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8月,中粮集团下属的广西中粮生物质能源有限公司在有23家企业参选的投资主体评审中以总分第一胜出,被评审专家推荐为广西木薯燃料乙醇(一期)工程投资主体。这样的结果无疑增加了宁高宁想做强做大生物能源产业的信心。
宁高宁一直表达着这样的态度:从中粮自身的发展模式来看,中粮应该跳出老外贸的圈子。中粮所在的行业竞争愈演愈烈,中粮必须从国有大型企业变成一家国际一流的公司,“我们的管理层很多都有在国外学习工作的经验,他们知道国外是什么样子”。要做到这一点,中粮就必须做到公司整个业务链和价值链的循环,不光是做外贸,不光是做食品,还有食品加工和生物能源等。“我们需要把集团内部的资源整合起来,对原有的业务单元进行战略考量,进行业务重组,裁撤一些缺乏竞争力的业务单元,最终带动组织和业务的协同”。
中粮集团更换新标识,并提出“自然之源,重塑你我”的品牌核心理念,而这种顺应自然并改变自然的理念无疑正在被运用到中粮的业务发展方向上来。正如宁高宁此后在接受有关媒体采访时表示,“最古老的产业——农业,如今也正在逐步向工业化生产演变,农业产品实际上已经演变成一种资源。大家看到2006年玉米、小麦等价格的上涨,这种上涨与原油等能源产品没有什么两样。大家突然发现自然所赋予的天然资源是有限的,不仅是石油、天然气,如今粮食的供给也是短缺的。所以人们要顺应环境的变化,要考虑到如何更和谐、更充分地利用自然,我们管理企业也是如此。”
在宁高宁看来,中粮集团一直是个传统行业的老国企,比如卖面粉或者卖食用油。但也必须寻求新的业务增长点。这个新增长点既要符合原有业务的基础,又要符合企业的定位。什么样的增长点呢?宁高宁的回答是,“中粮非常适合做生物能源,我们很想进入这个行业。”
怎么进入呢?中粮集团在此之前可是一穷二白的。宁高宁想到了华润集团,因为华润集团有比较大的生物能源业务,并且已经打下了很好的基础。
“我是从华润过来的,不好意思跟人家开口。”2005年8月的一天,在同事们的鼓动下,宁高宁借着酒劲给华润集团的董事长打了电话,问他们是否愿意把生物能源业务卖给中粮。没想到,后来华润集团同意了。于是,华润集团旗下的华润酒精等生物能源业务就出售给了中粮集团。
2005年,中粮集团如愿以偿地收购了华润酒精和华润生化公司,除了一只脚迈进中国目前最炙手可热的行业,中粮集团也将粮食深加工产业链延伸到了高科技生化领域。宁高宁说:“新能源是未来中粮的核心业务之一,中粮希望借此进入新型能源产业,成为国家能源战略执行主体,积极参与国家生物能源产业发展战略的筹划与推进。同时,借助这个平台,实现中粮集团的转型,实现中粮集团整体的发展战略和目标。”中粮集团的新能源战略就是成为中国生物能源的主要提供者、领导者,成为粮食生物化工的主要领导企业。
在这方面,中粮集团的确具有一定的优势。其中,技术优势体现得比较明显:拥有乙醇发酵生产前沿的自主技术及经验,与诺维信、美国国家再生能源实验室、清华大学、天津大学等国内外科研单位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并在国内拥有国家玉米研究中心。
2006年4月,中粮集团正式在黑龙江启动建设500吨/年纤维素乙醇试验装置,6月完成设计,9月完成建设,10月投料试车成功。从实验结果看,各项技术指标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有关资料显示,黑龙江500吨/年试验装置是依托中粮生化能源(肇东)有限公司建设的,设计原料为玉米秸秆,年消耗量约3500吨。该项目的预处理环节,采用连续蒸汽爆破设备,是世界上首次将连续蒸汽爆破技术用于纤维素制乙醇的装置,其中酶制剂由中粮集团与丹麦诺维信公司联合开发。
在一份供媒体问询的新闻资料中,中粮集团的官方说法是:“中粮集团是我国玉米燃料乙醇定点企业之一,目前下属生物质能源企业有全资企业中粮生化能源(肇东)有限公司和参股企业吉林燃料乙醇公司,并有中粮生物质能源广西项目、衡水项目在建。中粮集团在致力于生物质能源开发的过程中,从国家粮食战略和国家能源战略的双重角度出发,将开发非粮替代燃料乙醇作为重点发展方向。纤维素乙醇技术及商业化是全球瞩目的攻关项目,对国家能源战略和社会主义农村建设都具有重要意义。下一步中粮集团将在进一步优化和完善中试试验基础上,抓紧开展万吨级示范装置工艺包设计,为纤维素制酒精产业示范奠定基础。”
2006年9月,中粮集团下属东海粮油工业(张家港)有限公司两批总重量39800吨的脱胶毛菜油成功出口欧盟。欧洲首创把菜子油转化为生物柴油作为汽车燃料,并在欧洲各国普遍使用。目前欧洲国家正加强推进“燃油革命”,鼓励用更多的菜油来替代柴油。
商机开始显现。宁高宁没有理由不想借机把生物能源业务做强做大。但一向擅长资本之道的他,显然还需要有更多好的资本平台。
借助新能源平台实现中粮转型
华润生化是一家标准的上市公司,曾被华润集团精心培育了多年,但最终被宁高宁揽入旗下。华润生化的全称是吉林华润生化股份有限公司,主营业务:食品加工,以玉米等农副产品为原料的深加工,与加工业相配套的运输业、仓储业、包装业技术开发,信息咨询及粮油经销。
但除了华润生化,宁高宁又把目光瞄向了另一家主要致力于新能源业务的上市公司:丰原生化。这家公司的全称是安徽丰原生物化学股份有限公司,主营业务是生物工程的科研开发;有机酸及其盐类、淀粉糖、味精、氨基酸的生产、销售;食用酒精和燃料酒精的生产、销售、储存等。
丰原生化于2006年12月上旬发布关于第一大股东股权转让事项的提示性公告称,中粮集团以10亿元的价格,受让丰原生化2亿股,并以20.74%的持股比例成为公司控股股东。
12月8日,丰原集团和安徽省蚌埠市政府与中粮集团就丰原集团转让其持有的公司股份事宜正式签署股份转让协议。根据协议,丰原集团将其持有的丰原生化2.38亿股中的2亿股(占总股本的20.74%)转让给中粮集团,每股转让价格为5元,转让价款为10亿元整。本次股份转让后,中粮集团持有丰原生化公司2亿股(占总股本的20.74%),成为控股股东。
丰原生化的“加入”对中粮集团来说如虎添翼,因为丰原生化拥有每年44万吨的燃料乙醇生产能力,主要负责安徽、山东、江苏、河北等四省近30个地市的市场供应。
伴随入主丰原生化,中粮集团向媒体发布了这样的信息:进一步以国家产业政策为导向,进一步加大燃料乙醇生产的投资力度,加速产业布局和新产品、新技术的研发,力争在“十一五”期间将燃料乙醇发展到310万吨的生产规模,占到国家500万吨生产规划60%以上的份额。
这个时候的中粮集团,显然已非昨日,而是已经成为我国推广使用燃料乙醇以来的生物质能源的主要生产商,并致力于成为我国生物能源的主要提供者和领导者。为此,中粮集团一直行动不止:其所属的黑龙江华润酒精有限公司——已经改为中粮生化能源(肇东)有限公司——是中国最早生产、使用燃料乙醇的企业,负责黑龙江地区燃料乙醇的封闭使用。中粮参股的吉林燃料乙醇有限公司,负责辽宁、吉林地区封闭使用的燃料乙醇供应。中粮集团燃料乙醇的在建企业有黑龙江华润酒精三期15万吨项目、中粮生化能源(衡水)30万吨项目、中粮生化(广西)20万吨项目。此外,中粮还在现有燃料乙醇的基础上,积极发展非粮食原料(如木薯、甜高粱)的燃料乙醇、生物柴油的生产和纤维素乙醇的研发。
“自然源泉可以在战略选择上重新塑造我们的公司。”2006年10月18日宁高宁在中粮新标识发布会上的一句话,依然显得铿锵有力,中粮集团能源业务的发展快车正在这句话的指引下隆隆地前进着……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