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茶有道-洗茶的原因和来历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洗茶之礼源自唐宋,然因各朝制茶方法不同,饮茶习俗有异,洗茶之表现方式亦有所不同。洗茶时,要用竹筷夹住茶叶“反复涤荡,去其尘土、黄叶、老梗,使净”。洗后用手将茶叶撮起,放于盏中或壶中盖好,“少顷开视,色青香烈”,这时即可冲入煮好的清水瀹而饮之。

    如何洗茶

    对于普洱茶,“洗茶”这一过程必不可少。这是因为,大多数普洱茶都是隔年甚至数年后饮用的,储藏越久,越容易沉积脱落的茶粉和尘埃,通过“洗茶”达到“涤尘润茶”的目的。对于品质比较好的普洱茶,“洗茶”时注意掌握节奏,可参考以下步骤。

    1.将普洱茶叶置入滤杯中,约10克。

    2.将刚煮开的沸水注入滤杯中,盖末茶叶。

    3.立刻,拿出滤杯,倒去第一道茶水。

    4.再次注入沸水,盖末茶叶,盖上杯盖,静置20秒左右。

    5.打开杯盖倒置,取出滤杯,滴去少许茶汁,至于杯盖内。

    6.这样,一杯香浓醇和的普洱茶就泡好了。

    7.在享用之余可别忘了滤杯中的茶叶,千万别将他弃了,普洱是非常耐泡的,在将喝完第一道时,您可以将滤杯放回茶杯中,同样再次注水,盖上,静置小会儿,第二杯普洱又泡好了。

    洗茶的作用

    洗茶即在饮茶之前,先用热水淋洗茶叶。主要表现为烹茶时去掉第一煮时的水沫,以其味不正,影响后面的饮用,那么,洗茶作用到底如何呢?

    饮茶卫生

    为饮茶卫生,而洗去茶中的杂质、尘垢。由于散茶在采制贮藏的过程中,难免有灰尘、杂质混入茶叶中,通过清洗,去污存精。

    去阴湿之气

    去掉茶叶中的阴湿之气。由于茶叶有很强的吸湿性、陈化性和吸收异味性,内含多种“亲水性”的物质,所以,在贮放过程中极易吸收潮气和异味。通过洗茶时的热水浇淋,可去掉茶叶中的湿气、冷气。

    诱导香气

    洗茶不但洗去杂质和湿气,还可诱导出茶叶的香气和滋味。现在,仍在流行的功夫茶品饮,就要在饮茶前,用热水漂洗茶叶和将茶壶茶杯里外烫热,使得茶壶茶杯温热后,更能洋溢出茶香。这也是承袭古人“洗茶”之遗风。

    醒茶、润茶

    通过“醒茶、润茶”迅速将茶汤品质提高到一个较高的水平,使饮茶人更快、更好地品饮到最佳口味的茶汤。

    洗茶的来历

    “洗茶”一词始用于北宋,原属于茶叶采制过程用语,后延伸至饮用过程中。唐宋之时,茶叶加工时是先将鲜叶蒸熟后捣碎,将碎茶制成团茶后再供烹煎饮用,而明代以后,制茶方法发生重大变革,由蒸青团茶变为烘炒制的散茶,茶叶不再蒸熟捣碎,而是整叶烘炒,饮用时不用煎茶,而改用热水沏泡。

    相应地,饮茶礼仪及其表现形式都随之有一定的变化,洗茶亦如是。陆羽《茶经·五之煮》中还记载:“第一煮水沸,弃其沫之上有水膜,如黑云母,饮之则其味不正。”

    鲜叶从茶树上采摘下来后经过初制、精制,其中有多道工序,不仅获得茶叶品级,而且达到卫生标准。其中偶有夹杂物如茶灰、尘埃,经注入沸水即倒掉,也迅即去除。

    第一泡茶的操作,主要是进行浸泡,有利于茶叶的舒展和茶汁的浸出,使饮用者很快感觉到茶叶香味,而不是单纯为了洗去茶叶不卫生的东西。

    第一泡茶的有效成分较多,如茶多酚、氨基酸、醚浸出物等,不但对人体健康有益,而且尽显茶的美味。根据有关实验,茶的香味和有益人体的成分在第一泡后3秒即开始浸出,若超过3秒钟倒掉茶水,上述茶中的有效成分就会大量损失。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