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瑞芳评说聊斋之官场-书生为功名游魂——《叶生》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俄国作家果戈理的名作《死魂灵》,写投机取巧者乞乞科夫想靠收买死魂灵发财,通过乞乞科夫跟几个风采各异的地主之间的联系,写活了俄国世间百态和社会病疾。而早于果戈理两个世纪,蒲松龄已写过为了功名,中国读书人的死魂灵如何从阴世走回人间。

    淮阳叶生文章辞赋首屈一指,可参加科举考试总不顺利。县令丁乘鹤看到叶生的文章很欣赏,将其召来谈话,极投机,于是请叶生到官衙居住读书,经常资助叶生的家庭。

    每次举人考试也就是乡试前,各省学政到各州府巡察,通过考试选拔参加乡试的秀才,叫作科试。丁县令向学政推荐叶生,极力称赞叶生的才学,结果叶生考了第一名,取得乡试资格。丁县令相信叶生乡试肯定折桂,考后要来叶生的文稿看,边读边拍案叫绝。没想到时运捉弄人,叶生文章高明命运却不济,发榜时名落孙山,垂头丧气地回到县衙,感到辜负了知己期望,对不起丁公,吃不下,睡不好,形容憔悴,骨瘦如柴,神情痴呆,像个木偶。丁县令听说叶生落榜,安慰他一番,约定自己任期满时带叶生一起回关东。

    叶生万分感激,辞别丁公回家,关门不出。没多久,叶生病重,丁公不断派人慰问。叶生吃了一百多服药,一点儿效力也没有。

    丁县令因触犯了上司,被免官回家。他写信给叶生说:“我本已定下回家日期,但推迟动身等先生。先生早上到,我晚上起程。”

    丁公的信传到叶生病榻前,叶生捧着来信哭泣,请送信的人捎话:“我病太重了,一时难以痊愈,请丁公先走吧。”

    来人回去转告,丁公仍不肯走,耐心等待。几天后,守门人忽然报告:叶生来了。丁公很高兴,急忙出门迎接,询问叶生病情。叶生说:“因弟子患病,烦劳老师等这么长时间,我越想心中越不得安宁,现在幸好可以跟随老师一起走了。”

    丁公打点行装,第二天天一亮就跟叶生一起动身回乡。到家后,丁公命儿子拜叶生为师,两人一天到晚在一起。丁公子名叫再昌,十六岁还不会写文章,但极其聪明,凡八股范文,只要看两三遍,就一字不忘。公子跟叶生学了一年,便落笔成文,再加上丁公的势力,公子顺利成了秀才。叶生把自己平生准备考举人的八股文全部抄录出来,让丁公子读熟。丁公子参加乡试,七道考题,都是叶生教过的,丁公子考取了第二名举人。

    丁公对叶生说:“先生拿出一小部分本事,就使我的儿子中了举人。您这样杰出的才能,怎么长久不得志?怎么办?”

    叶生说:“大概命中注定吧。我借您家的福气给我的文章争了口气,让天下人知道,我潦倒半生,并非因为我文章写得不好,我也就满足啦。况且人生得一知己,就没什么遗憾了。为什么一定要考上举人,脱去秀才的蓝衫,才算是发迹走运?”

    丁公担心叶生长期在外地,耽误了秀才每年的例行考试,不能取得参加举人考试的资格,劝叶生回乡参加秀才的岁考。叶生满面愁容,好像有什么难言之隐。丁公不忍勉强,嘱咐儿子到京城为叶生捐了个监生头衔,可以直接参加举人考试。

    不久,丁公子中了进士,朝廷委任他做礼部主事。丁公子带叶生一起进京,让叶生进国子监读书。师生仍然生活在一起。

    一年后,叶生参加顺天府乡试,中了举人。恰好朝廷派丁公子做河南钦差,他对叶生说:“我去的地方离先生家不远。先生取得功名,该衣锦还乡啦。”

    叶生很高兴,选择黄道吉日出发。到达淮阳地界,丁公子备了车马,派仆人送叶生回家。

    叶生到家,只见自家门前萧条冷落,心中悲伤,迟迟疑疑地来到自家院子。恰好妻子拿着簸箕从屋里走出来,一看到叶生,立即惊慌地丢下手中簸箕,扭头就跑。

    叶生伤心地说:“我如今是贵人啦。三四年没见,你怎么突然不认识我了?”

    叶妻离叶生远远的,说:“你已经死好久了,怎么能再成贵人呢?这么长时间没能让你人土为安,是因为家里穷,儿子还小。现在阿大已经长成,能够自立了,不久就要选块墓地安葬你,不要装神弄鬼地吓唬活着的人啦。”

    叶生惜僧懂懂,为什么我衣锦还乡家里人非但不高兴还如此害怕?他感到不对头。到底什么不对头?原来是他自己不对头!

    听了妻子的话,叶生犹犹豫豫进入屋里,果然看到自己的棺材停在那里,原来我早就死了!叶生醒悟过来,仆倒在地上不见了。

    叶妻惊奇地看着叶生像蝉蜕壳一样,衣服、帽子、鞋子脱在地上,人却突然不见了,十分难过,抱着丈夫的衣服号陶大哭。纵然丈夫是死魂灵,毕竟亲人又重逢了。而今死魂灵也走了,妻子只好抱着衣服大哭。

    叶生的儿子从私塾放学归来,见家门前停着车马,又惊又怕地跑回家告诉母亲。叶妻将刚才发生的事告诉儿子,又仔细询问跟叶生同来的人,才知道是丈夫的死魂灵不甘心以秀才身份终老,魂游千里,参加乡试并中了举人!

    跟随叶生还乡的仆人回去,将实情告诉丁公子。丁公子潜然泪下,立即来老师家中吊丧,出钱替叶生操办丧事,按照举人规格给叶生下葬。又送了许多钱给叶生的儿子,专门请老师教他读书,还在学使面前替他说情。第二年,叶生的儿子就做了秀才。

    《叶生》是聊斋最有代表性的作品之一。盖棺论定,死魂灵在有钱有势者的帮助下戴上了举人的帽子。可怜、可叹、可悲!生不能得功名,以死继之,这是多么可怕、可怜、可悲的精神状态。叶生生前得不到功名困顿而死,是个悲剧,是社会不识真才的悲剧;死后靠了官员和金钱的帮助得到功名,也是个悲剧,是更大的悲剧,心灵遭到戏害的悲剧。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