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科普知识枕边书:地理知识全知道-“白色死神”雪崩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在宁静的、覆盖着白雪的山坡上,突然间,咔嚓一声,先是出现一条裂缝,接着,巨大的雪体开始滑动。雪体在向下滑动的过程中,迅速获得了速度。于是,一条几乎是直泻而下的白色雪龙,呼啸着向山下冲去,这就是被人们称为“白色死神”的雪崩。长期以来,雪崩是人类面临的最危险的高山灾难之一。

    看不出丝毫先兆的雪山,为什么会突然发生雪崩?人们可能察觉不到,其实在雪山上一直都进行着一种“较量”:重力一定要将雪向下拉,而积雪的内聚力却希望能把雪留在原地。当这种较量达到高潮的时候,哪怕是一点点外界的力量,比如动物的奔跑、滚落的石块、刮风、轻微地震,甚至在山谷中大喊一声——只要压力超过了将雪粒凝结成团的内聚力,就足以引发一场灾难性雪崩。例如刮风,不仅会造成雪的大量堆积,还会引起雪粒凝结,形成硬而脆的雪层,致使上面的雪层可以沿着下面的雪层滑动,发生雪崩。

    但雪崩的发生也是有规律可循的。大多数的雪崩都发生在冬天或者春天降雪非常大的时候,尤其是暴风雪发生前后。这时的雪非常松软,黏合力比较小,一旦一小块被破坏了,剩下的部分就会像一盘散沙或是多米诺骨牌一样,产生连锁反应而飞速下滑。春季,由于解冻期较长,气温升高时,积雪表面慢慢融化,雪水就会一滴滴地渗透到雪层深处,让原本结实的雪板变得松散起来,大大降低积雪之间的内聚力和抗断强度,使雪层之间很容易产生滑动。雪崩的严重性取决于雪的体积、温度、山坡走向,尤其重要的是坡度,最可怕的雪崩往往产生于倾斜度为25°—50°的山坡。如果山势过于陡峭,就不会形成足够厚的积雪,而斜度过小的山坡也不太可能产生雪崩。

    除了山坡形态,雪崩在很大程度上还取决于人类活动。据专家估计,90%的雪崩都由受害者或者他们的队友造成。

    古代非洲北部曾经有一个非常著名的军事强国,叫迦太基帝国。后来,这个帝国与地中海北岸的罗马帝国发生了多次战争。公元前218年,迦太基名将汉尼拔奉命远征罗马帝国,他统率38000名步兵、8000名骑兵和37头战象,绕道西班牙和法国,在10月底翻越积雪的阿尔卑斯山。因为汉尼拔缺乏雪崩的常识,他的部队在阿尔卑斯山上被雪崩冲击得晕头转向,损失惨重,共牺牲18000名士兵,损失2000匹战马,有几头战象也葬身在雪海之中。

    到了近代,法国皇帝拿破仑准备侵略意大利,中间隔着白雪皑皑的阿尔卑斯山。拿破仑比汉尼拔要高明得多,他先派出探子到山上去侦察。探子回来战战兢兢地说,“也许可能通过,但是……”。拿破仑立即阻止探子说下去:“只要可能,便没有但是,马上向意大利进发!”1796年,拿破仑亲自率领40000名士兵,排成30公里的长蛇队形,浩浩荡荡,从西北向东南横越积雪的阿尔卑斯山。尽管拿破仑事先作了充分的准备,但是,阿尔卑斯山的雪崩,还是掩埋了近千名法国士兵。

    雪崩威力为什么那么大呢?这主要和它的速度有关。我们知道,人类短跑的世界冠军,不过每秒钟跑11米;动物界的短跑冠军猎豹在追捕猎物时出现的闪电般的速度,不过每秒钟跑30.5米;12级的强大台风,不过每秒钟跑32.5米,但是雪崩却能够达到每秒钟97米的惊人速度。1970年,一场大地震引发了秘鲁的灾难性大雪崩,雪崩在不到3分钟时间里飞跑了14.5公里路程。也就是说,每秒钟平均达到近90米的速度。据测算,一次高速运动的雪崩,会给每平方米的被击物体表面带来40—50吨的力量,世界上根本就没有哪种物体能经得住这样的冲击。1981年4月12日,一块体积约一栋房子那么大的冰块从美国阿拉斯加的一座火山顶部的冰川上滑下,落在旁边的雪坡上,造成数百万吨雪迅速下滚,将沿途13公里的地区全部摧毁。有关专家指出,该雪崩产生了长达160公里的粉末状雪云,是迄今为止最为严重的一次。

    雪崩造成灾害的另一个原因是雪崩引起的气浪。雪崩体在高速运动过程中,能够引起空气剧烈的振荡,在雪崩龙头前方造成强大的气浪。这种气浪有些类似于原子弹爆炸时的冲击波,力量是很大的。秘鲁1970年的大雪崩所引起的气浪,把地面上的岩石碎屑卷扬起来,竟使附近地方下了一场稀奇的“石雨”。

    在陡岩或者河谷急转弯的地方,雪崩体很可能被阻停留下来,而雪崩气浪却很难停止,它会继续沿着雪崩运动的方向爬山越岭。因此,雪崩气浪的作用范围要比雪崩体大得多。雪崩气浪也能摧毁森林、房屋和其他工程设施。它越过交通线路时,甚至能倾覆车辆。人遇到它,即使刮不走,也会窒息而死。

    为了征服雪崩,人们尝试了种种方法,如采用炮击战术,用炮火扫射有崩落危险的雪;或用切割法及雪崩斜坡栅栏法,后者就是用金属和尼龙网来阻挡积雪崩落,或在积雪区建立防雪崩栅栏和土堤。人们还提出一些奇思妙想:建议前往山区的人带上装有压缩气体的气球,以便在危急的情况下,气球在两秒钟内即充满气,并把它的主人抬升到雪崩之上。事先计算好的气球载重量仅限于把人悬浮在雪崩之上,就如浮标一样,而不会使人飞走。当然,借助精密的仪器发布雪崩预报更为上策。据报道,芬兰已制造了一种仪器,能在雪崩形成之前很久预报出雪崩的危险性。该仪器能自行测量雪层的厚度、雪的湿度,并且能根据这些资料确定危险的雪崩是否会在这里出现。瑞士雪崩危险区的救援服务部有大量微型收发报机,并把它们租给准备上山的人,如果发生不幸,那么根据安装在皮鞋上的收发报机的信号,就能发现被埋在深达8米雪底下的人,精确度达到30厘米。毋庸置疑,雪崩这个“白色魔鬼”尽管猖獗,人类终将设法减少其危害。

    知识链接

    为了尽可能地减少和避免雪崩所造成的损失,应当掌握一套安全保护方法。遇到雪崩时,切勿向山下跑,因为雪崩的速度非常快,而是应该向山坡两边跑,或者跑到地势较高的地方。跑不过雪崩的话,闭口屏气是唯一选择,因为气浪的冲击比雪团本身的打击更可怕。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