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茶礼仪
《茶经》中引述张君举的《食檄》说:“宾客到来,见面寒喧之先、立刻请他喝沉有白沫的三杯好茶。这是待人接物的最少礼貌。”又引述《桐君录》说:广州和交州最注重饮茶,宾客一到,必先以茶招待。
招待客人饮茶也有礼节。为客人沏茶之前,要先洗手,并洗净茶杯或茶碗。切用破损或有裂纹的茶杯或茶碗待客,那不礼貌。还要注意茶杯或茶碗里面有没有茶锈,要清洗掉茶锈和垢迹。茶水不要沏得太浓或太淡,每杯茶斟得七成满就可以了。
不论是主人还是客人,喝茶时只宜小口仔细品尝,切忌大口吞咽,发出声响。遇到漂浮在水面上的茶叶,可用杯盖拂去,或轻轻吹开,不可用手从杯中捞出扔在地上,也不要吃茶叶。
一般来说,正规的饮茶,讲究把茶杯放在茶托上,一同敬给客人。主人向客人献茶时,应起立,并用双手把茶杯弟给予客人,说“请用”。旧俗以再三请茶为提醒客人告辞的表示,因此,不必重复劝客人饮茶。
四种饮茶礼
茶叶的原产地在中国。我国的茶叶产量,堪称世界之最。饮茶在我国,不仅是一种生活习惯,也是一种源远流长的文化传统。中国人习惯以茶待客,并形成了相应的饮茶礼仪,如叩指礼、鞠躬礼等。
叩指礼
叩指礼是从古时中国的叩头礼演化而来的,叩指即代表叩头。以前的叩指礼是非常讲究的,必须屈腕握空拳,叩指关节。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演化为将手弯曲,用几个指头轻叩桌面,以示谢忱。
鞠躬礼
分为站式、坐式和跪式三种。根据行礼的对象分成“真礼”、“行礼”与“草礼”。站立式鞠躬与坐式鞠躬比较常用,其动作是两手平贴大腿徐徐下滑,上半身平直弯腰,弯腰时吐气,直身时吸气。弯腰到位后略作停顿,再慢慢直起上身。行礼的速度宜与他人保持一致,以免出现不谐调感。“真礼”要求行九十度礼,“行礼”与“草礼”弯腰程度较低。
寓意礼
这是寓意美好祝福的礼仪动作,最常见的是凤凰三点头。用手提壶把,高冲低斟反复三次,寓意向来宾鞠躬三次,以示欢迎。双手回旋。在进行回转注水、斟茶、温杯、烫壶等动作时用双手回旋。如果用右手则必须按逆时针方向,假如用左手则必须按顺时针方向,类似于招呼手势,寓意“来、来、来”,表示欢迎。反之则变成暗示挥斥“去,去、去”了。放置茶壶时壶嘴不能正对他人,否则表示请人赶快离开。
伸掌礼
伸掌礼是品茗过程中使用频率最高的礼节,表示“请”与“谢谢”,主客双方都可采用。两人面对面时,都伸右掌行礼对答。两人并坐时,右侧一方伸右掌行礼,左侧方伸左掌行礼。伸掌姿势是将手斜伸在所敬奉的物品旁边,四指自然并拢,虎口稍分开,手掌略向内凹,手心中要有含着一个小气团的感觉,手腕要含蓄用力,不至显得轻浮。
“叩手茶礼”的美丽传说
以茶代礼的风俗在中国很早就开始盛行。如在南宋都城杭州,每逢立夏,家家各烹新茶,并配以各色细果,馈送亲友毗邻,叫做“七家茶”。这种风俗,就是在茶杯内放两颗“青果”即橄榄或金桔,表示新春吉祥如意的意思。话说饮茶礼节,在民间,还流传着一个美丽的传说。
据民间传说,有一次,清朝乾隆皇帝下江南,微服出巡,带着一个随从来到广州西关一茶居饮茶。一伙计来到跟前,右手挽一个大铜水煲,左手拎起茶盅盖,右手再往上一提,一股滚水顿时从铜煲嘴泻下,势如青龙吐水。再看茶盅,滴水不漏。
乾隆不解,便问伙计:“为何要这样沏茶?”伙计笑答:“官人,这叫虾眼水冲茶。水刚烧开,才起泡眼,叫虾眼水。冲茶时,首先要从高处往茶里冲撞,然后才在低处冲茶,只有这样,茶才出味。”
乾隆一时兴起,拎起铜水煲,就依葫芦画瓢往随从的茶盅里冲水。随从一看,大惊失色。欲行大礼,又怕暴露皇帝的真实身份,情急之下,连忙屈起右手食指和中指,在桌面连叩几下,表示叩头谢恩。
伙计纳闷。随从解释这是叩手茶礼。从此,叩手茶礼便在坊间流传开来。其实,这种叩手茶礼,既含有致谢之意,宾主间的谈话又不会因倒茶的客套而被打断,的确别有一番新意。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