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茶环境
茶室是饮茶的地方。传统的茶室要求是一个独立的小间,四面有窗,光线明亮,墙壁最好是用竹材或木材,靠窗的院子里以植有树木或翠竹为佳,院后最好有小溪或泉井,饮至高兴时,可在室外散步,一面欣赏树木花鸟,一面呼吸新鲜空气。
取水也不必远去,只需用青竹做的小竹筒从院后的小溪或泉井中取来,如果以劈开的青竹接成长长的竹管引来山间的甘泉则效果更好。现代人要想在生活中达到以上要求有些困难,但可根据家中的居住条件加以设计。
如在墙上挂一幅梅竹图,在斗室中置一张小木桌,再放两把小木椅,窗帘最好是竹制的,透着清香。以石砖铺地,或以木板铺地都可。或在墙壁间挂一对咏茶联或书写古诗词一首,以助雅兴。室内还可有音响设备,可在饮茶时放一些轻松或古典的背景音乐。
茶室中央应放有小炭炉、茶锅和各种茶具。现代人也可以代之以电开水壶或直接在厨房烧水已备饮用。古人讲究精舍,多是官宦人家,现代茶馆中设计多很精美。如果条件许可,也可以在家中设计一个茶室,只是为饮茶创造一个安静、优雅的环境。
饮茶四要素
品茶艺术,从古到今都十分讲究,品茶不但要有好茶,还要有好水。要掌握煮茶的火候和沏茶的水温、要选用适当的茶具,掌握沏茶的顺序,还要有适宜的环境。
名水
自古以来,中国就很重视泡茶用水,唐代张太新的《梅花笔谈》中记载:“茶性必发于水,八分之茶遇十分水,茶亦十分矣。八分之水试十分茶,茶只八分耳。”《茶语》中也说:“山水上,江水中,井水下。”可见水的品质对茶汤的质量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泡茶用水要求”清、活、轻、甘、洌”五个方面。
名茶
品茶,需品好茶,才能达到神怡的感觉。各地区、各民族的茶及茶文化在京城争奇斗艳,各展风骚。如福建武夷山、浙江天目山、江苏茅山以及杭州西湖、苏州太湖出产的名茶均由京杭大运河运进京。北京人爱喝茉莉花茶,而且特别钟爱”小叶双熏”,所以茉莉花茶又有京味花茶之称。
茶境
品饮佳茗为美的享受,茶室多选在游览胜地的幽静处,闹市的茶馆通常也闹中取静,创造幽雅的环境,讲究整体美观协调,简朴雅观,整洁舒造。茶人一向主张茶境要清、静、净。茶人由投入大自然的怀抱寻求解脱,到躲入四合院的茶寮之中寻求安谧,这是士大夫追求”茶境”的巨大变化。
茶具
茶具种类繁多,产地各异。不同的茶类、不同的档次要选用不同的茶具,方能领略到茶艺的真谛。茶人对茶具的追求,是和茶的灵韵结合在一起的,茶具在色彩、造型等方面均讲究古朴、典雅、大方,所以对充满金玉之气的“名瓷”并不感举。而偏爱于“紫砂”。
饮茶小哲理
有一天,一个精神临近崩溃的孙先生,来到法门寺找释圆和尚。迷惑地说:“大师,我一心一意要学丹青画法,到现在,也没有找到一个令我满意的画师。在我看来,很多画师都徒有虚名,他们许多人的画技还比不上我。”
释圆淡淡一笑,耐心地说:“老僧虽然对丹青画技不懂,但也喜欢收藏一些高人的精品。劳驾施主为老僧留下一幅墨宝吧!”孙先生问大师要我画什么。
释圆大师说:“老僧最大的嗜好,就是喜好茶道。看到那些造型流畅古朴的茶具,就爱不释手。施主能否为我画一只茶杯和茶壶?”
孙先生骄傲的说:“小菜一碟。”于是寥寥数笔就画成一幅丹青茶图。一个倾斜的水壶正向案桌上的茶杯吐出一脉茶水。
孙先生问:“大师,这幅画你觉得如何?”
释圆大师微笑着摇头并说:“很好,只是你把茶壶和茶杯的位置放错了。茶杯应该在上,茶壶应该在下呀。”
孙先生听了,笑道:“大师这就糊涂了?哪有茶杯往茶壶里倒水的呢?”
释圆大师说:“原来你懂得这个道理!你的愿望是在自己的杯子里能注入那些丹青大家的茶水,可是,你把自己的杯子放得比那些茶壶还要高,茶怎么能倒入你的杯子?如果将自己放低,才能得到一脉清水,人只有把自己处于低位,才能得到他人的智慧和经验。”
此时,孙先生顿悟,谢过大师后匆忙离开,继续寻找画师之路。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