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率战争-中美关系和汇率交锋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有人把中国和美国称作是21世纪主导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的两大强国,甚至有人认为世界进入了G2时代。这的确有一定道理,一个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一个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的确足以撼动地球。没错,中国的发展世所共睹,中国的崛起让人侧目,但借此就推断中国已经到了和美国平起平坐的程度,简直滑天下之大稽。美国极力宣扬的“中国威胁论”,不但迷惑了很多美国人,更让无数中国人沾沾自喜,以为老美果真终日坐卧不宁。很多人不但认为中国现在已经可以说不,还认定在不远的将来,美国人可能就要看中国人的脸色说话了。

    中国的确在发展,但仍在发展中,中国的确在崛起,但远未成为强国,在一片歌舞升平的盛世欢歌中,所有中国人都必须有足够清醒的认识,危险就在眼前。西方从来没有放松过对中国的渗透和控制,也从来没有放弃过遏制中国的努力。因为中国的真正强大是完全不符合西方金融财团的核心利益的,实际上,也不符合他们的国家利益。所谓和平共处、互通有无、共同发展只是一种外交词汇,也是一种人类社会发展的乌托邦。前事不忘,后世之师,从欧美列强发迹的历史,每个中国人都应该明确地认识到,事情的本质是从来不会改变的。何况,金融战争的号角早已吹响,汇率纠纷剑已出鞘,当环顾四野,发现战略制高点已经所剩无几之时,也就是危机到来的前兆。是时候了,中国人应该警醒、奋起了……

    1.破冰后的蜜月期——从中美关系史看两国关系实质

    中美关系的历史,犹如一面镜子,折射出整个世界历史发展进程中的风云变幻。中美这两个大国之间的对话,源自清朝末年那段不堪回首的岁月。进入20世纪的第一年,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就给苦难中的中国人送来了一份“世纪大礼”——八国联军入侵北京。在这场世纪之交的浩劫中,中国人民饱受包括美国在内的西方列强欺凌。

    中美关系的发端虽不美好,但是峰回路转,随着太平洋战争的爆发,中美却又成为二战中的盟友,飞虎队的传说成为中美关系史上一段屈指可数的美好佳话。中美之间的成功合作,对夺取反法西斯战争的最后胜利,具有重要意义。不过,随着日本投降,出于对共产主义的本能排斥,美国支持国民党政府打内战,从此两国关系蒙上了一层新的阴影。在新中国建立之后的二十多年里,兵戎相见、针锋相对成了中美关系的主旋律,朝鲜、越南都成了中美较量的角斗场,而长期的经济封锁、军事包围也给中国经济的发展带来了相当大的困难。于是,在中国人的眼里,美国变成了美帝。

    任何事情都是在发展变化的,只要形势需要,长久的敌对彼此的隔阂也都可以慢慢化解。20世纪60年代末陷于越南战争泥沼无法自拔的美国,面对苏联咄咄逼人的扩张有些力不从心,同时认识到亚洲事务离不开中国的参与,于是开始逐步调整对华关系的策略。中美两国领导人心有灵犀地玩起了“乒乓外交”,并且以1972年尼克松访华为起点,两国关系逐步实现了正常化。由于出乎意料,这次突访也给日本政坛带来了极大的震荡,是另一次的“尼克松冲击”。

    随后两国邦交逐步正常化,到了20世纪80年代,美国希望通过星球大战计划拖垮苏联,同时借助美元大棒频频挥出致命攻击,这同样离不开中国的支持和理解。而中苏两国交恶的现况,和苏联大搞侵略战争,并支持越南与中国叫板的事实,也使得中国对美国抛出的橄榄枝反响热烈。这个时期,两国关系进入了蜜月期,刚刚走上全面改革开放之路的中国,与美国的经济、文化、科技上的交流也日益增多,一时间中美似乎真正成了朋友。

    可是,意识形态上的巨大差别,台湾问题的重要分歧,使得两国关系还是阴晴不定。东欧剧变,苏联解体,更是让美国如释重负,此时更想一鼓作气将中国也纳入资本主义世界的版图。1989年之后,西方的反共、反华势力一时甚嚣尘上,美国政府继而宣布对中国实施经济制裁,中断了两国的高层互访,将人权问题与“对华最惠国”待遇挂钩,中美关系急剧恶化。

    此后不久爆发的海湾战争,成了两国恢复正常邦交的契机,而实质上,经济长期保持高速发展的中国,成了全球瞩目的焦点,巨大的市场更让西方垂涎欲滴,为保持美元霸权,美国不可能对中国的崛起视而不见。很快,两国又慢慢走向和解,发展健康、稳定的中美关系成为两国的共识。

    在中美西雅图最高级会晤的推动下,1994年克林顿政府提出了对华接触政策。同年,两国政府高级官员恢复被美国单方面终止了三年多的互访活动;美国政府宣布将人权问题同“最惠国待遇”脱钩。但是,中美关系的发展在1995年再次受到挫折。5月,美国政府不顾中国政府的一再反对,公然同意李登辉访美,导致中美关系跌至两国建交16年来的最低点。中国政府为此向美方表示了强烈抗议。台湾作为美国制衡中国的棋子,成为两国关系的麻烦之源。美国经常单方面违反两国约定,出尔反尔的做法让中国很是反感。不过由于两国经贸相互依存的关系越来越密切,中国也逐步加大了美元外汇储备,中美关系的整体趋向还是向前发展。

    在克林顿1996年竞选连任后,中美两国政府做出了进行两国元首正式互访的重要决定。1997年10月26日至11月3日,江泽民主席对美国进行了国事访问,这是12年来中国国家元首第一次正式访问美国。访问期间,双方发表了《中美联合声明》,确立了发展面向21世纪中美关系的目标、原则和指导方针。1998年6月25日至7月3日,克林顿总统访华。双方进一步明确了面向21世纪中美关系发展的方向和框架。克林顿在访问期间首次公开明确承诺对台湾的“三不”政策。这一阶段的中美关系,似乎又恢复了20世纪80年代中期两国交往的热烈氛围。

    但是,如同中美两国的经贸往来、文化交流越来越频繁,越来越重要一样,中美两国的分歧同样是两国交往的主旋律。在20世纪进入尾声之际,美国“新干涉主义”抬头,给中美关系带来了新的严峻考验。1999年5月,美国国会抛出了污蔑中国“盗窃核机密”的“考克斯报告”;特别是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在科索沃战争中袭击中国驻南联盟大使馆,以及随后的“撞机事件”,都使中美关系再次陷入严重危机。

    进入2000年,在新的世纪之交,尤其是因为反恐战争的需要,美国向中国示好,两国交往又开始了正常交往。虽然人权问题、西藏问题、台湾问题等不利因素一直贯穿于中美两国的交往史中,但随着美国在华投资的逐年加大,中国所持美国国债的直线上升,美国越来越无法绕开中国。况且,美国在防核扩散、干预全球事务、以及越来越频繁的局部战争中都需要和中国进行磋商和交流,总体上来说,中美两国是合作大于冲突,互补的经济关系决定了两国将在更多的时候强调“共同利益”。

    不过就其本质而言,中美关系实际上是一种由利益纽带而形成的“假”朋友关系,或者说是一种交易关系,各自的国家利益决定了两国的交往不可能一帆风顺,而美元霸权要继续主导世界经济的欲望,决定了美国不允许一个日益强大的中国出现,意识形态和文化的巨大差异,更是让两国有着天然的隔阂,奥巴马总统上台后,日益加剧的汇率之争,更加剧了这种冲突的提早到来。

    2.美国为什么要逼迫人民币升值

    在中美汇率之争甚嚣尘上的今天,看着新闻上你来我往的唇枪舌战,各路专家的分析解读,中国的普通老百姓如坠云雾,美国为什么要求人民币升值?人民币升值能为美国带来什么好处呢?想必很多人都在思考这个问题。而目前国内比较通俗主流的答案是,汇率之争的实质是贸易问题,美国希望通过人民币升值来解决美国对中国的高额贸易逆差问题,同时解决在金融海啸冲击下,日益突出的美国失业率过高问题。

    的确,根据中国商务部的数据,2009年美国对华贸易逆差将近1500亿美元,中国已取代日本成为美国最大的贸易逆差来源国,同时也成为继加拿大和墨西哥之后的美国第三大商品供应商。中国产品充斥美国市场,甚至连美军士兵的军靴、军服都是中国制造。美国专栏作家萨拉·邦乔妮曾经尝试一整年来拒绝购买中国制造的产品,结果发现苦不堪言,以此经历为蓝本,她的新作《没有“中国制造”的一年》大卖,在美国社会反响强烈。

    在金融危机的影响下,在中美贸易顺差的事实面前,一出关于汇率争议的好戏开始在全美上演,美国政府和美国的制造业开始频繁指责中国政府操纵人民币汇率,有意压低人民币汇价来促进出口,这对美国的制造业造成了极大的损害,并且抢走了大量美国工人的饭碗。

    此外,由于中国低成本的生产优势,吸引了许多美国的跨国公司将生产基地转移到中国,不料这样竟然也成为美国指责中国的借口,认定是中国在挖空美国的工业基础,毁掉美国的制造业。美国的媒体口诛笔伐,还大谈人民币升值的好处——如果人民币对美元大幅度升值,一方面可以极大地削弱中国产品在美国市场的价格优势,阻止中国产品大量涌入美国;另一方面,提高美国公司投资中国的投资成本和使中国的生产成本上升,以抑制美国公司将生产基地转移到中国。

    美国的主流观点深刻地影响了中国人的理解方式,可是事实是这样吗?

    事实上,正是美国自己的政策导致了中美贸易顺差的事实,在前文中,我们已经知道了美元霸权的实质,即出口源源不断的美元,换取全世界的商品,以出口导向型经济为主体的国家只得到了些花花绿绿的纸张,而这些纸如果想不成为废纸,就必须购买大量的美国国债,或者到美国投资实体经济。在这样的循环过程中,美国金融财团才可以支配整个世界的经济,美国人才能享受到全世界的廉价商品,过上高品质的生活。如果大规模限制中国产品的出口,就像萨拉·邦乔妮在书中描述的那样,大多数人的生活将会变得非常苦恼。

    人民币升值无法解决美国巨额贸易逆差问题,同样也解决不了美国制造业失业率较高的问题。由于美国的一些劳动密集型产业和高能耗高污染企业早已向发展中国家完成了转移,美国现在的支柱产业是金融服务业和高新科技产品,源源不断的高附加值的产品和服务才是美国占领产业链上游的保证,也是保持美国产品强大国际竞争力的保证。所以即使不从中国进口任何产品,美国市场上也不会增加多少Made in U.S.A的产品,美国会从东南亚、拉美、甚至非洲进口同类产品来弥补缺口。所以,所谓人民币升值的借口对于美国人民乃至全世界都是一个巨大的谎言。

    行文至此,读者可能要问,既然美国主导了这一切,而且对解决所谓贸易逆差和失业率过高问题没有帮助,那美国煞费苦心地逼迫人民币升值又是为了什么呢?

    简单来说,其目的有三:

    首先,最迫切的就是国内政治考量。虽然持续的贸易逆差并不妨碍美国金融财团在世界范围内收割财富,确切地说,正是由于美国的双赤字政策(即财政赤字和国际收支赤字),美国才能更好地贯彻美元霸权。但是,相关行业的底层老百姓既不了解也不认可这种“高明”的手段。由于美国长期出口美元,换取劳动密集型产品,相关制造业的工业生产能力大幅衰退。举一个最简单的例子,在9.11事件发生后不久,面对爱国热情高昂的民众,美国国旗需求量大幅增加,不过由于之前质优价廉的美国国旗都是中国制造,在美国再也找不到一家生产美国国旗的企业。为此,政府为了考虑民族情绪,专门投资开设了一间生产美国国旗的工厂,赔钱也要做。从那以后,由于反华言论在美国很有市场,许多州都立法,不允许美国民众悬挂中国制造的美国国旗。通过这个例子,我们一方面看到了美国民众对铺天盖地中国制造的一种本能排斥,另一方面也折射出了美国制造业的萧条现状。美国传统工业的生产能力大幅度萎缩,直接后果就是相关产业工人失业。而代表行业利益的美国各工会组织,经过上百年的发展,其影响力是非常惊人的,美国政界从来不敢忽视这样的一种力量。况且,失业率过高会造成社会动荡,各阶层面临重新洗牌。经历过大风大浪的美国金融财团,应变能力非常强,在这样的局面下,是一定会让步的。所以,高举自由主义市场经济大旗的美国,其国内的贸易保护主义却频频抬头,动辄制裁他国,或者征收惩罚性关税。这是多么荒唐可笑的现实,但人们却无可奈何。所以,通过大炒人民币汇率问题,既可以转移国内矛盾的视线,也可以打击进口,削弱中国产品的竞争力,借此机会调整产业结构,缓解失业率偏高的问题。

    其次,稀释美国国债。众所周知,中国改革开放几十年,经济建设的成就,很大一部分体现在出口贸易额的大幅提升上,而这些用中国人的血汗换来的钱,又直接体现在国家所持有的外汇储备上。很不幸的是,中国没有更好的选择,美元就是我们外汇储备的首选货币,目前已经达到了惊人的2.4万亿。空有这么多钱,不投资当然是不明智的,但是,按照美元霸权的安排,我们也只能投资美元标价的产品,这一切都在美国的计划之内。而放眼环球,有世界上最强大的政府做担保,似乎也没有比美国国债更安全更有保障的投资选择了。

    于是,中国政府开始大量购买美国国债,成了拉动美国经济马车的一匹骏马。截止到2009年12月,根据美国财政部的数据,中国持有的美国国债达到了8948亿美元所以,在金融危机爆发后,美国政府迅速派出国务卿希拉里·克林顿,来到北京向中国示好,为兜售国债,大谈要将人权和经济脱钩。而随后的奥巴马北京之行,主要目的也是鼓励中国继续购买美国国债,帮助美国度过难关。

    由此可见,国债问题对于美国的重要性。即使美国拥有世界货币美元的铸币权,但很多程序还要按经济规则来走,欠中国的巨额国债,滋味并不好受,而万一哪天中国真要抛售或者减持美国国债,也许美国经济将要面对不能承受之重。所以,在不花一个子儿的情况下就能减少债务,成了美国政府的重要课题,自然,没有比美元贬值、人民币升值更好的办法了。

    第三,长期考虑。在前面章节中,我们已经回顾了美国的汇率战争史,也领略了美元霸权的威力。面对日益崛起的中国,美国自然是如芒在背。自从美国二战后取得了超强实力之后,对待世界上其他国家,基本都是按照自己的利益要求,想拉则拉,想打则打。有人做过统计,据说二战后到现在,世界上从没有过绝对和平的一天,换言之,天天都有地方放枪死人,这可能让处于和平时期太久的中国人难以想象,但的确又是血淋淋的事实。在这些冲突和战争中,美国人就贡献了其中很大的一部分。比如朝鲜战争、越南战争、入侵格林纳达、海湾战争、科索沃战争、阿富汗战争、伊拉克战争等,而这还都是能称得上战争的,局部冲突和介入更是数不胜数。对于不能打的——比如拥有巨量核武器库的苏联,或者不好意思打的——比如盟友日韩、欧洲、拉美以及东南亚,则发动汇率战争、金融战争,通过无比强大的美元武器,绞杀一国经济,摧毁一国体制,最终将奄奄一息的猎物纳入自己安排好的以美元为核心的新封贡体系中。

    冷战结束后,美国早就习惯了一超独霸的世界格局,中国的崛起显然让人难以接受,面对这个在各个方面都有矛盾冲突的敌手,美国的计划就是必须扼杀在摇篮中。而现在,到了伎技重施的时刻了,华尔街的金融部队早就整装待发,人民币升值后,势必会有大量热钱疯狂闯入中国市场,增大中国经济已经存在的泡沫,而但凡是泡沫最终都会破裂,美国需要做的,就是在泡沫之上轻轻一扎,达到其不可告人的终极目的。

    3.盟友们的态度

    就在美国就人民币升值问题向中国步步紧逼,“舒默法案”在国会闹得沸沸扬扬的时候,美国的盟友们又都是什么反应呢?

    在1985年广场协议签订前,美国财政部长詹姆斯·贝克展开强大的斡旋外交,在签订前和主要盟国包括日本达成了一致,最终保证了协议的顺利签署。而这次美国压人民币升值和当年压日元升值有所不同,对中国意识形态的本能敌意和对中国崛起的深深戒惧,让美国的叫嚣少了些理智和底气。这个很容易理解,毕竟中国不是美国的传统盟国,政治和军事上的独立,使得美国并不能做到胸有成竹。而美国的盟友也发出了不同的声音,这跟之前的广场协议签订时的情景形成了鲜明对比。

    作为中国最大的贸易伙伴,欧盟成为美国拉拢串联的首要对象,不过这次欧盟并未买账,响应非常平淡。根据英国《金融时报》2010年3月25日报道,欧盟贸易专员德古赫特(Karel De Gucht)称,在4月访华期间,他打算就影响贸易的几个因素(从鞋类到外国投资)与中国政府展开磋商,而人民币币值只是其中的一个问题。“欧盟的核心成员——德国也表示,非常理解中国目前的汇率政策。”就连美国的一贯盟友英国这次也没有跟美国保持一致。英国外交大臣米利班德对媒体表示:“在人民币估值问题上,英国政府没有采取立场。”

    欧盟的表态和中欧贸易现状有着非常直接的关系,更是欧美关系近年来发生的一系列变化的直接反映,欧洲不想永远充当美国的附庸,他们也想根据自身利益诉求发出独立自主的声音。分析起来,其相对中立的态度,有三个主要原因:其一,由于人民币是盯死美元的,所以自2009年底欧元兑美元汇率开始下跌以来,人民币兑欧元就保持着与美元基本同步的升值趋势,所以,对欧洲来说,人民币兑欧元汇率并无不妥。况且,由于人民币的升值,欧洲对中国的出口一直在稳步上升,实在没有足够的动力为美国呐喊助威。

    其二,欧洲对中国的出口集中在机械、化工、汽车、制药、民用飞行器,这几类商品相加占到欧盟出口总额的八成以上,并且单项统计全都保持着高额顺差。欧盟主要进出口商品中,唯一巨额逆差的项目是纺织品与鞋类,这些低附加值的产品早已不是欧洲优先发展的产业,况且,欧洲名牌服装和鞋子并没有因中国产品的大量进口而消失,相反,这些企业纷纷在中国投资建厂,返销回欧洲,贸易逆差的大部分也流回了欧洲账户。人民币持续升值的唯一效应,就是欧洲服装和鞋类大幅涨价而已。其实不止服装和鞋类,包括很多民用电子产品,比如欧洲的著名手机品牌——诺基亚,也在中国建立了研发和生产基地,利用中国生产成本低的优势,让欧洲人用上了物美价廉的产品。在这样的情况下,人民币保持一个恰当的汇率更加重要,单纯升值或贬值都不是欧洲希望看到的。

    其三,冷战结束后,国家安全、意识形态不再是欧洲人考虑问题的首要因素,和美国的传统盟友关系也发生了一定变化,况且,美元霸权下,欧元频频遭受攻击,生存空间越发狭小,处境更加艰难,在这样的情况下,走向一统的欧洲渐渐也不愿再做美国身后亦步亦趋的小兄弟,适时根据自身利益得失发出独立的声音,也就成了必然。

    与欧盟比较模糊的表态相比,日本则态度明确,英国《金融时报》25日报道,日本财务省次官野田义彦(Yoshihiko Noda)表示,旨在迫使中国允许人民币升值的制裁“不可取”。由于日本在中国建立了很多生产线,实际上中日贸易更多的是一种加工贸易,日本的总公司出口零部件到设置在中国的子公司,由子公司组装完成后再出口到总公司,然后总公司再将产品输送到欧美市场。所以,人民币升值后,实际加大了日本终端产品的生产成本,对其出口是不利的,况且,日本在对中国的贸易中已经积累了相当多的贸易顺差,此时人民币升值并没有太多吸引力,更多的是弊大于利。

    至于美国拉拢的澳大利亚和拉美等国,形势更加明确。对于这些国家和地区来说,他们的进口大多并不来自中国,而是来自美国和欧洲。对华贸易,基本是向中国大量出口能源和铁矿石,人民币升值对其原材料的出口是大为不利的,在金融危机下,这将会对他们的经济造成进一步的打击。所以,他们更不愿意加入美国的战车,成为中美汇率战争的炮灰。

    4.人民币升值救不了美国经济——金融危机的实质

    人民币的升值问题已经明摆着是复杂的政治经济命题,这一命题包含很多内容,比如人民币汇率的真正定位、美国的衰退和失业问题与人民币汇率之间的关系,以及人民币汇率调整与全球经济失衡的关系等等。在这些问题上,不仅中美两国政府针锋相对,看法各异。即使在美国内部,对于是否应该让人民币升值也存在一定争议,起码有很多经济学家很清楚地指出人民币升值并不是解决国内问题的灵丹妙药。

    就是这样一个并无明确定论的命题,美国的很多政客和经济学家却急切地发表情绪化的评论。如美国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克鲁格曼大声疾呼美国应就人民币汇率问题与中国开打贸易战,还有一些美国国会议员散播所谓“人民币汇率偏低导致美国失业增加”的论调。不管这样一些不负责任的、煽动性很强的论调是何居心,但这已经在很大程度上混淆了普罗大众的视听,让本就比较复杂的问题显得更加扑朔迷离。

    美国政客们为了转移金融危机造成的美国经济衰退和居高不下的失业率,将中国当成所有问题的替罪羊。可惜,了解美国金融危机的实质后,人们会发现,人民币升值对美国没有多少实际意义。

    美国的金融财团,对于财富的吸纳是没有止境的,几乎是一种本能反应,这也符合资本的自身特点。如果今天的钱无法满足银行家们的胃口,他们就会拿明天的、后天的,先把财富收割到自己手里再说。华尔街有句名言,“如果有未来的现金流,就把它做成证券”。而善于创新的美国人,在金融领域创造了那么多的衍生产品,让人眼花缭乱,如坠云雾,其目的就是混淆人们的视听,以方便他们神不知鬼不觉地收割社会财富。这些所谓创新,用一句话就可以概括——只要能透支的,都可以在今天变现。所谓虚拟经济就是这样一种数字游戏。

    目前,这次美国的金融危机,表明了虚拟经济已经严重泡沫化,而脱离了实体经济盲目扩张的情况就好比是无源之水,早晚会干涸。根据国际清算银行的数据,仅2007年4月,全球外汇日均交易量就达到了3.21万亿美元,衍生品交易量为10.37万亿美元,据此测算,全年交易量将超过3000万亿美元,相当于2006年全球GDP的67倍。就像是时空穿梭,从未来飞过来如此大量的用信用担保的虚拟财富,这对投机行为是一种严重的刺激,而通过金融衍生品工具的杠杆作用,这些财富被几倍几十倍地放大,远远超出了实体经济的承载能力,好比在一层楼的地基上盖了10层、100层楼,大厦的倒塌便成了迟早的事。

    美国人知道这样的危险吗?普通老百姓未必知道,但美国金融财团和他们的代理——华盛顿的政客们却一清二楚。实际上,华盛顿对于这种人事安排也从不掩饰。例如,美国前财政部长鲁宾来自高盛,现在又去了花旗;阿特曼来从华尔街来到财政部,任职结束后便回去重操旧业;老布什的财政部长尼古拉斯·布雷迪现在同样在华尔街指点江山;前世行行长沃尔芬森原本就是华尔街投资银行家;保尔森的前任约翰·诺斯现在掌管全球领先的私人投资基金Cerberus资产管理公司;而刚刚上任世界银行行长的罗伯特·佐利克刚刚从高盛集团副董事长的位子上卸任,当然,可能没人知道,他之前还做过美国副国务卿;而从上任已经跑到中国好几趟敦促北京提升人民币汇率的现任财政部长保尔森,同样是高盛的前董事长。从这些明明白白的关系网中,相信傻瓜也可以看出,华尔街简直是美国政界的西点军校,对于大玩虚拟经济、透支明日财富的做法,他们不但清楚,而且还是总设计师。

    面对大厦倒塌的危险,这些天才的设计师们早就想好了对策,全球化和新自由主义经济思潮便是其中的顶级防护伞。全球化可不是像其吹嘘的那样,是“利益均沾”,而是典型的“风险共担”。打造这样一个体系,其目的就是为了在美国发生金融海啸的时候,让世界扮演“泄洪区”的角色。其核心思想就是强调所谓“看不见的手”的功能和作用,极力鼓吹国有企业私有化、贸易自由化、金融自由化、利率市场化,放松对外资的监管和政府的管理等,全力帮助国际垄断资本向全球扩张。

    不仅如此,对于不服管教的国家,发动一场汇率战争,通过金融核弹来摧毁一国经济对美国来说也早已是轻车熟路。当被攻击国家奄奄一息、别无选择的时候,华尔街控制的世界性金融组织,如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便披着“国际援助”的外衣闪亮登场。此后美国便利用经济援助、贷款的附加条件,向发展中国家强制推行“华盛顿共识”。这样,新自由主义便最终被美国当局国家意识形态化、政治化和范式化,而被“援助”的国家最终成为美国的经济殖民地,永无翻身之日。

    在全球化的体系内,美元霸权的统治下,美国通过金融衍生品将风险分散到了全世界,这也是像冰岛、希腊这样的小国在面对金融海啸的时候抵挡不住,直接翻船的原因。金融大厦倒塌后,美国政府面临的就是重建,而重建的唯一途径,就是开足马力大印美钞,通过投资来摆脱困境,其实这早就是在计划之内的事情。通过这种浑然天成、不着痕迹的设计,世界范围内对美元的需求就会再次大幅增加,美元霸权也会更加稳固。不过,这个完美攻略的唯一的缺点,就是势必会造成严重的通货膨胀,美国普通民众的财产会大大缩水,国内局势严重动荡。所以,美国才更迫切地要求中国继续购买美国国债,并急切地要求人民币升值。这的确是令人匪夷所思,但又活生生的现实。堂堂世界第一强国正是通过这种耍赖方式,蒸发掉美国相当大的一部分债务,将金融危机的打击,通货膨胀的压力转嫁给其他国家。

    所以,美国的金融危机,是华尔街金融财团的既定计划,跟中国没有任何关系,而人民币升值也救不了美国经济,更无法让日益衰退的美国工业生产恢复活力和生机,让美国老百姓回到工作岗位。美国如此迫切希望人民币升值的几个原因在前文中已有叙述,目前所大肆宣扬的借口都是幌子。举一个简单例子就可以解释,单纯从解决贸易逆差的角度来说,最快速有效的方法就是美国取消对出口到中国的高技术产品限制,促进美国高技术产品对中国的出口,这些高附加值的产品可以迅速导致中国对美国贸易变为逆差。但是,对于忌惮中国崛起的美国来说,这又是条不可碰触的红线,在所谓自由主义经济的大旗下,美国却大搞意识形态、保护主义,非但不让自己的高科技产品出口,还压缩欧洲、日本对华的高科技产品出口。只买来自中国的物美价廉的产品,却将自己的优势产品束之高阁,这样的贸易逆差任谁也无法扭转。

    事实上,即使美国人的阳谋得逞,人民币被迫升值,中国经济付出惨重代价,美国实体经济的现状也不可能得到有效逆转。因为美国不可能违背市场规律,用昂贵的劳动力生产低附加值的廉价商品,不从中国进口,也会从其他发展中国家进口。当年,中国只是取代了日本、韩国,向美国出口劳动密集型产品,而今后,还会有东南亚、甚至非洲等一大批发展中国家顶上来。

    再来看看失业问题。其实,由于劳动力成本较高,美国在20世纪90年代到21世纪初这十几年有大量工作岗位流失到了印度、日本等国家。过去,美国的电脑、互联网、银行的服务业、会计以及电脑软件的开发全在美国本土,而现在很多都被印度吸引去了。如果你在美国的戴尔公司买的电脑发生了问题,或者对在花旗银行的账目有了疑问,一通电话打去,回答问题的人全在印度。而日本人则在汽车等行业把美国公司搞得几乎无还手之力,不断关闭工厂,缩小开支和规模,许多工人失去工作或被迫提早退休。通用汽车厂的员工从1981年的746000人减少到目前的350000人。而这些情况,跟中国又有什么瓜葛呢?从这个角度看,人民币汇率与“美中贸易逆差”以及“美国失业工人的饭碗”没有任何关系。

    中美贸易问题其实是全球化和产业分工的必然结果,非但美国,欧洲和日本同样存在这样的问题,低端的加工性质和贴牌生产的产业链条已经转移到了包括中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因为资本扩张和技术升级本来就跟就业容量成反比。换言之,美国要么继续曾经辉煌的科技创新,靠产业链中的核心竞争力抵消一般商品项下的逆差,以创新红利补偿被淘汰的产业人群;要么扩大高科技和资源、能源出口,否则贸易逆差永远得不到解决,国内失业大军的怨气也不会得到消解。

    自然,美国要求人民币升值目的并不仅在于此,但是所打的幌子却严重误导了美国人民,必须予以戳穿,以正视听。人民币升值救不了美国经济,解决不了金融危机,更不能让美国的工业生产能力起死回生。被蒙蔽的美国大众应当知道,如果美国政府继续充当金融财团代言人,拒绝从自身做起,调整产业结构,而是以邻为壑,那只能让美国人民的失业问题更加严重,最终将损害美国经济和美国人民的切身利益。

    改革开放三十余年来,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走过了一段波澜壮阔的奋斗历程,在一穷二白、只求温饱的岁月里,老百姓是无法想象如今高楼林立、车水马龙的繁华景象的,追忆往昔,现在的中国的确是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GDP年年保持近10%的增速,外汇储备日益增长,国际收支连年顺差,这些可喜的变化带来的直接效应就是中国的国际影响力显著增强,逐渐成为一个具有影响力的政治经济大国。中国的成就举世瞩目,震惊全球,本篇无意多费笔墨、锦上添花。躺在功劳簿上,结局只能是惨淡的,面对隐藏在繁华背后的隐患,笔者但求发出盛世危言,给中国经济敲响一记警钟。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