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赫访谈录-对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几点意见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2002和2003年间,布赫同志先后到过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自治区等省(区)考察。他每次考察回来,既带回来从东北老工业基地采撷的丰硕成果,又带回来很多思考。这就是布赫同志长期形成的风格:既注重深入调查,又注重研究分析。不久前,他在一次会议上,就实现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的问题,谈了几点意见。

    布赫指出,党中央、国务院在我国进入现代化建设新的发展阶段,作出了支持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加快调整和改造,支持以资源开采为主的城市和地区发展接续产业的重大战略部署。这对于加快东北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促进东北老工业基地实现振兴,促进地区经济协调发展,增强国民经济的整体活力和发展后劲,推进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调整,以及促进东北地区和全国的社会稳定,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在东北一些地区考察时,高兴地看到,那些地方的广大干部群众,对党中央、国务院的这一战略决策非常拥护,对实现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的信心很大。各级党委、政府带领干部群众,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部署,加快了调整和改造的步伐,已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布赫说,东北地区老工业基地,是新中国成立之后的国民经济恢复阶段,也可以说是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国家开始实施全面经济建设的条件下,根据国家的统一规划和部署建设起来的。1950年至1952年,仅苏联帮助我国建设的156个重点项目中,国家就安排在东北地区58个,占三分之一以上。围绕这58个重点项目,同时上了近千个配套项目。为了尽快建设东北老工业基地,国家“一五”期间在东北地区的固定资产或者说基本建设投资很大。那时,我还在内蒙古自治区地方工作,到过东北其他一些省市参观或者出差,看到重点建设工地人欢马叫,热气腾腾,感到十分振奋。

    说到这里,布赫容光焕发的脸上又多了几分骄傲,让我感觉到,他仿佛又回到了当年那个“千军万马战犹酣”的场景中。过了一会,他充满自豪地接着说:经过“一五”期间的投资建设,东北工业基地初步形成了以国有大中型企业为骨干、以能源、原材料、机械装备、化工、森工和军工等为主、门类比较齐全的工业体系,成为国家重要的工业基地。“二五”期间,国家又投人大量资金,对东北老工业基地进行了大规模的集中建设。这两次投资建设,为东北工业基地的形成,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因而,东北老工业基地被人们称为“共和国的长子”。东北老工业基地不负众望,为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为我国建设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做出了重大的贡献,为我们伟大的社会主义祖国创造过许多骄傲。在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的一段历史时期内,很多大学生一提分配到东北老工业基地工作,都会发自内心感到自豪。毫不夸张地说,东北老工业基地不仅为国家创造了很多财富,而且为国家培养了一大批经济管理和技术人才。

    布赫说,东北老工业基地同其他一些老工业基地一样,在新中国50多年的历史中经历了起步——发展——繁荣的不同阶段,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不断发展,不断壮大。但是,在改革开放的新时期,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随着东部沿海地区的快速崛起,东北老工业基地与沿海地区相比,发展相对滞后一些。其实,这是一种必然趋势,也是一种自然规律,也可以说是一个全球性的、普遍性的问题,是工业现代化进程中、是经济全球化发展中的必然现象。全世界各个国家,都存在着老工业基地同新工业的矛盾,都存在着老工业基地的老化、衰退问题。东北老工业基地同世界上和全国一些老工业基地一样,在不断发展壮大的同时,也积累了一些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比如国有经济比重过高,企业历史包袱沉重,资产负债率、不良资产比例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再有就是工业整体发展水平相对滞后,传统产业比重较大,新兴产业规模较小,具有优势的加工制造业中初、中级产品多,科技含量和附加值低,经济效益不高。“三农”问题也表现得比较突出,农业投入相对不足,粮食补贴负担沉重,县域经济发展较慢。还有,企业工艺装备水平落后,技术创新能力不强。东北老工业基地工业企业工艺装备水平相当于20世纪90年代的比例较小,属于70、80年代水平的占大多数,还有一部分属于上个世纪50、60年代的水平。

    部分传统产业趋于萎缩,煤炭、有色金属和森工行业中的多数企业面临关闭破产或产业转移。

    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和技术占工业产品总数较低,科技成果转化率不高。另一个问题是市场化程度低,经济增长的内在动力不足。市场配置资源的能力较低,经济发展缺乏活力,民营经济规模过小。还有一个突出问题是就业和再就业矛盾突出,社会保障能力较弱,下岗失业人员比例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而就业比例低于全国水平,加上城镇每年有大批下岗人员和新生劳动力需要就业,农村也有大批富余劳动力需向城镇转移,因而,压力相对较大。东北一些以资源型开发为主的城市,以及资源型的小城镇,受资源枯竭和资源保护等因素的制约,产业需整体转移,涉及到职工安置再就业、离退休人员的工资和社保,再就业压力也相对较大,个别资源型城市居民生存环境遭到破坏,不稳定因素增多。

    布赫说,在看到上述问题的同时,还要看到东北老工业基地发展具有的比较优势,只有这样,才能增加信心和力量。要看到,东北老工业基地既存在着许多困难,但同时又具有其发展的比较优势。集中表现为:加工制造业优势、人才和科教优势、生态与资源优势。我们应当研究这些优势,认清这些优势,从而增强信心,科学规划,统筹发展。东北老工业基地,是以重工业、加工制造业为基础的,其加工制造业具有明显的比较优势,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在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现代化中,处于十分重要的战略地位。从全世界经济发展来看,工业是现代化的关键,而装备制造业又是工业中的重中之重,是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体现。如果东北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好了,我们的国际竞争力就会大大提高,我们的经济增长步伐就会加快。东北老工业基地多年来培养了一大批科学家、工程师,每万人拥有的科学家、工程师、国有企业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在全国名列前茅。经过50多年的发展,还培育了一支素质较高的工程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和熟练的产业工人队伍。东北地区生态与自然资源环境相对较好,整体可恢复性较强,东北地区同时还是我国的主要农业生产基地,土地肥沃,水草丰美,粮食综合生产能力较高,质量稳定。老工业基地的第三产业起步相对晚一些,因而发展的空间很大,前景可观。如果进一步加快第三产业发展,第三产业完全可以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还有一点是区位优势。东北地区与日本、俄罗斯、朝鲜、韩国等国接壤或者相近,陆、海、空交通运输方便,可以进一步形成对外开放的新格局。老工业基地具有加快发展的比较优势发挥好了,就能够对老工业基地的振兴起到巨大的作用。

    布赫说,老工业基地出现发展滞后甚至于衰退,是一个世界性的问题。它是伴随着工业化进程出现的一个必然性的共性问题。进入20世纪50年代,美国、英国、德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相继出现了老工业基地发展滞后、增长缓慢、甚至于衰退的问题。对这一问题,各个国家都采取了相应措施。从一些研究材料看,国外振兴老工业基地的做法,一是在充分认识和研究老工业基地现实优势的基础上,确立新的主导产业:二是大力拓展产业领域,改变单一的产业结构,增强老工业基地产业结构的活力:三是加大对传统工业的技术改造,推进老工业基地生产的现代化;四是大幅度压缩区域优势丧失、增长潜力枯竭的传统工业,使生产要素转向高增长的产业部门;五是逐步调整工业布局。严格控制老工业城市的发展规模,引导企业向城市边缘地带迁移,开拓新的工业中心,逐步改变老工业基地工业布局过于密集的状况;六是制定支持老工业基地振兴的有关政策。一些国家的政府向老工业基地提供低息贷款,用于老工业基地的技术改造和产业结构的调整。政府拨专款用于改造老工业基地的公共设施,以改善老工业基地的投资环境。

    布赫从东北老工业基地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具有的比较优势,借鉴国外振兴老工业基地的经验,谈了对振兴辽宁老工业基地的几点意见。

    一是要树立坚定不移的信心。我们应当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从国民经济整体发展,从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角度来认识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的重大战略意义,树立搞好东北老工业基地的信心。要自觉地把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振兴放在全国大局之中,才能与时俱进,加快改革和发展,才能实现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同时,也应当认识到,振兴老工业基地是一项艰苦的、长期的工作,面临的困难很多,工作也很艰巨,尤其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想通过国家的特殊政策、或者说通过国家的巨大投资来实现振兴,是不现实的,也是不可能的。因此,应当摒弃过去那种等、靠、要国家政策和投资的观念,把振兴的希望建立在自力更生和依靠市场上来。

    二是要明确战略目标任务。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是党中央、国务院的重大战略部署,东北地区各省、各地应当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明确战略目标任务。中央政府、省、市政府应赋予各地更大的自主权,支持地区经济发展,充分地调动各地的积极性,发挥各地的主动性。

    三是要进一步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应当把推进国有经济战略性调整,把国有企业改革和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作为一个重点,全面提升国有经济的质量,巩固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同时,积极推进投资和财税体制改革,最大程度地消除不利于经济发展的体制性和机制性障碍:要进一步扩大开放,把扩大开放作为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重要战略举措和根本途径;要加强与沿海地区、东北地区的合作和交流,相互促进,相互支持。

    四是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凡是有利于老工业基地振兴的措施都可以试一试,真正做到中央要求的“发展要有新思路,改革要有新突破,开放要有新局面,工作要有新举措”:要加快发展民营经济,引导、支持民营经济发展,让民营经济在农业产业化、工业现代化、农村城镇化进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五是做好调整改造工作。包括经济结构调整、产业结构调整、国有经济结构调整、所有制结构调整,以及企业组织结构调整、产品结构调整等多个方面。对老工业基地来说,不调整就没有出路,不调整就没有发展,不调整就没有进步。所以,要加快调整的步伐,对那些有发展潜力,有竞争能力,有市场占有率的产业和产品,要千方百计做大做强:而对那些没有发展潜力,没有竞争力,没有市场的产业和产品,要下决心进行关停并转;要加快对传统产业进行改造,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尤其是一些工业技术装备、工艺流程,提高企业的全面素质,提高竞争力。老工业基地竞争力不提高,振兴就是一句空话。

    六是要坚持协调、全面发展。党的十六大提出要统筹城乡发展,要实现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这是一项百年大计,也是老工业基地振兴的长远大计。在振兴老工业基地的过程中,必须摒弃单纯、单一的发展模式,在发展工业的同时,注重农业的发展;在发展城镇的同时,注重农村的发展;在发展经济的同时,注重社会的发展:尤其是近年来工业和农业之间、城镇和农村之间的差距有进一步拉大的趋势,应当引起高度重视。实现老工业基地振兴,不仅仅是实现工业的振兴,包括实现农业振兴,全面振兴。要注重社会的安定,没有安定的社会环境,发展就会受到影响,就会出现挫折。

    七是要进一步加大对老工业基地的支持力度。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最大难点在国有企业上,因此,振兴老工业基地必须以解决国有企业存在的问题为突破口。首要解决的是国有企业的减负。作为一个老工业基地,国有企业办社会的费用支出十分繁重,企业既要承担发展经济的任务,又要承担社会稳定的责任。这已经成为制约企业改革发展的一大因素。因此,应当下决心解决企业负担重的问题;同时,进一步加大企业破产的力度,对那些发展潜力小,竞争力差、资不抵债的企业,要坚决关闭或破产。东北老工业基地的调整改造任务十分艰巨,建议国家设立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专项资金,设立老工业基地重大科技项目专项资金,用于老工业基地产业发展中的关键性技术攻关、新产品开发、科技成果转化推广等科技项目的投入。同时,加大税收和金融支持力度,实行税收扶持政策,加大金融信贷支持,提高对调整改造的支持能力,帮助解决资源枯竭地区发展接续产业的遗留问题。

    布赫最后指出,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同实施西部大开发一样,是一项艰苦的、复杂的、长期的系统工程。我们有理由相信,在全党、全国的共同努力下,东北地区干部群众同心同德,齐心协力,共同奋斗,就一定实现老工业基地振兴的目标,让东北地区成为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个新的亮点。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