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瑞芳评说聊斋之官场-大马行多弓情田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娇惰取巧必碰壁——《崂山道士》

    淄川世家子弟王生排行第七,从小爱慕道术,听说唠山有很多仙人,就背了书箱前去游访。他爬到一座山头,那里有座道观,环境幽静,一个道士坐在蒲团上,银发披肩,神采奕奕,超凡脱俗。王生向他叩头请教,道士讲的道理精深奥妙,王生请求拜道士为师。

    道士说:“恐怕你又娇气又懒惰,不能吃苦。”

    王生忙回答:“弟子能吃苦。”

    道士的徒弟很多,傍晚都聚集到一起。王生一个一个恭恭敬敬地向他们跪拜。晚上跟众徒弟住到一起。

    第二天清早,道士把王生叫去,交给他一把斧头,让他随众人砍柴。王生毕恭毕敬听从道士吩咐。王生对学道心存幻想,砍柴虽苦,姑且砍之。

    过了一个多月,王生每天砍柴,手脚磨起厚茧,他吃不了苦,暗生回家念头。

    一天晚上,王生砍完柴回到观中,看到两个客人跟师父喝酒,天黑了,还没掌灯。师父拿张纸,剪成圆形,像镜子,把它贴在墙上。一会儿,月光照亮整个房间,连针尖毫毛也看得清。道徒围绕师父,听从他使唤,出出进进。

    一位客人说:“这么美好的夜晚,这么非凡的欢乐,不可不让大家共享。”从案上取了壶酒,赏给周围的道徒,嘱咐,“大家都要一醉方休!”

    王生想:八个徒弟,一小壶酒,怎么分得过来?徒弟们寻杯找盏,争先恐后倒酒,唯恐喝晚了酒就没了。然而众人斟了一遍又一遍,酒壶里的美酒总是满的。王生觉得奇怪极了。

    一会儿,一位客人说:“承蒙道长赏赐明月清辉,这么喝闷酒实在没意思。为何不把嫦娥请来给大家助兴?”

    客人拿起一根筷子掷向墙上月亮,接着,有个美人从月亮上姗姗而下,起初身高不过一尺,到地面就像常人一样高。美人腰肢纤细,玉颈秀美,轻盈地跳起霓裳羽衣舞,唱道:

    仙仙乎!

    而还乎!

    而幽我于广寒乎!

    歌声嚎亮悠扬,像箫管那样清脆美妙。唱完了,美人转着圈儿轻轻一跳,跃于桌上。大家惊奇地注视:嫦娥已变成一根筷子!

    师父和客人大笑。又有个客人说:“今天晚上最开心,已喝了太多,再也喝不下去了。道长到月宫给我们送行,可以吗?”

    道士和两位客人移动席位,渐渐进人月亮中。

    众人看他们三人在月亮上饮酒,胡子眉毛都看得很清楚,好像人影照在镜子里边。

    过了一会儿,月色渐暗,有个道徒点了灯来,只见道士一个人坐在房里,客人不知去向。桌上还留着果核剩肴。墙上的月亮,只不过是像镜子一样的圆形纸而已。

    道士问:“大家都喝足了吗?”

    众人回答:“喝足了。”

    道士说:“喝足了早点儿回房睡觉,不要误了明天一早砍柴。”

    众人答应着退下去。王生暗自羡慕道士的法术,回家的念头就打消了。

    又过了一个月,王生实在没法忍受每日砍柴的辛苦,而道士始终不传授任何法术。王生不能等待,向道士告辞,说:“弟子跋涉几百里,来向仙师学道。纵然不能学得长生之术,倘若教我一点小法术,也能安慰我求师问道的诚心。现在我来观里好几个月,不过每天早出晚归地打柴,弟子在家里从来没吃过这样的苦。”

    道士笑了,说:“我本来就说你下不了苦功夫,果然不差。明天早晨就打发你离开这里。”

    王生说:“弟子干了这么多天活儿,求师父略微教我一点法术,也算没白来啊。”

    道士问:“你想学什么法术?”

    王生说:“我经常看到仙师行走,连墙壁也不能阻挡。只要能学会这一招,弟子就心满意足。”

    道士笑着答应了,把口诀告诉王生,让王生面对墙壁,默默念诵口诀。等王生念完,道士说:“进去!”王生面对墙壁不敢动。道士又说:“你试着进进看。”王生不紧不慢地向墙里钻,到墙边就给挡住了。道士说:“低下头猛然冲进去,不要犹豫迟疑!”王生后退几步,飞快向墙直奔,坚硬的墙壁竟虚若无物,回头一看,已到墙外!

    王生喜出望外,回到观中向道士致谢。道士说:“回到家要洁身自好,否则就不灵验。”道士给王生路费,让他回家。

    王生回到家中,吹嘘遇到仙人,坚硬的墙壁也挡不住自己。妻子不相信,王生就仿效唠山道士的方法,先离开墙壁几步远,念动咒语,猛然向墙壁直冲过去,不料砰的一声,脑袋撞到墙上,猛然栽倒在地。妻子连忙扶他起来,一看,额头上碰起个大包,像鸡蛋大小。妻子嘲笑王生吹牛皮。王生又惭愧又气愤,可没别的办法,只好骂老道士恶作剧捉弄自己。

    《唠山道士》不仅在中国家喻户晓、妇孺皆知,还早就传到西方,成为中国文化在西方的代表。“娇惰不能作苦”是众多徒有雄心却不能实现人生价值者的北门锁钥。道士一语道破人生的重要关口是什么:认准目标,锲而不舍.金石可楼。三心二意,首鼠两端,必然半途而废。不想吃苦,不知道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是所有空怀壮志、终一事无成者难以途越的屏障。王生就是如此。学道是为了提高修养,王生偏偏学穿墙。道士穿墙,为了方便,王生为什么诸多救人济世的妙法都不想学,就是想学穿墙?显然动机不纯,可能思盗思淫,道士自然要惩戒他。

    《唠山道士》篇末异史氏曰:“听到这件事的人没有不大笑的。岂不知世界上像王生这样的人多得很。现在有些粗俗的笨蛋喜欢毒品、讨厌良药,结果就有喜欢吮疮舔痔的家伙,给他献上显威风、逞残暴的计策迎合他横行霸道的心意,骗他说:‘按照这个办法,就可以横行无阻。’开头的时候,未尝没有一点儿小小的效果,于是以为普天之下都可以照此办理。不到头碰硬墙栽个大跟头,他是不会甘休的。”

    王生脑袋上碰个鸡蛋大的包,这是对现实生活中取巧者必碰壁的寓言描绘、绝妙描绘、经典描绘。一切取巧者可对这仙界寓言读之、思之、戒备之。

    聊斋版“基督山恩仇”——《九山王》

    法国作家大仲马名作(基督山恩仇记》写深谋远虑的复仇故事。《九山王》是(基督山恩仇记》的异国先声。

    曹州秀才李某家境富饶,房子却不多,房后有个荒废许久的院子。有一天,有位老者拿着一百两银子来租房子。李某说:“我家没有房子可以出租。”老者说:“您接受就是了,不用烦恼忧虑。”李某不明白什么意思,暂且接受,看看有什么怪事出现。

    一天后,村里人看到许多车轿装着妇孺,一大群人进人李家,都怀疑李家哪有地方安顿这么多人。问李某,他也不知道怎么回事。回家看看,也没什么异样。

    几天后,租房的老者来拜访,说:“在您家住好几天了。事事都是草创,起炉做灶,还没空闲向主人表示点儿心意。今天派孩子们做饭,请您光临。”老者礼貌周全。

    李某跟老者走,进入自己家的后园,原来的荒园盖起高房大屋,装饰得焕然一新。进人房中,陈设华丽,芳香扑鼻。走廊下热气腾腾烫着酒,厨房里香气氮氯烧着菜。老者请李某人席,谦恭地敬酒谦菜,酒香菜美。李某看到庭院里有不少年轻人来来往往,听到小儿女笑语绵绵,帘幕后传出女子的笑声。丫鬓、奴仆忙来忙去,好像有百十口人,一派大家族和乐景象。

    李某知道这家人是狐狸精,喝完酒回家,暗藏杀心。他每次到集市,都买硝石、硫黄,积存下几百斤,悄悄把后院各处布满。一切准备就绪,他突然点火,各处炸药齐响,火焰直冲霄汉,滚滚黑烟在空中形成一朵黑灵芝。焦臭扑鼻,烟尘迷目,哭哭啼啼、嚎叫呼喊之声,嘈杂震耳。等到灰飞烟灭,李某进入后院检查,只见死狐满地,焦头烂额者不可胜计。

    李某正得意扬扬地看着自己的“成果”,狐雯从外边回来了,一看自家眷属子孙、仆人丫鬓全部遇害,满院狐狸遗骸,惨不忍睹,脸色哀坳,责备李某说:“向来跟您无怨无仇,您一个荒园我一年交您一百两银子,不能算少。为何忍心将我灭族?这样的奇惨之仇,绝无不报之理!”说完,愤恨地离开。

    李某想:狐狸精能怎么报复?无非是向房间里丢丢瓦片,往锅里丢个死老鼠叹。

    过了一年多,一点儿动静也没有。

    恰好顺治初年,啸聚山林者很多,有的地方有上万人。地方官兵也不敢抓他们。李某因为家里人多,日夜担优离乱。听说村里来了个算命的,自号“南山翁”,说到人的生平事迹穷通祸福,真切得像他亲眼看到,名声大噪。李某把南山翁请到家里算命。

    南山翁一见李某,肃然起敬,愕然说:“这是真龙天子啊。”

    李某大惊,以为是胡说。南山翁郑重其事地坚持他说得没错。李某半信半疑,说:“哪有白手起家做天子的?”

    南山翁说:“不然。自古开创新业的帝王大多数都是从普通老百姓干出来的,哪个生下来就是天子?”

    李某晕了,向前移动座席,靠近南山翁请教:我怎么样才能成为天子?南山翁毅然以“卧龙”军师诸葛亮自居,请李某先准备数千具甲胃、数千只弓弩,准备举事。李某考虑到没人跟随。南山翁说:“臣请为大王联络各个山头,结成联盟,再四处宣扬大王是真命天子出世。各个山头的那些兵卒,都会响应您。”

    李某大喜,派南山翁出发,把埋藏的银子取出来,打造盔甲兵器。南山翁过了几天才回来,说:“借着大王的威福,加上老臣三寸不烂之舌,各个山头没有不愿意执鞭追随大王的。”十几天工夫,果然有数千人来归顺李某。于是李某拜南山翁为军师,树起“帅”字大旗,山头上彩旗如林。李某安营扎寨,声势浩大,名震一方。县令率兵来征伐,南山翁指挥群寇抵抗,大破官兵。县令害怕,向充州府告急。充州府的兵长途跋涉而来,遭到南山翁伏击,兵败如山倒,将士被杀伤者很多。李某声势更加强大,党徒数以万计,自立为“九山王”。南山翁说山寨的马太少,恰好朝廷从京城运一批马到江南,南山翁派一支兵马伏在要路,把马匹尽数夺下来。于是,九山王名声大起。李某封南山翁为护国大将军,自己在山寨巢穴高卧,以为眼看就能黄袍加身。

    山东巡抚因为朝廷的马匹被夺,打算进剿九山王,又得到充州府兵败报告,越发恼火。于是,发精兵数千,对李某进行六道合围。朝廷剿匪族旗满天飞舞,兵士遍布山野。九山王大惧,召南山翁商量,却不知道他跑哪儿去了!九山王被围困,一筹莫展,登山一望,说:“现在才知道还是朝廷势力大呀!”

    山寨攻破,李某被擒,一家老小被杀,李家九族满门抄斩。

    李某恍然大悟:原来南山翁就是当年租房子的狐雯,他用引诱我造反,给我制造灭族之祸。这就是狐史的报仇妙计。

    法国作家大仲马的《基督山恩仇记》写基督山伯爵年轻时被人陷害入狱,在漫长的监狱生活中,跟一位神父学到许多知识,越狱后拿到巨额财富,针对仇人的弱点,看人下菜碟,一一复仇。聊斋孤史的智慧,不亚于基督山伯爵。他是天才的心理学家。孤史从李某残忍地杀害与他毫无冤仇的孤狸精全家,断定他有“盗根”,有造反根据,于是先用“真命天子”诱惑,再帮李某招兵买马,造到相当声势,使李某成了九山王,终于引起朝廷围剿。借朝廷之手,报孤狸精灭族之恨。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