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茶有道-名茶的品饮方式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品茶,是一门综合艺术。品茶时,如品的是名茶,则除要求所品的茶叶和沏茶的水质要上乘外,对所用茶具和茶叶的冲泡方式也要十分讲究,另外,品茗者“品饮”时还须具优美的动作。

    品饮名茶

    品茶时先要将茶杯举至鼻端前闻其香后,再雅致地啜饮,同时要求品茗时品味出茶叶的各种香型及茶汤叶底的色泽类型等。

    古人认为,“茶品”与“人品”有关。品茶者的道德修养最为重要。从品茶中可看出品茶者的修养,一个品茶者所品的不仅在于茶汤本身的色、香、味等物质特性,还在于通过品茶产生联想,将“茶性”与“人性”相联,以茶性来象征人类的种种美德。

    品饮名茶,重要的不在解渴,而在于精神享受,他把艺术欣赏提高到更高的境界。大凡名茶,都与茶树生长环境,人文景观,深化典故有着木茄的关系。因此,载客人品饮名茶前,应把名茶的出典加以介绍,以引起品茶者的情趣。

    名茶的外形常能引人入胜,主人应把各种名茶的特征性加以介绍。这样客人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在欣赏各种菜的造型艺术同时,使其具有选择的余地。再根据各人选定的茶样,用小匙撮茶入杯冲泡。杯子宜精不宜粗,宜小不宜大,最好选用白瓷杯子或者玻璃杯子,以便赏茶。

    冲泡好的茶,应放入盘内,再献给客人。同时奉上一碟精美茶点,则更为贴切。最后,客人在欣赏茶姿、汤色,以及闻香的同时,待茶汤温度下降到适口时,就可细嚼缓饮。如果品饮的名茶是花茶或者乌龙茶,最好用有盖的瓷杯或茶壶冲泡,以便闻香和保香。

    各类茶的品饮

    中国的茶品众多,茶类不同,花色不一,其品质特性各不相同,所以,不同的茶,品的侧重点不一样,品茶方法上也有所不同。

    红茶品饮

    红茶,人称迷人之茶。品饮红茶重在领略它的香气,滋味和汤色,因此,一般多采用壶泡后再分洒入杯。品饮时,先闻其香,再观其色,然后尝味。饮红茶须在品字上下功夫,慢慢斟饮,细细品味,才可获得品饮红茶的真趣。

    花茶品饮

    花茶,融茶之味花之香于一体,茶的滋味为茶汤的本味。花茶当冲泡2~3分钟后,即可用鼻闻香。茶汤稍凉适口时,喝少许茶汤在口中停留,以口吸气、鼻呼气相结合的方法使茶汤在舌面来回流动,口尝茶味和余香。

    高级细嫩绿茶的品饮

    高级细嫩绿茶,色、香、味、形都别具一格。品茶时,可先透过晶莹清亮的茶汤,观赏茶的沉浮、舒展和姿态,再察看茶汁的浸出、渗透和汤色的变幻,再端起茶杯,先闻其香,再呷上一口,含在口,慢慢在口舌间来回旋动,这样往复品赏。

    乌龙茶的品饮

    乌龙茶的品饮,重在闻香和尝味,不重品形。品饮时先将壶中茶汤趁热倾入公道杯,之后分注于闻香杯中,再倾入对应的小杯内。品啜时,先将闻香杯置于双手手心间,使闻香杯口对准鼻孔,再用双手慢慢来回搓动闻香杯,使杯中香气尽可能得到最大限度的享用。

    细嫩白茶与黄茶品饮

    白茶属轻微发酵茶,白茶和黄茶,都具有极高的欣赏价值,因此是以观赏为主的一种茶品,品饮的方法带有一定的特殊性。在品饮前,可先观茶干,再用直筒无花纹的玻璃杯以70℃的开水冲泡,观赏茶芽在杯水中上下浮动,再闻香观色。一般要在冲泡后10分钟左右才开始尝味。

    君不可一日无茶

    一般习惯,云南爱饮普洱茶,中国北方则大多爱饮即花茶,江浙沪爱饮绿茶,广东、香港爱饮红茶,福建、台湾爱饮乌龙茶;众所周知,江南出名茶,西湖的龙井,洞庭的碧螺春,在江南,还流传着乾隆品茶的美丽传说。

    相传乾隆六下江南,是为了巡视督导为了游山玩,乃至为了“寻寻爷老子,看看俏妹子”,其中也有尝尝江南名茶的意思。乾隆巡杭州时,曾在狮峰山茶园摇头晃脑,一杯接一杯地啜饮”色香味形四绝”的当地龙井。喝过后还挥毫题诗,如“火前嫩,火后老,惟有骑火品最好”之句。当时茶农为感恩这位皇帝知音体己,就将乾隆“垂青”过的十八棵茶树围作“御茶园”,以作纪念。

    后来,乾隆皇帝到了四川,不仅尝,还评,把蒙山山茶喝得有声有色。到了福建,又细细地酌起青茶极品铁观音,乾隆一路游江南,一路呷香,不但大饱了眼,还大饱了口福。作为风流君王,乾隆真会“享受”。

    乾隆不但品茶,还别出心裁地评水。乾隆用银斗测水,把天下奇水一一注入量斗,以轻者为佳,重者为次,也称“轻重测定法”,居然轻而易举地评定了名泉座次。

    乾隆嗜茶如命,到了晚年,更是到了病茶的地步。85岁高龄时,乾隆作引退让位之举,有大臣叩头面呈道:“国不可一日无君!”乾隆听后,欢颜大笑,他一边捋着银须,一边幽默的说:“君不可一日无茶啊!”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