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瑞芳评说聊斋之官场-世态炎凉的绝妙画面——《胡四娘》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这是一幅生动的功利社会世俗画。丈夫的功名是妻子的一切,是亲情也是价值。没有任何作品像(胡四娘)一样把科举制度下亲属间的世态炎凉写得如此深刻、如此生动、如此触目惊心。几十年后出现的《孺林外史》,也没有如此精彩而集中的经典世情场面。

    四川剑南程孝思父母双亡,贫无立锥之地,却写得一手好文章。他要求给通政史胡公——俗称“胡银台”——做文书。胡银台让他写篇文章看看,然后大加赞赏,说:“这样的人不会长久贫困,可以把女儿嫁给他!”

    胡银台有三子四女,都在幼年跟官宦富贵人家定了亲。最小的女儿四娘是妾所生,其母早死,四娘到了结婚年龄还没许配人家,胡银台就让程孝思做了倒插门女婿。有人说胡银台纯粹是乱点鸳鸯谱,胡公不听。他拨了套房子给程孝思住,对他的生活供应非常丰厚。

    胡银台的儿子都瞧不起程孝思,不屑于跟他同桌吃饭,丫鬓、老妈子也都嘲笑、挖苦程生。程生对这一切默默不语,不跟这些人计较短长,而是更加刻苦攻读。他读书,胡家公子在一旁讽刺,在他身边敲征喊叫,干扰他读书。程生干脆抱着书本到四娘闺房读。

    四娘还没定亲时,有个能通过相面判断富贵的术士到胡家,看到胡家的公子小姐,都没有恭维的话。看到四娘时,术士说:“这是真正的贵人!”四娘招程郎后,胡家姐妹都故意讽刺性地称呼程生为贵人。四娘端庄稳重、沉默寡言,对这一切置若周闻。渐渐地连丫鬃、老妈子也用贵人叫程生。四娘的丫鬓桂儿气愤不平,说大话:“你们怎么就知道我家程郎做不了贵官?”

    二娘一听,嗤之以鼻,说:“程郎能做贵官?那就挖了我的眼睛去!”

    桂儿愤怒地说:“到时候,只怕您舍不得您的眼睛了!”

    二娘的丫鬓春香说:“二娘到时若食言,用我的眼睛代替!”

    桂儿更加气愤,跟春香击掌为誓,说:“肯定让你两眼变瞎!”

    二娘立即打了桂儿一耳光,桂儿又喊又叫。夫人听说了,带着讥讽的神情笑了笑,不置可否。桂儿哭闹着告诉四娘。四娘正在纺线,听了这事,既不生气也不说话,不动声色地继续纺线。

    胡公庆寿,几个贵家女婿都到了,拿来的贺礼摆满了院子。

    大儿媳嘲笑四娘,说:“你们家送了什么样的贺礼呀?”

    二儿媳立即接上说:“两个肩膀扛着张只知道吃白食的嘴!”

    四娘听了,坦然处之,一点儿也没表现出惭愧、失意的样子。

    家人看到四娘处事像傻子,变本加厉地欺负她,拿她开涮。只有胡公的爱妾李氏对四娘十分有礼,格外加以关照,还常对自己生的女儿三娘说:“四娘内心灵慧外表质朴,聪明藏而不露,这些丫头们都在她的包罗中自己还不知道。何况程郎日夜刻苦读书,怎么可能长久处在人下?你不要学那些势利眼儿,好好对待四娘,将来才好相处。”所以三娘回娘家时总跟四娘特别友好。

    这一年,程生因为胡公的力量做了秀才,人县学读书。第二年,学使来考察秀才时,恰好胡公去世,程生因为守孝,没参加考试。等他除掉丧服,四娘送银子给他,让他参加补考,嘱咐说:“过去长期在我家住着没给轰走,只是因为老父亲在。现在不可能那样了。你能扬眉吐气,回来时还有个家。”

    程生临走时,李夫人及三娘都给了许多资助。程生参加乡试,立志榜上题名,精心写文章,没想到发榜后名落孙山。程生十分沮丧,没脸返回故乡,幸亏腰包里银子还比较充裕,就带着书本进了京城。当时胡家的亲戚朋友有许多人担任京官,程生怕他们笑话,易名改姓,假造籍贯,想投靠某位达官贵人门下。东海县李御史见到他后很欣赏,让他做了幕宾,资助他攻读,替他捐了个监生,让他参加顺天府乡试。程生先后考中举人、进士,被任命为翰林院庶吉士,这时,程孝思才向李御史说明易名改姓的缘故。李公借了一千两银子给他,让他先派仆人到剑南盖房子。

    当时胡家大公子因为父亲亡故后家庭经济亏空,把一座大别墅卖了。程孝思的仆人就买下来,等事情全部办成,才借了车马到胡家迎接胡四娘。

    最初,程孝思考中进士后,有知道内情的人到胡家报信。胡家全家都很厌烦,再看看名字不对,就把报信的人轰走了。恰好三郎结婚,亲戚家眷都到胡家按习俗给新娘送食物,胡家姐妹都来了,就是不邀请胡四娘。忽然,有人到胡府送来程孝思给四娘的信,胡家兄弟拆开看了,才知道程孝思做了大官,将要衣锦还乡。胡家兄弟你看我、我看你,大惊失色。酒席上的亲戚朋友这才要求见胡四娘。几个姐姐惴惴不安,担心四娘对她们怀恨在心不肯来。不一会儿,四娘神态悠然地来了。酒席上,向她祝贺的、给她让座的、跟她寒暄的,吵得满屋子都是四娘的动静。耳朵听什么?听四娘。眼睛看什么?看四娘。嘴里说什么?说四娘。而四娘还是原来那端庄稳重的样子。大家看她并不挑大家的过错,稍稍有点儿安心,就争先恐后地给四娘敬酒。

    正在说说笑笑,门外又哭又叫的声音越来越急,众人奇怪地问:发生了什么事?一会儿,只见春香从门外跑进来,脸上鲜血淋淋。大家问她怎么啦,她只哭不说话。二娘训斥她,她才说:“桂儿逼着我,要挖我的眼睛,要不是我跑得快,几乎就被挖去了!”

    二娘一听,惭愧极了,满头大汗,把香粉和胭脂都冲掉了。四娘就像没看到似的,整个酒席上的人也都无话可说。客人尴尬地告别。四娘换上盛装,只去拜别李夫人和三姐,然后出门登上前来迎接她的车走了。大家这才知道,买下胡家别墅的,不是别人,正是程孝思。

    胡四娘刚到别墅,日常用具都缺乏。夫人和几个哥哥都送了丫鬓、仆人、用具,四娘一概不接受,只收下李夫人送的丫鬓。住了没多久,程孝思回来扫墓,车马随从一大群,到岳父家,向胡公灵枢行礼,然后参拜李夫人。几个哥哥装扮好想见他,他已经坐轿子走了。

    胡公去世几年,几个胡公子天天挥霍家产,将父亲的灵枢放在那儿不管,放灵枢的房子漏雨,几乎要变成埋葬棺材的荒丘了。程孝思看了,很伤心,不跟胡家几个儿子商量,选定吉日将胡公下葬,丧事办得风光周到,合乎礼法。发丧那天,高官贵宦纷纷前来送葬,街坊邻里没有不对程孝思极力赞叹的。

    程孝思做了十几年清贵的官,凡是遇到家乡的急难,没有不尽力的。二郎因为人命官司被抓起来,受命为巡按御史的官员是程孝思的同宗,执法严厉公正。大郎请了岳父王观察写信求情,连回信都没有,越发害怕。他打算到京城求妹妹,又自觉没脸见四娘,就求李夫人写了信带去。到了京城,他不敢马上进程家,瞅着程孝思人朝后,再去拜访,希望四娘看在同胞兄妹的分上,忘掉过去那些冤仇。

    看门人通报,过去的一个老妈子出来,把大郎领进客厅,摆上酒菜,十分简单。大郎吃完,四娘出来见他,态度十分和蔼,问:“大哥这么忙,怎么还有空跑这么远的路来看我?”大郎立即跪到地上磕头,哭着说明自己来的原因。四娘扶他起来,说:“大哥是堂堂男子汉,这算得了什么大事,用得着这样?妹子是女流之辈,几曾见妹子这样呜呜地对着人?”

    大郎拿出李夫人的信,四娘说:“几位哥哥的娘子都是人上人,各自求求自己的父兄,这事不就结了?何至于奔波到这里?”

    大郎没话可说,只是一个劲地苦苦哀求。四娘变了脸说:“我以为跑这么远的路是特地来看妹妹的,原来是因为碰到官司,来求‘贵人’哪?”说完了,一甩袖子,径直走到内室去了。

    大郎又惭愧又气愤,回到家里对家人讲述四娘的所作所为,一家大小没有不骂四娘的,连李夫人也认为四娘太过分了。

    过了几天,二郎被放回来。大家都很高兴,笑四娘岂不是白白地得罪人受埋怨。一会儿,仆人察报四娘派仆人问候李夫人。李夫人把仆人叫进来,仆人拿出许多银子,说:“夫人为了二舅的事派我赶快过来,来不及写信,先把这些微薄礼物送来,代替书信。”大家这才知道,二郎被放回,是程孝思起了作用。

    后来三娘家渐渐贫穷,程孝思给三娘的报答远远超出常情。又因为李夫人没儿子,程孝思把她接到家中,像对待母亲一样,将李夫人奉养起来。

    《胡四娘》中所有人物唯功名之马首是瞻。胡银台打破门第观念将女儿许配给贫生,是估计到程生可能金榜题名,其远见卓识出于功名之想,对女儿的前途做赌博式拍板;李氏嘱咐女儿善待四娘,是看到程生日夜攻苦,不会久居人下,是为了将来做感情投资;胡家兄弟姐妹因程生当前的贫贱,百般羞辱,是因为眼光如豆;程生忍辱负重、刻苦读书、百般营谋,也只为功名。小说中最精彩的人物是胡四娘:丈夫贫贱时她自尊自爱,激励丈夫;丈夫得势后,她洒脱大度,善待亲属。

    胡家两次宴会是势利世界的经典画面。第一次宴会,胡家人因为程生不得志,对胡四娘极尽嘲笑挖苦之能事;第二次宴会,胡家人开头连请胡四娘参加宴会都不肯,一听说程生做高官,胡家人又争相巴结、恭维胡四娘。互相对比,写尽名利场中亲人的庸俗丑态。桂儿向二娘的丫鬓春香逼索眼睛,写出莺歌燕舞之中的腥风血雨,好看。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