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茶盛行时期
“茶兴于唐而盛于宋”,在宋代,制茶方法出现改变,给饮茶方式带来深远的影响。宋初茶叶多制成团茶、饼茶,饮用时碾碎,加调味品烹煮,也有不加的。随茶品的日益丰富与品茶的日益考究,逐渐重视茶叶原有的色香味,调味品逐渐减少。
当时皇宫、寺院以及文人雅士之间还盛行茶宴,茶宴的气氛庄重,环境雅致,礼节严格,并且必须用贡茶或高级茶叶,取水于名泉、清泉,选用名贵茶具。
茶宴的内容大致先由主持人亲自调茶或亲自指挥、监督调茶,以示对客人的敬意,之后献茶,接茶,闻茶香,观茶色,品茶味。茶过三巡之后,便评论茶的品质,称颂主人道德,以及赏景叙情、行文做诗等。
饮茶法
唐代,饮茶风气传播全国,经过几个世际的积累,唐代南方已有43个州,郡,产茶,遍及今天南方13个产茶省区。宋代,饮茶风气的兴盛时期,宋徽宗赵佶对茶进行深入研究,写成茶叶专著《大观茶论》。唐宋时期饮茶法分别为煮茶法(烹茶、煎茶)、点茶法。
烹茶法
唐代茶的饮法是煮茶即烹茶、煎茶。烹茶即煮茶。所谓煮茶法,是指茶入水烹煮而饮。唐代以前无制茶法,往往是直接采生叶煮饮,唐以后则以干茶煮饮。西汉王褒《僮约》中记载“烹荼尽具”。汉魏南北朝以迄初唐,主要是直接采茶树生叶烹煮成羹汤而饮,类似喝蔬茶汤,吴人称之为“茗粥”。
煎茶法
中晚唐时期,开始盛行煎茶法,唐诗中多有描述。如刘禹锡《西山兰若试茶歌》诗有“骤雨松声入鼎来,白云满碗花徘徊”。煎茶法是指陆羽在《茶经》里所创造记载的一种烹煎方法。煎茶法的主要程序有备器、选水、取火、侯汤、炙茶、碾茶、罗茶、煎茶(投茶、搅拌)、酌茶。
点茶法
宋代,开始盛行点茶法。点茶法是在唐代阉茶法的基础上发展而成的。点茶程序为炙茶、碾罗、烘盏、候汤、击拂、烹试,其关键在候汤和击拂。据宋代蔡襄的《茶录》中记载,宋代的点茶主要是先把饼茶烤炙,再敲碎碾成细末,用茶罗将茶末筛细。
历史名人与茶的故事
在现代,茶已经成了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在历史上,茶也是生活中的一部分,还流传着许许多多有关历史名人与茶的故事。
北宋政治家、文学家,是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欧阳修,饮茶是他一生的癖好。在他晚年作诗自述,欲借咏茶感叹世路之崎岖。他爱茶,为我们留下了许多茶事诗文,除了多首咏茶诗作外,还为蔡襄《茶录》写了后序;专门论说煎茶用水的《大明水记》;在那开了宋代笔记文创作先声的二卷《归田录》里,也有数则谈到茶事的。
我国宋代杰出的文学家苏轼,十分嗜茶,茶,助诗思,战睡魔,是他生活中不可或缺之物。对品茶、烹茶、种茶均在行,对茶史、茶功颇有研究,又创作出众多的咏茶诗词的。如《浣溪沙》五首纪行中记载:“酒困路长睢欲睡,日高人渴漫思茶,敲门试问野人家。”形象地记述了他讨茶解渴的情景。他的《水调歌头》,记咏了采茶、制茶、点茶、品茶,绘声绘色,情趣盎然。
白居易,非常爱茶,每当友人送来新茶,往往令他欣喜不已。当被贬江州以来,官途坎坷,心灵困苦,为求精神解脱,他开始接触老庄思想与佛法,并与僧人往来,所谓禅茶一味,信佛自然与茶更是离不开的。那时,吟诗品茶,与世无争,忘怀得失,修练出达观超脱、乐天知命的境界。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