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匈奴-有个人回来了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事情还得从十几年前说起。

    建元二年(前138年),失去实权的刘彻派遣侍卫张骞去寻找匈奴的另一个敌人月氏国,匈奴裔华人堂邑父为向导,随从大约百人。由于此时的汉朝处在匈奴的包围之下,张骞一行不可避免地经过了匈奴的领土,更不可避免地被匈奴人抓到了,带到了军臣单于那儿。

    军臣单于问:“你们这群汉人要去干吗?怎么还带着汉朝外交专用的节杖?”

    张骞毕竟没有外交经验,实话实说:“我奉大汉皇帝之命出使月氏国。你们匈奴国行个方便吧。”

    如果现在他们在聊QQ,军臣单于一定会发个擦汗的表情:“有没有搞错啊,月氏国在我们西北边,你们凭什么经过我国领土就去找他们建立外交?哪天我国想出使南越国,你们同意不?”

    于是张骞等人就这样被匈奴人扣留下来,软禁起来。但是张骞一直拿着汉朝的节杖,不愿意放下。匈奴人不傻,为了让他们放弃出使的任务,匈奴人对他们很优待,不仅安排工作,还介绍对象。所以张骞也娶了一个匈奴女人,还生了一个儿子,生活也很幸福。但是,他仍然没有放弃。

    这一下就是十年,一直到了元光六年,公元前129年,张骞搬到了匈奴国的西边居住。这个时候,西域局势已经发生了变化,月氏国被乌孙国打败,现在已经西撤,从匈奴王庭(单于驻地)的西北迁到了汉朝的正西。

    这个时候的匈奴人好像变了一样,整日愁眉苦脸,匈奴的局势貌似紧张了起来。

    张骞和堂邑父,离开了自己的妻儿,趁着匈奴人不备,逃进了无边的旷野,一路向西。汉朝的节杖依然拿在手里。

    张骞他们不知道,匈奴人之所以心不在焉,是因为汉朝的反击开始了。而且,首战中车骑将军卫青就捣毁了匈奴人的圣地——龙城。

    “你挑着担,我牵着马,迎来日出,送走晚霞。”堂邑父是个匈奴人,在战争中被汉军俘虏,还做了堂邑县的奴仆。堂邑父不是他的本名,他本名叫甘父,因为在堂邑参加了汉军,才被战友们称作堂邑父。这个人在汉地住的时间很长,对汉朝更有感情。一路上,没食物,堂邑父就用弓箭去打猎,晚上就露天搭建个营地暂时住下。这情景,跟贝尔-格里尔斯的《荒野求生》差不多。

    在荒野求生几十天后,他们终于见到了文明世界,到达了大宛国。大宛国在中亚,大约在今天的乌兹别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一带。这里有大大小小的七十多个城镇,几十万人口,在当时也算一个大国。与中国一样,这里也是农耕文明,手工业、商业也很发达。张骞在这里,见到了很多闻所未闻的新奇玩意,比如苜蓿草、葡萄等等。其中留给张骞最深印象的,就是汗血马。

    汗血马是个古老的品种,学名叫阿哈尔捷金马,身材高挑,看起来非常高贵。相对于当时汉朝、匈奴的马来说,汗血马可是名副其实的高头大马,体高在150厘米以上,模样高贵,伺候起来也比较复杂,这种马只喜欢吃苜蓿草,还要吃一定数量的精饲料,而且皮肤很薄,马厩里必须铺满细细的木屑,不然容易蹭破皮肤,导致流血。正因为如此,张骞错误地认为这种马的汗就是血,所以叫汗血马。还有种说法是汗血马的皮肤太薄,有时候流汗的时候确实会渗出血丝。

    对于大宛来说,大汉更是神一样的存在——那是一个人口按照千万计算,财富无法计算的超级大国啊。大宛国非常希望能与汉朝搞好关系,一直希望两国官方能够建立正式的合作关系,所以当张骞到了大宛国不久,就接受了大宛国政府的接待。

    大宛国国王见到张骞,非常高兴,问:“中国的使者,你们打算去哪里啊?”

    “我等是从东土大汉而来,去往西方大月氏国寻求合作的。可惜我硬是被匈奴给扣了十年,好不容易才逃出来。如果大王愿意派遣人员护送我们,给我们当向导,只要把我们送到月氏国,等我回去之后,汉朝政府给你们的礼物将会是你们难以想象的。”张骞说完,堂邑父翻译成匈奴语,大宛国再翻译成他们本国语言。

    大宛国国王深信不疑,一个被匈奴控制十年还不放弃的人,一定不简单。于是派遣人员护送张骞等人到了康居国。

    康居国是个部落联盟,有五个王一起管理,中心区域在今天乌兹别克斯坦的撒马尔罕一带。这是一个游牧民族,有几十万人口,军队大约十万人,处在匈奴和月氏两个大国的夹缝之中。康居国与大宛国关系不错,所以大宛国将张骞送到康居之后,康居接替了大宛国的人员,护送张骞往西。

    在康居的西南,是一个叫大夏的国家,大约在今天的阿富汗的东北部。现在,这里就是张骞的目的地。大夏是个非常繁华的希腊化国家,这里有百万以上的人口和发达的商业。当初亚历山大大帝东征,将希腊文明带到这里,并让这里成为亚历山大帝国的东方领地中心。后来,月氏国在乌孙、匈奴的逼迫之下只好离开祖祖辈辈生活的故乡,占领了大夏国,这里既是大夏,又是月氏。

    打个不恰当的比方,这时大夏和月氏的关系,就像满清时期满洲和汉人的关系,满洲统治了整个中国,满洲人或者说那些八旗子弟就不用干活了,被中国老百姓养着。

    在这个时代,希腊化的文明已经在中亚行将就木,中国和印度的影响即将长远地影响这里。

    但是,当张骞提出汉朝的构想,月氏国有些为难了。又要和匈奴打仗,何必呢?我在大夏国当统治者挺好的啊,土地肥沃,又没有外患,离汉匈战场又那么远,何必呢?

    所以张骞并没有与月氏国达成协议,从这个角度说,出使的目的并没有达到。

    但是,张骞也得到了一个惊喜。在大夏国的集市上,张骞和堂邑父准备买点纪念品,但是却看到了熟悉的东西,竹杖和蜀布。欸!这不是中国的特产么!西域哪里来的竹子!张骞仔细拿着商品一看,哇!当真是made in china!大老远的看到了国货,这种心情不言而喻。

    张骞怀着复杂的心情,问:“老板,这个东西是哪里来的?”

    大夏商人说:“我们的商人到我国东南方几千里的身毒国买来的。身毒国也是个农耕国家,跟我们这一样。但是气候很悲剧,湿热得要命。他们国家有很多大象,人们就骑着大象作战。对了,他们还靠着一片很大的水域。不过这个东西也不是身毒国出产的,据说来自一个特别大的国家,人口几千万,几千个城镇。哈哈哈,客官,你说这身毒阿三是不是爱吹牛,人口几千万,城镇几千个……哈哈哈……”

    身毒就是天竺国,也就是现在的巴基斯坦和印度北部,谈话中那个很大的水域其实是印度洋。

    张骞突然明白了很多,带着堂邑父准备动身回到汉地。为了防止被匈奴抓住,他们沿着昆仑山的南部往东走。那里就是现在的新疆、西藏的交界处,气候的恶劣,超乎想象。走出了青藏高原的北部边界,张骞打算从羌人的地盘上回到汉朝。

    可是张骞万万没有想到,羌人在这时候也是匈奴人的同盟。羌人首领抓到了张骞,送给了匈奴。

    这下又被扣住了,不过不幸之中也有那万幸,那就是张骞一家又团聚了。

    汉朝是个幸运的朝代,从刘邦开始就这样。一年多以后,军臣单于去世,军臣单于的弟弟左谷蠡王伊稚斜发动政变,打败了军臣单于的太子,自立为单于。太子于单只得带着亲信逃窜到汉朝。这场内乱,也让张骞有了机会,带着家小和堂邑父,逃到了长安。

    当初百人规模的使团,只有张骞和堂邑父两个人回来了。这时已经是元朔三年,前126年,整整十三年。

    张骞拿着节杖,在朝廷上向武帝滔滔不绝地说着各种见闻。但是也深刻地指出:有匈奴在,汉朝很难和西域各国建立关系,更别说同盟或者招抚了。

    但是张骞也说到了在大夏见到国货的消息,建议武帝说:“照我说啊,既然大夏国在长安以西偏南方向一万二千多里,身毒国又在大夏国东南方向数千里。那里有蜀郡的货物,说明离蜀郡不是很远。现在出使大夏,从羌人那儿走吧,一来道路太危险,二来羌人也是跟匈奴一伙;稍微往北走点,匈奴在那里,您懂的。从蜀郡走,既没有敌人,而且可能路还好走些。”

    刘彻开始考虑这个建议,但是出于对匈奴作战的考虑,并没有立即执行。

    伊稚斜刚刚稳定下自己单于的位置,就向汉朝发起了攻击。在代郡方向,数万匈奴骑兵南下,代郡郡守共友战死,一千余民汉朝居民被掳走。随后,雁门也传来急报。

    刘彻很清楚,打通西域,打破匈奴的包围很重要,但是现在的重点是保住朔方城,毕竟这里才是一切的基础。此时的汉朝一共有三个方向需要经营,除了朔方城、西南夷,还有个苍海郡。局势如此,武帝不得不考虑当初御史大夫公孙弘提出的建议:“暂时放弃苍海郡和西南地区的经营,全力经营朔方!”

    苍海郡是元朔元年设置的,在今天的中朝边境,目的是防止匈奴势力进入朝鲜半岛。但是对于现在的汉朝来说,一个朝鲜不过是沧海一粟。世界,非常大。汉朝中央果断暂时放弃。

    但是张骞的一番话不得不让刘彻重新考虑西南的作用,加上这里本来就是控制南越的咽喉之地。所以刘彻并没有完全放弃这里,而是暂时放松了对西夷(今天四川凉山一带)的管理,并且仅仅保留了犍为郡的两个县和一个都尉(比校尉大,比将军小的武职,地方军事机构)的编制,让犍为郡高度自治。

    但是,刘彻和汉中央一直没有忘记这里。后来,到了武帝元狩元年(前122年),局势稳定之后,张骞奉命来到了犍为郡,一起前来的有王然于、柏始昌、吕越人等使臣。这些使臣带着汉朝的节杖,想从西南的茫茫大山之中找到通往身毒国的捷径。

    于是他们来到了被中原遗忘了一百多年的滇国。公元前278年,楚国将领庄硚带着军队沿着长江往上游走,在巴蜀等地靠岸,一路向南而去。到了今天的滇池附近,这里是古昆明族最大的聚居地。庄硚发现这里土地肥沃,物产丰饶,就把这里征服了,建立了政府。但是,当他准备回去报告楚王的时候,巴蜀等地已经被秦国占领,庄硚干脆自立为王,成了第一代滇国国王。到了汉朝的使臣来到这里,已经过了一百多年,此时的滇王叫尝羌。

    可是当滇王尝羌第一次见到汉朝使臣的时候,却问了和夜郎国一样的问题:“滇国和汉朝,哪个大?”一百年的时间,他们已经忘记了中国的广大。

    好在经过交谈,滇王对归顺汉朝非常乐意。听说汉朝想找到去身毒国的道路,滇王非常愿意合作,派出使臣和随从与汉朝一起前去,可惜在今天的大理一带被昆明族的土著居民所阻拦。从西南通往西域的计划就此搁浅,汉朝才将联通西域的计划寄托于武力征服汉朝西北的匈奴领土。

    好在,刘彻他们做事都会留一手。后话我们就不多说了,让我们回到前125年的夏天,也就是元朔四年,此时匈奴向汉朝发起了总攻,在代郡、定襄郡(由云中郡分出,大约在山西北部,靠近河北)、上郡三个方向各发三万骑兵入侵,总兵力达到九万人。

    但是武帝和汉中央政府很清醒,现在不能动,一动,朔方就难保了。

    一直忍到元朔五年(前124年)的春天,匈奴的右贤王终于按捺不住,率军进攻汉朝的朔方。是可忍,孰不可忍?为了保证朔方城这个前进基地的安危,汉朝方面立即发动了一场比龙城大捷、收复朔方规模更大的战役作为回应。

    车骑将军卫青为总指挥,率领其部下三万人集结在高阙以南,游击将军苏建、强弩将军李沮(左内史郡的郡守)、骑将军公孙贺(太仆)、轻车将军李蔡(代国的相,李广的弟弟)在朔方集结,都属卫青指挥。值得一提的是强弩将军李沮,强弩将军是汉武帝时期组建的弓弩部队的总指挥,帐下有若干射营、弩营,战斗力不容小觑。这是西线主战场,在东边的右北平郡,将军李息、张次公等也在边境对匈奴进行牵制。

    前前后后加起来,东西两线汉军参战总兵力大约有十几万人。

    出于种种考虑,张骞被授以校尉的军衔,在卫青帐下充当参谋。有了这个在匈奴居住十年的探险家的参与,汉军如虎添翼。

    总攻发起了,汉军东西两线并进——汉匈之间的边界线很长,你长我也长,你能一次攻打多个郡县让我首尾难顾,我也能两线出击让你左右为难!

    在西线主战场,负责抵御汉军主力的匈奴军指挥就是右贤王。他一点也没有想到汉军有什么奔袭能力,看了看作战地图:唉,还早,没个三五天卫青打不来。于是右贤王在中军帐里开始继续他的爱好,酗酒。

    没想到当天晚上,汉军的骑兵部队就由张骞带路,将右贤王的部落包围起来。当时,匈奴人作战,尤其是防御战,往往是一个诸侯带着自己的部落全部搬到某地放牧,这样可以就地取得补给,也方便长期驻防。

    右贤王带着醉意醒来,四周已经全部是汉朝的军队了。晚上,右贤王带着自己最爱的一个小老婆,指挥数百名精锐骑士成功突围,汉军的轻骑兵营校尉郭成率部追击,一直追了数百里,都没有追上。

    虽然总指挥右贤王跑了,但是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庙!汉军主力对包围圈内的匈奴军进行了屠杀式的攻击。卫青部的都尉公孙敖在战场上接应、联络各军,都尉韩说协助车骑将军卫青指挥作战。在各路汉军的齐力打击下,匈奴军民望风而降。

    此仗,将右贤王部整建制歼灭,仅仅右贤王的裨王(辅佐匈奴诸侯王的领主,大约相当于周代诸侯的卿大夫)就有十几人被俘,匈奴居民被俘一万五千多人,有男有女,大小牲畜共计数千万头!

    东线的李息、张次公也取得了不错的战绩。

    当卫青的军队回到长城以南的朔方,胜利的消息已经通过汉朝发达的驿站系统传到了长安。此时,带着圣旨的天使(天子的使者,不是基督教的安琪儿)已经等候很久了。就在军中,天使代替皇帝将大将军印交给卫青。从此,卫青从车骑将军提升为大将军,成为全军除了皇帝以外的最高指挥官,是汉匈战争中汉军的最高指挥官。

    卫青以车骑将军的身份出征,以大将军的身份回到了长安。武帝代表政府,表彰了卫青的功绩,对卫青的封地加封了六千户。不仅如此,连卫青三个在襁褓中的孩子都被封为侯爵。

    卫青感恩戴德,推辞说:“我能侥幸在军中任职,都是陛下的提拔。现在我军取得大捷,也是下面将军和校尉奋力作战的结果。我已经接受了朝廷的加封,现在我的孩子还小,一点军功都没有,封什么侯爵啊。这可不是我在军中激励全军指战员全力作战的本意,我那三个孩子就算了吧。”

    武帝微微一笑,说:“你以为我忘记那些基层将校了么?御史(御史大夫的秘书),念诏书吧。”

    御史就站出来,念道:

    “护军都尉公孙敖三从大将军击匈奴,常护军傅校获王,封敖为合骑侯。都尉韩说从大军出浑,至匈奴右贤王庭,为戏下搏战获王,封说为龙额侯。骑将军贺从大将军获王,封贺为南侯。轻车将军李蔡再从大将军获王,封蔡为乐安侯。校尉李朔、赵不虞、公孙戎奴各三从大将军获王,封朔为陟轵侯,不虞为随成侯,戎奴为从平侯。将军李沮、李息及校尉豆如意、中郎将绾皆有功,赐爵关内侯。沮、息、如意食邑各三百户。”

    这次的封侯名单中没有出现张骞,张骞封侯,是下一场战役的事了。

    但是下一场战役的时间不会隔得太久,秋天,匈奴人组织万余名骑兵进入代郡,代郡都尉朱央战死。

    对于这种你一拳我一拳,像早期单机游戏似的回合制作战,汉朝已经厌倦了。这次的反击,将是直接针对匈奴的大本营,目的就是彻底摧毁匈奴南下的信心,让匈奴彻底变为守势。同时,另一个传奇将领,也粉墨登场了。

    此时匈奴的右翼右贤王部已经被整建制歼灭,整个右翼都暴露在汉军的兵锋之下。似乎,汉军即将再一次赢得一场全胜。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