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美国国家安全局-国家安全局的诞生:“美国黑室”演变的秘密组织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虽然美国国家安全局是当今美国最大、最权威的情报机构,但谁又能想到,它原本不过是一间25平方米的“黑室”。最初仅仅负责破译敌方情报密码的“黑室”,如今已承担起了搜集各国信息,监视各国动向,打击恐怖分子,抓捕国际毒贩等重要的职能,成为了全美国乃至全世界最大的情报工厂,并将它的触角伸向了世界的每一个角落。

    从“黑室”发展到如今的美国国家安全局,这其中耗费了难以想象的人力物力。如今的美国国家安全局无疑已经成为了全美权力最大的情报机关,鼎鼎大名的联邦调查局,甚至中央情报局都难免陷入它的监控网络。身为情报界的执牛耳者,它究竟经历了怎样的落寞与荣光?

    总统签发的绝密“出生证”

    作为美国所有情报部门的中枢,美国国家安全局(NSA)无疑是美国情报机构中最神秘的组织,总部建筑面积15公顷,每年耗资150亿美元,每小时至少耗资100万美元,拥有雇员超过16万人,却甚至不被其他的政府部门所了解。

    名义上,美国国家安全局是国防部的一个部门,但实际上,它是一个直属于总统,并直接为国家安全委员会提供情报的秘密机构。它所有的活动都被列为美国最高机密,甚至其经费开支以及人员编制等信息都不需要受到财政部和人事部的检查。

    NSA的总部位于华盛顿以北的马里兰州米德堡,其建筑面积大约为15公顷,周围设有双层铁护栏,二十四小时配备荷枪实弹的巡逻警卫。这里的规模远远比中央情报局总部要大得多,号称“神秘迷宫”。在这座“迷宫”里,几乎每一个角落都处在闭路电视的监视下,即使是工作人员也只能凭借着不同颜色的身份证明进入自己的工作地点。能够在这座“迷宫”之中通行无阻的,只有局长以及副局长等少数高层。

    在冷战结束之前,美国国家安全局所有的一切都是个谜,只有极少数的政府高层才知道它的存在。甚至在法律领域,也没有任何律法条文可以限制它的活动。相反,有专门的法律明文规定禁止泄露国安局的任何情况。如此特殊的情报机构,究竟是在怎样的一种情况下成立起来的呢?

    早在1919年,美国国家安全局的前身“黑室”就已经建立了,这是美国最早的密码破译机构。“黑室”的组建离不开两个重要的人物,一个是毕业于西点军校的丹尼斯·诺兰,他最高职位曾任美国陆军高级军区指挥官。另一个是被现代人誉为“美国密码之父”的赫伯特·亚德里。

    诺兰从西点军校毕业后分配到了一个总参谋部,开始了他的情报工作生涯,后由于其优秀的表现,被约翰·潘兴提携,开始谋划美国情报机构的组建。

    1917年,诺兰先后发表了《情报部门规定》以及《团级情报部门指示》等重要文章,对美国情报机构的组织原则以及定位角色做了详尽的说明,并提出,情报部门的职责并非等待情报,而是进行主动搜集。诺兰的这一主张对此后美国情报获取方面有着极其重大的影响。1918年的圣米耶尔战役中,诺兰领导情报机构对圣米耶尔的防御形势展开了周密的调查研究,并将最终的分析情报提供给了作战部队,而根据情报信息,约翰·潘兴将军在德国人进攻之前聚集了足够的力量,并抓住了最恰当的攻击时机,挽救了大量士兵的性命。

    而赫伯特·亚德里则是真正着手创建“黑室”,并领导“黑室”展开密码战的人。从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一直到20年代末,这段时间里,亚德里领导美国“黑室”,几乎破译了所有国家的密码。其中最令人惊叹的,是破译了号称“最难破译”的日本密码。这无疑是亚德里人生中最辉煌的胜利,也是美国“黑室”所取得的最重大成绩。而凭借着精准的情报,无论是在战场上,还是在谈判桌上,美国人都能占尽先机。

    即便作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伟大功臣,“黑室”的道路也并非一帆风顺。

    在经过一波三折的关闭与重组之后,在“黑室”的基础上所组建的美国国家安全局在一道绝密的指令下堂而皇之地进驻了情报领域,并将从此势不可挡。

    1952年10月24日,一份长达7页的总统备忘录发到了国防部长洛维特以及国务卿艾奇逊手中,这份备忘录下达了总统的指示,并将于11月4日正式生效。这份备忘录里的内容一直被列为美国的“绝密”,几乎没有人知道其中的具体内容。国家安全局便是在这份“绝密”的备忘录指示下成立的。

    国家安全局的诞生找不到任何报道,甚至连小道消息都不曾提及半句。即便在《政府组织手册》《联邦职官禄》甚至《国会记录》中也找不到关于它的任何踪迹。直至到了今天,国家安全局的存在已经不再是个秘密,但那份绝密的备忘录却依然是华盛顿封锁最为严密的机密之一。据国家安全委员会的一名高级官员称,这份绝密的备忘录是“美国政府过去和现在一切通信情报活动的依据”。甚至连国会的委员想要一份副本,都不得不正式发出传票。

    为了隐藏国家安全局这一庞大的组织,美国政府制定了严格的保密措施:

    “无论是白宫文件还是国会的报告,凡是提到国家安全局的地方必须一律删除。

    被采访者不得谈论该局的具体活动及任务,并且不能披露姓名及资料。”法律中甚至明文规定,凡是泄露美国通信活动情报机构机密的人都可能被判刑。在国家安全局内部守则中有这样一条:“对局内人要告诫,什么都不说;而局外人则否认,没有这个局。”正是因为这些严格的保密措施,这座巨大的“间谍城堡”才得以隐身在众多视线之外。新闻记者丹尼斯·肖尔就曾把国家安全局称为“绝密中的机密”。

    国家安全局大权在握,显然会削弱美国其他的情报机构。曾经的美国中央情报局局长理查德·赫尔姆斯就曾酸溜溜地表示:“作为中央情报局的局长,我本该掌控着美国百分之百的情报活动。但事实上,我只控制着美国情报界不到15%的经费!”事实上,情况比赫尔姆斯以为的还要“糟”,据参议院情报委员会的调查显示:“1976年财政年度中,中央情报局控制着国家级和战术级情报活动经费中不到10%的部分,其余的并不在中情局局长财务权限之内,而是直接划归国防部所有。而在如何分配经费方面,中情局局长几乎没有什么发言权。”

    拥有如此巨大特权的国家安全局的主要职能是负责进行并协调美国情报部门的电子间谍活动。它拥有着遍布世界各地的侦听站以及无线电拦截设施和定位中心等,担负着保障美国通信安全并且搜集国外情报的重任。借助地面、海上、空中甚至宇宙手段,国家安全局几乎时刻进行着全球性的侦听活动。它构建并控制了一个巨大的间谍卫星网络,为美国政府提供可靠的情报,并负责建设保密网络,为美国政府守护尖端机密。据透露,美国政府每天所能获得的情报之中,有近90%都是国安局所提供的。

    在国家安全局指导条令中,第18条规定,在没有获得最高法院大法官书面允许的情况下,国安局不得监听和搜集美国公民、注册公司及组织的有关情报,不得用侦听手段对付美国公民。但实际上,在国家安全局的活动中,它们与外国情报机构进行着秘密的合作,从外国情报机构处获取美国公民的情报,以此避开了法律规定的限制。随着世界经济贸易的发展,国安局的窃听也不再局限于军事方面,在政治及商业领域,国家安全局都进行着间谍活动,为美国源源不断地提供来自世界各地的情报,让美国得以在各个领域都能够占尽先机。

    神秘的国家安全局招聘程序

    无论是在美剧还是在好莱坞间谍大片中,特工这个神秘群体似乎都有着统一的形象:神秘,聪明,风流倜傥或是美艳绝伦。他们有着一个面向大众的身份,却为政府执行着不能对外人道的神秘任务。这个充满神秘色彩的职业,是否真的如此惊险刺激?从事这个神秘职业的人,又是通过什么样的渠道进入组织的呢?

    与银幕上呈现的不同,在美国人的印象中,特工都是不苟言笑的,有一个关于国安局特工的笑话就形象地反映了特工这个群体在美国人心中的刻板印象:国家安全局的特工们共同乘坐一部电梯的时候,他们都只会紧盯着自己的鞋子。即使你向他们打招呼,他们之中最外向的那个人也只不过会轻轻地抬一抬头而已!

    这个笑话当然有些夸张,但同时也真实地反映了国家安全局特工们的工作形态:在到处弥漫着机密的国安局里,即使一起工作,也是绝对不会讨论工作本身,甚至调度情况的。只有在情报出现问题的时候,政府进行情报泄露的调查中,他们才会展开讨论。

    特工无疑是大多数人心目中最为神秘的一份职业,但事实上,进入特工组织并不像人们想象中那样复杂,美国许多情报机构都曾在电视或报纸上打过特工招聘广告,而作为美国情报机构中最神秘组织的国家安全局也并不例外。在《迷失》和《犯罪现场调查》两部美剧热播期间,国家安全局在电视上插播了自己的招聘广告,之所以选择这个时间,是因为国家安全局认为,喜爱这类惊险犯罪题材的人从个性上来说,更加适合成为一名特工。

    国家安全局的招聘广告是这样的:背景是一个转动着的蓝色地球,突然,屏幕上闪耀起了火光,恐怖分子的画面出现。旁白是一个男解说员的声音:“世界充满危险,国家安全每天都面临着新的威胁。敌人隐藏着他们的黑暗计划,而国家安全局的责任就是揭露他们的黑暗,并保密我们自己的计划。”随即,一群正在交谈的特工出现在画面上,旁白一个女声骤然响起:“难怪国家安全局只招募全国最聪明的人!”

    正如广告中所说,国家安全局的大门确实只为聪明人而开。国家安全局所在地霍华德县的领导肯·厄尔曼就曾宣称:“所有能够进入国家情报机构的人,都能够位列世界最聪明人士的行列。他们都来自好的学校,以及优越的家庭。”

    据美国人口普查局的资料显示,在美国最富裕的10个县中,有6个就处于国家安全局总部附近,作为美国最富裕县的劳登县,一直在为掌控美国间谍卫星的国家侦察办公室总部输送优秀人才;而作为第二富裕县的费尔法克斯县则是美国国家侦察办公室、国家情报总监办公室以及中央情报局的大本营;排名第三的霍华德县则是国家安全局的所在地。这些地区来自优越家庭的孩子们将会在师资一流的学校学习,而数学是他们必须要下苦功学好的一门功课——这是以后任职于国家安全局的要求之一。除此之外,国家安全局也招募优秀的翻译人员、技术人员以及密码专家。

    显然,对于国家安全局而言,优秀的人才越多越好,也正是抱着这样的目的,国家安全局开始顺应年轻人的思维方式,在电视上播放了招聘广告。这一举措颇有成效,据国家安全局透露,在广告播出之后,有近4000人浏览了国安局的网页。虽然打出了公开招聘的广告,但要通过审核,真正进入其中成为一名特工,也并不是一个轻松的过程。

    通过一名刚通过初审的数学本科生的面试经历,我们可以具体对国家安全局的招聘进行一些了解:最初,在看到招聘广告之后,他通过国家安全局公布的邮箱投递了自己的简历,很快便接到了面试通知的电话。面试开始的第一件事——国家安全局提取了他的指纹,并要求他提交一份详细的“个人履历调查表”。这份调查表到底有多详细呢?根据调查表中所列出的项目,他必须要将过去十年中的情况交代得一清二楚,比如居住地、外出旅行情况以及其他的活动。这项工作完成之后,他被带到了米德堡进行面试。面试官是数学培训部主任,主任耐心地介绍了一个应聘者们必须完成的课程:进入国家密码学院进行学习,并完成一个为期3年的培训计划。面试之后,这些应聘者的名字被送到一个由24人所组成的“数学人才招聘委员会”,这些委员们将会决定留下哪些人。被留下的人将开始面对下一道关卡。

    第二道进入国家安全局的关卡是“个人背景调查”,这在国安局内部被称为“特殊背景调查”,其内容包括启动全国所有调查机构对应聘者进行全面的信息核查,包括确认其出生记录以及个人身份,并着重调查应聘者在过去十年中的学习情况、工作经历甚至信用记录、法院记录等,还会有专门的人员向应聘者的邻居进行询问,了解应聘者在平时生活中是否有恶劣行为等。在这道关卡中,你所有的隐私在国家安全局面前都荡然无存。美国公民罗布·富杰塔就曾接受过政府人员的询问,政府调查员向他询问了一些关于他的邻居的日常生活,比如“他是不是同性恋?是否有酗酒的习惯?是否曾经吸过毒?与父母的关系怎么样?会经常去教堂吗?……”

    具有同性恋倾向,或者曾经有过吸毒史和酗酒史,这些并不会成为进入国家安全局的阻碍,但若是应聘者隐瞒了这些情况,那么将会被判定为不可靠、不诚实的人。

    过了第二道关卡,并不意味着你已经拥有进入国安局的资格了。接下来的第三道关卡是让人心惊肉跳的测谎。这道程序一直是整个招聘过程中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应聘者将会如同犯人一样,接受来自国安局的几十位测试专家的测试。测谎的结果将成为国家安全局对应聘者是否安全可靠的评估中最重要的依据。

    在测谎测试过程中,应聘者们被要求坐在一个高大的椅子上,测试人员将电极连在应聘者手指上,并在他们胸前绑上橡皮管,上臂则绑上血压计的橡皮囊袖带。在应聘者周围,放置着最新型的测谎仪和监视器,监视器主要用来检测应聘者在回答问题过程中的各项生理反应,以此来推断应聘者的回答中是否存在谎言。据一份国家安全局的文件透露,在被记录的数据中,包括“呼吸、皮肤电反应、脉搏率、脉搏幅、血管流量、毛细血管流量、血管压、毛细血管压、呼吸描记器、电流描记器、心脏脉搏描记器、体积描记器、心脏活动监视器等各种仪器记录下来的生理变化情况”。

    最后一道关卡是心理测试,将会有一位临床心理学专家来主持这项测试。

    而最终,这一系列的材料将会被提交给国家安全局的“申请人审查委员会”进行最终评定。

    为了确保国安局机密文件的安全,以及排查间谍人员,在应聘者们顺利进入国家安全局之后,作为员工,每隔5年便要进行一次与反情报有关的测谎测试。国家安全局有一些较为特殊的部门,这些部门的特工承担着国安局内更为机密的任务,而进入这些特殊部门之前,国安局也专门设有相应的测谎测试。

    据统计,每年向国家安全局发起申请的2000多名应聘者中,大约有100人能够通过以上测试,被国家安全局有条件地聘用,进入神秘的特工组织内部。对于这些各个领域的“天才”们,只要能够顺利通过招聘程序,国家安全局必然会张开双臂欢迎他们的到来。

    美国NSA的全球情报监控计划

    美国国家安全局自成立后,便展开了对世界各国军事情报的侦查与监听工作。除了总部米德堡以外,国家安全局还拥有着几乎遍布世界的侦听站。这些侦听站源源不断地窃听着世界各地的秘密,并将有价值的情报源源不断地发回总部。凭借着雄厚的实力与对信息情报的疯狂攫取,美国国家安全局堪称世界上规模最大、实力最强的情报工厂。

    美国国家安全局主要由5个部门构成:行动部、生产部、研发与发展部、通信保密部以及行政部。其中,行动部的主要职能是负责搜集并汇总美国分布在外的各个侦听站所发回的情报消息,并将情报传送到生产部;生产部负责对截获的情报进行分析整理,并对各国的密电进行破译(生产部可以说是美国国家安全局的核心部门);研究与发展部主要负责新设备的开发,以及研究处理资料和信息的新方法;通信保密部主要负责保卫美国通信网络的安全,防止重要情报泄露;而行政部的主要职能是对后勤工作的管理和安排。

    美国国家安全局的工作主要分为境内与境外两个部分,负责境内工作的特工主要任务是对外国驻美使馆进行监控,同时要负责排查身份可疑的美国公民,寻找出隐藏在美国的间谍。而负责境外工作的特工主要分布在全球的各个侦听站,通过侦听设施对世界各国的无线电通信信号进行拦截,严密监控各国的军事动向,搜集各国情报信息等,并将其汇总到总部进行分析。

    国家安全局在境外所构建的侦听网络中,以“梯阵”系统最为着名。“梯阵”被认为是目前世界上最庞大的商业监听网络,最早诞生于1948年。最初,“梯阵”的主要职能是对苏联政治、经济以及军事等方面的动向进行严密监控,以帮助美国在“冷战”中获得胜利。为此,在美国的倡导下,英国、加拿大、新西兰以及澳大利亚等国还签订了专门的“秘密安全协定”来确保“梯阵”系统的合法性。“冷战”结束之后,“梯阵”的战略重心开始转向了经济领域。据欧洲议会所公布的一份调查报告显示,美国国家安全局一直通过“梯阵”窃取整个欧洲的通信情报信息,并将这些情报传递回总部,帮助美国公司在经济领域取得有利地位。在“梯阵”系统中,1956年所建立的蒙威茨山基地是其在欧洲的核心基地,该基地至少拥有30个卫星设备,上千名美国国家安全局雇员在这里工作。

    1994年,法国汤姆逊无线电报总公司在与巴西洽谈一项关于在亚马孙热带雨林建立监控系统的合同之际,美国国家安全局正通过“梯阵”对法国进行窃听,并掌握了汤姆逊公司贿赂巴西政府官员的证据。次年,在欧洲空中客车公司与沙特政府以及沙特航空公司的交易中,美国国家安全局故伎重施,成功获取了空中客车公司的贿赂证据。

    一位安全专家曾表示,亚洲国家尤其是中国,也不能对“梯阵”窃听网掉以轻心。据透露,始建于1957年,并于1962年完工的驻日美军楚边基地也是“梯阵”的重要组成部分。该基地被美国国家安全局直接领导,并一直与国安局设立在远东的侦听站配合,进行着秘密的谍报活动。楚边基地设置有举世闻名的天线阵地“象栏”,它能够探测出信号的发出方向。在太平洋地区,除了楚边基地以外,美国国家安全局在日本三泽、关岛、夏威夷、加拿大的夏洛克岛以及阿留申群岛等地都架设了“象栏”,这些基地在对中国以及东南亚地区的侦听活动中都发挥着巨大的效用。

    强大的技术力量是美国国家安全局情报搜集工作的坚实基础。目前,国安局的监听设备包括侦察卫星、地面卫星接收站、侦察飞机以及测量船等。其中,侦察卫星是美国国家安全局获取情报的最主要的手段。地面接收站是对应卫星而建设的,主要用于接收卫星所传送回来的各种数据,并对其进行分析处理。一位曾在国安局任职的官员宣称:“世界上每发射一颗通信卫星,国家安全局都会建立一个新的卫星接收天线对它进行跟踪。”侦查飞机也是国家安全局获取情报的一个重要手段。2001年4月发生的中美撞机事件中,美国的肇事飞机就是国安局的侦察飞机之一。测量船也被称之为“间谍船”,它常以“科学考察”的名义作为掩护在海上航行,而实际上却是为了拦截对象国所发出的电子信号。

    国家安全局拥有一流的侦听技术,所构建的侦听网络几乎覆盖全球。据报道显示,美国国家安全局的监控网至少覆盖了4000万部移动电话,以及1.8亿台联网电脑。在美国国家安全局成功发射的侦察卫星中,位于西太平洋上空专门用于拦截亚洲国家通信信号的“猎户座”除了可以拦截无线电与移动电话通信之外,还能够实施对电磁信号的监控。

    深海光缆是美国国家安全局在“9·11”事件后所进行的监听计划,主要目的是为了实现对太平洋与地中海光缆网的监听。据闻,为了进一步扩大侦听范围,国家安全局曾在2003年与美国环球电讯公司签署了一项《网络安全协议》,根据该协议,美国政府能够在发出警告后,对环球电讯公司的网络运行中心进行查访。据悉,环球电讯公司所拥有的海底光缆覆盖了全球27个国家和地区。

    除了侦听设备,美国国家安全局的分析设备也令人叹为观止。20世纪70年代,国安局出资建立了“超级计算机研究中心”,该中心位于马里兰大学科技中心,占地20英亩。这些计算机都配备专业软件,方便国安局特工进行远程操控。此外,据透露,所有美国WINDOWS与奔腾系列产品的计算机用户都在国安局的监控之下,国安局可以悄无声息地进入监控对象的系统中,对其信息进行浏览查阅。

    在国安局总部的米德堡,一共设置了五个无回声室,专门用于对窃听天线的测试。在一次罕见的开放日中,国安局开放了其中一个无回声室。在该无回声室里,四周墙壁以及天花板和地面都布满了吸音海绵,而其高度足有13米。

    据介绍,在对窃听天线进行测试时,工作人员会将窃听天线放置于室内的基座上,信号则会从另一个房间进行发射,以此来评测窃听天线的接收状况。

    从成立之初,国安局就肩负着对社会主义国家政治、军事以及商业等领域的情报监控。一直以来,俄罗斯(包括苏联时期)都是美国的重点监控对象,为了搜集俄罗斯的有关情报,国安局的手段层出不穷。20世纪70年代,国安局曾通过核潜艇将录音设备装置于苏联海军通信基地下的海底电缆;冷战时期,国安局特工曾伪装潜入苏联驻华盛顿大使馆,在其影印机内装置高科技摄影机。除了俄罗斯以外,中国也一直是美国的重点监控对象。1991年底,美国曾专门发射一台军事侦察卫星,用来检测中国的弹道导弹发射情况;2001年,美国派出侦察飞机对中国沿海的无线电及雷达信号进行拦截,并趁机跟踪中国海军舰队进行军事情报搜集活动,因此还引发了中美撞机事件。

    2003年,美国和中国台湾联合设在台北市阳明山,针对中国的侦听站被媒体曝光。据悉,此侦听站建于1980年前后,而那时,美军已经撤离了台湾。

    可见,美军撤离台湾之际,并没有真正与台湾“断交”。阳明山侦听站对外宣称是美国马里兰州一家电讯公司的总部,故而即使生活在附近的民众也从来不知道侦听站的存在。

    美国国家安全局所建立的窃听网在损害他国利益的同时,也让美国得以在各个领域都如鱼得水。尤其是在商业领域,美国国家安全局通过对商业机密的窃听,左右着许多商业活动的进程。例如20世纪90年代初期,美国国家安全局通过对法国汤姆逊公司的窃听,得到了其在巴西亚马孙森林检测设备的竞标信息,并将此信息透露给美国雷声公司,最终美国雷声公司得以竞标成功。同样的事情也发生在日本NEC公司与印度尼西亚政府的通信设备销售洽谈中,最终,美国电话电报公司成功分走了此项目的一半。

    可见,美国国家安全局为美国的发展壮大立下了汗马功劳。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美国政府更加不会轻易放弃这块肥肉,即使遭遇了无数的质疑和抗议,相信美国国家安全局也一定会在政府的鼎力支持下继续加强壮大其遍布世界的监控网络。

    侦听站:遍布全世界的“无形之眼”

    国家安全局的规模究竟有多大?可以这么说,它几乎相当于一座独立的城市,它有银行、医院、商店、单身宿舍、图书馆、旅行社、公共汽车、电视台、广播站、邮局、消防员、警察,甚至还有发电厂,以及一所规模巨大的大学。此外,考虑到这座“城市”中“居民”的文化娱乐生活,它甚至还花费了84.4万美元建成了一所娱乐大楼,以及一个能够容纳千人同时用餐的餐厅。当然,它不单单是一座城市,为了发挥其职能,它同时还拥有着一座部队支援楼、一座后勤楼,以及一座机密材料中心。这座造价高昂的机密材料中心就是专门用来安置国家安全局所获取的情报材料的。

    这座神秘的城市并非一蹴而就,而是随着情报工作的发展壮大,根据其需求而逐步建立起来的。可以说,这座国安局“黑城市”规模的发展,从某个侧面反映了国安局情报工作的发展。如今,国安局所面临的一个巨大问题,进一步昭示了其情报工作的规模之大——如何处理经过处理后再无价值的电报稿?

    美国国家审计局曾经对国安局每天产生的秘密材料数据做出了一项数字统计:国安局每年产生的秘密文件可达5000万份,甚至超过了政府其他所有部门和机构的秘密文件总和。而国安局每天需要处理的作废文件高达40吨。由此,大约可以想象,为什么对于这些无比聪明的人而言,处理废弃文件成了巨大的难题。

    能够获得如此之多的情报信息,国家安全局通过各种途径所建立的几乎遍布世界的侦听站功不可没。这些几乎遍布世界各地的侦听站如同一双双无形的眼睛,窥探着每个角落发生的事情,几乎将全世界都囊括进了美国的视线之中。这些信息通过侦听站源源不断地汇集到国家安全局,直接影响着美国在外交政策或是军事行动上的决策。国家安全局如同美国的眼睛、耳朵甚至大脑,为美国分析思考一切事情,提供最直接的帮助。可以说,美国能够屹立世界之巅,应该大部分归功于这个用巨额资金堆砌建筑起来的庞大窃听网。

    对于情报的重要性,每个国家的政府首脑都心知肚明,自然不会甘愿让别国有机可乘,对本国情报信息进行窃听,因此,如何在世界各地都安装上窃听器,是建立庞大窃听网的一个难题。安全局曾花费数十亿美元建立卫星系统,甚至通过外国使馆墙壁上普通的电源插座来进行情报的窃听。曾经有一名国家安全局的士兵描述,安全局大院里时常停放着一些看上去极其普通的面包车,他从未留意过,直到有一天,他无意中朝车子里看了一眼,竟发现普通的面包车内有玄机:里面摆放着许多的计算机和电话机,还有许多完全不知道用途的机器。这些面包车看上去极其普通,完全能够不动声色地混在任何一个停车场里。但只要发现它们的踪影,大概就能确定,这里一定是有外交官或者外国间谍的聚会了,因为它们的工作显然是围绕这一切而展开的。

    除了在本国活动的侦听队伍以外,最让人感到神秘莫测的,莫过于美国所建立的海外侦听站。据流传,世界上有十大禁地,这十大禁地里有传说中的世界末日避难所,有众人热议的莫斯科2号地铁,以及美国51区等地方。但稳居排行榜榜首的,却是一座很少被世人所熟知的侦听站——英国曼威斯山侦听站。

    1954年,这块545英亩的土地被英国战争部征用,并且最后租借给了美国。这块地在名义上隶属英国皇家空军营,但实际上,自从1966年美国国家安全局接受这块地之后,这里便成为了国安局在英国领土上的“自治区”。铺天盖地的信息如潮水般涌入,只要是通过英国的国际信息,无一不是它的目标。美国人为曼威斯山侦听站花费了巨大的资金,但具体数额从未对外透露过,这里的一切花费甚至都成了国家机密。

    据透露,曼威斯山侦听站是美国在海外建立的规模最大的侦听站,同时也是地位最为重要的海外侦听站。虽然这里非常神秘,但在侦听站里建立的33处大型天线却是无法“隐身”的。这些白色天线散落在曼威斯山上,路过的人们从远处就能看到,但想要接近它,却是万万不可能的。

    距离澳大利亚中部的艾丽斯泉镇西南方向18公里外,有一个被官方称为“松树谷联合防卫设施”的禁区,这个禁区不允许任何不速之客进入,同时也不允许任何飞行器从其上空经过。据了解,这里曾经是澳大利亚军方的一处情报基地,但是在1970年之后,这里被美军看中,随后,便成了美国的又一个海外“自治区”。一位在美国国家安全局工作多年的官员将这里称为美国“紧盯全球热点地区的眼睛”。而据资料显示,这里也是美军在太平洋地区建立的一处最大的侦听站。

    在美国发动全球反恐战争后,“松树谷”的作用发挥得淋漓尽致。据说,美国最终发现本·拉登,其中最大的功臣莫过于“松树谷”。更有传言,说“松树谷”的“眼睛”不仅仅能够盯着地球,甚至还能够监控外星人的活动。美国军人毫无疑问以“松树谷”而感到自豪,曾有一位美军退役少将就将“松树谷”吹得极为邪乎,他声称那里拥有一个神奇的远程传送系统,能够用仅仅两分钟的时间将一个人从内华达州传送到“松树谷”。当然,这一切只是毫无根据的传言,但由此可见,“松树谷”在国家安全局的窃听事业中,地位非同凡响。

    作为世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之一,中国自改革开放以后迅速崛起,无论是经济还是军备方面都引起了世界的重视,故而,中国无疑成为了美国情报机构的重点侦听对象。

    据透露,位于夏威夷的库尼亚侦听站,是美国国家安全局建立的窃取中国语音情报的最大情报中心。库尼亚侦听站于1941年12月7日建立,耗资2300万美元,这里拥有两套先进的侦听系统:一套主要用于侦听经过中国的国际长途电话;另一套则是专门负责锁定敏感字眼,并自动记录通话内容的设备。与此同时,美军还在澳大利亚设立了三个专门针对中国的监听站。可见,美国对于中国的“盯梢”已经到了无所不用其极的地步了。

    据统计,截至2013年1月底,中国的手机用户已经超过11亿,但绝大多数的中国人恐怕都不曾意识到,自己用手机通话时候的闲聊,可能已经被在地球上方的美国间谍卫星记录下来了。美国情报史专家切尔森对国安局的强大侦听实力非常有信心,他曾宣称:“只要中国把无线电通信信号发射到空中,我们就有办法弄到它。”

    虽然美国政府和军方对于自己所构建的情报网感到骄傲,而美国情报部门也确实在美军各大作战行动中屡立奇功,但却屡屡遭到民众的强烈抗议,澳大利亚当地民众就曾因为“松树谷”这个窃听耳朵的存在而爆发了多次抗议活动。而更让人咋舌的是,即使有法律的保护,美国公民也没能逃过政府的监视。

    在美国的法律中有这样一条规定:美国政府要监视美国公民,必须要得到一个由11名法官组成的特殊法院的同意,并颁发授权令。

    但2013年6月,一名前中情局职员爱德华·斯诺登的爆料却将国家安全局通过“棱镜”计划搜集美国公民资料的秘密公之于众。讽刺的是,在同年3月,美国国家情报总监詹姆斯·克拉珀曾坚称:国家安全局绝对没有存心搜集过美国民众的有关信息。

    “棱镜门”监听丑闻事件还未落幕,爆料却接踵而来。据英国《卫报》披露,美国国家安全局多年来一直经营着一个代号为“元数据”的项目,专门负责搜集美国公民以及境内居住人员涉及互联网的数据。德国《明镜》周刊也随之公布了一份机密文件,文件显示,欧盟机构也是美国国家安全局重点监控的目标之一。

    继承与发展:从“美国黑室”到国家安全局

    美国国家安全局的存在威胁着全世界的国家甚至公民的“隐私”,作为美国情报领域的明星,它的触角几乎伸向了世界的每一个角落。你也许难以想象,美国的情报领域,直至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之前,几乎还是一片空白,而在当时,德国、英国、俄国以及法国等强国都已经是情报窃取的佼佼者了。

    1904年,日本和俄国在对中国的侵略中因“分赃不匀”而撕破脸皮大打出手,爆发了历史上的“日俄战争”。在这场战争中,一名俄国无线电话员通过监听日本舰队的信号,破译了日本海军炮火校射信号,从而成功干扰了日本海军炮弹的发射,使得俄国占据了上风。这一偶然事件从此揭开了电子战的序幕。

    1917年,美国卷入了欧洲冲突,但此时的美国甚至没有一个正式的情报机构。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此时的美国对情报的掌控,显然远远落后于其他国家。同年8月和12月,一名毕业于西点军校的上尉丹尼斯·诺兰总结了其一直在情报岗位上的经验,先后发行了《情报部门规定》《总参》以及《团级情报部门指示》等文献,详尽列出了关于情报部门的原则以及组织策略。此后,在诺兰的领导下,美国陆军在情报获取方面取得了惊人的成绩。

    20世纪20年代,又一个对美国情报界有着巨大影响的人出现了,他就是被现代人誉为“美国密码之父”的赫伯特·亚德里。第一次世界大战如火如荼地进行之际,亚德里终于在1917年6月27日实现了自己的愿望,穿上了军装,接受任命,成为了美国陆军上尉。此后,“解码天才”亚德里正式成为一名情报人员,并从此掌管军事情报处第八科,从事编码以及破译敌方情报的工作。

    一战结束之后,美国军事情报处处长马尔巴勒·丘吉尔将军向上级提出了即使在和平年代也要永久保留第八科的建议。出乎他所料,这个建议很快就得到了批准。1919年5月20日,“美国黑室”正式诞生了,亚德里把它设在了纽约市。美国的密码编译事业也从此进入了一段新的旅程。在亚德里的领导下,从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一直到20年代末,美国几乎破译了所有国家的密码,以至于亚德里可以底气十足地宣称:“世界上无码不可破!”

    虽然“美国黑室”在美国情报史上占据举足轻重的位置,甚至直接影响着美国军事及外交政策的最终决策,但在1929年之际,却被美国总统胡佛的国务卿亨利·刘易斯·斯汀生定性为“不道德”的“非法机构”。“美国黑室”的一切经费都要倚仗国务院的支持,斯汀生的态度直接导致了“黑室”的解散。

    1929年10月的最后一天,“黑室”悄然无声地关门了。斯汀生解散“黑室”的理由成为了后来流传甚广的一句名言——“绅士从不偷看他人的信件”。

    “美国黑室”的解散无疑是对亚德里的巨大打击,他一手为美国政府创建了这个机构,在鼎盛时期,“黑室”的工作人员曾达到165人之多,然而最终,等待着他的,却是这样的命运。

    1931年6月1日,一本名叫《美国黑室》的书正式面市,引起了轩然大波。这本书的作者便是亚德里,他将自己在“黑室”就职期间的经历全部公开,曾经密码局的创立者和领导人成为了最大的“泄密者”。而这本书的面市也首次向世人揭开了一直藏匿于都市之中的“美国黑室”的神秘面纱。

    实际上,在一战结束之后,美国人已经充分意识到了情报的重要性,否则也就不会有之后国家安全局的诞生了。既然如此,就产生了一个问题,美国人为什么还要结束“黑室”呢?

    事实上,斯汀生虽然关闭了“黑室”,但美军却从未放弃在密电破译方面的努力。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正是强大的密码破译能力成为了美军获胜的关键。日本海军司令山本五十六被美国战机成功击毙,也归功于情报部门对密电的破译。但同时,随着美国情报部门的发展,新的问题也随之出现了,由于情报机构之间为了某些利益而互相掣肘,缺乏协调,导致工作频频出现原本可以避免的问题。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美国政府与军队高层达成共识,组建一个综合的通信情报部门,于是一个集电子信号搜集、破译以及侦查为一体的特殊机构应运而生了,而它就是今天的美国国家安全局的前身——AFSA,即武装部队安全局。

    武装部队安全局建立仅一年,就遭遇了一次巨大的尴尬。1950年6月25日凌晨,朝鲜地面部队向南朝鲜发动了大规模进攻,几天后便拿下了汉城,并继续向南挺进。将这个消息带去华盛顿的,却不是本应该负责通信情报活动的武装部队安全局,而是一名驻汉城的美国记者。

    各方面力量的缺乏使得武装部队安全局形同虚设,尤其是情报方面的一再出错,使得美国一次次陷入军事危机之中。安全局的职责本是防止敌国的异动对美国造成威胁或影响,但是他们甚至没有预测到苏联成功试验原子弹,朝鲜战争爆发,以及中国对朝鲜战争的介入等事件,这些事件足以引起全球的震荡。

    1952年,成立仅仅3年的武装部队安全局面临夭折,但在它的基础上,一个庞大的情报帝国将会崛起。在杜鲁门的一封密令下,国家安全局正式成立。

    国安局是一个十分特殊的情报机构,这种特殊主要体现于它在美国法律中的地位,即它是不受国家安全法条款约束的。1959年,美国国会还通过了36号法案。法案规定,“不得援引本法及任何法律条文来要求透露国家安全局的编制及职能,透露该局的任何活动情况及雇员情况或数量”。可以说,除了总统以及国防部之外,没有任何人有权利要求他们公开任何事情。

    从成立之初,国家安全局就被赋予了特殊的职能,很显然,与最初的“黑室”相比,它早已不再局限于对军事密电的窃听了。信息情报在国家竞争力之中占据了核心地位,美国人显然早已经认识到了这一点,所以NSA才能够占据如此特殊的地位。

    从“黑室”发展到“黑城市”,从一个零零散散的密码所到一座空前绝后的情报工厂,美国国家安全局的发展表露了美国对情报的如饥似渴,也让众人看到美国政府对其情报工作的坚定支持。虽然闹得沸沸扬扬的“棱镜门”事件将这个“不存在”的部门推到了聚光灯下,引起了美国民众的极大不满,但事实上,对于美国政府和军方而言,对信号分析而得到的信号情报,其真实性和可靠性是相当高的,这对稳定美国在世界上龙头老大的地位具有不可估量的重要价值。因此,即便得罪了全世界,相信NSA也依然会坚定不移地继续着信息窃取的工作,并进一步编织更加强大的情报网络。

    冷战前后美国NSA的挑战与变革从“黑室”的关闭,到NSA的正式建立,朝鲜战争可以说是美国政策的一个分水岭。在朝鲜战争之前,美国的政策开始倾向于逐渐减少情报单位。然而,在经历了朝鲜战争中情报频频失利的事故之后,几乎一夜之间,美国的政策发生了颠覆性的转变,美国开始竭尽全力地展开了快速扩充军队以及情报机构的工作,NSA便是因此而催生的。1952年建立之初,NSA大约拥有7600名雇员,到如今,总部和驻外站已经大约共有16万名雇员,其发展之迅速不容小觑。

    二战的结束并没有迎来国际间的和平,当时,美国与苏联同时成为了世界上两个无与伦比的“超级大国”,一山难容二虎,为了争夺世界霸主的地位,两个大国展开了长达数十年的对立,而在此期间,其盟国也纷纷站队,世界形成了两极格局。

    在二战期间,美国重点进行情报监听的对象是德国及日本,但随着二战的结束,美国的监听重点已经发生了逐步的转移。冷战开始前后,苏联、东欧诸社会主义国家、中国以及朝鲜等国成为了美国重点监视的对象。

    为了更好地满足美国对情报信息的需求,在冷战开始后,根据其需要,国家安全局进行了两次重大的调整。根据地理方位进行分工,分出了三个组别:

    A组负责的重点对象为苏联及其卫星国,着重搜集其情报,进行分析解码;B组则主要面向中国、朝鲜、越南以及其他亚洲地区的共产主义国家,侦听其一举一动,分析有价值的情报;世界上其他地区的事务则由C组来负责。

    美国国家安全局针对冷战期间局势所作出的调整起初颇有成效,为美国解除了一次又一次的危机。在1962年的古巴导弹危机中,NSA所侦听到的情报就发挥了决定性的作用。

    起初,苏联准备在古巴部署导弹的消息传到肯尼迪总统耳中之际,国家安全局还没有获得任何消息。在巨大的压力下,国家安全局派出了重要的工作人员,直接向总统进行汇报及协商,并派出情报专家与海军密码组织进行合作,对侦察船进行监听。仅仅用了五天的时间,国家安全局就获得了极其重要的情报,并根据其信息得出结论,认为导弹威胁已经足够清晰,应立即开展防御措施。对此,肯尼迪总统迅速做出决断,封锁了古巴港口。

    由于美国即刻做出了决断,苏联的船只在美国舰队的封锁线外迟疑了,最终放弃了这一计划。显然,苏联人并不希望因为古巴而和美国发生核冲突。可以说,此次美国得以顺利解除危机,NSA绝对是最大的功臣。

    美苏之间的较量一直是冷战的主旋律,在1980年,曾发生了一件事情,使得美国国家安全局意识到情报搜集和反情报搜集同样重要。

    据所截获的情报,NSA发现,苏联很可能在美国盟国驻莫斯科的大使馆里安装了一种十分精密的窃听仪器,这引起了美国政府的高度重视。如果它能够对别的国家这么做,那就代表它很可能也能对自己这么做。于是,美国最终决定对美国的设备进行一次彻底的调查,以排除信息泄露的威胁,而“枪手”计划便是由此而诞生的。最后国家安全局将美国驻莫斯科大使馆的一切电气设备进行了一场大替换,没有放过任何一个零件。在最终的检测中,一共发现了16个窃听设备(这些装置至少安装了5年)。

    在冷战时期,海湾战争是国安局所参与的最后一次大规模战争,在整个冲突过程中,国安局提供的大量情报立下了汗马功劳,尤其是在“沙漠盾牌”行动以及“沙漠风暴”行动中,以出色的表现而被布什称为“沙漠风暴中的无名英雄”。

    但在这些辉煌战绩下,鲜为人知的是在海湾战争之前,由于对伊拉克缺乏最基本的重视,美国国家安全局并未对伊拉克的情报进行大量搜集,以至于没有能够及时预测到此次的入侵事件,而导致美国一度处于被动地位。

    而随着冷战的结束,曾经被美苏冲突所掩盖的一系列问题浮出了水面——地区冲突、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扩散等等,美国所担心的问题重心再一次发生了转移。而除了这些国际传统安全问题外,一些犯罪问题也越发严重地威胁着美国的安全,比如毒品交易以及恐怖活动等。冷战结束后的整个20世纪90年代,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世界上将近占有40%的恐怖活动,其针对对象都是美国以及美国人。

    新威胁的产生不仅仅是对美国的考验,更是对美国国家安全局的一大考验。在新的考验面前,国安局自身所存在的问题也开始一一浮出水面,引起了美国政府的重视。

    在1997年的“伊朗导弹”危机事件中,美国国家安全局出现了十分重大的情报失误,使得美国政府大出“洋相”。1997年夏天,白宫接到国安局情报,称伊朗从法国“微涡”公司进口了大量导弹发动机零部件,打算自行研制导弹。美国立刻发出了强烈抗议,并阻截了物品,强行进行检查,但最终检查结果却表明,这不过是一批普通用途的发电机罢了。

    新的挑战以及情报的失误让NSA开始了反思,开始根据新的需求进行了又一次的调整。随后,NSA相继成立了反毒品、反恐怖主义、反核武器扩散以及反国际有组织犯罪活动等联合工作中心。并且,于1997年成立了W小组以及M小组。在职能上,W小组主要负责全球性问题以及武器系统;而M小组则主要负责地缘政治以及军用品生产。

    除了新成立的部门,NSA也对旧部门进行了一些改革。负责数据搜集整理工作的国家信号情报指挥中心被改组成为了国家安全指挥中心,相比从前,增添了监视突然袭击及暗杀等突发事件的职能。而针对其他国家的导弹试验,NSA专门扩编了国防特种导弹与宇航中心,将原本100多人的规模增加了一倍,并从原本的监控目标俄罗斯、中国等扩充到了印度、朝鲜、以色列、巴基斯坦以及伊朗等。

    虽然国家安全局针对眼下的时局,对组织机构进行了调整,但在技术方面却面临着更为重大的挑战。国家安全局的情报搜集与分析设备,从很大程度上来说是为了对付苏联而建立的,随着新科技革命全球性的发展,国安局早已失去了冷战时期的技术优势,逐步暴露出了其弱点以及缺陷。1998年,美国驻肯尼亚和坦桑尼亚的大使馆所发生的爆炸事件,究其根本,便是因为对手本·拉登拥有比国家安全局更加先进的侦听设备。2000年1月24日,美国国家安全局甚至因为电脑系统老化而导致中央数据网络瘫痪三天。这一切都表明,技术的革新迫在眉睫。

    由于全球在技术应用上的差别,导致世界各国通信技术水平参差不齐,有的国家已经普遍使用加密电路、光纤以及数字移动电话或者互联网等先进的通信方式,但有的国家却依然还停留在使用微波或卫星的传统通信方式上。这意味着,国安局除了要革新,以求破解新科技的保护获得情报之外,也不能够忽视老设备的维护——毕竟还有很大一部分的国家在使用传统设备。正如NSA局长迈克尔·海登所说的:“NSA的艰难处境就在于不能放弃原有的,还要做得更多。不管是在先进的世界,还是在落后的世界发生的事情,美国都要接收!”

    面对着巨大的金钱及人才需求,美国国家安全局开始不断加强与企业界的合作,将先进的民用科技成果加以利用。

    国安局与企业界的合作一般有两种方式。一是与高科技企业合作进行技术研究,科学应用国际公司、思科网络公司、洛克希德-马丁公司、联合信号公司、朗讯公司及所属的贝尔实验室以及应用信号技术公司等美国知名的大公司都与国安局有着密切的合作关系。另一种方式是直接利用民间公司现有技术,为国安局进行情报搜集工作。比如微软公司的“视窗”操作系统中,一个名为“NSA-key”的密钥就是国安局进入“视窗”的“通行证”,利用它,国安局可以不受任何阻拦地截获大量情报资料。

    为了应对冷战后国际格局的变化,以及应对国家安全的新危机,美国国家安全局进行着一系列的变革,并作出不懈的努力,将NSA一步步建设成为让人惊叹的世界情报工厂。世界在发展,科技也在发展,新的危机和新的挑战还会接踵而来,美国国家安全局的改革也将任重道远。

    NSA与美其他情报机构的关联

    谍报巨头美国庞大的情报王国是由世界闻名的三大机构所构成的——美国中央情报局,即CIA;美国联邦调查局,即FBI;美国国家安全局,即NSA。

    这三大情报机构每年的预算超过了美国全年情报预算的80%。而美国国家安全局更是其中的佼佼者,它是美国保密等级最高,经费开销也最大的情报机构,同时也是所有情报部门的中枢。据闻,NSA每小时的谍报活动至少耗资100万美元,与此庞大的开销相比,它的成绩绝对能够让它得到这样特殊的待遇:在美国政府收到的秘密情报之中,近九成来自美国国家安全局。

    国安局曾举行过十分罕见的开放日,让国人进行参观。当然,在举行开放日之前,所开放的区域都是经过彻底“净化处理”的,以防机密泄露。

    相比起国家安全局来说,美国中央情报局和美国联邦调查局的名气要响亮得多,不管是在影视剧作品,还是在各大新闻报道中,中情局和联邦调查局无疑都是闪闪发光的明星。同属于美国的情报机构,那神秘莫测的NSA和它们之间又有什么关联呢?

    FBI成立于1908年7月26日,成立之初名为调查局,简称BOI,直到1935年才改名为联邦调查局。FBI曾有过非常辉煌的时光:20世纪30年代,一批臭名昭着的匪徒落入了联邦调查局的法网;从20世纪40年代到70年代,8名纳粹间谍的阴谋被联邦调查局破坏,并将其成功抓获。虽然在对美国的有组织犯罪打击上,联邦调查局作出了杰出的贡献,但在20世纪50年代和60年代,联邦调查局却进行了一场饱受质疑的行动,这次行动的目标直指国内持有不同政见的组织。在此次行动中,联邦调查局对马丁·路德·金进行了调查,甚至意图用马丁私人性生活的录音带对其进行要挟。

    相比FBI而言,CIA算是情报界的后来者。FBI、国务院以及军方情报机构曾极力反对美国中央情报局的成立,因为这将会迫使原有情报机构让渡自己的一部分职能。经过艰难的谈判和协商之后,中央情报局终于在1947年之际正式成立。

    中情局的主要职能是为美国的国家安全决策提供情报依据,这使得中情局成为了最接近国家安全决策程序的情报机构,但中情局却并没有对其他情报机构发号施令的权力,这使得美国情报界的各个机构之间保持了一种微妙的独立性。但同时,这也使得各个情报机构之间的关系日趋紧张。这一点在CIA与FBI的关系上表现得尤其明显。冷战时期,双方就曾在谁有资格对苏联叛逃者进行审理的问题上发生过纠纷,甚至隐瞒自己所获得的情报,不与对方分享,给美国的情报事业造成了巨大的损失。

    NSA的成立比起CIA和FBI而言要隐秘得多,甚至在美国政府内部,也并非所有人都知道美国国家安全局的存在。NSA的地位十分特殊,它的情报工作甚至比中情局要更加隐秘。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是美国总统的幕僚机构之一,主要负责向总统提出建议,与国务卿一同协助总统制定长期对外政策,为总统提供有效的军事安排等事务。而直接为国家安全委员会提供情报参考的部门就是美国国家安全局。

    美国国家安全局、美国中央情报局以及美国联邦调查局,三者从法定职能上来说,美国国家安全局主要负责搜集和分析全球的通信信息,以及监听其他国家关于政治、军事、经济以及科研等各个方面的情报,同时也负责为美国政府机构设计反监听的通信系统;美国中央情报局则主要负责海外情报的搜集以及进行间谍活动(中情局在搜集情报方面与国安局的不同在于,中情局主要使用人力手段,即通过间谍活动来进行情报的搜集,而国安局则主要通过搜集通信信号,进行仪器分析);美国联邦调查局则主要负责在美国本土进行的活动,调查具体犯罪,保护美国免遭来自外国的恐怖活动袭击等。

    单从法定职能上来说,三个部门之间各有分工,互不干涉。但实际上,相比FBI和CIA,NSA所涉及的领域要广阔得多,它甚至能够对包括联邦调查局以及中央情报局在内的其他美国政府部门甚至情报机构的高级官员进行监听。

    冷战结束之后,神秘的美国国家安全局渐渐浮出水面,它与联邦调查局以及中央情报局的合作也日趋增多。据闻,“棱镜”项目就是NSA与FBI共同合作展开的。此外,据美国《外交政策》报道,美国中情局曾实施“黑袋”行动,来帮助美国国家安全局完成电子窃听所不能完成的工作,即面对国安局无法遥控的电脑,采取强行闯入并以人工方式进行入侵的“暴力手段”。据透露,这项行动已经进行了100多次。当然,中情局如此为国安局办事,国安局自然也不会薄待中情局,中情局的无人机在巴基斯坦等地区进行轰炸的信号支持便是由国安局所提供的。

    美国中央情报局与美国联邦调查局经历了漫长的相互竞争甚至相互掣肘,直至当下,也依然免不了多有摩擦。而美国国家安全局则因其特殊的职能与存在,与中情局及联邦调查局都进行过数次协作。相信除了现有资料,国安局与其他机构,甚至众多民间公司都还存在着一大部分不为人知的“秘密合作”。

    这些秘密究竟会不会有公开的一天,就要靠媒体朋友们再接再厉了!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