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尔·盖茨最实用的11种经营策略-重视营销,让人认可自己的产品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一个成功的企业,一定有成功的营销策略,包括价格、广告宣传等。市场是检验企业生命力的灵丹妙药,广大的市场让企业生生不息,而想要占有市场份额,就要重视营销。

    1.进军新领域,开拓新市场

    成功箴言:

    面对广阔的市场,永远不要满足眼前的市场份额,和整个市场相比,那只是微不足道的一部分,还有很多市场需要去开发,如果企业又涉足了一个新的领域,那么在这个新领域里又蕴藏着巨大的市场。

    面对强手如林的竞争市场,微软通过变换多种策略不断扩大自己的市场。微软一直把新产品开发看得十分重要,这些新产品为微软扩大了市场份额。

    刚刚进入新世纪,微软内外交困。美国司法部对微软的严厉指责让微软的员工人心惶惶。但是,在比尔·盖茨的领导下,微软仍然没有放弃不断进军新领域的步伐。在2002年,微软又开发出了一个针对便携式计算机的应用软件。

    由于便携式计算机大多是商务人士使用,在网络方面,大都使用无线网络平台。微软新推出的应用软件就是针对这一平台,这个应用软件是MME(MICROSOFT MOBILE EXPLORER),计算机用户通过安装这一应用软件,无论身在何地都可以随时获取网络信息,随时收发电子邮件。

    过了不久,微软在掌上电脑的软件方面又有新的突破。这款新软件可以兼容多家计算机公司的掌上电脑,同时将商务和娱乐很好地结合在一起。当掌上电脑装上这个软件以后,用户可以听歌曲,阅读不同格式的电子书,也可以看短小的视频。此外,商务人士需要的通讯录,行程安排记录以及工作备忘录也囊括在内。强大的商务娱乐功能让竞争对手甘拜下风。半年过后,微软在这方面的市场占有率上升了一大截。

    在微软面临被判决涉嫌垄断的时候,微软依然“我行我素”,推出了最新Windows操作系统消费版本。这个操作系统属于很有特色的操作系统之一,里面配备了较多的互联网功能和多媒体娱乐功能,是消费级别的操作系统。

    在这个操作系统推出后不久,比尔·盖茨说:“微软要做的就是不断进军新领域,开拓新市场。同时,微软也在不断地引导潮流,顺应潮流。比如在数字娱乐方面,我们正试图研发从互联网上下载和上传唱片歌曲,从而使互联网上的所有用户实现共享这些唱片信息。”

    与此同时,微软在宽带方面也动作频频。在这方面,以前微软从未接触过。不仅如此,微软对宽带业务的兴趣也与日俱增。2002年微软突然宣布收购日本一家有线电视公司。

    比尔·盖茨曾对下属说:“日本的宽带业务有着巨大的潜力,以前日本的互联网曾受到高价的垄断,很少市民能用得起宽带,市民只好用有线电视上网。而我们收购的这家有线电视公司有多个有线电视授权城市,潜在的用户数量十分可观。”

    在新兴的网络世界里,更少不了微软的身影。在以比尔·盖茨为核心的领导层中很快就确立了微软的发展战略,那就是构筑.NET系统。

    在2001年6月,微软正式向外界宣布开始实施宏大的.NET系统,并且每年将为这个系统提供至少50亿美元的资金支持。根据微软内部有关人士的估算,如果这个系统能够取得成功,那么微软的年收益将会翻几番。所以微软的领导层几乎全部行动起来,在微软内部和外部同时推销.NET系统,解释.NET系统的技术要领和深刻涵义。

    比尔·盖茨和他的助手们不辞劳苦,身体力行,是因为他们想借.NET系统占领未来的数字世界,他想让.NET系统成为未来数字世界的服务供应商。通过不断完善的.NET系统,微软可以统治绝大多数终端用户,进而达到控制信息的路径,进而占领服务端的运行平台,成为数字世界的统治者。

    微软凭着不断的领域扩张,寻找新的市场,进而扩大市场占有率。这正是微软成功的营销策略之一。

    2.市场攻坚,赢得客户

    成功箴言:

    微软在计算机软件行业是出了名的“狡猾”,今天和你是合作伙伴,明天就是竞争对手,这也体现了商场上没有永恒的朋友,只有永恒的利益。微软面对多变的市场,左右逢源,在市场攻坚战役中,赢得了很多顾客的青睐。

    有人这样描述比尔·盖茨,在生意圈内,比尔·盖茨对伙伴很“友善”,对对手很无情,对待慈善事业则很慷慨。比尔·盖茨在对伙伴的问题上,既友善,又提防,所以上面的友善两个字加了冒号。因为比尔·盖茨知道,今天的伙伴就是明天的对手。所以微软在市场的攻坚战役中,经久不衰。

    微软进入中国市场后,在输入法方面很看好汉王的手写技术。早在2002年,微软与汉王针对Tablet PC的技术合作早已开始,合作内容涉及到手写识别核心技术、手写应用软件、硬件传感技术等许多重要领域。微软之所以与汉王合作,是因为汉王科技在手写汉字输入领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然而让汉王没想到的是微软想要在Windows操作系统里捆绑汉王的手写软件。汉王立刻站出来反对,并声称,如果微软一意孤行,汉王将和微软对簿公堂,微软这才放弃了捆绑的做法。如果微软捆绑的计划得逞,汉王将会面临灭顶之灾。因为微软的Windows操作系统占据了全球一半以上的系统软件市场。在微软捆绑销售面前,没有人是它的对手。

    同时,微软与国内其他几家计算机软件公司有着过密的来往,在微软看来这些公司是在为自己的发展铺路,到适当的时候,微软就将他们收在自己的麾下。

    在短短30多年的时间里,微软就是凭着这样的市场攻坚,取得计算机软件行业霸主。曾经有人这样评论比尔·盖茨,在这个世界里,只要是他看重的,他都会想办法得到。他的目标是赢得更多的客户,统治全球的软件市场。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微软也使用了很多办法,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微软推出Windows操作系统后,不但在功能方面不断改进,而且在用户界面上也更显人性化。当直观通俗的图形界面技术得到不断提升的时候,比尔·盖茨觉得这也是微软改变操作系统的一次发展机会。所以,比尔·盖茨为了把最新的图形界面技术应用到Windows操作系统里,不惜一再拖延Windows操作系统的上市时间。同时,微软还把微软的研究进展情况以新闻发布会的形式,及时传递给外界和顾客。这种先入为主的策略使微软不断扩大市场份额。

    在微软各种软件技术逐渐成熟后,为了能够使微软继续稳坐霸主地位,微软采取独占性供货合同的策略。微软每年上百亿美元的营业额中,主要来自微软的“拳头产品”,首先是Windows操作系统,然后是Office软件。这些产品的巨额收入可以使微软不断改善产品功能和设计,从而实现更大规模的销售,形成改进——销售——再改进的良性循环。

    比尔·盖茨曾经这样评论微软:“微软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当我们每月售出10万套Office软件的时候,我们每年就可以拿出3000万美元改进我们的产品,况且我们每月的销量还不止这些。”比尔·盖茨说的一点也没错,在软件行业,成本通常是不变的,在软件开发的时候需要成本,其次是营销的时候需要一些成本,当销售额把这些成本抵消以后,剩下的就都是利润了,所以,软件业是不需要原材料成本的行业。

    微软每年巨大的销售量,决定了微软在软件行业不可动摇的地位。这样微软不论在产品定价方面,还是促销以及成批销售方面,都有权威性,甚至是这方面标准的制定者。同时,这也为微软扩大市场做足了准备。

    在20世纪末,Netscape Communications公司开发的网际浏览器Navigator在互联网行业独树一帜,无人能敌。而微软更不想放弃互联网,微软深知,未来属于互联网时代。于是,微软对Netscape Communications公司展开了强有力的市场攻势。微软推出Internet Explorer的时候,一直坚持完全免费的策略。凡是互联网用户都可以免费下载。这样微软就用“免费”打响了第一枪。随着Internet Explorer的更新换代,微软的营销策略也在不断变换。为了鼓励网民下载Internet Explorer,微软提供了一些有纪念意义的小礼品,赠送给那些使用Internet Explorer的用户。同时,Internet Explorer的功能也越来越强大,微软给用户提供免费电子版的《纽约时报》,也能为用户提供电台的搜索服务。

    最后,微软凭着自己优秀的营销团队,多样的营销策略和强大的市场攻势一举夺得浏览器的主要市场份额。这一回,微软在浏览器方面也成了标准的制定者。有人这样称赞比尔·盖茨的商业头脑:“他经营着全球最大的软件企业,说他做的是软件生意,不如说他做的是软件标准的生意。”正是他在软件行业制定了优良的标准,才使自己成为世界首富,使微软高居世界500强前列。

    这些都是比尔·盖茨的市场攻坚,从产品改进到制定标准,无不体现着比尔·盖茨无穷的睿智和谋略,让人想不到的是,他的市场策略招招奏效,正是通过这些市场攻坚,使微软一步一步走向顶峰。

    3.重视广告宣传

    成功箴言:

    一个优秀的产品不但需要良好的质量,也需要适当的广告宣传,微软在Windows 95操作系统上市的时候,就打了一场漂亮的广告战,这场战役不但让Windows 95操作系统热销,更重要的是让全世界的人都知道了微软。

    微软能有今天的成功,得益于他的产品以及对产品的广告宣传。2005年,微软为了营造Windows XP操作系统的销售热潮,发起了为期15个月的广告宣传活动。

    根据微软的内部人士透露,微软将在全球的电视、平面和网络媒体展开广告攻势,这次广告活动的开支将在1亿美元左右,包括在11个国家播放的大约50个版本的电视广告。

    就最近微软刚刚推出的Windows Vista操作系统,微软就花了5亿美元来做产品宣传和营销。

    据微软透露,目前Vista的销量已突破1亿套。而微软首席执行官史蒂夫·鲍尔默近日表示,为了售出更多的Windows Vista系统,微软还需要增加广告费用。

    在2008年,微软计划投入2亿到3亿美元的巨额资金,用于包括Windows操作系统、X360电视游戏主机和新一代Zune数字播放器在内的旗下产品的广告宣传中,让微软品牌的地位在各个领域中得到继续的深化。

    微软在产品宣传方面的投入一直十分慷慨。早在微软推出Windows 3.0之后,市场前景十分看好。比尔·盖茨没有停止前进的脚步,相继推出了Windows 3.0和Windows NT。这些微软都取得了成功,渐渐地微软开始领导着操作系统的潮流。随后,其他软件公司也开始纷纷跟在微软后面,向微软靠拢,以Windows操作系统为平台的应用软件也是不计其数。

    微软在加强广告投入的时候,产品的命名也彰显个性,这也是一种宣传手段。微软在推出Windows 3.1的时候,将产品命名为“西雅图”。在Windows NT问世的时候,将产品命名为“开罗”。这些命名别具一格,也表明了微软的全球战略目标。

    微软不断改进Windows操作系统,当微软推出Windows 95操作系统的时候,标志着Windows操作系统进入新的时代。Windows 95具有通俗易懂的图形界面,还能进行多任务操作。

    Windows 95的问世更预示着计算机操作系统的革命。而微软的用户对Windows 95更是十分期待。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比尔·盖茨为了使Windows 95的市场份额进一步扩大,比尔·盖茨决定用广告为Windows 95造势。

    在Windows 95即将问世的时候,比尔·盖茨称Windows 95是Windows操作系统的蓝色天空,这也给Windows 95增添了几分神秘的色彩。

    微软还花了几百万美元使用滚石乐队的《Start Me Up》作为Windows 95的宣传歌曲。在Windows 95正式上市的前一天,微软还花巨资同时买下了几家发行量比较大的报纸的头版,Windows 95的宣传册就像雪花一样从天而降。在广播、电视台和网站,都可以听到和看到Windows 95的广告。

    1995年8月24日,微软推出了Windows 95操作系统。为了更好宣传Windows 95,微软破天荒地同时在多个城市举行产品发布会,这充分说明微软对Windows 95的重视程度。在Windows 95的产品发布会上,比尔·盖茨又一次站到了大屏幕的前面,向世人介绍着软件帝国的最新产品。

    为了更好的向微软的用户介绍Windows 95操作系统的详细情况,比尔·盖茨设计了言简意赅的产品介绍:Windows 95是微软之前独立的操作系统MS—Dos和视窗产品的直接后续版本,其版本号为4.0。

    Windows 95操作系统可以同时适用16位和32位的微处理器作为CPU,因此对微处理器的要求更高。Windows 95操作系统也是第一个特别捆绑了一个版本的Dos的视窗版本(MS—Dos 7.0),它以对GUI的重要的改进和底层工作为特征。

    也就是说,Windows 95操作系统具有双重的角色,它带来了更强大的、更稳定、更实用的桌面图形用户界面,同时也结束了桌面操作系统间的竞争。

    微软巨额的广告投入也起到了很好的效果,Windows 95操作系统的名字很快遍布全球,家喻户晓。广告效应也带来了美国和全球的抢购狂潮。在美国的一些软件零售商店和超市,门口排满了购买Windows 95操作系统的顾客,这些顾客脸上充满了对Windows 95操作系统的期盼,也很想早一天体验到Windows 95操作系统带来的便捷与舒适。

    除了美国,世界其他的地方也掀起了抢购的势头,在新西兰首都惠灵顿,微软的忠实顾客起了大早来到零售店门口等待购买最新的Windows操作系统,同时他们也感到十分荣幸,因为时差的原因,他们将是最早体验Windows 95操作系统的人群。

    在法国,Windows 95操作系统在短时间内成了计算机界内的流行用语,各个门户网站和论坛也都纷纷对Windows 95操作系统大加赞赏。

    在中国,也正是Windows 95操作系统让更多的中国人知道了微软,从这以后微软真正打开了中国的系统软件市场,逐步走向辉煌。

    微软斥资几亿美元宣传Windows 95,效果当然立竿见影,在Windows 95发布当天,Windows 95的销量就达到30万套,全年共销售3000多万套,净利润达到20亿美元。

    Windows 95操作系统的成功不但是产品本身的成功,也是微软的成功,从此以后,微软真正占领了系统软件的市场,同时也让世界上的很多人知道了微软,而这一切都要归功于先前的广告宣传。

    4.用价格拼市场

    成功箴言:

    在产品市场上,企业在定价方面要做到灵活多变,价格的适时增减体现了企业的市场策略。在适当的时候,可以用低价格抢占市场,用低价格拖垮竞争对手,进而获得更多的市场话语权。

    在短短二十几年的时间里,比尔·盖茨从一个一无所有的少年,成为一个问鼎全球财富之首的大亨,他创造了一个财富神话。但是,成为世界首富的比尔·盖茨并没有因此而满足,已经习惯于在商场打拼的他,很难让自己停下脚步来。

    对于众多商人来说,利润是他们首先要考虑的。而利润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是价格,二是市场份额,二者是此消彼长的关系。价格过高,市场份额就会减少,质优价廉,市场份额就会增大。在某种程度上说,利润就是商家的生命线。

    微软在市场策略方面的成功与微软的产品价格和市场份额有着着很大的关联。在微软看来,利润少了只是威胁到了微软,而决定最终胜负的是市场份额。微软的一个部门经理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我们开发Word不仅仅是为了获得利润,更希望通过我们的产品把其他的竞争对手挤出这个市场。”

    在微软,每个员工都有积极的进取心和高度的责任感,通过这些努力,微软不仅能够挤垮竞争对手,并且还能将他们彻底打败。所以,微软能够始终在计算机软件行业称霸。由于多方面原因,有时微软的产品也会遇到滞销的情形,有时微软也会果断退出某个产品的市场,但是微软绝不会退出涉及到微软生存的产品市场,比如,系统软件市场。

    微软在发展之初,就确立了哪些市场是微软的战略性目标市场,确立了这些目标市场后,微软为自己的发展确定了短期目标和长期目标,随着市场的变化,微软也会不断变换这些目标。同时,微软要不惜一切努力,保全这些市场。起初,微软并不急于在这些市场获取利润,甚至亏本出售,只是先在这些市场站稳脚,然后拖垮竞争对手,当微软取得绝对的竞争优势的时候,就可以出手了。因为这个时候,微软几乎独霸了这些市场,在产品价格方面,就有自主权,这其中的利润就可想而知了。

    在操作系统领域,微软坚信竞争对手只是来自那些刚刚进入这一领域的“新手”,而现在的系统软件供应商,除了微软,其他的都已经挣扎在死亡的边缘。之前,一些系统软件供应商,为了对抗共同的对手微软,组成一个联盟,在技术、服务方面都是共享的。然而微软信心十足地认为自己现在能够做到的以及将来能够做到的都会对竞争对手形成致命的打击。微软采取了捆绑销售策略,很快就让那些联盟不攻自破了。

    在微软推出Windows 95操作系统的时候,市场上没有对手能和微软竞争,微软在价格方面体现了自己高价位的策略。所以,当时Windows 95操作系统的零售价达到100多美元以上。然而,那时的系统软件市场是卖方市场,即使微软再把价格抬高,恐怕它的销售量也不会减少。

    现在,面对笔记本电脑销售火爆,微软价格战略的核心又发生了变化,就是在所销售的笔记本电脑的其他零部件持续降价的同时,提高操作系统的价格。比尔·盖茨曾对他的助手们说:“随着笔记本电脑价格以及零部件价格的总体下降,我们的操作系统的价格不能下调,反而要提高。”

    由于微软在系统软件市场的优势,所以微软产品的定价不是由供应方的竞争所驱动的,而是完全取决于顾客的购买力和承受力。所以当笔记本电脑价格下降的时候,微软却开始增长,并且要将价格翻番。

    随着计算机中央处理器价格的下降,笔记本电脑市场的需求压力将会得到缓解,这将使微软能够保持它的高价格。因此微软在操作系统软件方面没有竞争对手,它将计算机零配件的降价视为自己维持和提高价格的机会。

    在价格方面,比尔·盖茨还有自己未来几年的战略目标,首先要保证基础价格,再努力把价格翻番,并在将来的发展中保持住这种价格优势。

    不难看出,通过这种定价方式,微软想要获得巨额收入也只是时间的问题。而这些巨额收入为微软进一步扩张和长期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用这些资金,微软可以投入更多的研发力量,也可以收购其他有前景的公司,使微软在操作系统市场上不断进步。

    微软通过价格战术,不但拖垮了竞争对手,也为自己获得了产品定价的话语权,同时增加了收入。

    5.比尔·盖茨的市场策略

    成功箴言:

    在不同的行业,市场策略可能不相同,在计算机软件行业打拼多年的比尔·盖茨对自己所从事的行业当然是十分熟悉,了解一下他的市场策略或许对其他行业的市场策略也起到参考的作用。

    自从比尔·盖茨进入计算机软件行业,他就准确预见了计算机的未来,在计算机软件市场,他也是运筹帷幄,把微软经营得红红火火。在这过程中,比尔·盖茨认为在市场策略方面,应当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原则一,在涉及计算机软件命脉的行业,要及早进入,并且要在这些领域站稳脚。

    在计算机刚刚兴起的时候,计算机语言是被人们最早看重的,因为这些语言可以编写让计算机发挥最大功效的软件程序。最初,比尔·盖茨看重的Basic语言就属于这一种。随着微处理器的不断改进,它的性能也越来越强劲。微处理器的不断更新换代,计算机的面目焕然一新。这个时候,计算机操作系统又受到人们的重视,成为计算机软件行业的新宠。正是这些操作系统软件决定了计算机的基本操作。就现在来说,最受关注的是文字处理软件和多媒体软件。文字处理是人们办公需要,而多媒体软件则是人们家庭娱乐的需要。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个人计算机的软件也更加复杂了。一些大的计算机软件公司在原有软件的基础上又加上了其他的功能,这使得那些规模小的计算机公司无法同他们竞争。例如,微软在推出Windows 95操作系统的时候,就在系统里附带了网络通信功能。Windows 95操作系统不但操作起来方便快捷,而且功能强大,再加上它的网络功能,这让竞争对手望尘莫及。

    另外,有的计算机软件公司为了满足不同顾客的需求,研发和生产了不同类型的软件。微软针对主要的客户是重拳出击,而对于那些潜在的客户则是尽量争取。所以,微软将自己的产品分成了不同的级别,针对不同的级别,确定不同的策略。微软将自己所有的产品分成9个级别,每个级别都有微软特色的产品,每个级别也是针对不同的客户。我们都知道微软最初是从编写Basic语言程序起家的,然后进军计算机操作系统软件,而现在是集操作系统软件、应用软件、多媒体技术于一体的综合软件公司。微软的“拳头产品”——操作系统软件,它给微软带来的收入大约占到30%。而应用软件和其他的产品的收入占到60%—70%。20世纪90年代,操作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成为微软所有产品中最畅销的两种产品,收入自然也是最多。但是,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网络软件和多媒体技术的产品可能会超越他们。

    原则二:用新产品展开攻势。

    微软为了尽可能扩大市场占有率,不断推出新产品。这些新产品功能齐全,也充分考虑到顾客的真实需求,所以微软的市场逐渐变大。

    微软每年为研发部门提供几亿美元,用来改善微软的产品。这其中还不包括研发费用,只是改进产品。针对不同的用户,微软会提供不同的产品。比如,在应用软件方面,微软提供给客户的版本就有简装版和精装版,家庭版和企业版,在办公软件方面,微软还为企业提供了财务版,以满足企业的需要。在Windows操作系统方面,微软更是不断改进,后来微软将图形界面应用到Windows操作系统之中。

    当然,微软在改进产品的时候,也没有忘记原来的产品。因为这些新的换代产品仍严重依赖于原先的产品,并且在某种程度上不过是一些渐增改进的拼凑。当这些改进积累到一定程度,新的产品就诞生了。

    原则三:尽可能扩大市场份额,努力让自己成为行业标准。在比尔·盖茨眼中,他的心目中有自己的行业标准。首先要保证自己的产品质量要过硬,然后通过多种方法扩大市场占有率。通过大批量的销售,微软才能为用户提供更多的软件,微软也才能在众多软件公司中脱颖而出。在初步占领市场后,通过改进、宣传自己的产品,赢得用户的信赖和支持,进而确立微软牢固的市场地位,最终为自己成为软件标准的制定者。为了维持和扩张市场份额和向新的市场进军,微软还设法利用市场优势改变市场上的产品结构。就新兴的因特网而言,微软还要在网络方面掌握话语权,在网络标准、网络协议、网络硬件以及相应的软件方面,微软也要树立行业标准。

    原则四:对产品进行分类和综合,换个“面目”重新进入市场。随着微软新产品的不断增多,产品种类也纷繁复杂,有时让顾客感觉到很难选择。微软变换一下思路,把原来的产品经过简单的综合,比如,微软把Word、Excel和PowerPoint三个软件集合在一起,命名为Office软件包,价钱方面只比原来单个产品稍微贵了一点。这不但方便了顾客,也让顾客感觉到了实惠。此外,微软在Windows操作系统方面也依旧按照这个办法。以前的Windows操作系统只有一个单独的系统软件,后来又捆绑了一个网络浏览器。为了更好地服务顾客,微软先后不断完善Windows操作系统,在Windows操作系统中相继增添了日期和时钟、计算器功能,为了方便顾客收发邮件,微软也把Outlook Express加入到操作系统里面,考虑到顾客可能会长时间使用计算机,微软把显示器的屏幕保护程序加到操作系统里面。微软的这种包装和销售策略也不断地在新产品中实施,这种策略不但可以扩大微软产品的销售量,在某种程度上也扩大了产品的市场占有率。

    依靠比尔·盖茨的市场策略,微软的营销工作如火如荼,市场的火爆更加坚定了比尔·盖茨的信心。

    6.独辟蹊径,取得经营优势

    成功箴言:

    每个生意人梦寐以求的就是占据经营优势,天才比尔·盖茨也不例外。不同的是,精明的他懂得如何去为自己创造机会,占领市场优势。他深知要获得经营优势,最重要的就是满足社会和他人的需要,于是他独辟捷径,创造出原本不属于他的机会。

    比尔·盖茨的经营优势很明显的一点就是别出心裁、独辟蹊径,运用别人不敢想或者是想不到的机会来赚取最大财富。

    比尔·盖茨第一次与IBM合作时,微软公司还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型企业,那时他们都是为小型厂商开发软件,当赫赫有名的IBM公司突然找上门来时。比尔·盖茨虽然有一些不解,但是还是立即满口应承,声称马上可以开发出IBM想要的操作系统。这就是盖茨的独特之处,他不像一些胆小的经营者,他们在没有把握的时候从来都不敢迎接挑战。当然,这似乎也是微软公司的惯用方式。在微软为阿尔塔计算机开发Basic程序时,同样也是在连机器都没有见过的情况下,便先承诺可以在8周的时间内完成开发工作。

    比尔·盖茨的另一个不同于常人之处在于:在与IBM公司签订协议后,他没有再次挑灯夜战,疯狂地去编写程序。原因是他很清楚这次与以往不同,开发这样的系统——在规定的时限内根本就不可能完成任务。于是,他找到一家已经完成了开发电脑操作系统这项复杂工作的公司,并用了5万美元买下了这套操作系统。然后,他开始昼夜修改,经过六周的改装后终于完成了,这就是大名鼎鼎的MS-Dos操作系统。在MS-Dos操作系统的基础上,后来微软又开发出了Windows操作系统,到今天为止,微软的操作系统已经占据了全世界90%的个人电脑市场。

    由此可以看出,盖茨并不是做软件的第一人,但是他能够知道顾客的需求,也就是他看到了未来广阔的软件市场。所以他另辟蹊径,通过扮演中间人的角色,联结双方的市场,创造出原本并不属于他的机会,使自己成为最终的获利者。

    而反观比尔·盖茨进攻中国市场的战略,他的逆向思维表现得更明显,并且为他带来了更广阔的市场空间。

    在中国市场,微软策略是先放任自流,当时甚至有人说微软有鼓励盗版的嫌疑。等到市场占有绝对垄断地位后再予以打击,他们在中国的销售成果非常不好,一直以来都是依靠打击盗版取得的销售成绩。微软不管是面对最重要的企业客户还是最关键的合作伙伴(PC厂商),都是以律师函开道作为基本销售模式。他们往往都是拿当地的知名企业“开刀”,因为微软的操作系统和应用软件已经是国人使用习惯的软件,微软往往售出就会获得丰厚的利润,赔偿外加购买正版软件的费用都是相当可观。

    比尔·盖茨为打击盗版推出Windows XP激活系统,众多盗版用户在系统升级后开始面对蓝屏、系统崩溃或者30天的期限。这让中国的盗版用户叫苦不迭。微软的Windows系统本来就是以安全性差而著称,平时的补丁不断,有时一天10个,如果微软在这些补丁中再加上SP2的防盗版代码的话,会令盗版用户防不胜防。这样一来,用户就不得不付出高昂的代价去购买正版软件。

    但是,比尔·盖茨的做法激起了国人的不满,他们指责微软的这种行为霸道十足、蛮横无理。盖茨不得不重新审视自己的方式,最终他在多次访华后逐渐改变了这样的方式。目前,盖茨另辟蹊径,采取合理合法的措施打击盗版。他改为向国家及地方的版权局进行申诉,要求企业停止使用盗版Windows产品,并不失时机地通过版权局向盗版用户表示,如果购置正版软件,也可以在价格上给予相应的优惠,优惠幅度甚至可以达到30%-50%。这是商业上极其高明的“借鸡生蛋”战略。这种策略既可以暂缓中国用户对其的不满情绪,又能够达到微软打击盗版的目的,可谓一举两得。

    微软还将WTO保护知识产权的策略应用于防盗版上,借助政府相关部门的力量清查盗版微软:微软多次联合中国的政府部门清查盗版市场,并且查封了多条盗版软件生产线,最终把反盗版的矛头直接指向盗版的源头。

    但是由于软件的价格高昂,微软即使通过整肃市场秩序,暂时为产品的销售扫除了拦路虎。但这些逆向思维所产生出来的“计策”也只能作为权宜之计,反盗版的力量对中国市场营销的影响只能是暂时的,只要微软不从实际上(价格高昂)解决问题,那么对中国市场的长远影响并不是很大。

    7.不断追求产品质量

    成功箴言:

    想要在市场上的众多产品中脱颖而出,那就要狠抓产品质量。良好的产品质量也是本着对顾客负责的态度,只有让顾客切实感觉到产品质量好,才能进一步扩大市场。没有最好,只有更好,这是微软对产品质量的承诺。

    在微软,追求产品质量的脚步一直没有停下来。当新的产品问世以后,对产品改进和更新的工作又开始了,微软所做的一切就是为了提高产品的质量,为顾客带来更多的便利。

    比尔·盖茨在商场打拼多年,对顾客和市场这两个要素看得十分重要。企业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顾客和市场,但是如何才能赢得顾客,获取更多的市场份额呢?那就是企业生产的优质产品。优质的产品就是市场的敲门砖,不但能够很快占领市场,还会让企业赢得一个好的名声,进而形成一个品牌。

    在很多中小企业,从企业建立之初就依靠一项技术生存,几年,十几年过去了,技术还没变,而企业也要寿终正寝了。而在微软,当一项技术取得领先以后,也标志着开始为下一项技术研发做准备了。所以,微软的员工从不满足于现状,今天的成绩只能代表过去,一切还要重新开始。这或许也是软件行业的特殊性,因为软件的更新速度要比其他的产品的更新速度要快,稍一懈怠,就容易被人超越。

    在计算机软件行业,软件的质量决定了谁是软件行业的主宰者。有人说微软垄断了系统软件市场,这句话也不全对,只能说微软在系统软件市场具有绝对的优势。说起微软的系统软件,其实微软也经历了十分曲折的道路,微软的系统软件能有今天的成就是微软全体员工共同努力的结果。现在,微软的操作系统以稳定、实用、功能全面和操作简单赢得全球用户的好评。从微软最初开发的磁盘操作系统(Dos)到现在刚刚问世的Windows 2008操作系统,可以说微软的操作系统经历了很多次的改进和更新,才有了今天如此实用的微软操作系统。细算一下,如果从最初微软推出的Dos1.0算起,到现在的Windows 2008,再加上与微软正式版一起推出的家庭版和企业版,微软几乎每一年就推出一套操作系统。由此可见,微软为提高自己的产品的质量,付出了多大的努力。

    不单是系统软件,其他软件也是如此。比如文字软件,你可以在搜索引擎(比如谷歌)中输入“文字软件”,然后按一下回车键,你会发现除了微软的Word以外,还有金山软件、Swishmax文字特效软件等,这也仅仅是在中国,就有几个软件公司与微软的竞争,如果把全世界与微软竞争的软件公司加起来,那一定是个的庞大的数字。所以说,微软在世界的软件市场上能够站稳脚,已经很不容易。在中国,2005年,微软的Office软件的市场份额是73.01%,比2004年提高了大约5个百分点。所以当你走进大中型企业的办公室,凡是用来办公的电脑,你会发现大都装了微软的Office软件。微软的Office软件以其优异的品质,强大的功能和便捷的操作赢得了我们的信赖。

    微软的Office软件能有今天的成绩,与微软员工的艰苦努力是分不开的。20世纪80年代末,微软决定进军办公软件市场,于是比尔·盖茨和他的员工开始了漫长的开发0ffice软件的道路。之前,美国办公软件市场被几家公司占领,莲花公司,Word Perfect都有一定的市场份额。初出茅庐的微软公司当仁不让,虽然以前并没有从事办公软件的开发,但是凭着微软员工不懈的努力,丝毫没有显示出落后的态势。

    微软的办公软件虽然上市比较晚,但是自从上市以后,就不断改进软件的质量。在1996年上市的MS—Excel中,增添了文件格式转换功能。在1999年上市的MS—Word中,用户可以自己定义常用工具栏,大大方便了专业人士的需要。此外,用户还可以在文档中插入超级链接,将Internet Explorer与MS—Word完美的结合在了一起。在2003年上市的MS—Excel中,用户可以实现多个表格的合并和拆分,这大大节约了用户的表格操作时间。

    现在,微软的办公软件已经占据了统治地位,但是比尔·盖茨和他的员工仍然没有放弃对产品质量的改进。微软的员工始终坚守这一信条: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如今,微软的用户已经习惯了微软办公软件的界面操作,对于微软在办公软件的更新也是十分期待。而在办公软件市场中,微软也能占得先机。

    然而,有的时候,或许是微软为了让产品更完美,免不了要推迟产品上市的时间。在2000年,预计上市的客户管理软件(Customer Relationship Management)在测试的时候,出现了一个小问题,用户在进行客户产品分析的时候,会给用户带来不便。当有关人员把这个问题上报给微软领导层的时候,微软的领导层马上做出表态,推迟产品上市的时间,让研发部门立刻着手解决这个问题。

    微软的用户都会感觉到,微软好像一直在他们身边。当微软的工作人员发现系统或应用软件的漏洞以后,会立刻公布这些漏洞,并把这些漏洞的补丁在微软的官方网站公布出来,以供用户下载。用户在使用微软的软件过程中,如果遇到了什么问题,可以反馈给微软,最后这些问题都会得到圆满的解决。

    正是微软优质的产品和良好的服务让微软赢得了更多的顾客。在微软不断发展壮大的同时,一些企业却在逐渐没落,这也正好说明了微软的过人之处。

    在微软的发展历程中,一直没有放弃对产品质量的追求,所以,微软的产品质量也随着微软的发展不断得到提高。

    8.深入调查,了解顾客需求

    成功箴言:

    企业生产产品,从某种程度上说也是在提供服务,所以就要认真倾听顾客的意见,了解他们的真实需求,要让顾客感觉到企业时刻都在关注他,这样才能赢得更多的顾客。

    比尔·盖茨认为软件是一个产品,而想让这个产品有销路,就要让产品满足顾客的需求。所以,比尔·盖茨很看重顾客需求,在微软的发展道路上,他也一直通过各种方式深入了解顾客的需求。

    除了微软的忠实顾客,比尔·盖茨还把目光投向了年轻的一代,因为未来是属于他们的世界,而微软想要让自己的产品符合顾客的需求,这些年轻人的意见也不可忽略。这些年轻人有丰富的想象力,微软的有些创新的灵感就来自这些想象力。微软为了准确把握未来市场的需求,也可以说是不遗余力。

    微软从事软件开发已经有几十年,在这几十年中,微软也摸索到了软件行业的市场规律,想要让自己的产品有销路,就要深入调查,与广大的顾客取得联系,了解他们的需求,进而成功地开发出顾客需要的产品。为了更好地了解顾客的需求,微软还曾经组织过软件产品的试用调查。当产品的测试版本刚刚上市的时候,微软组织了一个产品宣传会,很多新老客户都来参观,并且不断有人提出问题,微软的开发工程师,不但一一为他们解答了问题,还向他们详细介绍了这个新产品的信息。同时,聪明的微软开发人员在回答完他们的问题以后,还反过来问这些顾客:“您喜欢用什么样的软件?您觉得我们的产品在哪些方面还需要改进?”在这个互相问答的过程中,不但微软的顾客对微软的产品有了深入的了解,而且微软也知道了顾客的真实需求,起到了一石二鸟的效果。

    在宣传会要结束的时候,微软的工作人员请所有的顾客为这个软件的测试版本给一个综合评价,供他们选择的评价结果有3种选择,分别是优,良,一般。同时微软还欢迎每个顾客对微软的产品提出建议,如果顾客提出的建议得到采纳,那么微软会为他们精心准备一份小礼物。而顾客的这些建议也会在产品里面表现出来。

    最后,顾客的综合评价结果直接决定着新产品是否上市,如果顾客的满意率高,产品就会很快的推向市场。如果顾客的满意率极低,那么说明这个新产品存在着严重的问题,即使市场上需求旺盛,微软也不会把产品推向市场。比尔·盖茨知道,即使把这样的产品推向市场,用不了多久就会被市场淘汰。这就是适者生存,大自然的法则在计算机软件市场也同样适用。

    微软在Office软件产品方面,也曾经采取过类似的方法,打败了莲花公司。在应用软件方面,莲花公司进入这个市场的时间要比微软早,这样莲花公司就夺得先机,及早地占领了市场。最初,由于经验不足,微软开发的Office软件很不好用,往往一个简单的任务就需要好几步操作,给用户带来很大的麻烦,有的顾客甚至发誓以后再也不用微软的产品。

    很快,微软的Office软件上市不久就遭到了市场的“封杀”,比尔·盖茨知道这个消息以后,亲自挂帅上阵。他首先组织了一个市场调查小组,就目前微软Office软件存在的问题进行调查,这些调查小组的成员要深入软件市场进行走访调查,有时需要到顾客的家中或工作单位去调查,虚心听取每个顾客的意见。其次他把市场部门和开发部门有效地协调起来,因为顾客的意见是从市场部门得来的,而这些意见最终要反馈到开发部门去。最后,比尔·盖茨改变了软件测试部门的工作方法,以前的软件测试是一些专业人员来进行的,他们也懂软件开发工作,这些人测试的主要目的是看软件是否存在Bug,如果存在Bug,会使软件无法顺利运行。而对于软件操作和实用性方面,这些测试人员却无能为力。而改变以后的产品测试部门将会增添几个普通的员工,假定这些人就是微软的用户,这些人专门为新开发的产品“挑刺儿”。

    随着产品调查的深入,微软对自己产品的缺陷也有了比较深的了解,再加上微软对产品测试部门的调整,微软的Office原来的版本很快得到了改进。新的Office软件不但功能更强大,而且操作简单,一个简单的任务不再需要麻烦的操作过程,另外,微软的开发人员将Office软件中常用的工具以工具栏的形式罗列出来,用户只要轻轻一点,就可以获得相应的操作。不久,微软请一家调查公司做了一个市场调查,发现微软的Office软件满意度提升了一大截。同时,微软的Office软件销售量比原来翻了一番,这就是最好的说明。

    如今,产品的竞争就是质量的竞争,只有品质好的产品才能在市场站稳脚。品质好不但是性能稳定,最重要的是产品能够满足顾客的需求。在现在的软件市场上,软件产品琳琅满目,微软的产品却能够一直独占鳌头,深入市场调查,了解顾客的真实需求,这些才是微软制胜的绝招。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