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率战争-盛世危言——中国的困境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改革开放三十余年来,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走过了一段波澜壮阔的奋斗历程,在一穷二白、只求温饱的岁月里,老百姓是无法想象如今高楼林立、车水马龙的繁华景象的,追忆往昔,现在的中国的确是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GDP年年保持近10%的增速,外汇储备日益增长,国际收支连年顺差,这些可喜的变化带来的直接效应就是中国的国际影响力显著增强,逐渐成为一个具有影响力的政治经济大国。中国的成就举世瞩目,震惊全球,本篇无意多费笔墨、锦上添花。躺在功劳簿上,结局只能是惨淡的,面对隐藏在繁华背后的隐患,笔者但求发出盛世危言,给中国经济敲响一记警钟。

    1.中国经济面临的主要问题

    在全球化的浪潮中,中国无法闭关自守;在美元霸权的统治下,中国也无处可遁。虽然中国经济目前的巨大成就,是国家精心布局、苦心经营的结果,但是,我们也应该清醒地看到,中国经济已经逐渐被以美国为首的西方金融财团绑架,如不做出有效调整,果断应对,中国改革开放的丰硕果实,最终难免会成为别人砧板上的鱼肉。

    下面从五个主要方面来分析目前中国所面临的困境:

    (一)巨额外汇储备的尴尬

    在前文的介绍中,我们明白,中国巨额外汇储备,以及大量持有的美国国债,实际上是在为美国人的过度消费买单,为美国经济分忧解难。美国的通货膨胀率下降了,但中国呢?要知道,按现在的汇率,假设中国拥有1万亿美元的外汇储备,就必须拿出相应的近7万亿人民币用来购买。如果这些新增的货币进入银行,再经过信贷的放大,势必会引发严重的通货膨胀。由于社会资源无法迅速增加,实体经济承载能力有限,于是这些新增的货币幽灵一般四处游荡,所到之处,“涨声连连”,医疗、房地产、教育,包括人们的衣食住行全都像吹气球一样膨胀了起来,价格直线上升,而且看不到顶点。

    这种流动性泛滥,在目前的房地产市场表现得最为明显,由于大多数人对于投资股票心有余悸,所以大量投资都涌到了房地产市场,房价飙升,一路看涨,以至于在2010年的两会上,有代表激烈批评房地产不应该成为拉动经济的主力,“土地经济”可以休矣。可事实上,宏观调控此时也渐渐失去了威力,因为中国没有像美国那么“发达”的金融衍生工具市场来吸纳这些新增货币,泡沫经济的阴影渐渐笼罩在了中华大地。

    外汇储备是国力的体现,可是在美元霸权下,却成了中国不折不扣的尴尬。拿着这些以美国政府信誉作担保的“白条”,中国发现,能做的事情实在有限。由于只能购买美元标价的产品,而世界主要商品的定价权又掌握在华尔街的手中。所以现在中国是想买啥啥涨,想卖啥啥跌,实在是冤到了家。国际金融财团的目标很明确,那就是通过他们的数字游戏,蒸发掉中国好不容易积攒起来的外汇储备。中国的经济增长现在越来越依赖于对全世界资源的消耗,而在华尔街的操持下,世界矿产品价格以年均70%的幅度上涨,世界海运价格更是以年均170%的幅度疯狂上涨,石油更不必说。中国进口产品价格的疯狂上涨,和中国出口产品价格的疯狂下跌,已经成为世界经济发展史上最不可思议的怪异现象。

    中国的外汇储备真正成了花不出去的白条,无奈之下,一种更加离奇的现象就出现了:一方面,中国各级政府在拼命招商引资,让外资外企逐步占领中国市场;而另一方面,中国又将过剩的外汇储备借给美国人花,只为了一点点的利息收益(事实上,美元稍一贬值,这点利息连本都得赔进去)。美国摩根士丹利首席经济学家斯蒂芬·罗奇在美国国会众议院筹款委员会作报告时指出,中国每年新增外汇储备中有60%~70%用于购买美元资产,大约每年购入最少1200亿美元的美元资产。

    这就是中国手持巨额外汇储备的尴尬写照,中国已经被牢牢绑定在了美国这辆不负责任的老机车上,作为债权国,中国并不像人们想象的那样,可以从此对美国指手画脚,予以制衡。相反,美国反而更加强硬,奥巴马上台后,对台军售和针对中国的反倾销案便是明证。而若中国完全抛售美国国债,并花光美元储备,或者改用其他国际货币作为外汇储备呢?答案也许只有战争……

    (二)出口导向型经济的末路

    经济领域的人常说,中国现在是在用廉价劳动力的血汗钱补贴全世界。笔者在日本的朋友在回国发展后,同样感慨良多。就以他为例,在日本时月薪折合人民币大概在2~3万元之间,要知道这只是日本的平均工资而已。而回国后,应聘多家国内公司,甚至是在中国的外企,开价都不超过8000元人民币,这还是看在他丰富的在日工作履历面子上。巨大的收入差距一度让他心理失衡,无所适从。中国补贴世界的说法由此可见一斑。

    中国目前国际收支经常项目的贸易顺差,其中很大一部分来自加工贸易,且以外商投资企业为主。而这部分加工贸易的商品往往技术含量低,缺乏自主品牌和核心技术,附加值低。在付出消耗国内较多的资源,甚至带来环境污染的代价后,我们在生产中获得的利润却是少得可怜。有资料显示,中国制造的芭比娃娃单价10~20美元,但中国只能获得35美分。著名的ipod产品,一般零售价299美元,苹果公司利润是137.5美元,而代工企业仅获得8美元的利润。罗技公司每年向美国运送2000万个“中国制造”的鼠标,这些鼠标在美国的售价平均大约为40美元,中国从每个鼠标中平均仅能得到3美元,而且工人工资、电力、交通和其他开支全都包括在这3美元里。

    虽然从一个一穷二白的发展中国家起步,没法避免以这样的方式拉动经济增长,但是,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还是付出了过于巨大的代价。目前,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能源生产国和消费国,第二大石油消费国和第三大石油进口国,最大的二氧化硫排放国。同时,由于能源有效利用率偏低,我国资源使用与GDP的投放比例为:消耗世界30%~40%的资源生产不到全球总量5%的GDP。大量的资源消耗带来日益严重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灾难,而中国的资源价格过低造成资源利用者没有动力更新节能降耗的设备,这进一步恶化了炎黄子孙的生存环境。

    在巨大的能源消耗和工业污染中,森林消失,土地沙化,江河断流,中国三分之一的国土已经被酸雨污染,主要水系的2/5已经无法直接饮用,数以亿计的农村人口难以饮用安全卫生的水,中国几乎所有城市居民都在呼吸严重污染的空气。世界十个污染最严重的城市,中国占了七个,而这造成了城市人口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病率大幅上升。大量的工业和生活垃圾也日益包围着中国的城市,占用着宝贵的农田。更让人忧虑的是,作为人口大国的中国,在自己垃圾都无法得到有效处理的情况下,还在以或明或暗的方式大肆进口甚至走私洋垃圾。据《华尔街日报》称,“垃圾”目前是美国对中国的第三大出口品,仅次于飞机和半导体,超过大豆和电脑。而据《广州日报》报道,陆丰碣石年销“洋垃圾”服装上亿件。这是多么触目惊心的数字,大量的有毒的工业垃圾和生活垃圾对中国的土地和植被造成了严重污染,国人的身体健康状况也日益恶化。

    即使单算眼前的经济账,中国环境污染造成的直接损失,以及由此造成的公共医疗支出已经消耗掉大量的GDP。著名的滇池、太湖就是惨痛的教训,急功近利发展导致严重污染,政府为治理污染投入的巨资就像打了几个水漂,水质几乎没有任何本质改观。

    自然环境恶化的同时,是社会环境的持续恶化。由于处在生产链的底端,大量的劳动力资源被廉价使用,工人工资水平持续低迷,使得中国绝大多数人并没有在高速经济增长中分享到太多实惠,激化了社会矛盾,并在一定程度上导致意识形态混乱,甚至是道德沦丧。

    中国社科院发布的2010年《法治蓝皮书》显示,2009年中国犯罪数量打破了2000年以来一直保持的平稳态势,出现大幅增长。其中,暴力犯罪、财产犯罪等案件大量增加。黑恶势力盛行,而且逐渐走上了集团化、规模化的道路,其危害从轰动全国的重庆打黑行动可见一斑。而食品行业的安全问题,更是绷紧了每个人的神经,拷问着每个行业人的良心。在经历了毒大米、地沟油、三聚氰胺、催熟剂、瘦肉精、注水肉等数不尽的食品安全事件之后,可以不夸张地下个结论,有毒食品已经100%地覆盖了全行业。

    总体来说,虽然将中国目前的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一切问题归咎于出口导向型经济有失公允,过于偏激,但不可否认的是,如果中国一味发挥所谓“比较优势”,以牺牲中国的能源,中国人的福利、收入、甚至生命健康为代价发展经济,是永远也不能真正达到富国强民的目标的。况且,当前出口导向型经济还能推动中国经济以一个较高的速度增长,而金融危机爆发后,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的种种反应不但让中国人心里凉透,更让人警醒这条发展道路的不确定性和脆弱性。

    长期以极低的价格享受高品质商品的美国人,得了便宜还卖乖,反而动辄以反倾销、特保案对中国人进行报复,并逼迫人民币升值来打击中国的出口。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再将出口导向型经济作为中国经济的主要支柱,就无异于给别人扼住了咽喉。

    命运总是掌握在自己手里的,中国要想走出当前受制于人的困境,就必须大力支持高附加值的产业发展,通过提高普通百姓的收入,走以内需为主的经济发展道路。中国人口众多,并不只代表劳动力资源丰富,更意味着这是个空前广阔的市场,美国在崛起的过程中,就是借助了自身国内市场庞大的优势,用消费刺激经济增长。

    当前中国常被人所诟病的一个突出矛盾,就是储蓄过多,消费不足,单纯将这个现象归咎于观念问题,实在有失偏颇。人均储蓄还不足两万人民币的中国人,却被人扣上了守财奴的帽子,被批评储蓄过多,这简直是一种无耻的污蔑。中国人拿什么去消费?目前到世界各地疯狂刷卡的只是极少数先富起来的一部分人,绝大多数老百姓是没有多少积蓄的,相反,经济的泡沫化、物价的上涨,使得本来就收入贫瘠的普通老百姓将手中的钱袋子捂得更紧,甚至出现大量负资产的情况。所以,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加快城市化进程,扩大内需,提高人民的平均收入水平,让中国人都能享受经济腾飞带来的实惠,不但是未来方向,更是当务之急。

    (三)跨国公司的经济殖民

    在中国的几乎每个大中城市,当夜幕降临,人们扶老携幼漫步沃尔玛,为第二天的生活准备一切的时候,可能没有人会想到,跨国公司正在日益主宰着中国人的生活。跨国公司是伴随着经济全球化而出现的大型垄断性质企业,这些巨头挥舞着看不见的手,在全球配置资源,整合产业链,最终在行业内形成统治地位。

    当人们对知名品牌孜孜以求,并津津乐道于跨国公司的雄厚实力时,他们并不知道,不知不觉中,资金通过跨国公司流向发达国家,使得发展中国家更加贫困,并且导致东道国民族工业的没落。目前,世界500强已经有480家进驻中国,投资项目越来越多,规模就也越来越大。不可否认,跨国公司的投资对中国经济增长作出了贡献,但跨国公司凭借其资金、技术优势占据中国国民经济中的关键领域和重要行业,已经对中国的产业布局、技术研发、市场控制等方面产生重要影响,并且对中国的经济安全构成了严重威胁。

    首先,跨国公司已经着手控制中国的各个产业,这主要是通过并购来实现的。各个行业的大型国有企业,拥有资源、技术的行业排头兵都成了外资的并购对象。有资料显示:如西北轴承公司、无锡威孚有限公司、杭州前进齿轮箱集团有限公司、常州变压器厂以及陕西鼓风机有限公司等在我国制造业中具有举足轻重地位的国有大中型骨干企业,已经或正在被外国跨国公司并购或重组。而美国的卡特彼勒公司则胃口更大,从1995年与徐州机械工程集团建立第一个合资企业起,就着眼于对我国工程机械行业的整体并购,在并购山东工程机械厂后,又试图通过控股投资方式收购厦门工程机械公司、三一重工股份有限公司、柳州工程机械集团、河北宣化工程机械集团等,试图造成完全控制我国工程机械行业的局面。钢铁行业是一个国家的工业支柱,在中国,也未逃脱被并购的命运。规模全球排名前两位的米塔尔钢铁公司和阿塞洛钢铁公司,都在把手伸向中国。2005年7月,米塔尔以26亿元收购华菱钢管37%以上的股份;2006年2月,阿塞洛以20.86亿元收购莱钢38.41%的股份。这些惊人的大并购事件,却并不为中国的普通百姓所知。由于中国官员的政绩考评往往与GDP挂钩,跨国公司可以在短时间内大幅拉伸当地GDP,所以各级政府都乐意通过招商引资来获得政绩,通过低税收、低地价等超国民待遇招来跨国企业,更是加重了本土企业在竞争中的劣势地位,发展空间受到人为挤压。在这样的情况下,实力雄厚的国有企业都江山不保,而民营经济则更是生存艰难。据有关研究部门最近发表的一份研究报告指出:在我国已开放的产业中,许多产业排名前5位的企业几乎都由外资控制。我国28个主要产业中,外资在21个产业中拥有多数资产控制权。2005年我国信息产业的77%,增加值的79%为外方所主导。轿车90%的产品为外方主导,机械工业85%芯片和精密制造设备、70%的数控与机械制造设备、80%的石油化工生产制造设备为国外所占领。

    其次,跨国公司在中国的技术控制。众所周知,有很多的跨国企业向国内转移的是仍有市场,但技术落后的“夕阳产业”。跨国公司在进行投资建厂时,常常将在本国已经或正在淘汰的设备和生产线移植到中国,再利用中国廉价的劳动力资源继续占有市场。而同时,在本国,则积极研发新技术,为夺取未来市场的制高点创造条件。比如汽车工业,西方国家利用独资、合资的方式在中国继续生产传统的化石燃料汽车,而在本国,却大力研发新一代节能环保的新型汽车,如太阳能汽车、燃氢汽车和电动汽车。可以肯定的是,一旦他们技术成熟,中国目前的汽车制造生产线将立即面临淘汰,结果只能跟在人家后面,成为技术奴隶。在这一点上,中国的民营汽车企业比亚迪看得比较透彻,将研发重点放在了电池驱动发动机上面,算是为中国企业扳回了一分。

    第三,跨国企业还意图控制中国市场。对于一个企业来说,拥有了市场,就拥有了一切。如软件领域的微软,通讯设备生产商思科,手机行业的诺基亚、摩托罗拉,轮胎行业的米其林、普利司通等等,这些跨国公司已经拥有一半以上的市场占有率,如微软的操作系统,其市场占有率高达95%。而在前面的章节中介绍的中国粮油产业,情况同样堪忧,据中国粮食经济学会副会长宋廷名介绍,目前我国80%的大豆压榨能力为跨国粮商控制,国内企业已经基本失去了话语权。

    在跨国公司并购了中国企业,占有了中国市场之后,中国的民族品牌便走到了生命的尽头。据统计,目前我国8大饮料公司已有7家被可口可乐或百事可乐吞并,4大年产超8万吨的洗衣粉厂已被外企吃掉3个。而中国的合资合作企业,90%使用的是外国投资方的商标,国外品牌在碳酸饮料市场占有率超过90%,在化妆品市场占75%,在食品、医药行业占30%~40%。年产超过500万吨的啤酒企业合资率已超过70%。

    透过这些数据,我们看到的是一个新经济殖民地的形成,这不由得让我们对自己的民族品牌感到担忧,继续这样下去,跨国公司就会完全控制中国的经济命脉,进而还会改变中国的政治格局,对中国政府的对内对外政策产生重大影响。

    (四)热钱的涌入

    其实,在金融领域,热钱的概念比较模糊,或者说热钱只能从功能上定义,而不能从概念上划分。热钱又叫游资,是一种只为追求最高报酬以最低风险而在国际金融市场上迅速流动的短期投机性资金,投机、短期以及套利是其最主要的特点。在历次金融危机中,热钱大显身手,扮演了举足轻重的角色。

    热钱之所以“热”,就是因为其总喜欢追逐经济热点,追求暴利。如果一国经济出现高速增长,而金融管制较松,或者出现股市及房地产市场的泡沫,热钱便会闻风而动;如果该国货币利率较高,或者汇率在较短时间内有较大起伏,热钱同样会蜂拥而至。一般而言,热钱涌入境内的途径主要有这么几个:做假账,伪装为贸易顺差;伪装成来自国际的外商直接投资,由于目前招商引资是中国各级政府的重要日常工作,监管相对较松;地下钱庄方式;侨汇或者馈赠方式;直接携带入境,等等。总之,如果热钱想进入一国境内,单纯想从监管上堵住是十分困难的。

    普通中国老百姓对于热钱感觉很陌生,而实际上,近几年和国计民生密切相关的经济热点问题上,都有热钱的身影。比如,2007年的股市疯涨,就有国际热钱的功劳,在把中国股市托到6000点以后,投机分子突然套现,大举撤出股市,引发新一波熊市,三个月内中国股市迅速蒸发掉过万亿市值。面对这样的现象,在股市上盈利后撤出的热钱迅速融入了中国的经济结构,不只是股市,巨额货币到哪里,都会引发强烈的泡沫。于是,中国的物价上升,房地产价格飞涨,此时,中国央行只能通过加息来调控过热的经济,而热钱却又进入了银行系统吃起了高利息,央行在2007年第三季度宣布紧缩银根后,一大部分热钱又开始对资金链断裂的企业放起了高利贷。总之,操纵金融市场,牟取暴利,便是热钱的嗜血本性。从这个角度,我们可以看出,热钱就像是一支金融突骑兵,神出鬼没、飘忽不定、逐利而动,然而,凭借巨大的资金数额追逐短期暴利是其最基本的行动指南,由此还是可以大体分析出其规律的。

    笼统来说,热钱其实并不分境内境外,只要符合投机、短期和套利三个要素的资金都可以被称作热钱。但是,热钱就像是一支金融部队,虽然数量众多,但大多数都是盲从者,真正的核心或者说是灵魂是国际金融财团手下的金融刺客。这些人,不只是为了逐利,以索罗斯为代表,他们有着明确的信仰和不可告人的政治目的,那就是为了维护美元霸权不惜任何代价,甚至摧毁一切。

    目前,受中美汇率战争威胁的影响,很多人豪赌人民币升值,受此信号影响,大量热钱再次涌入中国,根据最保守的估计,仅2009一年,就有超过2000亿美元的热钱涌入中国境内,而进入2010年,涌入速度更是大幅提升。如果人民币升值的预期成为现实,那就相当于美国发动的对中国之汇率战争打响了第一枪,热钱涌入后,势必会发动对人民币的攻击,并极力扩大以房地产市场为代表中国经济泡沫。短期投机是热钱的主要特性——来得快,去得也快,当热钱大量撤出中国,战争也就达到了高潮,其后果则不可想象,这必须引起中国政府的严重思考和关注。

    (五)人才的严重流失

    人才是一个国家发展的基本要素,没有各个行业、各个领域充足的人才保证,一个民族永远也无法真正实现强大。这是每个国家、每个民族都明白的道理。同样,人才强国的战略也早已是中国的基本国策。可是,事实如何呢?中国社科院《2007年全球政治与安全》中承认:中国流失的顶尖人才数量在世界居于首位。另据《人民日报》海外版此前一篇报道称,自1978年改革开放至2002年底,中国已有超过58万人出国留学(不包括公私出国经商和旅游的中国人),其中公派留学生为6万多人,目前共有15万多人回国工作(其中公派生为5万多人),另外16万多人毕业后在国外就业,约27万人正在海外就读。就这个数字来说,我国留学人员流失比例达到了近50%。前几年的数据显示,自1985年以来,清华大学高科技专业毕业生80%去了美国,北京大学这一比例为76%。“基本上也能反映现在的情况。”《人才战争》一书的作者、中国与全球化研究中心主任王耀辉表示,“这几年留学人数激增,截至2008年,中国已经派出接近140万留学生,居世界之最。目前,我估计留学生累积总数达到了150万人。”王辉耀不无担心,“去年的数据显示,归国留学人员却只有39万,滞留在海外的留学生已经超过百万,无论数量还是比例都是世界罕见。”

    中国,近年来经济蒸蒸日上,按理说正是需要大量人才的时候,也应该正是吸引人才的时候,如今怎么反而成了人才流失的最大国?这不得不让人深思。环顾身边,看看朋友、同事的实际情况,我们就会发现如今出国留学已经不再是少数精英们的事情,神州大地到处都在涌动着一股“出国热潮”。很多品学兼优的优秀少年,则在很早就去接受西式教育,或者放弃中国的高考,直接申请进入欧美大学深造学习。在当下的中国,高中大学留不住尖子生,企业研究所要不到一流人才,中国的青年才俊尽为别人所用,这样的情况将直接关系到民族将来的生死存亡,又怎能不让人忧心忡忡呢?

    以美国为例,美国政府和跨国公司通过各种优惠政策,以及丰沛的财力支持吸引中国的尖端人才源源不断赴美深造,继而留在当地为美国贡献自己的大脑,而对于中国对美国的普通劳务输出,则层层设障,百般刁难。通过这样的人才移民政策,美国成为了世界第一强国。

    在中国,越来越多的学生将进入名牌大学作为实现“美国梦”的一个跳板,看看清华、北大、中科大这些著名学府吧,国家每年都投入巨资扶持建设所谓国际一流大学,集中了那么多的物质和智力资源,到头来,却是为他人作嫁。美国《科学》杂志在2006年有一篇文章,更是把北大、清华评为“最肥沃的美国博士培养基地”。这是多么让人尴尬的比喻。出国留学成了名牌高校的一种普遍风气,而且无需讳言,拿到绿卡确实是大多数中国学生的真实心态。一部分已经直接出国了,而留下的优秀大学生呢?对于发达国家来说,这样的资源也不会浪费,现在已经遍及神州的外资机构和外企是优秀毕业生们梦寐以求的理想职场。

    留下来的,或者说想为国效力的人才的命运又如何呢?他们做到人尽其用了吗?中国社科院发布2006年《中国人才发展报告》显示,仅2005年,我国就有2500万人因没能“尽其才”而被无端消耗,造成的损失仅经济指标一项已超过9000亿元。比如,人才市场形成了“博硕多多益善,本科等等再看,大专看都不看,中专靠一边站”的畸形局面。

    更让人揪心的是中国的教育制度。中国的教育体系严重僵化,千校一面的现实也是导致在“用工荒”的情况下,出现“就业难”的主要原因。同样的治校方针,同样的培养模式,导致大学生毕业后无法适应社会需求,并盲目提高了对就业的预期值。

    人才问题事关一个国家综合竞争力的核心。俗话说,“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在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下,精英人才与廉价产品以及原材料一样,都会不可避免地成为发达国家用美元换取的商品。发展中国家在人才竞争方面是必然要暂时吃亏的。不过,如果不从自身体制上找原因,继续扩大这种智力鸿沟,中国和西方的差距将会越来越大。作为一个人口大国,首先要在教育制度上转变思路,高等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真正有用的人才,而不是生产茫茫然没有技术特点和专业素养的高不成低不就的大学生。其次,应该在用人制度上力行改革,与其呼吁甚至强迫出国发展的人才回国效力,不如先用好身边的人才,真正做到尊重人才,保证人尽其用,慢慢去除积累已久的官本位思想的陋习和积弊,才能聚拢人心。两千多年前,燕昭王以郭隗为师,千金买骨的故事对今天仍有示范意义,倘有一日,中国真的可以形成一个世界上最有利于人才发挥的氛围、机制,那么莫说流失海外的中国人才,就连“洋人才俊”,也会争先恐后来中国报到的。

    2.不稳定的地缘政治

    所谓地缘政治,也就是一个国家和周边其他国家之间的地理、外交关系。就好比邻里关系,如何在保证自身利益的前提下与邻居和平相处,便是地缘政治的研究内容。中国,作为亚洲的大国,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逐渐形成了自己目前的疆域,也造就了目前复杂的地缘政治格局。

    在亚洲乃至世界诸国中,中国可以说是邻国最多、地缘矛盾最复杂、领土纠纷最严重的国家之一。作为一个陆地海洋性国家,陆地和海洋共同构成了中国漫长的边境线,中国东临太平洋,西接亚洲腹地,陆地国土从东部沿海向西“楔入”欧亚大陆的内部纵深,国土四周分别与东北亚、中亚、南亚和东南亚等地区相邻,共有陆海邻国20多个,情况极其复杂。这么长的边境线上,中国与众多国家比邻而居,但仔细数来,中国与大部分国家都有领土纠纷和历史遗留问题的残酷现实,也使得中国在21世纪的发展,存在相当不稳定的因素,国家安全也受到严重威胁。

    下面,从东南西北四个主要方向谈谈中国不稳定的地缘政治:

    (一)北部

    中国北方横亘着一个庞大的帝国——俄罗斯,从沙俄到苏联,俄国人扩张的脚步从未停止,几百年间,它从蒙古人统治下的小小莫斯科公国慢慢发展成一个地跨欧亚大陆的世界性大国。对中国来说,中俄领土纠纷一直是两国交往的一个心病,从满清王朝硬生生占去150多万平方公里的领土,成就了今天俄罗斯的所谓远东,也在中国人的心里烙下了永远的痛。

    与俄罗斯的领土争端虽然在近年内通过重新划界逐渐淡化,不过俄罗斯与中国的关系却十分微妙,一方面苏联解体后,俄罗斯经济基本被推倒重建,奄奄一息,其十分迫切需要和中国从政治到经济上进行一系列合作以期互补,并达到某种程度上的联盟,以对抗西方。另一方面,随着中国的逐步崛起,特别是军事工业的逐步现代化,中国对俄罗斯的依存度有所降低,而俄罗斯却离不开中国的廉价商品供应。并且通过出口武器和石油,俄方希望中国能为复苏中的俄罗斯经济注入新鲜血液。

    此消彼长,这种微妙的变化,使得俄罗斯的醋意浓重,戒心大涨。于是,在军事合作上,俄罗斯开始拉拢中国的对手印度,以制衡中国;在领土问题上,俄境内的种族分子更是大炒中国威胁论,污蔑中国正在向远东秘密移民。在这样的论调下,俄罗斯一方面加强了对远东地区的控制,另一方面,对经济领域的控制也在加强,莫斯科便多次发生了扣押、罚没中国商人货物的事件。

    虽然两国存在一定摩擦,但是在未来的一段较长时间内,面对共同的压力,中俄还会保持一种合作和半盟友的关系,毕竟共同利益大于相互矛盾。

    在北方的另一个邻国蒙古,由于长期以来一直是苏联的附庸,而解体后虽然与西方开始了一定程度的往来,但由于在中俄的夹缝中,其地缘政治相对比较简单,也比较稳定。

    (二)西部

    中国西部包括西北和西南两大部分。由于中国新疆有一小搓极端民粹主义分子——东突组织,所以在西北边境上,长期存在一定安全隐患。这些恐怖分子在阿富汗塔利班和基地组织,以及西方的帮助下,恐怖活动日益频繁,这不仅严重威胁本地区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而且严重影响新疆乃至西北几省的政治稳定和经济发展。2009年7月5日发生在乌鲁木齐的暴力流血事件,便是长期以来分裂分子搞恐怖主义袭击的一次总爆发。

    而且这一地区,随着反恐战争后,美国在中亚的军事存在日益增多,也使得中国的传统大后方成了前线,战略纵深受到严重影响。由于中亚目前已探明的油气资源储量丰富,对于长期苦于没有安全、短途石油来源的中国来说,战略意义非常重大,所以在西北边境,如何搞好与邻国的睦邻关系,使得中国无论从能源还是领土的角度都能有一个较为稳定的地缘政治局势,是中国政府面临的一个严峻议题。

    中国的西南边境,局势也很复杂。1951年正式和平解放西藏后,西藏局势本来早就风平浪静,不过一方面由于达赖喇嘛继续在国际上兴风作浪,另一方面西方借西藏问题企图遏制中国的崛起,二者一拍即合,所以,如今的西藏局势也隐藏着一股不安定的乱流。2008年3月4号的拉萨严重暴力事件同样是个例证。

    除却西藏问题,中印矛盾是西南边境最大的隐患。由于英国殖民者在西藏单方面划定的“麦克马洪线”,导致中印两个发展中国家从此不得宁日,在1962年边界冲突后,两国关系一直处于敌对状态,虽然近年来有所缓和,但也是外松内紧,中国的藏南领土也时刻考验着中国政府的决心和智慧。

    (三)东部

    中国东部沿海,是广阔的海洋领土,这一区域的情况同样甚为棘手。在东海,中日两国由于历史问题没有撇清,日本右翼分子日益猖獗,更因为“钓鱼岛”、“春晓油气田”等一系列海洋领土争端,矛盾日益尖锐。自2004年以来,中日频频在东海边界问题上发生争端。尽管双方顾及根本利益和实力对比均未动用过激手段,但不止一次的海军舰艇护航示威已俨然有剑拔弩张之势。近几年来,除一些民间团体不断做出行动外,两国政府高层也开始怒目相向。毋庸置疑的是,由于这一问题的存在以及舆论引导的倾向,中日两国高层特别是中日两国民众之间的理解与互信度正在急剧下滑。不仅如此,两国政府尤其是日本方面已经开始容忍甚至放任非官方组织在这一问题上的活动,并着手谋划或实施官方和军方在这一领域的行动。中日“钓鱼岛”和东海划界争端,将在未来一段很长时间内成为这一地区地缘矛盾的主要来源。

    中国东部的台湾问题,更是中华民族长久以来的心头之痛。台湾不仅物产丰饶,更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成为中美两国角逐的焦点。长期以来,由于“煮豆燃豆萁”的兄弟相残,使中国始终无法迈向大洋,被牢牢锁在近海,海上运输线得不到有效保障,海权也无法有效维护。鹬蚌相争,渔翁得利,台湾这个祖国宝岛,长久以来一直成为美国制衡中国的一枚重要棋子,不能不叫人痛心疾首。如今,面对岛内的分裂势力,中国政府面临着严峻考验。分则弱,合则强,在新世纪,中华民族又一次走到了历史的拐点。

    (四)南部

    中国的南部地缘政治,分为陆地和海洋两大部分,但核心只有一个,就是中国的南海诸岛。陆地上,越南在历史上曾多次挑战中国,在经历了中越陆地战争之后,南海目前成为中越两国矛盾的焦点。越南在中国南海现在实际控制了23个岛屿,每年在中国领海开采三千万吨石油,并进行国际招标,拉东南亚各国以及欧美入伙。为达到完全霸占中国南海诸岛的目的,越南还大力扩充海军、空军,不惜与中国一战,姿态甚是咄咄逼人。在这样的态势下,南海周边的东南亚各国纷纷效仿,蠢蠢欲动。2010年2月2日,菲律宾通过法案将南沙群岛部分岛屿和黄岩岛划为菲属领土,引发了中国的强烈抗议。

    东南亚诸国之所以在南海问题上如此有恃无恐,主要还是因为中国海军军力仍显不足,军事和外交半径过小,不能有效在主权领海宣示存在。而美国的背后撑腰,更使得这一地区在未来的冲突可能性大大增加。解决南海问题,与中日关系、台湾问题、中美关系以及中国与东盟的关系密切相关,真正是牵一发而动全身。而且南海争端,对于中国并非只是简单的领土主权问题,这一地区具有丰富的油气资源,并且通过对南海诸岛的控制,中国还可以保证大量通过马六甲海峡的中国船队安全,所以,南海问题关系着未来几十年内中国是否能够成功崛起,重要性不言而喻。目前,单纯想依靠和平方式解决争端,已经是空中楼阁,不切实际了,但是,如何平衡各方情绪,用最小的代价解决南海问题,是中国在21世纪面临的重大课题。

    从以上的简单分析,可以看出,中国的地缘政治非常复杂,并且长期存在极大的不稳定因素。与美国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相比,我们除了艳羡,最重要的是通过自身完善,发展自己的经济和军事实力,不断壮大自己,为中华民族的真正复兴打下坚实基础。

    3.人民币升值的后果预测

    从前文中,我们知道,自从奥巴马上台以来,敦促人民币升值已经成为美国政府的重要工作之一,而随着世界经济复苏的势头,西方各国在美国的压力下,对于人民币升值的呼声也逐渐高涨。2010年3月,一个由130名美国国会议员组成的团体,联名致信商务部长骆家辉和财政部长盖特纳,敦促奥巴马政府对中国的汇率问题采取制裁措施。包括“舒默法案”在内的一系列志在引爆汇率战争的提案在美国甚嚣尘上,一时间形势陡然紧张起来。

    大国相争,常常是明枪暗箭、十面埋伏,到了针尖对麦芒的关口,明火执仗、真刀真枪地以性命相博也是家常便饭。美国这次从自身国家战略利益出发,压迫人民币升值已经是势在必行,而中国做好接招的准备了吗?而人民币升值后,对中国出口企业的影响究竟有多大呢?

    根据媒体报道,2月下旬,商务部、工信部已联合展开针对劳动密集型行业应对人民币升值的压力测试。而财政部于3月下旬派出调研组赴广东、浙江、江苏三省及上海市进行范围更广的人民币汇率压力测试。与此同时,受人民币汇率影响较大的有关行业商会也正配合展开行业内部的压力测试。中国国际商会、中国贸促会副会长张伟在接受访问时表示,目前接受人民币升值压力测试的企业有1000多家,涉及12个行业。而经过测试,得出的结果非常不乐观。张伟警告,人民币升值对中国劳动密集型出口企业而言“后果是灾难性的”,“如果人民币升值,这些公司将直接面临倒闭的风险,因为他们的利润率已经非常低了。”他同时指出,服装和家具制造等劳动密集型行业出口商最低利润率仅为3%。初步预计,受人民币升值影响最大的将是机电行业。张伟称,目前该行业拿到的订单已达1500亿美元,假设人民币升值3%,其损失将达300亿元人民币。很多人也许并不了解,出口行业结算,不像人们在市场买卖那样一手交钱,一手交货。从接到订单,到寻求货源、组织生产、装船运输,到最终货款到账,往往存在一个相对较长的周期。而如果周期结束后美元针对人民币贬值,那以美元结算的出口企业利润会大受影响,比如机电行业就是典型代表。因为机电产品中大型成套设备的出口期限非常漫长,完成整个收汇过程,短期需要1~2年,中期的需要2~4年,最长的能达到7~8年。根据张伟介绍,2009年整个机电产品签约金额在900亿美元,目前在手订单为1500~2000亿美元,一旦人民币汇率升值,每升值1个百分点,企业将亏损100亿。同样的情况还将发生在中国造船企业。

    大型设备制造业如此,那轻工业呢?据纺织服装行业人士初步估算,该行业规模以上的企业约5万家,其中10%的规模以上企业贡献了整体利润的90%,这些企业有较强的抗压能力。但另外90%的规模以上企业只贡献了整体利润的10%,由于利润率较低、议价能力差,人民币升值将对其造成明显冲击。对于这类企业,出口创汇的损失倒在其次,如果利润率偏低甚至出现大范围亏损,就面临着行业内的资源重组,届时,大量企业倒闭,带来的将是数量巨大的工人失业问题。“规模以上企业一般拥有工人数为500人以上。如果5万家中有90%抗压能力差,意味着4.5万家企业,也就是2500万人的就业面临着冲击。”清华大学中美关系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周世俭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估算。这2500万的就业危机还不包括其它规模以下企业,以及纺织服装行业以外企业。

    根据这些压力测试,可以清楚地看到,人民币升值,并不是只给出口型企业带来“灾难性后果”,还会引发严重的社会问题、政治问题。在大学毕业生遭遇“就业难”,大量失业人口已经成为中国社会沉重负担的时刻,如果人民币此时升值并引发大量企业倒闭、停产,继而导致大量工人失业,局面将一发不可收拾。这绝不是危言耸听,就业问题直接关系到社会的稳定,关系到政权的稳固性。在美国社会福利制度如此完善的情况下,失业率略有上升,国会便会承受巨大压力,何况中国的就业现实如此之严峻呢?

    如果中国在人民币升值带来的直接冲击下便摇摇欲坠,面对美国金融财团随后的一连串攻击,局势将更加艰难。热钱已经大规模涌入,并做好了发动攻击的准备工作,只等人民币升值这一总攻信号的到来,届时如果没有足够的措施应对,中国三十余年改革开放的所有成果将极有可能被美国人窃取,留给中国的,将是一个金融的荒漠,经济的泥沼,而中国之崛起,也将半路夭折。

    4.全面汇率战争的危险

    面对日益严峻的人民币升值压力,中国只有两种选择,要么升值,这样中美贸易可以继续按“市场规律”运行,两国邦交正常运转;要么顶住压力,坚决不升值,或按自己的时间表进行有利于中国长远利益的汇率改革。这第二种选择,无疑会给中美关系蒙上一层阴影,甚至会爆发全面的汇率战争。

    美国为使中国就范,大体有这样几张牌可以打:

    第一,惩罚性关税开道,用贸易保护主义打击中国出口。日前,美国商务部对中国出口美国的铜版纸和磷酸盐等商品征收的关税为初步反补贴关税,其中对中国铜版纸平均加征8.4%的关税,对中国出口的磷酸盐、化肥和食品添加剂等商品征收109%的关税。事实上,仅2009一年,美国已经对中国产品发起10起反倾销和反补贴合并调查,2起反倾销调查,1起特保调查。根据中国商务部的说法,“立案频率之高在世界贸易救济历史上都极为罕见”。美国已经拉开架势,为了逼迫人民币升值,准备同中国进行一场真正的贸易战,在这一系列贸易摩擦事件中,中国钢铁产品也成为美国主要的制裁对象。据中国海关统计,2008年涉案产品金额为32亿美元,占同期中国全部对美钢铁出口总额(69亿美元)46%。涉案钢铁企业90余家,包括天津钢管、宝钢、鞍钢等主要国有大型钢铁企业,而且进入美国境内的中国钢铁产品不可以用于公共设施的建设。

    其实,除却这些大张旗鼓的单边行动,美国还有很多潜在损害“中国制造”的提案在酝酿中,据业内人士透露,受轮胎特保案鼓舞,目前美国纺织团体和各大纺织工人工会正在密切沟通,并串联国会议员,积极研究对中国进口服装提起特保调查的可能性。再比如,在纽约世贸中心大楼重建工程中,仅仅因为中国企业中标了部分防爆玻璃合同,就“深深刺激”了美国一些人的神经,他们借此发难,试图将这点中国制造也清除出整个工程。美国制造业联盟不久前就致函美国贸易官员,要求处理在他们看来是“不公平贸易”的行为。信函称:“我们国内的玻璃行业在世界上效率最高,但无法与受到中国政府巨额补贴的产品竞争。”中国玻璃面临“双反”调查,可能也只是时间问题。

    这么密集的贸易制裁只是个开始,倡导自由主义经济模式的美国,天天在国会中讨论的竟然是如何通过关税壁垒或者非关税壁垒压缩“中国制造”在美国的生存空间。美中贸易全国委员会最近的一份统计显示,自第111届美国国会开始运作之后的一个月内,参众两院提出的与中国有关的贸易条款就达到了惊人的12个,基本是按两到三天一个的速度递增。目前,包括针对中国的禽类产品、海鲜、药品等涉及几乎各个行业的法案在参众两院内连珠炮似的提出,虽然最终不一定都成为法律条款,但美国国会对“中国制造”的敌视态度实在令人震惊。

    美国这种行为在全球造成了不良的示范效应,加剧了世界范围内保护主义的抬头。中国也被迫还击,全面的贸易战一触即发,如果美国继续这种不理智的经济民族主义,不只是对中国经济产生恶劣影响,最终还将拖累刚刚在金融危机中慢慢恢复的世界经济。

    第二,打出台湾牌,破坏两岸关系。如果逼迫人民币升值的愿望没有得到满足,美国在贸易战的基础上,还会同时在台湾问题上大做文章,给中国施压。实际上,奥巴马前脚刚刚结束访华,回头就批准新一轮对台军售,给正在缓和中的两岸关系泼一桶冷水。

    台湾问题是制约中国和平崛起的重要因素,甚至可以说,是中国在成长为真正的世界大国道路上的真正障碍。台湾向东直接连结着浩瀚无垠的太平洋且再无任何阻隔,台湾向西则扼守着大陆两大经济圈“长三角”和“珠三角”的中轴线,战略地位不言而喻。21世纪是海洋世纪,通畅的海上贸易和运输是各国经济发展的前提和保障,而丰富的海洋资源又可以为各国经济注入全新的血液。目前,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需要进口大量的能源。而大量能源都必须通过台湾海峡,因此,台湾海峡已变成中国经济的生命线之一。

    遏制中国是符合美国核心利益的必然选择,针对这种情况,美国早已安排好对中国的战略布局,自朝鲜半岛,经日本列岛、菲律宾群岛到东盟诸国岛屿在地理上形成了相对于中国大陆的新月形的岛链封锁,台湾及其附属岛屿正处于此岛链的中心一环。所以,美国从来没有放松过对台湾的控制。台湾问题看起来是中国内政,但实际上却是中美关系中最重要的一环。

    一旦中美爆发汇率战争,台海局势的紧张将不可避免,美国将充分利用台湾这枚重要的棋子,一步步逼迫人民币升值,并达到其战略诉求。

    第三,触碰红线,在藏独问题上兴风作浪。作为历史遗留问题,中国边疆地区的确存在一些脱离中央的分离情绪,但不是主流,也从来未成气候。不过,在国际反华势力,尤其是美国金融财团控制下的各种基金会的直接资助和煽动下,近年来,在西藏和新疆都出现了分裂主义分子活跃的身影。在中美矛盾较为缓和的时期,美国都从未放松过对这些恐怖主义分子的支持与帮助,如果中美因汇率问题矛盾激化,大打贸易战,或者中国抛售美国国债,则美国将有可能大大加强在中国境内的煽动分裂的活动,在发生更多更大暴乱的情况下,美国会在国际上拉拢盟友一致谴责中国政府,使中国陷入内外交困的境地。

    第四,进行外交连横,对中国进行全球封锁。虽然当下美国的主要盟友对于人民币升值的态度比较暧昧,要么明确反对,要么模棱两可,不过,如果在人民币汇率问题上指望这些美国的传统盟友的支持,却无异于痴人说梦。一方面,中国和欧、日以及澳洲、东盟等国目前的贸易往来虽然符合这些国家的短期利益,但是与和美国的盟友关系比较起来,还是显得微不足道。中国和西方,不只在意识形态方面有分歧,还有政治、经济、军事等各个方面的竞争,在中国威胁论的谬论传得沸沸扬扬的情况下,这些国家和美国一样不希望看到一个日益强大的中国的崛起。所以在中美矛盾激化的情况下,这些国家一定会加入美国阵营,在世界范围内制造不利于中国的舆论氛围,通过外交甚至贸易手段,合力逼迫人民币升值。

    另一方面,中国在和这些国家的长期贸易交往中,实际也存在一些矛盾,虽然人民币升值也许会暂时对这些国家的进出口造成一定不良影响,但是如果中国经济在人民币升值的压力下失血严重,社会动荡,继而在美国随后将发动的金融战中一败涂地,走向崩溃,则这些发达国家不但可以从中渔利,更能长期对中国进行经济殖民。这也是符合美国及其盟国的长远利益的。

    所以,面对人民币升值的压力,不是简单地用“是”或“否”就能解决问题的,这需要中国政府和领导人高瞻远瞩,审时度势,巧妙斡旋,谨慎决策。这绝不只是一次汇率纠纷,更是一场战争的序幕,一着不慎,满盘皆输。

    可以说,金融自由化是西方金融财团的一个美丽的陷阱,也是摇摇欲坠的美元霸权加强自身统治地位的最后一搏。不过,我们却不能因噎废食,对于中国来说,金融自由化也是发展的必由之路。因为一来我们不可能再次闭关锁国,做井底之蛙;二来想发展壮大自己,也必须借助国际市场这个大熔炉千锤百炼。凡此种种,使得金融开放成了中国金融业必须破釜沉舟迎接挑战的不二选择。在这种情况下,如何做到既能融入国际金融格局,锤炼出一批真正的金融巨子,又能避免落入西方金融财团的圈套,保证国家的金融安全,就显得尤为重要,也是中国在金融开放的过程中迫在眉睫的待解命题。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