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车头震荡:宜万铁路始末-艰难立项告功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当项目落榜的时候

    按照湖北人的设想,沿江四省联合起来,共同恳请国务院为一段恩施铁路立项,应是很有力度的。徐静黎和刘吉录一班人,苦口婆心,为此做了多少工作啊!转眼间本世纪最后一年已经到来,恩施铁路在1999年当中,总该有一个大的突破吧?

    错,这回他们又错了。人算不如天算,谁也不曾想到,湖北人费尽心机的这场大谋划,却因为周边省份的一记横炮而破产:国务院责成国家计委给四省联合报告作出答复,是首先上马重庆至湖南怀庆的“渝怀线”铁路,竟然没有湖北什么事儿。

    这是咋说的?唔,渝怀铁路同样由来已久——早在“三线建设”时期即有动议,“八五”期间复又被沿线湘、渝、贵等省市重新争取,此后一直未断。这条铁路的扶贫意义同样很重大,波及到重庆以下贵州、湖南大片没有铁路的贫困山区,亦可由怀庆东达上海。其投资数额与恩施铁路也差不多,都需要200多个亿。渝怀线一侧的贵州遵义和铜仁等地市,也曾经通过全国政协常委,包括“全国政协委员赴黔视察团”,请求国务院总理朱镕基给予支持,朱镕基又曾经催促铁道部给予“积极考察”;特别是重庆方面对此路长期付出了极大热忱。

    而铁道部常务副部长孙永福,分管计划,他这位全国人大代表,偏偏又是重庆名额,由重庆人民选举产生出来。这就使得重庆人沾了高层许多光。还有更凑巧的事情,将命运的天平一下子向渝怀线倾斜过去:那就是在1999年上半年,一位新的重庆市市长从北京走马上任而来,这位新市长,偏巧就是原国家计委分管铁路、公路、民航大交通的副主任包绪定同志!在此之前,重庆市也好,孙永福副部长也好,原本就常常为了渝怀铁路而寻求国家计委的支持,包绪定对于此事此情原本就相当熟悉。因而,包市长上任伊始,头件大事,就是尽快将渝怀铁路变作伟大现实。没办法,我们的国情就是这样。更有传言说,重庆人跑通了四川老乡在京路线,甚至说动了李鹏夫人朱琳女士等等,不一而足。

    1999年11月,渝怀铁路正式纳入国家铁路建设规划,宜万铁路一下子变得遥遥无期。那是2000年的4月25日吧,国家计委正式将渝怀铁路《项目建设书》上报国务院,明确指出要“及早形成川渝地区铁路东通道,尽快解决川渝地区铁路客运外出能力紧张的突出矛盾”,并专门说明已将此路与湖北恩施铁路作出了“长时间、大面积规划论证”和“综合分析比选”,国家计委因此决定首先安排渝怀铁路上马。而对于川汉铁路宜万段,却只是“要视其前期工作进展情况和路网发展的需要……由铁道部组织进一步论证,抓紧提出建设方案”,将来另起炉灶。

    这份具有“判决书”式的国家计委建议书,同时抄送湖北省人民政府。这就好比在一场挥汗如雨的高考大战之后,别人家孩子收到了北大、清华录取通知书,而湖北人收到了落榜通知书,情绪效果反差太大,一个天上一个地下。

    完了,这回算是输惨了,渝怀铁路上马,湖北恩施落榜,八年抗战,上下白忙。

    省州两级铁路办,人人心灰意冷,顿感前程渺茫。徐静黎、刘吉录等人聚首邓道坤副省长办公室,大伙儿相对无言,神情沮丧。而邓道坤作为一省分管领导,同样心情沉重,多年奋争,功败垂成啊!但是,此刻的邓道坤更明白,宜万路要想起死回生,首先是他这个副省长不可发生丝毫动摇,他这里一松懈,下面干部就会丧失信念,这条铁路就会真正泡汤。只见邓道坤从沙发上霍地站起,剑眉高扬,斩钉截铁地说:“同志们,我们坚决不能放弃奋斗,我们要死马当做活马医,我们一定要把这条路救活!”

    刘吉录闻言振作:“是的,我至今认为,只要国家仍然认可沿江铁路大通道的设想,恩施这一段就非修不可!”这位华中师范大学的老毕业生顽韧得很。

    邓道坤接着分析道:“大家还记得吧,原先铁道部所谈意见,曾是两条铁路只上一条,当时都说上马一条,另一条就不上了,而现在呢?”

    徐静黎、刘吉录当即回答:“现在是承认两条路都有价值,都应该上,很可能是一个先上一个后上的问题。”

    这就对了!国家计委那份《建议书》,对咱们湖北恩施这条线仍然是肯定的,并说这条线“也能承受川渝地区向东及东南的客运交流任务,同时与襄渝线、达万线和其他沿江铁路相连,远期可形成重庆至上海的沿江铁路通道”,《建议书》认为这两条线“对改善铁路路网结构,改变沿江贫困落后面貌及区域经济开发,均有重要意义,都是社会效益明显的项目”,同时要求“由铁道部组织进一步论证,抓紧提出建设方案”,这不是希望所在吗?

    据此,邓道坤副省长坚定地说:“当前,我们的工作,就是要在渝怀线上马后,继续推动恩施铁路尽快跟上,我们工作的目标没有任何改变。从兵法上看,自行减少了一个竞争对手,也是好事情嘛,大家一定要有更大的信心!”

    话说到这里,徐静黎和刘吉录的腰杆子又挺了起来。最后,邓道坤副省长猛然间给了徐、刘一个大惊喜,说:“现在不但不能松劲儿,反而更要加强争项力度,我再给你们鼓一把力气,特地给你们追加活动经费50万元!我自己,还要亲自上北京跑这个项目,咱们一块儿干到底!”

    徐静黎和刘吉录后来对我们回忆说:“邓道坤副省长这么一打气,好家伙,我们一块儿下楼来,觉得两条腿都有劲儿啦!”

    郭大孝赴京再陈情

    气可鼔不可泄。邓道坤副省长说到做到,他亲自带着恩施州新上任州委书记刘贤木,一趟一趟跑北京,跑国家计委,跑铁道部,不断为这一项目添火加温。邓老后来回忆说:“我们到了铁道部,刘志军同志当时还是副部长,我就将他的军,我说志军啊,你可是咱们湖北人啊,对宜万铁路的事情你是熟悉的,你要为老家出一把力气啊,不然,家乡人会说你坏话呦!”

    刘贤木书记也豁出去了。他和州长郭大孝全力推动徐静黎和刘吉录这个工作班子,抓紧一切机会争取铁路立项。郭大孝充分利用进京出席全国人大会议的便利,继向兴平女士之后,多次直接面向江泽民和李鹏等最高官员开展工作,连续5年不放松,把一个全国人大代表的身份用到了极致——

    郭大孝先生在接受采访时,介绍了他向江泽民和李鹏当面陈情这两件事,都极精彩。我按照时间顺序向读者报告:

    2000年3月14日下午,李鹏委员长来到湖北代表团参加讨论。郭大孝当然不会放过这个机会。他的发言充满了湖北人特有的智慧,让人不表态都很难。他首先简要地讲清了恩施铁路所处的咽喉位置,然后话锋一转,突然述说恩施地区交通事故的严重情况,这是人们想不到的。郭大孝用惨烈的交通事故和大量的死亡人数,一下子抓住了高级听众,说不修铁路还要死更多的人!而且,死亡最多的是哪里人呢?郭大孝沉重地说:“惨死在恩施道路上的人,大都是跑来跑去的重庆人和四川人,他们都是委员长的老乡啊!”听众一怔,李鹏是四川人吗?郭大孝便补充说:“委员长的夫人朱琳女士就是四川人嘛。四川人出了伤亡事故,这笔账还得算到我们恩施头上,我们要花不少赔偿费哩!”

    郭大孝的发言,牢牢地抓住了人们的注意力。李鹏认真地听,示意郭继续讲下去。郭大孝一下子又跃上了历史高度:“正是这条铁路,凝结着一个巨大的悲喜剧,晚清时期詹天佑先生修过,孙中山先生在他著名的《实业计划》中早有设想,蒋介石政府在抗战胜利以后也准备上马,毛主席、周总理更是长期高度关注这条路,可是直到新世纪了,国力强盛了,科技进步了,改革开放二十多年了,三峡大坝也快修成了,这条路却仍然停留在一张图纸上!”郭大孝拍打着手中简图,热泪夺眶而出,“尊敬的李鹏委员长啊,我们恩施各族人民的心都在滴血啊!”李鹏显然被这番话所震撼,竟然主动向郭大孝招手,要郭走到他身边去。郭大孝当即携图上前,展示铁路草图。这张图,也许仍是前头向兴平女士为江泽民展示过的那一张。现在,李鹏一边看图,一边询问情况,郭大孝和近旁的湖北省委书记贾志杰有问必答,花去好大一阵子工夫。事实上促使李鹏来了一个现场办公。最后,李鹏抬起头来,郑重地对湖北人表态说:“像恩施这样的地方,应该修铁路!”

    高级领导当场在人大会议上直接表态,这种情况相当罕见。湖北人报以热烈掌声!

    这位郭州长,以他的智慧和真情,打动了委员长。

    湖北省长蒋祝平,也在会议期间亲自行动起来。他主动拜访了铁道部傅志寰部长和刘志军副部长,请求铁道部要在渝怀铁路上马之后,对宜万线给予支持。傅志寰部长感动地说:“好!好啊老蒋,情况我都清楚了,咱们年纪差不多,确实应该千方百计把这条路搞上去,不给后人留包袱!”

    我接着讲讲郭大孝陈情江泽民的第二段故事。

    2001年“两会”期间,国务院副总理吴仪陪同江泽民来到湖北代表团。郭大孝再次披挂上阵。老郭心中有数,早在1995年人大会上,本州女代表向兴平,曾经面陈江泽民作过一次汇报,江主席应该有此印象。于是郭大孝换了一个角度,把修建恩施铁路的意义引申开来,以几近哽咽的语调强化发言效果。他说:“恳请中央,恳请国务院,恳请总书记,高度关注我们鄂西、湘西和渝东,整个武陵山区——43个县市25万平方公里的人民群众,切盼修建这条铁路来发展自己,1000多万父老乡亲,至今没有脱贫啊!”郭大孝的话语力度不小,领导们一边认真听取,一边赞同地点头。乃至吴仪副总理直接呼唤:“大孝同志,你过来,到前边来嘛!”郭大孝遵命上前,吴仪便把郭大孝再一次介绍给江主席。

    郭大孝只讲了一句话,就吸引了江泽民,郭说:“总书记好,这是我第三次和您握手了!”江当下好奇地问:“哦?是这样吗?”郭从容答道:“前些年,您为了解决农民卖粮打白条的问题,曾经两次视察湖北荆州京山县,我当时是那里的县委书记。”

    江泽民一听此情,便愉快地说:“好啊,那咱们是老朋友啦!”

    吴仪副总理真诚地对郭大孝说:“大孝同志,你刚才发言的要求,江主席都知道了,国务院也会关注的!”事情到了第二年,江泽民果然在人大会议上,公开表态支持了这条路……

    会场上掌声持续不断,大家都纷纷站了起来。

    郭大孝的经历令人回味。人们夸他是一位难得的好州长。但是,更多的干部包括郭大孝本人,却若有所思,高兴不起来。试想,一项本来就应该抓紧完成的紧迫工程,利国利民,并无疑义,我们完全可以通过合法化的程序和制度化的办法,推动科学论证,使工程顺利上马。而现在,大家却不得不使出浑身解数,去拼力争取主要长官的认同与支持,而一旦失去了主要首长的支持,你就办不成。这正常吗?这民主吗?这科学吗?改革几十年,我们革什么?经济在不平衡当中迅猛发展,旧有官僚体制人治社会却远未触动,基层执政干部仍处于日夜焦虑之中。那么,仅仅是一两次成功的汇报,怎能让人畅心开怀?

    老国情,紧事情,谁有什么好办法呢?你消极被动等待,将更加没有出路。你焦虑归焦虑,而办事归办事,事情该怎么办,基层干部还得怎么办,除非你不办拉倒。

    孙永福带来新希望

    鲁迅先生说,中国的事情需要韧性的战斗,确有道理。到2001年春天里,情况发生了有利变化。盼路人的辛苦没有白费,1月27日,是农历正月初四。恩施州刘吉录他们安插在北京城里的“好朋友”,紧急送上情报说,铁道部常务副部长孙永福,将于1月30日也就是正月初七,乘火车前往湖北,对“沿江铁路大通道”做现场调研。这可是一位关键人物之关键行动,必将直接关系到铁道部对于恩施铁路的态度,切望做好充分准备,并主动出击。

    徐静黎、刘吉录和余治清等人,得报后立即向省里做了紧急汇报,并迅速赶赴武汉,请求省政府出面并提高接待规格。

    过罢大年,上班头一天,湖北省代省长张国光、常务副省长邓道坤,迅即召开省长办公会议,专题研究接待孙永福一行,确定由周坚卫副省长全程陪同考察,省委书记蒋祝平设宴接风,恩施州负责接待实地考察,一定要隆重而感人,不出任何差错。铁四院亦将全力配合。

    业内皆知,孙永福先生是一位理政务实、言行低调的实干家,又是一位工程院院士。此次出行,肩负重任,以科考为主,他并未打算惊动地方大员,下榻武汉铁路宾馆。刚刚过完大年,他更不愿意给当地添什么麻烦。不料想,湖北省代省长张国光和副省长周坚卫等多位省府大员齐来宾馆探望,并且告知他周副省长将全程陪同他下乡考察,省委书记蒋祝平明日还要专门设宴招待全体北京专家。这一来,孙永福便切切感受到湖北人的温暖与重视了。及至他们沿着崎岖难行的道路抵达恩施之际,土家苗寨锣鼓扑面而来,各族百姓盛装出动,夹道欢迎,一路上的寒气一扫而光。一条条真诚实在的标语,一声声发自肺腑的口号,一场场百年盼路的演出,将孙永福和随行专家们彻底打动了。

    全程陪同此行的副省长周坚卫先生,后来回忆说:那一次孙副部长带专家来,我们确立了“真情感人、实情服人”八字接待目标,最终扎扎实实达到了预期效果。孙副部长行至恩施,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他表示:这条铁路虽然不长,却很有必要,西边接万州,东边接宜昌是比较合理的方案,它将是中国铁路“八横八纵”路网主骨架当中“沿江大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他甚至还说,修建这条铁路已经是铁道部党组的意见,谁也改变不了它的走向!他感谢我们地方政府为铁路做了大量前期准备工作,包括客货运量等多方面的调查,是卓有成效的;他指示驻湖北的铁四院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做好全路预案研究,以期尽快把项目确定下来。对于资金问题,他建议,一是地方政府应在征地拆迁方面再度提供优惠政策,二是铁道部做出最大投资努力,三是争取中央财政给予支持。这样,通过三方面共同出资,争取早日把铁路建成。——孙永福的到来,把宜万铁路的立项切实向前推进了一步,他的讲话很快被整理成《纪要》,使铁道部和湖北省更紧密地联结在一起了。

    我想到了中国结,很奇妙很漂亮的中国结。

    古人说书,讲究层层剥笋,一波三折,咱们现在讲的这个故事,又何止一波三折?我不过是拣出以上几个关节来写,就已经七折八折了。有许许多多的横竖裉节,这里根本无从展开,否则这部书就会太长太长。这磕绊小坎,在实际进程中同样重要,不容忽视,我们却只能作一综述,以便给后人留下历史简账:

    孙永福副部长回京后,铁道部方面大大增强了信心。但是仍有太多问题需要协商、解答。比如孙永福建议湖北省积极推出征地拆迁优惠政策,这可不是一句空话,省政府要筹集一大笔钱,而钱在哪里呢?代省长张国光,在省长办公会上发愁地对恩施和宜昌两地干部们讲:省里现在要保工资保吃饭,这条路十年八年也不会有明显效益,哪里有钱修铁路呢?你们还是要多跑铁道部,多做上头的工作呀!面对此情此景,宜昌市长王振有,恩施州长郭大孝,还有徐静黎、刘吉录、潘幼成等一批人,只好咬牙决定,在争取铁道部进一步支持条件下,征地拆迁的不足部分,由宜昌和恩施补齐,就不要省政府再拿钱了。据当时市价测算,鄂西征地每亩需8000元,拆迁房屋每平米需200多元——铁道部的最终答复足以让人感动得落泪:同意由部里拨付征地费每亩7000元,拆迁费每平方米240元,这可是解决了大问题。湖北省政府也承诺,愿举全省之力,包干完成征地拆迁任务,减免部分税费,优惠供应电力和地材,共渡难关,全力支持铁路建设。

    这道坎总算是过去了,但种种问题仍然很多,有些问题的出现,真令人措手不及,比如说此路从恩施西面连接万州没有争议,而东面到底与哪里接轨最佳?有的说接宜昌好,有的说接枝城好,有的说接枝江好,一度时期这条线叫枝万线,一度时期又叫万宜线,各说各有理。甚至还有一种意见,要照顾一些局部地区,提出是否可以绕走黔江?如若解答不了这些问题,铁路立项就无从谈起;近些年来,地方上各个地市县都在争取铁路项目光顾,其专门班底的力量不可估量;还有人节外生枝,提出铁四院在勘测中,为什么不拿先前有过的清江线路作出比较来?于是,铁道部计划司和鉴定中心,又将已近成熟的铁四院胡子平先生率队搞出的方案搁在一边,重新组织队伍勘测清江方案,这一搞就是一年。铁道部总工程师王麟书先生不得不几赴恩施考察,总算否定了清江线,支持了现有方案。

    另外,宜昌是个宝地,早已有水、陆、空三大交通枢纽,还有“两坝”吸引世界眼球,你无论从枝城抑或从枝江接轨,哪一“枝”对我们宜昌百姓都没有坏处,所以我们对于入川铁路直接接轨到宜昌来,也并不需要积极申办。而不把宜昌的积极性调动起来,征地拆迁谁来办?你看,这么一大堆老问题加新难点,乱纷纷拖拉着宜万铁路上马步伐,不是驴不走,就是磨不转,到处都在卡壳。幸亏,幸亏这当口宜昌市来了一位新市长,名叫王振有。王市长自己就是从省铁路办主任的位置上转任宜昌的,对恩施铁路早就倾注过心血,很熟悉情况,加上恩施刘吉录等人反复深入向他游说,这才促使王市长下了决心;进而影响了宜昌市委书记孙志刚,铁道部经规院副院长刘宝润,又加盟推动此议,面向宜昌做了许多工作,最终理顺了千头万绪,把宜昌党政一举推上前沿。一晃间,时光已到2001年9月下旬,宜昌人热忱地欢迎铁道部专家光临此地,使宜万铁路“东端接轨论证会”得以举行。经过好一番认真探讨,专家们形形色色的各种意见总算趋于一致——西接万州,经过恩施大片地区,东接宜昌!

    当时,确立此路名称并不叫做“宜万铁路”,而是叫做“万宜铁路”;一个月后,湖北省人民政府终于同国家铁道部正式坐在了武汉东湖宾馆的会议桌前,双方怀着无比激动的心情,共同签署了一份历史性文件《关于建设万宜铁路有关问题的协议书》。这一天,是2001年10月14日。湖北省省长张国光、副省长邓道坤和铁道部副部长蔡庆华,高举酒杯,一饮而尽,当时,大家还管这条铁路叫做“万宜铁路”呢。

    直到后来很久,铁道部一位领导,每听汇报时,总是听到“万宜万宜”的,这不就是“万一万一”吗?联想到此地山重水复,地质条件无比凶险,修筑期间风险极大,万一出事呢?常言说不怕一万,就怕万一,照这么叫下去,这条铁路还有个好吗?分明不吉利,很不吉利呀。咱们向中央领导汇报时,也总是“万一万一”的,实在别扭甚至刺耳!在一次会议上,这位领导突然建议:干脆颠倒个儿,把万宜铁路叫做“宜万铁路”吧,当年詹天佑先生修筑此路,就叫做“川汉铁路宜万段”嘛!大伙儿一听,一致赞成,“宜万铁路”这个名称这才正式确定下来。可也是,按照我国不成文的惯例,公路铁路命名,一般都是由北向南或由东向西取字,相反的情况较少。名为“宜万”,是适当的。我想起山西第一条高速公路,从太原西出旧关到河北,结果叫了个“太旧公路”到现在大家都觉得不好听,明明一条新路,上来就是太旧?其实,当时叫做“晋冀高速”也是可以的。好了,宜万铁路,距离正式立项,仅差一步之遥了。

    你说说这中间的波折有多少?中国这台老机器,转动起来难上难,并且要中央和地方恰恰转动到同一个节怕,才能成事儿。

    国家立项终告成功

    逼近立项之际,宜万铁路还有一道大坎,周折更大。

    众所周知,凡是国家级大型建设项目,都必须经过中国工程咨询公司审核批准,简称中咨公司。中咨公司是国务院正式委托的权威机构,这一关过不去,谁也立项不成。

    2002年,“两会”又要到来。会议前夕,湖北方面和铁四院迎接中咨公司诸专家前来武汉,举行“万宜铁路预可研评估会”。中咨公司并没有否定这条路,只是该公司主要领导——屠由瑞董事长,却不着急,无意在短期内作出评审报告,说是还要看一看,还要再论证。这可急坏了湖北上上下下全班人马。原来,这位屠由瑞一向严格,人称“一把屠刀”,这些年来把守中咨公司大关,毫不留情地砍掉了一大批不可靠的各地申办项目,都说他冷酷无情极难通融呢。

    州长郭大孝,嘴唇上急出了一溜儿燎泡,面对“一把屠刀”而束手无策,只好又到“两会”上想法子。

    3月5日下午,还是人民大会堂。江泽民主席再次来到湖北代表团座谈。读者当然记得,此前1995年,土家女曾向江呈图一次,2001年,郭大孝也曾向江面陈一次。现在,湖北与会代表第三次向江主席呼唤宜万铁路。这时候,湖北省委书记已是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俞正声。郭大孝等人便积极协助俞正声书记,向江主席重新做出详细汇报。一连数年的不懈呼吁奔走,显然在高层发生了作用。这一次,江泽民的态度十分明确,他一字一顿公开表态说:像恩施州这样的地方,既没有高速公路,又没有铁路,就应该兴修铁路!

    俞正声书记和省长张国光以及郭大孝等全体代表精神大振。郭大孝不失时机地向俞、张汇报当前情况,细说铁道部与湖北省已经签订了协议,都遇到中咨公司要求特别严格,成为立项评估的关键环节,希望俞、张直接与中咨公司董事长屠由瑞陈情沟通,请求网开一面。张国光省长表示与屠不熟,一向联系较少。巧的是,俞正声与屠恰恰是多年老友,交流起来却很方便。在中国,政治局委员这个身份很高很高,宜万铁路的福音就要来临。

    次日一早,俞正声见到郭大孝,高声向郭喊道:土王啊,人家都管你这个州长叫土王,我也叫你一声土王!昨天晚上,我跟屠由瑞同志认真通了电话,替你们诉苦了。我向他表示省委省政府的态度是迫切的,江泽民同志是明确支持的,希望他们中咨公司积极促进这条铁路的建设。屠由瑞同志对我讲啦,让你们放手去工作,中咨公司这个环节没有问题!

    郭大孝一步上前,连连向俞正声书记道谢,说最后一段道路总算铺平了!

    你看,离开大首长,能办成大事吗?

    “两会”年年开,今年没白来,人人很激动,层层出大牌——

    2002年5月初,在中咨公司刀下留情之后,铁四院、铁道部将宜万铁路可研报告层层上报。

    5月底,国家计委主任办公会通过了宜万铁路项目建议书并报总理办公室。

    7月,国务院正式批准宜万铁路立项。

    写到这里,我为湖北人,为恩施人长长地舒了一口气:奔波十载京鄂之间,到底修成了正果!

    漫漫征程忙立项,十年磨剑放毫光。

    宜万铁路即将在千里武陵山化作一个真正的现实。千呼万唤始出来啊!国家立项终告成功,开工兴建指日可待——这消息,在2002年秋天的艳阳惠风里,传遍了湘鄂渝川,震荡着巴山蜀水。从重庆到宜昌,中间一个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上千万乡亲,竞相传告着这个绝不再是梦幻的真切消息。人们期待着,在即将到来的2003年,能够听到半个世纪以前,刘伯承、邓小平、贺龙主持“成渝铁路”开工那震耳欲聋的声声礼炮,能够亲眼看到现代化筑路大军开赴深山改写历史的壮丽诗篇。

    盼路盼到两眼滴血的恩施人,不会忘记他们的好儿女和老功臣。徐静黎调往省里工作了,刘吉录办理退休了,他们的名字依然响亮地流传在鄂西南大地,成为新一任铁路开拓者心中的典范。

    2003年,还将有什么故事发生?还会有什么人物涌现?宜万铁路能不能如愿开工呢?

    我只敢在这里向读者预告一句话:一切都要比你的想象复杂许多。虽然二十四拜只剩下一哆嗦了,可是,这一哆嗦,却必须撼动更加厚重的深府高墙。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