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匈奴-困兽之斗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元凤元年,前80年,壶衍鞮单于在左右两线战场发动两万骑兵南下作战,兵分四路并进,在汉朝边境大肆掠夺。

    壶衍鞮单于似乎把现在的汉朝和文帝时期的汉朝画了等号。以往,匈奴骑兵的南下,只要没有汉朝野战军的参与,都会吃亏,边防部队很少有独立的战果。现在汉朝政局刚刚稳定,经济刚刚重建,匈奴理所当然地认为这次南下会有非常大的收获。

    但是,匈奴错了。这次,汉军边防部队单独作战,竟然取得了歼敌九千余人,汉军零伤亡的奇迹!甚至,汉军还抓到了匈奴的瓯脱王。瓯脱,就是匈奴语中边防的意思,瓯脱王,就相当于匈奴边防军司令。匈奴军因为瓯脱王被俘,彻底溃不成军,一路向西北奔逃。同时,因为害怕瓯脱王成为汉军的向导,不敢反击。

    但是,为了防止边境被汉军占领,匈奴学会了汉朝的一个招数——在边境各地移民屯边。

    壶衍鞮单于已经明白,此时的匈奴已经不是往日那个意气风发的北方强胡,武帝时期的几次大战,已经让匈奴遍体鳞伤。而他即位开始发生的权利斗争,也让匈奴各部离心离德,散失了战斗力。

    第二年,也就是元凤二年(前79),匈奴在汉朝受降城外发动九千骑兵进行军屯,对汉朝进行防备。汉朝的军屯是一边从军一边种田,估计匈奴是一边从军一边放牧。而受降城,也是汉朝领土在匈奴最深入的一个据点。

    同时,匈奴在单于庭北边的余吾水(今蒙古国鄂尔浑河)修建桥梁,以方便匈奴大军的渡河行动——为今后汉军北伐单于庭的逃跑做准备。

    直到这个时候,壶衍鞮单于才明白,为什么当初卫律等人总是劝他恢复和亲。现在卫律已经死了,战争已经挑起了,再想和平已经难了。实际上,经历了去年的败仗,匈奴的经济已经一蹶不振,牲畜数量逐年降低。

    原本嘛,单于的弟弟左谷蠡王是个主和派,但是又不愿意放下“北方强胡,天之骄子”的架子,始终不愿意先说出口。但是如果有汉使来了,他会非常优待,动不动来几句暗示。就像暗恋一个人又不愿意主动表白。时间长了,汉朝也感觉出来了,哦,左谷蠡王你是故意的吧,我说你的部下怎么最近都那么老实。所以汉朝也主动拉拢左谷蠡王。但是现在,左谷蠡王也死了。

    壶衍鞮单于那叫一个悔啊!

    没办法,既然选择了战争,就只能风雨兼程。元凤三年(前78),壶衍鞮单于急于在汉朝的边防上找一个突破口,于是派遣犁汙王在汉朝边疆进行侦察工作。

    犁汙王带着非常主观的态度去进行侦查,最后得出结论,河西走廊的酒泉郡、张掖郡防御力量很薄弱,不如咱们收复故土吧,还能和羌人取得联系,最近羌人也在闹事呢。

    这太有主观臆断成分了,说白了就是这个时候的匈奴想收复故土想疯了。就当他们的军队刚刚集结,即将开拔的时候——匈奴出了卖国贼,把这个消息全盘告诉给了汉朝。

    霍光和小皇帝得到这个消息,命令边境做好警戒工作,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就在汉朝高层命令传到边境后没几天,匈奴就当真打过来了。

    右贤王、犁汙王带着四千骑兵,分为三队,对日勒、屋兰、番和三个要塞和关口进行攻击。按照当初犁汙王的建议,就是“出兵试击”。说白了,他这个侦察工作做得不到位,他也搞不清到底能不能打,所以建议单于先动用一部分军队试一试。

    张掖太守、属国都尉(管理当年归顺的匈奴昆邪王部落)分别出动边防部队和属国骑兵发动反击。四千人的部队,突袭还好,在汉军做好防御工作的情况下那就是死啊。在关口守备部队和野战部队的联合打击下,匈奴军队仅有数百人逃脱,几乎被整建制歼灭。属国的一个千长义渠王手下的一个骑兵还把匈奴的犁汙王射死,汉朝赏赐了黄金二百斤,两百匹马,甚至把犁汙王的这个称号也给了他。属国都尉郭忠也被封侯,从这之后,匈奴再也不敢入侵张掖。

    这个“属国千长”很有意思,实际上,汉军中并没有千长这个编制,而带有明显的匈奴部队色彩。这个归顺的匈奴藩国的骑兵依然保持着匈奴部队的编制,但是作战时由汉军将领“属国都尉”协同指挥。

    其实这个时候的汉朝,有点类似联邦制度,除了昆邪王国以外,还有夜郎国、滇国等属国,都是有加盟国性质的。这些属国有自己独立的政治制度,甚至保留一定规模的军队,军队在战时由汉军指挥官指挥。汉朝皇帝是汉朝政府首脑,同时也是这些属国的最高统治者。

    匈奴急了,此时的壶衍鞮单于非常清楚,跟汉朝玩,玩不过了,汉朝的战略包围圈即将形成,河西走廊这样的战略要道汉朝不可能放手。

    壶衍鞮单于毕竟年轻,或者说,能力、智慧、见地都有点差劲。如果此时在位的是且鞮侯单于或者狐鹿姑单于,他们不会主动向汉朝发起攻击,而是慢慢休养生息。其实从儿单于开始,匈奴也出现了中兴的气象,俘虏赵破奴、在天山大破李广利、全歼汉军李陵部、甚至几次让汉军的北伐失利,最后逼迫李广利率众投降,取得汉匈全面开战以来,匈奴方面的最大胜利。但是壶衍鞮单于心太急,几次作战失败之后,他还是忍不住要发动战争。

    这年冬天,战争局势发生了诡异的变化。首先是辽东一带的乌桓国不干了,要脱离汉朝的控制。乌桓国曾经是匈奴的属国,在漠北会战重创匈奴东线势力之后,归顺汉朝。于是汉朝将乌桓国的部落迁徙到辽东郡、渔阳郡、上谷郡等地的长城以北地区,让他们监视匈奴的动静。

    再者,匈奴发动三千人进入五原郡进行骚扰,随后发动万人规模的骑兵部队在边塞举行演习,甚至还对汉朝长城外的军事设施进行破坏,俘虏大量汉朝平民和官吏。

    这相当不对劲,首先,乌桓这时候有点小实力了,人口多了,汉朝的管辖也很松散,乌桓独立运动抬头也不难理解。但是,此时匈奴已经知道汉军边防部队的厉害,怎么还敢过来找死呢?

    汉军抓到一个匈奴俘虏,严刑拷问,得到消息——乌桓国挖了匈奴单于家祖坟,壶衍鞮单于带着两万骑兵跟乌桓作战呢。最后一查,嗬,还真是这样。

    你说乌桓那些独立势力傻不傻,你跟汉朝闹僵也就算了,还非要去挖匈奴单于祖坟,找虐啊。事实一再证明,自古以来在中国闹独立的都是没见识的。

    霍光打算好好教训下乌桓,问护军都尉(主管汉军将领选拔工作的参谋长)赵充国。赵充国可是名将,天山战役的时候,要不是他带敢死队突围,李广利那会儿就被匈奴人抓去投降了。

    “充国,你怎么看?”

    赵充国认为:“大将军,随他们去吧。乌桓最近也不老实,匈奴正好帮我们忙。现在匈奴南下次数也少了,北部边境也没什么事,人家外国人打外国人,我们就别惹是生非了吧。”

    霍光还是拿不定主意,问他的女婿中郎将范明友。范明友认为:老丈人你想打,那打就是咯!

    第二年(前77),范明友被任命为度辽将军,在乌桓边境的七个郡集结边防部队,每个郡约调遣两千骑兵,一共一万四千骑兵剿灭乌桓国的独立势力。

    临行前,霍光曾经嘱咐范明友说:“咱们这次出征,别白去。等匈奴打完了,你再上。”范明友铭记霍光的教导,在乌桓被匈奴虐了之后给了乌桓致命一击,歼灭乌桓军队六千余人,并且还杀了三个乌桓部落首领。

    壶衍鞮单于这时候才醒悟过来,汉朝不好惹,不能打。但是壶衍鞮单于并没有放弃,这个好大喜功的君主,与汉朝的执政者霍光一样,同时将目光投向了西域。

    在西域各国中,离汉朝最近的就是楼兰国。在太初四年(前101)李广利远征大宛胜利回国的时候,楼兰国的王子被楼兰王派到汉朝做了人质,于是匈奴和楼兰有了矛盾。

    征和元年(前92),楼兰王死了,楼兰国希望汉朝把王子送回去继承王位。但是大家都知道,历史有时候很狗血。这个楼兰王子在汉朝生活作风非常不好,时不时地调戏良家妇女,甚至与陪酒女轮流发生性关系。那时候的汉朝法律对外国人可没什么优待,哪怕你是王子,二话不说,按照法律规定……把这个王子给阉了……

    这怎么送回去当王?当年的王子妃见到王子后怎么想?楼兰国民见了怎么想?于是汉朝方面回答说:“你们的王子确实很有能力,现在是侍子啊,皇上很喜欢,有点舍不得,不如,你们换个王子继位啊。”侍子,就是在皇帝身边学习文化的外国王子,有留学生的味道。

    弱国无外交,何况还是面对宗主国。楼兰国只好认命,另外选了一个王子继位。汉朝再次派遣使臣,让新任国王送交王子到汉朝做人质。

    没多久,楼兰王又死了。

    壶衍鞮单于看到了机会,立马把在匈奴当人质的安归王子送了回去,继位为王。汉朝也没有介意,只是派遣使臣,让新任楼兰王按照规矩再送一个王子过去。最好嘛,国王本人也去一趟,汉朝大大的有赏。

    但是,楼兰王的后妈吹了耳边风:“儿子啊,你一个叔叔一个哥哥在汉朝都没回来,你觉得你去了,你能回来?”

    楼兰王一听,对啊,不能这样,于是向汉朝使臣推辞说:“哎呀,我刚刚即位嘛,还有很多国事要处理。等后年国家事务稳定了,再去汉朝探望伟大的汉天子,好不好啊?”

    汉朝使臣也不好说什么,心理倒是一阵“呵呵”,才一万多人口还好意思说什么国事繁忙。

    楼兰国对汉朝来说非常重要,在西域的东边,靠近汉朝。过了楼兰就是白龙堆,那是一片巨大的盐碱荒漠,在今天的罗布泊一带,百分百的无人区。汉朝如果想顺利与西域其他各国取得联系,就必须在楼兰国休整,找楼兰人作为向导,雇楼兰人带着给养才能通过白龙堆。

    但是汉朝的边防官兵有时作为外交使团的护卫,也时不时地闹出不愉快。加上新任楼兰王安归在匈奴待的时间长,逐渐对汉朝失去兴趣,再次成为匈奴的一个后方,甚至几次拦截暗杀汉朝使臣。

    同时,龟兹国(今新疆阿克苏一带)也发动战争,把汉军驻轮台军事基地的屯田校尉赖丹给杀了。赖丹本是一个西域王子,曾经在龟兹国做人质。龟兹国的战争借口嘛,差不多的意思就是说赖丹曾经在龟兹国做过人质,现在帮着汉朝在西域屯田,掠夺了西域的资源。

    你说这叫什么事,但是就在这节骨眼上,楼兰国王的弟弟尉屠耆投降了汉朝,将楼兰王的事情告诉了汉朝。

    汉朝一听这个消息,嗬!好你个楼兰国,玩无间道是吧?看我玩不死你!

    正好,去年的时候,北地郡的军官傅介子时不时地主动请缨要出使西域,想做第二个张骞。索性,霍光就让傅介子以去大宛国求骏马的名义出使西域,顺便对楼兰、龟兹等国予以强烈谴责。

    傅介子也是个血性男儿,在楼兰、龟兹两国谴责的时候,还不忘询问匈奴使臣的动向。最后从大宛国回去的途中再次路过龟兹国,得知匈奴使臣正在出使乌孙国,不久就要从龟兹经过。

    傅介子用流氓的手段对付流氓,等匈奴使臣经过龟兹的时候,让匈奴使臣知道了被汉朝环首刀砍头的滋味。

    回去之后,傅介子把出使经过、杀匈奴使臣的事情全部说了,霍光和小皇帝都很高兴,让傅介子担任中郎(皇帝的近身侍卫),兼任平乐监(管理平乐宫)。

    但是傅介子坐不住,还是想去西域。于是又找到霍光,说:“大将军,楼兰、龟兹这些国家总是反反复复,您不觉得烦么?现在汉朝政府只是对他们谴责,没有实质性的惩罚,没用啊。”

    “介子,你怎么看?”

    “我在龟兹国的时候,发现龟兹国王还是比较喜欢亲近人的,想把他做了很简单的……不如……让我过去把龟兹国王给做了,威慑那些国家。咩哈哈……”

    “好小子,我早看那几个小国王不爽了,龟兹国太远了,你就在楼兰国试试吧。汉军特种部队帮你撑腰!”

    其实霍光让他杀楼兰王的考虑是多方面的,对于汉朝来说,楼兰的战略地位非常重要。如果能够杀掉楼兰王安归,扶持亲汉势力尉屠耆成为楼兰王,那么联合乌孙彻底击败匈奴的战略计划就实现了百分之七八十了。

    就这样,傅介子带着几个挑选出来的汉军士兵,带着大量的金银珠宝,以赏赐外国友人的名义,来到了楼兰国。但是,楼兰国王安归一向对汉朝使臣不感兴趣,一直不愿意亲近。

    傅介子心生一计,在楼兰国国都待了几天就动身西去。到了楼兰国的西部边界,让翻译官告诉楼兰派遣的护送人员:“我们这次来带了很多黄金和上等的丝绸刺绣到处赠送给国际友人。可惜啊,你们国王就是不愿意来接受汉朝天子的赏赐,现在我们马上就要继续西行了。”

    说着,傅介子故意把黄金和钱币拿给楼兰人看。

    “桥豆麻袋(就是“等一等”)啦!你们等一下,国王马上就到。”楼兰的翻译官迅速回去,没多久,楼兰王就已经到了西部边界了。毕竟,楼兰也就一个镇子那么大。

    介子就在这里布置了帐篷,在帐篷外和楼兰王一起吃饭喝酒。一边喝着,一边给楼兰王看那些琳琅满目的金银。打个不恰当的比方,就好像你去了一个非洲小国的一个部落,拿着智能手机、电脑什么的,部落酋长对你是个什么态度?人家楼兰国毕竟巴掌大的地方,楼兰王一辈子也没见过这么多的好东西啊。

    渐渐地,楼兰王喝醉了,傅介子趁着这个机会跟楼兰王说了句悄悄话:“其实,汉天子还有些秘密的话要跟你说,赏赐大大的有,跟我到帐篷里私聊。”

    楼兰王利令智昏,就跟着傅介子他们进了帐篷。

    “唰!唰!”

    两个汉军士兵从背后捅了楼兰王两刀,刀刃穿过了胸腔在胸前交叉。楼兰王当场死亡,身边的近臣贵族四散奔逃。

    傅介子很霸气地拿着楼兰王安归的头进了楼兰王宫,宣读汉朝皇帝的谕旨:“你们的王得罪了天朝上国大汉,天子派我来诛杀楼兰王安归。现在,安归的弟弟尉屠耆还在汉朝做人质,你们应该立他为王。现在汉军就在河西一带集结,你们要是敢轻举妄动,就把你们楼兰国给灭了!”

    楼兰国当然不敢动,当初赵破奴七百人就把他给……

    傅介子回到汉朝,楼兰王安归的首级被挂在了长安的城门北面。尉屠耆被封为楼兰王,为了显示汉朝的恩宠,将楼兰国改名鄯善国,赠送了印章,并且将汉朝的一个宫女嫁给尉屠耆作为王后,为他们准备了车辆和路上需要的辎重。

    尉屠耆出发那天,丞相王(田千秋刚刚病逝)和大将军霍光亲自率领汉朝百官为他们送行到长安城的西城门,甚至还举行了为他们祭祀路神,祈求一路平安的仪式。

    趁着这个机会,尉屠耆向皇帝提出了一个请求:“我在汉朝待的时间很长了,现在回去,在国内势单力薄。而且,前任国王的儿子还在,我担心会被他们杀害。我们国有个依循城(今新疆若羌县米兰镇,是新疆米兰,不是欧洲的那个米兰哦),那里土地肥沃,希望能够派遣一支汉军部队在那里屯田,给我提供一个保护伞。”

    这……汉朝求之不得!于是派遣了一个司马(相当于现在的营级干部、少校军衔),带领官兵四十人,在伊循城开展屯田工作。到后来,屯田规模逐渐加大,汉军驻楼兰部队的最高长官的军衔也从司马改为都尉(相当于上校、大校)。

    不过宋代人在看待这一历史的时候,往往显得很小家子气,总觉得这事汉朝做得不厚道。但是无论汉朝的手段厚道不厚道,汉朝逐渐在西域立足是真的。

    匈奴有个专门管理西域的机构,叫僮仆都尉,时不时地在西域各国收缴赋税和贡品。这样七来八去,匈奴已经逐渐对西域失去控制,僮仆都尉几乎已经是个虚职。

    壶衍鞮单于再次做出了一个错误的决定——迫使乌孙屈服。他的措施也很奇怪,他派遣使臣去乌孙,索要汉朝公主。他可能是希望通过带走汉朝公主,削弱汉朝对乌孙的影响力,同时对乌孙国也是一个威慑。再不济,也是一个发动战争的借口。

    需要指出的是,现在汉朝嫁到乌孙的公主是解忧公主。和当年的细君公主不一样,这个解忧公主是个女强人,几乎成为乌孙国的实际统治者。

    但是,要是让壶衍鞮单于把自己的阏氏送给汉朝,他乐意么?乌孙的昆弥(王)同意那就出了鬼了!

    壶衍鞮单于可以说是自废武功,与乌孙国决裂,发动对乌孙国的战争。这无异于逼乌孙国与汉朝合作,强迫乌孙国参与汉朝包抄匈奴的计划。武帝地下有知,一定会好好感谢壶衍鞮单于。

    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匈奴国一路高歌,占领了乌孙国东部的车延(今新疆沙湾县)、恶师(今新疆乌苏市)两地。

    面对这种情况,解忧公主的政敌开始倾向于讲和,答应匈奴的要求。解忧公主一忍再忍,说服了她的丈夫昆弥翁须靡,向汉朝上书,请求救援。

    武帝梦寐以求的局面,因为一个匈奴昏君而达成。但是,汉朝方面并没有迅速作出回应,反而是希望乌孙国能够再撑个一两年。好在乌孙实力也不弱,匈奴在占领车延等地后,也一直没有再深入。

    汉朝之所以不愿意出兵,是因为此时汉朝政府面临着一个严峻的问题:作为武帝老来得子的小皇帝体质越来越差,不仅一直没有子嗣,而且这两年几乎已经奄奄一息。为了防止小皇帝的身体恶化,并且与皇后留个子嗣,霍光甚至禁止宫女穿得过于性感。

    元平元年(公元前74)四月,皇帝病逝,谥号汉昭帝,年仅21岁,葬于平陵。少主去世,没有子嗣,这是最容易出乱子的时候。

    其实,我最同情的是那个上官皇后,她嫁给皇帝的时候才六岁,现在年仅十五岁,就已经是太后了。她的家人已经因为政变被处死,除了外公霍光,她几乎没有什么亲人,最重要的是她还没有子嗣。她的一生,注定孤独了。

    但是,作为霍光而言,还没有时间顾及这个外孙女,现在他最头疼的,就是该选谁做皇帝。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