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今解】
形禁势格,利从近取,害以远隔。上火下泽。
地理位置受到限制,形势发展受到阻碍时,攻击近处之敌对己有利,攻击远处之敌对己有害。火焰是向上蹿的,泽水是向低处流的,万事万物的发展变化莫不如此。
远交近攻这个策略最早由秦国的范雎提出,主要是针对多个敌人,防止他们结盟,以避免我方处于腹背受敌的境地。像这种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敌人,如果攻打其中一个,其他的敌人很可能会趁机坐收渔翁之利;所以为避免两面夹攻,可以先和远方的强敌进行联盟,以友好的假象蒙蔽之,将近处的敌人消灭之后才集中力量对付远方的敌人。
在此计谋中,与远方敌人交好只是假象,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交好。远敌也是敌人,进行战争只不过是早晚的事。所以说,与远敌交好,只不过是暂时的缓兵之计。周边的敌人一旦被消灭,那么与远敌交好的局面就结束了。
经过分析,我们便可得知施用此计的好处有哪些了。就远攻来说,不仅路途遥远,路上形势不可预测,想要取胜的风险很大,同时这种做法不仅劳民伤财,而且从战略的角度而言,舍近求远是不符合规律的。最后就算是侥幸取胜,由于距离的关系也无法实现占领,所以最后还是得撤军回来,没有实质意义。
而远交的好处则有这两个方面,其一,可以破除敌人之间的联合,使近处的敌人得不到远处敌人的支援,而降低攻击的难度,很容易取得胜利。其二,结交远敌,可以使其放松对我方的警惕,方便之后的攻击行动。
反之,我们从近交的角度来看,因为距离较近,双方肯定存在一定的利益冲突,就是暂时缓和,但他日一定会战。同时,近敌就在我们附近,不管怎么发展,他们都会对我方产生威胁。若是要想国势强盛,发展壮大,一定要消灭这个阻碍。
而近攻的好处则有以下三个方面,第一,进攻近敌,可以扫除我方未来发展的障碍,不断的壮大领地。第二,距离较近,方便力量集中攻击。第三,这样比较方便,不会劳民伤财,也不会给国家带来很多负担。
所以,必须弄清“远”和“近”的概念。简单说来,“远”和“近”大致有以下几个意思。
(1)就地理位置的角度来看,“远”指与我方距离较远的,“近”指与我方距离较近的。
(2)就利益关系来说,“远”指未来能获得的利益,“近”是指短期利益。
(3)就组织关系方面来看,“远”指组织的外部,“近”指组织的内部。
(4)就影响范围来说,“远”指只能间接掌控的人或事,“近”指可以直接控制的人或事。
战国后期,天下七国雄起争霸。任用商鞅进行变法革新的秦国发展迅速,国事逐渐强大起来。因此,秦昭王便开始实行自己的野心,兼并其他六国,独自雄霸一方。公元前270年,秦昭王想要攻打齐国。而谋臣范雎却认为此举不妥。因此向秦昭王进行劝说,并让他奉行“远交近攻”的策略,以攻打其他国家而取代攻打齐国。范雎说,秦国要攻打齐国,必先经过韩国和魏国,不仅距离遥远且途中变数不少。要是派大军进攻,可以攻下齐国,但是无法占领;要是派一般军队前去,则又无法取胜。
不如就先攻打实力不如齐国的韩国、魏国,然后慢慢向其他国家推进。同时,为了防止齐国与韩魏两国结盟给予帮助,并在攻打之前,便与齐国先结盟。从此之后,秦国推行着范雎的“远交近攻”的策略,拿下韩魏两国后,又向北攻打燕赵,攻克之后,为平定南方,攻下楚国,最后才将齐国灭亡。经过十年的征战,秦国终于实现了他的大一统。
两大之间,敌胁以从,我假以势。困,有言不信。
地处敌我两个大国之间的小国,当敌方胁迫它屈服的时候,我方要立即出兵援助,并借机把自己的势力渗透进去。对于处于困境的国家,只有空话而无实际援助,是不能取得信任的。
此计谋出自《左传》春秋时候的晋国所用的外交策略。假道伐虢是指假意向敌人借道(或借物、借机等)为名义,实际目的是为消灭敌方的计谋。
此计有以下三种含义:
(1)借水行舟。如果要完成一件事,但是没有完善的条件,那么就需要“借”助其他人所具有的条件。简单的说,借他人的水,行自己的舟。
(2)借机渗透。凭借一些机会,将自己的势力渗透到敌军内部。以一些好处麻痹敌人,以敌人感受不到危机,在敌方不知不觉中将自己的势力安排进行,以达到消灭敌人的目的。
(3)一箭双雕。在面对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敌人时,假意与其中一个较好,然后趁灭掉其中一个的时候,刚好创造条件连带的灭掉后一个。
假道从字面上看就是借路的意思。《左传·僖公二年》“晋荀息请以屈产之乘,与垂棘之璧,假道于虞以灭虢。”意思就说,晋国利用骏马和玉璧贿赂给虞国国君,假意较好,然后向虞国借路攻打虢国。最终连虞国也一起灭亡的典故。
春秋时期,实力强大的晋国想兼并两个较小的邻国虞和虢。但由于这两个国家十分交好,互为照应。如果有国家攻打虞,虢就会立刻派兵支援;若是攻打虢,虞也会派兵救援。正当晋国为此一筹莫展时,大臣荀息便上献一策。既使用离间计,拆撒这两个国家的联盟关系。而晋国便决定针对虞国的国君见钱眼开的弱点离间两国。根据荀息的建议,晋献公需要拿出屈产良马和垂棘之璧这两件心爱的镇国之宝,送给虞国国君。晋献公一听,哪里同意,执意不愿拿出自己的心肝宝贝。荀息说:“大王,这些东西只不过是用来离间两个关系的道具,也是暂时存放在虞国而已,等我们施计成功,就可以将其取回,并无任何损失啊。”听罢,晋献公只得配合行事。虞国的国君得到晋国宝物,十分欣喜,以为晋国是真心与自己交好。
于此同时,晋国不断的在虞、虢两国边境制造冲突,以此作为进攻的借口。在晋国准备攻打虢国时,便向虞国提出借道的要求,而虞国得到晋国的宝物,便同意晋国的此举。但是虞国大臣宫子奇却强烈反对此事,对虞国国君反复解释,不能陷入晋国的圈套。虞虢两国相邻而依,就如唇齿一样,若是虢国灭亡,接下来灭亡的就是虞国。而虞公却不以为然,他认为为了一个区区虢国得罪晋国这样的强国实在不划算。不久,晋国派出大军通过虞国进攻虢国,并且虢国没有得到虞国支援,很快就被晋国攻占了。
随后,晋国从虢国撤军时经过虞国,更是拿了不少宝物献给虞公。虞公十分高兴得到晋国的战利品。此时,带领晋军的大将里克,称患了重病,无法立刻回国,请求虞公准许其扎住在虞国附近,暂时修养。虞公对此不但没有怀疑,同时也很欢迎。几日后,晋献公亲自率大军赶去虞国并约虞公一起打猎,虞公不知是计,还亲自前去迎接。刚进山打猎没多久,就发现都城冒起了狼烟。当虞公率兵赶到时,虞国已经被晋军占领了。晋国就这样不费吹灰之力就拿下了虞国。
【古为今用】
实战1:“猪鬃大王”古耕虞的经营策略
古耕虞是中国近代史上有名的资本家。出生于山城重庆的他,祖上几代都是生意人。早年其叔祖父古绥之在此开了两家山货店,专卖重庆生产的特产货物,一家名为正顺德,另一家名叫同茂丰。这两家店除了贩卖当地的土特产外,还经营猪鬃生意,尤其是他家加工生产的“牛”牌猪鬃在当地很受欢迎。后来,家族生意落到古耕虞的父亲古槐青身上,将山货店改名古青记,但仍以猪鬃出口生意为主要业务,而猪鬃的品牌也从“牛”牌变成了“虎”牌,其标志也由“虎”取代,意喻着生意龙腾虎跃,虎虎生威,长久不衰。
在清末明初的时候,中国因为受到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沦为了半殖民地版封建国家,在华列强用武力让清政府与其签订了丧国辱权的条约,以此干涉中国的内政和经济贸易。中国想要向国外出口猪鬃,就必须通过英国洋行的同意。英国洋行在中国的领地上横行霸道,而且还常常敲诈勒索中国商人,稍有不从就还以颜色,经常利用中国商人不懂外语或是国际贸易规则坑害中国商人。
面对这样混乱的生意场,为了避免受到英国洋行的欺辱,古耕虞从小就被古槐青送到上海圣约翰大学学习洋文。古耕虞不仅认真学习了外国的经济学说,而且还做了认真的研究。在其他的知识方面还进行了广泛的涉猎,如法律、保险等。尤其是西方先进的企业管理知识,让古耕虞收获颇丰。
学有所成后,古耕虞继承了父亲的山货店,而且很快就成为了重庆山货行业的领军人物。虽然古耕虞的山货店在当地很有影响力,但是鉴于民族资本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一边受到国内封建保守派的压迫,一边受到外国资本主义的歧视,依然要忍受英国洋行的压迫。见此状况,古耕虞下定决心一定要从英国洋行的控制中摆脱出来,与其他国家进行自由平等的贸易合作关系。通过一番盘算,古耕虞发现,只要摆脱英国洋行的剥削和压迫,山货店的利润就可以增加30%。只不过,摆脱洋行的控制,可不是那么容易的。那时,英国洋行不仅拥有猪鬃生意绝对的控制权,而且仗着不平等条约更是气焰嚣张。要是处理的不好,别说摆脱控制了,连原有的利益都有可能保不住。面对这样复杂的经济形势,古耕虞开始慢慢琢磨,既然近攻不行,那就远交,以此来慢慢摆脱英国洋行的控制。
古耕虞私底下一边慢慢准备,一边暗暗得等机会。终于在1927年底,古耕虞等来了属于他的机会。两个来自美国并且号称“猪鬃大王”的孔公司的商务代表来到了重庆。以代表公司前来查看猪鬃生产和进出口情况为借口,实则是特意前来联系虎牌猪鬃的制造方。因为虎牌猪鬃在美国十分畅销,但是美国从英国洋行手中拿货,常常因为其所给价格过高而导致利润过低。所以,美国公司打算撇开英国洋行,直接与中国虎牌制造商进行接洽。
由于在中国人生地不熟,这两个美国人可是费了一番功夫才找到古耕虞。他们见到古耕虞后,当这个土生土长的中国人用流利的英语给他们介绍了产品的生产制造过程时,这两个美国人十分吃惊,没有想到这个虎牌制造商的管理人是这么的有才华。经过几个礼拜的交往,双方才有了更深层次的了解,在此同时,这两个美国人才对古耕虞明说了他们前来的意图,想绕过英国洋行,直接从古耕虞中进虎牌猪鬃的货品。
听到这个消息,古耕虞心中大喜,因为这正是他许久以来的想法,但是他并没有从脸上表露出欣喜的样子,而是很淡定的与对方做进一步的交谈。只有完全明白对方的想法,才能相信他们,并说出自己的心里话。经过一番打探,古耕虞对他们说出了自己的担心,因为英国洋行已经控制了中国的猪鬃市场,虽然双方都想直接进行合作,但是这样肯定破坏了英国洋行的利益,他们一定会横加阻扰。两个美国人对此也很是在意,毕竟双方都有这样的顾虑就不算小问题。但是,古耕虞没有病急乱投医,而且依旧做自己的生意,可一到晚上,他就埋首书卷,不断分析研究如何才能解决英国洋行所带来的困扰。就在一天晚上,古耕虞正打算脱衣睡觉时,突然想到一个主意,在慢慢将其清晰后,他觉得这个正是解决目前所面临难题的好方法。
第二天,古耕虞就通知两个美国人前来自己的住处,自己已经想到对付英国洋行的办法。古耕虞将自己的想法告知两个美国人后,两个美国人都表示方法可行,只要双方遵守这样的规定并一起保住这个秘密,依计行事定能成功。于是,双方达成了协议,美国公司不再从英国洋行进货,而古耕虞的山货店也不将猪鬃产品交给英国洋行代为交易,以此逃避英国洋行利用中介人的身份对双方进行压榨。这一切都是背着英国洋行秘密进行的,毕竟计划还在初步实施阶段。
不久后,古耕虞就向美国销售了自己的第一批虎牌猪鬃产品。这次的猪鬃产品不仅没有有虎牌的标志也没有使用山青店的标识。只是用了“LT”作为标识。古耕虞利用两个简单的字母做标识,一来是为了低调行事,掩人耳目,二来是为了计划万无一失,连同送货的船员都用了化名。
为了不让英国洋行发现这种情况,古耕虞一边私下售卖,一边还将自己小部分的猪鬃交给洋行代理。并且当越来越多的猪鬃直接流入美国市场时,古耕虞提供给英国洋行的猪鬃产品也越来越少。当英国洋行开始注意到这种情况时,古耕虞常常给出不同的理由以予搪塞,最后实在是被英国洋行追问的紧了,古耕虞就直接以货源减少为理由进行回应,英国洋行对此也毫无办法。
过了很长一段时间,美国市场的猪鬃产品已经被古耕虞的虎牌猪鬃占领了。这种情况下就算英国洋行知道了实情,也无力改变这样的状况,于是古耕虞完全停止了与英国洋行之间的猪鬃产品的代理,终于完成了虎牌猪鬃绕开英国洋行,直接与美国进行交易的愿望。英国洋行在得知实情后,立马进行了调查,才发现原来虎牌猪鬃早就与美国公司建立了密切的合作,洋行要想抵制虎牌猪鬃也无计可施,毕竟虎牌猪鬃已经完全占据了美国市场,同时还有美国的公司为其撑腰。也只能干瞪眼,看着古耕虞把自己的猪鬃生意越做越大,生意越来越兴隆。此时的古耕虞也已经成为中国历史上大量出口猪鬃产品的第一人。
在本实例里,古耕虞使用的就是“远交进攻”,面对英国洋行这种强敌,古耕虞在其控制之下无力反抗,如果要正面进行冲突,必然达不到自己想要的目的,而且还会让自己受到很大的损失。所以,在美国公司找到古耕虞的时候,古耕虞利用与美国公司联手合作,合力抵制英国洋行。经过精细的计划,终于打破了英国洋行买办的控制地位。在此,和英国洋行的买办之间的竞争就是“近攻”,美国的孔公司进行合作就是“远交”。古耕虞利用“远交”的计谋战胜了英国洋行这个“近敌”,不仅摆脱了英国洋行的控制,最终占领了全美市场,在世界猪鬃市场上占有重要的位置。
激励竞争的时代,企业经营者为了使企业立于不败之地,对于不同的竞争对手会施以不同的策略,在此“远交近攻”就算一个不错的计谋。虽然敌人不分远近,只要是敌人,就具有一定的威胁。但是近处的敌人更具有危险性,所以利用恰当的手段先消灭近处的敌人是很有必要的。远方的敌人可以先稳住,不必立刻与其对立。所以这个计谋可以看做是:企业经营者在进行市场拓展时,觉得周边敌人对自己的威胁大于距离较远的敌人时,可以想方设法与远方威胁不大的敌人进行友好合作,一起向处于自己周围的敌人进行攻击,并且将其消灭,让自己的企业在各种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
相较而言,像这种政治和外交手段所带来的好处,有时堪比军事暴力手段的运用。“远交近攻”这是一种与外部交涉来使自己获利的手段。利用与较远的国家进行友好联盟,同时瓦解敌人的军事同盟,为维护自己所得利益,联合较远国家对较近国家进行攻击。所以,我们在现实生活中为了实现自己的战略目标,可有受制于目前条件或是敌人的压制时,就应该先解除较近的威胁,不能越过较近的敌人而攻打较远的敌人,这样很容易得不偿失。
如今这个时代,这个计谋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现实生活中的各个方面都有着广泛的应用,尤其是在国际政治和外交等涉外事务中。在商业领域,这个计谋可以看做是企业为了发展和拓展市场,面对很多的竞争对手,可以详细分析实际情况,联合远处的竞争对手,在一定的共同利益下联手攻取近处的市场,在友好交往的外衣下麻木对手,顺势也将远方市场攻下。也可以表现企业经营主,为了长远发展,在非自己擅长的领域进行跨行经营。在现实的学习和日常生活中,为了未来的发展,必须和同学、朋友、敌人打好关系,不断的联合可以帮助自己的人,用实现自己的目标。
实战2:聪明人巧计买房
一个商人想要以5000美元的价格卖掉自己的房子,便在报纸上刊登了卖房信息。不久之后,就陆续有人等门,表示自己想买房,但是这群人大多给出的价格在3500美元至4000美元之间。
当商人正与愿意出4000美元买房的人商谈的时候,突然出现了一个人表示自己愿意多出500美元,既4500美元来购买这所房子。当即表示愿意先付500美元的定金。对于这个人所出的价格,商人表示很满意,当即就表示愿意将房子买给他,也让其他买主另寻其他房子。只要这位买主付清所有的购房款,那交易就算完成了。
可就当所有买主都认为此房已售的时候,这位买主久不登门完成交易。这时,让这位商人有些着急,便主动联系到了这个买主,谁知这位买主却说:“我的夫人觉得在其他地方能买到更便宜的房子,这个房子的价位有点高。要是你想我们买下房子,那就要再讨论下价格了。”
听到此话,商人暗自叫苦,本以为可以顺利将房子卖出,谁知道又来这么一茬。而其他买主都以为此房已售,又不能再找他们看房子,那样价格也卖不上去。所以商人只得与这位买主进行谈判,以抓住最后的卖房机会。最后,这所房子以3000美金的价格卖出。
这位买主先以高价在竞争中胜出,赶走了其他的竞争者。然后,又以自己是唯一购买者的身份与商人进行讨价还价,不断地施加压力,让商人以低价卖给他。这种先战胜对手,再战胜卖方的手段,在商业领域中,也是假道伐虢之计的具体表现。
“假道伐虢”实际上是一种假意示好,实际攻击的计谋。面对劲敌,如果正面冲突一定会给双方带来损失,如果借用其他名义,在恰当的时候,将自己的势力渗入到敌人的内部,这样就可以达到自己歼灭敌人的目的。在本实例中,买房子的那个人先对商人故意友善,表面上自由愿意用4500美元购房子,但是一旦将商人其他的买房者赶跑之后,立刻过河拆桥,不断的压价,将自己的最大利益放到最大。用最小的代价,买到了自己需要的房子。
从古至今,史书记载了无数的政治家、军事家利用“假道伐虢”这个计谋争权夺利,进行战略部署。在当前的社会生活中,这个计谋也依然得到了广泛应用,同时随着时代的变迁也有了更多的衍生。例如在商业领域,很多企业经营者在本企业没有需要的技术时,就寻找实力较强的企业要求进行合作,利用对方的先进技术和高效的管理模式来发展本企业,或是通过技术兼并的手段通过吞并小企业来壮大自身实力。而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与其他人交往的过程,在自己处于弱势的时候,借助一个合理的要求,寻找实力较强的人进行联合,借助他人的力量达成自己的目的。
荀子曾在《劝学》中讲到:“君子性非异也,善假于物也。”君子的品性和普通人没什么不同,就是比较善于借助外物的力量罢了。其实这就是“借”的智慧,以他人之力充实自己。所谓人无完人,一个人并不是什么都擅长,必然有不擅长的地方,这就需要在人际交往中,扬长避短,取他人之长,补自己所需,以此来充实自己的实力,这样的做法十分妥善的。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