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茶有道-我国茶馆的起源和发展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我国的茶馆,由来已久。《广陵耆老传》中所说“晋元帝时,有老姥每旦独提一器茗,往市鬻之,市人竟买,自旦至夕,其器不减”,是对最早的茶摊的写照。茶馆最早的文字记载,见于唐代封演《封氏闻见记》:“自邹、齐、沧、棣、渐至京邑城市、多开店铺,煎茶卖之,不问道俗,投钱取饮。”

    宋代至清代茶馆的特点

    中国的茶馆由来已久,据记载两晋时已有了茶馆。自古以来,品茗场所有多种称谓,茶馆的称呼多见于长江流域;两广地区多称为茶楼;京津多称为茶亭。在宋代至清代时期,茶馆有自己独有的特点。

    注重茶馆的文化环境。从原来设施简陋,逐渐开始讲究文化装饰和环境的优美,中高档茶馆都配以精美雅致的家具、茶具,挂以名人字画,茶叶和茶水日趋讲究,各种名贵茶叶应有尽有,各种名水,如玉泉、惠泉、虎跑、天然雪水等也随客挑选。

    点心佐茶流行起来。《茶经》、《古今茶事》等都相关的记载。茶点有瓜子、蜜饯以及糕饼等各种小吃。据《清稗类钞》中记载,当时茶馆有两种,江南茶馆以清茶为主,也出售南果,另一种是荤铺式茶馆,即茶、点心、饭菜同时供应。

    菜馆社会功能逐渐扩大。由原来只卖茶、饮茶而渐渐成为一个社会场所,多方面满足不同层次的需求,高档茶馆乃是文人雅士聚会、叙谈、会友、吟诗作画、品茗赏景之地,也是富商巨贾治谈生意之场所。较低一层的茶馆是行帮头目即行老们聚集碰头所在。

    民间艺术进入茶馆。宋代时茶馆已有艺人、艺伎的吹拉弹唱,地方戏曲也常在此表演。清代中期开始,说唱艺术成了茶馆一项主营业务。那时《三国》、《西游记》等是江南评弹艺人。茶馆成了评弹、评书、京的大鼓、梅花大鼓、四清清音、粤曲、木偶戏表演的主要场所,民间文化在这里得到了充分展示。

    茶馆的历史演变

    茶馆是爱茶者的乐园,也是人们休息、消遣和交际的场所。追其历史,十分悠久。早在唐代开元年间,乡镇中有煎茶出卖的店铺,投钱取饮,这是“茶馆”的初级形式。

    茶馆的萌芽

    茶馆最早的雏形是茶摊,据《广陵耆老传》记载:“晋元帝时有老姥,每日独提一器茗,往市鬻之,市人竞买。”也就是说,当时已有人将茶水作为商品到集市进行买卖了。不过这只属于流动摊贩,不能称为“茶馆”。

    茶馆的兴起

    唐玄宗开元年间,出现了茶馆的雏形。在《封氏闻见记》卷六”饮茶”有相关的记载,这时在乡镇、集市、道边“煎茶卖之”的“店铺”,当是茶馆的雏形。

    茶馆的兴盛

    宋代,便进入了中国茶馆的兴盛时期。张择端的名画《清明上河图》生动地描绘了当时繁盛的市井景象,再现了万商云集、百业兴旺的情形,其中亦有很多的茶馆。南宋时的杭州,不仅“处处有茶坊”,且“今之茶肆,刻花架,安顿奇松异桧等物于其上,装饰店面,敲打响盏歌卖。”

    茶馆的普及

    明清时期,品茗之风更盛。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促进了市民阶层不断扩大,民丰物富造成了市民们对各种娱乐生活的需求,茶馆成了人们集休闲、饮食、娱乐、交易等功能为一体的多功能大众活动的首选场所,因此,茶馆业得到了极大的发展。

    现代茶艺馆

    茶艺是茶的品饮艺术,讲究茶叶品质、冲泡方法、茶具玩赏、敬茶礼节、品饮情趣等。

    最早出现茶艺馆的是台湾。在茶艺馆里品茶,你既看不到北方茶馆的吆喝阵阵,也听不到南方茶楼的喧闹声声,更看不见宴席上常见的劝酒场面,一切都在安详、平和、轻松、优雅的氛围中,茶客如同进入了大自然中,感到全身轻松、惬意,一切尽在享受之中。

    茶艺馆摒弃了陈旧落后的事物,跟进了新时代,充实了社会需要的新内容,使茶馆的文化精神内涵更为丰富,体现了社会文化经济精神生活上的巨大变化,这既是一种趋势,又是人类社会文明进步的表现。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