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的心理医生全集-做人要有好心态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心态决定生活,决定成就,决定事业,不同的心态看到的世界的面目也是不一样的,保持一颗快乐的心,学会怎样让自己快乐,摆脱那些不良的心态影响,轻松从容地面对压力,成就我们的美丽人生和幸福生活。

    第一节 不要过度“自尊”

    我们可以先看一个案例:

    家住海口市金龙小区的邹女士心有余悸地说:“没想到,就是一句再正常不过的提醒,让我家的小保姆反应如此激烈,她一言不发地拿剪刀把自己的衣服剪烂,摔门就走了。”

    前两天,保姆小谢把自己没干透的衣服和邹女士的干衣服挂在了一起,因担心潮湿的衣服可能会导致整个衣柜发潮、变霉。邹女士就告诉保姆小谢,最好把两个人的衣服分开挂。

    小谢听了这句话后,狠狠地看了邹女士一眼。突然,她跑到外边拿回一把剪刀,猛剪自己的衣服。剪完衣服后,一句话也没说,开门就下楼走了,连平时用的东西都没拿,到现在也没回来。邹女士不明白自己做错了什么,使小保姆产生了这么大的反应。针对小保姆的激烈反应,海南省安宁医院的心理专家指出,这种例子并不鲜见。一些外来务工者从小生活贫困,他们从农村来到城市,渴望改变命运,一般都能吃苦耐劳。但自尊心又非常强,来到城市后,生活的反差很大,使他们对什么都很敏感,生怕被别人瞧不起。一旦有某件事情或某句话语刺激了他们,很可能会引发他们的过激反应:要么自虐,要么伤害他人。

    专家指出,一个人有自尊心是应该的,但如果自尊心过强,对什么都很敏感,就可能是一种心理疾病了。如果不好好引导,很可能导致不可预测的后果。

    和许多人一起用餐,和你坐在一起的,有你的领导,有你的朋友,还有陌生人。一不小心,你把酒杯碰倒了,酒流出来,洒在了你的腿上。你慌忙拿面巾纸去擦,又把碟子碰到了地上……

    这个时候,你觉得很狼狈,面红耳赤起来。可是,你有没有想过,你根本就没有那么多的观众。你的领导、你的朋友、陌生人,都在喝酒,都在高谈阔论,他们没有看到你的狼狈,他们也没有看到你已经面红耳赤。唯独你不高兴,唯独你觉得自己丢了面子。

    还有,你在酒桌上,你想讲一个笑话,你讲啊讲,讲到最后,没有人在笑,大家仍在碰杯,仍在调侃,他们似乎根本没有听你的笑话,你突然觉得很尴尬。可是,你有没有想过,你根本没有那么多的观众。

    在酒场中,你只是一个毫不起眼的小人物,所以,你碰倒的酒杯,别人不会在意。你讲的笑话并不是不可笑,而是你的权威不够。你被反锁在房外,你以为有人会来找,其实你对于他们来说,无关紧要。

    许多人因此失望悲观了。难道我们无法从中体悟到什么?好好善待自己吧,不要再为难自己。人生就是酒场,每个人都有各自的角色。譬如,你很少有机会坐在酒席的上首位,许多时候你只是一个配角,一个无关紧要的配角,你只能自己欣赏自己,自己照顾自己,然后学会自娱自乐。拥有这样的心态,真的非常重要。

    生存,不要自恋更不要过度贪心。人,为生存更要平和、更要思维、更要高水平的打开心灵的门槛,这就是鲜活的人生,当然,遇事想不开真笨,处世不能够公正、公平,缺少自我教育,过度的自尊心,过多的养成被宠坏的坏习惯,过分的敏感,也一样的愚蠢透顶,那么,为很多事情想不开而上瘾,会让生存的现状更凸显劣势,使得心里灰蒙蒙的,精神翻脸,事实上,是不幸的。

    人,过多的自恋,只考虑自己,不考虑别人,过于自大,演变成以自我为中心的盲目追随自我意识,缺少与他人建立适当的关系,和谐的态度,本该保持良好的生存环境,只因思想的不同见解,不能归还正确理解与创造新的思想,才使自己的思想变得宛若森林,嗜赌成性,缺少真诚,缺乏同情心,多是行为有点耸人听闻,活着只限于思想财产,精神财富,物质东西,活在独一无二的孤独中,仅此而已……

    作为生存的个体生命,不管你是哪个年龄段,要磨练思想的成为聪明者、务实者、开明者、思想家,做人能忍就是真本事,处世能够头脑开窍,就是一个最智者,为什么说,大智若愚,不错,懂得人与人之间的宽容、理解,才是最好的对人生必修课的深刻理解。

    是啊,要学会人与人之间的建立正常关系,凡事要平衡,不轻易失诚信,对新生活不随便放弃,活着不是貌似聪明,而是真正的聪明,不是鼠目寸光,而是智慧人生,不是生活中的呛人,而是和谐的观点,不是过度自私,而是鲜活的履行人生诺言,人,你、我、他应努力寻求互惠关系,贴近生活,开拓人生,用心解决悬而未决的存在的各种生存问题,努力在心里扫清障碍,而不是一轮又一轮的讨价还价,懂得难能可贵的是进步思想,尽管活的平凡,却富有色彩,结局令人鼓舞!

    第二节 与压力快乐相处

    一、检验自己是否压力上瘾

    不知道你注意过没有,在当今社会,“忙”已经升级为一种终极社会地位的象征。你忙,说明你很重要。你日理万机,人们需要你。但是,将自己置于紧张忙碌之中,以没完没了的工作和家务来填满日子的生存方式会带来很多不良后果。

    自省:你是否忙上了“瘾”

    林涛实在是太忙了,没休止的会议、出差和业务电话,为了把每件事按时做完,连和朋友们通电话的时间都只能限制在3分钟以内,抽空还要接送孩子。林涛说:“我简直都要忙疯了,恨不得把每件事都揽过来自己干。我知道这样不好,自己也厌倦,可就是不知道怎样才能让自己停下来。”

    其实真正的压力往往是有时限的,如工作新计划、家人住院或孩子学习成绩不好等等。一旦情况有所好转,压力也就随之消失。而压力上瘾则是一种生活方式,这类人之所以觉得自己永远都被埋在没完没了的事务中,恰恰是因为自己拒绝给自己下达停止的指令。

    专家认为,是当代社会误将“不安”定义为常态的认识导致了人们对压力的依赖。人们都渴望“被需要”的感觉。为了让自己的存在更加重要,我们总是把日程填得满满,时刻关注着自己的手机,并乐此不疲地筹划着下一次晚宴和下一次外出郊游。当我们一旦停下手边这些周而复始的工作,反而会感觉不习惯,因为自己的身体已经习惯了那种忙碌的生活节奏,突然间停下来便有一种不知所措的失落感。

    缓解:当压力变为中毒症状

    我们必须正视一个事实,没有人能够在压力之下活得幸福愉快,麻痹和逃避只能在短期内起作用。长期生活于压力之下,我们的感情和身心健康会为此付出代价。有些女性白领喜欢用疯狂购物来达到放松的目的,尽管我们可以用开玩笑的语气彼此讨论谁是真正的购物狂人,但“购物处方”本身并不那么有趣。购物带来的愉悦程度越高,回家以后那种兴奋消退得也就越快,浪费金钱的罪恶感也就越深。这种后悔和不安会带来更多的压力。最可怕的是,当我们对自己身上的重重压力不明就里的时候,我们已经再一次冲进购物中心。这种恶性循环根本无法根除压力的根源。男性白领也同样如此,夜生活、工作累积等等只会使身心更加疲惫。

    其实,借助其他事物缓解压力并非不可行,比如运动、适当娱乐、读书和听音乐都可以减轻部分紧张情绪。压力上瘾的困境解决起来并没有那么复杂。

    首先,不要再考虑如何控制压力的问题。压力虽受外界影响,实际上却源自内心,解除压力的唯一方法就是改变自己的想法。具体来说,就是把“下个星期我的压力会很大”改为“下个星期我的工作会比较困难”。你也许一下子无法意识到这两句话对自己内心的影响有多大不同,但如果你坚持下去,就会发现自己能够生活得更加主动。

    调整:你制定康复计划了吗

    提醒一:学会区别对待

    无论和同事讨论问题还是和朋友通电话,都需要你做到全神贯注,只有专心致志才能达到真正的交流。但有时候,我们也可以把需要专注和不需要专注的两件事情结合起来完成,比如一边吃午饭一边看邮件,或者一边打扫卫生一边听法语广播。

    提醒二:不要把所有工作视为同等重要

    这不仅仅是工作排序的需要。很多时候只要仔细想想,你就会发现有些事情完全可以以后再做,根本没必要挤在工作单里凑热闹。我们应该把精力集中在最需要完成的事情上,从容地去做,开心地去做。

    提醒三:拒绝完美主义

    如果不想被没完没了的事务困住,我们在做一件事情之前,必须首先确定值得花多少时间来完成。此外,尽量少拿自己和别人比较。力图事事完美,肯定需要很大妥协和牺牲。关键是你能把对自己最重要的事情做到最好,然后对其它小事潇洒放手。

    35岁的潘女士是一名潮流信息发布专家,她形容自己就像一个超负荷的陀螺一样不停地旋转,旋转。“有时下午3点在东京上飞机,10个小时以后面临的又是巴黎的下午3点,我希望自己有三头六臂,72小时连续不睡觉去完成每一个策划,谁还管身体是不是需要休息呢。”终于,被忽视的身体向她发出了警示:哈欠连天,心不在焉,皮肤干涩,嘴上起燎泡,肠胃不适,小腿和脚也趁乱浮肿起来。北京妇幼保健院亚健康保健中心负责人丁辉分析认为,潘女士是长期感受压力从而导致了疾病的发生。

    据介绍,亚健康保健中心曾对519例职业女性所面临的职业压力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显示:职业女性总的工作不满意感发生率为17.9%,医生为24.2%,企管人员为21.2%,银行及商业人员为18.4%,教师为11.8%。通过数字分析,职业女性较为突出的压力因素为:角色冲突、工作冲突、角色模糊、工作危险、工作心理控制源、工作自主性、工作期望等。丁辉说,这些因素与心理健康感、工作满意感密切相关,并容易产生抑郁症等不利影响。

    神经系统使压力变成了疾病

    据心理医生介绍,已经有人指出,整个就业人群有将近一半在工作中是不愉快的。多达90%的人在消耗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从事与他们生活目标关系不大的工作。看过精神病医生的职业人士中间大约有75%的人归因于缺少工作满意感的经历。

    当一个人感受到压力恐惧或者焦虑时,他的身体将发生生理学的变化,为付出更多的努力或应对可能发生的伤害做准备。最初的生理学变化包括植物神经系统和神经内分泌系统的变化,植物神经系统控制心率、血压和胃肠功能,这些过程是自主发生的,不受中枢神经系统的命令性控制。它在压力和松弛之间保持精细的平衡并主要由下丘脑来激活。植物性神经系统分为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两大系统,当没有紧急情况时,副交感神经系统兴奋,调节人体的植物性活动过程,如肝糖元的储存,遇强光瞳孔收缩,心率下降。当出现紧急情况时,由交感神经控制人体的植物性活动过程,提高心率,从而使血流能较快流向执行防御任务的器官和肌肉,交感神经兴奋还会抑制肠功能,扩大瞳孔,使视觉更清晰。

    压力能带来十种疾病

    心理医生统计后发现,职业女性在感受压力的过程中,一般可有下列情况的发生,继而导致疾病:脑压力可能激发如焦虑及沮丧等行为及情绪上的问题。

    头发压力可致斑秃等秃发症。

    嘴压力会造成口腔溃疡和口腔扁平苔癣等口腔疾病。

    肺在压力情况下,哮喘患者的病情常会恶化。

    心在压力或之后不久,常会出现心绞痛、心律紊乱症状。

    肌肉在压力状态下,各种轻微的肌肉震颤现象及“神经质”现象会变得更明显。

    消化道胃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溃疡性结肠炎及过敏结肠炎等消化道疾病有的是由于压力所造成的,有的会由于压力而更加恶化。

    生殖器官与压力有关联的问题包括月经周期紊乱等。

    膀胱在压力状态下的反应是“尿意频繁”。

    皮肤在压力状态下会发生湿疹及牛皮癣等皮肤病。

    工作压力可产生三种症状

    1.心理症状:心理失调与工作条件有重要的关系。下面列出了不同职业产生的工作压力的典型结果:焦虑、压力、迷惑和急躁;疲劳感、生气、憎恶;情绪过敏和反应过敏;感情压抑;交流的效果降低;退缩和忧郁;孤独感和疏远感;厌烦和工作不满情绪;精神疲劳和低智能工作;注意力分散;缺乏自发性和创造性;自信心不足。

    2.生理症状:心率加快,血压增高;肾上腺激素和去甲肾上腺激素分泌增加;肠胃失调,如溃疡;身体受伤;身体疲劳;死亡;心脏疾病;呼吸问题;汗流量问题;皮肤功能失调;头痛;癌症;肌肉压力;睡眠不好。

    3.行为症状:拖延和避免工作;表现和生产能力降低;酗酒和吸毒人口增加;工作完全破坏;去医院次数增加;为了逃避,饮食过度,导致肥胖;由于胆怯,吃得少,可能伴随着抑郁;没胃口;冒险行为增加,包括不顾后果的驾车和赌博;侵犯别人,破坏公共财产。

    二、从压力中解救自己

    压力虽然看不到,摸不着,但每个身处职场的人都能感受到它的存在。压力是工作本身、人际关系、环境因素给我们造成的一种紧张感。虽然说人无压力轻飘飘,适当的压力可以使人充实和上进,但是,压力过大或者这种紧张感过于持久则会出现焦虑烦躁,抑郁不安等心理障碍,乃至心理疾病。

    常见的职场压力来源:

    工作负荷 当知识飞速更新要求你不断掌握的时候;当上司要求你在很短时间内完成很多任务的时候;当你每天都要加班,爱人出差,孩子又生病了的时候;当又一批年轻人进入公司,和你并肩竞争某项任命的时候,你只有两种选择:冲上去和退一步,你义无反顾地认可了前者,便不断自我加压,即使早已不堪重负。

    人际关系 每个单位都存在复杂的人际关系。下属对上级授权的误解;同事之间互不信赖;领导方式偏误引起工作氛围不和睦等等。身在其中,只觉得心理疲劳。

    职位升迁 当你业绩突出,被破格连升两级的时候,心负的压力紧跟着成倍递增。因为职业发展太顺利,同时面临方方面面的问题太多,甚至超出了自己掌控的能力,怀疑自己是否真正胜任,心理负担沉重。更多的时候是僧多粥少,眼前只有一个升迁名额,偏偏再次旁落,你感到被人忽视的压抑,对工作目标充满迷惘。

    环境压力 许多大学生向往在抬眼就能看到蓝天白云的高级写字楼里工作。殊不知,长期在这样的环境下工作的白领们却渴望逃离。国外研究证实办公楼环境是一种无形的环境压力,封闭的场所会使人精神紧张、容易疲倦。所以不少外国职业族选择在自然环境或空气流通的平房里办公。

    自我发现心理障碍:

    生活中有许多细节提示我们,心理状态可能出现偏差。如频繁更换工作时,特别容易对生活中的某些细节耿耿于怀。在收入增加的前提下,生活满意度和成就感下降,遇事易急躁,抱怨增多,注意力不集中,精神状态差。工作被肯定的情况下,无缘无故地担心会被裁员。对年龄增长产生恐慌,对工作能力不自信。需要通过辛辣和油炸的食物来刺激食欲等等。专家还指出,性格与心理密切相关,性格代表了一个人的生活方式、行为基础和生命过程。如自卑的人不容易控制外界变化,常常怨天尤人,一旦出现负面的生活事件便会触发心理障碍。

    心理自救处方:

    1.为自己构筑健全的心理状态,解除心理疾患,不在职场竞争中输在心理环节上,是每个职业族的生存信条之一。

    2.掌握必要的心理健康知识。如正确地自我评价,合理地制定目标,量力而行;科学地安排时间,尽量减少工作量;生活有规律,体育运动适度,以健康的体魄来对抗压力。据悉,国家心理咨询师职业资格培训班上就有不少高级白领前来学习,他们的目标是通过掌握心理学知识,教育子女,增进与工作伙伴的交流沟通。

    3.形成张弛有度的生活方式,及时调节情绪和宣泄不良情绪。心胸开阔,保持乐观的心态和积极的处事态度,以缓解和消除紧张情绪。

    4.通过饮食来缓解某些不适。如焦躁、心悸、失眠等情况出现后,可多吃豆类、五谷杂粮、蔬菜水果等食物,减少红肉类的摄取,避免喝咖啡、浓茶、酒等刺激性饮料。少食辣椒、芥末、花椒、大蒜、葱、姜等辛辣燥热之物。不要过分依赖营养保健品。

    5.学点自我安慰和自我放松的技巧。譬如练习瑜伽和太极拳,对消除压力,缓解心血管疾病症状非常有利。培养广泛的兴趣爱好,工作之余养花植树、欣赏音乐、练习书法、绘画、打球等,可以怡人情志,调和气血,利于健康。

    6.建立心理支持系统,包括朋友、家人、心理咨询专家等。在郁闷难以排解的时候,向他们“诉苦”,寻求心理帮助。如果精神压力过大,心理承受能力有限,则需进行专门的心理疏导或治疗。

    7.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不断完善自我,提升自身竞争力,才能使职业生命长久稳定。

    8.及早规划职业生涯发展,合理安排生活节奏。一般来说,30岁左右被称为“职业锚”,即30岁前变换工作,寻找自己的“生长点”。30岁后尽量将工作方向稳定下来,是为创业阶段,直至40岁。40至50岁若从事颇具发展潜力的事业,则以守业为主。年过50,可以考虑为退休做准备,培养一些兴趣爱好。叶斌(华东师范大学心理咨询中心主任)提出心理解救三层面,首先分析并发现紧张的压力源,然后从三个层面进行排解。

    9.专注工作一天之后,通过闭目放松、深呼吸、吃块巧克力、听音乐、跑步等方法微调一下情绪。利用周末,到近郊旅游,开展休闲运动,给心情放个假。

    10.改善工作效率,加强人际关系处理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只要在职,就不能放弃学习,通过学习才能减少对未来的后顾之忧。

    11.在现代新型工作方式之下,生活方式和价值观也必须有所调整。愉快工作是幸福生活的必需,但不是全部。记住,每月20000元收入的人并不比2000元的人快乐。

    第三节 自信美丽人生

    有这样一个青年,大学毕业已经工作两三年了。他在听了一次成功心理课之后,颇受启发和鼓舞,心情为之振奋。他在课上的当众讲话练习中说:“所有的成功者,尽管他们的出身、学历、境遇、职业和个性等等各不相同,但有一点是共同的,就是自信主动。自信,是成功的第一要诀。今后,我一定要自信!”大家对他的发言报以热烈的掌声。

    可是,过了没多久,他又变得情绪低落了。他不明白为什么自己上课的时候信心十足,可一回到单位就变得不自信了。原来,他所在的研究室,所有的工作人员都比他学历高,不是博士就是硕士,只有他一个人是大本。所以,不论他在家里事先想得有多么好,只要一上班就“前功尽弃”,只感到自卑而无法自信。

    由此看来,自信的道理不难领会,但要真正拥有自信意识,就不那么简单了。

    自信还是自卑,是和别人比较出来的吗?是由学历、职务和业绩的高低所决定的吗?说来这位大本毕业的年轻人本该很自信了,因为就整个社会而言,他已经是“天之骄子”了。然而他又很“不幸”,在本单位里他的学历却最低,因而他无法树立起自信心。那么,他若成为硕士、博士就能拥有自信了吗?恐怕不行,因为硕士、博士的上面还有研究员和院士呢!如果真的这样比下去的话,恐怕他即使当上了国家总统也难以自信,因为一个穷国的总统见到富国的总统便又会不自信了……显然,一个人要真正拥有自信,首先要突破这种“狭隘比较”的心理障碍。

    一个人凭什么自信呢?

    心理学认为,自卑是一种过多地自我否定而产生的自惭形秽的情绪体验。其主要表现为对自己的能力、学识、品质等自身因素评价过低;心理承受能力脆弱,经不起较强的刺激;谨小慎微,多愁善感,常产生猜疑心理;行为畏缩、瞻前顾后等。自卑心理可能产生在任何年龄段和各种各样的人身上,比如说,德才平平,生命仍未闪现出“辉煌”与“亮丽”,往往容易产生“看破红尘”的感叹和“流水落花春去也”的无奈,以至把悲观失望当成了人生的主调;经过奋力拼搏,工作有了成绩,事业上创造了“辉煌”,但总担心“风光”不再,容易产生前途渺茫、“四大皆空”的哀叹;随着年龄的增长,青春一去不回头,往往容易哀怨岁月的无情和生发出红日偏西的无奈……这种自卑心理是压抑自我的沉重精神枷锁,是一种消极、不良的心境。它消磨人的意志,软化人的信念,淡化人的追求,使人锐气钝化,畏缩不前,从自我怀疑、自我否定开始,以自我埋没自我消沉告终,使人陷入悲观哀怨的深渊不能自拔,真是害莫大焉!

    自卑的对立面是自信,自信就是自己信得过自己,自己看得起自己。别人看得起自己,不如自己看得起自己。美国作家爱默生说:“自信是成功的第一秘诀。”又说:“自信是英雄主义的本质。”人们常常把自信比作发挥主观能动性的闸门,启动聪明才智的马达,这是很有道理的。确立自信心,就要正确地评价自己,发现自己的长处,肯定自己的能力。

    人们常说人贵有自知之明,这个“明”,既表现为如实看到自己短处,也表现为如实分析自己的长处。如果只看到自己的短处,似乎是谦虚,实际上是自卑心理在作怪。“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势和长处。如果我们能客观地估价自己,在认识缺点和短处的基础上,找出自己的长处和优势,并以己之长比人之短,就能激发自信心。要学会欣赏自己,表扬自己,把自己的优点、长处、成绩、满意的事情,统统找出来,在心中“炫耀”一番,反复刺激和暗示自己“我可以”、“我能行”、“我真行”,就能逐步摆脱“事事不如人,处处难为己”阴影的困扰,就会感到生命有活力,生活有盼头,觉得太阳每天都是新的,从而保持奋发向上的劲头。“天生我才必有用”。自己给自己鼓掌,自己给自己加油,自己给自己戴朵花,自己给自己发锦旗,便能撞击出生命的火花,培养出像阿基米德“给我一个支点,我将撬起地球”的那种豪迈的自信来!

    自信不是孤芳自赏,也不是夜郎自大,更不是得意忘形,毫无根据的自以为是和盲目乐观;而是激励自己奋发进取的一种心理素质,是以高昂的斗志、充沛的干劲、迎接生活挑战的一种乐观情绪,是战胜自己、告别自卑、摆脱烦恼的一种灵丹妙药。自信,并非意味着不费吹灰之力就能获得成功,而是说战略上要藐视困难,战术上要重视困难,要从大处着眼、小处动手,脚踏实地、锲而不舍地奋斗拼搏,扎扎实实地做好每一件事,战胜每一个困难,从一次次胜利和成功的喜悦中肯定自己,不断地突破自卑的羁绊,从而创造生命的亮点,成就事业的辉煌。

    有人说,自信来源于成功的暗示,也就是说,某项重任或创新一旦成功了,这个人就会自信。然而,此话虽不无道理,却仍未道出自信的根本依据。一个人在做某件事,尤其是在担当重任或大胆创新的时候,就需要自信,也应当自信,而不是只有在成功之后才能自信。

    如果你觉得自己不够聪明、能干和美丽,往往是因为你把自己和别人相比较的缘故,或者是把现实中的自己和理想中的模式相比较的结果。人们常常是看到别人怎么美好和幸运,总希望那些美好和幸运能被自己所拥有,却很少想到完全可以通过努力来改变自己,使自己变得更加聪明、能干和美丽,再塑一个全新的自我。

    “认识自我”这句镌刻在古希腊戴尔菲城那座神庙里唯一的碑铭,犹如一把千年不熄的火炬,表达了人类与生俱来的内在要求和至高无上的思考命题。尼采曾说:“聪明的人只要能认识自己,便什么也不会失去。”如今,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于自我的认识,也进入了一个突破性的新阶段。事实上,每个人都有巨大的潜能,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个性和长处,每个人都可以选择自己的目标,并通过不懈的努力去争取属于自己的成功。

    认识自我,是我们每个人自信的基础与依据。即使你处境不利,遇事不顺,但只要你赖以自信的巨大潜能和独特个性及优势依然存在,你就可以坚信:我能行,我能成功。一个人在自己的生活经历中,在自己所处的社会境遇中,能否真正认识自我、肯定自我,如何塑造自我形象,如何把握自我发展,如何抉择积极或消极的自我意识,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或决定着一个人的前程与命运。换句话说,你可能渺小而平庸,也可能美好而杰出,这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你的自我意识究竟如何,取决于你是否能够拥有真正的自信。请记住,认识自我,你就是一座金矿,拥有自信、自主、自爱,你就一定能够在自己的人生中展现应有的风采。

    第四节 做幸福的人

    一、三好助康寿

    健康是人生的第一大财富,长寿是人们孜孜以求的目标和美好愿望。欲求康寿,不是靠灵丹妙药,“康寿无秘诀,关键靠自己”。要做到“靠自己”,就要努力做到“三好”,康寿就藏在“三好”中。

    好习惯是健康的“银行”。日常生活中,应该选择科学的、有利健康的生活方式,使之成为一种习惯。做到定时吃饭、定时工作、定时睡眠、定时锻炼、定时排便、少饮酒、不吸烟。好习惯是健康的“银行”,可以从“健康储蓄”中提取“健康利息”,享受终生。“人应该支配自己的习惯,而绝不能让习惯支配自己。”

    好营养是抗衰延年的保障。营养学家于若木说:“我国文盲有10%,可营养盲有90%。”很多人有了东西不会吃,反而吃出病来。人体所需营养素有一定的比例关系,不能盲目地随心所欲地过食或偏食。偏食造成某些营养成分过剩,另一些营养成分不足,营养缺乏会造成营养性水肿以及贫血、夜盲、脚气病、糙皮病、坏血病、佝偻病等一系列疾病。

    古诗云:“烹龙煲凤何足贵,劝君杂食颐天年。”现代营养学家的研究表明,人体必需的营养成分有50多种,在天然食物中,没有任何一种能够提供人体所需的全部营养素。即使像乳、蛋这样公认的营养佳品,也难免“美中不足”。因此,必须做到不挑食、不偏食。在每天的饮食里,有主食、有副食;有荤菜、有素菜。做到粗精兼备,荤素搭配。这样就能使五脏六腑得到充分营养,气血旺盛,抗衰延年。

    好心境是防病益寿的免疫剂。有的人往往为一些微不足道的琐事而生气、激动、忧虑、恼怒,甚至暴跳如雷。现代医学研究表明,这种恶劣的情绪实际上是对身心健康的最大摧残,是早衰折寿的“直通车”。倘若任其泛滥,即使再好的生活习惯,再佳的科学营养,也无法达到健康长寿的目的。现代心理健康学为人们提供了这样的启示:好心境是防病益寿的免疫剂。

    一个人胸襟宽阔,能够谅人之过,念人之功,助人之短,扬人之长,取得他人的信任和友爱,在生活中左右逢源,如鱼得水,称心如意,则灾病不生,福寿永存。一个人鼠肚鸡肠,对己放纵,对人挑剔,嫉人之贤,妒人之能,讥人之短,笑人之过,处处招嫌结怨,烦恼重重,郁郁寡欢,生活得十分痛苦,又焉能长寿?好心境是诗、是歌、是画,是激扬生命风帆的动力,是滋润脏腑的玉液琼浆,是瓦解疾病冰霜的阳光,是安享天年的营养素,是心理养生的不老丹。

    二、做幸福的人

    对绝大多数人来说,某些东西是不可或缺的,但这些东西也很简单:衣食住行、健康、爱情、成功的工作和来自同伴们的尊敬;对某些人来说,为人父母也是很必需的。在缺少这些东西时,唯有不凡之辈才能获得幸福,但倘若一个人并不缺少这些东西,或通过一番恰当的努力能够获得它们,而他依旧感到不幸福时,那他必有某种心理上的失调,如果这种失调非常严重,他就应该去精神病医生那儿治疗,但在一般情况下,只要他把事情安排恰当,那么人们自己也可以医好这种失调,在外界环境不是绝对地多灾多难、流年不利的地方,一个人应该能够获得幸福,只消他的热情和兴趣向外而不是向内发展。

    因此在教育和我们适应世界的策略方面,我们都应极力避免自私自利的情欲,尽量获得那些能阻遏我们的思想永远专注我们自身的情爱和兴趣。大多数人在监狱里是不会感到幸福的,这是他们的天性,而将我们锁闭在自身内的情欲则构成了一所最糟糕的监狱。在这类情欲中,最常见的有:恐惧、妒忌、犯罪感、自怜和自我欣赏。

    自私自利的情欲的最大缺陷之一,在于很少使生活丰富多彩。一个只爱自己的人,当然不能因其情爱的乱杂而受到指责,但到最后他必然会感到烦闷不堪,因为他热爱的对象永远是有局限的。一个因犯罪感而痛苦的人,是受着一种特殊的自恋之苦。在这茫茫宇宙中,他感到最最重要的莫过于自己的品性高洁。传统宗教的最严重的谬误,在于鼓励了这一特殊的自我专注。

    一个幸福的人,以客观的态度安身立命,他具有坦荡宽宏的情爱和丰富广泛的兴趣,凭籍着这些情爱和兴趣,又凭藉着它们使他成为许多别人的兴趣和情爱的对象,他获得了幸福。能成为情爱的领受者,这自然是幸福的一大原因,然而索要情爱的人并非就是得到情爱的人。广义地说得到情爱的人是给予情爱的人。不过,倘若像为了利息而放债那样,一个人在层层盘算之后才给予他人情爱,这是无用的,因为有算计的情爱不是真诚的,领受者也不会感到它是真诚的。

    那么一个被囚禁于自身内的不幸福者又能做些什么呢?只要他总挂虑着自己不幸福的原因,他就依然是自私的,且无法跳出这一恶性的圈子,如果他要跳出来,他就得借助真实的兴趣,而不是指望那些被当作药物一般接受的做作的兴趣。

    当你战胜了自我专注的毛病后能有什么样的客观兴趣,那只能是你的天性和外界环境的自然产物,你就不必费心了。可别对你自己说在前头:“如果我能迷上集邮,我准会幸福。”并因而开始收集邮票的工作,因为你可能会发觉集邮没趣得很呢,只有真正让你感兴趣的才会对你有益,不过你可以完全相信这点:一旦你学会了不沉溺于自身时,真正客观的兴趣便会产生。

    在极大的程度上,幸福的生活犹如善良的生活。职业道德家们太偏重自我克制,因此他们把重点放在了错误的地方。有意识的自我克制,使一个人变得专注于自己,并清楚地知道他所作的牺牲,结果在当前的目的上,它往往失败,在最后的目标上,它几乎总是落空的。

    人们所需要的不是自我克制,而是那种向外的兴趣,后者能产生自发的、不经雕凿的行为,而相同的行为,在一个专注于追求自身德性的人那儿,唯有依靠有意识的自我克制才能做到。事实上,一旦我们对他人或身外之物产生了真正的兴趣时,那么自我克制学说所包含的自我和他人的全部对立便即刻化为乌有。所有的不幸福都基于某种分裂或缺乏一致:意识和无意识之间缺少协作和配合,因而造成了自我的分裂。自我和社会的连结要靠客观兴趣和情爱的力量,由于没有这种力量,又造成了自我和社会缺乏一致。

    一个幸福的人决不会遭受这两种分离的痛苦,他的人格既不分裂来对抗自己,也不分裂来抵御世界。这样的人觉得自己是宇宙公民,尽情地享受着世界所给予的五光十色的舒畅快乐,不会因为想到死亡而苦恼万分、心神不定,因为他感到自己不会真的与后来者分离。唯有在这种与生命之流如此深刻的、本能的结合中,人们才能找到无与伦比的欢乐。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