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洛伊德:欲望决定命运-梦:释放性压抑的通道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把梦中各个单独的意象变为自由联想的话题,发现梦的构成跟神经症症状有着无可争议的类似性,两者都是某种被压抑的冲动和自我抵抗力之间相妥协的产物。

    ——《梦的解析》

    一、“去研究你自己的梦”

    梦的解析是弗洛伊德运用精神分析方法的一项成果,它在科学思想方面导致了一种全新的观念,形成了一套新的价值标准;通过梦的解析,精神分析学的研究对象已不再限于病理症状,而是拓展到所有健康人的精神生活都可能发生的那种现象上去了,精神分析学应该是一门新型的、深广的、对认识正常活动不可或缺的精神科学学科。

    因此,弗洛伊德说:“如果有人问我怎样才能成为精神分析学家,我会这样回答:去研究你自己的梦。”

    1. 梦是未实现愿望的补偿

    在进行专门研究之初,弗洛伊德搜集和阅读了大量前人有关梦的文献,并在《梦的解析》一书中对它们作了评价:

    古代人公认梦与他们所相信的神的世界有着联系,梦来自神灵的启示;而且,毫无疑问梦是十分重要的,是对未来的预示。在亚里士多德两部关于梦的著作中,梦已成了心理学研究的对象。亚里士多德认为,梦并非是超自然的表现,而是遵循人类的精神规律,尽管精神与神有着相似之处;我们可以把梦定义为——梦者在睡眠时的一种精神活动。

    把梦看成是上天的神仙派来的使者,或看成是心灵做梦的产物,这两种具有影响力的不同思潮,在不同历史阶段都有所表现。

    但是现代科学对梦却是不屑一顾,它把梦归入迷信一类,认为梦不过是“躯体的”过程——是人在睡眠时心理上的一种抽搐。因此在许多人眼里,一个从事严肃科学工作的人,倘若把梦作为研究对象,那是不可思议的。

    弗洛伊德却不管这种贬斥,而是“把梦中各个单独的意象变为自由联想的话题,发现梦的构成跟神经症症状有着无可争议的类似性,两者都是某种被压抑的冲动和自我抵抗力之间相妥协的产物”。

    弗洛伊德的研究结果表明,“梦并不是毫无意义的,也不是荒谬的,也不意味着做梦者一部分观念处于休眠而另一部分却醒着”。精神分析学从做梦者产生的大量联想里发现了一种思维结构,可以证明我们经常做的梦是一种完全正常的心理产物。弗洛伊德于是断言,“梦是完全有效的精神现象,它是愿望的满足”。

    基于切身体验,弗洛伊德认为:

    要证明梦常常是不加伪装地表示一种愿望的满足并不困难。我自己常常做一种梦,就好像一种实验一样。如果我晚上吃了鲤鱼、橄榄或者另外一些非常咸的食物,夜里就往往会有一个内容相似的梦,即我在喝水。我梦见我在开怀畅饮,那水的滋味甘甜无比如清泉一般。这种关于干渴的梦我是在醒来以后意识到的。口渴产生了要喝水的愿望,但是在梦中这一愿望实现了。这个梦是一种方便的梦,梦代替了真实的行动。

    弗洛伊德又举一例:

    我的一位知道我理论的朋友也把它告诉了他的妻子,一天他对我说:“我妻子叫我告诉你,她昨天做了一个梦,梦见来了月经,你说说看,这是什么意思?”我的确能猜到是怎么回事,一个已婚的年轻女子梦见她来月经意味着她希望来月经,希望在承担做母亲的责任之前能够延长一些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生活,这就是在明白地宣布她已经怀孕了。

    弗洛伊德还举例道:“还有一位朋友写信告诉我他妻子做了一个梦,梦见她的内衣前襟上有奶渍。这也是说明她怀孕了,但不是第一胎;这位年轻的母亲希望第二个孩子比第一个孩子有更多的奶吃。”然而,弗洛伊德指出,成人做这一类的梦的情况不多,“成人的梦往往不是愿望直截了当的、完全的满足”。这跟儿童的梦显得很不一样。

    弗洛伊德把儿童的梦分为两种。1896年夏天,他们全家去赫尔斯泰村庄旅行,8岁半的长女玛西黛和5岁零3个月的次子奥列弗,分别向他提供了两个十分典型的例子。

    那次我们也带了邻居的一个12岁的儿子埃米尔同去,埃米尔已是个风度翩翩的小伙子了,对小姑娘已有吸引力了。第二天一早,玛西黛告诉我说:“真是有趣!我做了个梦,梦见埃米尔成了我们家的人,也管你们叫爸爸、妈妈,像男孩子一样同我们睡在大屋子里。后来妈妈进来扔了一大把巧克力在我们的床下,糖外边包着蓝色和绿色的纸。”

    弗洛伊德根据所了解的情况,对女儿的梦作了解释:

    白天,埃米尔跟几个孩子在攀登山路时走到了我们前面,我听到这个举止端庄的男孩对他们说,要等等爸爸妈妈跟上来一起走,女儿就把这种临时性的亲属关系当成永久性的关系了。但对于她的情感来说,还不足以勾画出超越梦中那种兄弟关系的任何其他形式的关系。至于巧克力糖的事,她母亲再清楚不过。

    往常,在从车站回家的途中,孩子们总是会在一个自动售货机前停步,他们已习惯于从机器里买出那种包着亮闪闪的锡纸的巧克力。可这回,母亲认为孩子们已经玩得心满意足了,就没让他们再去买巧克力。显然,女儿在梦中,愿望得到了直接满足。

    这便是儿童做梦的一种类型。同一天早上,奥列弗也满脸高兴地跑来说:“昨天晚上我梦见我到了西蒙尼小屋。”弗洛伊德以为,孩子做这样的梦也是很容易解释的。

    因为我们家以往在奥西附近的山村里度夏时,晴天可以看到达奇斯坦山的秀丽景色,孩子们常喜欢用望远镜看那山上的西蒙尼小屋,并且谈论许多关于小屋的事。而这次出发旅行前我曾告诉孩子赫尔斯泰村就在达奇斯坦山的山脚下,于是使奥列弗满怀着向往之情。

    旅途上,孩子们一路兴高采烈地观赏着不断变化的景色。但不久后奥列弗有些不耐烦了,每当看到一座山他都要问这是不是达奇斯坦山,而我总是回答说:“不,这只是它下面的一座小山。”

    这样几次以后,奥列弗就再也不做声了,甚至还拒绝同我们一起去一个陡坡上看瀑布。而当我们谈论达奇斯坦山时,他一直期待着能向小屋越走越近。他对我们用小山、瀑布之类所做的搪塞很感失望,显出无精打采的样子。

    弗洛伊德指出,奥列弗的梦“是对于清醒时未尝满足、延迟满足愿望的补偿”。这是儿童做梦的另一种类型。弗洛伊德列举了自己孩子的梦和朋友孩子的梦的许多例子,来说明儿童的梦大体上都可以归结到上述两种类型中去。

    此外,弗洛伊德举例说:

    如果把儿童的呓语也算在内,我的小女儿安娜在19个月时就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生动的实例。一天早晨她呕吐不止,整天没吃东西。饿了一天的她,晚上在梦里高兴地喊道:“安娜·弗洛伊德、草莓、野草莓、煎蛋、布丁。”那时她说话的习惯总是先说自己的名字,然后再说想要什么东西。这回她说出的一大串食物的名称,一定是她最想吃的东西。“草莓”一词她重复了两遍,而且前后有所变化,这很可能出于对她的保姆的不满心理。因为每逢她身体不舒服时,保姆往往责难她草莓吃得太多了。

    弗洛伊德指出,“虽然我们认为儿童期因为没有性欲而非常快乐,但我们也不能忘记,两大本能的另一方面也能提供大量的失望和不足,并因此构成做梦的有效刺激物……通过对儿童精神生活的细致观察,我们发现,处于幼稚期的儿童的性本能力量肯定在他们精神生活中起着相当大的作用”。因此,他在《梦的解析》成书五年后发表的《性学三论》中,对这一问题进行了认真探讨。

    弗洛伊德认为,“在幼儿身上,各种心理体系分界还不明显,压抑也未深化,所以我们经常碰到的梦,都是不加掩饰地满足了醒时生活留下的冲动。成人在某些迫切需要的作用下,也会产生这种幼儿式的梦”。所谓“迫切需要”,是指性冲动、饥饿、干渴或者排泄等等。而如果从做梦的功能来考虑,那么可以把梦看成是一种想要实现愿望的企图。

    由此,弗洛伊德肯定,亚里士多德当年对梦所下的定义现在依然可以成立:“我们不要忘记亚里士多德曾说过的话:梦是睡眠时的心理活动。”

    2. 梦是如何达成你的愿望的

    弗洛伊德明确指出:“梦的内容是在于愿望的达成,其动机在于某种愿望。”这一论断,是弗洛伊德关于梦的本质的说明,也可以看作是他给梦制定的公式。阐述关于梦的这一论断,在《梦的解析》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除了第三章“梦是愿望的达成”专门论述外,整个梦的解析的过程和全书的论述都贯穿着这一思想。

    弗洛伊德在对梦的历史进行研究时发现,以往许多思想家虽然从不同角度对梦作了说明,但都没有认识到梦是愿望的达成这一本质特性,一般梦者更看不到这一点。弗洛伊德认为,这是以前对梦的解释,没有走上科学轨道的根本原因。为了阐述这一重要论断,弗洛伊德首先分析了所有梦的共同特性。

    弗洛伊德指出:“一切梦的共同特性,第一就是睡眠。”梦是一种睡眠中的心理生活,是介于睡眠和苏醒之间的一种情境。这种心理生活的一个显著特点是,睡眠“不愿和外界有所交涉,也不愿对外界发生兴趣”,睡眠往往“脱离外界而躲避那些来自外界的刺激”。然而,由于人的心理活动在睡眠中还发挥着残余刺激作用,所以就引起了梦。

    梦的第二个特征在于,梦境中的心理现象和醒来时的心理活动有明显区别。梦者在梦境中不能知觉事情的真实情况,而醒来时则能分辨出幻觉和实境。由于梦中经历主要是以视象或意象的组合为特征,所以,梦的解析者要把意象译成语言是困难的。

    在上述分析的基础上,弗洛伊德运用精神分析中的自由联想法,让做梦者去寻找产生这些意象的“原来的对象”和“原来的念头”,便发现所有的梦隐含的共同本质或者特征就是愿望的满足、达成。因此,弗洛伊德说:“梦无论如何的复杂,大部分均可以解释为愿望的达成。”从这个意义上说,无意识愿望也就是梦的起源。

    弗洛伊德发现,梦实际上是做梦者的愿望的实现,往往表现得很直接,很明显。他常用自己、同事和患者的梦的例子,来说明梦的这一共同特征。弗洛伊德说,他年轻时很贪睡,黎明前常梦见自己下床洗漱,既然在梦中已起身下床,心理上也就有了交待,所以继续睡下去就觉得心安理得了。

    弗洛伊德把梦者能够回忆起的梦境的情景及其意义,称为梦的显意;把梦者由联想可以知道的隐藏在梦的显意背后的意义,称为梦的隐意。弗洛伊德认为,构成显意的材料,是由无意识欲望所决定的,即由梦的隐意所决定,用弗洛伊德的话说,“梦的隐意是梦的工作制造显意所用的材料”。因此,要对梦进行科学的解释,就必须区别梦的显意和隐意,分清梦的源和流及其关系。

    弗洛伊德认为,梦的显意和隐意的关系,实际上就是梦的心理活动机制。他在研究了大量梦例的基础上,对梦的构成做了如下区分:梦的隐意,即梦的由来或根源;梦的工作,即梦的制作过程;梦的显意,即梦的工作的产物。

    在此基础上,弗洛伊德分析了梦的显意和隐意的关系:显意是隐意的一部分;显意可以暗示隐意;同时,显意又可以体现或者代表隐意,它用具体生动的视象来体现隐意的精神世界。那么,梦的隐意是怎样转化为梦的显意即梦境的呢?这就涉及到弗洛伊德梦的解析理论的另一个重要内容:梦的工作机理。

    二、解析梦的运作

    梦的思维结构由表层的显意和深层的隐意构成,隐意是梦的真正意义和梦的本质之所在。透过显意的表象材料挖掘出深藏其后的隐意,是精神分析学的任务。

    1. 梦的隐喻:显意和隐意

    人的要求、动机、愿望和观念是做梦的真正动机,它们之所以被隐藏起来或变得非常晦涩,是因为它们都来自于无意识,并且即使在梦中也很难通过“梦的稽查”这一关。“梦的稽查”是一种专门防止无意识内容进入意识的心理机制,在它的作用下,无意识不能以本来的形式显现出来。因此隐意必须经过改头换面才能进入意识,显意就是改头换面以后的产物。

    举凡成人的梦,大都是一种遭到压抑的愿望,经过伪饰以后扭曲变形的满足。弗洛伊德认为自己在1895年7月23日深夜至24日清晨做的一个梦便是如此:

    在一个大厅里,我们正在接待很多客人,伊尔玛也在其中,我立刻把她带到一旁,好像是回答她信中的问题,并责怪她还没有接受我的“治疗方法”。我对她说:“你现在还有疼痛感,责任全在你自己。”

    她回答说:“你知道现在我的嗓子、胃和肚子是多么痛吗?简直痛得我透不过气来。”

    我大吃一惊,看了看她。她脸色苍白,而且有些浮肿。我自忖道,我一定是忽视了某一种器质性疾病。我把她领到窗前,检查一下她的喉咙,但她显得很不情愿,就像那些安了假牙的女人一样。我想她大可不必这样。她张开了嘴,我发现她的喉咙右边有一大块白斑,在另外一个地方我看到很大的一片灰白色的斑点群,分布在甲骨一样奇特的卷曲结构上。我立刻把M博士叫来,他也检查了一遍,证实的确如此……

    M博士看上去同以往不一样,脸色苍白,走路似乎有些瘸,而下巴刮得很干净……我的朋友奥托也在她旁边,我的朋友利奥波尔特隔着衣服叩诊她的胸部,说:“她的左胸下方有浊音。”

    他还指出她左肩上的皮肤有一处有浸润性病灶。……M博士说:“这肯定是感染了。没关系,就要得痢疾了,一拉肚子,毒物就会排除掉。”

    我们都知道她是怎么感染的。不久前,她感到不舒服,我的朋友奥托给她打了一针丙基制剂,丙基……丙酸……三甲胺,这种药不应轻易注射,也许注射器不卫生。

    解析此梦时,弗洛伊德首先对近期的有关情况进行了回忆:

    伊尔玛是个跟我和我的家庭关系都很好的年轻女患者,1895年夏我为她做了精神分析治疗。这次治疗使病人的癔症性焦虑症状完全消失,但有些躯体症状并未完全消除。由于那时我对标志癔症结束的标准并不太清楚,所以提出了一项病人不太愿意接受的治疗方案。于是彼此间有了些不快,暑假里就中断了治疗。

    一天,我的朋友奥托来访,因为他刚同伊尔玛一家一起度过假,我就向他问起她的病情,他说她好些了,但没有全好。我从他的话中听出了不满的意思,并把他不站在我的立场归因于他受了病人亲属的影响。但当时我对自己这种不愉快的心情没有明显意识到,当然更没有任何流露。那天晚上,我在写伊尔玛的病历,想把它送给M博士,以证实自己的观点。我写了很长时间,很可能是到了下半夜,入睡以后就走进了上述梦境。

    然后他从分解梦境的整体入手,把每个细节看成一种联想,逐个揣摩它们和清醒时的联系。于是发现,梦境中的各个细节除了伊尔玛会出现嗓子痛、肚子痛以及喉咙有阻塞感等症状(虽然她确有胃痛症状,常向他抱怨说感到恶心、要呕吐)使他困惑不解以外,其他的都可以通过回忆推测,从现实生活中找到一定根据,只是关联的方式千变万化而又十分隐晦曲折。有的是提前展现预想中的事情,如开头的情景,是出于做梦的前一天玛莎告诉他的一个想法,她打算数天后在当时他们为避暑所居住着的房子的特别大的客厅里,为她的生日举行一次庆祝活动,准备邀请一批客人参加,其中包括伊尔玛。

    2. 梦是现实和梦境的替换

    弗洛伊德发现,梦中较多的情景是现实情况的替换和拼合,如梦中的伊尔玛,除了他对她的责备确实有这样的事情外,她的脸色苍白、有些浮肿是一个他不愿意接受的女病人的特征;他带她到窗前看嗓子,是她的一位亲密女友曾站在窗口让M博士检查喉咙的往事;想到她如同安了假牙的女人一样,是他给一位政府女官员做检查时留下的印象,那女官员乍一看很美,但要她张嘴时她就想方设法掩饰她的假牙;看到伊尔玛喉咙上有一大块白斑、鼻甲骨上附有小白斑点,则是弗洛伊德的大女儿两年前的白喉症、他自己经常性的鼻子内部感到肿痛、他的一个女患者因服用可卡因而导致鼻黏膜坏死、他的一位好友因误用可卡因而死去等等可怕事件,在他心头的阴影的综合性显现;伊尔玛的左胸下方有浊音,这是她又一次成了他的一个患有肺结核的病人的替身;她左肩的症状,是弗洛伊德自己肩上的风湿病的移用,而且可能又一次涉及到肺结核。

    梦中M博士的情况也与此相类似,他的脸色苍白是真的,而其他两个特征却是从弗洛伊德那侨居国外的哥哥身上转移过来的,哥哥总是把胡子刮得干干净净,几天前弗洛伊德听说他因患了髋部关节炎而且腿有些瘸,梦中M博士的模样确实很像弗洛伊德的哥哥;两个人之所以被混在一起,大约是由于他们最近都拒绝了弗洛伊德给他们提出的一个建议,所以他对他们都不高兴的缘故。

    梦中也有些细节跟现实有着某种内在联系,如弗洛伊德立即请M博士来替伊尔玛做检查,这跟他有一次给一位女病人服药过量而引起严重中毒时,立即求助于比他年长的同事出于同一种情理。再如奥托使用的针剂的药名应该是跟他送给弗洛伊德的一瓶酒有关,那酒有一股强烈的戊酸气味,戊基替换成了丙基,这在有机化学中是容许的。

    而奥托和利奥波尔特在诊病时的不同表现,则相当符合实际情况,他俩既是同行,又是亲戚,一个以敏慧见长,一个以稳重取胜,两人都做过弗洛伊德的助手多年,梦中的情景是司空见惯了的,每次弗洛伊德同奥托在讨论一个病例时,利奥波尔特总是再检查一遍,往往会提出一些他们所没有预料到的情况。

    分析的结果表明,梦中有一连串细节都是有利于替做梦者开脱责任的。从“我”向伊尔玛声明她仍感到痛的责任并不在于“我”开始,接着“我”担心自己忽视了她的某一种器质性疾病,如果她的病痛没有器质性原因,“我” 就不必负责,因为“我”是专治精神性病痛的,而如果她确实有一种器质性疾病,那“我”治不好它也是无可非议的了;后来在会诊中发现病人患了局部性白喉,又被诊断为痢疾,这就更加说明“我”没有责任了;最后追究到不久以前,奥托用不卫生的注射器给病人打了不应轻易注射的药,可见应该承担责任的是他。所以说,整个梦的结论是伊尔玛的病未能治愈的责任不在于做梦者而在于奥托。

    还有,梦中的M博士、伊尔玛和奥托三人都是已经被歪曲了的。M博士信口雌黄地把伊尔玛的病痛误诊为“痢疾”,又荒谬地安慰她说“没关系”,伊尔玛也就活该倒霉。奥托则更为拙劣,他不仅医术不及利奥波尔特高明,而且违章操作,误用针剂,贻害病人。这一定是做梦者清醒时在心底里对他们极为不满的缘故,因为前两者不甚赞同做梦者的治疗方法,而奥托竟站在伊尔玛一边说话。所以说,这个梦还使伤害做梦者的人受到了报复。

    总之,做梦者在这个梦里既摆脱了承担医疗事故责任的困境,又得到了发泄怨气的机会,而这两者都是弗洛伊德在清醒时不可能承认也不可能实现的愿望,但同时他又不能否认它们正是潜藏于他的意识深层的一种愿望。通过对这个梦的自我剖析,弗洛伊德发现,显意和隐意之间虽然有联系,但却有实质性的差异。

    3. 日有所思,夜有所梦

    弗洛伊德指出:在一般情况之下,显意和隐意通常是大相径庭的,显意的表象不是支离破碎、杂乱无章,就是漫无头绪、意义含混,让做梦者捉摸不透其隐意所在。但由于梦的隐意包含着梦的真正意义和梦的本质,因此精神分析学的任务,就在于透过表层显意的具象,破译深层次的密码。弗洛伊德积累了许多实例,对梦的思维结构的分析做了有效的探索。

    以下就是其中一例:

    “你总是说,梦是愿望的达成。”一位相当聪明的女病人对我说,“但我现在可以提出一个完全相反的梦,梦中我的愿望完全无法达成,这倒要看你如何自圆其说!那梦是这样的,我梦见我想准备晚餐,但手头只有薰鲑而已。我想出去采购,又偏巧是礼拜天下午,一切商店都关门休业;再想打电话给餐馆,偏偏电话又断了线。因此我最后只好死了这条做晚餐的心。”我回答她,当然啦,虽然你这梦乍看似乎非常合理,但完全与我的理论相反——根本是愿望的不能达成。但是,梦的真正意义总是需要经过分析的,决不是表面意义所能代表的。于是我问她:“到底为什么事,引起你做这个梦呢?你也知道,日有所思,才会夜有所梦啊!”

    弗洛伊德要求她回忆近些日子以来所遇到过的事情。她起先仅谈了些无关紧要的情况,经他再三追问,这才陆续地谈出了许多有关材料。通过分析,他终于揭示出了她的显意背后的隐意。

    原来,她在做梦的前一天探望过一位女友,而由于她的丈夫经常在她面前称赞她的这位女友,因此她就对女友心存妒忌。让她暗自庆幸的是,她丈夫喜欢体态丰满的女性,而那女友恰恰是个瘦长身材。女友也自知身材的缺憾,希望自己能长胖一些。两人在交谈之间,女友曾问她,“你几时再请我吃饭?你的菜做得总是那么好!”

    这些材料可以用来作为探究其隐意的依据,于是得出了结论:当那位女友提出要这位女病人请客时,女病人的心理是宁可不做晚餐也不能请客,以免女友吃了好菜之后身材变得丰满起来,从而平添几分魅力,致使自己的丈夫生发出更多的非分之想。因此,女病人的这个梦实际上仍然是她的一种被意识所压抑着的愿望的变相的满足。

    弗洛伊德把显意材料的来源归结为三个方面。其一是近期经验。“我个人所做的梦也好,大部分人所做的梦也好,都有可能是前一天某种遗念的延续”。因此他的解析往往从问清做梦者前一天发生的事情开始,尔后尝试着从中找出一些端倪。实践证明,这是一条简便有效的途径。

    其二是儿时的经验。好多做梦者在接受了他的分析后都承认,那些在清醒状态下所不再记忆的儿时经验可以重现于梦中。

    其三是肉体的知觉。“那些来自身体内部的主要梦刺激是包括了全身性的肉体知觉,它不仅能供给梦的内容,并且能使‘梦思’在资料中挑选最适合其特性的部分作为梦的内容的代表,而将其余部分删除掉”。

    弗洛伊德对显意和隐意的研究,进一步证实了梦的本质是愿望的满足,也有助于梦的解析方法的确立。但是,既然梦是精神生活的一种,精神分析学就不能仅仅停留在对它的结构层面的研究上。

    三、追踪梦的行程

    弗洛伊德说,“梦的刺激来源,完全是一种主观心灵的运作,借着当天的精神活动将往昔的刺激变成像是最近发生一般的新鲜。”

    梦的解析就是要弄清梦者前一天所发生的事情,这也就是“日有所思,夜有所梦”的道理。

    其次,梦是躯体内外感觉和知觉受到的刺激。人们在生活中常常受到如饥、渴、寒、暖、兴奋、压抑、惊恐、苦痛以及睡前非常饱、性冲动等刺激,都可以反映在梦境中。因此,每一个能引起睡眠中心理幻觉的肉体刺激,都可以引发出无数种不同的梦。

    第三,梦来自被压抑的本能欲望,特别是被遗忘的童年体验。正如弗洛伊德指出的,那些在觉醒状态下所不复记得的儿时经验可以重现于梦境中,他认为,儿时的经验不仅是梦的一个重要来源,更是构成梦的隐意的重要材料。由于人的原始欲望、本能冲动这些无意识的东西,在人的童年生活中比成年人更明显,更无顾忌,因而它必须借助最近的经验或躯体内外感知觉的刺激而表现出来。弗洛伊德特别强调,在分析再现被遗忘的童年体验的那些梦时,要特别注意从表层的愿望中发掘更深层的愿望,即发觉那些属于儿时原始本能冲动的成分,以便更深入了解那个无意识的神秘世界。

    1. 梦的工作:凝缩、转移、象征

    被压抑在无意识中的本能欲望,是怎样转化为梦境的呢?弗洛伊德将其概括为几个基本过程。

    (1)凝缩

    所谓梦的凝缩,就是在梦中找出那些一再出现的元素,而构成新的联合以及产生一些共同代号的工作。或者说,梦的凝缩就是将梦的隐意加以删略,而通过显意表现出来的过程。

    同梦的隐意相比,梦的显意要单纯得多,但它毕竟是对奇形怪状、荒诞迷离的意象或暧昧不明的语句的重新组合。弗洛伊德指出,就梦的隐意之冗长丰富而言,相形之下,梦的内容就显得贫乏简单而粗略,如果梦的叙述需要半张纸的话,那么解析梦的隐意就需要六倍、八倍乃至十倍的纸张才能写完。

    为了说明梦的凝缩作用,弗洛伊德又创造了一个所谓“集锦人物”——将两个以上的真实人物的特点集中于一人身上,例如在隐梦中的几个人,到显意当中可能合成为一个混合的人。这个人模样像A,胆识像B,服饰像C,表情举止、语言做事又类似D,但不管怎样,人们看他总觉得他实际是E,这就是凝缩。一切人物、事件、时间、地点、言行、表情等具体事物,在梦中都可以凝缩。

    (2)转移

    梦工作的转移作用,就是将梦的内隐思想中的因素,以某种比较疏远、不重要的东西,如暗示、隐喻来代替,而将梦的精神重点或中心转移出去,使其在表面上,不能以梦的外显内容看出内隐思想。

    实际上,梦正是以改装的面目重现无意识中的欲望。举个简单的例子说,一位男士辞别了女主人,已经出了大门,但又突然转回来,说是忘记了放在沙发上的手套。其实,这不过是借口,潜伏在他无意识中的真实愿望,是想再看一看这位美貌的女主人。

    梦中的转移也是这个道理。梦的工作之所以需要转移,是因为无意识中的本能冲动想要冲破检察官的限制,而找到宣泄的通道;正如弗洛伊德说的,转移的结果“无非使梦的内容不再与梦思的核心被看得出有所关联,而梦只以这改装的面目复现潜意识里的梦愿望”。由此可见,梦的转移乃是为适应检查而产生的一种内在的精神自我。人的某种欲望表现出来的意念、情感,进入到显意的内容中后,被转移到别的象征物上,这样就能蒙混过关,逃避心理检查。

    (3)象征

    象征是表现梦的隐意的一种间接方式。通过许多奇幻的象征,可以使梦的隐意变得异常丰富和深奥。象征的使用通常是很广泛的,神话、民谣、谚语等都有象征。政治生活中的象征也不少见,如尽人皆知的,白鸽象征和平、天平象征公正、国旗象征国家等。弗洛伊德指出了梦的象征及其特征,赋予象征以广阔的内容。他把象征与梦的显意和隐意联系起来,用象征的事物表现隐意。

    弗洛伊德认为,作为梦的显意的象征有两个特征:第一,象征是被压抑的欲望的替代物,与无意识相联系;第二,象征又是以改装了的面目用合法身份进入了意识领域。象征的多样性和复杂性,象征意义的隐而不显,以及梦者的个人动机,往往使梦十分难懂,给梦的解析造成极大的困难。因此,对梦的象征的分析必须运用综合技巧,依靠梦者的自由联想,和依靠梦的解析者对象征的认识,找出其背后隐藏的种种愿望。

    弗洛伊德指出:“梦中大多数的象征都是性的象征,和性有关的事物很少,而其用以象征的数目则多得不可胜数,二者相比很不相称,所以每一事物都各有许多意义相同的象征。”

    比如,木棍、树干、手杖、伞等常是男性生殖器的象征,一切有空间性和容纳性的事物,如箱子、炉子、柜子等则是女性生殖器的象征。弗洛伊德不厌其烦地把梦中出现的各种东西主观地同性问题联系在一起,以论证象征的意义,进而说明那些被压抑的本能欲望,是如何以象征的方式进入梦境之中的。

    凝缩、转移、象征是梦工作的基本过程。弗洛伊德以此指出了梦的解析的途径和方法,展示了认识领域的一个重要方面。《梦的解析》及其梦的解析理论从一开始就引起了激烈的争论。有的思想家高度赞扬弗洛伊德的研究成果,认为它会推动哲学、心理学和医学的发展,弗洛伊德本人也曾预言,从写作《梦的解析》开始,精神分析学已不再是一门纯医学学科了。

    后来的实践也证明,《梦的解析》不仅推动了精神分析学的发展,而且渗透到人文科学许多领域。正如有些西方学者所说的,大概没有人比弗洛伊德对20世纪的观念、文学和艺术发挥过更大的影响,同时,也有的学者认为,弗洛伊德对梦的研究是令人鼓舞的,但研究方法不可取。也有的对其全盘否定,认为他的研究是非科学的,没有意义的。

    弗洛伊德把梦作为科学研究的对象,用精神分析法去揭示梦的性质,这在历史上是一个开创性的工作;他把梦作为人的一种心理现象去研究,打破了历史上有关梦的神秘主义观念,坚持了梦的无神论观点;他研究梦的工作过程,以探求梦产生的心理机制,这给予哲学、心理学、文学、医学等学科的研究以很大的启示,从而推动了科学的发展。

    这些当是弗洛伊德梦的解析理论的成就所在。但从整个理论体系和逻辑结构看,也确实暴露出它的非科学性质。自由联想法是梦的解析理论的基础或依据。由于这种方法的主观性和随意性,往往很难取得可靠的科学结论。难怪维特根斯坦说:“弗洛伊德所做的一切就是编造一个新的神话。”

    弗洛伊德的梦的解析理论,不仅阐述了梦的本质、来源及其工作,而且较全面地揭开了无意识之谜。因此,要全面深入地了解弗洛伊德的理论,我们还得去认识他的那个无意识学说。化隐意为显意的历程,是一种潜意识的工作过程,这一过程的揭示对于探索无意识领域具有重大意义。

    2. 梦中充满着被压抑的本能

    弗洛伊德把梦的隐意转化为显意的历程称为“梦的工作”。他的基本观点是,梦的工作历程是完全新奇的,与过去所知的一切没有任何相似之处。它使我们第一次窥探到发生于潜意识系统内的历程,并可以知道这些历程完全有别于意识的历程,而且与之相比,它们必定会显得非常荒谬。如果我们知道神经症症状的形成,与把梦的隐意化为显意有着相同的机制,那么,梦的工作的发现就更加重要了。

    (1)梦的先导是睡眠

    弗洛伊德指出:“假定完成了梦的解析之后,把显意还原成了带有情调的隐意,我们就会明显地看到隐意和隐意之间也有区别,而这个区别对我们具有指导意义。”于是他作了进一步分析,指明这些隐意几乎都能被做梦者认出或承认,承认自己在当前或别的时候曾经有过那种想法,或很有可能有过那种想法。而只有一种思想是被拒绝接受的,该冲动对做梦者来说是奇怪的,甚至可能是令人厌恶的,做梦者也许会力加驳斥。

    他认为:“做梦者所承认的隐意是做梦者的意识或前意识的思想,它们很可能在清醒时是被思考过的,也很有可能是在前一天就已经形成。至于那种被否定的冲动,则是夜间的产物,它属于做梦者的潜意识,所以遭到了否定和反对。”

    这种冲动如果要得到表现,不得不等到夜间压抑放松的时候。但纵使表现出来,也总是微弱的、被扭曲和伪装了的,不做梦的解析研究,我们就无法发现它。这些潜意识的冲动幸而与其他的无可非议的隐意相联系,因而能在难以觉察的伪装下,溜过了稽查的屏障。另一方面,那些得到做梦者承认的隐意也多亏有了这种联系,才有能力在睡眠中也占据精神生活。这是毫无疑问的,因为潜意识的冲动是梦的真正创造者,它提供了梦的构成所需要的心理能量,和其他任何本能冲动一样,它也只是追求自身的满足。梦的解析的经验告诉我们,做梦的全部意义就在于此。

    在每个梦里,本能欲望必须得到满足。心理生活入睡后就脱离现实,并有可能因此退回到原始的结构中,这样就使做梦者能在眼前情况下,以一种幻觉的形式,体验到这种梦寐以求的本能的满足。同样由于倒退作用,观念在梦中被转化为视觉影像,这就使隐意变得生动和形象化了。

    弗洛伊德由这种梦的工作获悉了梦的最显著、最独特的特征:“梦的形成的先导是睡眠欲望下跟外界相脱离,由此而产生两种心理机能的结果:第一,出现了较原始活动方式回归的可能性;第二,减弱了强加于潜意识之上的压抑和抵抗的力度。后一种结果为活跃着的内在刺激和外在刺激的产梦因素提供了可乘之机,使梦的形成成为可能。所制造的梦已是一种调和的产物,它具有双重功能:一方面排除干扰睡眠的刺激,迎合睡眠欲望的满足;另一方面它允许被压抑的本能冲动成为愿望,在幻觉的情境中获得满足。然而,整个做梦过程虽为睡眠中的自我所允许,但仍须受压抑作用的残余部分——梦的稽查的控制。”

    (2)被压抑的本能冲动是隐意中最有力的元素

    弗洛伊德十分重视被压抑的本能冲动,认为它是隐意中最有力的元素。“这种冲动跟偶发刺激和白天的经验相结合,创造出一种表现隐意的伪装形式。这种冲动本来跟其他冲动一样要求通过行为动作得到满足,但行动的通道已被睡眠的生理机制所堵塞,因此只能借助于知觉途径,实现一种幻觉的满足。”

    沿着这个方向前进着的梦,最终形成显意,它貌似进入了意识领域,实际上跟意识有着根本区别。它既与以概念、语言为基本特征的理性认识无关,又和感性认识的存在形式相去甚远。它化抽象为具体,是一种感觉形象和视觉情境的混合物,加之用以代表特定事物或过程的象征物的大量掺杂,因此显得支离破碎而怪异荒诞。

    弗洛伊德指出,梦的工作历程之所以能够顺利抵达目标,完成对显意的营造,完全得力于由凝缩、移置、润饰和象征等工序构成的心理机制。“毫无疑问,凝缩在梦的工作历程中是优先被采取的。”弗洛伊德认为凝缩作用大抵有三:一是取消一些隐意;二是对于具有多种情结的隐意,只允许其中某个片断进入显意;三是将隐意中相互有联系的一些成分聚合成一个新的统一体进入显意,聚合的方式有拼凑人物、叠合影像、创造共同代号等。凝缩的作用导致隐意和显意的关系多重化和复杂化。

    弗洛伊德认为,显意中的一个具象或许指代多重隐意,反之,一个隐意也可能借助多个具象呈现于显意。这就大大增加了梦的解析的难度。“一般说来,我们多半低估了凝缩作用的程度,以为由一次解析所得的隐意就包含了这个梦所有的意义,然而事实上继续对这个梦分析下去,往往又发掘出更多深藏在梦里的意义。所以我们必须声明在先:一个人永远无法确定地说他已经将整个梦完完全全地解释出来。”

    四、叩问梦的愿望

    梦是欲望的满足,这是弗洛伊德释梦理论的基本观点。他认为,这个观点并不是梦的完整定义,而是梦的共同特征和本质。梦是不确定的,要想给梦下一个定义,是极不容易的,甚至是不可能的。但是,概括出梦的共同特征和本质还是可能的。

    1. 半透明的梦

    历史上很多思想家从各种不同角度,对梦这种精神现象加以说明,但都忽略了梦是愿望的满足这一主要特性,没有去进一步分析这一特性对释梦有何意义,更没有把它作为释梦的基本线索。一般梦者同样疏忽了梦是愿望的满足这个特性,    “其实他们也常看得见这一层,但是从来没有人承认它是梦的特性,而用来作为释梦的引线”。弗洛伊德认为,由于没抓住这一基本线索,妨碍了释梦走向科学的道路,因而只能在表面现象上提出无关紧要的,不能触及梦的实质的各种见解。

    弗洛伊德把梦看作愿望的满足,是建立在两个基本假定的基础上的。这两个假定是推导出梦是愿望满足的前提,同时按照弗洛伊德的说法,是对梦加以解释和研究的根据。只有从此出发,才能经过一番曲折的跋涉,达到关于梦的一般结论。这两个基本假定是:第一,梦是一种心理的现象;第二,梦的意义是梦者确实明白却又不知道自己明白的。第一种假定,是确定梦的心理学性质;第二种假定,是确定梦这种心理现象的特殊性质,即半透明性。它是梦者所清楚的,又是梦者本身不知道自己所清楚的。梦的这种半透明的性质,弗洛伊德认为才是用精神分析方法可以阐明的东西。

    为了探索这个半透明的梦,弗洛伊德第一步要对梦的主要特性或成分加以分析。既然梦是如此纷繁多变,要想用一句话来指出梦的定义是极为困难的,但是对梦的要点仍有指出的必要,而“指出一切梦的共同成分,或许便是梦的要点”。

    梦的共同成分或特性是什么呢?弗洛伊德认为,“一切梦的共同特性,第一就是睡眠”。梦显然是睡眠中的心理生活,是在睡眠状态下出现的一种特殊精神现象。弗洛伊德认为梦是介乎睡眠和苏醒之间的一种情境。睡眠的情境是不愿和外界交涉,也不愿对外界发生兴趣,以脱离外界去躲避那些外界的刺激。但是睡眠还存在着心理活动的残余的刺激,从而引起梦的活动。梦的第二个成分或特性是,梦中大部分的经历是视象即意象,或者是意象的组合。因此,往往造成述说梦的困难,就是意象难以译成语言。

    从梦的这两个共同特性或成分出发,弗洛伊德期望“对于梦的性质有较深切的了解”,就是说要揭示梦的本质,即共同特征。弗洛伊德曾经根据梦和睡眠的关系,断定梦是对扰乱睡眠的刺激的反应。

    那么是什么刺激呢?实验心理学曾提供一些证明,确有某些刺激可以在梦中出现,但是这些刺激只能解释梦的片断,不能解释梦的整体反应。弗洛伊德认为,不管是外界刺激还是体内刺激,只能解释梦的起源,却不能解释梦的性质。梦大部分是视象,是不能用刺激去加以解释的。

    于是弗洛伊德从那两个假设出发,运用精神分析的自由联想法,让做梦者联想一下梦的各个成分,从而发现产生这些特殊成分的情结,他说:

    由代替物出发,利用一系列联想,总可以得到原来的对象,我们或者可以假定一个梦的元素的联想不仅因那元素而定,而且决定于不在意识内的原来的念头。

    这就是说,通过精神分析去发现梦的情结,“原来的念头”,即无意识。

    无意识包含的东西很多,表现为梦这个代替物的视象也多种多样,但是所有梦的隐含的共同本质或者特征就是愿望的满足和达成。弗洛伊德断言:“无论梦多么复杂,大部分均可以解释为愿望的达成。”无意识愿望就是梦的起源,而不是什么刺激。

    但是,提出梦是愿望的满足这一结论之后,弗洛伊德感觉到有许多悬而未决的问题,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它是否为所有梦的共同特征。为此他做了进一步的分析和论证。

    弗洛伊德曾举过他自己和他同事的梦为例,说明“这个梦的动机,无非是贪睡罢了”。还举过一个动过下颚手术的女性病人的梦为例,这个女病人在梦中总是把动过手术的颊上冷敷的布料撕掉,认为这是处在不愉快的境遇而“想”更愉快的事。

    他还举过儿童的梦为例,认为儿童的梦大都是在现实中愿望得不到满足而求梦中得到补偿。甚至他还认为神经症患者的症候作为被压抑的无意识的代替物,也与梦的心理本质相通,只不过表现方式不同而已。据此,弗洛伊德认为欲望的满足,实际上是梦的共同特征或本质。

    2. 性冲动是梦的原始动力

    梦中以视象为代替物来满足的那个欲望,并不是现实实现的欲望,即不是意识的欲望,而是未实现或被压抑的愿望,它实际上是无意识的,乃至是性本能。关于这个问题,弗洛伊德说:

    至就梦而言,起初虽然似乎极度杂乱而不可解,但要在梦内提出这些事实,而证实精神分析的种种前提,如潜意识的精神作用,其所遵循的特殊机制及其所表示出来的本能的推动力等的存在,则只要几个小时的努力便够了。

    很显然,梦所满足的那个欲望,实际上就属无意识,而最后的推动力则是本能冲动。

    从梦与无意识的关系来看,任何梦的精神价值和意义,都同人的某种心理过程有着密切的关系。梦不是在人的完全意识的条件下发生的,这就表明梦同一种潜在的心理现象有着因果联系。弗洛伊德说,所谓“隐藏的”“不可及的”或“原来的”统统应改为“非梦者的意识所可及的”或“无意识的”,以期在叙述上更为精确。梦的真实内容和意义,之所以对梦者本人而言都一无所知,就在于它本身是非意识所能达到的,它本身是无意识的。

    实质上,弗洛伊德把梦境的整体看作是意识和无意识的统一体。梦境本身的要素和通过对这些要素的联想,而得出的替代观念,可称为意识的,这一点表明,在一般情况下,梦者能够回忆起梦境的内容,形成某种时期的逻辑的联系。而梦境本身背后的意向涵义,以及表达的愿望本身,却是无意识的东西。梦者对梦境内容和意义百思不得其解之处正在于此。在这个意义上,弗洛伊德认为梦是一种画谜。

    梦是一幅图画,它形象地表述了事件的各方面的细节,它们之间的关系,易于被人理解,它是意识的东西,但是梦境本身是个谜,外表的画面可以潜藏着一种真实的意义,它是无意识的东西。弗洛伊德指出,我们的前辈在释梦问题上的错误,就在于他们把梦解释为纯粹的图画,因而把梦看作是荒谬的,毫无意义的。“梦因愿望而起,梦的内容即在于表示这个愿望,这就是梦的主要特性之一。”

    “此外还有一个不变的特性,就是梦不仅使一个思想有表示的机会,并且借幻觉经验的方式,以表示愿望的满足。”弗洛伊德在这里所说的“思想”是意识的东西,而“愿望”则是无意识领域的东西,常常引起梦幻的东西。他说:“所以你们若仅讨论梦所代表的思想,那么梦就可为任何物的一种警告,一种决心,或一种准备,等等。但是除此之外,它本身也常可为一种潜意识欲望的满足,如果你们把梦看成梦的工作的产物,则除了欲望满足之外就不再有其他意义了。”

    总之,欲望的满足,这一特性才是梦的主要性质,其他成分则可有可无。把欲望的满足看作是梦的主要特性,实际上就肯定了梦的无意识特性。梦的存在也就证明了无意识的存在。从梦与本能冲动的关系来看,梦所满足的无意识的愿望乃是以前经历中被压抑的东西,这种被压抑的东西在梦中的体现,唤醒了原始的精神生活、自我的古老的支配权和性生活的原始冲动。

    3. 梦是释放压抑的主要途径

    弗洛伊德认为,要想追溯在以前经历中被压抑的东西的形成历史,最好从儿童的梦的分析入手,因为,儿童的梦很简短,梦境的内容往往是不加掩饰的。通过一系列例证分析,他发现儿童在梦中得到满足的那个欲望,是多种多样的,有饮食的、游览的,虽然还没有性的,却都是与生命冲动有关的。

    弗洛伊德说:“当我们说小孩因为没有性欲所以快乐时,我们可别忽略,小孩也有极多的失望、被弃绝感以及梦的刺激是由其他的生命冲动所引起的。”这就是说,儿童虽然没有性欲,却有被压抑的欲望以及其他生命冲动,是这些无意识冲动引起儿童的梦。后来通过更进一步的研究,他肯定了儿童性本能的存在,并且把性本能放在本能的极为重要的地位,性本能冲动就成了梦的原始动力之一。

    弗洛伊德通过对儿童的梦的研究,认为儿童的性本能和性生活是存在的,并最初形成“俄狄浦斯情结”,这种情结由于受排斥、受压抑而潜伏在无意识中,而成为一种被禁忌的欲望。这种欲望可以在梦中经过改装表现出来,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教育的加强,儿童性生活的经验多被遗忘,许多心理生活及特性,如利己主义、乱伦的欲望等都继续存在于无意识之内。弗洛伊德通过“个体的幼年”的回溯,认为儿童的梦是包含性本能在内的欲望的满足。

    他指出:

    这个可怕的罪恶只是指精神生活的最初的、原始的和幼稚的部分,仅作用于儿童时期。我们一方面不加重视,是因为它的分量不大,另一方面也不大以为意,是以为我们对于儿童并不要求一种高级的伦理标准。

    个体的幼年时期,是人类整个发展过程的简单的重演。而个体初期的潜在的心理过程,就是植根于种族初期的潜在的心理过程。个体所继承的东西,都是种族发展的遗物。据此,弗洛伊德认为,成年人的梦都不过是回复到个体种族的这种幼稚的时期,都包含着这种原始的潜伏着的本能冲动,这是对梦的本质的最深刻了解。

    他把梦的这种回复到原始的幼稚时期的现象叫做“梦的倒退作用”。不仅是形式的,而且是实质的,不仅是思想的一种原始的表现方式,“而且唤醒了原始的精神生活的特点——自我的古老的支配权和性生活的原始冲动”,这些古老的幼稚的特性,从前虽曾独占优势,现在却退缩到无意识之内,并且“改变和扩充了”对无意识的观念、看法。梦就是由包含着性生活冲动在内的欲望对来自意识而转为无意识的“梦念”的影响而成的,这就是“关于梦的性质的最深刻的了解”。

    总起来说,无论是儿童还是成人,他们的梦都是这样或那样的无意识本能欲望的满足,不过表现的内容和形式不一样,就是说还有区别。弗洛伊德说:

    儿童的梦是梦者所承认的欲望的公然的满足,普通的化装的梦是被压抑的欲望的隐秘满足,至于焦虑的梦的公式,则为被压抑的欲望的公然满足。

    儿童的梦,欲望是梦者承认的,采取一种公然满足的方式,这是因为儿童较少受高级的伦理标准的要求和压抑,而成年人的梦,欲望是被压抑的,或采取化装的、隐秘的满足方式,或采取焦虑的、公然的满足方式,这是因为有某种精神和情绪的压抑造成的。

    先看化装的梦。弗洛伊德说:“化装的梦所有背后的欲望,是检查作用所禁止、排斥的,而且正是这些欲望的存在,才形成化装的原因和检查作用的动机。”这就是说,化装的梦所要满足的欲望是被压抑的,这种被压抑的欲望为意识所禁止、检查,所以不得不以化装的形式来达到满足。被压抑的欲望由于受意识的检查,便有顾忌,便采取另一种形式。弗洛伊德认为,在心灵中假设有两个系统,一个是无意识即梦中表现出的欲望内容,一个是意识即扮演检查者的角色,当欲望无法为意识所接受时,它必须改变形式求得意识满意。

    因此,化装的梦是欲望为了通过意识的检查而求得满足的一种方式。弗洛伊德把这种化装的梦,形象地比喻为真实的梦的“伪装”或“假面具”。这犹如在社交生活中的虚伪客套一样,一个人具有某种特权,另外一个人在这种特权面前处处有所顾忌,于是他只好把自己内心想做的行为加以改装。也犹如政论作家对执政者有所顾忌,就不得不将言论作些伪装。

    现实中的种种伪装,完全与梦里所作的改装相类似。弗洛伊德假定,每个人在心灵中都存在着两种心理系统或倾向:“第一个是在梦中表现出愿望的内容;而第二个却扮演着检查者的角色,而形成了梦的改装。”

    由此,弗洛伊德认为,可以“推出一个合理的假设:凡能为我们所意识到的,必得经过第二个心理步骤所认可,而那些第一个心理步骤的材料,一旦无法通过第二关,则无法为意识所接受,而要由第二关加以各种变形到意识满意的地步,才得以进入意识的境界”。

    可见,梦之所以改装,之所以出现多种复杂的曲折的形式,乃是由于人的心理过程的检查者的抗拒力量的存在,致使欲望以变形求得隐秘的满足。

    再说焦虑的梦。弗洛伊德说:“焦虑的梦的内容,往往没有什么化装,好像是已经躲开检查者的注意似的。这种梦常常是毫无隐蔽的欲望的满足,但这个欲望当然不是梦者要承认的,而是他已经排斥的那个欲望了,于是焦虑就乘机而来,以代替检查作用。”

    这就是说,作为欲望的满足的焦虑的梦,与改装的梦有三点重要区别。第一,梦者的欲望也是被压抑的,却又是梦者排斥、指责和不愿有的,是一种不愉快的欲望;第二,这种不愉快的情绪引起一种抵抗力量,代替那意识的检查,却又不能制服欲望的力量,因而表现为焦虑;第三,被压抑的欲望好像避开了检查而采取一种公然的满足。

    “焦虑本是欲望的绝对反面,而反面又很容易和正面造成联想,二者在潜意识内同为一物”,所以这种痛苦的、焦虑的梦,是梦者所不愿意的,是以不愉快的梦境来实现欲望的满足。这种梦由于焦虑、痛苦、不快常使梦者惊醒,好像原有被压抑的欲望未能克服检查作用而求得完全的满足,但是其主要性质即欲望的满足却没有改变。弗洛伊德通过对大量的反愿望的梦的例证的分析,得出结论:“一个内容痛苦不堪的梦,其实是可以解析它仍然是愿望的达成。”

    由此可见,梦不论采取什么形式,其本质或主要特性就是一个,即欲望的满足。欲望属于无意识本能,所以梦不过是无意识本能冲动的表现而已。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