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瑞芳评说聊斋之官场-追逐功名的千万冤魂——《三生》(卷七)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湖南某人能记得自己的前生三世。他第一世做县令,做乡试考官,著名才子兴于唐名落孙山,愤慈而死。兴于唐到阴司写状纸控告县令。状子递上,阴司跟他因为同样原因而死的读书人冤鬼数以千万计,大家推举兴于唐为首领,聚散成群,把县令从阳世摄去,与兴于唐对质。

    阎王问县令:“你既然是乡试阅卷人,为什么专门让文章写得好的落榜,录取平庸之辈?”

    县令辩解:“我们阅卷,上面有主考官,我只不过奉命行事。”

    阎王马上签道命令,把主考官拘拿到阴司对质。

    过了很长时间,主考官被抓到。阎王拿县令说的话问他,主考官说:“我总览全局,不看具体文章。就是有好文章,底下阅卷的考官不推荐,我怎么能看到?”

    阎王说:“你们不要互相推诱,都是失职,按例该打。”

    阎王正要用刑,兴于唐不满意阎王仅仅鞭打考官的处置,高声大叫。台阶两边冤鬼万声鸣和。

    阎王问:“本王已下令对考官行答刑,你们为什么还不满意?”

    兴于唐大声说:“答罪太轻,您必须得挖掉他们的眼睛,作为他们不识文章好坏的报应。”

    阎王不肯,众鬼叫得更激烈。阎王说:“他们倒不是诚心不想录取文章写得好的,只是他们自己的见识太浅薄,分不清文章好坏。”

    众鬼又请求阎王把考官的心挖出来看看是怎么长的。阎王不得已,叫小鬼剥掉考官的袍服,用雪亮的快刀割开胸膛,挖出心脏。两个考官被割得鲜血淋淋,大声哭喊。众鬼这才高兴了,说:“我们这帮读书人含冤而死,一直没有一吐胸中怨气的机会,今天有兴于唐先生帮我们出头,怨气都消啦。”千万读书人冤鬼一哄而散。

    考官受过阎王剖心的惩罚后,小鬼押着他托生到陕西的老百姓家做儿子。长到二十多岁,土匪作乱,他落到土匪手里。官兵来巡察,抓住这帮土匪,他也在其中。他想:反正我不是土匪,可以解释。等看到堂上审案的官员,也二十多岁,再仔细看,这不是兴于唐再世为人?“我算是完蛋啦!”果然,其他俘虏都被释放了,他最后一个上去受审,不等他开口辩解,堂上官员立即下令杀头!

    考官到阎罗殿控告兴于唐滥杀无辜,阎王没有马上将兴于唐拘来对质,说要等他享受完命中注定的福和禄。考官在阴司一等三十年,兴于唐才来。两人对质,兴于唐以草营人命的罪名被罚做畜生。再检查考官所为,曾殴打父母,罪过与兴于唐相同,也罚做畜生。考官怕来生再受兴于唐欺负,请求做大畜生。阎王让他做大狗,派兴于唐做小狗。

    于是,考官投生顺天府市场成了条大狗。有一天,大狗正趴在街头,有个南方来的客人,带着个狸猫大小的金毛犬。考官一看,这不是兴于唐吗?心里欺负他个头小,扑上去咬他。小狗反而咬住大狗的喉咙,像个铃档吊在脖子下边,大狗怎么摇摆也甩不掉,两条狗一起死了。

    考官和兴于唐又来到阴司,互相争论。阎王说:“你们总是冤冤相报,何时了?现在我给你们把冤仇解开吧。”阎王判决,两个都再世为人,兴于唐做考官的女婿。

    考官托生到庆云,二十八岁做了举人,生个女儿娴静美貌,大家巨族争先求婚,他都不同意。他偶然经过临县,遇到处理落榜书生,列一等第一名的李秀才,正是兴于唐转世。考官拉着李生的手将他请到旅舍,热情招待,问他成家没有,知道还没有,就把女儿许配给他。人们都说举人怜惜人才,其实都不知道这两人前世有纠葛。

    后来李秀才将举人的女儿娶回家,夫妇感情很好。只是女婿恃才傲物,经常冲撞岳父,一年也不去拜访岳父一次,举人都忍耐着。女婿一直不得志,最后还是靠岳父千方百计托关系,女婿终于成就功名,从此翁婿交好,像父子一般。

    蒲松龄在篇末感慨:“一次功名被黝落,三辈子冤仇解不开,怨毒之深竟到这样地步!阎王让结怨双方成翁婿,这样调解固然不错,然而阴司台阶下千万读书人的冤鬼,纷纷攘攘,都怎么处理?莫非天下所有受岳父喜爱的爱婿,都是阴司中读书人的冤魂吗?”

    《聊斋志异》有两篇《三生》,分别在卷一和卷七。卷一《三生》借轮回观念,讽刺俨然人上的大人先生是畜生变的;卷七《三生》是鬼故事,却隐藏着山岳一样沉重的历史。科举考官心存鄙见、瞎眼冬烘,融佳士而进凡庸。特别需要注意的是阴司告状名士的胜名:他姓兴,名于唐,而决定千百万读书人命运的科举制度,正是兴盛于唐代。从唐代以来,无数知识分子抱着“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的幻想,为金榜题名费尽毕生心血,最终名落孙山,成为冤鬼。蒲松龄用幻想的情节给这些书生伸张正义。而作者最终给这类知识分子支的招,还是要找个有地位的岳父,为自己“营谋”——谋划和钻营,这是多么深刻的讽刺!而这,简直是现今拼爹的“先驱”了。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