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生意必懂的9大算计-关系中的算计:关系就是生产力,做生意离不开关系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有时候,生意好做还是难做,则取决于人脉关系。善于算计的生意人往往都是搞关系的高手。他们拥有各层次、各行业的人脉资源,凭借这一大优势,他们最先获知重要信息,把握最大的机遇,获得他人的照顾,一路绿灯,得心应手。关系越多,门路就越多,生意就越好做。人脉决定财脉,善于算计的人总能找到“大树”,获其荫庇,抱势取利,乘势而行,生意兴旺与人气兴旺形成良性循环。个中玄机,生意人不能不算计清楚。

    关系越多,做生意的门路也就越多

    好做与难做:人脉资源是一种潜在的无形资产,是一种潜在的财富。表面上看,它不是直接的财富,可是没有它,就很难做生意。人脉资源越丰富,做生意的门路也就越多,你的人脉档次越高,你的钱就会赚得越快,生意自然好做。生意人必须加强交际本领,只有赢得更广、更高层次的人脉,才会有更大的机会。

    所谓关系,是指人的人际关系与脉络。换言之,即是个人的社交网络。人际关系是人与人之间传递信息的捷径,许多信息由于这个网络得以在最短的时间和距离从你的朋友那里传到你这里。

    当你在生活中拥有许多这样的点时,你与他们就会形成一个网络,这个网络的作用非常广泛,它不仅仅是信息的传递,有时可以通过网络直接获得帮助。在逐步建立关系网的过程中,你自然也通过关系网给别人以许多帮助,从而使人更亲近你、佩服你,从此你就与那些帮助过你的和你帮助过的人之间建立了深厚的感情,不断增加交往,因此形成了比较稳定的关系。

    善于算计的人往往是搞关系的高手,他们手段高强,交游广泛。其实,这全赖于他的关系网络四通八达,他在各行各业都有朋友,都有因缘,所以,这种人做起生意来,往往呼风唤雨,得心应手,得到各方的援助。尽管关系有如此的好处,但许多生意人对关系网络的重要性仍然没有深刻的认知,平常也不太愿花时间在人脉上面,甚至认为是浪费时间,可是到了关键时刻,当事情很棘手时,才发觉自己的关系资源太少。所以,我们要随时注意关系网络的建立,多进行人际交往,以免陷入“人到用时方恨少”的窘态。其实建立人脉网络并不难,难在我们要时时刻刻都保持着这样的观念,有时由于一个观念的改变,会使我们的境遇甚至是命运产生截然不同的转变。

    在做生意时,要想获得成功,机遇和贵人都是不能缺少的因素,所谓机遇和贵人就是在你需要帮助之时适时出现的人、事、物的组合体。我们无法控制这种完美的巧合在何时出现,我们唯一可能做到的是通过控制自己的关系网络来给自己制造更多的机遇和贵人的可能。关系网络好比是一个八脚章鱼,每一个八脚章鱼在每一天每一分里都在不停地集合着、交错着,只是我们自己常常不自知,不在意,常常和贵人擦身而过!所谓贵人不单是指人脉中的高官显贵,也包括更多的普普通通的人,正是这些看似普通的人往往会在你意想不到的时候帮上你的大忙。总之,多结识一些人是有好处的,当我们一筹莫展走投无路的时刻,也许一个普通人可能成为帮我们扭转乾坤的“大贵人”。

    做生意的李伟军有一个爱跟别人聊天的习惯,特别是他在旅途中无聊的时候。有一次,他去广州出差,在坐火车时,和邻座的素昧平生的人聊了起来,朋友待人非常热情,又是给人端茶倒水,又是给人削水果。在攀谈中,他了解到,邻座原来是个大学讲师,干讲师的工作时间长了,逐渐地有些厌倦了,于是就辞职自己开办了一家公司,自任这家公司的总经理,现在这家公司发展得非常红火。他们聊得很投机而且非常愉快。到广州站后,他们匆匆交换了名片,其实它们只是萍水相逢,谁也没有想到今后可能会用到谁。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没想到过了几个月后,李伟军的公司陷入危机,他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有一天他正心烦,忽然想起了那位在火车上遇到的人,于是就给他打电话,说明了自己的情况,问他们那里有没有适合自己做的生意。那个人回答说,正好他有一批代理加工的货单,正在找合作伙伴。李伟军抓住有利时机,接过这笔生意,度过了难关。

    就这样一个普通得甚至还不能称其为朋友的人帮他度过了难关。

    人脉是公认的成功法则,如果将一个人30年的事业生涯分成三个阶段,那么前面第一个10年,重点在于培养专业。在这个时间,年轻人并不需要刻意把重心花在建立人际关系上,而是利用每一次机会,先把事做好,附带建立一些人脉。第二个10年,是专业与关系并重的阶段。这时,除了通过工作上的往来建立关系,也可以发展私人的社交圈,这个圈子是学习与不同专长的人如何相处的好机会;在事业生涯的最后10年,关系网络的作用将大大优于专业,因为专业的部分会有你的下属帮你完成,而你的关系网络却成为使这些专业增值的必要手段,它不但有助于你的工作,更有利于你的前途,在这个时候,拥有好的关系网络,做生意才能够左右逢源,水到渠成。

    无论在什么时候,我们都要养成和任何人都说话打招呼的习惯,即使在街上碰到的陌生人,都可能成为我们成就事业生涯的贵人,即使对方表面上看并不是你心里所想象和期待的人。但是我们要有与人为善的态度,对人好是自己的事情,至于别人对我好还是不好,我们不要去过多的追究,因为那是他的选择。在建立关系网络的过程中,很多人常常陷入一种情绪就是对人家好就希望获得对方的回报,万一结果不如预期,马上就会产生心理上的不平衡,感觉自己吃了大亏,有这样的情绪,久而久之,就会丧失对人的热情或是在感情上做选择性的付出。而全心全意待人,却是我们获取关系和财富的法宝。

    王芳业余从事房地产生意,住在某大厦,当时那里是名列豪宅之首的大楼,每次有人要买房子,第一个就是问大门口管理的警卫:“这里有没有人要卖房子?价钱多少?”因为警卫等于是大楼出入住户的窗口。结果,每一次管理员的答案都是:“你去问住在八楼的王芳女士,就不需要再去找其它中介了。”结果王芳在大楼住了十八年,一共卖了七套楼房,每一套楼的生意利润都很高,平均每一间都赚了百万元。

    王芳在回忆为什么管理员总是对她这么好,并把她推荐给买房子的顾客时说,因为在这之前,每一天只要经过大门,她一定会向门卫打招呼,她把这些退休的老伯伯当成自己的长辈,不但逢年过节送红包,平常有好吃的,一定记得与他们分享,这都是出自她内心的感谢和敬爱。当时那栋大楼住了百多户,几位轮班管理员平常偶尔也会叽叽喳喳交换心得,讨论关于哪一户人家比较客气、态度好之类的事情,最终门卫们一致认为住在八楼的王芳是这全楼最好的住户,而且,又做房地产的生意,所以,每次来人问房子的事,他们总是把顾客推荐给王芳。

    真正成功的人,就是对最卑微的人都是毕恭毕敬的!王芳顺手送一盒月饼给门卫,竟使她赚进几百万元!其实,做生意的关键并不在于你多么辛苦或是找多少专家顾问,这些都是其次。最重要的是,如果懂得经营关系,老天爷自然会送给你美好的果实。

    不但做生意是如此,在政治上关系网络更是这样,而且,有过之而无不及,政治实权人物们总是有一脉相承的人脉网络,比如:满清的穆彰阿提携曾国藩,曾国藩举荐李鸿章,李鸿章成全袁世凯,互为羽翼。张之洞师从胡林翼,堂兄是张之万,姐夫是鹿传霖。再看那一段的平民出身的历史人物,谁没有大名鼎鼎的老师?梁启超师从康有为,蔡锷师从梁启超,杨度师从王锎运,“人脉网络”的作用就是这么神奇。

    其实,我们可以逐步建立关系网络,用这样方法去做生意,不但能独善其身,也可能兼济天下。有一个商人,他帮助了很多人,有很多朋友。这个商人不能说很顺利,但是他确实能逢凶化吉;他的朋友实在太多,所以他的机会也多。要记得这样一句话:我们的体能会下降,我们的生意有赚也有赔,但唯一增长的就是人脉。

    让人脉成为抬高身价的资本

    兴旺与衰败:谋势之道尽在谋人,做生意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做关系,培育和聚合人脉,使自己在做生意的过程中能上下通达,左右逢源。关系处顺了,人气才能兴旺,做生意的高屋建瓴之势也就水到渠成!关系处不顺,人气必然衰败,没有人气就没有生意。做生意就是做人气。

    人脉资源是一种潜在的无形资产,是一种潜在的财富。它不是直接的财富,可没有它,就很难聚敛财富。不是吗?即使你拥有很扎实的专业知识,而且是个彬彬有礼的君子,还具有雄辩的口才,却不一定能够成功地做成一次生意。但如果有一位关键人物协助你,为你开开金口,相信你的出击一定会完美无缺,百发百中!

    如果你是一个生意人,你一定经常感觉到人脉网络的缺失,如果你有足够多的关系,一定可以更加顺利地做成某桩买卖,如果和那位关键人物能够牵扯上任何关系,做起生意来可以方便多了的感触吧。在生意中所遇到的困难需要解决,认识那些人物常常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当有事情想要去拜托他或是与其商量讨论时,如果关键人物肯帮忙,总是能够起到很好的效果。

    如果你是一个生意人,请你记住客户的名字,并成为了他的朋友,进入他的生活,他不仅会成为你的稳定的客户,而且会成为你的一个无形的资源。也许由于你认识他而使自己的身价倍增。

    搭建丰富有效的关系网络是我们做生意的不二法门,人脉是一笔看不见的无形资产!所以,你做生意最大的收获不只是你赚了多少钱,积累了多少经验,而更重要的是你认识了多少人,结识了多少朋友,积累了多少关系资源。拥有它之后,你就会知道在经商过程中一旦遇到什么困难,你该打电话给谁。慢慢积累起来的人脉资源,是你终身受用的无形资产和潜在财富!

    人脉资源越丰富,你的机遇也就越多;你的人脉档次越高,你的机遇就来得越快、越多。这已经是有目共睹不争的事实!而且经常是成功与否的关键。人、技术和资金这三大条件的核心就是“人”。如果你有足够丰富的人脉资源,那么资金和技术问题就容易迎刃而解。所以“人”才是担负起你商业成功的关键。这种与关键人物取得联系的有利条件,就是“人脉力量”。事实上,人脉网络越宽广,做起事来就越便利。每个生意人都希望那些有影响力的大人物能够助己一臂之力,使他们在事业的发展上,能够少遇些障碍。

    很多人知道比尔·盖茨,真正使之成为世界首富的原因,是他掌握了世界的大趋势,他在电脑上的智慧和执着。但是,人脉对于比尔·盖茨的成功也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比尔·盖茨的人脉资源是相当丰富的。在他20岁时签到的第一份合约,这份合约是跟当时全世界第一强电脑公司——IBM签的。当时,他还是位在大学读书的学生,没有太多的人脉资源。他是怎样钓到这条大“鲸鱼”的呢?可能很多人不知道。原来,比尔·盖茨之所以可以签到这份合约,中间有一个中介人——比尔·盖茨的母亲。比尔·盖茨的母亲是IBM的董事会董事,妈妈介绍儿子认识董事长,这不是很理所当然的事情吗?假如当初比尔·盖茨没有签到IBM这个单,相信他成功创业的速度不会如此之快。

    生意必需的八种人脉关系

    密集与稀疏:建立关系,从原则上来说应该是越广泛越好,商人网络的关系编制得越密集就越容易得到精确的有价值的信息,就越能从人脉中获取最大的支持,但是如果让我们马上回答出那些人脉网络是最重要的,也许我们得停下来思考几分钟,因为他们是你生活中最重要的,时时刻刻影响着你的人生。

    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需要,或许你做服装生意,那么你也许需要纺织圈内的人脉,也许你的工厂在一个电力紧张的区域,那么,你可能更需要电力方面的人脉。不同商业圈谁最重要的人脉会有不同,但是,我们列出如下的人员,是一般生意人日常最重要的人脉。

    1.好朋友:你所有的人脉关系,从根本上看都是你的朋友,而且必须是好朋友,这样你的人脉关系才能建立的比较牢靠,人脉网络的运作也比较顺畅一些。当然,单纯意义上的好朋友也是非常重要的,因为,人类的基本的需求不但有利益上的需求也包括好朋友之间的情感需求。

    2.政府官员:我们无论是做哪门生意,都会有相关政府部门人员的干预和管理,买地建楼,需要国土局;生产产品,有技术监督局、食品检验局;出售商品,有工商税务局、治安防疫、卫生局和公安局。总之,只要你动一动都会有相关的政府部门进行监督和管理。政府部门不但是管理者,也是服务单位,如果拥有这方面的人脉,无疑将使你的生意事业如虎添翼。

    3.警察:我们之所以要把警察作为人脉关系中的重要的节点,绝不是警察可以替我们解决交通违规的罚款问题,因为,我们所遇到的问题要复杂得多,我们的生活离不开警察,他们是我们最可信赖的人,如果我们同警察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我们的许多问题都可以迎刃而解,我们在生意上出现了任何麻烦,或者和其他的人发生了冲突,警察将是我们最好的后盾。

    4.医生:人吃五谷杂粮,都有三病两痛的时候,不管是我们还是我们的家人都需要身体保健的需要,有个医生做朋友,可以时时听到关于医疗保健方面的专业建议,每个月请医生到家里来吃一餐饭,或者到你的医生朋友家造访一下,这也许会使你一年去医院的时间要少很多。咨询你的医生朋友,还不用到医院排队,一切都在祥和的环境中进行。所谓治病不如防病,有个医生做朋友绝对是个令人心安的事情。

    5.保险专家:赚钱是好事,但谁都不希望发生任何的飞来横祸,但是,月有阴晴圆缺,做生意也难免遇到意外的情况,一般处理事故危机有两个层面,一个是法律意义上的处理,另一方面就是赔偿意义上的处理,既然是赔偿,就离不开保险公司的出面,如果我们有保险专家,作为我们的咨询,也许我们就可以从我们本来的损失中争取到尽可能多的补偿。

    6.名人:认识和结交名人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但是我们仍然要花点心思去做,因为这点太重要,名人可以为生意做广告,抬高产品的知名度,他们可以使我们出入我们本来难以企及的社交场所,而且可以使我们在生意伙伴面前的信任度得以提高,所谓名人,并不是指必须是闻名全国的重要的名人,在一个地区具有相当的声望的人都属于我们所说的名人的范围。

    7.律师:生意人之间的相互关系,在一定意义上讲都存在着法律关系,我们的生意中可能发生法律方面的问题,在我们的生意上更容易发生法律上的纠纷,一旦纷争突起,我们难免要维护自己的利益而打官司,这时律师的重要性就显现了出来。其实,我们不一定只是在打官司时需要律师,我们平常对于律师的依赖也是十分多的,因为,我们在做任何事情的时候,都希望在法律上先站稳脚跟,是我们做任何事情的前提,因此,律师朋友就起到了法律顾问的作用,使我们能够防患于未然。

    8.记者:新闻媒体中的人物,永远是走在舆论和信息的前沿,他们被冠以“无冕之王”的美誉,由此可以看出他们左右公众舆论的力量。由于职业的关系,记者本身也是重要的人脉关系网络重要节点,因为记者的人脉关系相当广泛,可以说记者的人脉关系也是他之所以吸引人们的资源之一。另外,通过媒体我们还可以获得很多有价值的咨询,也可利用媒体宣传我们的产品。

    抱势取利,背靠大树好乘凉

    朋友与敌人:生意场上,没有永远的朋友,也没有永远的敌人,只有永远的利益,势的变化奥妙无穷。因此,我们对势的把握就有一定难度,有时需要借助充分的信息和手段进行预测,以透过现象看本质,掌握行事的主动权。乘势而行,背靠大树,生意才会越做越大。

    一名商人打算到伯爵的领地内经商,但他担心伯爵不允。

    一个偶然的机会使商人了解到伯爵喜欢赛马,他便托人从远方购得一匹好马,他先在赛马比赛中凭好马击败了伯爵,又借机将好马送给伯爵。伯爵平白得到了良驹十分高兴,宴请了商人。席间,商人乘机提出经商一事,并允诺上缴税金,伯爵高兴之余一口答应。

    商人以马为媒介,成功的达到了自己的愿望。

    背靠大树好乘凉。“大树”是“死”的,人是活的,所以,要深刻理解“寻找”二字的含义。

    胡雪岩找到左宗棠这棵大树做靠山,借用这层关系成就自己红顶商人的一番伟业,显示了一个商人高超的算计手腕。

    胡雪岩靠与王有龄的关系起家,并形成商场上呼风唤雨之势。但1862年王有龄守杭州时被太平军破城而自杀,胡雪岩顿时成为一只失恃的孤雁。

    此时的胡雪岩,已踏上“官商”之路,王有龄既去,但他不能一日无靠山。他不得不寻找更有价值的人物。这时,他将目光投向了闽浙总督左宗棠。

    此时左宗棠正忧心忡忡,杭州连年战争,饿死百姓无数,无人耕作,许多地方真是“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自己带数万人马同太平军征战,自己的几万人马吃饭成了个大问题。

    正在考虑之时,手下人报,浙江大贾胡雪岩求见。左宗棠乃传统的官僚,有“无商不奸”的思想在脑中作怪,而且他又风闻胡氏在王有龄危困之时,居然假冒去上海买粮之名,侵吞巨款而逃。心想此等无耻的奸商,本该不见他,无奈蒋益澧的面子,只得待了半天,才懒洋洋地宣胡雪岩进见。

    胡雪岩一进去,就察觉到气氛不对,随即告诫自己小心谨慎。

    胡雪岩坐定之后,左宗棠直截了当地问起当年杭州购粮之事,脸上显出肃杀之气。胡雪岩这才如梦初醒,赶紧把事情从头到尾讲了个清清楚楚,说到王有龄以身殉国,自己又无力相救之处,不禁失声痛哭起来。

    这番话使左宗棠明白自己误听了谣言,险些杀了忠义之士,不禁羞愧不已,反倒软语相劝胡雪岩。

    胡雪岩见左宗棠态度已有松动,急忙摸出2万两藩库银票,说明这银票是当年购粮的余款,现在把它归还国家。他解释说,这巨款本应属于国家,现在他想请求左帅为王有龄报仇雪恨,并申奏朝廷惩罚见死不救又弃城逃跑的薛焕。这符合常情的恳求,左宗棠欣然答应,并叫管财政的军官收下了这笔巨款。

    2万银票对于每月军费开支10余万的左军来说虽是杯水车薪,但毕竟可解燃眉之急。胡雪岩清楚地知道左宗棠想要的是什么,所以不失时机地掏出银子,为自己挣得了左宗棠的好感。

    收下胡雪岩的银票后,胡雪岩对王有龄的忠心使左宗棠非常佩服,立即叫人上茶,和胡雪岩闲聊。胡雪岩大赞左宗棠治军有方,孤军作战,劳苦功高。胡雪岩说话有分有寸,当夸则夸,火候恰当,让人听起来既不觉得言过其实,又没有谄媚讨好的嫌疑。左宗棠听得眉飞色舞,满脸堆笑。胡雪岩见左宗棠已被自己的话吸引,他想,只要实事求是地奉承恭维,左帅还是能够接受的。如果拉他做靠山,往后的生意更会如日中天。主意拿定后,他抛砖引玉,话锋一转,指责曾国藩只顾自己打算,抢夺地盘,卑鄙无义。气愤地谴责李鸿章不去乘胜占领唾手可得的常州,而把立功的机会让给曾国藩的弟弟曾国荃做人情。胡雪岩有根有据的指斥引起了左宗棠的共鸣,左宗棠在心中对胡雪岩更有好感了。

    过后,左宗棠亲自将胡雪岩送出去,他认为胡雪岩不仅会做生意,而且还对官场非常熟悉,是一个大有作为的能人。难怪杭州留守王有龄对他如此器重。然而,粮食问题仍像幽灵一样萦绕脑际,缠得左宗棠心急如焚,愁眉不展,一连几天都没有想出个好办法。

    其实胡雪岩在这次拜会之后,就筹划着如何帮助左宗棠解决粮食以解眼下之急。他迅速到上海筹集了上万石大米运回杭州,一部分救济城里的灾民,另一部分现粮送到了军营。

    这些大米真是雪中送炭,不仅救了杭州,而且对左宗棠肃清境内的太平军也助了一臂之力。左宗棠捋着花白的胡须,连日紧皱的双眉舒展了,他高兴不已,内心总觉得过意不去。他说:“胡先生此举,功德无量,有什么要求,无妨直说。我一定在皇上面前保奏。”胡雪岩大不以为然他说:“我此举绝不是为了朝廷褒奖。我本是一生意人,只会做事,不会做官。”

    “只会做事,不会做官”这一句话可当真说到了左宗棠的心坎上了。左宗棠出自世家,以战功谋略着名,在与太平军的浴血奋战中,更是功绩彪炳。所以平素不喜与那些凭巧言簧舌、见风使舵之人为伍,对这些人向来鄙夷不屑。此时一句“只会做事,不会做官”顿使左宗棠感觉遇到了知己。对胡雪岩顿时更觉亲近,赞赏之意溢于言表。

    粮食的问题得到解决,但军饷还没有着落。军饷像重担一般压在左宗棠的心上。由于连年战争,国库早已空虚。两次鸦片战争的巨额赔偿犹如雪上加霜,使征战的清军军费自筹更为困难。左宗棠见胡雪岩精于算计,于是请胡雪岩为他想法筹集军费。胡雪岩一听每月筹集20万两的军费,感到非常棘手,但是他明白如果能够倾力筹集,左宗棠对自己会加倍信任。胡雪岩经过一番深思熟虑后便把自己的想法全盘告诉了左宗棠。

    原来,太平天国起义十来年,不少太平军将士都积累了很多钱财,如今太平军败局已定,他们聚敛的钱财不能带走。应该想法收缴,但由于这些太平军不敢公开活动,惟恐遭到逮捕杀头,常常躲藏起来。胡雪岩认为左宗棠可以闽浙总督的身份张贴告示:令原太平军将士只要投诚,愿打愿罚各由其便,以后不予追究。

    左宗棠心有灵犀一点通。这确实是个好办法,既收集钱财,又能笼络人心,一箭双雕。不过,如此做法还没有先例,如果处理不周,后果不堪设想。左宗棠将心中的顾虑和盘托出,胡雪岩忙出妙策。他的理由是:太平军失败后,很多人都要治罪。但人数太多株连过众,又会激起民愤,扰得社会又不安宁,这与战后休养生息的方针背道而驰。最好的处置就是网开一面,给予出路。实行罚款,略施薄刑,这些躲藏的太平军受罚后就能够光明正大做人,当然愿罚,何乐不为。

    左宗棠对胡雪岩的远见卓识钦佩不已,当即命胡雪岩着手办理。回去后,胡雪岩立即着手,张贴布告,晓之以义。不多久,逃匿的太平军便纷纷归抚,一时四海闻动,朝廷惊喜。借助这一机会,钱庄得利,胡雪岩更是四品红顶高戴,成了真正的“红顶商人”。

    通过这件事,左宗棠既了解了胡雪岩的为人,也了解到胡雪岩办事的手段,知道这确实是一个难得的人才,于是倾心结纳,倚之为股肱,两人很快成为知已。

    有了左宗棠的关系,胡雪岩衰败的生意很快有了生机,而且比前发展更快。十数年间,左宗棠的购置弹药、筹借洋款、拨饷运粮,无不经其手,以这种大势,求大之利,胡雪岩的事业亦如日中天,财也从数十万银转而至数百万进而至数千万。

    由胡雪岩与左宗棠的交往我们看出,所培植的对象的实力越雄厚,能够依靠的力量也就越大。胡雪岩在失去王有龄的关系后没有坐等,他知道必须尽快找到一个新关系网络,而他一旦选中声势如日中天的左宗棠,便不顾左宗棠对自己的成见,运用自己的智慧轻轻松松地靠了上去。有了左宗棠这棵大树,胡雪岩的成功也就水到渠成了。

    在商场中,多一个朋友就多一条路。成功的商人总是广交朋友,利用朋友的力量寻觅商机然后发展自己。“广交朋友”是商人从商最大的生意经。

    生意人需要确立这样,一个信念:在世界上的各个角落都有你的人脉,人脉的宽与窄直接影响你成就的大与小。

    世界上的每个人都可以成为你的朋友,这些朋友对你都有非常大的价值。一个人的事业成功,80%来自于与别人相处,20%才是来于自己的心灵。人是群居动物,人的成功来自于他所处的人群,所在的社会,人脉就是生产力,人脉就是生意人赖以生存的财脉。

    人脉的重要价值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实现优势互补

    世界上只有完美的团队,没有完美的个人。集体的智慧永远大于个人的智慧,集体的力量永远大于个人的力量。个人即使再完美,也难免会有一些缺点,即所谓人性的弱点。在一个团队当中,每个成员都可以优势互补。

    (2)人脉是你墙上的一面镜子

    人脉是一面镜子,他们会发现一些你根本没想到的错误,他们会告诉你什么是有趣的,什么是观察入微的,什么是有碍礼节的,以及你写的“行销企划”、“广告文案”或一些推销技巧是否有效等等。

    (3)透过人脉了解你的竞争对手

    所谓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你必须掌握竞争对手的特点、动向。比如他们是否重视教育训练?是否鼓励员工进修以加强他们的技能?他们在同业中的名声如何?是否参加商展?有没有加入商业性组织?

    你的人脉网是了解这些信息的最佳渠道,而且大部分真实可靠。你的朋友只会帮你,而不会去帮你的竞争对手。

    走进财富圈,扩大成功的机率

    圈内与圈外:做生意的道路上,人际关系网络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李嘉诚、霍英东、段永基……这些风云人物都是长安俱乐部的常客。从某种意义上说,出于生意的需要,做大生意的人更需要结纳与自己同一阶层的关系。不难发现这个黄金铸就的圈子里,几乎都是青一色的巨商富豪。

    根据一些专业媒体的报道,在北京有不少富人俱乐部。每年的会费以10万来计算。这还不算其他的消费。你也许想知道:富人都怎么了,花这么多钱值得吗?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圈子,圈子里是与自己志趣、背景、经历相仿的人。生意人更是这样。从某种意义上说,出于生意的需要,他们更需要结纳与自己同一阶层的人。如今在中国方兴未艾的富人俱乐部,正好满足了这样一种市场需求。

    在北京,从出租车司机到企业白领,几乎都对四大富人俱乐部如数家珍:长安俱乐部、京城俱乐部、美洲俱乐部和中国会所。

    一辆豪华轿车停在俱乐部门口,车上下来几位穿着西装的巨商,他们穿过大堂,乘上电梯直达俱乐部。出示会员卡,笑容可掬的服务小姐毕恭毕敬把他们迎进楼厅,在这些私密的空间里他们从交朋友到成为生意上的合作伙伴……

    很多人想知道的是:来这里的生意人到底是怎样一个层次?

    “俱乐部不是有钱就可以去的,要成为其中的会员,一要看收入;二要看职位;三要看所从事的职业。普通人即便有钱,也甭想加入”,一位外企的高层人士这样说。这就是高级俱乐部同一般高级饭店、酒店等不同的地方。

    总体上来讲,这些俱乐部主要组成是外企高级经理、私企老板等高收入专业人士以及各界社会名流等,“在国内有机构的外国企业、国内大企业老总几乎都是俱乐部的会员,因此准确地说,这些俱乐部其实就是企业领袖俱乐部。”

    虽然是俱乐部,但说到底还是为了生意。由于国内外大的公司基本都是俱乐部常客,因此,俱乐部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体现商务交流的格调和氛围。“我们想先交朋友,然后再来谈生意。”这是很多会员的想法,优美的环境,私密的空间,一旦一笔生意谈成了,10多万元的会费又算什么呢?

    长安俱乐部总经理是澳大利亚人万吉伟:“只要有新面孔出现,我一般会亲自出面迎接。”

    其实,不只是中国商人这样,全世界的商人都是这样。而且还有更出格的。美国哈佛大学的毕业生们专门有一个俱乐部,这个俱乐部不但只有大商人能参加——因为会费特别昂贵——而且别的大学的毕业生根本不能参加。

    为什么?

    很简单,他们想给自己制造一个特殊的圈子。只有相同等级的人才能够加入。制造这么一个圈子能有什么作用呢?有没有什么人不愿意参加呢?告诉你,没有。而且,几乎个个生意人都想加入。还有的明明不够等级,却也要加入。为什么?原因也很简单。

    这种圈子本身就是一个很大的财富圈。不说这个圈子里的人手里有的是资本,就是这个圈子所掌握的信息本身就能值很多钱。怪不得商人们个个趋之若鹜。另外,这种圈子还有社交的需要,也是身份的象征。

    你想,如果你是一个生意人,另一个同行请客,结果你不能进入人家的场所,那么,很明显,你不是这个生意圈子里面的人,别人也会看不起你。你应看到这些,应该有一些启示。生意小不要紧,但不能失去一些信息。日本有一位商人,说过这样的话:穷,也要站到富人堆里。为什么要这样?因为整天和同一档次的人打交道,你可能会熟悉生意有多么艰难,和巨商为友,你就会明白到处都有发财的机会。

    巨商能给一个你毕生都想像不到的启示。这就是巨商本身的信息的作用。所以,你也要想办法建立自己的信息网络。

    孵化资本关系,赢取丰厚的剩余价值

    高处与低处:“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这个人有后台,那个人有后台,实际上就是指这些人有较高价值的资本朋友,这些资本朋友在关键的时候会给他们带来丰厚的“剩余价值”。现实社会之中,特别是在商界,有许多人平时精心地培养一些有价值的社会关系,并不失时机地使这些关系资本化。这就是现代人更注重应酬的根本原因所在。一个资本朋友能量的孵化将远远超过一群人的能量。

    所谓资本朋友,就是指与相对自己来说较为成功的人士、拥有财富和权力资源的人士、具有某种特殊技能和功能的人士以及掌握或拥有社会特殊稀奇资源的人士等结交而成的朋友。这类朋友具有明显的条件和能力,存在着在将来对自己有所帮助或带来利益的可能性。

    资本朋友一般是跨社会阶级、社会地位的朋友。也就是说,资本朋友的双方在社会地位、经济地位上具有较大的差距。社会地位、经济地位高的一方是低的一方的资本朋友,而低的一方一般都是高的一方的普通朋友。例如,普通的生意人与某局长、某市长、某省长等权力人物结交的朋友,这种朋友除真情朋友外一般都是资本朋友。资本朋友很容易转变为创益朋友。

    资本朋友是社会关系资本化的基础,既是当今社会人际关系的中心内容与目标,也是每一个生意人最重要的朋友。可以这样说,一个生意人在商场中赚钱的多少,绝大多数时候取决于结交或拥有资本朋友的多少及运用状况。

    俗话说:“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就是这个道理,更主要的是资本朋友可以给我们带来更多的赚钱机会。

    然而,并不是每个生意人都能够和有条件结交到资本朋友,因为结交资本朋友的过程是一个单方面努力的行为。也就是说成功人士一般不会主动结交比自己差的人为朋友,只有靠我们单方面的努力去与他结交朋友,使他成为我们的资本朋友。所以,结交资本朋友必须要具有较强的人际关系能力、睿智的洞察能力、机遇与环境优势等,甚至还需要你具有一定的社会地位。

    读书时的同学环境、工作时的同事环境等都为我们未来拥有资本朋友创造了条件,关键是如何抓住机会,如何孵化这种关系?这就是为什么许多生意人要把自己的子女送到环境较好的学校,特别是有贵族或当官的子女就读的学校去读书,其中有一个原因就在此。因为这些学校除了教学质量较好外,还有一个根本因素是这些学校是藏龙卧虎的地方,有利于为子女未来的社会关系打好基础。

    战国时代的大商人吕不韦,他在赵国经商的时候,结识了后来的秦庄襄王,也就是秦始皇的父亲子楚。而子楚之所以能够即位为王,都是出自吕不韦的帮助。当时秦国的太子安国君有儿子二十余人,子楚正是其中一位;由于子楚并非长子,母亲又不得安国君宠爱,所以子楚一直不受重视,被送到赵国当人质。秦国曾经数次侵略赵国,因此赵国对子楚极不礼待,加上本国的接济又少,使得他生活十分困顿。

    吕不韦在赵国发现子楚后,回去对他父亲说:“将资金用于田亩农桑的利润有多少呢?最多不过十倍。投资于珠玉珍宝的利润有多少呢?最多不过百倍。但若用来资助未来的一国之君,那回收的利润有多少呢?”吕父回答说:“无可估价,不可限量。”

    于是吕不韦去见了子楚,说他能够光大子楚的家门。子楚不相信,笑说:“你权且光大自己的家门吧!然后再来帮我不迟。”吕不韦说:“这你就不知道了,我的家门才要靠你而光大呢!”子楚心知吕不韦怀有远大企图,两人便开始亲密往来。吕不韦将其家财资助子楚,让他献赠亲党,结交宾客,使得子楚的名声日益显望。

    吕不韦又替子楚谋划说:“秦国当今太子安国君最宠幸华阳夫人,但华阳夫人没有儿子,你如果能过继于她,那么等到前王驾崩,安国君即位,你就能立为太子。”子楚大喜,允诺若大事成功,愿意分秦国与吕不韦共享。

    后来子楚便即位为王,并封吕不韦为秦国宰相。吕不韦真不愧为大商人!他把子楚当作一个投资项目,培养和经营子楚为资本朋友,长期投资和孵化与子楚的关系,最终使这一关系资本化,取得了强大的“灰色资本”,从而获得了巨大的回报。

    讲究分寸,搞好与当地政府的关系

    热情与冷淡:企业与政府之间的关系最难把握,但难把握也得把握,做生意难免和政府打交道,尤其是做大生意的时候。掌握好火候最关键,太凉了的时候,就加点热水,太热的时候就加点凉水,既不能太远,也不能太近,也就是“君子之交淡如水。”只有处理这层关系,企业才会实现经济环境的良性发展。

    如何处理企业发展与当地政府间的关系,这种关系众所熟知,但它却是最难把握的一种关系。所有的商业关系无不涉及政府,与政府的关系的重要性也由此可见。

    谈到政商关系,很多企业家都会滔滔不绝,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切身体会和经验,对此一些企业家将政商关系简单归结为“拉关系”。这种说法未必可信,但是还是要掌握一些政府的资源。

    一、政府扶持的作用

    中国的民营经济之所以得到如此快速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就是因为我们的企业老板自觉或不自觉地经营好了政府的政策。由过去的政府对我们民营企业这个群体的“从敌视、歧视到不可忽视直到现在的高度重视”。近几年来,各地政府都给了民营企业家许多帮助。

    1.搭建政商信息沟通、交流的平台

    在一位着名的管理大师在他的课堂上,曾经向企业家们问了这么一个问题。“在一个大雪纷飞的夜里,你驾车行驶。这时路上有三个人同时想要搭你的车,可是你的车是两座的,只能再坐一个人。这三个人分别是一个受了伤的老太太、一个曾经救过你的医生和一个你的梦中情人。那么,你会怎么做?”在大家沉入这种道德、感恩与自己的情感之中做出不情愿的选择时,据说一种最佳的答案是让医生驾车带着受伤的老太太,而你自己则与梦中情人在雪中漫步。而管理大师通过此案例引发大家明白资源整合在当今企业管理中的重要性。

    如果说20世纪五十年代做生意靠激情,六七十年代创造财富靠斗争,八九十年代做生意则远要靠改革,21世纪的今天做生意靠资源整合。谁拥有整合资源的优势,谁便掌握了敲开财富之门的钥匙。而政治荣誉,从一定意义上可谓是资源整合的敲门砖。通过这个平台,增加企业与政府部门接触、沟通的机会,更利于企业家及时了解各类政策信息,利于企业与政府间信息反馈,发出企业的声音。有的商人能够巧妙地运用与各级有关领导和社会人士交往的平台,利用这个平台结交了社会各界人士,把这种资源优势转化在企业经营过程中为企业所用。来自江苏的李总,对此深有感触。成为全国人大代表对他而言不仅仅是一种政治荣誉感,通过参加会议他认识了很多社会各界的优秀人士,而且在参加会议过程中得知安徽某地正要兴建一个农产品批发市场,但政府缺少资金。李总经过算计这个项目具有很高的回报率和发展空间,于是和其进行联系洽谈,顺利拿下项目。

    2.增加企业信誉,利于宣传

    企业家的“政治头衔”不仅是一种政治荣誉,同时也是政府与社会对企业成绩的肯定和认同,无形之中,也就增强了人们对该企业的信任度。江苏远东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蒋锡培,直言不讳地说:“我喜欢钱,越多越好,也喜欢名誉和地位。”人们对其政治和官方背景的猜测,使蒋锡培在生意场上多了一个筹码,增加了他的信任度,这是政治名誉给蒋锡培的第一个可见的便利。蒋锡培和人做生意时,合作者感到踏实。政治荣誉增加了人们对企业家自身及企业的信任度,降低了企业的经营成本。

    做“新时代的红顶商人”是利多还是弊大,只要民营企业家心里能有一盏明灯能够时刻保持清醒认识,找准自己的定位,清楚明白自己作为一个企业家首要职责是经营好企业,不管企业做的多么成功,别忘了企业老板的核心,就是要把企业干好,干好的同时再去考虑怎么样搞好社会的工作。企业家的一切行为应围绕这个中心,在商言商是根本,并将这种“政治荣誉”充分利用,结交社会各界人士,整合资源。把这种有效的资源优势转化为商品优势,运用到企业经营过程中去,那么便可在其中游刃有余。

    二、理智把握企业家与政府的关系

    谈到如何“与各级政府及领导搞好关系”民营企业并不陌生,每个人在处理这个关系时,都有自己的一套“关系经”。

    作为中国古代“红顶商人”典范的胡雪岩之所以能从一个银号的小伙计变成巨商,既有其内在的聪颖与心计,也有其偶然成事的机遇。给他机遇的左文襄公左宗棠给了胡雪岩四次发财的机会:一是让其负责组建常捷军的装备及粮饷,发了军火财;二是命其帮助建设马尾造船厂发了技术及设备财;三是命其组建上海转运局,操办西征军务所需物资及军械,发了转运财;四是请其引进外资支援收复新疆所需的先进武器又发了引资财。因此没有左宗棠,便没有煊赫一时的胡雪岩。胡雪岩利用与左宗棠的关系成就了财富的积累。

    那么企业家应该如何掌握这种关系。民营企业的成功与当地政府及领导密不可分,但是具体到企业家应该如何掌握这种关系,来自浙江温州的一位老板做了很形象的比喻:“民营企业与当地政府领导间的关系应该掌握好火候,这一点很重要。太凉了的时候,就加点热水,太热的时候就加一点凉水。”既不能太远也不能太近,也就是所谓的“君子之交淡如水”。在这个问题上首先是企业家要树立正确的观念和动机,才会实现经济环境的良性发展。

    开发特殊资源,利用好媒体这扇窗

    好事与坏事:“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在传媒日益兴盛的时代,做生意决不忽视与媒体的关系。媒体人脉是做生意所需要的特殊资源,要学会与媒体打交道,更要与媒体建立互惠双赢的和谐关系,这里面大有文章可做,但不要忽视媒体内部的潜规则。

    当今社会,传媒业的发展越来越快,传媒的方式已经不局限于传统的电视、报纸、杂志、广播,随着网络媒体及其它新兴媒体的出现与发展,使新闻传播的速度能一夜之间,传遍全球。网络信息传播方式,改变了传统电视、报纸新闻事件的传播速度,第一时间使信息全球化,网络化,透明化。无论是发生在我们周围的大小事,还是发生在地球的每个角落的重大事件,人们都可以通过网络媒体把人们关注的新闻最快地向全球传播。可以说,网络媒体的出现改变了我们的生存方式,使企业处于全球新闻透明化的包围中。因此,企业要生存和发展,就不可避免的要学会和各种媒体建立关系。

    一、站在战略高度看媒体。

    看待企业和媒体的关系,需要企业站在战略的高度看待媒体关系。企业与媒体关系,决不仅是广告和宣传那样简单。有时,媒体并不能对企业帮什么忙,但关键的时候,如果你不重视媒体关系处理或者没有应对媒体关系的经验、策略,媒体很可能给你帮倒忙。中国有句古话:“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在当今媒体传播手段多样化、网络化的时代,要让你和你的企业的负面新闻事件,一夜传遍全国、全世界都是很容易的。在中国这样一个企业环境发展还不健全的国度,一次危机事件处理不好,就会倒掉一个企业。我们不妨回顾一下:在我国,创办一个企业不容易,能成为名牌企业的更不容易,但因一次危机事件毁掉一个企业却很容易。一次媒体危机报道的升级,使当年销售额达80亿元的三株保健品帝国倒闭了,使中国知名食品企业冠生园倒闭了,使正处于上升阶段的巨人集团坍塌了。太多令人叹息的企业,因为不能正确处理媒体关系而破产倒闭。

    由此看来,媒体也是生产力。处理好了,可以扩大企业的效益,处理不好,就会给企业带来破产、倒闭的恶果。企业在进行销售渠道建设的同时,不防把媒体关系也纳入渠道建设的一部分。媒体通路建设也是一种生产力。着名策划人赵强就提出了媒体通路的重要性。靠他个人在全国媒体的关系和影响,迅速使所策划的产品后来居上,并为企业节省许多广告费。深谙媒体通路建设和媒体操作的还有格兰仕公司副总俞尧昌、奥克斯市场总监李晓龙等。当然最重视媒体关系的企业当数“海尔集团”。据说,海尔总部用于企业宣传和媒体研究的专职人员不下几十人。

    二、建立与媒体的关系,就要熟悉媒体内部运营规律和潜规则。

    媒体也是有自己的运营规律,学会和媒体打交道,建立媒体关系,就要熟悉媒体内部运营规律和潜规则。只有熟悉这些,才能和媒体编辑记者建立良好的关系。如果不懂算计很可能把事情办砸。与他们建立良好的关系,可以使企业获得第一手媒体信息,获得更多变相采访报道企业的机会,通过正常途径宣传报道企业,引导舆论方向,避免危机新闻的发生。

    三、正确认识媒体对企业的重要性。

    媒体是企业的产品和服务在市场中获得成功的重要保证。企业可以通过媒体广告和宣传迅速建立企业品牌和影响,现在很少听说:企业的产品不靠广告宣传就能销遍全球的。企业可以通过广告手段和策略,利用媒体,扩大产品销售,实现企业利润,传播企业形象,增强企业竞争力。但并非加大广告投放就能达到这些目的。如何投放广告,防止宣传浪费,更是一门学问。诚然企业的发展离不开媒体宣传,但媒体对企业也是一把双刃剑,盲目投放广告不仅会浪费企业大量广告费,还会为企业带来媒体危机,打破媒体平衡。而且企业知名度越高,广告投放越多的企业,危险系数就越高。当年三株一年在全国媒体投放的广告费不知道有多少,在全国各分公司、办事处也建立了负责媒体关系公关的市场专员、建立了覆盖全国的媒体网络。但还是因为媒体广告投放过滥,引发媒体平衡危机。一篇负面新闻迅速被全国转载,导致三株产品短时间销售量下滑,资金链断裂。从新闻效应出发,越是能引起人们关注的大都是知名企业。知名企业的一件小事,很有可能发展成为企业的大事。所以说,企业和媒体关系,不仅是广告和宣传那样简单。企业和媒体可以选择更深层次的合作,共同策划企媒合作,引导媒体舆论,开展新闻营销,进行危机公关预防和新闻传播。企业只有把媒体关系看成是内部沟通的一部分,把媒体关系看成是内部客户关系,把媒体关系拜访列入企业客户拜访计划,建立全国性的媒体通路,及时与媒体保持联系沟通,才能防止不良信息传播,扩大影响。

    四、要像了解客户一样了解媒体。

    媒体是什么?媒体的分类?媒体的性质?不同媒体的采编模式是什么?侧重点有何不同?如果企业对媒体不作深入研究,就不可能了解媒体,把握媒体,运用媒体。更谈不上有效的媒体传播。

    好事传千里,实在不容易。企业希望媒体能把企业好的一面,呈现给消费者,不好的隐瞒下来。事实上,媒体做不到。这是媒体的性质决定的。媒体是什么?是带有一定教堂色彩的信息传播机构。不同国家的媒体,都有一定的定位和信仰。有自己的职业精神和生存法则。媒体对于企业而言是传声筒、扩音器,能把企业的声音通过放大,传播得更远,知道的人更多。是企业问题的探照灯、放大镜,也能把企业的问题放大。媒体追求的是读者关注,轰动效应。

    企业要想不浪费广告费就要对不同的媒体进行研究,制定媒体投放组合策略。达到媒体投放的针对性、有效性、受众影响最大化。不同类型的媒体特性不同,记者、编辑的类型偏重也不同,企业要学会和各种各样的媒体记者打交道。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媒体记者往往从媒体的要求理解被采访人的语言,所以我们会看到同样一段采访和新闻发言,不同的媒体报道的偏重点就不一样,标题不一样,角度不一样。同样一句话,理解也就有偏差,这就是企业认为媒体报道失真的主要表现。

    五、如何接受媒体采访。

    企业主动接受媒体采访是最好的与媒体沟通的方式。逃避媒体采访、拒绝媒体采访有时更能引起媒体和公众的误解。因为在媒体面前,企业有权选择沉默,有权拒绝采访,有权追究记者采访报道失实的权利,但面对媒体你无法做到让媒体保持沉默、发表看法、影响公众。因此,企业只有主动利用采访机会,开展与媒体合作,把风险降到最低。近阶段,我们不断看到“雀巢奶粉”事件,就是因为不配合媒体采访,特别是对中央电视台经济频道记者的采访4次中断对话,以及逃避采访的消极态度,终于使全国媒体群起攻之,引发大规模报道危机。类似危机情况也同样发生在我国一些大型知名公司、国际公司。对于如此简单的危机事件处理,显得没有条理,简直不可思议。

    那么,在与媒体保持联系的时候,企业应遵循哪些接触的原则?采取何种沟通的途径和方式?与媒体建立怎样的合作流程?这些企业都应该有一套具体的方案和策略。并要对企业新闻发言人、企业负责人作新闻采访技巧的培训和训练。目前,政府机构也都设立了新闻发言人制度。也加大了对政府人员的新闻知识培训,显然,在这方面,我们的许多企业都没有引起重视,发言人制度没有建立,企业领导、部门负责人随意接受媒体采访,泄露公司机密。使无效信号传播造成企业负面新闻。缺乏接受媒体访问技巧,对报纸媒体、网络媒体、电视媒体采访的技巧和禁忌不了解。不知道如何巧妙拒绝媒体采访。比如:哪些人可以接受采访?哪些人无权接受采访?企业都要有规章制度保障。在采访中哪些话题是可以谈的,哪些是不可以谈的?毕竟我们企业有些是上市公司,有着严格的要求,新闻也是信息资源,不能随便披露。

    六、关注和培养媒体关系要从日常做起。

    企业和媒体建立良好的通路,有利于企业形象的传播。但媒体通路和关系不是靠一两次新闻发布会、节假日的例行拜会来维护的。企业要有专人负责对当地媒体关系的建立、客情跟踪、媒体信息监控、资料收集、公关类新闻稿的撰写、以及媒体关系日常拜访。不能等到发生危机新闻了,才有所察觉,才想到媒体的关系,才想去花钱公关。那时就非常被动,应该把危机消除在萌芽状态。同时,与不同媒体要保持不同的关系。利用媒体之间的竞争来平衡媒体关系。如果有必要的话,最好请媒体公关公司做顾问,不仅有专业优势,还有媒介关系人脉。

    七、企业新闻发布会的策划与实施。

    在各种市场活动手段中,新闻发布会无疑是应用频率最高的一种,无论是公司成立、战略发布,还是新品的推出,或是项目的签约、开通等等具有里程碑性质的事件,发布会都是一个常见的、甚至是必不可少的手段。但是当发布会已经成为一种司空见惯、习以为常的活动时,其新闻性也就大打折扣了。

    一些大的企业每年都要举行几场新闻发布会。发布会也是媒体所期待的一种新闻信息获得渠道。在一次全国性的媒体调查中发现,媒体获得新闻最重要的一个途径就是新闻发布会,几乎100%的媒体将其列为最常参加的媒体活动。由于新闻发布会上人物、事件都比较集中,时效性又很强,且参加发布会免去了预约采访对象、采访时间的一些困扰,所以通常情况下记者都不会放过这些机会。

    发布会的作用并不仅仅是“给个说法”这么简单。现在已经是体验经济时代了,发布会的功能除了传递新闻信息外,越来越多地在起着提供体验、感受的作用。我们不妨将发布会的要素概括为内容和形式这两个层面,如果说“给个说法”的作用更多地体现在内容层面上的话,那么发布会的形式则能够更充分地表达、展示一个企业的性格,为受众提供与众不同的企业形象体验。而一个成功的发布会,一定是实现了内容与形式的完美结合。

    目前普遍存在于新闻发布会活动中的误区主要有以下几种:

    误区之一:没话找话,没事找事。有些企业似乎有开发布会的嗜好,很多时候,企业并没有重大的新闻,但为了保持一定的影响力,证明自己的存在,也要时不时地开个发布会。

    误区之二:内容与形式两张皮。新闻性的缺乏使得组织者往往在发布会的形式上挖空心思、绞尽脑汁,“没有做不到,只有想不到”。热闹倒是热闹了,效果却未见得理想,如果过于喧宾夺主,参会者记住了热闹的形式,却忘记了组织者想要表达的内容。

    误区之三:什么都想说,什么都说不清。发布会最忌讳重点不突出,眉毛胡子一把抓。

    那么,组织一个成功的发布会,需要有哪些要素构成呢?

    首先要有完美的现场效果。既然发布会重在现场体验,那么现场效果自然不可忽视,如鲜明的发布会主题、主持人的开场白、发言人的演讲煽动力,背景、灯光、音乐的设计情况,记者问答时的互动气氛等等细节,都会给记者一种直观的感觉。简短、轻松、有趣、沟通随意的发布会是记者所欢迎的。很难想象,在记者看来是一个粗糙、现场零乱的发布会,他能写出对企业来说很有利的新闻。

    新闻发布会的主题要突出,宁缺毋滥,如前面所说,如果主题不明确,为了开发布会而开发布会,效果会适得其反。另外发言人是发布会主题的载体,选择一个反应敏捷、演讲能力强的发言人会使发布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有的厂商喜欢事先安排好媒体提问的问题,以防止媒体问到尖锐、敏感的问题。媒体都是明眼人,如果常这么做,厂商在媒体心目中的可信度会下降。“没有不好的问题,只有不好的发言人”,应该在媒体应答上下功夫。

    新闻发布会要选择合适的时间、地点。在调查中发现,报社的例会大都在周一、周五举行,并且大部分的媒体不喜欢在上午和晚上参加发布会,不喜欢把会议时间拖得特别长,所以建议可把发布会的时间尽可能安排在周二、三、四的下午为宜,会议持续1~1.5小时,这样可大大提高记者的出席率,以保证发布会的现场效果和会后见报效果。

    此外,在时间选择上还要避开重要的政治事件和社会事件,媒体对这些事件的大篇幅报道任务,会冲淡企业新闻发布会的传播效果。在地点选择上,除了要考虑与主题内容贴切外,还要考虑地点的交通便利与易于寻找。

    发布会要注重形式与内容的统一。以适当的形式服务于内容,有助于提高媒体对发布内容的高度兴趣,同时会带来非常有趣的、积极的报道内容。例如,在为某着名国际客户举办新闻发布会时,有人建议现场表演川剧变脸,结果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很多媒体把“变脸”的内容写到报道中去,如“某某厂商变脸”,使发布会的主题与变脸的形式达到了统一的效果。但是也切忌过分形式化而脱离了发布会的主题,这就要靠在会前策划时把握好尺度。

    另外,适当地制造悬念可以吸弓门己者对发布会新闻的兴趣,这有助于把现场效果推向高潮。一种可选的方式是开会前不透露新闻,给记者一个惊喜。“我要在第一时间把这消息报道出来”的想法促使很多媒体都在赶写新闻。如果事先就透露出去,用记者的话说就是“新闻资源已被破坏”,看到别的报纸已经报道出来了,写新闻的热情会大大减弱,甚至不想再发布。

    媒体邀请的技巧很重要,既要吸引记者参加,又不能过多透露将要发布的新闻。在媒体邀请的密度上,既不能过多,也不能过少。有时一个会议,一家媒体可以邀请两个记者,有时需要严格控制只请一个,其中奥妙多多,需要谨慎处理。

    发布会后安排的专访有时是很必要的,因为发布会毕竟只能达到广泛告知的功效,如果想做一些深度的宣传,只有现场或者会后专访才能担当此重任。同时发布会也会激起一些媒体想深度了解的好奇心,媒体可能现场要求专访。有准备、亲和力强的领导人接受媒体专访,是发布会的一个坚强后盾,可使发布会所发布的新闻素材得到进一步的升华。

    八、建立预防机制,防止媒体宣传危机。

    企业大都不希望发生媒体危机,有时,危机事件突如其来,难以预料。最重要的是建立危机机制,而不是等危机事件发生后再做反映。“印度洋海啸”应该说是人类最大的危机事件了,但在海啸发生前就有国家预警,但许多国家为了不影响当地旅游,“宁肯信其无,也不愿信其有。”最终发生了惨剧。企业在发生危机前,并不是没有先兆,而是没有预警系统和反应措施。说白了是没有相应的责任追究制。缺乏预防机制。不要以为企业只要建立了全国媒体通路,就万事大吉。企业要学会掌握新闻危机发生的原因、规律和影响。建立危机预防机制,制定企业危机事件处理的程序。注意媒体危机公关的处理方法和技巧。防止危机事件的进一步扩散。即使在危机事件发生后,也要学会让“坏事变好事,好事传千里。”

    我们可以通过“2004年三鹿奶粉危机公关的事件”看看危机公关的如何处理?2004年1月16日,安徽阜阳临泉县吕寨镇勇庄村村民张广奎,投诉所购三鹿婴儿奶粉有质量问题。3月29日,阜阳劣质奶粉坑害儿童事件经媒体曝光后,全国上下开始全面围剿。在阜阳市的围剿中,阜阳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个别工作人员,由于工作失误,把假冒三鹿婴儿奶粉的检测结果按三鹿婴儿奶粉为不合格产品上报,并公告在4月22日的《颖州晚报》上。该消息立刻被国内多家媒体和网站转载。之后,三鹿奶粉在全国多个市场被强迫撤下柜台、封存,损失过千万。

    4月22日当天,三鹿总部的高层管理者获悉情况后,立即带队赶到阜阳市,与当地政府相关部门交涉,并与阜阳市达成了“是相关人员工作失误”的共识,阜阳市也同意就此事道歉。4月24日,三鹿召开新闻发布会,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经济半小时”、“经济信息联播”以及全国地级市以上的媒体都接连进行了纠正报道。4月27日,三鹿与数十家国内知名品牌乳品企业,在多个城市召开诚信座谈会。主题为“抵制‘杀人奶粉’,倡导诚信经营”,共同呼吁加强行业自律,倡导诚信经营,培养理性消费意识,并联合发布了“杀人奶粉”事件发生后全国第一份“乳业诚信宣言”,承诺坚决不生产和销售劣质乳制品。4月28日,在中国儿童食品专业学会的组织下,三鹿与9家食品安全信用试点企业,向阜阳市捐赠了4985箱婴幼儿奶粉,以帮助在伪劣奶粉事件中受害的婴幼儿家庭。在短短几天内,三鹿就把品牌危机给化解了,维护了其品牌美誉度,并利用此机会巧妙提升了自己的知名度。通过这个事件,充分显示了三鹿品牌抗危机抗风险的能力。

    当今社会,企业生存在一个透明的媒体舆论的环境里。企业离不开媒体的支持,更应学会处理好媒体的关系。只有开创企业媒体双赢的良好关系,才能为企业的成长创造良好的发展空间。

    力争银行做后台

    低调与高调:银行无疑是每个生意人最需要的朋友,而且也是商业网络中最为重要的一个环节,与银行打交道,请暂时抛弃自我,将它当做你的顾客,“银行老大,你是老二。”同时,打铁还需自身硬,只有练好内功,银行自然会垂青于你。

    当前,资金不足是生意人最头疼的事情,而向银行贷款是生意人解决难题的主要渠道。据统计,去年某市金融机构向中小企业累计发放贷款17.5亿元,同比仅增长18.17%,仅占全市金融机构各项贷款累放数的18.44%;年末各项贷款余额为29.6亿元,同比仅增9.31%,占全市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的31.78%。那么贷款缘何步履维艰?原因是多方面的,银行愁的不再是没有信贷规模,而是难以找到在贷款协议上放心签字的项目。企业只有克服自己的弱势,用实际行动才能赢得银行的资金支持。

    一、建立与银行的关系。

    银行家是行事谨慎,个性保守的投资家。想要与银行维持稳定的关系,必须视同“服务顾客”,主动、积极、谨慎。要知道,有适时的经济援助,公司才能持续发展。

    绝大部分的银行都是属于个性保守,缺乏创意和生意胆识,以及习惯对人说“不”的。如果银行不是这样的话,那就不是银行了。如果银行对每件贷款请求都来者不拒,银行资金便会不敷使用了。所以,与银行打交道要加强沟通,最好是一对一沟通。

    如果你想维持与银行的关系,请注意下列原则:

    记住,经济学家眼中的市场供需法则并适用于银行业。因为,你有求于银行的远超过银行对你的需求,而且,在可预见的将来,此需求远大于供给的趋势,恐怕也不会改变,所以,与银行打交道时,请暂时抛弃你的自我,而将银行当做你的顾客,“银行老大,你是老二”。

    经常主动打电话给你的往来银行。告诉他们你公司的情况,无论好坏,不要让他们常常打电话向你询问。只要有关公司的新状况出现,便拿起电话筒,让银行了解。永远记住,向银行申请贷款的额度必须高于你真正需要的金额。因为,你绝对不要期望你申贷的额度将如你所愿,而且,总比贷款金额万一不够用时,你再申贷第二次好得多。

    当银行派行员访查时,千万不要掉以轻心。行员来访绝非应酬,他负有打探公司营运状况的任务,因此,每当行员来访时,事先做好万全准备,包括正式的行程安排、简报和参观,对于行员来访时,公司所提供的简报资料和对方所提的问题,做好完整记录,并在隔天,将结果与决定寄回银行存证。尽量协助提供来访行员所需资料,保证对方不会有怨言,就当为你的顾客服务一般,以客为尊,对方了解愈多,愈能向他的上级交差,你也愈轻松。

    需做任何承诺时,请先与律师商讨。承诺有很多种,包括无限的、有限的、共同的和具时效性的,不过,不管做任何承诺,在签字之前务必先与你的律师商讨,记住,一旦签约承诺,便正式产生效力,除非另有规定,因此,必须妥善保存承诺书,双方各执一份,以免将来产生不必要的困扰。

    随时准备一份财务规划。银行对于公司提供10年的财务规划是不太有兴趣的,因此,为省却你的麻烦,随时准备5年的财务规划已经足够了。记住银行是个贷款机构,不是投资单位。因此,银行必须了解公司的资产状况,包括库存、应收账款、机器设备和不动产,他们需要评估这些资产,一旦需要时能够变换、拍卖,以确保银行的债权。

    财务报表要健全。公司获利能力的财务表现,对资产负债表产生的结构变化,将使银行改变对公司贷款期限,特别是当经济不景气,利率上扬,银行贷款风险增加时。此外,当资金负债表的财务结构趋于稳健、良好时,当银行贷款风险降低时,尽管向银行提出有利于公司贷款的期限。

    银行是最现实的,如果你不学习如何与他们打交道,就得有面对噩运的心理准备。当银行家来访时,务必事先做好万全准备,协助他们轻松愉快地执行查访任务。

    二、向银行信贷的关键。

    “打铁需要自身硬”,你需要改进自身的不足与缺陷,加强以下几方面的工作,炼好“内功”,用实际行动才能赢得银行的信任和支持。

    1.加强银企沟通

    长期以来,商业银行与企业之间存在着严重的信息不对称。受“抓大放小”思想的影响,商业银行一直把国有大企业作为主要的服务对象,与小企业之间开展的业务较少,联系沟通更少。在发放贷款时,银行为了获得有关小企业信用、财务状况的详实材料,将花费更多的精力和更高的成本,承担的风险也更高,当然不愿投入。

    今年以来,央行一再强调商业银行要加大支持小企业发展的力度,对有市场、有效益、有信用的小企业,积极给予信贷支持,尽量满足这部分企业合理的流动资金需求。面对机遇与挑战,你应加强与各商业银行、信用社的沟通,及时将企业的生产、经营、财务状况等信息反馈给银行,增进相互了解,实现信息对称,建立互相信赖的银企合作关系,在保证双方利益的前提下,促进双方共同发展。

    2.强化财务管理

    企业提供给银行的会计报表资料应该数据准确、真实有效,如实反映企业的经营状况及成果,这样才能更好地得到银行的青睐。但是在现银行的信任与支持,就必须建立健全企业各项规章制度,强化内部财务管理,提高企业生产经营的透明度,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合法性。

    所以,你应严格按照银行贷款的程序要求,及时、如实地向银行提供有关财务报表和资料。如果企业能同时附上企业纳税申报表等资料,定可提高企业的可信度,银行也就不会对企业的财务管理产生怀疑而不敢放款了。

    3.加大技术开发

    央行《关于进一步加强对有市场、有效益、有信用中小企业信贷支持的指导意见》指出,商业银行对符合国家产业政策要求、有一定科技含量、有良好产业发展前景、发展潜力较大的企业,要优先给予信贷支持。为此,对于科技型企业推广技术成果、具有良好市场前景的高新技术产品和专利产品的项目,运用高新技术成果进行技术改造的企业,只要有还款保障,银行就会积极发放贷款支持。

    为此,你应加强、加快技术改造,适时利用国内外先进技术和生产手段,实现产业技术的升级。

    4.参与互助担保

    贷款难的一个重要因素是未能提供有效的抵押和担保,而作为银行贷款的第二还款来源,有效的抵押和担保是银行贷款时要求企业必须承诺的。由于你自身的限制,难以找到规模大、符合银行要求的资金担保机构为其贷款提供担保,同时能按银行要求提供的贷款抵押和质押资产有限。

    目前,在部分较为发达的地区,互助担保基金已经有所发展,你只要有条件就应积极参与地方互助担保基金。这种互惠互利的担保方式,能够帮助你取得有效担保,在贷款时一路“绿灯”。

    5.大力提高经营者素质,强化管理水平

    你要得到生存和发展,必须在经营体制和经营方式上以市场为准则进行真正意义上的改革,绝不能摆花架子,做样子给银行看,而是为了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要努力寻找企业在市场发展中的位置,优化资源配置,谋求最佳营销策略,提高自身的“造血”功能和积累能力。同时,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制定有关科学管理的制度和措施,使经营管理科学化在企业得以迅速实现,从而获得银行信贷评估的较高评价。

    6.强化企业信用意识,树立企业良好信誉

    “人无信不立,企业无信不兴”,一个不守信用的人是没有发展出路的。因此,你要想获得银行的进一步支持,必须努力增强信用意识,提高自觉还贷意识和行为,以实际行动取信于银行;同时规范自己的开户行为,实行基本账户结算制度,使存款、贷款、结算以及经营活动都置于银行的监督、了解之下,使银行真正感到企业经营思路明确、资金流向清楚、归还贷款主动、货款回笼彻底,让银行放心地为其增加贷款。

    处理好与客户的关系

    满意与不满:客户是做生意的基础,如果失去了客户,生意就无法再做下去。每一个现代生意人都已经意识到了客户的重要性,与客户建立友好的关系可以说关系到生意的成败。

    要与客户建立友好的关系,就应该把满足顾客的需求和期望放在第一位。客户满意是客户对其要求已被满足的程度的感受。客户抱怨投诉是一种满意程度低的表达方式,但没有抱怨也不一定表明客户很满意。即使规定的客户要求符合客户的愿望并得到满足,也不一定就能确保客户很满意,因为客户满意是通过对产品的可感知的质量与他的期望相比较后形成的感觉。只有当客户感受到的质量满足或超越了他的期望值时,客户才会感到满意。对客户投诉处理的态度也是能决定客户满意与否的因素之一,质量总是有波动的,一旦发生了质量问题,遭到客户的投诉,如果企业能及时查找原因,并采取纠正预防措施,那还是能得到客户满意的。

    为更好地服务于客户,做生意应当对客户信息进行有效管理。为了解客户对产品的满意程度,以确定持续改进的方向,从而更好地服务于客户,生意人要定期对客户进行满意度调查,满意度调查的内容可包括产品质量、服务质量、交货期、产品价格等方面,并可征询客户对生意人与同行竞争对手之间的感觉,向客户征求要求产品改进的建议。对各客户返回的满意度调查表,要进行统计分类,对不足的地方,要寻求改进的方法,做得好的地方,要继续保持。只有树立以客户为中心的理念,不断满足客户的需求,并争取超越客户的期望,对客户反馈的信息进行有效管理,从而取得客户的信任,赢得客户的满意,生意才会越做越好。

    在高速发展的今天,行业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生意人只有通过严格的管理,提供令客户满意的产品和服务,才能使自己从众多同行中胜出,获得更大的利润。

    为增强客户的满意,同时根据市场和客户的要求,不断提出新要求并持续改进,使内部管理和产品质量不断进步,同时向国际先进的同行企业学习,并逐步缩短差距,最终提高自己的整体竞争能力,赢得更多客户,获取更多利润。

    处理好与客户的关系,通过确定与自身资源、能力相匹配的客户需求定位,然后采取措施向客户提供定制化的产品和服务,从而在创造客户价值的增值中,保持与客户的长期友好关系,才能获得源源不断的利润。

    生意人只有做好与客户的关系定位,才能做到投其所好,拉近彼此的关系,获得长期的利润。要做到正确定位,可按如下具体步骤进行:

    1.前期定制化的创造与分析

    前期定制化指向于客户基本利益的创新,它所定位的是细分市场上的整体性客户群。前期定制化的着眼点不是如何稳住现有客户,争取竞争对手的客户,而是怎样突破原有竞争领域,去发展和服务于新的客户群,创造新的利润增长点。

    前期定制化要求组织发挥自身对外部环境的能动作用,分析和研究客户的需求和偏好及其变化趋势,不断地发现客户的潜在需求,以摆脱原有的竞争领域。创造前期定制化优势所关注的是对某一细分整体客户基本利益的满足,而不是不同客户需求差异上的利益满足。其具体表现为产品的核心部分是否具有有别于其他竞争者的差别优势。寻求前期定制化的优势,要求组织改变传统的市场细分方法,利用利益细分的方法。这是一种据此使依靠因果因素而非描述性因素来确认细分市场成为可能的市场细分方法,又称为“效用细分法”。这一细分战略所蕴含的信念是,人们在消费某一给定产品时寻求的利益是真正的细分市场存在的原因。通过市场的利益细分,使组织能够确切地知道每一个细分市场上客户所共同关注的价值要素是什么?从而集中组织资源和能力给予满足与保障。当然,细分的市场是有效的,必须具备可衡量性、足量性、可接近性、差别性及行动可能性。

    2.后期定制化优势的创造与分析

    后期定制化战略指向于客户不同利益的满足,它所服务的是目标市场上不同的客户的不同需求。后期定制化的着眼点是如何不断实现客户价值增值,来稳住现有客户,并不断争取竞争对手的客户。产品核心部分外的形式层和外延层就成为组织提高客户价值,创造后期定制化优势所关注的部分。

    3.实施定制化营销管理的保障工作

    实施定制化的营销战略,客户数据库的建立与挖掘是基础性的工作。通过建立和管理比较完全的客户数据库,向企业的研发、生产、销售和服务等部门和人员提供全面的、个性化的信息,来深刻地理解客户的期望、态度和行为,以能够协同建立和维持一系列与客户之间卓有成效的“一对一”协同互动关系,从而可以更好地为客户提供服务,增加客户价值。其次,满足客户个性化的需求,生产流程必须柔性化。企业的生产装配线必须具备快速调整的能力,使企业的生产线具有更高的柔性和更强的加工变换能力,从而使生产系统能适应不同品种、式样的加工要求。另外,要使客户能及时得到个性化的产品,需要物流系统的支持。完善的物流配送系统,可以加快物流的速度,及时提供客户所需要的产品,提高客户的满意度,实现客户价值最大化。基于供应链一体化的快速响应、准时采购、集约库存和合理配送服务的现代物流,与传统物流只是把其看做是物的流动而不是为客户创造价值的增值过程不同,其已成为现代营销竞争手段和实现客户价值最大化的必由之路,这也是企业采取定制化营销战略的基础保障工作。

    在现代市场经济的条件下,生意人树立良好的形象与它的经营成功有着更大的联系。生意与市场的关系,最主要、最根本地表现在企业与客户的关系相处得如何。因为对于“客户就是上帝”的市场法则来说,如果谁失去客户的信任,它的生命也就停止了。

    既然生意与客户的关系好坏关系到经营目标的问题,那么就要注重改善两者之间的关系,应采取一系列切实可行的措施。

    1.要制定切实可行的规章制度

    这些制度包括事前、事中、事后。事前要制定出接待客户的具体方式、方法;在企业职工与客户交往的过程中,职工的态度代表企业的形象,要有礼貌、热情、耐心使客户满意;当企业与客户交往后,要反馈客户对企业的态度和客户对企业产品、服务的意见,同时做好售后服务。通过良好的售后服务争取客户的信任感。

    2.收集客户的信息

    客户只是一个总体的概念,它是由各个不同的客户群所综合而成的:不同的年龄、不同的性别、不同的职业、不同的民族习俗等。不同的客户对产品的看法有一定的差别。他们对产品的性能、质量、颜色、样式、包装、价格的评价以及要求不同。这些信息由企业公共关系人员及时地从客户中获得,加以分类、归纳,成为企业生产、经营和决策原始材料和依据。

    3.强化客户对企业的了解

    客户对企业生产、经营往往是不够了解的。这就要企业通过各种有效的传播手段和服务项目向客户报道,阐述企业基本情况。这些信息应迅速,准确地输送到客户那里,争取客户的支持和信任。

    4.尊重客户的权益和利益

    企业要想同消费者建立并维持一个良好的相互关系,就必须主动地、尽可能全面地尊重消费者的权利、维护消费者的利益。只有在消费者感到自己的权利和利益得到企业的尊重的情况下,才会对该企业表示信任和好感。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