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天的走向-表层故事与深层意蕴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短评《上山与下山》

    陈小静

    初看胡炎的《上山与下山》,觉得很平淡,可是细细品味,却觉得全文意味深重,是一篇值得我们深思的佳作。

    全文以师生在崎岖的山路上互相关怀开幕。学生说:“走好,老师。”老师说:“无碍。倒是你,好走。”学生的“走好,老师”只是一句很普通的礼貌语,是出于师生之情,敬老之情。但是老师的“倒是你,好走”却包含着许多复杂的情感,睿智的老师提醒学生的不是一般的“走好”而是“好走”。字还是两个字,相同的两个字,但是意义却有了千差万别。这句话是下文他所有语言的总概括。在这篇小小说里,作者采用了隐喻、一语双关、象征等多种手法。在篇幅如此短小的情况下,作者巧妙地把这几种手法运用得得心应手,使得作品有了一种淡淡的、如散文诗一样的味道,寓意深远。

    学生已“腆起啤酒肚,福发得厉害,步子重,还一口吞一口地喘”,而老师却是“瘦削,一如当年,睿智,矍铄”,老师的神韵、一身的正直顿时跃然纸上,而学生不仅是体态的丑化,而且是精神的丑化。学生对自己所取得的成就是“自忖未给老师丢脸”,其实他已经把自己的心给丢了,迷失在权力场上了。学生不仅变得虚伪而且变得无知,在老师面前把自己喜欢骑在别人头上作威作福的丑态暴露无余。老师借鸭头山的故事想告诉学生的是这样一个奇怪的现象:“金鸭不鸣,而罹其灾;草鸭狂叫,亦讨人笑。”“拍马溜须夸夸其谈之流,可用乎?”这既是暗斥学生的嫉贤妒能,又是婉批学生打压人才的不择手段。通过上山与下山的深层暗示,提出了“这下山的路,该如何走?”这一深刻的人生命题。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