秘鲁寒流长3700—5500公里,宽370公里以上,是世界上力量最强的一股寒流。它位于太平洋东南部,由南极洲附近海域沿南美洲西海岸向北流去,将南极洲附近的低温冷水源源不断地送向赤道附近。科隆群岛正好位于秘鲁寒流必经之路,所以岛上气候寒冷少雨,沿海一带除可见到仙人掌外,很少见到高大树木。秘鲁寒流有时还会将南极海域的残余冰块带到这里,一些栖居于冰块上的企鹅也被带到岛上。由于那里的环境适宜企鹅的繁衍与生活,现在岛上的企鹅已达数千只,形成热带动物与寒带动物共存一岛的“奇迹”。
秘鲁寒流又称洪堡德寒流,是一支补偿流,这一名字来自19世纪德国伟大的博物学家、近代地理学奠基人洪堡德。他一生中作过多次艰苦卓绝的海外科学考察旅行。1801年,洪堡德和朋友开始了对哥伦比亚、厄瓜多尔和秘鲁的安第斯山脉的探险。在高山峻岭之中,洪堡德忙着用气压表测定高度,用温度表测定气温,用磁力仪测定地球磁场,观察热带山区的气温、气压、植物和农业随高度不同而明显变化的有趣现象。在秘鲁期间,洪堡德还沿海岸线旅行,攀登陡峭的岩崖,收集农民作为肥料的海鸟蛋。以产鱼闻名的秘鲁海岸,终年都有无以计数的各种海鸟聚集于此,或栖息海岸,或繁殖于无人岛屿,因此这里有堆积如山的鸟粪堆和鸟蛋。一天,洪堡德在测量海水温度的时候,发现这里有一股从海底向上翻腾的强大的冷水流,这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秘鲁寒流。
后来的科学家调查研究发现,秘鲁寒流同一般水平方向流动的洋流不同,是一种独特的垂直方向流动的上升流。它是从海面下100—400米处向上升,近陆地带上升流较浅,在100米以内,离海岸稍远的地方,上升流就不断加深。上升流的速度很缓慢,每天流动不过几米。
“水往低处流”,这是水流动的一般规律。为什么这里的海水向上升呢?原来,强大的秘鲁寒流沿海岸北流过程中,在常年盛行的南风、东南风的吹送和地球自转偏向力的作用下,寒流逐渐向风的左侧流动,发生表层海水偏离海岸。沿岸海水大量流失后,需要有其他海水来补偿,就出现海水上泛现象,形成了一个总体积输送的上升流。
寒暖流交会的海域,海水相互撞激,逐渐把水温中和,变得不冷也不热,这种海水的扰动,只是发生在海水的表层。而上升流上下扰动的范围就深了,中层海水不断上泛到海面,使上层水温显著下降,年平均水温只有14—16℃,比周围的气温低10℃左右。上泛的海水中含有大量硅酸盐和磷酸盐等,为浮游生物提供了丰富的营养物质。同时,沿海多云雾,日照不强,更加快了浮游生物的繁殖和滋长,为鱼儿提供了丰富的饵料。因此,这里鱼类群集并且繁殖很快。正是凭着这一得天独厚的条件,秘鲁渔场成为世界四大渔场之一。
知识链接
秘鲁沿岸盛行离岸风(风从陆地吹向海洋)——东南信风。海水由岸边流向大洋深处,出发海区海水减少,海洋底部冷海水上泛补充。但有的年份,离岸风较弱,冷海水上泛得较少,海水温度较常年升高,鱼类不适应较高的水温,会大量死亡。此时发生的就是“厄尔尼诺”现象。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