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所有的文学作品一样,小小说这种文学样式也存在着一个速朽和不朽的问题。歌舞升平的应景之作,图解政治的官样文章,当然都是速朽的,或者说它刚刚“生”下来其实就已经死掉了。这些没有必要去进行讨论,现在要讨论的是一般还看得过去的小小说的速朽和不朽问题。
中国的小小说,也包括长中短篇小说,猛一看浩如烟海,细一读其实只有两类,一类是人物加主题的,一类是故事加主题的。
人物加主题的小说,一般是通过塑造人物来完成作品的主题。人物刻画得好,成为“这一个”,作品的寿命当然会长远一些,甚至会成为传世之作。但是这并不等于说凡是刻画了人物、表现了主题的小说都可以不朽,其实这样的小说留存的也不是很多。这其中的原因有很多,但最主要的可能是许多作品所刻画的人物是虚假的,是经不住历史检验和推敲的。人物假了,主题当然也就站不住,这样的作品当然也就是短命的。造成人物虚假的原因也有很多,主要的是不能从生活出发,而是从概念出发去编造人物,给人物穿上时代的衣裳、输入时代的语言、烙上时代的标记,让他出来说作者想要说的话,做作者想要做的事情,这样的人物其实就是一个稻草人,顶多是一个智能机器人,这样的人物怎么能够流传下去呢。
故事加主题的小说,也许是中国人的一种发明,古已有之。到了今天,这种“技术”已经被发挥得淋漓尽致。我们信手翻开时下的报刊,满眼充斥的,很多是这一类的作品。谁也不敢说这样的小小说一概都不好,更不能把这样的作品和那些应景之作划等号,而且还有许多读者很喜欢这样的小小说,时代也需要这类小小说。关键的问题是,如果弄得不好的话,这类小小说最容易短命。写这类小小说,里面有两个雷区必须绕过:一个是必须注意与故事的区别,一个是必须注意不要和政治贴得太近。
先说与故事的区别。上海《故事会》里面的故事,每篇也是都有主题的。那么小小说和故事的区别在哪里呢,我认为主要的区别在于故事只注重情节,一定要把故事讲的一波三折,往往忽略也不注意人物的塑造,而小说除了叙述故事之外,还必须注重人物的塑造。你的故事可以没那么曲折,但是你的人物必须生动。如果你只是讲了一个故事,表达了一种思想,而人物苍白或只是一个符号,那就很危险了。
再说不要和政治贴得太近。文学固然要反映时代的声音,但文学说到底并不是政治的传声筒。文学有自身的发展规律,不按规律创作就会受到惩罚。和政治贴得太近,就算你技巧高超,但除了能满足一下你的发表欲望以外,其实对社会发展并没有任何意义。
不朽的文学作品,不管是人物加主题的,还是故事加主题的,它都必然带有深刻的思想、鲜活的人物、生动的情节、浓郁的特色,等等。我们在追求不朽的同时,也不要忘记时代的责任、读者的需要,也不要忘了我们自己在大多数情况下也还只是一个俗人。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不断避免速朽,让作品的生命力长久一点,再长久一点。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