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时,此次董事会还审议并通过了《关于在新疆乌什县设立果业公司的议案》,即公司董事会决定将在叶城建厂改为在乌什投资建厂,上一条1500吨果酱生产线加工鲜杏,该项目投资总额约11956.4万元,其中固定投资约5 456.4万元,流动资金约6500万元,上述投资资金来源:公司自筹资金。该项目预计于2008年6月正式投产。
2007年11月1日,中粮集团总经济师、中粮屯河董事长郑弘波、中粮屯河总经理覃业龙率队拜会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司令员华士飞。《企业忠良》杂志评论称,这“标志着中粮集团与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合作正式揭开了序幕,标志着中粮在新疆的发展开始了新的篇章!”
2005年7月8日的新闻发布会上,宁高宁以饱满的热情说道:“中粮的事业就是新疆的事业。”看来,此言不虚。尽管结果还在等待之中。
资本布阵西部,宁高宁意欲何为
使中粮成为一家高价值公司
2005年9月29日,甘肃中粮可口可乐饮料有限公司(简称甘肃中可公司)开业仪式在兰州举行。身为中粮集团董事长的宁高宁、总裁助理曲喆、中粮可口可乐有限公司总裁栾秀菊一行出席,并与媒体记者进行了互动交流。
根据资料记载,甘肃中可公司2004年4月奠基,12月底完工。但是中可公司在甘肃开展业务是从2001年建立销售公司开始的。从建立销售公司到现在,甘肃市场每年以超过20%的增长速度在发展,这为中粮集团的饮料业务在甘肃的扩展增强了信心。栾秀菊对媒体记者表示:“甘肃建厂以后,我们对市场的反应速度,对当地消费者需求的反应,都会比以往更好。我们的营销网络经过四五年的建设也已得到进一步完善,对客户的服务水平会进一步提升。”
西部是相对来说经济比较落后的地区,但是相对中东部日益紧张的资源来说,西部待开发的资源还是非常丰厚的,而且,中粮集团进入西部,还响应了国家政策,所以,对于中粮集团进入西部,应该是于国于己都非常有利的事。
当有媒体记者问到“中粮集团在甘肃乃至西部的发展战略”的时候,宁高宁毫不避讳地表示,中粮的自身定位是粮油食品企业,主要集中在东部和沿海地区,介入西部还不是太多。响应国家开发西部的举措和政策鼓励,从并购新疆屯河、四方糖厂和甘肃中可公司的开业,中粮集团开始更多地涉足西部地区。“中粮追求市场份额、营业额、产业规模的成长性,从这几方面来讲,西部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机会。甘肃中粮可口可乐公司正式开业,但开始生产已经有大半年时间了。这个厂的经营水平、市场需求程度和销售额的成长,在中可所经营的14个省区里面是比较快的。这更增强了今后中粮进一步进入西部的决心。把西部作为一个产业基地,发展相关产业,这是目前中粮正在探索的一件事情。”
进入西部,是中粮的一个战略转移,但是怎么进入?用什么样的方式来进入?中粮选择了与可口可乐公司合作,来发展自己的饮料业务;利用甘肃农产品的资源,来发展自己的农产品加工业务。
宁高宁表示:“任何一个企业进入一个新区域,必须先建立一个平台,借助这个平台和这个地方建立更多的联系,更深入地了解这个地方的产业。从这点来讲,中粮可口可乐进入甘肃,应该说是带动中粮进入甘肃的很有战略意义的一步。甘肃是一个农业大省,农产品资源很丰富;中粮是中国最大的食品加工和农产品进出口企业,加强双方的合作符合甘肃的特点和中粮自身的战略定位。”
“希望三到五年后,中粮能够真正成为一个为中国消费者提供营养、健康、高质量的农产品和品牌食品的企业,这样一个企业价值将会很高,这是我们的梦想。”宁高宁说。
非碳酸饮料应该是中粮发展的一个重点
国内饮料市场上,非碳酸饮料的发展势头迅猛。可口可乐是碳酸饮料企业,中可在中国未来市场的发展前景会怎样呢?对此,宁高宁的回答是,在可乐大品牌之下,可乐的非碳酸饮料业务成长很快,这是消费者多元化选择和消费者自身的生活取向所带来的。虽然目前碳酸饮料仍是市场份额最大、成长很快的一个产业,但中粮希望在可口可乐公司的支持和鼓励下,一起发展非碳酸饮料。非碳酸饮料应该是将来中粮集团发展的一个重点。
过去中国消费者都把可口可乐公司或系列产品理解为只有碳酸饮料,事实上十几年以前,中粮集团就开始关注非碳酸饮料的开发。但是,中可有限公司总裁栾秀菊也承认,中粮在碳酸饮料方面做得更为成功。碳酸饮料在西部刚刚起步,人均饮用量远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而中国人均饮用量整体水平也比香港低,比美国低得更多。目前碳酸饮料本身还有很大的增长性,中粮希望这种优势在当地能发挥出来。
对于非碳酸饮料中粮也非常重视。栾秀菊说,过去几年,由于非碳酸饮料基数小,它的增长速度大于碳酸饮料。要想在非碳酸饮料方面进一步发展,产品开发和市场推广非常重要。为此中粮和可口可乐公司一起做了很多工作。到2005年,“果汁、茶、咖啡、水等非碳酸饮料我们基本上都涉足了,2006年还将有一系列新产品准备上市”。
应该说,中粮集团和可口可乐两家世界500强企业同时进入甘肃,这是第一次。宁高宁坦言,大多数开发区都经过一个非常漫长和艰辛的发展阶段。早期国际性企业进入开发区是比较难的,等到后期,开发区和城市建设好了,开发区就有条件来选择企业了,很多做得比较成功的城市和开发区都走过这个阶段。因此,“希望中粮和可口可乐进来以后,能够给兰州的经济开发区带来一个展示和信心”。同时,“中粮可口可乐公司无论从管理理念还是管理方法来讲,都是一个很新、很现代化的企业,企业文化、品牌意识很强,它会给整个企业环境、给本地的企业带来一些启发”。
在宁高宁看来,中粮在甘肃发展,不光对甘肃是一个推动,对企业来说也是一个很好的发展空间。中粮可乐进入甘肃以后,就带了一个做可乐包装物料的企业进来。这样,产业就会有连带性,形成一个产业圈。他说,甘肃中可公司作为兰州的一分子,是兰州经济的一个组成部分,它将依赖于甘肃,依赖于兰州,依赖于周边几个省份经济的成长和消费者对这个产品的喜爱而生存。
实际上,宁高宁本人对中粮集团的饮料业务表现得十分“钟爱”和重视。他在中粮集团2005年的业务战略质询会议上,就明确表达了自己对中粮可口可乐公司的“七条意见”:
1.目前中可公司的投资回报较好,商业模式很好。虽然品牌不属中粮所有,但目前看模式是健康的,管理团队也做得很好。目前中可公司掌握的区域主要在国内一些不发达地区,消费水平有限,中可很难推出自己的品牌产品。
2.目前的模式下,在与可口可乐公司的协议框架内,首先要把可乐公司允许中粮做的业务做好,同时要把与可乐公司的协议再进一步,对于协议中不允许的业务探讨发展的可能。关键还是我们有没有能力做好,而不是可乐公司是否允许我们做。
3.要紧跟市场发展趋势,加强在非碳酸饮料上的发展力度。同时要加快新产品的导入和推广,丰富我们的产品系列。
4.果汁饮料的发展,目前还没有形成全国性的品牌。我们收购了新疆屯河,对于新疆的番茄汁及其他水果资源,如葡萄、杏等,探讨开发的可能。屯河的番茄汁业务可直接交给中可来做。
5.管理团队之间可以交流、沟通,建立交流的平台,逐渐使两支队伍变成一支队伍。
6.中可公司在营销、管理等方面理念新、有见解,市场化意识强,要加强在集团内部的交流和分享。
7.中可现有的区域多是落后地区,但市场潜力较大,要正确评价市场。同时要向可乐公司学习,培育市场,做好营销网络建设,引导消费者消费。不断创新、不断进取,服务客户,以客户的利益为出发点。
入主深宝恒联手万科,中粮打造地产旗舰
未来将充盈到200亿~300亿元的资金规模
地产业务是中粮集团获国资委批准的主营业务之一。深谙资本之道的宁高宁显然不会放弃通过有效地利用资本市场将中粮地产业务做强做大的机会。
早在2005年,宁高宁就在中粮集团的经理人会议上坦言,以中粮自身的背景和财务基础,有很好的潜力去做这项业务。深宝恒批了以后,应该把名字改过来,改成“中粮XX”,把中粮所有和地产有关的资源整合起来,放到里面去,作为旗舰来做。
深宝恒1993年在深交所上市,为深圳本地老牌房地产上市公司之一,在2005年前后还拥有120万平方米的工业厂房,其中约有20万~30万平方米具有转化为商业用地的基础。此外它还拥有约50万建筑平方米的商住用土地储备,主要在深圳宝安城区。其主营业务由工业地产和商业地产两部分组成。公司原控股股东深圳宝安区投资管理公司,为深圳市宝安区区属企业,区属企业的背景使深宝恒储备了丰富的低价土地。
2004年12月,中粮集团与深宝恒原第一大股东深圳市宝安区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就深宝恒国有股权转让事宜签署《股份转让协议》。2005年6月,该交易获得国资委批准。随后,中粮集团以8亿元受让深宝恒27806.25万股国有股权(占总股本59.63%),转过户手续全部完成,成为第一大股东。完成股权过户手续后,中粮集团随即着手进行股权分置改革。2005年2月初,宝恒实施股改方案(流通股股东最终每10股可获送2.6股股票和2.7元现金,相当于每10股获3股)。2月14日对价股份上市流通,股票简称变为“G宝恒”。两个月后中粮集团将优质的房地产开发业务注入深宝恒。
中粮集团董事孙忠人曾对媒体表示,中粮集团入主宝恒后所制定的发展战略目标为:“通过整合中粮地产和深宝恒现有的地产开发业务、土地资源、财务资源等,使深宝恒逐步发展为中国房地产行业排名前列的地产公司,成为中国房地产上市企业中新的蓝筹股。”中粮集团在股权分置的改革中也做出承诺:以深宝恒作为整合及发展中粮集团房地产业务的专业平台。由此不难看出,宁高宁将为中国地产快速打造一艘地产舰艇。
宁高宁对中粮房地产业务的期望非常高。他曾表示:“我的计划是,未来几年内房地产的资产规模将占到中粮的15%~20%。”于是,有媒体给算了这样一笔账:中粮集团2005年前后的两年主营收入在1300亿元左右,以此计算,未来中粮集团房地产主业经营目标是200亿元以上。2005年鹏利国际和深宝恒的房地产业务合计估算大约在20亿元左右。如果按上述目标,资本高手宁高宁很可能将继续用并购的方式扩张地产业务。
而那时就有媒体报道说,中粮一直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一、二线城市积极拿地,预计2006年土地储备将达到450万平方米左右。
实际上,这样的猜测不无道理。历史的发展的确如媒体所报道的那样。2007年年中,中粮集团宣布成立中粮置业公司,投资百亿元获得西单大悦城等三个商业项目,并高调宣布将在2~3年内上市。
西单大悦城原为西单项目,即西单MALL,为北京50项重点工程之一“西西工程”的4号地。项目位于西单北大街,总建筑面积20.5万平方米,包括10万平方米商业地产、3.5万平方米酒店和1.5万平方米写字楼。该项目的原地主方为中冶集团。2006年年底,中冶有意转手西单MALL,彼时便上演了一出龙争虎斗的好戏。中粮集团当时便开出高价,欲以15000~18000元/平方米,即最高收购价格在36亿元人民币左右的巨资收购该项目。而爱尔兰财富控股集团却以41亿元出价拔得头筹,估计当时就连中粮集团自己也认为,已与西单MALL失之交臂。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