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故事激发孩子好学向上-善于观察才有发现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观察是一个人认识事物的重要途径,是智慧的眼睛。对于孩子来说,观察是他们认识世界的窗户,是思维的触角。孩子具备良好的观察能力,就能获得更多的知识和经验。善于观察的孩子,能够从司空见惯的事物中发现奇迹,也更容易找到成功的途径。培养孩子观察事物的能力,能让孩子终身受益!

    “观察”是学习必备的能力

    观察能力是人们认识事物和获取知识的过程中,必须具备的能力。是在综合视觉、听觉、触觉、嗅觉、方位和距离知觉能力、图形辨别能力、认识时间能力等多种能力基础之上发展起来的。是形成智力的重要因素和智力发展的基础。历史上许多有成就的人,都是以有突出的观察能力著称于世的。

    通过观察能让人更透彻地了解到自然、社会。养成了观察的习惯,就如同登山者获得了一把开山大斧,前进道路上的一切荆棘,迷雾都会被清楚干净,隐藏在丛林深处的真理就会清晰地展现于眼前。所以说,观察力是孩子完成学习任务的必备能力,是孩子今后走向成功的关键所在。

    孩子学习知识需要从观察开始,即使是间接地从书本上获得知识,也离不开眼睛、耳朵感官的观察活动。许多孩子学习成绩不好的原因就是观察力极差,从而导致思考能力和判断低下,由此可见,培养孩子的观察能力是非常重要的。

    观察能力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世界,同时也是提高学生能力、培养学生创造性的重要途径。孩子的观察能力,影响着孩子对外界环境的感知程度。只有观察能力较强的人,才会善于捕捉瞬息万变的事物,才能够发现那些看上去细微却十分重要的细节。

    观察是创造的基础,具备观察能力对一个人的创造能力发展至关重要。所以,作为家长,我们应当从小就重视孩子观察能力的培养!

    小贴士:了解你的孩子观察能力是否强,可以从俩个方面入手——

    【孩子的作业】作业能够很准确地向你反应问题,如果孩子书写的时候一撇一捺都相当到位,就说明你的孩子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相反,如果孩子经常把字写出田字格外,或者字的结构布局零散,就说明孩子不会观察,家长要及时纠正。

    【孩子在学习时的表现】比如学习某一个动作,观察仔细的孩子,能够很快把握动作要领,而不会观察的孩子通常学的都比较慢。这时候,家长不能着急,要慢慢引导。

    从“画家和牧童”谈起

    很多情况下,孩子是不会意识到观察的重要性的。为了启发孩子观察的意识,让孩子养成观察的习惯,家长不妨给孩子讲讲《画家和牧童》故事——

    唐朝有一位著名的画家叫戴嵩。他的画一挂出来,就有许多人观赏。看画的人没有不点头称赞的,有钱的人还争着花大价钱购买。《唐朝名画录》说他画牛能“穷其野性筋骨之妙”。

    传说有一次戴嵩的好朋友请他做画。画什么呢?戴嵩沉思片刻,决定画一幅《斗牛图》。他一会儿浓墨淡抹,一会儿轻笔细描,很快就画成了。围观的看了纷纷称赞。

    “画得太像了,画得太像了,这镇是绝妙之作。”一位商人称赞道。

    “画活了,画活了,只有神笔才能画出这样的画!”一位教书先生赞扬道。

    “画错啦,画错!”一个牧童挤进来喊着。

    这声音好像炸雷一样,大家一下子都呆住了。这时,戴嵩把牧童叫到跟前,和蔼地说:“小兄弟,我很愿意听到你的批评,请你说说什么地方画错了?”

    牧童指着画上的牛说:“这牛尾巴画错了。两牛相斗的时候,全身的力气都用在角上,尾巴是夹在后腿中间的。您画的牛尾巴是翘起来的,那是牛用尾巴驱赶蚊蝇的样子。您没有看见过两牛相斗的情形吧?画牛的人不懂斗牛的道理,让牛尾翘起来摇晃。”让牛尾翘起来摇晃。画牛的人不懂斗牛的道理,让牛尾翘起来摇晃。

    戴嵩听了,感到非常惭愧。他连连拱手,说:“多谢你的指导。”从此,戴嵩总会认认真真地观察好事物再作画。

    孩子,做一件事情之前没有观察,难免会有出现漏洞。像戴嵩这样著名的画家,因为没有认真观察,居然被一个小牧童指出了错误。可见,认真观察是多么重要呀。

    而大事件的酿成,也往往与不能细心观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避免漏洞的唯一办法就是认真观察,了解清楚了再下手。

    备选故事任你挑

    吃煤油

    观察能力能够帮助孩子更好地认识世界,同时也是提高孩子能力、培养孩子创造性的重要途径。孩子的观察能力,影响着孩子对外界环境的感知程度。从学习文化知识的角度来说,观察能力会直接影响到孩子学习成绩的好差——

    有一个中学化学老师为了训练孩子的观察能力,带了一杯煤油到教室。

    上课时,老师让每个同学仔细观察自己的动作。他将右手的食指伸进煤油,然后再用舌头舔右手的中指,并且装出很开心的样子说:“真好吃。”然后,他又让每个同学照着他的样子也尝尝。结果全班只有一个同学学会了老师的这一招。其他同学在尝过之后,都大呼上当。

    接下来,那位老师让那个学会动作的同学说明情况。

    这个同学说:“我看到老师舔手指的时候,用的不是伸到煤油里的那根手指,而是另外一根。”

    同学们这才恍然大悟!

    孩子,在学习过程中,观察也是非常重要的,它可能会直接影响到我们的学习成绩。学会细致地观察事物,了解事物的本质,对我们的学习、生活、工作都大有裨益,这会让我们免去许多困扰。

    第十种企鹅的发现

    那天晚上,已工作一天的他,想轻松一下自己疲劳的神经,于是他来到一家电影院。

    电影院里正在放映《南极考察记》。影片讲述着探险家们南极探险的稀奇故事,也不时地穿插一些南极动物企鹅、鳞虾和逆戟鲸,像是怕探险家们过于寂寞似的。

    逗人喜爱的企鹅在银幕上一出现,马上就会爆发出满场的笑声。这种动物太可爱了,太滑稽了,简直就是动物世界里的卓别林。但他没有笑。他眼睛睁得牛眼似的,看着企鹅们身穿黑色的燕尾服,在银幕上仰首挺胸地表演着。

    他太熟悉企鹅了。它们的形态特征、生活习性,他全都了如指掌,像熟悉他的家人一样熟悉它们。

    但是,这天银幕上的企鹅,虽然让他熟悉,但也让他感到陌生。他觉察到银幕上的企鹅,绝对不是他熟悉的十七种企鹅中的任何一种。

    虽然他的眼睛睁得很大,但他还怕看不清楚。他把座位向前移了一排,又移了一排,他的座位一个劲地向前移动,已从最后排移到最前排了,他的脸快贴到银幕上了,但他还是没有把这种企鹅看清。

    于是他离开电影院,开始打听探险队。听说探险队在新西兰,他立即订了飞机票,急急忙忙打点行装,像追赶灵感似的飞往新西兰。到了新西兰才知道,探险队又踏上了新的探险征程。

    他心里懊丧极了。但又一想,探险队走了,可探险队从南极带回来的企鹅不会被带走。他又开始四处打听探险队带回来的动物的下落。那焦急的心情,就像是寻找自己忽然走失了的孩子。

    “那些动物不都拍进影片里了吗?和影片里看到的是一样一样的,还打听它们做什么?”有人不解地问他。

    “探险队把从南极带回来的动物,全都扔在动物园里了。”有人轻描淡写地告诉他。

    而他却如获至宝,连饭都没顾得上吃,饿着肚子就赶到了新西兰动物园,向企鹅馆直奔过去。

    那些企鹅们还像往常一样,穿着燕尾服,迈着绅士步,大摇大摆地走着,一副滑稽可爱的样子。他比较着,端详着,看着看着竟然大笑起来,笑得是那样地开心,那样地自信。像结识新朋友似的,他发现了不同于自己熟悉的十七种企鹅中任何一种的新企鹅——第十八种企鹅。

    电影场中有上千个观众,谁也没有他这样荣幸;探险队中有许多动物学家,但也没有他这样荣幸。是他,发现了第十八种企鹅。

    他之所以能发现了第十八种企鹅,是因为他熟悉已经发现的十七种企鹅。

    他,就是企鹅专家、德国著名动物学家——科尔姆。科尔姆的这一发现,犹如在企鹅的世界里发现了一颗新星。

    即使是在休闲娱乐活动中,观察也同样具有不容忽视的作用,只有勤于观察,我们才会有与众不同的新发现。当然,勤于观察,还应该做一个生活的有心人,不要视见到的为没有见到,心态麻木的人,又怎么可能发现新鲜的事物呢?

    铁轨会说话

    父母要帮助孩子拟订观察的计划,让孩子明确观察的对象、任务、步骤和方法,有计划、有系统地进行观察。

    焦涤非在念小学三年级时,一次跟父亲来到铁路边。平时很爱观察的焦涤非发现铁轨是一节一节连接在一起的,而且两节铁轨连接之处都有缝。他想,为什么不用一根长长的铁轨却在连接处留下一道道缝子呢?

    于是,他就问父亲,父亲答道:“因为钢铁会热胀冷缩,如果用一根长长的铁轨或接头处不留缝隙,那么铁轨在炎热的夏天就会膨胀变形,七拱八弯的,火车就会出轨。”焦涤非听后,仍感疑惑难解。于是父亲说:“若不信,可以自己测量测量。”

    在父母的支持和帮助下,焦涤非通过观察测量发现,温度的变化是有规律的,气温每下降11℃,间隙就增大一毫米。经过近一年的观察,他详细做了观察记录,同时还写出了铁轨热胀冷缩的观察报告,获得了全国征文比赛优秀奖。更重要的是,通过这一年的观测活动,焦涤非不仅掌握了中学阶段的有关物理知识,而且对观察自然科学现象的兴趣大大增强了。

    让孩子观察的事物应该从简单到复杂、观察的范围从小到大、观察的时间从短到长,这样有计划地指导孩子观察事物,有利于逐渐提高孩子的观察能力。例如,父母可以鼓励孩子自己种一盆花或其他植物,每天观察其变化,并写观察日记,父母则不断给以指导。这样,孩子由于在观察过程中充满了兴趣,因此,往往可以观察到丰富的内容,效果很好。再比如,父母可以让孩子观察父母怎样做菜,然后让孩子一边观察,一边学着做。这样,孩子不仅提高了观察力,而且还锻炼了动手能力。

    达尔文的观察日记

    达尔文从小就对动植物很感兴趣,喜欢观察动植物。年幼的达尔文出于对观察的兴趣,已经对自己搜集的标本做了一些简单记录,有的还附有简单插图。有一天,舅舅看了达尔文的摘记后,对他说:

    “只做摘记是不够的,你要把自己当做一个画家,但不是用颜色和线条,而是用文字。当你描述一种花,一种蝴蝶,一种苔藓的时候,你必须使别人能够根据你的描述立刻辨认出这种东西来。为了搞好科学研究,你必须进一步提高你的文字表达能力,要像莎士比亚那样用文字描绘世界、叙述历史、打动人心。”

    听了舅舅的话,达尔文专门准备了一个记事本,在以后的观察中每次都把观察结果认真地记录下来,并加入了自己的想法。

    20年后,达尔文根据多年来的观察记录写出了进化论的著作,成为世界著名的生物学家。

    观察后要对观察的结果有所记录,这不仅是对观察的总结,也是巩固知识点,积累知识的一种好方法。随着观察材料的不断积累和丰富,简单的随感式摘记显得过于简单,就需要写观察日记来总结观察结果。

    因此,父母要教孩子在观察的过程中记录相关情况,在一个阶段后,对自己的记录进行整理,从而概括出观察的结论。记观察日记可长可短,字数不定,形式自由。

    观察需要问题

    许多孩子观察后就把观察的过程放在一边,这时,如果父母能够在孩子观察后进行提问,不但可以检查孩子观察的结果,而且可以促进孩子确定观察的内容和重点。

    有一个12岁的孩子非常喜欢养鸽子,父亲允许了。男孩非常高兴,从此他天天观察鸽子的习性。

    三个月后,父亲想对孩子的观察能力进行检查,于是,他问男孩:“你坚持每天在观察鸽子吗?”男孩说:“是的,爸爸。”“那么,你肯定观察了鸽子的生长发育过程,现在我来问问你。”“好的,爸爸。”男孩显然非常高兴,因为他观察的事物终于有人感兴趣了。

    父亲问:“你观察到鸽子每隔多少时间产一次卵?”

    男孩回答:“差不多一个月产一次卵。”。

    父亲问:“那么每次产卵产几个?”

    男孩回答:“两个。”

    父亲问:“鸽子产完卵要不要孵卵,一般是雌鸽还是雄鸽来孵卵?”

    男孩回答:“雌鸽来孵卵,不过,我好像看到雄鸽也孵过卵,是不是雌鸽雄鸽接替孵卵的?”

    父亲问:“孵卵一般需要多少时间?”

    男孩回答:“20天左右。”

    父亲问:“刚出壳的小鸽子有什么特点吗?”

    男孩回答:“小鸽出来的时候很弱小,闭着眼睛,羽毛还没长好,走起路来摇摇摆摆的。”

    父亲问:“那小鸽子怎么进食的?”

    男孩回答:“小鸽子刚孵出来的时候,不会自己找食物吃,都是大鸽子喂给它吃的。”

    父亲问:“大鸽子是怎么喂的?”

    男孩回答:“大鸽子好像先自己嚼碎了再喂给小鸽子吃。”

    通过这种发问,父亲不仅检查了孩子的观察能力,而且启发了孩子应该观察事物的全过程,在观察过程中注意细节,讲究方法。

    可见,生活中,父母应该鼓励孩子多提问,可以要求孩子问父母、问老师,甚至是问陌生人,然后通过不断的观察去找答案,并抓住事物的本质。父母要鼓励孩子在观察之后进行整理,把获得的材料做必要的分析和综合,从而得出科学的结论。

    给家长的悄悄话

    有专家分析:孩子做作业、考试时总看错题目;写字不是少了一撇就是多了一横;做事情丢三落四等表现都跟孩子的观察能力有关。实际上,孩子的观察能力并不是天生就具备的,他跟个人的性格与后天的引导都是有很大的关系的。

    孩子不善观察的原因归纳起来,可总结为几个方面——

    ■孩子的个性毛躁,贪玩,所以没有认真观察的耐心,自然也就做不好事情。

    这个问题是年龄小的孩子普遍存在的问题,外界的诱惑力对他比较大,他自己就比较注意事情之外的东西了。

    ■对自己做着的事情兴趣不大,导致孩子不认真观察。

    这一点我们是可以理解的,很难想象,一个原本定性就差的孩子能对自己不感兴趣的事物保持耐心与细心,对他们而言,也许,能让他们认真观察的,只有他们喜欢、兴趣的事情了。

    ■缺乏一定的引导,不明白什么才算观察。

    在日常生活中,家长没有引导孩子学会观察的意识,导致孩子不会观察,也不明白什么叫做观察,这将导致孩子做事不着边际,不知该从何着手,效率不高等问题。

    ■家长太急躁,老是催促孩子快点做事情,这也让孩子失去了观察的耐心。

    事实上,孩子的观察能力是家长有意识的培养出来的,如果家长对孩子的教育都缺乏耐心,孩子又怎么会养成做事情前先观察的习惯呢?

    总之,孩子的观察能力是可以培养的,但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

    家长应从何着手,培养孩子的观察能力呢?

    一、要为孩子创造观察条件,启动孩子观察的主动性,培养孩子的观察兴趣。

    孩子本来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家长应很好地利用孩子这一天性,经常带领孩子到大自然中去,让孩子在尽情地玩耍之中,观察万物的悄然变化。去看春天的绿芽,夏日的鲜花,秋季的果实,寒冬的落叶,去听蝉鸣鸟唱,这些都会引起孩子的兴趣和思考。同时,家长在平时要指导孩子观察,开阔孩子的眼界,充实孩子的知识和生活。比如,让孩子观察家里养的花草、小鱼,晚上带孩子观察星空,讲讲简单的星系。白天观云,看到云的流动,讲一讲“云往东,一场空,云往西,披蓑衣”等谚语的简单道理,这样做不仅使孩子从中学到知识,体验观察的乐趣,又能促使孩子多思考,从而培养和发展孩子的良好的观察能力。

    二、要提醒孩子观察时的要点。有些观察不是仅仅是观察某个物品的外表的,还要进一步观察内部结构。正如我前面所提到的,有的孩子喜欢将自己的玩具拆下来看过究竟,还有的孩子喜欢研究日常家用品甚至家用电器。家长应当根据孩子的年龄情况,有限度地让孩子研究可以研究的东西,对孩子来说也是锻炼观察能力的一种途径。但是,不管是研究什么家用物品,都应当提醒孩子观察时的注意事项和要点。

    三、引导孩子观察,教给孩子观察的方法

    1、观察前,让孩子明确观察目的。孩子在观察中,有无明确的观察目的,得到的观察结果是不相同的。比如,父母带孩子去公园,漫无目的地东张西望,转半天,回到家里,也说不清看到的事物。如果要求孩子去观察公园里的小鸟,那么,孩子一定会仔细地说出小鸟的形状,羽毛的颜色,眼睛的大小,声音的高低等。这样孩子就能有的放矢地去观察,从中获得更多的观察收获。

    2、观察过程中,培养孩子学会合理的观察顺序。告诉孩子如何看,先看什么,再看什么,指导孩子抓住事物的主要特征进行观察。比如父母带着孩子去动物园看大象时,就可边看边提出一系列问题让孩子回答,如大象的身体大不大?牙长在什么地方?鼻子有什么特点?鼻子是干什么的?等等。只有经过父母有意识的启发,孩子才能学会正确的观察方法。

    3、教给孩子用多种感觉器官参加观察活动。例如,色彩、形状、声音、气味等,需要让孩子看一看,摸一摸,听一听,闻一闻,有时甚至要尝一尝,只有这样用多种感觉去亲自感受,才能使孩子获得更好的观察效果,留下丰富深刻的印象。

    4、观察过后,要求孩子口述观察结果。这一要求会大大促进孩子观察的积极性,并使观察过程变得更仔细更认真。

    抓住孩子好奇心理,培养孩子观察能力

    当代著名物理学家李政道博士说:“好奇心很重要,要搞科学离不开好奇。道理很简单,只有好奇才能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可怕的是提不出问题,迈不出第一步。”

    一个人对各种事物的好奇心越强烈,就越具有探索的眼光。如果一个人对周围的事物都熟视无睹,就不可能发现新事物。正如爱迪生所说:“谁丧失了好奇心,谁就丧失了最起码的创造力。”

    一位男孩问父亲:“爸爸,为什么咱家阳台里的花和卧室里的花的叶子颜色不一样呢?”父亲为了让孩子更深刻地明白其中的原理,特地找来碘酒,给孩子做了一个实验。

    他把碘酒滴在经过光照的叶子上,叶子变成了蓝色。父亲对孩子说:“这是因为叶子上有个光合作用的产物——淀粉。”然后,他把碘酒滴在没有经过光照的叶子上,叶子的颜色保持不变。父亲告诉孩子:“这就是光合作用,阳台上的花经过阳光的照射,叶子上产生了淀粉;而卧室里的花由于缺乏阳光的照射,就没有产生淀粉。对植物来说,空气、水和阳光都是必需的。”由此,孩子学到了许多知识。

    这位父亲的聪明就在于及时抓住了孩子的好奇心,通过实际行动让孩子感觉到观察的重要性。当然,在观察之前,父母应该教孩子做好充分的准备。做好充分的准备,同样可以激发孩子的观察事物的好奇心。

    鼓励孩子学会多角度观察

    达·芬奇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一位卓越的画家。他从小爱好绘画,父亲送他到当时意大利的名城佛罗伦萨,拜名画家佛罗基奥为师。

    佛罗基奥并没有教他怎么画画创作,而是要他从画鸡蛋。达·芬奇画了一个又一个,足足画了十几天。最后,达·芬奇终于无法忍受了,表现出极端的不耐烦。

    目光敏锐的老师发现了,对他说:“不要以为画蛋容易。要知道,一千个蛋当中从来没有两个是形状完全相同的;即使是同一个蛋,只要变换一下角度去看,形状也就不同了。比如说,把头抬高一点看,或者把眼睛放低一点看,这个蛋的椭圆形轮廓就会有差异。所以,要在画纸上把它完美地表现出来,非得下一番苦功不可。”

    达·芬奇听了,不由得信服地点了点头。佛罗基奥还说:“反复地练习画蛋,就是严格地训练用眼睛细致地观察形象,用手准确地描绘形象;做到手眼一致,不论画什么都能得心应手了。”

    在老师的教诲下,芬奇茅塞顿开,他不仅学会了应该怎么观察事物,还学会了怎样去思考问题。从此,他苦练基本功,经过长期的艰苦的艺术实践,终于创作出许多不朽的名画,成为一代宗师。

    多角度观察不仅能够提高观察效果,还能培养孩子多角度思考问题的习惯。如果我们的家长能够做到像佛罗基奥那样循循善诱,引导孩子多角度观察事物,我们的孩子也一定能够成为生活的有心人。

    教子加油站:培养孩子观察能力,家长应忌讳的——

    1.忌急躁。家长急躁、缺乏耐心,会让孩子有压力,孩子压力太大,对自己观察的事物必定就产生了厌烦的心理。

    2.忌言语刺激。孩子最不喜欢听的就是:“你也太笨了,这都没有办法发现等类似的问题。给孩子一点提示,一些小甜头,对孩子而言帮助更大,也更能激发他观察的兴趣。”

    3.忌代劳。看到孩子没有办法观察出来,家长就急着代劳,这对孩子的成长来说非常不利,容易养成孩子懒惰的性格。

    4.忌态度生硬。“这个你今天必需观察出来,做好了。”这些生硬的话孩子不爱听,而且话语干扰,也影响孩子的观察能力。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