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时,曹参也已经过世,现任丞相是陈平。张辟强虽然名声不如他爹显赫,但是谋略也不差。他找到陈平,问他说:“太后在大行皇帝葬礼上都没流泪,发现没?知道为什么么?”
陈平想了想,直接问:“该怎么办?”
“大行皇帝没有年长的‘孩子’,太后最怕的就是你们这些老功臣啊。你去请求太后封她的亲侄子吕产、吕台为将军,指挥长安附近的南军和北郡,其他吕氏子弟也都封将,或者留在中央任职,这样,你们这些旧功臣,就能安全了。”
陈平按照张辟强的建议向吕雉提出申请。太后终于可以放心地哭了。
之后,就该忙活继承人的事情了。惠帝的后宫宫女有几个私生子,其中有个男孩子从小被寄养在皇后张嫣那儿,他的生母被杀害了(说不定生父也被杀了)。说起来,这桩婚事非常乱伦。张嫣是惠帝妹妹鲁元公主与张耳的女儿,是吕后的外孙女,刘盈的外甥女,也就是说,这个太子按辈分,既是刘盈的外甥又是刘盈的儿子,既是吕后的孙子也是重外孙,既是张嫣的儿子,又是张嫣的远房表弟……思绪有点乱……
这个男孩就是惠帝朝的太子,刘恭。刘恭才六岁,一切军国大事皆由吕雉处理,太后处理政务,史称“称制”。吕氏家族的黄金时代,开始了。
常言道,隔层肚皮隔层山,不是亲生的,就是靠不住。刘恭继位四年,不知道哪个嘴碎的宫女太监,总之刘恭知道了自己身世。他是宫女所生,其实是不是孝惠帝的孩子很难说,因为那时候阉割制度不严格,后宫除了嫔妃住的地方外,纯爷们儿多的是。对于一个十岁的孩子来说,这个消息是晴天霹雳,这个扶持他登上皇位的奶奶,杀了他亲生母后,间接害死了他的“父皇”。
毕竟年轻啊,不知深浅,这个小皇帝放出狂言:“太后怎么可以杀了我母亲再让我当太子!可惜我还小,等我长大了,我一定要帮父母报仇!”
放出狂言,不要紧,但是吕太后何人?刘恭身边有多少吕太后的人?好家伙,他立即就被软禁在一个叫永巷的地方。不错,就是戚夫人被软禁那的地方。
可是,大臣总要和皇帝见面啊。于是吕太后向天下宣布:“这个,上天覆盖着大地,大地承载着苍生。做皇帝就得这样,皇帝安抚百姓,百姓拥戴皇帝,这样国家才能好好发展欣欣向荣嘛。可惜现在皇帝病得很重啊,病得这么久,精神有点不对头,不能为皇室延绵国祚延续香火,天下不能给这样的人,还是换个皇帝吧。”
大臣们有办法么?只好各自奉承:太后真是为大汉江山考虑啊,有太后这样的明主真是大汉百姓之福啊,太后英名啊之类的马屁不绝于耳。于是立孝惠帝宫女之子常山王刘义做皇帝,改名刘弘,并在这年五月,秘密处死了刘恭。这样一来,天下的矛盾被激化了,刘氏和吕氏本是一家人,现在彻底将矛盾放到台前了。好不容易在曹参手上休养了多年的汉朝,又要面临动乱。
新皇继位,当权的还是吕太后,她的几个侄儿吕台、吕产、吕禄,还有吕台的儿子吕通,都权倾朝野,飞黄腾达。吕氏已经几乎与刘氏平分天下。
但是内部不稳定,必然会滋生外来势力捞好处。汉中央似乎也意识到了这点。高后五年,汉廷不知道听谁的建议,禁止与南越国的铁器贸易。南越国当时地处偏僻(那时候的广东还不是现在的经济中心),生产力水平不足,铁器主要依赖进口满足本国需要。看起来,这是个很好的主意,遏制南越经济让他不敢反。但是此时的汉朝,远远没有与南越国叫板的资本。南越虽是小国,但是如果与汉廷关系紧张,吃亏的还是中央。
果然,这年春天,汉中央吃到了恶果。南越国国王赵佗分析:高皇帝在位时,我已经表示回归,高帝承认特区政府的地位,与我开放各项边关贸易。现在吕后断绝贸易,很可能是想通过长沙王和南海王把我干掉。于是,赵佗干脆称帝,宣布南越国独立,这样,南越王国成了南越帝国,这个意义可不一样了。赵佗还为战争做好了准备,陈兵长沙国、南海国边界。不得已,吕后只有派遣将军周灶在长沙国一带驻防。
不仅是南方,高后六年的六月,七年的十二月,匈奴两次掳掠狄道县(今甘肃临洮县),单单人口就劫掠两千多。
傀儡刘弘继位没两年,就有了重重外患,南北都有问题,一旦陷入两线作战,以此时汉朝的实力肯定得完蛋,至少是经济崩溃。刘姓诸侯的不满可想而知。此时的吕后为了稳定吕氏的权力,只好对刘氏诸侯王动手了。
就在高后六年十月,吕王刘嘉以骄奢淫逸的名义被废,吕后破天荒地封吕产为吕王。
高后六年的年底(也就是秋天),吕太后的侄女儿一气之下回了娘家。原来,为了控制刘姓诸侯,各路诸侯的妃子几乎都是吕家人。这个侄女儿是赵王刘友的王后。刘友蛮有个性,这个王后毕竟是包办婚姻啊,所以对王后一点感情没有,跟别的王妃一起亲亲热热。
吕太后正要处置诸侯王呢,赵王撞枪口上了。赵王后不仅带来了家事的苦恼,还带来刘友的一句话:“吕氏现在也能封王?只要吕太后那老女人一死,我肯定得反上长安,诛杀吕氏!”
这可是触碰到吕后的逆鳞了。高后七年正月,她随便找了个理由召赵王刘友进京。刘友进京之后,待遇还不错,被安排在一个像模像样的住所,还有不少卫士守卫。就是……既不能出去,也没有吃的。赵王的臣子一看急了,有几个胆大的偷偷去送饭,结果都被抓了。
赵王平日里在封国,虽然不是花天酒地,锦衣玉食那是一定的啊。这饿着饿着,临死之前竟然饿出了诗兴:
“诸吕用事兮刘氏危,迫胁王侯兮彊授我妃。我妃既妒兮诬我以恶,谗女乱国兮上曾不寤。我无忠臣兮何故弃国?自决中野兮苍天举直!于嗟不可悔兮宁蚤自财。为王而饿死兮谁者怜之!吕氏绝理兮托天报仇。”
从此包办婚姻的罪行多了一个:饿死王爷。这还不算,赵王饿死了,只按照平民的礼节,下葬在长安城百姓公墓的旁边。
可是你别说,有的事情还真邪门儿,刘友那诗最后一句“托天报仇”还真应验了。这个月就发生了日食,白天那一小会儿跟晚上一样。吕后这人迷信得很,死活觉得日食跟她有关系。当然,我们现在都知道这事主要怪月亮挡着光,跟吕后没关系。但是,吕后不知道啊,闷闷不乐,身体渐渐不如以前。
越是身体不好,她越要为吕家的后路着想。
这年二月,她就迫不及待地部署。让梁王刘恢成为赵王,吕王吕产改封梁王,但是没有去封国,而是留在京城做皇帝的太傅(老师)。又立孝惠帝时期另一名宫女生的儿子刘太为吕王。改梁国为吕国,吕国为济川国。此时,汉廷中央,已经基本被吕氏把持。还有个刘邦的远房亲戚刘泽,此时任大将军(相当于军委副主席,跟丞相几乎平级),看起来是吕家的劲敌……可是,人家的老婆是吕后的外甥女。不仅如此,为了安抚这个姓刘的,吕后还封他为琅琊王。
可是,刘家的悲惨命运还没结束。刘恢不仅就任赵王,吕后还给他介绍了对象——不用说,是吕家的,吕产的女儿。万恶的包办婚姻,还是政治联姻的那种,自古被别人唾弃。
刘恢的苦闷不仅于此,前任赵王,一个刘如意,一个刘友都是惨死。他能好受?再者身边又都是吕氏的眼线,做什么事情都得小心翼翼。就算没这些,从小生活在梁国,突然到了赵国,总会不适应吧?何况梁国还比赵国富裕。
刘恢转来转去,只好在感情上找寄托。可是啊,天不遂人愿,准确说吕不遂刘愿。他找感情寄托,宠爱某妃子,吕王后能忍得了?就算吕王后能忍,吕太后呢?
好在是吕王后没忍得住,毒死了赵王宠妃,要是吕太后没忍住,刘恢就得惨死了。可惜啊,小王爷为情所困,天天怀念宠妃。还创作了四首歌曲,天天叫宫里的歌姬们唱。没多久,小王爷就抑郁了。这年六月,刘恢自杀。
吕后得知,内心是喜出望外啊。宣称,刘恢这孩子为了感情不要国家,这样的血统不能做王——于是把刘恢绝了后。
九月,燕王刘建也死在燕王宫中。吕后喜出望外啊。虽然说燕王刘建有个年幼的独子,独子?已经权倾朝野的吕氏害怕这个刘氏的小王子?于是……燕王也绝了后。吕后八年十月,吕台之子吕通被封为燕王。
吕氏家族的步步紧逼让刘氏诸侯渐渐坐不住了。
就在铲除刘氏燕王之前,吕太后把毒手伸到了远在北方边境的代国。代国在汉匈边境,代王刘恒不是一个虚职的诸侯王,手上掌握着驻守边关的边军。此时吕太后已经除掉了赵王刘恢,刘恢又没什么后代,于是请刘恒去任赵王。刘恒如果是个傻子,也许会去,如果他胆子小,没权力,也会去。
有兵权就是不一样,刘恒婉言谢绝了吕太后的命令:我愿意驻守在代地的边关。
于是,干脆,吕后七年秋,封吕禄为赵王。
当然,刘恒还属于韬光养晦型的,也有刘氏成员直接与吕氏对抗的。齐国当时势力最大,管辖几十城,齐国第一任国王刘肥还是高皇帝长子。刘肥在孝惠帝六年逝世,现在的齐王是刘肥的长子、刘邦的长孙刘襄。刘襄的二弟刘章当时是朱虚侯。
刘章二十岁的时候,又高又壮,对吕氏家族欺负皇室的事情早就看不惯了。他那会儿在中央任职,相当于一个禁卫军小头子,中南海保镖。同时,他也是吕禄的女婿。
一次,吕太后搞宴会,不知道是家宴还是国宴,总之下面不少姓吕的。吕后叫刘章做酒吏,也就是这场宴会的司仪。刘章跟吕后请求说:“臣就是个做将军的料子。咱们行酒,就按军法来办吧。”吕后不知道他葫芦里卖的什么狗皮膏药,觉得新鲜就答应了。
酒喝了几旬,大家兴致正高,刘章请求搞个歌舞表演。吕后问:“什么表演?”
“嗯,我给大家唱唱农业科普歌曲,‘耕田歌’。”
吕后还把他当个小孩,就逗他说:“我知道你爸爸当年跟奶奶曹氏一起种过田,你从小就是个王子,也知道种田的事情?”
刘章说:“我知道啊。”
“那就快快演呗。”
于是刘章手舞足蹈地唱啊跳啊,调调没传下来,歌词传下来了:“深耕穊种,立苗欲疏,非其种者,鉏而去之。”
意思就是:种田要耕得深些,合理密植,农作物的苗,要稀疏一点。如果不是一种的(杂草),那就得一锄头把它铲除。
本人不会种田,不知道说得对不对,但是这最后两句的意思,估计大家都明白。当场气氛就僵了下来,连吕后也默然无语了。
场面寂静了些许,一个姓吕的佯装喝醉,气冲冲地离席。刘章当即追了上去,一刀斩他个桃花开。刘章淡定地回到吕后面前,说:“有人擅自逃离酒席,我已经按照军法将他就地正法。”吕后和所有参与宴会的人都大惊失色。吕后心毒,但是讲道理,既然前面已经许诺按照军法行酒,也就没办法将刘章治罪。
至此,吕氏开始惧怕刘章和他所在的齐国了,很多忠心刘氏的大臣也秘密与刘章和齐王刘襄合作,刘氏又慢慢有了起色。
内部的矛盾激化到这个地步,别国不来占便宜那就怪了。南越独立组织头目赵佗,在高后七年九月发兵攻打长沙国与南海国,攻取数个县城。汉中央头都大了,差遣周灶领兵十余万与南越国交战。
读者们不妨算一算,且不说秦末诸侯并起、项羽到处屠城烧房子,也不说楚汉之争双方的消耗战相持战。单说刘邦灭了项羽之后,又是除掉燕王臧荼,又是打韩王信,又是打彭越,又是打陈豨……战争一直就没消停过。曹参那会儿难得休养生息了几年,还不知道成效如何。要知道,这个时候的汉执行的是郡国制度,天下大半是封国的,封国的国王未必有实权,但是经济大权是掌握在手里的,汉中央政府能够收缴赋税的地区是那些郡县。也就是说,此时的汉中央政府,只能从广袤疆域的一小半上收取赋税,发展经济,更何况连年的战争。
周灶是个经验丰富的老将,老革命老资格。资格老到什么地步?当年刘邦当亭长那会儿,带着那原本要被押去修皇宫的十几个壮丁一起闹革命,周灶就是这十几个壮丁之一。之后灭秦、灭西楚的各个大仗几乎都参与过,以善于打防御战闻名。
可是,当时的汉军哪有在热带作战经验?何况隔着一个五岭,山地丛林作战,汉军吃尽了苦头。没多久军中有传染起瘟疫,周灶只好在湖南南部的山区休整,以防御为主要目的,择机收复失地。
吕后的烦心事一个接一个,刘友死了突然来个日食,刘恒不听话,刘章、刘襄兄弟两个对抗吕氏,周灶在岭南战事不利。不知道是吕后心情低落产生幻觉,还是确有其事。高后八年三月上巳节,吕后参加祓礼(一种消灾祈福的祭祀)回来的路上,遇到了一只神秘动物。这动物长得像苍狗,突然攻击了吕后的腋下,慌乱之际,一下子又不见了。
吕后一生,亏心事做得蛮多,这种灵异事件深是忌讳。请了个大师一看,不得了,大师说是赵王刘如意的冤魂作祟啊。这一下,吕后彻底一病不起了。
其实要我看啊,这个其实好解释,一种青黑色像狗,行动敏捷又不常见的动物攻击了吕后。应该就是狼獾,一种像狗一样的小型猛兽,也叫貂熊、山狗子,诡计多端,敏捷异常,因为上蹿下跳就跟飞一样,俗名也叫飞熊。有熟悉动物的读者可能要质疑了,这玩意只有东北才有啊。嘿嘿,这几年,还真在秦岭附近发现了貂熊分布,古代环境好,秦岭都有了,怎么陕西就不能有呢?
我道歉,又歪楼了。
让吕后忧心的事情远远没有结束,八年夏天,长江、汉江流域又出现特大水灾,筋疲力尽的汉中央政府,或者说,吕氏当局又不得不投入到抗洪抢险之中。
匈奴在北方观望,刘氏随时准备着绝地反击,周灶在岭南战场毫无进展,各种灵异事件,最终让心力交瘁的吕后累垮了。
到了秋初七月,吕后病情加重,死亡的阴影笼罩着这位女强人。为了吕氏家族的利益,吕后做了最后的安排,任命吕禄为上将军(军委副主席),统领北军;任命吕产统领南军。南军是守卫皇宫的军队,北军是守卫京城的军队。
在汉代军制中,南北二军的意义非同小可。尤其是西汉,当时每个二十三岁的健康男子都得参军两年,哪怕是权贵富豪之家,都得如此。而且,各个地方都会定期组织二十岁以上的退役军人和居民进行军事训练,通常在农闲的时候,也就说,绝大部分人参军之前就有一定的军事素养了,这个之后我们会专门提到。当时,一般人先在本地的郡或者国服役一年,再去边疆或者京城。也就是说,南北军的军人,个个都是“老兵油子”,用现在的话说,那是一支士官部队。
吕后做了最后的安排之后,将吕禄、吕产叫到身边,告诫说:“高皇帝平定天下之后,曾经说过‘今后不是刘氏的,不准封王’,现在你们两个都是王爵,大臣们肯定不服。等我不在了,皇帝又年轻,大臣们和其他皇室可能会有变化。你们手握兵权,足可以守卫京师。但是,千万不能立即为我发丧,让天下缟素,搞得都知道我没了。”
没多久,吕后一命呜呼,结束了颇多争议的一生。按照吕后的遗诏,每个吕氏家族的人都得到不同的赏赐。吕产被任命为相国,吕禄的女儿成为皇后,当年和吕后一起到项羽那儿当俘虏的审食其成为皇帝的太傅。
中央已经安排定了,底下的诸侯身边也都有眼线。吕后去世的消息也没有被政府正式宣布,这看似完美的部署,被一个人给彻彻底底地打破。这个人,就是齐王刘襄的弟弟刘章。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