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今解】
借局布势,力小势大。鸿渐于陆,其羽可用为仪也。
借助别人的局面布成有利的阵势,兵力虽少,但气势颇大。鸿雁在高空飞翔,全凭其丰满的羽翼助成气势。
树上开花原意是指本来树上没有花,后来人们自己把各种各样的假花粘在树枝上,假花在真树的映衬下,让人真假难辨。应用在军事中,一般是自己实力处于弱势时,借助其他方面的力量或是因素,虚张声势,使我方看起来实力强大,已达到威吓敌人目的。
树上开花中的“树”指使我方壮大势力的东西,可能是优势的客观条件、别人的势力、或是某些有利因素等。所以,当我方的“花”还没有归宿时,就要借“树”。“树”对“花”来说是一种依靠,所以一定要先将“树”认真选好,而“花”也要精巧,亦真亦假,以便更好的隐藏自己。
此计有以下含义:
(1)借局布势。当我方力量处于弱势时,不能形成强大的势力,而我方就必须借助别人的势力,来壮大自己的声势,以免被敌方趁机扼杀。
(2)虚张声势。利用假象,掩藏自己弱小的实力,让敌人无法辨清我方真实情况,以此来威吓敌人,此处借的是别人着实的势力,来张我们虚假的势。
(3)求之于势。利用现成的客观条件,引导事情的发展方向。尽量往我方需要的方向引导,这样就可以达到我方的目的。《孙子兵法》里曾说:“故善战者,求之于势,不责于人,故能择人而任势。”
战国时期,燕国内乱时,齐国曾派兵攻打,使燕国局势更加雪上加霜,燕昭王一直将此仇记挂于心上。但由于两国实力悬殊,燕国只能隐忍,而乐毅建议燕昭王与赵、秦、魏、韩四国组成战略联盟,如此一来齐国就能攻下。
公元前284年,乐毅受燕昭王所托,以上将之职带领五国联军攻打齐国。五国联军势如破竹,连续攻下齐国的七十座城池,而赵、秦、韩、魏四国见好就收,各自占领了几座城之后,就撤军而回了。但是乐毅不灭齐国誓不罢休。燕军在乐毅的带领下,继续进攻,不但攻下齐国的都城临淄,还弄得齐愍王逃到了一个小城中,燕昭王对此很是满意,不仅奖赏了士兵,还加封了乐毅为昌国君。
而此时的齐国也只剩下莒城、即墨两座小城没有攻下,而齐愍王还在莒城中。乐毅随后改变了军事策略,他想利用围困的方式逼城中百姓主动投降。这一围困就围了三年,城中的守军早就散了,民心也越发的涣散,如此一来,燕军破城之日也就快了。
但就此时,燕昭王误食丹药猝死,太子即位后为燕惠王。这个燕惠王对乐毅的主张都很排斥。因为之前还是太子时,就曾因向燕昭王告发说乐毅要自立为王,反被燕昭王赏了一顿鞭刑,从此之后,燕惠王就对乐毅越发的不满。当他即位后,本来就反对乐毅的军事主张,而大将骑劫此时又正好向他告发乐毅攻下齐国,是想要自立为王。一怒之下,他就将乐毅调回,更换了燕军主帅,让骑劫担当元帅一职。乐毅自知回去难逃一死,就悄悄逃到了赵国。
莒城、即墨里的军民们听说骑劫代替了乐毅,而且这个骑劫还是一介莽夫,大家又重新燃起了胜利的希望。随后,大家积极准备抵抗之事,大家推举了田单为守城将军,由于田单能力突出,很快就带领大家做好了迎敌的准备。
骑劫上任后,立马改变了乐毅的军事策略,下令将士们准备主动发起军事攻击。而成立的百姓在田单的率领下击退了燕军凶猛的进攻。面对多次进攻均告失败的战果,燕国士兵不仅伤亡惨重,而且士气低落。
田单为了鼓励城内的百姓军士的势气,还叫人扮演天师,不仅让城内军民日夜跪拜,就连自己在发号施令时,都会先向其祷告。不久城内就传开了,说是天都站在齐国这边,帮助齐国。而城外的燕军由于连续进攻士兵,各个都很郁闷。而且田单还到处散播谣言:燕军只要将齐国俘虏的鼻子割下,齐人就会受到惊吓而主动投降;如果燕军将齐人的祖坟挖了,齐军就会丧失抵抗意识主动投降。燕军不知是计,就照着谣传去做了。被城里的百姓知道了燕军如此暴戾,各个气愤不已,纷纷表示要和燕军血战到底。
而且田单又派城中富商投降以此用金银贿赂燕军,求他们放全家老少一条生路,以此示齐人之弱。燕军信以为真,认为不久齐人就会开城门投降,因此也就放松了戒备。
在用计迷惑敌人时,田单也积极进行备战。由于兵力过少,田单在城中聚集了1000头牛,自创了一个火牛阵,做好进攻准备。
一天晚上,田单突然带领着城中军民对燕军大营进行了突袭。首先用火牛阵开路,在牛身上挂满了各种颜色的布,还在其角上绑上了匕首,牛尾巴上绑着浸了油的麻布,点燃后,牛因为害怕,疾奔向燕军大营,并且在营中四处乱撞。田单挑选出的壮士各个脸上画满了图纹,裸着上身,拿着大刀跟在牛后面,城里的百姓都在一边助阵。
燕军士兵醉酒中看到这一幕,都以为天兵下凡,都吓的四处逃窜,齐军则在火牛的掩护下,趁乱杀敌,将大半燕军斩杀于帐下。而骑劫打算趁乱逃走,却被田单逮个正着,并被齐军斩于马下。燕军经此一战,势力大减,齐国因此士气大振,相继收复失地,最终得以复国。
乘隙插足,扼其主机,渐之进也。
乘着空隙插足进去,设法控制敌人的要害,这必须循序渐进。
从字面意思来看是指客人到主人家里,主人反而受到客人的招待。其引申意为当我方处于不利地位时,应当积极采取措施,主动进攻,化被动为主动。在军事战斗中,处于客位就意味着自己被别人压制,处于不利地位,要想能够摆脱困境,就必须掌控全局,进到主位。
在古代,古人对反客为主之计就有很多运用。《十一家注孙子》中说:“我先举兵,则我为客,彼为主;为客则食不足,为主则饱有余。若夺其蓄积,掠其田野,因粮于敌,馆谷于敌,则我反饱,彼反饥矣,则是变客为主也。”运用此计谋一定要注意不可杂乱无章,一定要有计划,步步为营。先想办法处于客位,然后再伺机而动。然后在主人的不知不觉中,将自己的势力扩散出去。最后时机成熟时,就可以变被动为主动,坐上主位。
本计的含义有以下几种:
(1)喧宾夺主。在我发被对方压制时,一定不能急躁。一定要先站稳脚跟,然后再趁别人不备,伺机踢别人出局,取而代之。
(2)先发制人。在我方和敌人在战场上相遇时,可以先主动出击,牵制敌人的进攻,这样一来,就算我方势力处于弱势也会有可能取胜。
(3)转攻为守。两军对阵时,主动攻打的一方可以看做是客,而处于防守的一方可以看做是主。所以在对战中,我方可以积极防守,充分利用身边的自然条件,达到打败敌人的目的。
“反客为主”来自于“变客为主”一词,最早出现于唐代《唐太宗李卫公问对·卷中》一书中,原文内容是:“臣较量主客之势,则有变客为主,变主为客之术。”而《三国演义》第七十一回中也出现了“反客为主”一词,原文是:“(夏侯)渊为人轻躁,恃勇少谋,可激动士卒,拔寨前进,步步为营,诱渊来战而擒之;此乃反客为主之法。”“由此可以看出,反客为主在战场上就是将不利条件转为有利条件,然后主动改变计谋,从而在战争中处于主导地位。当反客为主作为一条计谋使用时,就是要求趁别人不注意,把握了敌人的关键部门,从而将敌人排挤出去,取得敌人的领导权。
东汉末年,董卓挟天子以令诸侯引发朝野不满,多股势力起兵讨伐,后结成联盟,而袁绍因出生名门被推荐位盟主,韩馥作为冀州牧,曾参与讨伐联盟,与袁绍是盟友。后联盟解散后,虽然袁绍影响力扩大不少,但是地盘仍是那么大,这里不属于富饶之地,不仅地窄人稀,而且还缺少粮草。袁绍对此事头疼不已,只有四处借粮来缓解自己的处境。韩馥得知袁绍缺粮,便从冀州运了大批粮草送给袁绍,助他度过难关。
可是袁绍却有了另一份打算,觉得整天靠别人接济这怎么能长久呢?问题还是没能得到实质的解决。后来谋士逢纪进谏,建议袁绍直接夺取冀州,冀州尚属富饶之地,定能解决粮草的后顾之忧。可袁绍觉得这样对不住韩馥,上次韩馥还主动帮助自己解决粮草问题。如果自己这样岂不是忘恩负义。见袁绍犹豫不决,逢纪又说:“明抢不行,我们可以暗夺。”随后,逢纪就将计谋具体安排告诉了袁绍。袁绍听完,说道:“果然是条极好的计谋,不仅可以不伤情面,又可以助我夺取冀州。”
于是他按照计划先写了一封书信,派人送给幽州公孙瓒,要求联合攻打冀州,获利后五五分。公孙早就想攻打冀州立即修书给袁绍表示同意结盟。接着,袁绍派人前去冀州给韩馥通风报信,使者见到韩馥,神情严肃地说:“公孙瓒谋划着联合我家主公一起攻打冀州,而我家主公念在与大人多年的交情上,拒绝了公孙瓒的提议,还劝说公孙瓒放弃攻打的念头,可是公孙瓒不听劝告,执意独自来犯冀州,还让我家主公不要多管闲事。我家主公见朋友落难,不会坐视不管,可又怕未表明来意突然引兵前来会引起误会,所以特让我前来告知。”使者见韩馥听到消息后神色紧张,又继续说:“大人如有担心不测,何不请我家主公出兵相救?”韩馥听到后觉得可行,就修书一封交给使者带回。意思是说自己愿意与袁绍结盟,并请袁绍带兵前往,共同抗敌。
袁绍欣然前往,带着自己的谋士和士兵进了冀州后,作为客人,表面上尊敬韩馥,实际上不断插手冀州的各种失误,还安排了自己的亲信到各个重要部门就职。直到有一天,韩馥发现自己的命令都要得到袁绍的首肯才能实施,这才明白自己已经被他取代了。他虽然后悔自己当初引狼入室的行为,可又害怕袁绍对自己不利,就伺机悄悄投奔陈留太守张邈去了。
【古为今用】
实战1:被酒商利用的总统
早在上个世纪50年代,法国著名的白兰地酒在欧洲市场上销售业绩就非同凡响。可当白兰地酒进入美国市场后,不管法国公司如何进行宣传,包括在媒体上投放广告,白兰地酒依然没有得到美国人的关注。而且白兰地酒的销量一直不佳,这令公司的高层很是心急。迫于无奈的公司只能面向社会公开征集营销方案,并承诺一旦采用必有重奖。
一天,一个自称是营销专家的人找上门来,表示愿意向该公司提供一个营销方案,公司高层许诺如果效果很好,一定给予重奖。这位营销专家称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将会迎来自己67岁的生日,如果贵公司在他生日当天赞助一场生日会,同时赠送两桶高档的白兰地酒给他,一定能够吸引美国民众的关注,而且他们关注的焦点一定是你们送了什么样的酒。
白兰地公司对这个方案很是满意,并支付了大笔奖金给他。随后,白兰地公司通过当地法国领事馆向美国国务卿送了礼单,并表示在总统先生生日当天该公司还会赠送两桶窖藏了67年的法国白兰地酒。这家公司还通过媒体报道了此事。
在总统先生生日的当天,很多人聚集在白宫门口,当四名身着宫廷服饰的法国青年将酒抬进白宫时,人群沸腾了,大家关注的焦点就在那两桶窖藏了67年的白兰地酒上。
从那以后,白兰地酒开打了美国的市场,这种总统都喜欢的法国酒受到了美国民众的追捧,白兰地公司也获得了丰厚的回报。
无巧不成书,有一名出版商也曾利用总统为自己出版的图书做广告,不仅市场反响很好,而且还获得了很多利润。
这个不知名的出版商,本来没钱做广告,因为他的钱全投进了图书出版事业中去了。有天,他在电视上看到美国总统对一家公司赞不绝口,转念一想,为什么我的书就不能从总统口中说出来呢?于是他调查研究总统的喜好后,寄了一本符合其口味的书给他,并在随后一段时间内找人打听总统有没有翻看那本书。后来他得知总统不仅翻看了他的书,还随口说了句:“这本书写还挺好的。”这可乐坏了出版商,就把总统的这句话加印在了书的封面上:“总统先生读完后觉得很不错的一本书。”不久之后,这本书的销售量就上升了,随后就销售一空,这本书的成功也改变了出版商的困境。
没过多久,这个出版商又印了一批新书。他和上次一样,给总统寄了一本书,然后托人留意总统对书的看法。总统因为上次的事件后心存不满。当他看完这本书后,故意说道:“这本书写的实在太糟了!”出版商一听,立即在新书上又加印了这样一句话:“总统先生认为很糟的一本书”这批书上市后,很快销售一空。
后来,这位出版商又出了一批新书。他再一次的将书寄给总统。经过前两次的事情后,总统这次学乖了,没有发表任何观点。出版商得知后,在这批书上加印了这样一句话:“总统先生都不知如何评价的一本书。”随后,书又很快卖完了。
这位出版商将书和总统两个看似毫无联系的东西结合起来,在利用总统免费为书增加知名度的同时,也为自己争取了丰富的利润。
法国白兰地酒借着总统过生日打开了白兰地酒在美国的市场,从此白兰地酒在美国不仅知名度上升,带来的经济效益更是不少;那个出版商利用总统来卖书,不仅每次都可以将书卖光,同时也扭转了自己不利的局面。他们两个都是利用树上开花的计谋,借助别人的势力,提高了自身的知名度,增加了销售量,提升了品牌的市场竞争力。而法国白兰地在欧洲市场的成功说明,要想运用树上开花计谋,首先本身得具有一定的实力。自己的产品得经受的住市场的考验。如果在本身就毫无实力可言的情况,还借助名人或是专家进行宣传,这只能让消费者觉得上当受骗,也不能带来经济效益和美誉。
书籍与其他的消费品不同,就像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样,每个人对书的中内容的评价都是不一样的。所以说在实例里,无论这个总统给这本书作出怎么样的评价都是可行的,而这样就给出版商可趁之机,无论什么样的评价都可以拿来做广告。所以,文化商品我们是要另外的标准来看的。但这并不是表示书籍可以用低俗或是不健康的内容来吸引消费者,只是表示文化商品的评判标准不是和一些商品一样,好就好,不好就不好。文化上好与不好都是不绝对的,多元化视角的存在,令很多观点是不能以偏概全的。所以,作为文化商品的出版商就应该利用身边各种条件来为图书做宣传都是可行,不断的提高自身软实力的同时,也提高市场竞争力和占有率。
树上开花这个计谋想要运用的好,主要有两种方法,一是自身巧布阵,而是灵活借助其他条件。在古代战争中,由于处于冷兵器时代,古代的军事大家们利用智慧创造了一些阵法,八卦、长蛇等。这些阵法运用在军事中,主要是便于进攻和防守,而且敌人如果不懂阵法的门道,就很容易被迷惑,在战争中一定处于挨打的地位。所以,运用的阵法要时时创新,如果敌人同时摸清了门道,那么就很容易失败,这样取胜的关键就是所布阵法要能迷惑敌人。
由此看来,树上开花的计谋是不能随便使用的,而且这个计谋主要依靠的还是使用者本身的实力。如果实力太弱,则应该通过自身努力不断增强,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如果实力很弱,不对自己进行锻炼,反而只将希望放在借势上面,那也很容易遭到溃败。如果竞争对手和自己的实力旗鼓相当,那么我们通过借势,有时还可以达到不战而胜的效果。所以,在具备一定实力的基础上,利用树上开花这个计谋,通过借助更强大的势力,想对手施以压力,能减少很多自身的精力和时间。但是一定要注意创新,避免利用俗套,这样敌人就会识破计谋,对我方进行更猛烈的打击。利用过时的方法来借势,不仅不能壮大自己的实力,还会将自己的弱点暴露在敌人面前,这是在使用时一定要注意的。
实战2:塔克曼的股票经
闻名世界的著名投资人塔克曼也是美国华尔街一家大型投资公司的经理,在上个世纪90年代的时候,美国经济动荡,股市也随着大跌,但是塔克曼所在的公司不仅没有收到影响,还不赔反赚,净资产增长了12.5%,而根据调查统计结果显示,1985年到1990年这五年时间内,塔克曼公司的净资产增长率高达135%。在当时华尔街所有的投资公司中处于第一的位置。而且他的个人资产也相当可观,高达8亿美元,是少数靠股票发家的富豪之一。
塔克曼在股市赚的盆满钵满,很多人都以为有什么技巧或是秘密,其实是没有的。要说真有什么技巧,可能就是塔克曼一直奉行的“稳”字。其他股民可能会既想从这支股票里获得利润,又想从那只股票里获得利益,将自己的注意力分散于不同的股票上,而塔克曼则与这些股民不同,他会在仔细研究后选择一支股票,然后在持有三年时间后才会决定抛售还是持有。这样专心放在一支股票上,如果购买的股票价值上涨,也能因此大赚一笔。虽然将资金专门集中投资一支股票的风险较高,但是相较而言,如果资金分散在很多股票当中,就算是股价上涨,也赚的不多。像塔克曼这样虽然高风险,但是高回报,有时他要是下手准了,股价涨起来,直接就能成为这家公司的大股东,间接管理公司,让公司为自己挣得更多的利润。这是一般人都很难感受到的成就感。
根据塔克曼这么多年的投资经验,他总结出如果要购买上市公司股票一定要注意三点:一是要选择信誉良好的公司,或是在公共信用评定机构获得良好评价的公司股票。二是,股票的发行公司经营正常,有大量的流动资金可支配。三是股票的风险系数较低。有时候,看一家上市公司的股票是否值得购买,也可以参考这家公司的高管有没有持有大量的股票,如果有则说明公司发展良好,如果没有,则要小心,这支股票可能存在较高的风险,回报率可能过低。
如果一支股票能满足以上所有的条件,那么根据市场规律来说,它的价格一定很高。在高价位买入股票是存在很大风险的,也是不理智的。当塔克曼在处理这样的股票时,他一般都会选择等待时机,等其受到某些突发事件影响下跌后再买入。
1990年秋天,塔克曼看中了一家桂格麦片公司的股票,可是由于公司再当地声誉很好,而且很有发展潜力,所有这家公司的股票价格一直居高不下。可随后《新英格兰医学学报》中的一篇报道指出此前一些麦片号称可以降低胆固醇的宣传内容失实。这个说法引发了所有相关公司的股价集体跳水,其中这家公司的股价从50美元降到了40美元。塔克曼立即下手,买进了大量股票,并且一跃成为了该公司的大股东。之后,塔克曼利用各种媒体和系列的公关活动,换回了名誉还树立了良好的企业形象,该公司逐渐摆脱了此前的阴影,又回到了快速发展的轨道上,随后该公司的股票价格又涨回了50美元,塔克曼以此也获利不少。
之后,塔克曼又控股了很多公司,不断累积财富的同时,也在业界树立了良好的口碑。
塔克曼利用股票投资从而成为公司股东,进一步控制公司的发展这是在商业领域很普遍的“反客为主”计谋的使用。虽然大家都知道股票投资是一种利用资本进行的投机,但是塔克曼却通过自己多年的经验总结出了这个投机的规律,并且能在动荡的股市中实现只赚不赔,很是厉害。从他总结的结论来看,股票投资不是一种随机行为,而是要经过分析,筛选才能进行购买的行为。比如详细了解股票发行公司,包括公司的概括,运营情况,同时还要看这个公司的发展前景如何,这样才能选中一支优质股。但是如果只是投资,那就是客人。主人怎么说,客人只能照办。但是当一家企业发展很好,主人不懂经营的话也只能给企业带来负面影响。所以如果公司前景看好,就要反客为主,利用不断发展公司来获取更多的利润。如果懂得企业的运行之道,在股市低迷期间就可以趁机抄底,并购一些公司,然后再对公司实行改造,重组资产,盘活资本,将这样一家公司好好经营,就能换取很多的利润。也只有通过这样的方法,我们才能长久的控制一家公司,并利用其为我们的赚取更多的回报。
作为一条计谋,也可以在战场上对敌人使用。但是这样一来,我们运用这个计谋就要相应的做一点变化。因为在战场上,我们无法与敌方直接接触,不能大规模的安排自己的间谍,也没法进入敌人的内部进行渗透。但是,在战场上,要分出谁是主,谁是客很简单,一般掌控了主动权的就是主人,处于支配地位,而客人一般都处于被动的地位处于弱势地位。如果我方在实现反客为主,就一定要抢夺现场有利条件,让自己处于优势地位。除了占据有利条件外,如果我方没有处于较为有利的条件下,就要想方设法把敌人的有利条件转换为不利条件。比如说,我们和敌人在水上碰面,要进行水战,这时候敌人有很善于水战,我方又不善于水战,这时,我方就可以诱敌深入,把敌人引到岸上将其歼灭。或是挖一个水渠,将水引流,敌人深陷沼泽无法自拔,这也是利用条件转换反客为主。
在现代社会中,反客为主在经济和政治领域都运用广泛。就商业领域而言,在一个大型的商业集团中,商业伙伴可以通过不断的购买该公司的股份,从小股东超越之前的股东,成为公司新的老板。在政治领域方面,一个政客可以利用利益收买他人或是不断的安排自己的亲信到对手的关键部门,最终利用这些条件,反客为主,取代对手在该地区的统治。将反客为主的计谋用于竞争中,不仅可以增加自己的实力,而且可以在竞争中提升自己的优势,获得更强的地位。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