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如是:如是我闻-良晤未几,离歌忽起(5)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红娘子道:“这对我而言,不是亏本买卖。如果罗吉甫不来,柳娘子好死在这里。如果他肯来,柳娘子就会知道这世上还是有男人愿意为而死,难道不好吗?”

    她还有许多事要安排,也不及多说,重新用渔网堵住柳如是嘴巴,拿绳索勒紧。起身后,即从袖中飞出飞索,搭在一根竹子的竹梢上,用力将它扯得弯曲,再甩出柳如是脚上的绳索,搭在竹身上。又飞出另一根飞索,搭住绳头,收尽一拉,登时将她倒吊了起来。

    绑好双足绳索后,红娘子又如法炮制,将柳如是颈间绳索搭上另一根竹子。唯一不同的是,颈间绳索要长得多,甚至还有部分余绳松松垮垮地落在地上。红娘子又将余绳收紧,用楔子绕住,引到吊住柳如是双足的竹子上。

    布置妥当,红娘子这才拍拍衣衫,道:“好了,我要离开去办事。柳娘子自己小心些,你现在是脚高头低,如果使劲挣扎,就会牵动机关,变成头高脚低。什么后果,娘子自己也知道。吊死鬼可是不好再投胎的哟。”笑笑去了。

    柳如是独自留在园中。起初觉得气血倒冲,头晕脑胀,难过之极,然而慢慢也就习惯了。寒夜的寒气包裹了她的全身,令她肉体变得麻木,逐渐失去知觉,双脚被绳索拉扯的疼痛也由重到轻,再到浑然不觉。

    时间过得极慢极慢,这是柳如是有生以来最漫长的一夜。好几次她神志模糊、快要睡过去,但她又强迫自己清醒过来。回想这次佘山之行,结识了那么多有趣可爱的人,经历了那么多不平凡的事,就算死在这里,也算不枉此生。虽然还会遗憾没有时间经历更多,但命已如此,无可奈何,便只能顺其自然。

    自从红娘子出现,又经白面解答,她的疑问已经消除大半,唯有干系她自己的几处尚未理清:一是画舫到底来自何人之手;二是“一捧雪”玉杯到底是何人所盗,又流落何方;三是那卷《金瓶梅》引发的她对儿时的记忆,到底是真是幻。可惜,没有机会再去查清楚这些事情了。

    她真的会死在这里吗?应该是真的,因为她真的跟罗吉甫没有任何交情。如果换作张岱,换作李待问,换作宋征舆,甚至换作陈子龙,他们还有可能为了她而来。罗吉甫,恰恰是最不可能的一个。

    也不知道过了多久,红娘子终于折返回来。柳如是见她单独一人,手里还提着灯笼,便知道罗吉甫没有来,心中有些莫名失望,虽然早猜到会如此,然而真的发生时,她还是有些郁满怀。

    红娘子却没有闲下来,将灯挂在绳索上,重新检查了一遍机关,便身入了竹林。

    柳如是心道:“难道红娘子已经见过罗吉甫,对方同意要来?还是打算用灯笼烧断我双足间绳索,竹子弹起,牵动机关,我便会被活活死?”

    一时惊疑不定,她当然是想活下去,也隐隐盼着罗吉甫能来救自己。而以红娘子的行事作风,他若赴约,必死无疑。他为她而死的话,她辈子就难以心安了。

    忽有脚步声过来,有人问道:“那边是隐娘吗?”正是罗吉甫的声音。柳如是一时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忙应道:“是我。”她口中塞着渔网,出来的只有“呜呜”两声。罗吉甫刚要上前,红娘子便冒了出来,喝道:“站住。不然我发动机,柳如是就会被活活吊死。”

    罗吉甫果然不敢再动,道:“我人已经来了,娘子想要怎样?”红娘子道:“就你一个人吗?”罗吉甫道:“就我一个人。我知道娘子暗中监视,不敢玩弄诡计。”

    红娘子道:“你带兵刃了吗?拿出来丢掉。”罗吉甫从袖中取出一柄短刀,抛到一旁。

    红娘子道:“你走到柳如是左边五步的地方,那里有一个绳圈,你将套在自己右脚上。”

    罗吉甫知道一旦被绳索绑住,就再无任何反抗机会,不免有所犹豫。红娘子当即收紧柳如是颈间绳索,道:“再不去,我可就要杀了她。”罗吉甫道:“娘子该知道你武功不及我,你杀了隐娘,我一定会杀你仇。”红娘子笑道:“我或许打不过你,但却跑得过你。柳如是因你而死,这辈子也不会好受。”

    罗吉甫无奈,只得道:“好,我照做便是。你快些松手。”走到柳如是左边,捡起绳圈套,在自己脚上,还不及起身,身子便一股大力拖倒,随即腾空而起,也如同柳如是一般被倒吊了起来。

    罗吉甫道:“我已经遵照娘子吩咐做了,你为你师兄报仇,要打要杀,悉听尊便。但请你立即放了隐娘。”

    红娘子道:“你爱这女子,愿意为了她舍却你自己的性命,对也不对?”罗吉甫道:“这个……不是娘子想的那样。请你遵守约定,放了隐娘。”

    红娘子冷笑道:“我可没有答应你要放了柳如是,我只是答应带你来见她。况且就算我答应了,跟报仇相比,承诺在我眼中也不值什么。你杀了我师兄,我也要让你尝尝失去心爱之人的痛苦,我要当着你的面杀了她。”

    罗吉甫忙道:“我与隐娘相识不过数日,我对她没有任何情意。”红娘子道:“没有任何情意,怎么会为她甘心赴死?你看她的眼神格外不同,我在东佘山居时亲眼所见。”又道:“不过你放心,我先杀她后杀你,等你亲眼看到她痛苦而死后,就立即送你上路。黄泉路上,你二人也好做伴。”走过去便要拔出楔子。

    罗吉甫道:“等一等!等一等!我还有话要说。娘子潜入东佘山居下毒,应该受雇于人,是为了金钱才这么做。我知道一个藏宝的秘密,愿意用它来换隐娘的性命。”

    一旁柳如是听见,大吃一惊,虽然罗吉甫未提及来历,但这个所谓的藏宝多半就是锦衣卫正在寻找的沈万三藏宝,却不知道他如何知道了这秘密,心道:“难道罗吉甫跟徐望一样,也是锦衣卫的密探?可这说不通啊,罗吉甫如果是锦衣卫,吴同知应该会知道,为什么白日还下令丁巡检拷问他?难道……难道……”

    她心中隐隐开始冒出个奇怪的念头,但却不敢多想,也不愿意去想。红娘子却根本不相信罗吉甫的话,头也不回地冷笑道:“你这话骗骗小孩子还可以,休想骗过我红娘子。”罗吉甫叫道:“沈万三!是沈万三藏宝!”

    沈万三的名字有一股神奇的魔力,红娘子本已用手握住楔子,听了这话又回身走到罗吉甫面前,问道:“你说什么?”罗吉甫道:“沈万三留下一座藏宝库,我知道这个秘密。”

    红娘子半信半疑,道:“沈万三死了几百年,当年就已经被朝廷榨干水,哪有什么藏宝?”罗吉甫道:“真的有。”

    他料想不说实话难以取信于红娘子,便原原本本地交代了经过--原来罗吉甫生母姓高,是明初大诗人高启后人。高启是“吴中四杰”

    一,比拟“初唐四杰”。他才华高逸,学问渊博,尤精于诗,在诗词上才气与成就要比其他三杰杨基、张羽、徐贲要高出许多,为吴中四杰首。

    文人一旦有了名望,便难逃政治旋涡。高启因久居苏州,曾做过张诚的幕僚。明初,明太祖朱元璋下诏征他修《元史》,授翰林院国史编。洪武三年(1370年)擢升为户部侍郞。高启因与张士诚私交极好,于为其政敌效力,遂辞而不受,自陈年少不敢当重任。朱元璋知道高不肯合作,但辞官的理由又合情合理,只好同意他辞归,还送了他十四两银子做盘缠。于是高启回到吴淞江北的青丘,继续当他的诗人。洪武初,朱元璋对曾是京畿重地的苏州一直很重视,因为张士诚在这里经营了十一年,树倒老根在,他始终担心余渣未净,遂派陈任苏州知府。陈宁为政苛猛,人称“陈烙铁”。苏州至今有“一烙铁平”的俗语,即出典于此。朱元璋对陈宁的狠辣很是欣赏,但也知老用烙铁不利于这块富庶之乡的恢复,不久即改命老成持重的魏观任苏州知府。魏观上任后,一反陈宁苛政,为当地百姓做了不少实事。朱元璋曾江南为张士诚出力,取沈万三家租簿定额,对江南一带格外加赋,每完粮七斗五升。经魏观为民请命,朱元璋同意将原定的高额田赋减去半。魏观还聘用高启、王行、王彝、张羽等一批名士做幕僚,帮高启家从青丘迁回苏州,安置在夏侯桥。由于治绩出色,魏观次年即升任川省参政,因苏州绅民请求留任而未行。

    洪武七年(1374年),魏观在张士诚宫址旧处建苏州府治治所,高启之写《上梁文》。其中有“龙蟠虎踞”之语,被素来与魏观不合的苏州指挥使蔡本检举。朱元璋获报后吃了一惊,但他不相信魏观会有称王野心,所以就命御史张度前往调查。张度到苏州调查后发现,其实根本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不过是魏观兴建了一处衙门而已。不过张度也是个角色,善于察言观色,他知道朱元璋嫉恨死敌张士诚,不放心苏州,于是禀告说:魏观的作为是“兴灭王之基,开败国之河”。意思就是说蓄意要恢复张士诚时代的旧观。朱元璋本来对苏州就不大放心,生怕张士诚余部蠢蠢欲动,现在听说魏观如此行径,有成心为张士诚招魂的意思,不由得火冒三丈,杀机顿现。魏观问斩,高启这位才高八斗的诗人也被腰斩于南京,时年三十九岁。

    魏观一案,高启处刑最重,唯独他一人被处以腰斩的酷刑。且不止拦腰一刀,而是八段腰斩酷刑[1],即从下肢开始,一段一段锯为八段,令受刑者备受煎熬,最后一段才是首级与上身分家,行刑情景惨不忍睹。

    高启文名满天下,却落了个极为凄惨结局,难免令人疑惑。也有人说高启真正的死因是因为朱元璋早就对他不满。御史张尚礼有《宫怨》,朱元璋读了张尚礼的诗,以其能摹写宫闱心事,将他下蚕室致死。高启有《题宫女图》一诗:“女奴扶醉踏苍苔,明月西园侍宴回。小犬隔花空吠影,夜深宫禁有谁来?”此诗与张尚礼的《宫怨》诗相类,主题颇为暧昧,影射了宫闱之密,惹恼了皇帝,这才引来杀身之祸。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