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走进足球世界——
感受足球自身的魔力:激情与诗意;
学习衬托与伏应的写作技法;
体会议论文语言的特点。
阿根廷,我永远的爱选自《足球俱乐部》1997年第11期。
马欣
“莫名我就喜欢你,深深地爱上你,从见到你的那一天起……”听着这首在《足球之夜》中献给巴斯滕生日的歌,看着荧屏里他矫健的身姿和他的橙色军团,呈现在我眼前的却是长发飘逸、笑容可掬的潘帕斯少年和那轻柔、浅淡的蓝色海洋,那是我永远的战神巴蒂和深爱的阿根廷队。
我承认自己也很喜欢荷兰队,喜欢它那全攻全守的打法和那惹眼的橙色;欣赏巴西队,欣赏它那出自足球王国特有的桑巴艺术;敬佩德国队,敬佩它那不屈不挠的精神和顽强的毅力……更是不时地惦念巴斯滕退役的近况和他脚伤恢复的情况,喜欢贝贝托的乖巧,罗马里奥的桀骜不驯,加斯科因的玩世不恭,托蒂的横空出脚,劳尔的绅士风度。还有大名鼎鼎的克鲁伊夫、贝肯鲍尔、普拉蒂尼们。当然还有巴乔,他那深邃而略带忧郁的眼神使我每次看意甲联赛的时候都不禁要多看他几眼,甚至因为同样的长发而为波博斯基鼓掌……可是不过仅此而已,这丝毫不能改变我对阿根廷队和巴蒂的一往情深。我的心只属于阿根廷队,而在那么多数不尽的绿茵英豪中,巴蒂的位置永远无法代替。
我喜欢阿根廷人特有的长发,卡尼吉亚轻盈飘逸的长发永远是绿茵场上的一道亮丽的风景;雷东多洒脱的长发尽显刚柔之气;还有巴蒂的长发在肩……赛场上尽把潘帕斯草原上斗牛士般的激情散发淋漓尽致。我不慎痴迷于那蓝白相间的剑条衫,我无法抵挡它所散发的巨大的诱惑力,尤其是那悦目的浅蓝色,永远令人清心爽神。当然最让人折服的是阿根廷人的球技,我不想多说,只觉得他们是把南美人细腻的脚法与欧洲人的力量型的打法结合得最完美的典型。
我是那么的爱阿根廷队,所以,当2002世界杯阿根廷队折戟沉沙、饮恨赛场的时候,泪水伴我度过了整个假期,记得那时下着雨,是为了巴西队的重新夺冠、英格兰的走出低谷、塞内加尔的非洲崛起的喜极而泣?还是帮我在为你哭泣时遮去声响?我不想让人看见我为了一支与自己“不相干”的球队如此伤心,所以只是在夜深人静的时候,伴着皎洁的明月,泪水才流过脸颊,泪湿了枕席儿;在憋闷燥热的黄昏后,走在大街上,泪水才慢慢地涌出来;在雨前阴沉的午后,独自乘上舒适的中巴,坐在靠窗的位子上,泪水才夺眶而出,雨下了,滴滴丝雨打在窗上,起风了,阵阵雨后凉风一次次吹干了我脸上的泪水,我哭了,一次比一次伤心,因为我知道,我对你的爱无形中又增添了几分。
最后要说的是,从不后悔爱上你,不管道路有多崎岖——我都将永远爱你。
绿茵场上小小足球滚动出阿根廷人的飘逸与强悍,这是如此动人,难怪作者要将“永远的爱”献给这支球队和它的球星。
纷至沓来的长句,运用自如的衬托,将“永远的爱”表现得淋漓尽致。
1.文章一起笔,就强烈表达了对阿根廷队的热爱,作者是如何表达的?
2.仔细研读第二段,说说它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
3.文章最后说:“从不后悔爱上你,不管道路有多崎岖”,这与上文有照应吗?对突出主题有什么作用?
衬托是利用事物间的近似或对立的条件,以一些事物为陪衬来突出某一事物的写作手法。它以陪衬物(或人)和被陪衬物(或人)两个方面为内容,并通过比较达到突出被陪衬物的目的。
永远的巴斯滕选自《足球俱乐部》1998年第15期。
龚岚
那一夜,风轻云淡,月华星光。我却已没有感觉:今夕何夕,纵有红巾翠袖,谁抹英雄之泪?为什么预料中的事,仍叫人如此神伤?为什么早知道会是这样一个无言的结局,事到临头仍是忍不住心口的痛?
惊才绝艳的巴斯滕,肝胆冰雪的巴斯滕,腼腆迷人的巴斯滕……我该怎么说你,才是球迷心中永远的巴斯滕?对于球迷来说,你意味着太多太多,以至于报纸上那“巴斯滕结束球员生涯”的标题,变得如同讣告一般惨不忍睹。我们这个时代已经没有气壮山河的英雄,一骑绝尘的侠士也只有在武侠小说中才可找见。但是我们还有巴斯滕。即使卧病蛰伏,我们还有巴斯滕可以期待。“冠盖满京华,斯人独憔悴!”若是没有了巴斯滕,我们还能指望在球场上找到什么?辫帅古力特吗?早已是“风月无情人暗换,旧犹如梦空肠断”。斑马王子巴乔吗?从来都让人找不到感觉,他和他追逐的梦只能擦肩而过。南美独狼罗马里奥呢?这只嗜血的荒原之狼总是孤独地游弋和捕食,这注定了他只是杀手而非枭雄,只能灿烂一时而不能成为永恒。至于马拉多纳,自从这头狮子被猎杀在令人心碎的美利坚之夏,我们对他早已无话可说。同是天才,他和巴斯滕之间却有着魔鬼与天使的区别。
想起“红星”闪耀时同样羞涩清秀的斯托伊科维奇,巴尔干半岛的火药味呛住了他的灵气,而今硝烟未尽,我们却已要将他遗忘。想起布莱克本的救世主阿兰·希勒,同样因伤缺阵,人们却不敢不在射手榜上为他留一个位置。然而这只故园情重的英格兰之鹰,能够冲出前辈们为之折翼的英吉利海峡上空的阴霾吗?想起同样在阿贾克斯成长的少年英雄克鲁伊维特,一夜成名的经历可曾让他找到些许当年师兄走过的星光足迹?但愿他不要太飘飘然了。也许我们太奢求,以至于吉格斯、皮耶罗、罗纳尔多这些弱龄少年们,都在我们饥渴而挑剔的目光审视下变得不知所措起来。
然而,我们并没有在任何人中发现巴斯滕,是那么渺远难求的巴斯滕,没有人可以像你,关于你的零角度射门,关于你的清丽绝俗一剑,他们已有太多描绘。那一剑的风情,有谁知,有谁晓,又有谁可攫其锋?一剑光寒十四洲,待回头时已惘然。那一份空灵与飘逸,而今依稀似梦里。总在心头挥不去那一支古老的曲子:“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宁不知倾城与倾国,佳人难再得!”一曲叹惋,一曲悲怆,笑傲江湖已成广陵散矣,想当年金戈铁马,到而今情何以堪?
其实这未必不是一个完满的结局。巴斯滕,也许我该为你单手拍掌,庆幸你从此远离尘嚣,只留下天鹅绝唱般动人的乐章供人回味。未来漫长的日子里,你可以从容面对那伤心的脚踝。我不敢想象你重出江湖会是什么样子,也无从猜测你那敏锐的感觉和过人的灵气是否依旧。就算一切是杞人忧天,我仍然担心你脆弱的伤口是否还经得起球场上人为的风暴?纵然曾是倾国倾城的佳人,“昔日再来”却只不过歌中的唱法,何必要等到众芳芜秽,美人迟暮,再来品那英雄不再的悲哀?君不见饶舌的贝利已让许多人皱起了眉头,君不见不甘寂寞的马拉多纳已越来越寂寞?带着踝伤优雅地退场吧,巴斯滕将是永远的传奇。
你说:“没有足球的生活可以是不错的,如果你远离足球,那么仍会有些好回忆留下。”这不像是一代球星说出的话。至少,贝利不会说,贝肯鲍尔也不会说,但我相信这是你说的话。坦率而纯真,一如你的本质。因为,你的本质是诗人。敏锐和丰富的触觉,惊世绝艳的才华,那都是诗人独有的天赋。你总是让我想起那位哀婉忧艳的满清词人纳兰容若,在鄙俗慵懒的尘世中,一往情深的纳兰容若遗世而独立。“我是人间惆怅客,知君何事泪纵横?断肠声里忆平生。”从风神潇散的翩翩少年到冷暖自知的沧桑中人,纳兰容若和巴斯滕有着惊人的相似:他们都有极高的文化素养,是自己身处环境中的另一类人,他们都在而立之年猝然中止了绝代才华的展露:纳兰容若撒手人寰,巴斯滕挂靴归田。
“家家争唱《饮水词》,纳兰心事几曾知。”英年早逝的纳兰容若赢得了无数身前身后名,但是他心中真正的痛,又有谁知呢?巴斯滕只是对剑而已,赞誉已如潮水般涌来,而我们可曾问过他真的开心,真的满足吗?我们可曾问过他真心里想做什么?贝鲁斯科尼举着AC米兰的会旗在向他招手,长袖善舞的阿德里亚诺则已在其官僚机构中为他腾出了一块地方。
呜呼,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巴斯滕,远离足球场上那些叫嚣吧,你可以自己选择!不必再留恋米兰的繁华,你不知道他们要的只是你的名字吗?我已忍受许久,可是我再也无法忍受他们与你签下的一纸合约,便买断了你的显赫声名,买断了你的自由之魂,更买断了无数球迷对你的企盼!忘掉过去吧,巴斯滕,我不忍再看你成为一名世俗的官僚或是宣传工具,你已退出,既无名也无利。如果意大利是一块伤心之地,那就回家吧,回到你美丽的祖国去。你忘了那旷野的风车,忘了那水边的黑郁金香吗?黑天鹅已悄然收拢了他的羽翼,憔悴的你,难道还要效那泉边的美少年,顾影自怜自己水中的美丽吗?
足球也需要文化来解读,不是吗?在诗词的韵味中,在古国文明的氤氲中,巴斯滕成了风华绝代的传奇。
岁岁年年,明星去往;潮起潮落,浮华过眼。足球却永远不老!
1.阅读全文,说说巴斯滕在作者心中是怎样的,作者又冀望于他什么。
2.比较《阿根廷,我永远的爱》与本文前部分内容在写法上的异同。
3.文章大量的诗文引入,给你什么感悟?
正衬是衬托手法中的一种,它是利用事物的相似条件来强调所要表达的事物或思想。
大连金州没有眼泪选自新浪网体育沙龙。老榕,福建福州人,回族,当代网络作家。
老榕
我9岁的儿子是这样的痴迷足球,从不错过“十强赛”的每一场电视转播,对积分表倒背如流。他不知多少次要求去球场看一次“真的”足球。可怜他在福州,几年来只在福州看过一次香港歌星和福州企业家的“球赛”,去年夏天在厦门看了一场“银城”。就连这样的球赛,他都记得每一个细节,念叨到今天。想想孩子实在可怜,一咬牙,10月29日,我们一家三口登上了去大连的飞机。孩子都乐傻了。为了去大连。我们一家还专门备齐了御寒的大衣。儿子还专门要求在衣服上缝了一面小国旗。
到了大连,一下飞机,大家一看我们这南方口音的一家这副打扮,就知道我们是干吗来的,我们也处处感受到大连人的热情。出发前,我和一位只见过一面的大连朋友通了个话,打听温度什么的,没想到这哥们其实是个款爷,一听我们这么大老远的专门来看球,专门派了公司最豪华的车子,亲自来接,说“代表大连人民欢迎福州小球迷!”到了宾馆,立即惊动了经理,亲自出来要“好好接待远道来的小球迷”。晚饭时孩子激动得吃不下饭,幸亏大连朋友一直藏着球票,骗他说不好好吃饭就不给票。可怜我调皮的儿一下子就变乖了,忍着口腔溃疡的难受,痛痛快快地吃完了饭,最后一口还在嘴里,就急忙要票。拿到票就紧紧捏在手里,给餐厅里每一个人看:“我有票啦,明天看球啦!”
这个餐厅我永远不会忘记。里面的侍者竟然全是慈祥的50多岁的老头。我要特别感谢的是其中一位侍候我们桌子的老人。当时他对我儿子说了句:“明天比今天再冷点就好了,那卡塔尔队哪见过这天气。”我儿子竟然记住了这句话,回房立即找来大连晚报,一看直叫不好:“明天比今天高5度!”还好有这个心理暗示,不然我儿子第二天怎么办!第二天不到中午,儿子就催我出发。哥们仍然派来了专车。车到60公里外的金州,已是人山车海。我注意到满街都是警察。我儿则仿佛到了朋友中间,急忙拿出他早早预备下的喇叭、望远镜横七竖八地挂在胸前,扛上刚买的一面大一些的国旗,和根本不认识的几乎每一个人兴高采烈地大笑。
上看台的时候,我开始觉得气氛有点不妙。几十位公安同志牢牢把住入口,好像夹道欢迎一样,面容严肃,毫不客气地挨个搜身,我们的可乐、矿泉水一律被扣下。儿子却也满不在乎,照样兴高采烈地向他们笑,终于感染了这些严肃的人,一位头目似的公安还微笑着说:“让这南方孩子先过去吧。”
到了看台,密密的防护网把我们和球场隔开,我觉得很不舒服。儿子却兴高采烈不管这个。隔壁看台是正对主席台的“大连球迷协会”,显然有组织,还有一个军乐队,开赛前一个半小时就不断演奏,儿子高兴地随着他们又唱又叫。开赛前一个小时,场上就出现了火爆的场面。先是一个自称“小地主”的锦州球迷不知怎么溜下了把守严密的跑道,展开一幅巨大的“精忠报国”的条幅绕场一周;接着一群脸上涂着国旗的天津汉子展开了一面有一个看台那么巨大的国旗也绕场一周。开始我以为他们是经允许的,直到他们接近主席台时被大批军警包围并“护送”回看台,才知道是自己溜下去的。此时场内欢声雷动。接下来的赛事我就不提了罢!从一比二开始,球迷其实就很“冷静”了,太冷静了!
这时夜幕降临,温度很低,大家心里更凉,没法不冷静啊。全场的“中国队,加油!”变成了整齐的雷鸣般的“戚务生,下课!”这时,全场人,包括隔壁的“半官方球迷”,都在为卡塔尔的每一次进攻欢呼,为中国队乱七八糟的“进攻”而“冷静”!只有我可怜的儿子还不懂为什么这么多人突然不叫加油而改叫什么人下课,继续挥舞他手里的国旗嘶哑地叫着“中国队,加油。”我周围的东北汉子眼泪汪汪地看着他。好几个汉子红着眼眶上来劝我们“领孩子先走吧,别往下看了!”急得我儿子要和他们拼命。
1比3时,场外放起了礼炮。全场人大声应和。看台上有人打出了“中国足协,洗了睡吧”的大横幅。有人不知是否有意,把看台上原先“中国人死都不怕,还怕困难吗”横幅的后半句卷了起来,剩下的前半句看起来确实够惊人!我觉得有人开始紧张了。大量军警悄悄开进球场周围。每一个看台的栏杆前都站着一排穿棉大衣的高大警察,面向观众。
终场哨声响了。可能是我的感觉这时也出了问题,觉得一时一片宁静。片刻,场内爆发出雷鸣般悲壮的掌声和欢呼声,只有我儿子终于在寒风中站立了两个小时后无力地坐下了。卡塔尔队兴高采烈地在场内围成一圈跳起了舞,隔壁半官方的拉拉队和全场观众竟然一片欢腾!这时,看起来确实有点紧张的警察开始要求观众快快离开。我儿子坐在看台上赖着不走,说要等中国队出来向观众致谢,再亲眼看一看他心爱的海东。这时场内灯光已经熄灭,中国队早已逃一样消失了,连起码的出来鞠个躬的人都没有。这时我已经说不出话,旁边一位警察友善地上来对我儿子说:“孩子,他们不敢出来见你啦。咱快走吧!”警察在孩子心中还是有威信的,儿子在他的搀扶下,一步一回头,走出体育馆。我们是最后走出这个看台的,身后是几十位军警的人墙,马上堵住了入口,防止人们回冲。那位好心的警察看外面一片混乱,担心我们这外乡的孩子,一直送我们到停车处。经过主看台时,见上万人死死堵住出口,“戚务生,出来!”的喊声惊天动地。这时,天真的儿子竟然还对我说:“我们也等一会,他们出来时我让海东签个名。”我的泪水终于夺眶而出!
到了车前,大连哥们派来的司机早已发动了车子焦急地等着。我们上车时,这位半天没说话的警察终于用红红的眼睛瞪了我一眼,说了半句话:“你看你,这么大老远的带孩子来……”
车子飞快地离开金州。我发现金州城里的道路突然全部变成了单行道。每个路口都有警车,车子只许出不许进。儿子趴在后窗上,看着金州城消失在夜幕里。
回到酒店,来到那个餐厅。全部侍者都热情地围上来,每个人都笑容满面,不过都小心翼翼不提足球二字。我们都无心吃饭,那个老侍者不知怎么哄得儿子吃了几个饺子。儿子还对他说了句:“今天就是太热了点。不然我们准赢!”说得旁边的人摘眼镜。其实天气真冷。我只想喝酒,奇怪的是餐厅里竟然找不到酒了!回到住处,小冰箱里的酒也突然消失了。第二天上午我们离开时才知道,一听到球赛结果,细心的酒店经理就把酒藏起来了。“我们大连人习惯了,人家一家穿过半个中国来看这场球,一定好受不了”。
现在,我们回到了福州。在金州买的一切,包括球票、国旗,儿子都细心地包好放在他的箱子里。睡觉前懂事地对我说,12号就不去大连了吧,早点放学回来看电视。还保证以后好好做作业,乖乖吃饭,2001年时,再去大连。都睡下了,又说了句:“谢谢爸爸!”
打开离别了几天的电脑,我突然心如刀绞!儿子,我不该带你去看这场球的。
作者从一个家庭的视角描述了中国队对抗卡塔尔队败北,给中国球迷留下的心灵伤痛。
全文感情深挚,孩子与成人的不同表现,孩子所受到的特殊关照,都从不同角度表达着人们对中国足球的共同情结——爱与心痛。
1.从文中找出儿子“痴迷足球”的具体表现,并说说作者细致描写人们对“儿子”的特殊关爱有什么作用。
2.文中说“这个餐厅我永远不会忘记”。为什么?
3.“从一比二开始,球迷其实就很‘冷静’了,太冷静了!”想一想,这“冷静”的背后是什么?
4.文中多次写到了警察,在全世界的足球赛场可能都有这样的景观,你对此怎么看?
5.阅读全文,你多次“看到”了泪水,为什么题目却是“没有眼泪”?
反衬是衬托手法的一种,它是利用事物的相反条件来强调所要表达的事物或思想。
与中国足球共舞选自《足球俱乐部》1996年第23期。
桃儿
相思相伴的日子里,惶恐中实在难以求得足球之道。烦闷时会想起那片刻的精彩,总是很艰难地抑制。望着球场内外那涌动的人群,心里不免会产生一份激动与欣喜。欢腾的足球节日里——也许你会看到场内僻静的角落里总是有一个不明来历的女孩,她会为射门叫好,也会为心爱球队的失败而默默地伤心……
她是个怪怪的女孩。
数不清的每一次冲动,好像与她的心紧紧相系,她不再顾及男球迷的嘲讽,仍旧淡淡地把喜怒哀乐写在那张纯真的脸上。她已把完整的心奉献给了中国足球,她不会再次幼稚地为“××加油”,她的脸上不单是欢乐或者悲伤,更多的是几分成熟与平静……
走到她面前,或许你不只会感到疑惑与惊奇,她会告诉你中国足球的发展需要每位球员的努力;或许你会觉得她很可笑,这纤纤少女只注重应如何如何地踢;或许你并不了解足球幕后是怎样的迷人,她会让你感觉那简直是离奇的童话,那样的惹眼瑰丽。
突然有一天,女孩的眸子不再显出沉默,而是表现出了难以捉摸的亮点。她飞奔到球场的某一处,寻找出“阿兰·希勒”式的球星,举起了精美的签字簿,甜甜的微笑换取了想要的东西。她不甘于潜入气氛沉寂的低谷。
就这样,世界上又诞生了一个与足球同呼吸共命运的女孩。
从此,她将会与你打赌比赛的结果,她将会与你争辩队的优势,她将会与你评论某场比赛的战况,更意想不到的是她会为自己支持的球队而大声疾呼:“胜也爱你,败也爱你!”
请理解女孩的这份心意!
火爆的足球赛场,依然可见依依芳草边女孩娇柔的身影,为那些她自认为是足坛真汉子的英雄们呐喊。可是,女孩终归是女孩,终归有她的温柔脆弱的一面,记忆中,国奥兵败大马虽已成过去,但提起它泪水还是禁不住地顺颊滑落……
女孩是水。
女孩心中也有一团炽热的火。
国奥失利的阴影并没有浇灭她心中的火,反而使女孩的信心更加趋于坚定。女孩心中那团永不熄灭的火,将伴随女孩走过空洞落寞的日子。
女孩是日记。
日记中曾几度记载着中国足球史的春秋和中国足坛的悲悲喜喜,承受着中国足球沧桑历程的重负,日记中不仅仅是抒情的小诗和伤感之后的又一次追梦……
难道中国没有马尔蒂尼和西格诺里?
“不?”女孩没有失去勇气,仍旧大口呼出:“中国肯定会主宰21世纪,中国也有自己的马尔蒂尼和西格诺里!”女孩明白这话的分量,但,还是毫不犹豫。尽管她不晓得这小小的心愿会不会被摔得粉碎,也许未来不忍扼杀她真挚的心……
中国的足球桑巴时代终会到来,与它共舞的是那个寄托着对足球一生夙愿的女孩,是她在静静地等候,祈祷那一天的来临……
她,就是我。
一个普普通通的女孩。
中国足球的沧桑历程,需要成熟的球员,也需要成熟的球迷,一个普通女孩对中国足球的心路历程,正见证着这种成熟。
让我们共同来祈祷等候吧!
1.阅读全文,说说女孩的幼稚表现在哪里?成熟又表现在哪里?
2.将这篇文章与《大连金州没有眼泪》进行比较,看看它们在内容和表达的情感上有什么异同。
3.想想,是什么使得我们老老少少、男男女女都如此心系足球?你对中国足球的感情是怎样的?
比较阅读是将在内容及写作方法上有关联的文章放在一起阅读,从中比较它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从而深入把握文章的内容,掌握写作的方法。
足球为什么要WTO选自《话题作文》,海南出版社,2004年版。
杨杰
我这个年龄的人,如果自我感觉是个情感深刻的球迷,那么这种“深刻”,一定与世界杯有着直截了当的关系。当你询问一个在十几年前就已成年的中国球迷,哪一届世界杯最让他刻骨铭心,他在追忆中也许会告诉你:应该是1990年的“意大利之夏”。
对世界杯进行“中国式”的追忆是有必要的。在1990年,中国开放的历史还不是很长,中国人的文化消费途径和情感表达方法还不是很多,中国与世界的关系和距离还不是很密切很贴近,因此,在那一年,由于中央电视台对世界杯的直播和录播,首次达到了52场“一个都不少”的程度,中国人的足球情趣和文化视野,得到了相当剧烈的开发和拓展。至今想起来,那首鬼斧神工的悠扬金曲《意大利之夏》,那出300名美女花枝乱颤的时装表演,那场由马拉多纳构思和策划的“暴殄巴西”,那个无名小子斯基拉齐的横空出世,那团在米拉大叔柔软的腰肢下扭来扭去的屁股,那只被最后一批强壮如铁的“西德人”第三次高高举起的大力神杯……仍然是无与伦比的独特和经典,实在令人心如大海。
这样的感觉,是1994年美国世界杯的火热和1998年法国世界杯的浪漫,所无法替代和消弭的。这样的感觉,与一场惊心动魄的“初恋故事”异曲同工,尽管那一切的一切不过是中国人隔着千山万水,对世界杯尤物虚无缥缈的一种单相思。
我们可以认为,正是在1990年,中国人有史以来第一次用眼球参加了一届完整的世界杯。那以后,十二年白驹过隙。十二年前和十二年后之不同,不仅在于中国的城乡建筑和人文精神越来越生动和宽阔,也不仅在于那时候的小伙子大姑娘,已经成为孩子们眼中的叔叔阿姨,更关键的是,中国的足球也和中国球迷的眼球一道,名正言顺地加入了“足球WTO”。在文化和地理的双重意义上,“2002韩日世界杯”有可能是未来几十年距离中国人最近的一次“足球嘉年华”,它一度远在天边的身影如此逼近我们的视线和思情,使一种身外的梦幻成了一种真实的生活,一种担心与期待交织,拉拉杂杂又牵肠挂肚的日常生活。
在我看来,有些人把中国足球参加世界杯的意义,与中国经济加入WTO一事相提并论,其实并不荒谬。因为这两件事情都在强烈暗示着同一个喻理:对于今天的中国,重要的不再是我们的生活要“开放化”,而应该是我们的开放要“生活化”。
世界杯是某种古典的人生剧目,在球场内构成它的人会老去,在球场外观看它的人也会老去。在时间面前,只有这个“青山不老”的剧目本身是会永远年轻的。每隔四年、八年、十二年……一批曾经陪伴它成长的年轻人,一批被它见证了青春岁月的年轻人,都在相似的生命光芒下受到积极的影响和关怀。我们需要世界杯,终极的理由正在于此。
作者理性地对世界杯进行了“中国式”的追忆,告诉我们,世界杯见证着中国改革开放的进程,我们不再是生活要“开放化”,而是开放要“生活化”,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我们需要世界杯!
1.阅读全文,说说足球加入WTO的具体意思是什么?
2.找出作者对1990年世界杯进行经典回顾的语段,仔细阅读,分析它在写法上的特点和表达效果。
3.研究第三段的内容,思考下面的问题。
(1)“这样的感觉”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觉?
(2)“初恋故事”与“单相思”这样比喻,用词是否相互矛盾?为什么?
4.认真思考文章内容,从生活中的具体现象说说你对开放要“生活化”的理解。
国际足球竞赛的种类繁多,四年一届的世界杯足球赛,是当今世界最高水平的足球大赛。这个比赛从1930年开始。当初若哪个国家连续3次获得冠军,这只杯子就永远归属于他。1970年巴西人第3次获得桂冠,永远占有了雷米特杯。现在的杯为流动奖杯,是意大利人加扎尼亚设计的。
足球的魅力选自《话题作文》,海南出版社,2004年出版。
丁宁
一张羊皮,并不起眼,可是稍一加工,充上气使其变成一个浑圆的球体,她就魔术般地令上亿人发了疯——这,就是足球。“足球是我的生命”,球星们深情地默念;“足球是我心中的太阳”,无数球迷激动地呼唤。多么不可思议!面对她的魅力,有人解释:“足球代表了不屈不挠的拼搏精神,永不言败的高昂斗志,是人类追求文明的一种象征。”有人则说:“足球实在是太圆了,圆到了令人无法捉摸的程度——你永远也不可能预知她将会把幸福降临到谁的头上。”
到底为什么?其实足球的根本魅力并不在球,而在于人。让我们先来谈谈人吧!
中国古代的科学巨着《黄帝内经》曾有这样的论述:“丈夫八岁肾气实,发长齿更……”这里说的“肾气”的实虚,就是人类生命强弱的根本之所在。而显示“肾气”强弱的一个最主要的标志就是人的双腿。不信你看,刚出生的婴儿,“肾气”完满,尽管什么也不懂,但小腿儿却直蹬个不停;再稍大点儿,满屋乱跑,好像什么时候也不觉得累。相反,人老腿先老,老年人的双腿,多是沉重而步履艰难的。足球迷绝大多数是年轻人,正处在人一生“肾气”最强盛的时节,他们腿脚灵便,需要足球来证明青春活力之所在。所以,与其说足球运动是一种游戏,倒不如说是生命的需要。
其次,足球之所以成为世界第一运动,还在于她最大程度地利用人类的一种心理——永无止境地追求完美。众所周知,足球是用脚踢的,而人的下肢却偏又是灵活性最差的部位,因此人们用双腿来驾驭足球,在体会挑战自我弱点的兴奋的同时,更容易产生一种“美中不足”的感觉。在这多多少少的缺憾诱使下,我想谁也不会放弃努力。只是当鏖战结束,球场恢复平静时,才发觉自己已是汗流浃背、气喘吁吁了。但这一点儿也不妨碍她的魅力,因为一旦自己稍得休息,眼前就会闪现球场上引人入胜的一幕幕,于是人们又跃跃欲试了。
再次,足球运动本身的艺术性和戏剧性更是令热爱她的人所津津乐道。在长百米宽几十米的黄金矩形草坪上,既可以充分显现你那运动员一样矫健的身姿,也能够尽情展示你那艺术家般优美的舞蹈。请看,巴西和阿根廷的足球艺术不就是成长在桑巴和探戈浓厚的舞蹈艺术氛围下,并与足球技术水乳交融的产物吗?足球确实也是一个探险者的游戏,在不断地带给人们惊喜的同时,更毫不客气地考验了一个人的毅力、体力、想象力以及与集体融为一体的协作精神。更重要的是:在足球场上,你可以扮演人人嫉羡但又无法实现的角色——救世主。仅仅这些,就可以使因生活的失意而苦闷的心在她的欺骗下稍得自慰。
青年人玩足球,可以满足生命的需要;中年人侃足球,用来忘记尘世的羁绊;老年人看足球,可以唤起对自己年轻时代的回忆。
其实人生就是一场足球赛,我们这些踌躇满志的少年就好比即将走上赛场的运动员。尽管在这场漫长而又短暂的比赛中,有痛苦,更有失望,但我想,所有的人在终场的哨音没有吹响前,是谁也不会言败的。这,就是一种精神——足球精神。
男女老少,多少人为足球疯狂,足球的魅力是什么?
作者的回答是人。是人类生命的需要,是人类对完美的无止境追求、对艺术和戏剧的挚爱,成就了足球的魅力!
个性的阐发,很值得人思考。
1.给文章划分段落层次,并概括大意。
2.研究文章的开头部分,这个开头的写法有什么特点?
3.说说这篇文章的段落结构对你的写作有哪些启发。
篇章结构是写作中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结构,简单地说,就是文章的组织、构造。结构形成要考虑表现主题的需要和手中材料的类型,还要注意逻辑性。
写文章时,我们常常要用到衬托的方法。运用它,可以使所要表达的事物更突出、更形象,富有艺术魅力。
如《阿根廷,我永远的爱》,作者为了突出表达对阿队、对卡尼吉亚的热爱,就先写对其他一些球队、球员的喜欢、欣赏、敬佩,但一句“可是不过仅此而已”,把话锋一转,写对阿队才是真正一往情深。前面写巴西、德国、贝贝托……都是多余的笔墨吗?不,这正是极好的衬托,为的是更好地表现“阿根廷,我永远的爱”。
《永远的巴斯滕》的作者成功使用了这种方法,你可以细细品味。
前伏后应的伏应技法在《大连金州没有眼泪》一篇中得到了运用。文章前面写“我”对那个餐厅“永远不会忘记”,要特别感谢一位老侍者,个中原因却没说。其实,这是作者埋下的伏笔。到后面,回到酒店来到餐厅的种种,这处伏笔得到了照应,我们才明白那“不忘”和“感谢”都深藏着爱与心痛。
1.一颗球转动起一个世界,男女老少千千万万为它心跳,思谋各种现象,是一部《足球疯狂忧思录》。
2.足球是圆的,地球是圆的,人生是不是一个圆呢?
3.追星的时代,制造明星,足球的天空,有哪颗星还在闪耀?
4.足球,需要激情投入,更需要心灵体悟,还需要文化解读。
1.请以《足球,想说爱你不容易》为题作文。文体不限,600字左右。
2.有人说:“足球之所以受到欢迎是因为它被当成一种艺术,但眼下许多绿茵场正在变为战场。”请以“球场与战场”为话题作文。题目自拟,体裁不限,600字左右。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