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瑞芳评说聊斋之官场-懒汉靠诚信致富——《王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人们说“勤劳致富”,王成却懒汉汉致富,懒真能致富吗?

    山东平原王成本是官宦子弟,生性最懒,日子越过越穷,只剩下几间破房子。夫妇二人连被子都没有,睡觉时盖着用乱麻编的牛草衣。妻子常埋怨,搞得他狼狈不堪。

    时值盛夏,天气炎热,村外周家园子的围墙和房屋都倒塌了,只剩下个凉亭,村人喜欢成群结队地到那里纳凉,王成也在其中。天一亮,人们都离去。日上三竿,王成才爬起来,绕着亭子闲逛一会儿,正要回家,忽然看到乱草中有股金钗,拾起来看,上边刻着“仪宾府造”。哦,衡王府的东西。王成的祖父恰好是衡王府的女婿,家中原有物品,差不多都是这种样式。王成拿着金钗,不知道怎么办。突然有个老妇来寻金钗。王成虽贫穷,却为人耿直,立即拿出金钗还给老妇。老妇高兴了,一个劲地称赞王成的美德,说:“一股金钗能值多少钱?但这是先夫的遗物。”

    王成问:“您的夫君是哪一位?”

    老妇回答说:“就是已故的衡王府女婿王柬之。”

    王成惊奇地说:“是我祖父啊!您怎么跟他相遇的?”

    老妇也惊奇地说:“你就是王柬之的孙子吗?我是狐仙,一百年前跟你的祖父情意深厚,你祖父去世后,我就隐居了。路过这个地方丢了金钗,恰好被你拾到,这不是天意吗?”

    王成早就听说祖父有狐妻,就邀请老妇到自己家看看。老妇答应了,随他回家。王成唤妻子出来拜见祖母。王妻穿着破衣烂衫,面有菜色。老妇叹了口气说:“王柬之的孙子,竟然穷到这个份上了?”又看看破锅灶,里边没有炉火,说,“家境像这个样子,如何维持生活?”

    王妻细讲家庭的困难,边说边呜呜咽咽地哭起来。老妇将金钗交给王妻,让她卖掉换米,说:“三天后再来相见。”王成挽留她,老妇说:“你连妻子都不能养活,留下我一起仰着头瞅着屋梁发愁,能有什么帮助?”说完就走了。

    王成对妻子说明老妇的狐仙身份,妻子非常害怕。王成介绍狐祖母的义气,让妻子以对待太婆婆的礼节对待她,妻子答应了。

    过了三天,老妇果然来了,拿出几两银子,买来小麦、小米各一石。狐祖母夜晚跟王妻住在一张短床上。王成妻子开始时害怕,发现老妇待人诚恳,就不再疑惑了。

    第二天,老妇对王成说:“孙儿不要懒惰,应该做个小生意维持生活。坐吃山空,怎么可以呢?”

    王成告诉她,自己想做小生意,却没有本钱。

    老妇说:“你祖父在的时候,金银绸缎,随便我拿。我因为是世外人,不需要这些东西,所以没多拿。给我买绢花和脂粉的钱我积攒下四十两银子,现在还保存着。我留着它也没用,你拿去买些夏布,立即动身运到京城,可以得些薄利。”

    王成听从狐祖母的话,买了五十几匹夏布。老妇命他马上打点行装,估计六七天可以到达京城,嘱咐王成:“要勤快不要懒惰,要抓紧不要懈怠,宁早勿晚。晚到一天,后悔也来不及了。”王成恭敬地答应了。

    王成装好货物上路,中途遇到下大雨,衣服鞋袜全都湿透了。王成从来没有经历过风霜之苦、奔波劳碌,困苦不堪,就进旅店休息。哪知这雨哗哗啦啦、滴滴答答,下到晚上还不停,房檐下的雨珠儿简直连成一条条绳子似的。第二天,道路更加泥泞,过往行人在烂泥里膛路,半截小腿都糊满泥巴。王成怕苦,不敢上路。等到中午,地面刚刚干燥点儿,他想动身,不料大雨瓢泼而至。王成只好又住一夜才上路。他快要到京城时,听说京城夏布价格飞涨,心里暗自高兴。进了京城,住进旅店,店主人惋惜他的夏布来晚了。原来,前些日子南方道路刚能通行时,商人们运来的夏布很少。而贝勒府急着用夏布,夏布价格一下子升上去,相当于平常价格的三倍。前一天贝勒府刚刚买足了。后来运来夏布的商人都非常失望。店主人将缘故告诉王成。王成因为发懒,坐失良机,闷闷不乐。再过一天,市场上运来的夏布更多,价格跌得更惨。王成认为挣不到钱不肯卖,拖了十几天,算算只是住旅店的花费、吃饭的费用,就多用了许多钱,心情更烦闷。店主人劝他贱价卖出,再做别的打算。王成听从了店主人的意见,将夏布低价卖掉,亏损十儿两银子,才将夏布脱手。

    第二天早上起来,王成打算回乡,打开口袋一看,银子全不见了。他惊慌地告诉店主人,店主人也无法可想。有人劝王成到官府告状,责令店主人赔偿。王成说:“这是我运气不好,跟店主人有什么相干?”

    店主人听说后,感激王成为人忠厚,送五两银子给他,安慰劝解,让他回家再想办法。王成觉得回去没脸见祖母,在旅店的门里门外来回徘徊,正进退两难,恰好看到门外有人斗鹤鹑,一赌就是几千文钱,买一只鹤鹑要一百多枚铜钱。王成心中为之一动,算算自己那点儿钱,只够贩鹤鹑的。他去和店主人商量,店主人极力怂恿他贩鹤鹑,而且跟王成约定:待王成贩鹤鹑归来,只管住在店里,吃住都不要交钱。王成很高兴,立即起程,买了一担鹤鹑回到京城。店主人很高兴,说:“祝愿你早一点儿卖出去。”

    结果夜里下了大雨,直下到天亮,街上积水成河,天上还在浙浙沥沥下小雨。王成只好等待天晴。没想到雨连下几天,没完没了。王成起来查看笼子,发现鹤鹑渐渐死了。王成非常害怕,不知道怎么办。再过一天,鹤鹑死得更多,只剩下几只,王成将它们合并到一个笼子里。再过一夜去看时,只有一只鹤鹑了。王成把这个情况告诉了店主人,说着说着,不禁落下眼泪。店主人也替他难过。王成寻思:钱没了,回不了家,想寻死。店主人劝慰他,跟他一起去看鹤鹑,仔细观察一会儿,说:“这只鸟儿气度不凡,是个上品,那些死去的鹤鹑,未必不是被它斗败啄死的。你反正闲着没事儿,不妨天天驯养它,如果它真的善斗,用它来赌斗也可以维持生活。”

    王成按照店主人的建议,把鹤鹑调教好了。店主人带他到街头,用鹤鹑赌吃喝。这鹤鹑雄健异常,每斗必胜。店主人十分高兴,给王成一些银子,让他去和世家公子打赌斗鹤鹑,结果三战三胜。半年多时间,王成靠斗鹤鹑,存下二十几两银子,心里很欣慰,将小鹤鹑看成是命根子。

    店主人对王成说:“现在有个发大财的机会,就是不知道你有没有这个运气。”原来,宫中的大亲王喜欢斗鹤鹑,每到正月十五,总放民间擅长玩鹤鹑的人到宫中参加斗鹤鹑比赛。店主人带领王成去王宫,嘱咐:“假如斗败了,你自认倒霉回来就是。万一斗胜了,亲王一定会买你的鹤鹑,你不要答应。如果他强迫你卖,你一定要等我点了头,你才可以卖。”

    王成说:“好啊。”

    到了王府,见宫殿台阶下把鹤鹑者挨挨挤挤。一会儿,大亲王从殿内走出来。他的侍从宣告大亲王的旨意:“有愿意斗鹤鹑的,请上来!”

    接着就有个人把着鹤鹑快步上殿,大亲王命令放鹤鹑,客人也将鹤鹑放下。两只鹤鹑互斗,不过稍做腾跃搏击,客人的鹤鹑就败下阵来,亲王哈哈大笑。一会儿工夫,上去比赛的,一连败了好几个。

    店主人对王成说:“是时候了。”

    两人共同把着鹤鹑上殿。大亲王端详着王成的鹤鹑说:“这鹤鹑眼睛旁边长着怒脉,这可是只善斗的鸟儿!不可轻敌。”命令取他的铁嘴鹤鹑来斗。两只鹤鹑腾跳交锋几个回合,亲王的铁嘴鹤鹑就被啄得羽毛纷纷掉落。亲王不服气,换了更好的鹤鹑来,结果再换再败。大亲王急急下令:“取宫中玉鹑来!”

    一会儿,玉鹑被人把出,羽毛雪白,个头像鹭,神态雄骏不凡。王成一见玉鹑就气馁了,跪到地上向亲王请求罢战:“亲王的玉鹑是神物,只怕会伤了我的鸟儿,我的生活就没有依靠了。”

    亲王笑道:“你就放出来斗吧。果真把你的鸟儿斗死了,我一定重重赔偿你。”

    王成这才放出鹤鹑。玉鹑一见,直奔而来。王成的鹤鹑面对玉鹑的凶恶攻击,像善斗的大公鸡一样沉着伏地以待;玉鹑飞过来一啄再啄,王成的鹤鹑就仙鹤亮翅似的飞到空中迎击。两只鸟儿忽上忽下,忽高忽低,你进我退,相持好一阵子,玉鹑渐渐松懈下来,王成的鹤鹑却怒气更盛,斗志更强,攻势更猛。没有多久,玉鹑的白羽毛被纷纷啄落,聋拉着翅膀逃走了。上千围观者,对王成的鹤鹑纷纷赞叹,非常羡慕。

    大亲王将王成的鹤鹑要过去,亲自把在手里,从嘴到爪,仔仔细细看了一遍,问王成:“你的鹤鹑卖吗?”

    王成回答:“小人没有固定的产业,完全靠它维持生活,小人和它相依为命,不愿意卖。”

    亲王说:“多赏给你钱,中等人家的家产可以置办,这样,你应该很乐意吧?”

    王成低头想了好一会儿,说:“我本来不乐意卖。既然王爷您这么喜欢这鸟儿,只要王爷能让小人不愁吃不愁穿,我还能有什么要求?”

    亲王让王成说个价钱。王成说:“一千两银子。”

    大亲王笑道:“傻汉子!这算什么宝贝,竟然值一千两银子?”

    王成说:“大王不把它当宝贝,小人却觉得价值连城的玉璧都比不了它。”

    亲王问:“此话怎讲?”

    王成说:“小人把着它到市上,一天能挣好几两银子,买米买面,一家十几口人靠它能吃饱穿暖,没有挨饿受冻的忧虑,有什么宝贝能像它这样?”

    大亲王说:“我也不亏待你,给你二百两银子!”

    王成听后摇头,亲王又加一百两,王成看看店主人,店主人不动声色。王成对亲王说:“王爷要小人卖,小人不敢不卖,那就减价一百两,九百两吧。”

    亲王说:“算了吧!谁肯拿九百两银子买一个小鹤鹑?”

    王成把鹤鹑装到袋中,像要往外走的样子。亲王招呼道:“斗鹤鹑的回来!斗鹤鹑的回来!实实在在地给你六百两银子,愿意就卖,不愿意就算了。”

    王成又看店主人的脸色,店主人还是不动声色。王成已经心满意足,怕坐失良机,说道:“按这个价钱卖出去,心里实在不太情愿。但是王爷想要,如果不能成交,我的罪过就大了。不得已,敬遵王命。”

    亲王高兴了,马上称了银子给王成。王成拿到银子,磕头叩谢王爷赏赐,和店主人一起回到旅店。在路上,店主人埋怨王成:“我说得怎么样?你怎么那样急于卖掉?再稍稍拿他一把,八百两银子就到手了。”

    王成回到店中,把银子全部丢到桌子上,让店主人随便拿,店主人不肯。王成再三恳求他拿,店主人才拿出算盘,计算出王成应交的饭钱,按此数收下。

    王成整理行装回乡,到了家,详细叙述了他的这番经历,拿出银子,一家人欢欢喜喜庆祝一番。老妇命王成买下良田三百亩,盖上新房子,买上新家具,王成家像个富贵人家了。老妇每天早起,让王成督促耕田种地,让王妻督促纺棉织布,稍有偷懒,就大声呵斥。王成夫妇听从老妇教导,不敢有怨言。过了三年,王成家更加富足。老妇要告辞,夫妇二人极力挽留,以至于痛哭哀求,老妇不再说离开的话。第二天清早,王成夫妇前去给老妇请安,她已经不见了。

    异史氏说:“富裕来自勤劳。这里偏偏因为懒惰致富,这可是从没听说过的新鲜事儿!不知道王成虽然一贫彻骨,他耿直清正的本色却不变,这就是上天开始抛弃他,最终又怜悯他的缘故。懒惰里边岂能真的蕴藏着富贵呢!”

    《王成》是个懒汉致富的离奇故事。懒能致富?非也。王成虽懒却不贪,做人忠厚、诚信。王成如果不诚信,便遇不到人生第一个福星析训通母。孤祖母给王成上了人生第一堂课:不要阶隋、坐吃山空。在孤祖母的帮助下,王成从游手好闲的懒汉进入,卜本经营的商贩行列。王成如果不宽厚,便遇不到人生第二个福星贤店主。店主人给王成制定斗鹤鹑、卖鹤鹑的大政方针,用一只小鹤鹑换来三十年的生活费。

    斗鹤鹑是中国最脍炙人口的动物比赛。寥寥几笔,活灵活现:“玉鸦方来,则伏如怒鸡以待之;玉鹑健味,则起如翔鹤以击之。”哪是斗鹤鹑?简直是大将对垒。有进有退,有攻有守。斗鹤鹑、卖鹤鹑,好像诙谐谈笑,却蕴藏不少商业经营的章法和经商心理,提供了清初商业经济真实、生动、丰富的画卷。《王成》这个好看、好玩的故事,具有高度的社会认识价值和思想价值。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