦很无奈,最好的朋友背叛他了,他命令卢绾来长安见他,他要亲自审问这个昔日的发小。
卢绾以生病为由,不愿意去长安。刘邦派遣使臣审食其等人前去质问。消息一出,卢绾四处躲避,时不时地跟左右近臣说:“异姓王,只剩下我和长沙王了。韩信死了,彭越死了,下一个就是我……都是吕皇后的主意!吕皇后专门杀我们这些异姓王!”他继续装病,不愿意面见使臣。但是,传闻也在燕王王宫中慢慢起来,审食其将这些谣言整理了下,报告给了刘邦。
之后,汉军又接纳了匈奴的降将,匈奴人说,张胜现在还在匈奴做使臣。刘邦这下坚信了,越发愤怒。二月,刘邦命令樊哙以相国的身份,率军讨伐卢绾。这个时候,刘邦已经一病不起。这时,一个天大的阴谋正在悄然进行。
有人向刘邦告密,樊哙是吕皇后的妹夫,他们打算在您去世之后,对您的宠妃戚夫人和代王刘如意下手!
刘邦意识到事态的严重,他已经无力挽回,只好找个理由召樊哙回长安,命周勃接替了樊哙的指挥权。
周勃在燕地,攻下蓟县,俘获了卢绾的大将抵、丞相偃、郡守陉、太尉弱以及御史大夫施等人,屠灭浑都城。在上兰打败了卢绾的叛军,又在沮阳击败卢绾的叛军。追击到长城,平定上谷郡十二县,右北平郡十六县,辽西、辽东二十九县,渔阳郡二十二县(都在今天北京、天津、以及周边的河北省部分地区)。
这样的战绩,并不是因为卢绾无能。而是因为,卢绾并不想与刘邦对抗。燕王卢绾带着家属和一些宦官宫女躲在长城附近,在那里等着。等着哪天,刘邦的病好了,他们亲自去长安谢罪。
这月,刘邦又封皇子刘建为燕王,在靠近南越国的位置,封了当地的少数民族首领织为南海王。
三月底,刘邦在讨伐英布时受的箭伤发作了。病情渐渐加重了,吕皇后组织专家进行会诊。刘邦问医生病情,医生说:“陛下,放心,能治好的。”
刘邦又爆粗口了,像以前一样谩骂。最后感慨说:“我一个布衣草民,提剑三尺,硬是成了皇帝。这不是命运么?命运掌握在苍天的手上,扁鹊又能怎样?我,该走了。”
赏赐医生们五十金,拒绝接受治疗。
吕后问:“老伴儿啊,萧何去世了,谁代替他做相国啊?”
“曹参吧。”
“曹参之后呢?”
“王陵可以,但是这小子有点愣,可以让陈平帮他。陈平蛮有头脑的,但是单独干还不行。周勃这人敦厚老实,虽然没什么文化,以后安定刘家江山的,必然是周勃。”
“再之后呢?”
“可能你都看不到了,说不定那些英雄豪杰,现在还在娘胎里呢。”
汉十二年,四月底,刘邦病逝。
可是吕皇后并没有急着为大行皇帝发丧,而是打算私下里除掉大部分功臣武将,以防止他们谋反。当时,在长安的将领郦商听到这话,大吃一惊。他赶紧找到吕后亲信审食其,说:“你们疯了么?皇帝已经死了四天了,还不发丧。我听说是要诛杀各地的将领!真的这样,汉朝天下完蛋了!陈平、灌婴率领十万人驻守荥阳,樊哙、周勃带着二十万人在燕代一带作战,消息一旦传出去,这些将领掉头攻向关内,你们有几个脑袋?”
审食其将这话汇报给了吕后,这才给刘邦发丧,大赦天下。卢绾听说刘邦去世,自知没有退路,越过长城,流亡匈奴。
五月,刘邦葬于汉长陵,庙号汉太祖,谥号高皇帝,享年六十一岁。从村支书到皇帝,刘邦传奇的一生,就这样结束了。
客观评价一下,刘邦的功绩是非常大的。
秦始皇一死,天下又是大乱,六国贵族纷纷起事,甚至不乏成功复国者。这说明,秦始皇的统一太过激进了。封疆建国制度从夏代出现雏形,虽然到战国慢慢瓦解,但是其残余影响还是极大的,中央集权不可能依靠高压政策与战争长期存在,郡县制最终在人民战争的大潮中被终结。而项羽,倒行逆施,又搞封建建国,甚至春秋时期诸侯称霸那一套,还是失败,说明中央集权确实是历史的潮流。
刘邦,开创了郡国并行的制度,关东等地,郡县与封国并存,并通过战争、暗杀、秘密抓捕的办法,将不安定的异姓诸侯王一一剿灭,改封刘氏宗族为王。这样,封国在一定程度上与中央的关系更加密切。既保证了政府的动员能力与中央集权,又使得封疆建国制度的支持者和残余势力得到安抚。可以说,真正在实质上使中国统一的人,是刘邦。他的国号,也成为了一个辉煌民族永远的名称。
汉十二年五月,皇太子刘盈继位,谥号孝惠帝。他的母亲吕皇后,成了吕太后。这一年,刘盈只有十六岁,吕太后成为帝国的实际统治者。
女人的嫉妒心理是极其可怕的,吕太后的疯狂报复,即将开始。那些夺走她丈夫的女人,威胁她儿子的男人,下场只有一个。
当年,刘邦最为宠幸的,是戚夫人。因为喜欢戚夫人,戚夫人生的刘如意,也是他最喜爱的儿子,刘邦在世时总是说:“如意这小子真像我当年啊。”戚夫人也是个不明事理的小丫头,自以为皇上宠爱,就能凭着这极好的恩泽挑战权威。
“陛下,太子刘盈我看是极不中用。我看如意是像极了陛下,若是封我家儿子如意为太子,也不负了陛下的恩泽,必定是极好的。”
可惜啊,戚夫人太年轻、太幼稚。吕皇后什么人?相国萧何、御史大夫周昌什么的都是她老乡,将军樊哙是她妹夫,张良与她的大哥是称兄道弟。汉十年,刘邦刚刚提出换太子的想法,大臣们就是一片哗然。当时,沛县出来的老革命、烈士家属周昌站出来强烈反对,刘邦问他原因。周昌本来就有点口吃,这时候又正在气头上,半天憋出几个字:“我语言表达能力不强,但……是……我……知……道……这个事……情……他不行……我实在……不……敢听……从这个……议……案。”
刘邦哭笑不得,只好下令搁置争议,日后再议。
吕皇后不急不忙,感谢了周昌,接着请了已经归隐的张良出山。张良给吕后出了个主意——让刘邦一向敬重的四个贤人出面,说太子几句好话。这四个人就是商山四皓。
刘邦征讨英布回来,自知命不久矣,重新提及换太子的事情。张良亲自去劝谏,刘邦慢慢动摇了。之后大学者叔孙通拼命用礼法规劝,刘邦最终只能放弃这个念头。之后的一次宴会上,商山四皓跟着太子一起进入宴会现场,刘邦惊呆了——老子请了十几年都请不动这四个老头,儿子这么年轻就请到了。刘盈的地位,彻底稳定了。
现在,吕皇后成了太后,帝国的统治者,能放过戚夫人么?此时,戚夫人在长安,刘如意在赵地当赵王。这个可怜的女人,被吕太后关押在一个巷子里,没有了华丽的衣服,没有了名牌化妆品和名牌包包,整天舂米,几乎断绝了与外面的一切联系。
吕太后还不满足,她还要干掉刘如意。此时赵国的相国正是当初反对改立太子的周昌。吕雉几次派使臣召刘如意入京,周昌死活不愿意让一个小孩(刘如意当年才十三四岁)去赴死。他告诉使臣:“先帝叫我保护好赵王。太后怨恨戚夫人,只要赵王进入长安,命就不保了。”
吕后很生气,直接召周昌进京,周昌没有办法,只有听命。失去了保护伞的刘如意已经几乎是碗里的食物,一道圣旨就被召到了长安。
从血缘上说,吕雉和刘如意没有血缘关系,但是刘如意与皇帝刘盈倒是亲兄弟。刘盈软弱,但不是傻子,就算是傻子,母亲的想法他能不知道么?
赵王刘如意一路走来,在靠近长安的霸上,遇到了迎接他的刘盈。刘盈为了防止母亲对弟弟下毒手,每天都与他在一起,几乎一刻也不离开,饮食、起居都在一起,形影不离。
汉惠帝元年十二月的一个早晨,刘盈要去练习射箭。在古代,射箭是上至天子下至寒士甚至庶民都要学习的技能,也是孔子提倡的六艺之一。刘如意岁数小,加上在封国的日子安逸惯了,冬天大清早地去练习射艺,他可没兴趣。刘盈只好一个人去。
上午,刘盈就回到了寝宫,然而他只能见到弟弟的尸体了——刘如意被吕太后派人毒死了。刘盈另一个异母弟弟淮阳王刘友改封赵王。
一连几个月,吕太后都对刘如意的事情耿耿于怀。她不是愧疚,而是觉得自己儿子太不成器,对自己的对手动恻隐之心,太过仁慈。
这年夏天,吕太后想到了一个旷古绝今的主意——让刘盈看看他老娘是怎么对待敌人的,看他以后还手软不。于是,她找到了被软禁的戚夫人,砍断了戚夫人的手和腿,挖去了她的双眼,熏聋了她的耳朵,喂她喝了哑巴药,丢到厕所里。
面对这样一个行为艺术品,吕后很满意,命名为“人彘”,“彘”就是猪的意思。几天以后,戚夫人已经奄奄一息,血肉模糊(想象下,一个这样半死不活的人,在肮脏的环境下,还是夏天……不说了,我反胃了)。吕后让刘盈过来看,告诉他,这是他小娘戚夫人。
对于一个十六七岁的青少年来说,这个场景太震撼了。刘盈当场大哭不止,因为惊吓过度,大病一场。他派人转告吕太后:“这个不是人类能做的事情。我是您的孩子,没有脸面再治理国家了。”之后的一年多,刘盈都没能痊愈。
我猜测,刘盈也因为惊吓过度失去了生育能力——与宋高宗赵构一样。所以刘盈的“子嗣”最后都没得到那些功臣及功臣后代的承认。
惠帝二年十月,按照那时的历法,十月是新年的开始。刘盈的叔叔楚王刘交、哥哥齐王刘肥来朝贡,顺便一家人吃顿饭。
家宴上,因为刘肥是哥哥,所以刘盈让他坐在身边的上座,一起喝酒。吕雉什么人?眼睛里面能容得下这粒沙子?吕后悄悄命人准备了两杯毒酒,亲自端到刘肥跟前。
“肥儿啊,一家人好久没见面了,这两杯御酒就敬你了。你就拿这两杯酒,给妈妈我祝个寿吧?”
齐王很高兴,估计吕后从来没对他这么客气过,他拿起酒杯,刚要开口,刘盈也拿起了酒杯。
“母后,亲儿子也敬你一杯。”
吕后着急万分,没多想,一把夺过酒杯把酒倒了。齐王发现不对头,急忙说:“母后万寿无疆!但是我看母后一定是醉了,我也有点头晕,这酒我暂时不喝了。”说完,就收拾了下,告退回到了长安的住所。
齐王派人打听,得知那果然是毒酒。齐王明白了,吕太后虽然是自己的嫡母,但是毕竟隔着一层肚皮。前头刘如意已经被害死了,现在又轮到他,看来刘邦的子嗣即将面临一场大清洗。
刘肥心里清楚,如果不采取行动,他再也别想出长安城。此时,齐国的内史(仅次于国丞相)向刘肥建议:“太后亲生的只有一儿一女。女儿鲁元公主的采邑只有几座城。您是先帝的长子,封国有七十多座城,不如送个郡给公主,讨好太后。”
刘肥听从了他的计策,跟太后说,想把城阳郡送给鲁元公主,这才被允许回到了齐国。
这年的七月,萧何病逝。按照刘邦的遗嘱,曹参继任丞相。
曹参继任以后,一副很闲的样子。整天很早就下班,最后甚至很晚才上班。身为一国总理,这样轻松,迟到早退,连无心问政的刘盈都看不下去了。
刘盈特地召见了曹参,问:“我听说曹丞相时不时地迟到早退啊,是不是有这事?”
“我哪是时不时迟到早退!我是天天迟到早退啊。反正没事干,我坐办公室干吗?”曹参淡定答道。
刘盈被这个态度和理由哽住了,问:“呃……这样是不是影响不好?”
曹参笑了笑,问刘盈说:“你说我和你萧何叔叔比,哪个厉害啊?说实话。”
“好像是萧何叔叔更厉害。”
“陛下和先帝,哪个更厉害啊?”
“当然是我爹更牛啦!”
曹参大笑说:“对啊,我不如萧何,陛下不如先帝。先帝和萧何丞相早就为我们汉帝国制定了相对完善的制度。我们只要按照这个制度按部就班地做就行了。天下战乱了这么久,需要休息啊。”
于是刘盈哈哈大笑,不管曹参了。萧何的规矩,曹参一直遵守,这就是常说的萧规曹随。
表面的欢悦下,有着无数辛酸的无奈。连年的战争已经让汉朝不堪重负,秦末大乱的影响使得经济处在崩溃的边缘。此时的汉朝,就像一个病重的婴儿,只能静养。社会问题虽然很多,但是如果改革出现一个小小的问题,就会面临崩盘。对于当时的政府来说,休养生息是唯一出路。当时经济萧条,皇帝的御用马车都凑不齐四匹毛色一样纯的马,配给官员的公车都是牛车为主,马车极少;很多先秦时期和秦代修建的大粮仓都受到一定程度的破坏,政府几乎没有什么储备粮;对于周边国家的挑衅,汉朝能忍就忍——实在没钱再进行战争了。
不过,曹参做丞相也有不厚道的地方。曹参担任丞相之后越来越闲,简直是盐巴蘸咸盐。他一下班就喜欢喝酒,于是有人不高兴,亲自跑过去劝谏,说您上班早退也就算了,回家还酗酒,这不厚道。结果,曹参碰上一个上门提意见的就把他灌醉,来一个灌一个。
惠帝三年,一封寄给太后的书信震撼了整个汉帝国,一场大讨论由此开始。信的作者,是匈奴的大单于——冒顿。
“孤偾之君,生于沮泽之中,长于平野牛马之域,数至边境,愿游中国。陛下独立,孤偾独居。两主不乐,无以自虞,愿以所有,易其所无。”
我是个孤独的君主,出生在荒野草原,在高原游牧部落生长。我几次到过边境,希望能去中国玩一玩。现在我单身,你守寡,两国君主都不快乐,没办法得到幸福。我愿意用我有的东西,换你没有的东西。
这篇充斥着羞辱和威胁的信,让每一个汉臣脸上都失去了光彩。吕太后龙颜大怒,召集樊哙、季布等将领议事。
将领们群情激奋,很多人都建议斩杀使者,北伐匈奴。吕布问樊哙,樊哙说:“臣愿意领兵十万,横行匈奴!”
季布很是不屑,当别人都在叫好的时候,只有他一言不发。当太后问起他时,他说:“樊哙,简直应该被斩首!当时韩王信叛乱,高祖发兵三十二万人抗击匈奴,樊哙是当时的上将军,当先帝被围困在平城白登的时候,樊哙能解围么?天下有歌谣说:‘平城被围那时候真是辛苦,七天没吃上饭,我简直都拉不开弩。’至今战争的伤痛还在人们的记忆中,那些残疾的伤员还躺在病床上,樊哙想动摇天下,妄言十万人能够横扫匈奴,简直是打自己脸。而且那些蛮横的外国人与禽兽有什么区别?得到他们的好话别高兴,得到他们的坏话别生气。生气,是拿别人的错误惩罚自己。”
吕后冷静地想了一想,是啊,中原不能再有战争了。于是命令大谒者(相当于现在的外交部长)张泽,带着自己的书信,前往匈奴。吕后在信中写道:
“单于原来还没有忘记我们中国这个破地方,还送了封信,我们这个破地方真是诚惶诚恐。我独自想了很久,我现在岁数大了,也不好看了,头发没了,牙齿掉了,连走路都没有什么仪态可以注重了,单于估计听说什么谣传了吧,我现在可是没脸面侍奉您了。我们中国这个破穷地方没什么罪过,您得饶人处且饶人。现在有两辆皇家马车,两套挽马一共八匹,就送给你当座驾了吧。”
冒顿接到信,扼腕叹息。他本以为可以借此吸引汉军前来攻伐,然后在草原战场,利用主场优势全歼汉军,消耗汉帝国的实力,甚至有机会还可以一举征服汉帝国。
但是,他的计划落空了。而且,汉帝国将永远铭记这次耻辱,早晚有一天,冒顿的子孙要付出代价。
冒顿没办法,只好又写了一封道歉信,信上说:“我没听说过中国的礼义廉耻,感谢陛下原谅我们。”
惠帝三年的春天,又一个宗室女远嫁匈奴,和亲的政策也被延续下来。此时的汉帝国,需要一个安定的外交环境,它只有忍。
惠帝七年八月,刘盈因为长期卧病,结束了他二十四年的生命,谥号汉孝惠帝。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