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故事激发孩子好学向上-成功的前提是“勤奋”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无数成功人士的例子告诉我们:在天赋、能力、机遇、勤奋、斗志等成功要素中,排在第一位的一定是勤奋。一个人的成就与他所投入的时间、精力、勤奋程度是成正比的。即便一个人资质平庸,但因为勤奋,也一定能弥补这点不足。而一个人即便聪明,但如果不勤奋,也同样一事无成。

    我们的孩子今后无论走哪一条道路,只要有“勤奋”相伴,成功也将如影随形。正如狄更斯说的“我所收获的,是我种下的。”所以,如果你希望自己的孩子有所作为,那就从现在开始在他的思想上播下“勤奋”的信念和种子吧!

    勤奋的益处

    勤奋是孩子从小就必须培养的一种品质,它能让天资聪慧的孩子早日成才,也能让天资稍逊的孩子同样取得成功。所以,拥有勤奋的孩子,就拥有了幸福生活的源泉!犹太人教育孩子:勤劳的人,造物主总会给他最高的荣誉和奖赏;而那些懒惰的人,造物主不会给他们任何礼物。

    勤奋的孩子对学习毫不松懈,对工作有极大的热情。他们总是显得生机勃勃,生命力旺盛!而懒惰的孩子,对学习毫无兴趣,对生活缺乏热情,他们毫无追求,总是当一天和尚敲一天钟——得过且过。他们生活的毫无激情,在精神上缺乏自信,他们的表现总是颓废而消极的!

    勤奋的孩子有很大的吸引力,他们在人际上交往上无疑是成功的!因为他的勇气和毅力,会让周围的人的产生敬佩和尊重之情;而他的勤奋与追求,则更让周围的人为之感动,受到启发。所以,他们的朋友不请自来!相反,懒惰的孩子缺乏成就感,太多的理由和借口让身边的人厌烦,因为懒惰,所以他能得到的尊重几乎是零!

    勤奋的孩子,因着勤勉的积累,产生了巨大的人格力量和强大的精神动力。他们往往有一颗执着的心,不轻易妥协,不气馁!所以,勤奋也是意志力坚定的一种表现,是有恒心的另一种说法!而懒惰的孩子因为懒惰所以一事无成,他们往往把自己的不成功归结为是“命运不济”而不是自己不曾积极,不曾努力造成的!

    勤奋的孩子斗志昂扬,他们勇于接受新事物,勇于挑战!而懒惰的孩子缺乏斗志,害怕挑战,他们总担心自己做不好事情,在还没做事情之前就已经否认了自己!

    勤奋源于对自身的重视,勤奋的孩子往往更加热爱生活,更懂得想要收获必须勤奋的道理!而懒惰的孩子比较容易自暴自弃,有时,因为懒惰,他们会用各种借口逃避生活!如要考试了,他称自己生病了等!

    所以,培养孩子勤奋的品质意义重大,因为勤奋给与人的不仅仅是“成就”更多的是因为自我认知产生的精神愉悦感!用故事的方式润泽孩子的心灵,启迪孩子勤奋的品质,许能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小贴士:对于勤奋的理解

    ■勤奋不是埋头苦干,而应该在手勤的同时做到脑勤!启发孩子多动脑,多思考,这样的勤奋才是有效的!

    ■勤奋也不是单一、机械地只读语文、数学、英语等学科的知识,作为家长更应该让孩子广泛地涉猎各种学科的知识!

    ■勤奋是深度的探究,不是只是停留在表面上做大量的工作!

    讲讲“孔子”的故事

    如果你的孩子尚还懵懂无知,只知道玩不知道勤奋的道理。你可以在孩子睡觉前给孩子讲讲孔子小时候的故事!

    孔子识字

    孔子是我国春秋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也是我国儒家学说的创始人。相传他有三千学生,学生中在当时被称为贤人的就有七十二人。孔子能有这样的成绩,和他的勤奋刻苦是分不开的。

    孔子的妈妈在孔子刚三岁的时候,就教他读书识字。孔子四岁的时候,就已经能认识100多个字了。有一天,妈妈问孔子:“孩子,我昨天教你的字会记得吗?”

    孔子说:“都记住了。”

    妈妈说:“那好,明天一早我就考考你。”

    这天晚上,孔子钻入被窝后对哥哥说:“哥哥,妈妈教给你的字你都记住了吗?”

    哥哥道:“都记住了。你呢?”

    孔子说:“我已经练了很多遍了,但不知道都记住没有,明天一早妈妈就要考我了,如果我不会,妈妈一定会非常伤心和难过的。不行,我一定要起来再多练几遍。”

    哥哥心疼地说:“天气凉了,别起来练了,就在我的肚子上写吧。我能感觉到你写的是对还是错!”

    于是,孔子就在哥哥的胸口上写了起来。每写一字,就念出声来。慢慢地,这声音越来越轻,当他写完最后一个字的时,竟趴在哥哥的胸口上睡着了。

    第二天一早,妈妈考他的时候,发现孔子居然都记住了!妈妈惊喜地对爸爸说:“这孩子真神了,前天教了他那么多字,只用了一天的时间,他居然就记得滚瓜烂熟了,将来这孩子准能干大事啊!”

    孔子望着妈妈欣喜的面孔,高兴地笑了。从此,他学习更加勤奋了!

    孩子即便年纪很小,但他们已经懂得体贴大人,知道自己如果表现不好,爸爸妈妈是会伤心的!推己及人,故事里小时候的孔子,也许能让孩子明白一些做人的道理!原来,在小的时候,我们勤奋是希望得到表扬,让爸爸妈妈高兴的!

    孔子学琴

    孔子不仅在小的时候学习认真、勤奋,出名以后,他依然非常谦虚、勤奋好学!

    孔子听说鲁国著名的音乐家师襄子弹琴的技艺很高,就亲自登门拜访,请师襄子做他的老师,教他弹琴。

    师襄子说:“你是一个大学问家,我怎么敢当你的老师呢?”

    孔子说:“三人同行,必有我师。我下决心跟你刻苦认真地学,决不马马虎虎。请老师不要嫌弃学生,相信我能够学好。”

    师襄子被孔子诚恳的态度深深地打动了,便一丝不苟地从头教了起来:从怎样安弦,怎样定调谈起,一点也不马虎。

    孔子即使早就懂得了演奏的姿势和要领,但还是认真地按师襄子的要求,练习弹琴。一连弹了十天,从未间断过。孔子越弹越熟练,越弹越得心应手。师襄子觉得孔子已经弹得不错了,就对孔子说:“这支曲子你已经学会了,弹得很熟练,从明天开始可以改弹新的曲子了。”

    孔子知道自己虽然有了进步,但与老师相比,差距还是很大的。他对师襄子说:“我虽然学会了弹这个曲子,但只熟悉这个曲子的音节、节奏和技法,对这个典子要表达的精神和内容,我还不能理解,我想继续练习弹奏!”

    师襄子看到孔子如此严格要求自己,心里非常高兴,他同意孔子再将这个曲子练习一段时间。并教他怎样通过弹奏来体会曲子的精神和内容。

    一天,师襄子坐在孔子身边听孔子弹琴,他一边听,一边不住地点头。一会儿,师襄子情不自禁地说:“我看见了他,他十分激动,又十分严肃,他正在思考着天下的大事……”

    这时,孔子也按捺不住心头的激动,一边弹一边说:“是的,老师,我也看到了他,他的脸黑黝黝的,个子高高的,眼光炯炯有神,他在关注着整个天下,他在思考着四方的百姓……我理解了,我理解了,他正是文王。不是他,谁有这种气派呢?”

    师襄子听了孔子的话,激动得站了起来,他真佩服眼下这位学生。他连忙离开座位,向孔子鞠躬行礼,对孔子说:“你说得真好,说得真对,这个曲子,就叫《文王操》。”

    勤奋不仅仅是少年时代的事,正所谓活到老学到老,学无止境,学更没有尊卑!能者是老师!所以,亲爱的孩子,不论你的地位多高,你的能力多强,都不要忘记了要勤奋努力!只有勤奋,才能拥有更加渊博的知识!

    备选故事任你挑

    懒马的下场

    如果孩子缺乏做事情的动力,性格懒散,总想法设法偷懒,回避做事情。你可以给他讲讲《懒马的下场》——

    有两匹马各拉了一大车的货物到集市上去卖。前边的那一匹马勤勤恳恳,认认真真地干活。但后面的那一匹马却喜欢偷懒,它每走一小轱辘,就要停下来歇会。主人看它太慢了,就把它拉的货物都搬到前边那匹马拉的车上去了。后边这匹马乐坏了,它一边走一边嘲笑前边的那匹马:“老兄,你辛苦吧,流汗吧。你越是努力干,人家越是要折磨你。”前边的那匹马默默地拉着车没有搭理后面的那匹马!

    到了集市卖完货物以后,主人干的第一件事就是把那匹懒马拉到屠畜场卖了。主人对屠场的人说:“这匹马越来越慢了,恐怕是老了吧,留了也没有用!你就杀了卖吧,给我一些银子就可以了!”

    后面的那匹马听了,才知道原来都是因为自己偷懒才惹来杀身之祸的!但是,后悔有什么用呢?

    孩子,懒惰的人总以为自己懂得偷懒就占到便宜了,实际上,因为懒惰付出的代价更大!所以,要想得到更好的报酬,就应该勤奋努力!

    画家的孔雀图

    很多孩子在做事情的时候会抱着一种侥幸的心理,他们总以为蒙混就可以过关,当你的孩子有这样的思想倾向时,不妨给他讲讲这个故事——

    有位画家的水彩画画得特别好,国王听说了,就专程去拜访这位画家。希望画家能为他画一只孔雀。画家答应了!

    一年以后,国王再次来到画家的家里。他问画家:“我订购的水彩画在哪儿?我今天是来取画的!”

    “你的孔雀马上就能画好的,您稍等!”画家回答。

    画家拿出了一张画纸,不一会儿工夫,就画了一只非常美丽的孔雀。

    国王看了满意极了,但画家要的价钱却让他大吃一惊,“就那么一会儿工夫,你看来毫不费力,轻而易举就画成了,竟要这么高的价钱?你这不是敲诈吗?”国王大声嚷道。

    于是,画家就领着国王,走遍了他的房子。

    原来画家的每个房间里,都放着一堆堆画着孔雀的画纸。

    画家说:“这个价钱是十分公道的,您看起来毫不费力的事情,却是花费了我很多的时间和精力。为了在这一会儿的时间里为您画这只孔雀,我可是用了一整年的时间作准备呢!”

    国王听了,如数地付了画家要的那个价格的钱!

    任何成功都是以勤奋为代价的!就像冰心说的那样“成功的花,人们只惊慕她现时的明艳!然而当初她的芽儿,浸透了奋斗的泪泉,洒遍了牺牲的血雨!”没有奋斗,便不可能看到成功的花,尝到成功的果实!

    司马光的枕头

    司马光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他写的《资治通鉴》流传至今!

    司马光小的时候,却也是一个贪玩、贪睡的孩子。因为贪玩、贪睡,他常常迟到,还不能及时完成作业,所以经常被老师责罚,被同学们嘲笑。

    有一天,老师意味深长地对司马光说:“孩子呀,一个贪睡的人,他有再多的聪明也没有用!”在老师的谆谆教导下,司马光决心改掉贪睡的坏毛病。

    为了早早起床,司马光用园木头作了一个警枕,早上一翻身,头从警枕上滑落在床板上,自然就能惊醒过来!从此,他每天都很早起床读书,坚持不懈,终于成了一个学识渊博的人!

    你瞧,著名的大学问家司马光小的时候也是一个贪玩、贪睡的孩子呢。可因为他懂得改掉自己的坏习惯,勤奋地学习,最后终于成为一个有学问的人的!所以,困难是可以克服的,只要你有一颗勤奋的心!

    幸福的种子

    有两个追求幸福的穷苦青年,经过艰难的跋涉后,终于在一个很远的地方,找到了幸福的使者。使者见他们都有一颗善良的心,便给了他们每人一颗幸福的种子。

    一个青年回去后,将种子撒在自己的土地里,不久他的土地里就长出了一颗树苗。他每天辛勤地浇灌,第二年枝繁叶茂,累累的果实挂满了枝头。他继续努力,几年功夫就拥有了大片的果园,成了远近闻名的富人。他娶了妻子,有了儿子,过上幸福的生活。

    另个一青年回去后设了一个神坛,他将幸福的种子供奉在上面,每天虔诚地祈祷。青年把头发都熬白了,却仍然一贫如洗。他非常生气,就再次跋山涉水来到幸福使者面前,抱怨使者骗了他。

    幸福使者笑而不答,只让他到第一个青年人那里看看。当这个年轻人看到大片的果园时,马上醒悟过来,他急忙跑回去将那颗种子埋到土里。可惜的是,幸福的种子已被虫蚀空,失去了生命力。

    其实,幸福的种子只有种在大地上,用勤劳的汗水浇灌过后才能结出丰硕的果实!如果只是想坐享其成,等待幸福之神的眷顾,最终将一无所得!

    如果你的孩子是个很有梦想的孩子,那个鼓励他,只有将梦想转化为行动,勤奋耕耘,才可以获得成功!记住,孩子的行动力越强,那么他们成功的机会就越大!

    海边的贝壳

    也许很幸运,你的孩子恰好具备了勤奋的品质,那么恭喜你!但孩子在勤奋的过程中做得是否都是有效的工作呢?又或者,他只是把勤奋作为一种行为的惯性,并没有想过,勤奋也需要思考,检验自己的所得。也许《海边的贝壳》能给那些勤奋但不懂得总结的孩子一些启示——

    一位长者告诉一位渴望财富的青年,北海岸边有金贝壳,于是这个青年就不远万里,来到了北海岸边的海滩上,不顾一切开始了寻找金贝壳的工作。起初他耐心地拣起每一枚贝壳仔细端详,确定不是金贝壳后才把它扔掉。北海岸边寒风袭人,青年拾起每一颗贝壳都是冰凉的。天气的寒冷,事情的单调,使青年渐渐失去了耐心,渐渐的,他只感觉一下,就将贝壳扔掉了。一天、两天、一个月、两个月,无数贝壳被青年拣起又扔掉,始终没有找到老者所说的金贝壳,青年人很颓丧,觉得自己已不可能找到金贝壳。

    但青年很执著很勤奋,一直不停地忙碌着,终于有一天,一枚金贝壳被他拾在手中,但无数次的失败使青年无形中形成了思维定式,他只是感觉一下那枚贝壳,看都没有看,那个想法就又冒出来:不可能,拣起来那么多都不是金贝壳,这枚怎么就那么天遂人意呢,青年就这样把金贝壳随手扔掉了。

    后来青年又捡到一枚金贝壳,又被他扔掉了。后来他老了,无奈地回到家乡,他告诉年轻人:北海岸边没有金贝壳。

    勤奋是可取的,但在很多情况下,多次的重复反而形成了一种固有的思维模式。这样的勤奋反而是没有益处的!不良的定势习惯发现的越早,对孩子的帮助越大!

    猫头鹰的启示

    很多孩子喜欢睡懒觉,太阳升得老高了,他还是没有办法起来;做作业拖拉,往往别人半个小时能做完的事情,他要花一俩个小时。对孩子的这些习惯,家长们往往非常头疼,因为讲道理是没有用的。那么,不妨找个时间,让孩子听听《猫头鹰的启示》——

    一年春天的某个早晨,太阳刚刚升起,喜鹊就来到了猫头鹰先生的家门口,欢快地叫着“猫头鹰先生,快起来,借着早晨明媚的阳光,练习我们的捕食本领,不要再睡懒觉了。”猫头鹰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身体一动不动地蜷曲在窝里,懒洋洋地问:“是谁呀?这么早就上这来瞎叫,我还没有睡醒呢,啥时练不行,我还得再睡一会。”喜鹊听了这话只好独自锻炼去了。

    到中午,喜鹊又来了,一看猫头鹰虽然醒了,但还是在床上躺着,喜鹊刚要说话,猫头鹰抢着说:“天还长着呢,练什么呢,赶趟,趁早还是休息的好。”喜鹊说:“已经不早了,都到中午了,你该捕食锻炼了。”可是猫头鹰还是不动。

    太阳落山之前,喜鹊飞到猫头鹰家,看见猫头鹰刚刚起床洗脸。就对他说:“天要黑了,我要休息了,你怎么才洗脸啊。”猫头鹰说:“我就这习惯,晚上饿了我才开始捕食。”喜鹊说:“这么晚了你还能捕到什么食。”这时,天已经黑下来了,猫头鹰拍打着翅膀从一棵树飞到另一棵树,累得筋疲力尽,什么食物也没捕到,肚子饿得咕咕叫,它哇哇地乱叫起来,把邻居们都吵醒了!邻居们都骂猫头鹰是个懒惰的坏家伙!

    你看,懒惰的猫头鹰先生大白天睡大觉不去捕食,到了晚上却饿得哇哇大叫影响别人,这样的行为是不讨人喜欢的,所以我们一定要从小做个勤劳的孩子!

    给家长的悄悄话

    一个勤奋的人,他能够取得的成就必然比不勤奋的人要高。美国周刊《行列》中报道过这么一个例子:美国新罕布什尔州的查维斯夫妇的5个孩子先后考入了著名的哈佛大学学习,其中大儿子马蒂在哈佛大学读完了生物化学学士和计算机学硕士后,又在斯坦福大学读完了医疗信息学博士;大女儿安德烈娅从哈佛大学毕业后,又在斯坦福大学获得了计算机硕士和法律方面的学位。只有高中文化程度的查维斯夫妇认为,一个孩子掌握知识的多与少,取得成就的高和低,完全取决于他的勤奋程度。编者以为,家长宜从几个方面来培养孩子的勤奋品质——

    1.要严格要求孩子

    做事情,无论大小,都应该要求孩子要认真对待,培养孩子做事情踏实、勤奋的习惯!如果孩子并没有勤奋的意识,就需要家长帮助孩子建立起这种意识!并在孩子有所表现的时候给与孩子积极的肯定,让孩子尝到“勤奋”的甜头!

    2.对孩子循循善诱

    基于年龄的特征,一般的孩子意志力都不太强,为了让孩子养成勤奋的习惯,家长不妨采用循循善诱的办法,有步骤地引导孩子去学习。

    3.对孩子的要求要根据孩子的表现而提升

    孩子总是比较容易满足于当前的成绩,在取得成绩后容易不思进取。这时候,家长应该及时根据孩子的表现而提出高一点的要求,让孩子永远有前进的方向和目标。

    4.通过劳动培养孩子勤奋的品质

    勤奋不仅表现在学习上,更表现在工作和劳动上。当孩子走上社会后,他的勤奋就直接表现在工作中。因此,家长要有从小就通过劳动来培养孩子勤奋工作的好习惯。如平常多让孩子做点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洗一洗自己的袜子等。

    5.用立志激励孩子勤奋。

    俗话说:“有志者事竟成。”如果孩子确定了一个明确的目标,树立了一个远大的志向,他就能够用这个志向去激励自己勤奋,从而实现自己的理想。所以,父母要多鼓励孩子,与孩子一起立志!

    家长请注意

    孩子勤奋与否,与家长的教育与引导是分不开的,如果你的孩子一直都对成功缺乏欲望,对许多事情缺乏热情,家长就应该检讨一下,自己的教育是否有以下的问题——

    ■对孩子的事情漠不关心,缺乏引导与教诲,认为勤奋与否只是孩子自己的事情!事实上,孩子的勤奋努力是需要得到家长的肯定的,如果家长能多站在孩子的立场上,肯定孩子的用心,孩子将因为家长的关爱,变得更加勤奋起来。

    ■要求孩子要勤奋,态度过激,浮躁,急于求成!事实上,引导孩子勤奋,家长的态度要平和,要有一个阶段性的进阶过程!

    ■经常向孩子泼冷水,认为孩子再怎么勤奋都没有用,“天才”是自生自长的,自己的孩子这么笨,勤奋是解决不了问题的!其实,这样的想法是错误的,任何一个人,即便天资不怎么样,因着后天的努力,他还是可以取得成绩的。

    ■自己就贪玩,经常出去打麻将,看电视看到半夜,每天上班都没有精神……实践证明,身教的力量胜于言传,如果作为家长的人自己的人生态度都是松懈的,怎么能教出一个勤奋的孩子呢?孩子品质的养成,沿袭着家长自身的轨迹!

    徐达章教子

    徐悲鸿的父亲徐达章是当地一位小有名气的画家,他不慕功名,从来不与官场中人来往。徐悲鸿6岁那年,就开始跟着父亲读书了。但年纪小小的徐悲鸿对画画已经有了很强的欲望了,他跃跃欲试,总想画出一幅好画让父亲欣赏。

    有一次,父亲给徐悲鸿讲述了《论语》中的勇士庄子一人擒住两只老虎的故事。徐悲鸿边听边想:“老虎到底是个什么样子呢?我要把老虎画下来!”于是,徐悲鸿找到一位会画画的大人,请他画了一只老虎。回到家后,徐悲鸿照着画上的老虎的样子,细细地描了下来。画完后,他高高兴兴地把自己的画拿给父亲去看。

    父亲看到徐悲鸿的“大作”后,笑着问他画的是什么,徐悲鸿自豪地回答说:“是老虎呀!”

    父亲故作惊讶地瞪大眼睛:“这是老虎吗?我看像一只狗嘛!”徐悲鸿被父亲泼了一盆冷水,心里很难受。这时,父亲语重心长地对他说:“孩子,画画必须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实物。你没有见过真的老虎,就不可能画出逼真生动的老虎来。现在你还小,应该首先发奋读书,打下扎实的文化根底,只有积累了丰富的文化知识,学习绘画才算有了根基。所以,爸爸希望你现在勤奋读书,绘画以后再学不迟。”听了父亲的话,徐悲鸿从此就在父亲的谆谆教诲下勤奋读书了。

    9岁时,徐悲鸿就读完了《诗》、《书》、《礼》、《易》、《四书》、《左传》等启蒙读物。父亲看时机渐渐成熟,便开始指导徐悲鸿学习临摹。他对徐悲鸿说:“画画是生活的再现与浓缩,要想学好画,必须以生活为本,多把眼光投向社会与人生。”父亲还想方设法教徐悲鸿观察、欣赏大自然,观察让徐悲鸿深深地感受到了自然之美,他迫切地渴望把观察到的景象用自己的画笔更好地表现出来。在父亲的教育下,徐悲鸿更加勤奋学习,终于成为一代大师。

    孩子天性好奇,对很多新鲜的事物都充满了兴趣,作为家长,应该引导孩子将兴趣化为勤奋的动力,这样才能学有所长,学有所成!如果单凭孩子的兴趣发展,而不给与适当的引导,孩子可能常为兴趣左右,最终导致学无定性,学无专长。

    李嘉诚立志

    有一次,李嘉诚的父亲——李云经带着儿子李嘉诚到了汕头的海边。他一边指着港口来往如梭的巨轮,一边给李嘉诚讲生活的道理。但是,年幼的李嘉诚对父亲讲的生活道理并没有放在心上,反而对停靠在码头的巨轮产生了兴趣。他觉得这么大的轮船可以稳稳当当地在海上航行是非常了不起的事情。他指着大船对父亲说:“爸爸,我将来也要做船长!”父亲高兴地对儿子说:“好孩子,真有志向!但是,做一个船长非常不容易,他必须考虑很多问题,思考必须很全面。”父亲把手放在李嘉诚的肩膀上,说:“你看,现在天气很好,船只在海中航行就比较安全。但是,如果出海后,风暴来了怎么办?做船长的人,就得提前想到这种情况,提早做好一切准备工作。其实,做任何事情都要像做船长一样,预先考虑周全,随时准备应付一切问题。”

    李嘉诚从小就树立了做船长的意识,并朝着这个目标不断努力,勤奋学习。虽然,他最终没有做成船长,但是,他一直以船长的意识去经营他的公司和人生。他喜欢把自己的人生比做一条船,喜欢把自己的李氏王国比作一条船。他曾经自豪地说:“我就是船长,我就是这条航行在波峰浪谷中的船的船长。”

    现实生活中,如果我们每一位家长都能像李嘉诚的父亲那样积极地肯定孩子的志向,并给与精神上的鼓励与支持,行动上的监督。孩子在信念的支持下,一定会变得越来越勤奋刻苦起来!

    教子加油站:赏识孩子的勤奋努力

    当孩子在学习或其他方面取得优异成绩时,不要把这个成绩归功于孩子的先天优势,而是把观注点集中在孩子的后天努力上。

    作为父母,应该赏识孩子的勤奋和努力,对他们的努力给予最热情的支持和鼓励。不要因为自己孩子的不聪明而气馁,而应该为孩子的不努力而担心。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