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茶有道-茶事进程录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茶,香叶,嫩芽;对中国人而言,茶,既是饮料,可以解渴去烦、爽身健体;也是一种文化符号,代表着休闲生活与精致生活,并且在一定程度上也是中国人修身养性的象征。

    古代茶事

    茶事的种类繁多,古代有“三时茶”之说,即按三顿饭的时间分为朝会、书会、夜会;现在则有”茶事七事”之说,也就是早晨的茶事、拂晓的茶事、正午的茶事、夜晚的茶事、饭后的茶事、专题茶事和临时茶事。

    除了以上的茶事之外,还有开封茶坛的茶事、赏雪的茶事、赏花的茶事、赏月的茶事等。每次的茶事都要有主题,如某人新婚、乔迁之喜、纪念诞辰等。

    古代茶事,中国是茶树的原产地。然而,中国在茶业上对人类的贡献,主要在于最早发现了茶这种植物,最先利用了茶这种植物,并把它发展形成为我国和东方乃至整个世界的一种灿烂独特的茶文化。如我国史籍记载,在未知饮茶前,“古人夏则饮水,冬则饮汤”,恒以温汤生水解渴。以茶为饮则改变了人们喝生水的陋习,较大地提高了人民的健康水平。

    茶在欧美一带,被认为“无疑是东方赐予西方的最好礼物”,“欧洲若无茶与咖啡之传入,饮酒必定更加无度”,“茶给人类的好处无法估计”,“我确信茶是人类的救主之一”等。

    上面所说这些,说明茶不但推进了我国文明的进程,且极大地丰富了西方乃至世界的物质文化生活。

    世界各国饮茶及茶的生产和贸易,除朝鲜、日本以及中亚、西亚一带是唐朝前后就从中国传入者外,其他的较多是16世纪以后,尤其是近200年以来才传入发展起来的。所以,古代茶事,其实,主要也就是中国的茶事。

    茶事的历史进程

    中国是茶叶的故乡,最早发现茶并利用茶的国家,加之中国人口众多,幅员辽阔,因此茶叶的生产和消费居世界之首。随着茶叶的传播,茶事的发展越来越快。

    原始社会

    神农时代传说,茶叶被人类发现是在公元前28世纪的神农时代,《神农百草经》中记载:“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荼而解之。”之说,是茶叶作为药用的最早记录。

    西周

    据《华阳国志》中记载:约公元前一千年周武王伐纣时,巴蜀一带已用所产的茶叶作为“纳贡”珍品,是茶作为贡品得最早记述。

    西汉

    公元前59年,已有“烹茶尽具”,“武阳买茶”的记载,这表明四川一带已有茶叶作为商品出现,是茶叶进行商贸的最早记载。

    三国

    史书《三国志》中记载:吴国君主孙皓有“密赐茶荼以代酒”,是“以茶代酒”最早的记载。

    唐

    茶作为饮料扩大普及,是在唐代,并从社会的上层走向全民。唐太宗大历五年开始在顾渚山(今浙江长兴)建贡茶院,每年清明前兴师动众督制“顾渚紫笋”饼茶,进贡皇朝。唐德宗建中元年纳赵赞议,开始征收茶税。公元8世纪后陆羽《茶经》问世。

    宋

    太平兴国年间,宋太宗开始在建安(今福建建瓯)设宫焙,专造北苑贡茶,从此龙凤团茶有了很大发展。宋徽宗赵佶在大观元年间亲著《大观茶开》一书,以帝王之尊,倡导茶学,弘扬茶文化。

    清

    1657年中国茶叶在法国市场销售。康熙8年印数东印度公司开始直接从万丹运华茶入英。康熙28年福建厦门出口茶叶150担,开中国内地茶叶直接销往英国市场之先声。1690年中国茶叶获得美国波士顿出售特许执照。1896年福州市成立机械制茶公司,是中国最早的机械制茶业。

    茶叶的发展

    随着茶叶的传播,目前茶叶的生产和消费几乎遍及全国和世界五大洲的国家和地区。

    我国地跨六个气候带,地理区域东起台湾基隆,南沿海南琼崖,西至藏南察隅河谷,北达山东半岛,绝大部分地区都可生产茶叶,全国大致可分为四大茶区,包括江南茶区、江北茶区、华南茶区、西南茶区。全国茶叶产区的分布,主要集中在江南地区,尤以浙江和湖南产量最多,其次为四川和安徽。

    因为茶叶受到世界人民的欢迎,并成为三大饮料之一,所以世界茶业的发展速度也很快。目前,世界五大洲中已有50个国家种植茶叶,茶区主要集中在亚洲,茶叶产量约占世界茶叶产量的80%以上。

    茶叶生产和饮用已经历了几千年的历史过程,人们对茶叶的需求也出现新的要求。这是因为,在社会发展中,一旦人们对衣、食、住、行的要求得到了满足,就非常注重保健和文化生活方面的需求。

    茶,这种天然保健饮料必将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因为它含有大量的对人体起着一定的保健和防病的成分,更会吸引大量消费者去饮用它。茶叶,已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伴侣。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