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美国国家安全局-反恐行动:国家安全局进行的反恐斗争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9·11”事件发生后,美国的反恐斗争急剧升级,上升为反恐战争。而专事于情报、信息搜集、破译的美国国家安全局,因其决定性指导作用步入了美国反恐斗争的主导地位,也因此走到了反恐战争的前台。

    随着反恐战争的深入发展,反恐的双重效应显现、传导开来。国家安全局主导壮大的监听信息网络等反恐体系渗入世界各国,引导着包括“9·11”在内的恐怖事件破获、追捕等猎杀恐怖组织的发展方向。

    反恐战争在遏制恐怖活动的同时,给美国及世界各国人民也带来了公民私密信息无声无息地遭截获、各国信息悉数被美国所掌握等诸多负面效应。于是,公民维护自己自身权益的浪潮必然兴起。

    而专权于反恐思想的美国政府,又自然不肯为公民的自身权益放下身段。由此而交织的局面此起彼伏,美国国家安全局操纵的反恐大幕及幕后的种种行径渐次呈现在世人面前。

    反恐战场上,国家安全局如何和FBI合作

    美国进入反恐的时刻,是美国国家安全局和美国联邦调查局进入前所未有、深度合作的开启时刻,同时也是这两个部门功能迎来最大化发挥作用的开端。

    美国国家安全局利用其一流的密码编制家、数学家、世界上最先进的电子计算机以及遍布世界各地固定或机动的无线电拦截、定位站及中心,大规模进行信息猎杀。而反恐的催生效应又使安全局几乎将监听视角、破译技术应用得淋漓尽致——可以把包括恐怖活动信息在内的所有数据几近圆满地收入其巨大的信息库,而进行信息分类、破译等初步处理后,再将有关恐怖活动的所有信息输送给美国联邦调查局。

    美国联邦调查局则利用其密布各地的特工、间谍等隐形组织对安全局提供的所有数据信息进行一一核实、追查,加之有形的代号行动,使联邦调查局对恐怖活动的形成和打击产生了巨大的威慑力。

    美国掀起的反恐热潮,乃至反恐战争,虽然人们只能从美军对阿富汗的轰炸和打击中感受到,但实际上,取得反恐战争胜利的真正决定性因素,是依赖于信息锁定和特工系统,即美国国家安全局和联邦调查局的密切合作而达到的。

    “9·11”事件刚刚过去不久,美国国家安全局就向联邦调查局提供了大量的可疑人员名单,名单中详细列出了这些人的姓名、地址、电话号码和电子邮件等等。联邦调查局在获取信息后,火速运行其特工、间谍等秘密组织,连续将波特兰市、奥尔巴尼市、明尼阿利波斯市及俄勒冈市和“基地”组织有关的众多恐怖分子拘捕归案,从而获取了“基地”组织一号人物拉登及其亲密信使许多翔实的信息。这些,在后来都成为取得反恐战争胜利决定性的重要线索。

    拉登被击毙,标志着美国圆满地注解了“9·11”事件。但轮番起伏的“窃听”事件,不仅没有销声匿迹,反应愈演愈烈,“棱镜门”又掀开了美国国家安全局和联邦调查局新的反恐合作序幕……无疑,美国国家安全局强大的监听功能,美国联邦调查局无所不能的打击职能,在反恐需求中促成的强强联手,完美地诠释了无所不能之意。美国拥有如此强大的预防和反恐信息打击系统,那为何还会发生“9·11”恐怖事件,并致使反恐战争长达10年之久呢?这是因为国安局和联邦调查局的疏忽和失误造成的。

    早在2001年9月11日前,国安局就截获了暗语为“比赛即将开始”、“明天是零点钟”等两条高度敏感的阿拉伯语通话信息,但直到发生“9·11”事件11天后,国安局才将这些敏感信息破译出来。

    一直到2007年6月,人们才从一份长达224页的解密文件中发现,“9·11”恐怖事件后,其幕后主谋本·拉登居住在美国的亲人等沙特王室人士,乘坐“特殊大型包机”离开美国,并且受到了联邦调查局特工的保护,而联邦调查局对此次沙特王室人士撤离的主旨人员一直拒绝透漏。从9月14日至9月24日,相继有160名沙特人士,分别乘坐6架客机离开美国。其中沙特王室人士乘坐的美国瑞安(Ryan)航空公司的727客机,于2001年9月19日在洛杉矶国际机场起飞,该机还在华盛顿特区等美国多地停留,直到第二日才降落在法国巴黎机场。

    该解密报告还显示,联邦调查局还曾派特工,护送两个显赫的沙特家族成员撤离,并有部分沙特人士未经官方审查就获准离境。沙特人士的“优厚待遇”,使布什家族与沙特王室关系暧昧的传说不攻自破。

    美国“司法观察”组织及民主党参议员查尔斯·舒默曾要求对这一事件进行深入调查,查尔斯·舒默还说:“种种迹象表明,联邦调查局存在诸多失误,导致与‘9·11’事件相关的沙特人士秘密撤离了美国。”

    美国国家安全局和联邦调查局在联手取得一系列反恐战果的同时,也发生了一些不为人知的矛盾,矛盾起源于安全局提供的信息。在联邦调查局根据信息一一进行调查后发现,许多名单上的可疑人员不是查无此人,就是清清白白的普通民众,这致使特工们怨言四起,还引起了联邦调查局向安全局质询的闹剧。据美国联邦调查局的官员透露,他们收到国家安全局的资料及线索后,会立马派出特工对相关人员进行约谈,可约谈中发现,许多信息不仅变得愈来愈毫无意义,还严重侵犯了美国守法公民的隐私权。而且,因为美国国家安全局在进行窃听时没有得到司法部门的获准,故而使联邦调查局时任局长罗伯特·穆勒在使用秘密信息时,对这一行为充满了担心和忧虑;美国联邦调查局的反恐官员还说,由于美国国家安全局提供的情报数量十分庞大,没有经过任何过滤,使得他们组织人员的调查精力很多时候被白白地消耗掉了,使许多原本很有用的信息反而未能展开进一步的调查。而国安局的官员对此进行了强有力的响应,称反恐信息的及时和精确,才促成了反恐战斗的精准打击,并且联邦调查局的特工、间谍抓捕恐怖分子,也是在安全局提供的信息中展开的,也正是归案的恐怖分子提供了非常可靠的数据和线索,才助推了反恐的胜利。

    反恐大幕下,美国国家安全局监听功能渗透全球已发展成为美国最大信息系统的美国国安局,防恐反恐的综合能力在“9·11”的发酵下迅速推进,财政投入、人力物力急剧膨胀,使窃听的触角渗入世界各地的角角落落,几近零距离地和地球上的任何信息终端时时刻刻都在“亲密接触”。诸多的秘密监听项目在进行很久甚至几年后才露出蛛丝马迹,被曝光,被揭秘。如“棱镜门”事件是在国安局已运行长达6年后,才揭秘于世的;国安局下属的一个名为“定制入口行动办公室”,至2013年,已有15年实时侵入中国境内计算机和通信系统,发起网络攻击,获取有价值的情报信息,等等。

    美国国安局这一全美最大的监视组织,仅其下属之一的“定制入口行动办公室”的军事和民间“黑客”、数据信息分析师、目标定位专家学者、计算机软硬件设计师人员已接近2000人。而国安局及分布在海外机构的军事和非军事工作人员已超过3万人。另外,还有2.5万人专职对全球范围内的军事机构实施电话、电波信号及雷达监听、监视,并进行拦截。

    美国国安局下属之一的“定制入口行动办公室”成立于1997年,其专业职能被定位为:搜集世界各国政府的情报及间谍活动。“定制入口行动办公室”

    的核心职能部门是一个名为“通信网络技术部门”。该部门在国安局仅仅是一个“小组”,而这一“小组”就拥有网络技术人员600名和一支600人组成的密码破译团队。他们轮班值守,全天24小时不间断地检测目标计算机和通信系统的运行情况,发现异动会立马进行系列化行动。如,一旦发现有恐怖组织及其成员或是支持者之间有文件收发信息,该小组的技术人员会立即将有关计算机锁定,紧接着,破解密码人员会迅速攻破目标计算机的防御系统,而此时,他们的“黑客”便会侵入目标计算机系统。“黑客”携带的特殊软件会下载目标计算机里硬盘中的文件等内容,并将蠕虫植入目标计算机操作系统内,这样“定制入口行动办公室”便可以实时监视目标计算机诸如邮件收发、书写文本等一切数据信息,以至于“定制入口行动办公室”的目标对象就成为了美国以外的人员和资产。

    恐怖组织的一切活动离不开经济的支持,货币的流动就自然受到了美国国安局的关注和“青睐”。“9·11”恐怖事件发生后,全世界的银行体系立刻进入了国安局的秘密监控中。此事被曝光于世后,在时任美国副总统切尼的辩解下,这一监听行动却在全世界公开运作起来。切尼还说,反恐时期,这一做法是“合法”的,这对国家安全至关重要,而且这些强有力的措施是根据美国的总统制宪法进行运作的。切尼还严厉批评了揭露事实真相的《纽约时报》,认为《纽约时报》是在私利的诱惑下披露国家安全项目(切尼同时还表达了诸多的不满情绪)。而《纽约时报》则响应称,他们披露这一暗箱操作的安全项目,没有受任何私利驱使,完全是经过仔细考虑后向世人陈述的,这完全符合公众的利益!

    反恐大幕下,美国国安局这一渗透全球的防恐反恐,维护美国安全的国际性安全项目,在引起轰动效应、社会谴责等热闹场景下,也确实起到了防恐反恐的一定作用。美国对全球银行交易实时监听,使全球200多个国家2200多家银行的每天高达6万亿,多为跨国交易的数据悉数纳入到了美国的监听系统,使这一存储国际事务数据创下了全球海量记录,并被美国形象地称为“母矿”。在美国对此“母矿”进行分析研究,总结恐怖分子和恐怖组织之间货币运作轨迹时,成功破译了有效信息,促使2002年印度尼西亚恐怖爆炸后,其“基地”组织分子RiduanIsamuddin的及时归案。国安局还获取了一名美国人帮助“基地”组织成员洗钱的行径,并具体地计算出了该美国公民为“基地”组织人员洗钱20万美元的精确数额。

    美国对全球监听的渗透,也确实推进了美国的防恐反恐。2002年,可以说是美国监听渗透全球,同时为世界各国防恐反恐发挥作用的丰收年——在这一年美国国安局不仅推动了一些恐怖事件的侦破,还成功阻止了一些恐怖活动的发生。如,代号为“白山行动”的反恐调查,起始于2002年4月截获的一个偶然线索。这一线索的信息是2002年4月11日一个没超过一分钟的手机电话,这一电话通话显示的是空白信息,没有任何交谈内容。调查人员敏感地意识到极有可能是恐怖分子之间密谋活动的一个暗号,继续监听此手机电话后,果然追踪到一名恐怖嫌犯,随后又有几名恐怖疑犯落网,最终摸清了分布在三大洲的一个恐怖组织团伙。剿灭这一团伙后,通过进一步审理显示,“白山行动”成功阻止了至少三起将在沙特和印度尼西亚实施的恐怖袭击图谋。

    但是,由空白电话传导的恐怖事件却未能及时制止。据归案的“基地”组织成员供出,这一空白电话是36岁的德国穆斯林甘扎尔斯基和正在巴基斯坦卡拉奇进行秘密指挥恐怖活动的“基地”组织指挥官卡利德的通话。空白电话只是一个暗号,卡利德立时明白了,甘扎尔斯基是在向他下达蓄谋已久的突尼斯自杀式炸弹袭击令。于是,这一恐怖事件当天在犹太教堂如期发生了,袭击事件造成21人死亡,大多数为德国游客。实时截获的空白电话虽未防患于未然,但却迅速推进了对恐怖活动的追查,穆斯林干扎尔斯基和卡利德不久后被抓捕归案。

    2006年,也是美国反恐战争小有斩获之年,美国同国际社会合作打击全球恐怖组织网络之一的英国阵营,8月10日成功破获一个跨大西洋的恐怖袭击图谋:21名巴基斯坦籍的英国民众,已携带炸药,欲登上10架从英国飞往美国的飞机,意欲再现“9·11”恐怖事件。

    美国国安局牵头实施的“白山行动”,其触角广泛伸入德国、英国、意大利、巴基斯坦、沙特以及美国本土。“白山行动”还取得了一个重大发现,发现恐怖组织的头目和“基地”分子都喜欢使用某品牌手机的芯片,这种只有指甲盖大小的芯片可先付话费,在全球范围内均可匿名使用。但是这一匿名的保护伞还是未能保护恐怖分子,被美国强大的定期监控瓦解了。这却又使恐怖分子迅速地扭转了这一局面,起始,他们放弃了电话交谈重要信息,继而转为使用卫星电话、电子邮件、互联网电话,甚至回归到原始的人工信使。在美军狂轰滥炸阿富汗之时,国安局成功截获到拉登使用卫星电话和助手们交谈,但仅此一次,此后拉登就立即转换了通信手段,仅通过他的信使传递写在手上的指示。在美对阿战斗打响后,恐怖分子就使用了电话通信,不仅通话时间很短暂,而且统一使用了暗语。这种方式被反恐官员戏称为“猫捉老鼠”的游戏。

    虽然美国国安局的监听使“基地”组织分子的日子愈来愈难过,但恐怖组织回归原始的人工信使也给美国国安局防恐反恐带来了重重困难,甚至会使美国国安局渗透全球的监听战术完全失去意义!

    “反恐战争”是否正在削弱美国

    随着触角的深入发展,在2005年时,国安局就显示出无力支撑的颓势。

    其实,这也是国安局沉默寡言,从未在聚光灯下炫耀一番的原因之一。早在位于国安局附近的美国国家商业中心2004年竣工时,国安局的最高领导就突然现身,在引起人们哗然的同时,国安局寻求说明的讯息也传导开来。而美国国家商业中心就是鼎力协助美国国安局的又一隐形机关,因为该商业中心内没有一件平常的对象——贴着防窃听膜的窗户,有隔音层的墙壁和天花板,布满金属格架的通风管道……更令人瞩目的是,10座这样的大楼建造计划已开始秘密筹划。还有,反恐战争也自然将国安局的招募活动推向了高潮,7500名新丁如部队急速集合般纳入国安局麾下。不仅如此,一个个安全雇员的猎头公司相继被国安局收购,以至一些猎头公司的股票直线上涨。

    在反恐战争进入毫无生机的五年之痒时刻,全美上下对由“全球反恐战”

    发起的伊拉克战争质疑四起,指出布什总统的反恐策略的确“更加安全,但不是完全安全,我们无法效尤”!有三分之一受访者担忧受到恐怖袭击,过半的受访者呼吁反恐代价过高。反恐的争论一度进入白热化,甚至有三分之一受访者认为,美国国防部长将恐怖活动比喻为法西斯主义是无知的,美国将成为这场反恐战争的失败者,极力要求美国回归传统的警察防恐反恐。民主党人士还声称,要对拉姆斯菲尔德投下不信任票,等等。

    在“9·11”反恐战争日益膨胀的同时,恐惧文化也在美国及世界各地与日俱深。2007年3月25日,《华盛顿邮报》撰文指出,“9·11”事件致使布什政府把“反恐战争”提升到国家经文的高度,无疑使美国的民主、民众的心态和美国在全世界的国际地位产生了极其恶劣的影响。旷日持久的反恐战争远远跨越了“9·11”的恐怖程度,在战争、战场之外更广阔的天地间,催生了遮天蔽日的恐惧文化。这种文化在无形中掩盖了理性,激化了情感,而政界要员的解惑、鼓吹,更把民众引入极力支持反恐战争的气势。这种恐惧文化其实就像从瓶子里释放出来的妖怪,它自己的生命,加之蛊惑的催生,最终的结果却会使人意志消沉。倘若恐怖事件再次在美国境内发生,美国人民会陷入极度的恐慌。长达5年多的反恐战争,已经使美国人变得心神不宁,疑虑丛生。有研究显示,恐怖分子可能攻击的重要国家目标已从2003年国会确立的160处上升到近30万个条目;“反恐战争”还制造了诸多的畸形潮流,使忠实的阿拉伯裔美国人受到了法律和政治骚扰,同时也使过去美国发展建设起来的民族关系和宗教关系的声望从堪称表率中一落千丈;反恐战争更令人担忧的是,公民权利领域急转直下,美国人在恐惧文化的左右下不仅褊狭,还助长了对世界各国人民的猜忌,削弱了公正的法律,导致一些人(包括美国公民)长时间被监禁,未能及时进入正当程序。相信在未来,美国人民会为这段历史而羞愧不已。

    在国际层面,美国的反恐引发了多数国家的不满,尤其是美国在没有得到联合国授权也没找到杀伤性武器的证据,还未得到绝大多数国家的支持就对伊拉克发动战争,使布什的“邪恶轴心”催生的打击链条愈来愈偏离了正确航向,同时也与国际呼声愈走愈远,甚至还激起了朝鲜、伊朗等美国敌对国家发展核武器,进行自卫和对抗美国,催生全球核武化。

    尽管美国在国安局强大信息的覆盖下,使以反恐为面具的阿富汗战争、伊拉克战争取得了胜利,而且美国还以此炮制出“大中东计划”、“大中亚计划”,为美国的能源打开永久通道,但极具对抗性的中亚“颜色革命”、美俄“新冷战”却悄然上演,还有伊朗危机的全面升级,中东伊斯兰激进组织在美国和以色列的打击下越挫越勇,等等。所以从长远战略看,美国的“得”是姑且的,是得不偿失的。美国的胜利只能谓之是代表新保守主义等少数利益集团的胜利,他们的胜利没有赢得美国人民的满堂喝彩,事实上却导致了美国的“分裂”。两场战争,尤其是伊拉克战争使美国元气大伤,软实力全面受损,这也是美国再无力掀起对伊朗开战的关键要素。

    所幸的是,美国一贯具有的纠错能力及时发生了效应,使美国的“反恐”

    回到了美国民众的祈愿中,否则,美国将步入的是悲哀的境地。

    美国此后以“棱镜”项目主导的防恐反恐战略,在被斯诺登揭穿后,诸多阻遏接踵而来。2013年7月,美国国安局监控的非美企业中,员工拒签合同的事件急剧上升。有调查显示,在非美企业的207个高管中,10%的人拒绝与美国服务供货商续签合同,56%的非美人士与美国云服务提供商合作疑虑重重。

    另外,分布在美国、欧洲和亚洲的456名员工代表50%以上,也已决定取消使用美国的云服务,因为他们担心美国政府窃取自己的私密信息。一位调查人员还说:人们对云服务的怀疑比我想象得更严重,绝大多数受访者要求美国政府公开《外国情报监视法案》(FISA)密令,随时公布美国网络公司获取了哪些用户信息,这是美企和外企受访者共同的呼声。而谷歌、微软、雅虎等企业为了自身的利益,也强烈要求允许公布FISA密令细节,却遭到了云服务提供商的拒绝。广大用户还希望云服务提供商施压给美国政府,公布获取用户信息的过程。尽管美国国安局、联邦调查局及奥巴马已强硬地解释说资料监测符合美国法律,而且云监测是美国有效打击恐怖主义的重要举措,但更多的呼声依然一浪高过一浪。他们认为,美国的云监测对个人隐私是一种巨大的威胁,人们有权依据美国宪法反对、拒绝美国的云监测。

    在美国国内,阻止美国“棱镜”项目,即电话监听的行动日益高涨。美国众议院成员,为阻止这一项目的继续实施,民主党和共和党显示出少有的团结热潮,他们已结成同盟,联手反对国安局继续实施电话监听。2013年7月25日,美国众议院举行了阿玛什提案投票表决,这一表决虽然依然没能阻止美国继续实施电话监听,但坚持实施的气焰已下降为微弱优势。

    发起这次投票的是美国共和党众议员阿玛什,他以美国宪法第四修正案为依据,限制国安局对民众进行电子信息监视。阿玛什还说,反对这项修正案的人士和政府,为了实施自己开展违反人权的行径,巧妙地利用了民众对安全的担心。

    阿玛什提案未能阻止美国的电话监听,阻力主要来源于以国家利益至上的美国国会。在投票表决前后,议员们进行了激烈的辩论和呼吁。反对者声称,保护美国民众是政府的责任,而阿玛什提案一旦实施,将削弱政府能力。向来不支持奥巴马政府的议员玛卡曼还敦促人们多做一些保护美国民众的事,而不是在这里论道和空谈。

    未来反恐,“影子战争”或将成为主流

    专注于情报侦察、信息监控的美国国安局,布下天罗地网,使反恐战争长足发展。而恐怖分子也迅速规避了国安局天罗地网般对其进行的侵害——他们更迭了信息传递的方式,回归到了原始的人工信使传递信息时代。而恐怖分子的这一策略继而引动的是又一个庞大的体系产生——美国国安局主导的“影子战争”。

    “影子战争”(也称秘密战争)是针对恐怖分子避开美国织就的监听信息系统,放弃先进的通信信息联系手段,采用人工信使后,迅即调整的反恐方式。

    影子战争早在“9·11”反恐战争打响后就进入了通力协作的行列,到2010年,影子战争已形成非同一般的规模,使反恐从明处转移到暗处,利用强大的人力在地面上织就又一秘密的天罗地网。同样在2010年,影子战争已经在非洲的索马里、肯尼亚、北非沙漠,亚洲的巴基斯坦、也门,欧洲的前苏联加盟共和国等十多个国家启动,到2011年,美国已在全球75个国家部署了特种部队,直接主导和配合影子战争的国家更是达到了120个之多。可以毫不夸张地说,美国的影子战争已渗透了全球,但直到2012年才被媒体披露。一时间,美国的防恐反恐明暗交织、多管齐下,这也是“9·11”反恐战争在2010年扭转颓势,迅速取得胜利的重要保障。

    影子战争具体而言,就是秘密设伏,雇用“黑水保安公司”等上千万的承包商搜集恐怖分子的情报信息,训练各地部队全面参与,并动用无人机和特种部队出击。这也使美国的反恐由“铁拳式”打击,转为了“解剖刀式”打击。

    “解剖刀式”打击首创于奥巴马的首席反恐顾问布伦南。他形象地用“解剖刀”来比喻明暗交织、多边行动、多管齐下打击“基地”及其盟友的影子战争。

    影子战争始于布什政府时期,但它真正被发扬光大是在奥巴马入主白宫后。不过,美国政府一直坚称政府没有参与这一“秘密战争”,美国公民更是毫不知情。美国政府的一些官员还透露了不能高调谈及影子战争的原因,他们说,许多政治家和选民,对阿富汗和伊拉克战争已经从厌倦上升到了痛恨,对此耗费的巨额资金极度不满。而更让人担心的是,美国一旦承认影子战争,将会导致伊斯兰世界更加激进。

    影子战争使美国和恐怖组织的交战日益激烈,恐怖组织还利用其秘密活动先向美国部队发起进攻,当然这些都是“以卵击石”,也更加使恐怖分子暴露在了美国的影子战争中。在也门,影子战争曾出现激烈交织的状态,是因为恐怖组织在这一带发展得十分强盛,还致使美国的影子战争一度失利。但随着秘密分子的大量跟进,美国利用其导弹、无人飞机等先进的武器装备,加之也门政府的支持,恐怖组织最终难逃一劫。在影子战争中,美国用耗资几百万美元的导弹打击恐怖组织不足百元的帐篷等十分常见,当然这样也使美军士兵伤亡降到了最低,但却造成了许多平民的伤亡。

    美国的特种部队在1980年越南战争中立下汗马功劳后逐步发展壮大,“9·11”反恐战争打响后,作为影子战争主力军的美国特种部队独立享有了美国国家预算,还拥有了直升机、船只等。特种部队主要从事暗杀、反恐怖主义袭击、情报的侦察和分析、训练外国军队使用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等等。到2011年,美国的特种部队人员已上升到6万人,而美国国安局的职能迅速向特种部队靠拢,使这一数目以惊人的速度节节攀升。所以说,美国影子战争催生的是一个全球真正的天罗地网。这一天罗地网驱使美国派出85%的特种兵分赴120个国家进行美式训练,使美国这一战略弥漫了全世界。同时,特种部队的军费投入也在各个国家飙升,美国的特种部队预算更是超过了100亿美元。这非凡的“反恐力量”,早已在120多个国家时刻进行着暗杀、定点清除、抓捕、绑架等反恐行动,而诸如“致命的猎人杀手”、“敏锐而灵活的伙伴”等光环已成为了他们的标签。

    影子战争加快了美国国安局由情报机构向准军事组织转变的速率,使非军事人员和非军方情报机构参与的间谍行动迅速上升,这一动态使批评人士忧心忡忡。他们认为,这样就降低了未来准军事行动的门槛。安全专家还将美国的影子战争与冷战时期的秘密行动相比较。如,美国与苏联进行的“代理人战争”就是大国为小国提供军事、经济、政治等帮助,小国获得帮助后与敌对国展开战争。更令安全人士担忧的是,冷战时期一些中坚人士又加入了影子战争的行列……影子战争在广大的范围内取得显着成效的同时,也使美国的一些敌对国充分采用影子战争战术对美国发起了新一轮的恐怖活动。比如美国的敌对国——伊朗主导和发动了一系列“以暴制暴”式的影子战争。2012年,美国侦破2011年11月袭击美国驻阿塞拜疆使馆外交官恐怖事件后,发现其主谋即是伊朗。英国媒体将此恐怖事件戏称为伊朗对美国驻阿使馆人员发动了影子战争。

    《华盛顿邮报》还刊文称:伊朗支持了暗杀美国驻阿使馆工作人员的恐怖活动,暗杀对象为使馆工作人员及其家人,暗杀方式为汽车炸弹和消音步枪。伊朗主导的恐怖活动还在印度、土耳其、泰国、巴基斯坦等国实施。一系列恐怖活动破获后,参与恐怖活动的嫌犯或为伊朗国籍,或与伊朗有紧密联系。分析人士认为,伊朗主导的一系列恐怖活动,是伊朗对其科学家遭暗杀的报复行动。

    日渐训练精良的特种部队及其发动的影子战争,成为了恐怖分子难以容身的“火炉”,而收放随意、进退自如的影子战争更是令恐怖组织节节败退。在“9·11”反恐战争取得胜利的同时,以及后来恐怖组织得到了有效的遏制,而这其中影子战争功不可没。2013年3月,美国媒体披露,未来美国反恐及一切战争已定位于硅战争、铁战争和影子战争。这又一次说明了影子战争广泛而现实的打击力,在不确定的安全环境中,既可扩展成为主导战场,又可收缩为一种可调节、多角色的工具,其操作性、时效性等均占据着主要地位,具有不可替代的意义。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