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每到夏季长江中下游地区就会出现梅雨天气呢?原来,长江中下游地区处在欧亚大陆东部的中纬度,一方面受到从寒带南下的冷空气影响,另一方面又受到从热带海洋北上的暖湿空气影响。每年从春季开始,暖湿空气势力逐渐加强,从海上进入大陆,先至华南地区,然后进一步增强北移,到了初夏常常伸展到长江中下游地区,有时还可到达淮河及其以北地区。特别是在两三千米的低空,常有一支来自海洋的、非常潮湿的强偏南气流,风速达到每秒十几米到20米左右。当它进入我国大陆以后,就与从北方南下的冷空气相遇。冷暖空气相遇,交界处形成锋面,锋面附近产生降水,梅雨就属于锋面降水的性质。如果冷空气势力比较强,云雨区将随着冷空气向南移动;如果暖空气比较强,云雨区则会随着暖空气向北移动。显然,在这两种情况下,它们都不会在一个地区停滞下来。但初夏时期,在长江中下游地区,一方面暖湿空气已经相当活跃;另一方面从北方南下的冷空气还有一定的力量,特别是在靠近地面的空气层里,常有一小股一小股的冷空气南下。这样,冷、暖空气就在这个地区对峙,互相争雄,形成一条稳定的降雨带。这条雨带南北只有二三百公里,东西长却可达2000公里左右,横贯在长江中下游,向东一直可以伸展到日本。直到7月上旬,暖气流变得更加强大,把冷空气赶到华北一带,江淮地区的梅雨期也就过去了。
在气象上,把梅雨开始和结束的时间,分别称为“入梅”和“出梅”。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平均每年6月中旬入梅,7月上旬出梅,历时20多天。但是,结合各具体年份来说,梅雨开始和结束的早晚、梅雨的强弱等,存在着很大差异。
有的年份,梅雨开始得很早,在5月底6月初就会突然到来。在气象上,通常把“芒种”以前开始的梅雨,统称为“早梅雨”。早梅雨会带来一些反常的现象。例如,由于在梅雨刚刚开始的一段时间内,靠近地面的大气层里,从北方南下的冷空气还是很频繁的,因此,阴雨开始之后,气温还比较低,甚至有冷飕飕的感觉,同时也没有明显的潮湿现象。长江中下游部分地区的农民,把这一段温度比较低的黄梅雨称为“冷水黄梅”。以后,随着阴雨维持时间的延长、暖湿空气加强,温度会逐渐上升,湿度不断增大,梅雨固有的特征也就越来越明显了。
同早梅雨相反的,是姗姗来迟的梅雨,在气象上通常把6月下旬以后开始的梅雨称为“迟梅雨”。迟梅雨的出现机会比早梅雨多。由于迟梅雨开始时节气已经比较晚,暖湿空气一旦北上,其势力很强,同时,太阳辐射也比较强,空气受热后,容易出现激烈的对流,因而迟梅雨常常多雷雨、阵雨天气,人们也把这种黄梅雨称为“阵头黄梅”。迟梅雨的持续时间一般不长,平均只有半个月左右。不过,这种梅雨的降雨量通常相当集中。
1954年我国江淮流域出现了百年一遇的特大洪水,这次大水是由持续时间特别长的梅雨造成的。这一年,长江中下游的梅雨开始之前的5月下半月,春雨已经很多,梅雨又来得很早,6月初就开始了。天气一直阴雨连绵,并且不时有大雨、暴雨出现,维持的时间特别长,直到8月初才“出梅”。当阴雨结束转入盛夏天气时,已经临近“立秋”了。这一年整个梅雨期长达两个月,连同5月份的春雨,则达到两个半月以上。
同特别长的梅雨完全相反的是,有些年份梅雨非常不明显,它像来去匆匆的过客,在长江中下游地区停留十来天以后,就急急忙忙地向北去了,而且这段时间里雨量也不大,难得有大雨,这种情况称为“短梅”。更有甚者,有些年份从初夏开始,长江流域一直没有出现连续的阴雨天气。多数日子是白天晴朗暖和,早晚非常凉爽。本来在梅雨时节经常要出现的衣服发霉现象,也几乎没有发生。这段凉爽的天气一过,接着就转入了盛夏,这样的年份称为“空梅”。
有些年份,长江中下游地区黄梅天似乎已经过去,天气转晴,温度升高,出现盛夏的特征。可是,几天以后,又重新出现闷热潮湿的雷雨、阵雨天气,并且维持相当一段时期。这种情况就好像黄梅天在走回头路,重返长江中下游,所以称为“倒黄梅”。一般说来,“倒黄梅”维持的时间不长,短则一周左右,长则十天半月。
梅雨期的长短、雨量的多少、来去的迟早,对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农业生产有很大的影响,6—7月间正值水稻、棉花等春播作物开始转入生长盛期,迫切需要水分,梅雨适时而来,对农业生产是很有利的。但若梅雨期来得过早,冬小麦、油菜等夏熟作物尚未收割完毕,就会造成烂麦和菜籽发芽等损失。又若梅雨期过长,雨水过多,或是“空梅”,雨水过少,因而引起涝旱,对农业生产就很不利。
梅雨对人的生活也有影响。我们知道,人感到最舒适的气象条件是气温18℃—20℃,相对湿度50%—60%。只要相对湿度不超过70%,尽管气温很高,人只会感到热,不会感觉闷;但相对湿度达80%以上时,情况就不同了,此时气温只要达到29℃,人就有闷热的感觉,而这种情况在黄梅天是经常碰到的,吹西南风时特别容易发生。因此,黄梅天要注意房屋的通风,勤洗澡,勤换衣,不吃变质发霉的食物,注意公共场所和个人的清洁卫生,同时,要保管好粮食、物品和家庭用品,防止霉烂。
知识链接
近些年来,受气候变暖影响,梅雨这个初夏季节江南地区特有的气候现象呈现出“非典型”现象,其表现为梅雨期间降水日与量都明显减少,高温天气频频出现,“梅雨”的天气气候特征趋弱。由此,科学家指出,今后“梅雨”定义可能将重新制定。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